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植被分类(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
- 格式:docx
- 大小:19.93 KB
- 文档页数:10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植被类型与分布陈国富;牟兆军;刘会锋;张婷【摘要】以\"全国首批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植被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植被组成.将大兴安岭东部林业湿地植被类型分为针叶林湿地植被、阔叶林湿地植被、灌丛湿地植被、草丛湿地植被、苔藓湿地植被、浅水植物湿地植被6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29个群系、37个群落.分别对每个植被型组所包括的植被型、群系、群落进行了叙述,从分布、土壤、群落结构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植被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大兴安岭湿地植被资源提供帮助.【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6页(P51-56)【关键词】大兴安岭;湿地植被;植被型;群落;群系【作者】陈国富;牟兆军;刘会锋;张婷【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兴安岭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正文语种】中文1 研究区概况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属性之一,湿地植被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能综合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特性[1]。
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寒温带,为我国最寒冷地区,气候具有明显大陆性[2],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高,平均360~500mm,80%集中在夏季(7、8月),形成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土壤以棕色泰加林土为主[3]。
受地貌、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限制,该湿地植物种类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较贫乏,在区系方面属于达乌里植物区系或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4-5]。
该湿地水平地带性植物中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成分占51.5%,如兴安落叶松、白桦、越橘、笃斯越橘、宽叶杜香等;东北植物区系成分占38.7%,如紫椴、水曲柳等;蒙古植物区系成分占2.3%,如羊草、贝加尔针茅、兔毛蒿等。
第一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生物部分组成–根据它们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在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三大基本类群:• 生产者• 消费者(异养生物)• 分解者(异养生物)一、湿地生态系统生产者-湿地植被湿地植物是湿地其它生物类群生长和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不同类型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1 湿地植被类型湿地植被生态类型多样,分为:–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盐生植物–耐盐植物–红树林湿生植物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湿地或浅水区域的植物。
─ 阴生湿生植物:如有些蕨类、附生兰科植物等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林内光照微弱,蒸腾也弱,故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极差。
─ 阳生湿生植物: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泽地区或湖边。
如莎草科、蓼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种类,叶片上常有防止蒸腾的角质层,输导组织也发达。
水生植物狭义的水生植物:只有植物体的部分或全部,长期离不开水域生活的植物。
广义的定义:(淡水和咸水)只要是生长在水边潮湿地上的植物,都应该归为水生植物。
按水质分淡水和咸水植物。
按水流动性分流水和静水水生植物水生植被分布不像陆生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多为广布种或世界种。
但各地区水域环境并非完全一致,不同地带内也会出现不同的水生植被类型–比如河流上游多湍流,水中溶氧量高,河床多以石砾垫底,水流清澈,以固着性藻类为主,如刚毛藻、丝藻和硅藻。
下游水流平缓,水温较高而含氧量低,河床多为泥质或沙质底,植物多为浮游性的绿藻、蓝藻和部分硅藻为主,在浅水区常有高等植物成片分布。
按生态型,水生植物又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生长在水深-的浅水区,根或地下茎生长在泥底中,茎叶则挺身出水面的植物,如莲花、香蒲等。
浮叶植物水生浮叶植物是指生长在浅水区,叶片漂浮在水面上,形状多为扁平状,叶上表面有气孔,根或地下茎固着在泥土里,根部所需的氧气经由叶片的气孔由外界来供应,叶柄会随着水的深度而伸长的植物。
湿地怎么形成的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湿地里面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
人们对于湿地的形成都很好奇。
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去看看湿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湿地的形成一、由冰河形成在高纬度地区,许多湿地是由九千至一万二千年的冰河所形成,形成的方式有:冰河消退、融化形成的凹洞和洼地;冰河拦阻河流,经常造成冰河湖;冰河冲刷河谷,造成松软的河床沉积物,形成大且深的湖,例如纽约州的手指湖,以及加拿大地盾的湖泊。
二、海岸低地泛滥海岸湿地经常发生在坡度平缓的沙滩、砾滩、泥滩或是港口、沙洲岛及礁石等具有抵御海浪能力之地区,以及河或溪流的出海口,台湾西部沿岸湿地,大部份皆因此原因所形成;而在某些高纬度地区,因冰河融解,造成海平面上升,也会使内陆湿地渐渐转变为海岸湿地。
此外,有时湿地植物吸附一些沉淀物或沙,渐渐提高湿地的高度,这些有机沉积物可能会形成泥煤(peat),为一种可利用的燃料。
三、河流的侵蚀与堆积许多湿地是位于河流两岸低坡度的泛滥平原上。
河流泛滥平原具有侵蚀与堆积的特性,此特性是由河流下切河床底岩和冰碛物随着河流冲积扇在邻近陆地沉积所造成。
大部分此类的湿地是由低坡度且携带大量沉积物的河流所形成,此类湿地与洪水泛滥有着密切关连。
四、河/海獭筑坝河/海獭在森林附近常因造坝活动形成内陆小型的湿地,在小型森林湿地的形成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因人为陷阱的缘故,使河/海獭数目减少,也间接减少了此类湿地。
五、人类活动除了上述原因外,人类也直接或间接地制造了许多湿地环境,但与天然形成的湿地在诸多特性上不尽相同。
大部分人造湿地包括水库(dam)、水田(paddy field)、湖泊(lake)、凹洞(pit)以及因采矿所挖掘的坑洞;或是因道路、灌溉系统、河/海堤及其它建筑工程,造成排水不良的区域,也有可能会演变为湿地。
此外,政府及保育人员也会因保育或污水处理的理由建造湿地。
六、其它过程一些自然力量或因素,也可能造成湿地。
中国湿地植被分类(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针叶林湿地植被型组
I 寒温性针叶林湿地植被型
1. 兴安落叶松群系
2. 长白落叶松群系
3. 太白落叶松群系
4. 峨嵋冷杉群系
5. 雪岭云杉群系
II 暖性针叶林湿地植被型
1. 水松群系
2. 水杉群系
3. 池杉群系
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
I 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
1. 水冬瓜赤杨群系
2. 江南赤杨(桤木)群系
3. 枫杨群系
4. 胡杨群系
5. 黑杨群系
II 常绿阔叶林湿地植被型
1. 香樟林群系
Ⅲ 竹林湿地植被型
1. 水竹林群系
2. 大箭竹群系
灌丛湿地植被型组
I 落叶阔叶灌丛湿地植被型
1. 油桦群系
2. 柴桦群系
3. 扇叶桦群系
4. 细叶沼柳群系
5. 高山柳群系
6. 沼柳群系
7. 川三蕊柳群系
8. 柳叶绣线菊群系
9. 川西锦鸡儿群系
II 常绿阔叶灌丛湿地植被型
1. 野牡丹群系
2. 狭叶杜香群系
4. 草原杜鹃群系
5. 隐蕊杜鹃群系
6. 毛蕊杜鹃群系
7. 狭萼杜鹃群系
Ⅲ 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
1. 盐角草群系
2. 柽柳群系
3. 碱蓬群系
4. 盐地碱蓬群系
5. 大白刺群系
6. 泡果白刺群系
7. 塔里木沙拐枣群系
8. 盐节木群系
9. 盐生草群系
10. 盐穗木群系
11. 具叶盐爪爪群系草丛湿地植被型组
I 莎草型湿地植被型
1. 修氏苔草群系
2. 乌拉苔草群系
3. 灰脉苔草群系
4. 毛果苔草群系
5. 漂筏苔草群系
6. 湿苔草群系
7. 沼苔草群系
8. 芒尖苔草群系
9. 阿尔泰苔草群系
10. 帕米尔苔草群系
11. 踏头苔草群系
12. 青藏苔草群系
13. 木里苔草群系
14. 红穗苔草群系
15. 弯囊苔草群系
16. 绿穗苔草群系
17. 坚果苔草群系
18. 藏嵩草-苔草群系
19. 四川嵩草苔草群系
20. 藏北嵩草-苔草群系
21. 藏西嵩草-苔草群系
22. 喜马拉雅嵩草-苔草群系
23. 黄颖莎草群系
24. 香附莎草群系
25. 水葱群系
26. 百球藨草群系
27. 庐山藨草群系
28. 三棱藨草群系
29. 荆三棱藨草群系
30. 海三棱藨草群系
31. 蒯草群系
32. 羊胡子草群系
33. 高荸荠群系
34. 少花荸荠群系
35. 野荸荠群系
36. 刘氏荸荠群系
37. 华扁穗草群系
38. 扁穗草群系
39. 华克拉莎草群系
40. 香附子群系
II 禾草型湿地植被型
1. 芦苇群系
2. 北方芦苇群系
3. 卡开芦苇群系
4. 狭叶甜茅群系
5. 水甜茅群系
7. 荻群系
8. 菰群系
9. 黍群系
10. 李氏禾群系
11. 拂子茅群系
12. 假苇拂子茅群系
13. 大米草群系
14. 互花米草群系
15. 星星草群系
16. 獐毛群系
17. 稗群系
18. 盐地鼠尾粟群系
19. 芨芨草群系
20. 葡萄冰草群系Ⅲ 杂类草湿地植被型
1. 香蒲群系
2. 蒙古香蒲群系
3. 狭叶香蒲群系
4. 菖蒲群系
5. 葱状灯心草群系
6. 翅茎灯心草群系
8. 田葱群系
9. 慈菇群系
10 帚灯草群系
11. 杉叶藻群系
12. 班唇马先嵩群系
13. 水木贼群系
14. 节节草群系
15. 翅碱蓬群系
16. 水烛群系
苔藓湿地植被型组
1. 中位泥炭藓群系
2. 尖叶泥炭藓群系
3. 白齿泥炭藓群系
4. 广舌泥炭藓群系
5. 卵叶泥炭藓群系
6. 钝叶泥炭藓群系
7. 沼泽泥炭藓群系
8. 大金发泥炭藓群系
9. 薄网藓群系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
I 漂浮植物型
1. 满江红群系
2. 紫萍群系
3. 槐叶萍群系
4. 凤眼莲群系
5. 大薸群系
6. 水鳖群系
7. 叉钱苔群系
II 浮叶植物型
1. 莕菜群系
2. 菱群系
3. 睡莲群系
4. 莲群系
5. 鸭趾草群系
6. 小掌叶毛茛群系
7. 水皮莲群系
8. 浮叶眼子菜
9. 莼菜
10. 空心莲子草
11. 芡实群系
Ⅲ 沉水植物型
1. 菹草群系
2. 马来眼子菜群系
3. 龙须眼子菜群系
4. 微齿眼子菜群系
5. 苦草群系
6. 金鱼藻群系
7. 东北金鱼藻群系
8. 黑藻群系
9. 水车前群系
10. 海菜花群系
11. 穗状狐尾藻群系
12. 轮叶狐尾藻群系
13. 茨藻群系
14. 梅花藻群系
15. 黄花狸藻群系
16. 川蔓藻群系
17. 轮藻群系
18. 水盾草群系
19. 水车前群系
红树林湿地植被型组
1. 白骨壤群系
2. 红树群系
3. 秋茄群系
4. 木榄群系
5. 桐花群系
6. 海桑群系
7. 水椰群系
8. 苦槛蓝群系
9. 海滨木槿群系
10. 海漆群系
11. 红海榄群系
12. 银叶树群系
13. 黄槿群系
14. 榄李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