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共4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45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班级:食质学号:姓名:XXX论文要求: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青梅煮酒》②:《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天生奇才》③:《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三顾茅庐》④:《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隆中对策》⑤:《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兵临城下》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天生奇才》易中天开篇就说刘备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气、有英雄之魂、有英雄之义,可就是没有英雄之地。
或许正是因为刘备是个“空头英雄”,曹操一念之差就把他放了。
有人说,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刘备的运气无疑是出奇的好:建安十二年,曹操重要谋士郭嘉因病去世;而同一年,诸葛亮走出隆重,来到刘备身侧。
斗争需要力量,在刘曹之间,战争的力量从谋略开始。
曹操曾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意思是说郭嘉对于曹操的分量和诸葛孔明旗鼓相当。
而郭嘉的病逝对曹操的不利、诸葛亮出庐对刘备的大利彼此结合,就好比天命的天平向刘备倾斜了过来。
历史上对郭嘉的记载并不详尽,但是《三国演义》之中通过对曹操的语言描写刻画的非常立体,曹操爱才惜才,但是大多是话说的漂亮,如同无的放矢。
自然,这段批判由毛宗岗父子阐述,用易中天的话来说就是“这里毛批批的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是小说中的曹操,不是历史上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可笑,且赤壁之战曹操失利也有多种原因,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在仰天长叹,他是叹息,叹什么?叹郭嘉。
三国谋士众多,但是郭嘉这个谋士很特别——他是一个军事天才: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
郭嘉参与的最后一次战争就是征乌丸,这次战争给人的震撼是:郭嘉他看透了人。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01班学号:201012010111姓名:许娟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真假曹操②:奸雄之迷③:能臣之路④:一决雌雄⑤:大江东去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专题题目:易中天品曹操:能臣之路曹操一生可以说是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易中天先生给他的评价是:可爱的奸雄。
难道,曹操在刚出道时就想做奸雄吗?年轻时的曹操又有着怎样的理想和抱负呢?曹操因为被推举为孝廉,又有身为高官的父亲做后台,所以在二十岁的时候就顺利进入官场。
然而不久一件突发事件却令曹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政治漩涡:进,则得罪当今权贵,失去大好的政治前途;退,则违背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权贵同流合污。
那么,意气风发的曹操该何去何从呢?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第二种解释,治理天下就是能臣,扰乱天下就是奸雄。
曹操举为孝廉,担任郎官,这就向仕途迈出了第一步。
再加上曹操是朝中有人,曹操的祖父曹腾是皇上信任的宦官,曹操的父亲曹嵩也在朝中为高官,所以曹操没过多久就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北部尉这个职务是不好担任的,洛阳是京都所在,这个地方满城都是冠盖,都是权贵,这些权贵和他们的家属,和他们的子弟,和他们的仆人,从来就是不把王法放在眼里的,从来就是要为非作歹的,也从来就是没有人惹的起的。
可是首都地区的治安是不能不维护的,怎么办呢?所以非得有一个特殊的人,这个人得不信邪,这个人还得有很多鬼点子,能够治住这些权贵,必须有这样的人去担任那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才镇得住这个地方。
而曹操恰恰是这样一个人,胆子又大,点子又多,谁都不怕,所以说他去当这个官是非常的合适。
事实上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以后不辱使命。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主要讲述了什么
易中天教授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分为魏武挥鞭、孙刘联盟、三足鼎立、重归一统、历史回眸五大部分,共52集。
就拿他讲的郭嘉和关羽来说。
1,郭嘉。
一个吹过头的例子,郭嘉牛大家都知道,但作者仅因为一个时间巧合(好像是郭嘉死那年,刚好是诸葛出山那年),就强行将两个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的人做了一番PK,虽然没有结果,但总给人一种“如果郭嘉不死,那么……”的感觉,有兴趣自己去“天生我才”一章。
个人观点,郭嘉如果没死会怎样,我不知道,就他生前的功绩,还不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2,关羽。
也是黑的不行了,关羽无论文学形象,还是历史形象,都算是非常耀眼,然而,在该书中,有关关羽描述最详尽的是:关羽看上了个妹子,曹操原本答应赏赐给他,后曹操自己看上了,放了关羽鸽子,关非常郁闷……还有就是关羽是剃头的祖师爷,财神爷。
总之,每人读历史都会有自己的见地,但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给别人,那就不厚道了,作为评书,应尽量求客观公正,而不是前面的摘取几句史料告诉大家:关羽是个萌萌哒的大侠;诸葛亮只会治国不会打仗;郭嘉天纵奇才,如果不死,那么……还有曹操同学,简直8重人格分裂体。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班级:数学101班学号:201012010109姓名:唐江艳论文要求: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大江东去②:真假曹操③:何去何从④:天下归心⑤:海纳百川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
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真假曹操中对此作了相关评价。
愚意以为三国中能称得上真英雄的领袖人物,唯有曹操曹孟德一人而已。
何谓英雄,如吕布徒逞武力,妄加杀戮。
不过一勇之夫。
如刘备,为求权欲,至国家安危人民疾苦于不顾,不过一枭雄。
想那曹操,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所求全为国家统一,人民安泰。
自黄巾之乱起,一生为朝廷征南荡北,扫除无数隐忧大患。
位极人臣时,九五之坐近在咫尺却从不伸手,真英雄之名,舍他其谁!刘备,不过一面厚心黑的无耻小人.孙权,不过一承父兄余荫的公子哥儿.如何能与曹公相比!若非赤壁之战时运气太差碰上了传染病和东南风.曹操早就统一全国了.那时以中国人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只会有赞誉之美言,那还会有奸雄之骂名.那一句"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正是他一生最佳写照.曹魏之奠基者,魏国之武帝者,曹操功劳之最高者,争议之最多者,孟德曹操,文武具备且双全者,上能治军下能治民者孟德,文臣武将以鲫数之,战场胜败以乐观之杀人如盗匪,求贤如文王,打仗如孙吴,其心如野狼。
曹操的为人和作风。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
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
易中天品三国
一
曹操:乱世英雄,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
虎视眈眈——雄心勃勃
奸诈+坦诚+可爱
饶叛徒魏种
宽容,报复心极强,重感情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度又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又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又儿女情怀,阎王脾气又菩萨心肠
奸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
苏轼: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许邵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深知,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真话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周瑜: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
《三国志》的评价:性度恢廓
刘备的评价:气量颇大
蒋干的评价:雅量高致
诸葛亮:
空城计的的不可能性: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可能出现在阳平战场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都是后人编造杜撰。
鲁迅评:《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关羽:(财神,理发师祖师爷)。
开场白: 大江东去三国: 通常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九十年曹丕称帝: 公元220年齐备称帝: 公元221年孙权称帝: 公元222年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第一部魏武挥鞭第一节真假曹操历史意见:《三国演义》定为国贼《资治通鉴》编撰过程中也删掉不少对曹有利的资料北宋大多数不喜欢曹操南宋就几乎公认曹操为贼乾隆一锤定音“篡逆”曹操性格的多面性:(聪明透顶,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大气:对于丁夫人、魏种、陈宫、小气:杀边让、许攸、桓邵、娄圭、孔融、第二集奸雄之谜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沛国僬县(今安徽省毫州巿)人。
父曹嵩是曹腾养子,曹腾是当时颇有名的大宦官,封费亭候,任大长秋(省部级)秩二千石。
出身不好,教育也不好自诗:“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评价:桥玄:“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
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评论家。
每月初一发表“月旦评”。
评曹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这叫做“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第三集能臣之路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
孝:才子;廉:廉士。
郎:小伙子,侍卫。
(汉代培养干部的一种方式)侍卫长:郎中令不久曹操被司马防(懿父,尚书右丞,宫廷副秘书长)推荐任阳北部尉(第一个官职)。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古美⼥爱英雄,⾃古嫦娥爱少年,所以美⼥最喜欢的那就是少年英雄事实上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物,都有三种形象。
⼀种是历史的本来⾯⽬,我们称之为历史形象,这是历史学家主张的样⼦,⽐⽅说《三国志》的记载。
第⼆种是⽂学艺术作品当中的⾯⽬,我们称之为⽂学形象,这是⽂学家、艺术家主张的样⼦。
还有⼀种,是⼀般⽼百姓主张的样⼦,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说民间信仰中历史⼈物的形象,以及我们每个⼈⼼⽬中历史⼈物的形象。
其实我们每个⼈⼼⽬中都有⼀个⾃⼰的历史⼈物的形象,因此⼀个历史剧,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拍出来以后,我们的观众会发表评论说某某演员演得不像,这个曹操不像,这个周瑜不像,这个林黛⽟不像,这个贾宝⽟不像。
你怎么能说不像,你见过吗?可见每个⼈⼼⽬中都有⼀个形象,这个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诸葛亮这个⼈,⾄少从晋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多⼈追捧的对象。
当时有⼀个叫郭冲的⼈,郭冲这个⼈⼤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觉得现在⼤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远远不够,于是写了⼀篇⽂章,叫做“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这⾥还有五件事情是你们⼤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郭冲的这篇⽂章。
这个事情不合逻辑啊,第⼀,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个虚实可不可以?第⼆,司马懿亲⾃来到城门楼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神⾊⾃若,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个神箭⼿把他射下来⾏不⾏?第三,根据这个郭冲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悬殊是很⼤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万⼤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万⼤军的,反正⾄少⼗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不打⾏不⾏?何⾄于掉头就⾛呢?所⼀是不合逻辑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虚乌有。
说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可惜现在民间只记住了关⽻的情,忘掉了曹操的义,正是由于关⽻如此地重情义,因此关⽻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