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衔接连贯解题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33
语言连贯题的解答方法所谓连贯,就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一定的叙述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表达,使句子前后照应,语气上下贯通。
语言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
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和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四个大的方面。
那么,应该怎么解答连贯题目呢?有没有一些简明扼要的解题操作方法呢?根据我的经验,大致的方法是有的,这就是:1.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前后话题的统一性。
这是判断一段话是否连贯的最重要的方法。
出题者设置此类语言连贯题目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在我们不经意间,把前后的话题暗换了,或者说前后的主语不一致了。
例如:他万万没有想到为了完成这庄严的使命,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经历了那么严酷的斗争。
A.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B.竟然让他遭受那么残酷的迫害非常明显,只有A项填入空时,前后的语言才是贯通的,因为A项是承前省略了主语“他”,前后的主语保持一致。
若选填B项,则改变了主语。
2.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的统一性。
具体说来,如果它前面给出的句子是明朗的、欢快的,你的接句就不宜出现暗淡的、低沉的感情或语体色彩,必须保持前后一致,否则,就是不连贯。
例如:“仁兄,惠书收悉,承蒙赐教,愚弟()。
”A.不胜感激B.不知怎样感谢你才好很显然,原句是古雅的文言句,从语体色彩上看,就只能是A项与之一致了。
3.看其是否保证了语序合理,衔接自然严密,前后呼应,句式衔接一致。
这一点主要是看其句式的对应性,也就是说,如果它上句是偏正句式,你的接句也必须偏正句式,如果它是主谓句式,你的接句也必须是主谓句式。
例如:他(),少年时候在财主的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混过日子。
A.童年时候在关内塞外讨过饭B.在关内塞外度过了讨饭的童年显然,A项与后文衔接要顺畅多了。
因为A项中的“童年时候”与后文的“少年时候”“青年时候”在形式上是对称的句子。
语段拼接与连贯技巧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有良好的连贯性,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流畅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论述。
本文将介绍一些语段拼接与连贯技巧,帮助您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使用过渡词语当我们需要在不同的语段之间进行衔接时,适当地使用过渡词语是很重要的。
过渡词语能够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让文章整体更加流畅自然。
比如:1. 添加信息:此外、另外、再者、而且。
2. 转折关系:然而、但是、尽管如此、相反。
3. 顺承关系:而、同时、其次、再者。
4. 因果关系:因此、所以、因为、由此可见。
二、运用代词和指示词为了避免反复使用同一个名词,我们可以使用代词来替换,从而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简洁和连贯。
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替换为“他们”或“这些学生”。
此外,指示词也是很有用的,它们可以指明我们的观点所在,使文章逻辑更加清晰。
三、使用并列句和从句在句子的结构上,我们可以运用并列句和从句来增加语段之间的连贯性。
并列句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观点连在一起,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而从句则可以进一步展开补充说明,使文章更有层次感。
例如:1. 并列句: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跑步。
2. 从句:由于下雨,他决定取消今天的户外活动。
四、进行适当的回顾和总结为了确保文章的连贯性,我们可以在每个语段的结尾进行适当的回顾和总结。
通过概括前文的观点和提出下文的主旨,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例如:1. 在上一节中,我们讨论了XXX的影响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XXX的解决方案。
2. 综上所述,XXX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解决它。
五、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除了语段内部的连贯性外,语段之间的衔接同样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方式来使段落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
例如:1. 上一段提到了XXX的挑战,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2. 刚才我们简要谈到了XXX的背景,现在让我们来深入探讨其影响和解决办法。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技巧在写作中,句子的衔接和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流畅度和可读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技巧,帮助您提升写作水平。
一、使用过渡词和短语过渡词和短语能够帮助句子之间更好地衔接,使文章读起来更顺畅。
例如,在列举观点时可以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词;在表达因果关系时可以用“因此”、“由于”、“所以”等;在对比不同观点时可以使用“然而”、“相反地”、“与此不同”等。
二、使用代词和指示词在文中合理使用代词和指示词可以使句子之间的关联更加明确。
例如,当你在上文中提到某个概念,下文再次提及时可以使用代词来指代前文的概念,如“它”、“这”、“那”等。
同样,在列举事物时,使用指示词来指代前文提到过的内容,避免重复书写。
三、使用并列句和复合句并列句和复合句是句子衔接的有效手段。
并列句是将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的句子并列起来,使用逗号或连接词将其连在一起;复合句则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通过关联词来连接。
这样可以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
四、使用过渡段落有时候,在文章不同段落之间的过渡也需要特别注意。
可以使用过渡段落来引出下一个段落的主题,使整个文章的脉络更清晰。
过渡段落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观点或者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与下一段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避免过多的重复在进行表达时,我们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重复词语。
如果文章中出现频繁的重复词语,会给读者带来审美疲劳,并且降低文章的可读性。
可以通过使用近义词、同义词或者改变句子结构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六、注意语序和时态的一致性句子的衔接还需要注意语序和时态的一致性。
在表达一连串观点时,需要保持句子的主语、谓语以及时态一致,避免造成读者困惑。
另外,还要注意句子结构的一致性,避免单复数、主谓关系等方面的错误。
综上所述,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技巧对于写作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过渡词和短语、代词和指示词、并列句和复合句,以及合理运用过渡段落和避免重复,我们可以使句子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使整篇文章读起来更加流畅,提升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全面了解语言连贯重点与解题的技巧解“语言连贯”题的技巧是四统一,即句式统一、主语统一、时空统一、逻辑统一。
(一)“句式”统一句式统一,也就是说,句子结构前后一致,类似“排比句”、“对偶句”,这样才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连贯,读来朗朗上口。
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01高考)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①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分析:本题答案是②。
首先看横线后面的短语,多是四字短语,重要的是横线后第一个短语“松竹山茶”是四种植物的并列;这时再看选项,就可以马上断定不能选①,因为它破坏句式的整齐美,而②中逗号后面的短语正好是“四种植物”的并列。
所以因选②。
例:下列句中括号的两种表述,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
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分析:本题答案是b。
因为括号前的短语“身体魁伟”是主谓短语,括号后的短语“两颊微微陷下去”也是主谓短语;而a是偏正短语,b是主谓短语。
(二)“主语”统一主语统一,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陈述对象”统一。
它要求后面连带的句子必须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偷换主语”,这也是语病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D。
它主要考查的是“主语”的一致。
横线前的句子的主语是“公安干警”,所以后面的话语的陈述对象也因是“公安干警”,只有D项的陈述对象都是“公安干警”。
(三)“时空”统一所谓“时空”统一,是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方面操持一致性。
“语言的衔接”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语言的衔接连贯,实际包括如此两项内容:一是语意的连贯,一是结构的连贯。
一、语意的连贯:“语意的连贯”是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紧密,相互呼应。
针对那个特点,我们能够在把握句子整体意义的基础上,从字、词、句入手,来解答衔接题。
(一):解答衔接题的第一个突破口是。
句子中的观点词(中心词)、关联词、指示代词等,都能够作为。
1、观点词(中心词):观点词(中心词),确实是这句话(这段话)紧紧围绕着进行论述的词。
例1:要激发深层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阅读适应,每天再忙也要坚持读书,哪怕读几页也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定能在深层上提高每次具体阅读的效率。
()A.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情况B.让自己的知识不断积存资金C.把阅读当作同吃饭一样重要的情况做D.把阅读当作每天必须的生活内容2、关联词从关联词入手,也能够较容易地解答一些语言衔接题。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是发生最早或说是最原始的思维形式。
皮亚杰的工作说明,儿童正是最先显现顿悟思维,此后才依次显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
()A.思维不仅是人类的差不多思维形式B.因为顿悟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差不多思维形式C.顿悟思维不仅是人类的差不多思维形式D.人类的顿悟思维能力是直截了当从其祖先那儿继承来的二、关键句:解答衔接题的第二个突破口是一些专门的句子,即关键句。
我们能够从关键句的位置、作用来把握其应有的意义。
这包括两个方面:总提句和总结句。
1、总提句:总提句即首句,其作用为提起下文。
例3、_________________,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诗般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闻名数学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来换换脑筋。
()A.说起科学,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系——文学B.杰出的科学家,往往有较高的文学造诣C.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宝贵的科学价值D.科学上的许多问题往往要借助想像力丰富的文学来解决,那些流芳千古的科学家,都著有具备文学性的不朽篇章2、总结句:总结句即尾句,其作用为总结上文。
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技巧语句衔接题是英语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衔接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技巧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一,注意上下文语境。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前后句子,理解文章的整体语境。
上下文提供了很多线索,例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对比等,帮助我们判断正确的衔接方式。
第二,注意词语的使用。
关键词语在语句衔接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些词语可以直接连接上下句子,如'however', 'therefore', 'in addition'等,而有些词语则需要根据语境进行逻辑推理。
因此,在解题时要仔细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以选择正确的衔接方式。
第三,注意句子结构的变化。
在语句衔接题中,句子结构的变化常常会给我们提供线索。
例如,上句为主动语态,下句则可能为被动语态;上句为肯定句,下句则可能为否定句等。
通过观察句子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
第四,注意相同的主题词。
有时候,两个句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主题词,通过对比这些主题词的出现位置和语义关系,可以判断出正确的衔接方式。
例如,上句提到了'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下句可能会继续讨论相关的解决方案或者后果。
第五,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语句衔接题主要考察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
通过理解上下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选择正确的衔接方式。
例如,上句提到了某个问题的原因,下句可能会给出解决方案或者结果。
综上所述,解答语句衔接题需要综合运用上下文语境、词语使用、句子结构变化、主题词对比以及逻辑关系等技巧。
通过多做练习和积累经验,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语句衔接题”常用地几个解题方法考德上教育——杨元龙在公务员考试言语题中,很多考生对语句衔接题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作答.其实,解答语句衔接题有技巧,应按照“瞻前顾后,上联下串”地基本思路,多角度思考分析,使话题一致,事理相通,情景和谐,音韵协调,结构严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常用地几个解题方法如下:第一、句式一致性一个连贯地长句子,往往由几个分句来组成,在组合过程中,为陈述相关内容,或使语气顺畅、音节和谐,往往运用同一种语法结构地句式.惟其如此,才能保持句子地和谐连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鲁大海四凤地哥哥,鲁贵地养子——进来,他身材魁梧,(粗黑地眉毛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选项前后皆为主谓短语,根据句式一致性原则,答案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话题一致共同地话题使语段中地句子组成一个有机地整体,它是联系各句地核心.现代汉语地话题一般由主语来表示,共同地主语是贯穿语段中各句地灵魂,是联系各句地纽带.所以,说话时要尽量保持主语地一致性.例:我电脑是联想地,电脑地功能不错.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电脑地品牌和功能,主语都是电脑,保持了高度地一致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高尔夫球运动刚刚兴起时,有个奇怪现象:几乎所有地高尔夫球手都喜欢用旧球,特别是有划痕地球.原来,有划痕地球比光滑地新球有着更优秀地飞行能力.于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地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表面有凹点地高尔夫球.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地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地球更有优势.从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填入横线上最恰当地是:( ).高尔夫球运动不再喜欢使用旧球.高尔夫球运动迈入了一个新地阶段.有凹点地高尔夫球成为比赛地统一用球.越来越多地厂家生产出带凹点地高尔夫球解析:本语段谈地话题是高尔夫球,而和选项主语是高尔夫球运动,选项谈地是生产厂家,根据话题一致地原则,本题答案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倾向性、感情色彩一致任何一个语段都要表达一定地思想,而这些思想往往都是通过无声地语言、无形地色彩以及一定地情感来体现和表达地.在选择衔接地语句时,要仔细口味语境中地声、色、情及语言风格等,使之保持一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这是一个秋季地薄阴地天气. ;岩面和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地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响.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地一项是:( ).厚厚地云在我们顶上罩着.层层地云在我们顶上浮着.薄薄地云在我们顶上压着.微微地云在我们顶上流着我们从“薄阴地天气”中可以排除和,“厚厚地云”与“层层地云”与语境不符.从文段中地词语“润湿”、“油油地绿意”等词中,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地感情色彩是欢快地、轻松地.因此,可以排除答案,“压着”与语境不符.所以答案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句式勾联从所选语句地地位和作用上看,不外乎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在语段地开头,选填地语句有概括、总结和提示作用;二是在语段在中间,多用来承上启下或过渡照应;三是在语段地末尾,用来总括或呼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饮食最基本地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地营养与能量地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地基础与表现.纳入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深地涵义.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地洗礼,,使人们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果腹地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地民族文化内涵.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地同时,品尝目地地地特色饮食成为旅游者新地追求和向往.(国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地一句是:( ).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地旅游项目.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地潜力得到开发.饮食在文化领域中地地位愈发重要解析:文段所要填地句子位于中间,起承上启下地作用,横线前面讲地是民族饮食文化,后面讲地是旅游文化,中间需要一个过渡,所以答案是,其它答案皆只讲到一个方面,缺少呼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五、把握事物间地逻辑关系一个完整地语段要想表达一个完整地语意,必须借助于句与句之间恰当密切地关系来体现.因此,在组合时要把握句间地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关系、主次关系等等,使语意更准确、明晰、完善.对于这种题型,大家容易解答,不再举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高考语言的连贯题的解题技巧查看近年高考试卷会发现,语言的连贯考查形式已开始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考查难度有所提高。
尽管题型变化、难度提高,但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出题者的六大思路,摸索、总结出有效可行的解题对策,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就可以胸有成竹地做好语言连贯考题。
下面就从六个方面具体谈谈:出题思路一:角度一致;解题对策:看主语、寻对象通常,前后几个句子的陈述角度一致,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
出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对象要考生修改。
要保持陈述角度一致,必然要求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
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就是:一要看几个句子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否从同一对象角度展开的。
例如:05年全国高考山东卷第22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情况、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这道题直接考查了我们将长单句改写成几个短句的能力,间接考查了我们语言连贯的能力。
长单句变成几个短句的方法通常是先找出主干句并将其独立成句,再将剩余的修饰成分——定语或状语,分别变成短句。
本题的主干句是“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情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这不难看出,主干句还嫌长,可以再变短为“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好方法。
”。
剩余的文字“了解真实情况……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的”都是宾语前的修饰成分即定语,有几层。
稍作研究,就知道题目要求我们运用语言连贯中角度一致的方法,把修饰成分变成陈述角度一致的几个短句子;那么以什么为各句的陈述对象呢?考察各修饰成分可以确定“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就是陈述对象,为使语言简明,用“它”复指该对象。
1 语言连贯题解题技巧一、保持陈述主语的一致。
【例1】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________。
A 、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B 、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C 、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D 、但终于随父亲走了从叙述的角度看,本题叙述的对象是“他”;从陈述对象是否一致着手。
应选c1、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周部长上了小车。
同车的除张蓝外,还有王芳。
( ) 。
王芳的爸爸是援外人员,已经有五年没有回过家。
杨国华躺在床上,哼起了一首时下颇流行的电视剧主题曲。
( )。
不一会,就响起了轻轻地鼾声。
① 王芳今天格外高兴,因为她是去迎接爸爸的② 王芳今天是去迎接爸爸的,因此她格外高兴③ 愉快的心情显示刚发生的事对他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④ 刚发生的事对他并没多大的影响,心情愉快表明这一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沙暴像魔鬼,它无情地摧毁前进路上的所有东西,但它又是一个独具匠心的“雕塑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人惊叹不已。
请在下面四句中选择一句填在横线上,使其语言连贯。
( )A.一些岩石和场面常被沙暴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B.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岩石和场面是被沙暴雕琢成的C.常把一些岩石和场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D.常把一些岩石和场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是沙暴3、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舞动起粗壮的臂膀,与狂风展开了搏击;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那繁茂的榆柳,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
这些沙海边的绿色啊,使人振奋,予人勇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它们是对坚韧不屈的沙漠生命最好的诠释。
A. ①高昂的头转瞬蒙上了一层黄沙 ②给人安慰B. ①高昂的头转瞬蒙上了一层黄沙 ②安慰着人们C. ①在云空里傲视着将至的烟尘 ②给人安慰D. ①在云空里傲视着将至的烟尘 ②安慰着人们2 4、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
它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自1989-----2019年,连续14年高考语文考查了这一考点。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
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
一.保持一致性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陈述对象一致。
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_______。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点析]A。
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
如果用B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
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
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
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______。
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点析]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心论点的B项。
语言的衔接”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语言的衔接”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语言的衔接”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山东省邹平县黄山高中魏国华语言的衔接连贯实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语意的连贯,形式的连贯。
一、语意的连贯1、考虑话题一致选填的句子如果是观点句、结论句,必须认真分析语段的语意重心,不能有所偏移。
例(1)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题目中所填语句为总结句,诗句所谈的事物有两个,陈述方式为“梅逊雪”、“雪输梅”。
可见,诗句表现的是梅、雪各自的短处,因此选B。
2、考虑呼应与限制例(2)迈入工业社会化以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天空、河流和大地,“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沃野、蓝天和长河,“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空气、水源和土壤,“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空气、水源和土壤,“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与题干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相呼应的只能是A、C、D;再由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赖以生存”又可排除A;再由比喻的合理性,可排除C,答案为D.3、考虑语句排列的逻辑顺序例(3)国家规定,商品流通要实行公平竞争,市场准入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但有的地方外地商品越是货优价廉,越是不让进入本地;有进来的就扣押、罚款,甚至殴打运送人员,继续构筑市场的“篱笆墙”。
B.但有的地方外地商品有进来的,就扣押、罚款,甚至殴打运送人员;越是货优价廉,越是不让进入本地,继续构筑市场的“篱笆墙”。
C.但有的地方继续构筑市场的“篱笆墙”:外地商品越是货优价廉,越是不让进入本地;有进来的就扣押、罚款,甚至殴打运送人员。
语句连贯、衔接的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第一、把握语法结构的一致性(句式的一致性)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一个连贯的长句子,通常由几个分句组成。
在组合过程中,为了陈述相关内容或使语气顺畅、音节和谐,往往运用同一种语法结构的句式。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句子的和谐连贯。
第二、把握叙述主体的一致性(主语一致)也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常用方法。
主语是句子的主体,是被陈述的对象。
一个长句或句群或语段也是围绕一个主体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叙述主体前后要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句意连贯、集中、明确。
第三、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前后照应)是为了保持文句或文段的一致性、严密性,使语意一脉相承,表意集中凝练,必须注意上下文的照应,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五、把握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是为了表达完整的语意,必须借助于句与句之间恰当密切的关系来体现。
在组合时要把握句间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关系、主次关系等等,使语意更准确、明晰、完善。
第六、把握事物的中心及重心是为了正确地理解句子表达的思想观点,必须准确地把握句子的中心和重心。
只有抓住句段的内核所在,才能解答好此类语句衔接题。
第七、把握关联词及意义关系是为了显示复句意义关系的显著标志。
解答语句衔接题也需要考虑关联词及其意义关系。
第八、注意句中音节的和谐性是为了表达或修辞的需要,需注意句中音节的和谐性。
在语句衔接的过程中,上下句韵脚相同或相近,由押韵而产生韵律美。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还应从多角度考虑。
以上这些方法是交叉关系,必须领悟深透,力求融会贯通。
答案:A2、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答案:C 改写:这位老人头发斑白,穿着朴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风趣幽默的谈吐和渊博的知识。
3、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句是XXX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上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答案:B 改写:XXX躲到床底下,但最终还是被他妈妈找到了,被送到了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