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与学习性行为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能力目标1.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2.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3.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到学习行为能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教法设计实验法、谈话式、启发引导式、演示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 课件,动物行为相关资料;果蝇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宠物观察日记课时安排两课时[播放录像,导入新课]教师采用谈话式教学法,边放录像边和学生对话,借此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典型的动物行为引导学生注意观看。
教师选择的行为应该有以下内容:奔跑、游泳、飞翔、爬行、游走等,可以是取食、繁殖、攻击、防御等行为,特别注意提示学生:动物竖起耳朵、注目凝视、改变体色、静止不动等都是动物的行为。
加入拟态、警戒色等动物行为加深学生理解。
对于动物的奔跑、取食、攻击、逃跑等行为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动物竖起耳朵静听注目凝视以及静止不动这些都是行为,可能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理解,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启发学生理解动物的行为。
例如可要求学生观察鼠妇的假死行为。
录像观看完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刚才播放的录像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使学生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两点去区分:一是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二是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生来就有的行为。
此处是一个难点。
教师可就典型事例加以引导,比如用众所周知的狼孩事例。
例如教师可以如下述突破难点:教师:狼孩毕竟还是人,他能直立吗?学生:能。
教师:狼孩为什么能直立而狼不能直立呢?学生:他毕竟还是人,是由人生的。
教师:很好。
这说明他的这种直立行为是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课题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授课学校XX学校授课教师XXX授课教材人教版授课范围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授课班级八年六班授课时长45分钟一、前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即“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主要讲述了动物行为中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在结构上,本节内容既承接了前面所学的动物的运动,明白动物各种各样的运动是动物行为的表现,也为后面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只有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才能体会它们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进而感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观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行为,能区分一些常见行为是生来就会的还是学习获得的,但是缺乏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概括性的本质认识。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分析归纳能力不强。
同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仍处于发展期,更依赖于具象思维,因此直观图片、视频等资料更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同时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动物的行为,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区别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分析出它们对维持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尝试模拟人画出走出迷宫路线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在科学探究中体会同种动物不同个体学习能力也有差别。
3.通过讲述狼孩的故事,学生能认同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情感,形成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
4.通过乌鸦反哺等先天性行为的分析,学生能主动感悟尊老爱老的必要性,树立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维持动物生存的意义难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维持动物生存的意义四、教学策略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主动体会,有效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多样的行为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动物的运动”的基础上,再认识动物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动物行为对其个体和群体生存的意义,为探讨下一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意识的情感教育,地位也是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能力目标:①通过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使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资料的内容,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②利用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资料图片的观察,联系自然界中一些有趣的动物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研究兴趣;利用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问题探讨中,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3、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能说出一些动物的行为,但有一定局限性,对一些常见的行为能区分是生来就会的还是学习获得的,但缺乏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本质的认识,和思考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这些通过学生独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虽然,初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但是以往的教学使他们缺少必要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好在他们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实验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探究-生成新知-巩固提升”五步教学法为主六、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共同合作交流相结合为主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九、教学反思(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生物课程标准又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传统、现代技术手段并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学法指导,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且能从生物学习中汲取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情感教育。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二节,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本质上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材图文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并不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了一些分析材料,通过具体实例,分清了这两类行为,初步懂得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本节涉及内容丰富,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交流、讨论中来,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究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正确认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行为,对一些常见的行为能区分是生来就会的还是学习获得的,但缺乏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本质的认识,和思考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这些通过学生独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从情感态度上来看,学生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尤其感兴趣,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识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通过分析资料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2、通过设计动物行为的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资料图片的观察,树立学生珍爱生命,自觉爱护动物的意识;认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人类自身学习行为对生存的重要意义。
2、认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四、教学法教法: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用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同时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代表发言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想多发言,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教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 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 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动物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图片3. 教学活动材料教学过程:第一章:先天性行为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动物的行为2. 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有哪些行为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先天性行为的定义: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 展示先天性行为的例子(PPT或视频):蜘蛛结网、鸟的孵化等。
3. 讲解先天性行为的特点:本能、不需要学习、不会丧失。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先天性行为。
2. 讨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的意义。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布置作业: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在动物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学习行为五、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提问:动物除了先天性行为外,还有其他行为吗?六、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学习行为的定义: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 展示学习行为的例子(PPT或视频):大山雀偷喝牛奶、猴子学习使用工具等。
3. 讲解学习行为的特点:可塑性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可以丧失。
七、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学习行为。
2. 讨论:学习行为对动物的意义。
八、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学习行为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布置作业:举例说明学习行为在动物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九、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 分组讨论,每组总结出一点区别和联系,并进行分享。
十、讲解与总结(10分钟)1. 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学习行为是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