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卫生行业标准—静疗规范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6.18 MB
- 文档页数:5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行业标准编写解读编制背景近年来,我国广大护理人员在静脉治疗护理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2009年10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2009)》正式发布,为我国静脉护理治疗迈出的第一步。
目前,对于静脉治疗护理的具体实施尚缺乏全国统一的、具体的、专业化的行业标准,因此,需制定具有相当权威与公信力、符合我国国情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标准,以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减少医疗机构的法律纠纷。
制定行业标准的意义•必要性:缺乏全国统一的输液治疗护理行业标准•紧迫性:新技术出现亟需相关标准指导护士实践行为•临床意义:提高静脉治疗质量和科学化管理水平•社会效益: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机构法律纠纷标准编制遵循的原则•适用性:最低标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诊所/乡镇卫生院等)•指导性:条款简练–把握大原则,不宜过细•科学性:遵循标准制定要求和循证护理理念–科学依据、用词精准、符合国情助动词对程度解释•可(may)、不必(need not)•宜(should)、不宜(should not)•应(shall)、不应(shall not)第一章范围条款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解读涉及的主要操作有: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及静脉输血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职业防护等第一章范围条款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解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诊所、乡镇卫生院在内的所有医院医务人员:注册护士、医师、乡村医生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条款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2009年3月2日发布,2009年9月1日实施条款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2009年4 月1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实施第三章术语和定义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of drug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第四章缩略语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VC: 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第五章基本要求条款5.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解读配置与使用静脉治疗药物的环境,应在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的医疗环境内进行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层流环境中完成配液,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应≤10cfu/m3参照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五章基本要求条款5.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