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顺序控制
- 格式:docx
- 大小:215.28 KB
- 文档页数:5
顺序控制的名词解释顺序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中,根据特定的操作流程,按照预定顺序执行一系列的动作或任务。
它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管理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顺序控制可以实现生产线上各个工序的自动化操作。
例如,在一条汽车装配线上,顺序控制能够准确控制每个工位上的机械臂、传送带等设备的运行顺序,确保零部件按照正确的顺序装配到车身上。
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人为错误的产生。
在交通运输领域,顺序控制被广泛应用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
通过合理设置红绿灯的工作周期和信号相位,顺序控制可以实现不同方向车辆的交替通行,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并且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此外,顺序控制还可以应用于地铁列车运行系统、火车调度系统等,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顺畅出行。
顺序控制的实现方法可以通过计时器、逻辑门电路、微处理器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其中,微处理器在顺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编写程序,将操作流程和任务要求输入到微处理器中,然后由微处理器按照预定的顺序逐步执行。
这种方法具有灵活性强、可编程性好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控制系统的需求。
然而,顺序控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顺序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需要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工作。
一旦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操作流程出现异常,整个控制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次,顺序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一些对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核电站、火力发电厂等,故障的发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顺序控制系统采用了各种安全保护措施。
例如,设置了报警装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采用了双重备份系统,确保即使一个设备出现故障,其他设备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使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及时进行控制调整等。
总之,顺序控制作为自动化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通过按照特定的顺序执行一系列动作或任务,实现了高效、准确、安全的自动化操作。
顺序控制原理
顺序控制原理是指通过各种控制手段和设备按照预定的时间顺序和步骤来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目标的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顺序控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机械设备、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
顺序控制原理的实现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时序控制:通过定时器和计数器等设备实现时间顺序控制。
通过设定特定的时间参数,可以使得各个步骤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
2. 逻辑控制:通过逻辑电路和控制器等设备实现逻辑条件控制。
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输入信号,可以触发不同的输出信号,从而控制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和内容。
3. 运动控制:通过驱动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实现运动控制。
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电机、气缸等执行器的启停、运动方向、速度和位置等参数,以实现相应的步骤和动作。
4. 通信控制:通过通信接口和协议等设备实现通信控制。
可以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以实现步骤的同步和协调。
通过上述控制手段的组合和协调,可以实现复杂的顺序控制任务。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顺序控制原理也在不断演化和创新,以满足各种自动化需求。
顺序控制系统组成
顺序控制系统组成
顺序控制系统由顺序控制装置、检测元件、执行机构和被控工业对象所组成。
顺序控制装置又称顺序控制器,包括操作信号处理、逻辑处理、故障显示、报警和比较检出等环节。
顺序控制器有固定式顺序控制器、矩阵式顺序控制器、表格程序控制器及可编程序控制器等。
顺序控制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状态检测设备
状态检测设备检测被控设备的状态,如设备是否运行、是否全开或全关等。
这些检测设备包括继电器触点、位置开关、压力开关、温度开关等。
驱动设备。
基于单片机的工业顺序控制系统设计【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工业顺序控制系统设计【设计要求】在工业控制过程,如冲压、注塑、轻纺、制瓶等生产过程,都是一些断续生产过程,按某种程序有规律地完成预定的动作,对这类断续生产过程的控制称顺序控制,例如注塑机工艺过程大致按“合模→注射→延时→开模→产伸→产退”顺序动作,用单片机最容易实现这类过程的控制。
要求如下:(1)单片机的P1.0—P1.6模拟控制注塑机的七道工序,通过缓冲器74LS240控制七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P1口输出高电平有效信号,经74LS240反向后驱动发光二极管(VL1~VL7),按VL1~VL7顺序先后分别亮1~7秒,依次循环。
(2)P3.3用作外故障输入模拟端口,再P3.3口送“0”时,能不断发出告警,P1.7口作为报警声音输出,经功放驱动扬声器。
故障排除时,程序应从刚才报警的那道工序继续执行。
【设计过程】1.【方案设计】硬件:单片机可以实现时序控制、时间控制等,用单片机可以构成形式多样的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因此选择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
软件:单片机晶振为12MHZ,一个单指令周期为12个机器周期,以此写出延时1~7秒的汇编程序。
单片机74LS240 LED图-1系统框图2.【器件选择】8031单片机、74LS240、9012晶体管、数码管、扬声器图-2 74LS240管脚图74LS240是一种芯片,对发光二极管起缓冲反相器的作用。
图-3 8031管脚图下面按其引脚功能分为四部分叙述这40条引脚的功能。
1)、主电源引脚VCC和VSSVCC——(40脚)接+5V电压;VSS——(20脚)接地。
2)、外接晶体引脚XTAL1和XTAL2XTAL1(19脚)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
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
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HMOS单片机,此引脚应接地;对CHMOS单片机,此引脚作为驱动端。
XTAL2(18脚)接外晶体的另一端。
s71200顺序控制指令什么是s71200顺序控制指令?s71200顺序控制指令是用于西门子公司的s71200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一种指令集。
PLC是一种专门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字电子设备,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
顺序控制指令是PLC编程中的一种常见指令类型,用于控制程序按照特定顺序执行。
它们可以使程序按照特定的逻辑条件进行判断和跳转,从而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和任务序列。
s71200顺序控制指令为PLC编程人员提供了一种直观且功能强大的方式来编写复杂的顺序控制程序。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s71200顺序控制指令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指令。
第1步:理解s71200顺序控制指令的作用s71200顺序控制指令允许PLC程序按照特定的条件和顺序执行各个任务或操作。
通过使用这些指令,编程人员可以实现一系列的控制逻辑,例如:按照特定的条件执行某个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多个任务、根据外部输入信号进行跳转等。
这些指令为PLC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编程方法,使得复杂的控制逻辑可以更容易地实现。
第2步:了解s71200顺序控制指令的常见类型s71200顺序控制指令包括条件判断指令、跳转指令和任务控制指令等。
条件判断指令用于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选择执行不同的任务或操作。
跳转指令用于根据条件或外部输入信号跳转到不同的程序段或标签。
任务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任务的启动、暂停、停止或重复执行。
第3步:学习s71200顺序控制指令的语法和用法s71200顺序控制指令具有特定的语法和用法。
编程人员需要理解每个指令的参数和功能,以正确地使用这些指令。
一般来说,这些指令包括操作数、条件、跳转或执行任务的语句。
编程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控制逻辑和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指令,并正确配置参数和条件。
第4步:练习编写s71200顺序控制指令在理解了s71200顺序控制指令的基本概念、类型、语法和用法后,编程人员可以开始练习编写这些指令的示例程序。
工业控制顺序运行与测试工业控制顺序运行与测试是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工业控制顺序运行与测试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和具体操作过程。
一、重要性1.保证生产安全。
工业控制系统是生产的大脑和心脏,控制着整个生产流程,一旦出现失控,将会对生产设备和人员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
2.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控制、调节和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和生产耗时。
3.保证产品质量。
工业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生产参数和产品质量,及时调整控制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二、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在进行工业控制顺序运行与测试时,需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并确保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2.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工业控制系统可能涉及到高压电、化学品、高温等风险,进行操作时需注意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测试过程中要细心认真。
测试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认真记录和分析测试数据,及时处理测试异常情况并反馈优化,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三、具体操作过程1.制定 control sequence of operation(CSO)和test sequence of operation(TSO)。
CSO 和 TSO 是对工业控制顺序和测试顺序的详细描述,制定一份详尽的CSO和TSO 是成功运行和测试每个设备的关键。
2.搭建环境并准备测试装置,例如传感器、控制器、测量仪器等。
3.进行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确认测试装置和接线都正确无误,检查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及检查测试程序是否按规程设计。
4.运行测试程序,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数据,和需要项目组讨论可能的改进。
5.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升级控制程序。
总之,工业控制顺序运行与测试可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但需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和严格执行测试规程,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顺序控制的原理应用1. 什么是顺序控制顺序控制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程序运行系统中的各个任务,并控制它们按照特定的时间和条件来完成各项操作。
在计算机编程领域,顺序控制是指按照代码的编写顺序逐行执行,从而实现程序的功能。
2. 顺序控制的原理顺序控制的原理是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将各项任务按照特定的顺序组织起来,并按照顺序逐行执行。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每行代码都会被依次执行,直到程序的末尾。
这样可以确保程序的执行顺序符合预期,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和操作。
3. 顺序控制的应用顺序控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计算机编程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顺序控制的应用场景:•程序流程控制:在编写程序时,我们经常需要按照特定的步骤和顺序执行各项操作,比如读取数据、处理数据、保存数据等。
通过使用顺序控制,我们可以确保程序按照我们预期的流程进行执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
•任务调度:在操作系统中,任务调度是一种常见的应用场景。
操作系统通过顺序控制,按照特定的优先级和顺序调度各项任务的执行。
通过合理的任务调度,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生产线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作站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操作,以完成特定的生产任务。
通过采用顺序控制原理,可以确保生产过程按照预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并能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可以看作是一种顺序控制的应用。
交通信号灯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控制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方向,从而保证交通的安全和有序。
4. 顺序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顺序控制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简单直观:顺序控制的编程方式简单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
只需要按照代码编写的顺序逐行执行,即可实现所需功能。
•易于调试:顺序控制的程序执行过程一目了然,可以方便地进行调试和排错。
通过逐行执行代码,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进行修正。
然而,顺序控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刚性:顺序控制的程序执行顺序是固定的,一旦编写完成,就很难进行动态的调整和改变。
工业顺序控制一实验目的掌握工业顺序控制程序的简单编程:中断的使用。
实验预备知识在工业控制中,象冲压、注塑、轻纺、制瓶等生产过程,都是一些继续生产过程,按某种顺序有规律地完成预定的动作,对这类继续生产过程的控制称顺序控制,倒注塑机工艺过程大致按“合模f注射f延时f幵模f产伸f产退” 顺序动作,用单片机最易实现。
三实验内容MCS-51的P1.0〜P1.6控制注塑机的七道工序,现模拟控制七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低电平有效,设定每道工序时间转换为延时,P3.4 为开工启动开关,高电平启动。
P3.3 为外部故障输入模拟开关,低电平报警, P1.7 为报警声音输出,设定6 道工序只有一位输出,第七道工序三位有输出。
四实验步骤⑴ P3.4 连K1, P3.3 连K2, P1.0 〜P1.6 分别连到L1 〜L7, P 1.7 连SIN (电子音响输入端)。
⑵K1、K2幵关拨在高电平“ H'位置。
⑶编译、装载,以连续方式运行程序,此时应在等待幵工状态。
⑷K1拨至低电平aL ” 位置,各道工序应正常运行。
ACALL PO1BORG 0000H LJMP PO10 ORG 0013H LJMP PO16ORG 0190H PO10: MOV P1,#7FHORL P3,#00HORL IE,#84H ORL IP,#01H MOV PSW,#00H MOV SP,#53H行。
⑸K2拨至低电平 ⑹K2拨至高电平五 思考 1. 修改程序,使第 L ”H ” 位置,模拟故障发生,此时应有报警声。
位置,即排除故障,程序应从报警的那道工序继续执n 道工序中有 n 位输出。
PO12: MOV P1,#7EH第一道工序PO11: JNB P3.4,PO11开工吗初始化MOV P1,#7CH 第二道工序ACALL PO1BMOV P1,#78H 第三道工序ACALL PO1BMOV P1,#70H 第四道工序ACALL PO1BMOV P1,#60H 第五道工序ACALL PO1BMOV P1,#40H 第六道工序ACALL PO1BMOV P1,#00H 第七道工序ACALL PO1BSJMP PO12PO16: MOV B,R2 保护现场PO17: MOV P1,#7FH 关输出MOV 20H,#0A0H 振荡次数PO18: SETB P1.7 振荡ACALL PO1A 延时CLR P1.7 停振ACALL PO1A 延时DJNZ 20H,PO18 不为0 转DJNZ R2,DEL2 POP 02HDJNZ R2,DEL3 POP 02H CLR P1.7 ACALL PO1A 停振 JNB P3.3,PO17 故障消除吗 MOV R2,B 恢复现场RETIPO1A: MOV R2,#06HACALL DELY 延时RETPO1B: MOV R2,#30HACALL DELY 延时RETJDELY: PUSH 02H DEL2: PUSH 02H DEL3: PUSH 02H DEL4: DJNZ R2,DEL4POP 02H延时DJNZ R2,DELYDJNZ R2,DEL2 POP 02HACALL PO1B MOV P1,#7DH 第二道工序ACALL PO1BRETEND 2.若采用外部中断 0 模拟故障,软件及连线分别应怎么改? 连线:将 P3.3 连 K2 改为 P3.2 连 K2ORG 0000H LJMP PO10ORG 0003H LJMP PO16ORG 0190H PO10: MOV P1,#7FHORL P3,#00HORL IE,#81H ORL IP,#01H MOV PSW,#00H MOV SP,#53HPO12: MOV P1,#7EH第一道工序PO11: JNB P3.4,PO11开工吗初始化MOV P1,#7BH 第三道工序ACALL PO1BMOV P1,#77H 第四道工序ACALL PO1BMOV P1,#6FH 第五道工序ACALL PO1BMOV P1,#5FH 第六道工序ACALL PO1BMOV P1,#3FH 第七道工序ACALL PO1BSJMP PO12PO16: MOV B,R2 保护现场PO17: MOV P1,#7FH 关输出MOV 20H,#0A0H 振荡次数PO18: SETB P1.7 振荡ACALL PO1A 延时CLR P1.7 停振ACALL PO1A 延时DJNZ 20H,PO18 不为0 转CLR P1.7ACALL PO1A 停振DJNZ R2,DELYDJNZ R2,DEL3 POP 02H DJNZ R2,DEL2 POP 02H JNB P3.3,PO17 故障消除吗 MOV R2,B 恢复现场RETIPO1A: MOV R2,#06HACALL DELY 延时RETPO1B: MOV R2,#30HACALL DELY 延时RETDELY: PUSH 02H DEL2: PUSH 02H DEL3: PUSH 02HDEL4: DJNZ R2,DEL4POP 02H 延时RETEND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主要是学习对中断技术的应用,以及对中断源INT0,INT1 ,对中断控制的学习和理解。
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及符号说明一、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自动化和精准控制,常常需要使用到DCS(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各个设备、装置的顺序控制,从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介绍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及其符号说明,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1. 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的作用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是通过逻辑控制实现对生产设备的顺序控制。
它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判断和处理,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启动、停止、加工顺序的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具有灵活性高、可靠性强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2. 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通常由逻辑控制器、输入/输出模块和人机界面组成。
逻辑控制器负责对输入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和处理,确定控制逻辑,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入/输出模块实现逻辑控制器与实际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人机界面用于监控和操作整个控制系统。
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工作,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对设备的精准控制。
三、DCS顺序控制功能模块的功能模块及其符号说明1. 起动功能模块符号:M功能:用于启动生产设备,将其从停止状态转变为运行状态。
2. 停止功能模块符号:M功能:用于停止生产设备的运行,将其从运行状态转变为停止状态。
3. 循环功能模块符号:M功能:用于控制设备的工作循环,实现设备的自动循环运行。
4. 保护功能模块符号:M功能:用于实现对设备的各种保护控制,如过载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
5. 运行指示功能模块符号:M功能:用于指示设备的运行状态,提供给操作人员相应的运行信息。
6. 报警功能模块符号:M功能:用于实现设备的报警控制,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报警和停机控制。
7. 状态监测功能模块符号:M功能:用于监测设备的各种状态,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及时进行控制处理。
顺序控制的实现方式及顺序控制基本组成在本文将对顺序控制的实现方式、顺序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顺序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做介绍,帮助大家一步一步深入到顺序控制的术领域。
顺序控制分类根据工艺特点及设备特性,计算机控制系统把实现顺序控制的功能大致分成了三种方式:基本方式,步序方式和步进方式。
1、基本方式只要输入信息符合预定的逻辑关系,基本逻辑式控制方式就有相应的输出,因为一次判据中不要求包括上一步的二次判据,所以没有明显反映出顺序的关系,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仅仅是根据若干条件的满足,然后产生某种结果,一般应用在工艺要求相对独立的环节。
2、步序方式步序方式是在每步的一次判据中包含有上一步的二次判据,故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工程序步转移的同时,根据需要可以将以前任意步的输出闭锁或不闭锁。
利用闭锁手段可构成多种步输出形式,以适应不同被控对象的要求,不过这时接线将复杂,处理方式也不便统一。
步与步之间通过特定判据的转换,只有活动的步才有操作的输出,并且整个过程是循环运行的,通过几个步的操作来实现某种工艺的要求,而且这样的操作在工艺中是循环往复进行的。
比如我们要启动循环水系统,首先需要保证循环泵出口门全部关闭,这是条件,然后再看循环水压力是否满足开启条件,当满足时,循环泵入口自动打开,经过几秒钟后,循环泵自动运行,再经过压力要求或时间要求后,自动打开循环泵出口门,这样就完成了循环泵系统的自动启动过程。
如图2-11所示,这里多说几句,我们发现在每个判定过程都会有一个“故障处理”过程,对应控制策略,对于每一种可能的结果,我们都应该有相关的处理,这样才被称之为智能系统,因此对于每个判据的另一种结果我们都应该有相关的处理,也就是图中的故障处理过程,这使得控制方案在任意情况下都会返回到起点,或者抛开故障,进行下一步,而不至于步序无法返回或进行,至于故障处理的内容应该根据系统要求来决定。
比如出口门没有关闭信号返回,那么我们就需要查找原因,是出口门反馈信号错误?还是出口门根本就没有动作了还是远程站故障?当然了,如果把这些信号或者反馈结果都加入到控制方案中,把每一步结果都反映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那么这样的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甚至可以增加故障分析功能,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实现自动故障处理程序。
1200plc顺序控制指令
1200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一种小型PLC,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在1200 PLC中,顺序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和流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顺序控制指令:
1. L(Load)指令,用于加载一个逻辑条件,当条件为真时,指令的输出为真,可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
2. S(Set)指令,用于设置一个输出位,当条件为真时,指令的输出为真,可用于触发某些动作或操作。
3. R(Reset)指令,用于复位一个输出位,当条件为真时,指令的输出为假,可用于取消某些动作或操作。
4. T(Timer)指令,用于创建一个定时器,当条件为真时,定时器开始计时,达到设定时间后输出为真,可用于控制时间延迟等功能。
5. C(Counter)指令,用于创建一个计数器,当条件为真时,
计数器开始计数,达到设定值后输出为真,可用于计数功能。
6. JMP(Jump)指令,用于跳转到指定的程序段,可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
这些顺序控制指令可以根据具体的控制需求和程序逻辑进行组合和应用,实现复杂的自动化控制功能。
同时,1200 PLC还提供了丰富的其他指令和功能模块,如数据处理、通信、运动控制等,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自动化控制需求。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1200 PLC的顺序控制指令。
步进顺序控制和顺序功能图的介绍在工业控制领域中,顺序控制系统应用很广,尤其在机械行业,基本上会利用顺序控制来实现加工的自动循环。
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步进顺序控制和顺序功能图。
首先看一下,什么是步进顺序控制?对于流程作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一般都包含若干个状态(也就是工序),当条件满足时,系统能够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我们把这种控制叫做顺序控制。
对应的系统则称为顺序控制系统或流程控制系统。
我们可以采用顺序控制设计法进行程序设计,基本步骤如下:1、步的划分将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状态,这些状态称为步,PLC中用状态继电器S来代表各个状态步。
2、转移条件的确定使系统由当前状态步转入下一状态步的信号称为转移条件。
转移条件可能是外部输入信号,如按钮、开关、限位开关,也可能是PLC内部产生的信号,如定时器、计数器触点,转移条件也可能是若干个信号的与、或、非逻辑组合。
3、顺序功能图的绘制根据被控对象工作内容、步骤、顺序和控制要求画出顺序功能图。
这也是顺序控制设计中最关键的一步骤。
4、梯形图的编写根据顺序功能图,用STL指令编写梯形图程序。
刚才说到顺序功能图的绘制,那么什么是顺序功能图呢?顺序功能图,也叫状态转移图。
它的组成包括步与动作、有向连线、转移与转移条件。
当相邻两状态步之间的转移条件得到满足时,就实现状态的转移,即上一个状态步的动作结束,下一个状态步的动作开始。
我们看上面这个小车左行右行控制的顺序功能图,S0、S20、S21就是状态步,这些状态的输出就是驱动动作,状态步和状态步之间的箭头就是有向连线,跟箭头垂直的横线就是转移,在横线旁边标注的就是转移状态。
比如说当前处于初始状态S0,当转移条件X0成立的时候,就会从S0状态转移到S20状态去,这时就可以执行这个状态的输出动作,执行右行。
讲了顺序功能图,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包括:单流程、选择性分支、并行性分支,当然还有循环的结构。
顺序控制盘工作原理顺序控制盘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它用于控制机械设备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
本文将介绍顺序控制盘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构成、控制原理和应用范围。
一、基本构成顺序控制盘通常由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执行机构组成。
1. 控制器:控制器是顺序控制盘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接收输入信号、处理逻辑关系并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器通常由微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构成。
2.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向控制器提供操作指令或传感器反馈信号。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按钮、开关、传感器等。
3.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接收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机械动作或其他形式的控制信号。
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继电器、马达、气缸等。
4.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动作的机械设备。
执行机构的种类多样,可以是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动气缸等。
二、控制原理顺序控制盘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输入信号检测:顺序控制盘首先检测输入设备的状态,例如按钮是否按下、传感器是否有信号等。
2. 逻辑处理:控制器根据预设的逻辑关系,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
例如,如果按钮1按下,则执行步骤A;如果按钮2按下,则执行步骤B。
3. 输出信号生成:控制器根据逻辑处理的结果,生成相应的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可以是开关信号、电压信号等,用于控制输出设备和执行机构的动作。
4. 动作执行:输出信号被输出设备接收后,输出设备将其转化为机械动作或其他形式的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动作。
5. 状态监测:顺序控制盘会监测执行机构的状态,例如电机的转速、气缸的位置等。
根据监测结果,控制器可以调整输出信号,实现闭环控制。
三、应用范围顺序控制盘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以实现复杂的生产流程控制和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
1. 生产线控制:顺序控制盘可以控制生产线上各个工位的操作顺序和时间,实现自动化生产。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顺序控制盘可以控制焊接、喷涂、组装等工序的顺序和节奏。
工业顺序控制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工业顺序控制
一实验目的
掌握工业顺序控制程序的简单编程:中断的使用。
二实验预备知识
在工业控制中,象冲压、注塑、轻纺、制瓶等生产过程,都是一些继续生产过程,按某种顺序有规律地完成预定的动作,对这类继续生产过程的控制称顺序控制,倒注塑机工艺过程大致按“合模→注射→延时→开模→产伸→产退”顺序动作,用单片机最易实现。
三实验内容
MCS-51的P1.0~P1.6控制注塑机的七道工序,现模拟控制七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低电平有效,设定每道工序时间转换为延时,P3.4为开工启动开关,高电平启动。
P3.3为外部故障输入模拟开关,低电平报警,P1.7为报警声音输出,设定6道工序只有一位输出,第七道工序三位有输出。
四实验步骤
⑴P3.4连K1,P3.3连K2,P1.0~P1.6分别连到L1~L7,P1.7连SIN(电子音响输入端)。
⑵K1、K2开关拨在高电平“H”位置。
⑶编译、装载,以连续方式运行程序,此时应在等待开工状态。
⑷K1拨至低电平“L”位置,各道工序应正常运行。
⑸K2拨至低电平“L”位置,模拟故障发生,此时应有报警声。
⑹K2拨至高电平“H”位置,即排除故障,程序应从报警的那道工序继续执行。
五思考
1.修改程序,使第n道工序中有n位输出。
ORG 0000H
LJMP PO10
ORG 0013H
LJMP PO16
;----------------------------
ORG 0190H
PO10: MOV P1,#7FH
ORL P3,#00H
PO11: JNB P3.4,PO11 ;开工吗?
ORL IE,#84H
ORL IP,#01H
MOV PSW,#00H ;初始化
MOV SP,#53H
PO12: MOV P1,#7EH ;第一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7CH ;第二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78H ;第三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70H ;第四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60H ;第五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40H ;第六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00H ;第七道工序 ACALL PO1B
SJMP PO12
;----------------------------
PO16: MOV B,R2 ;保护现场PO17: MOV P1,#7FH ;关输出
MOV 20H,#0A0H ;振荡次数PO18: SETB P1.7 ;振荡
ACALL PO1A ;延时
CLR P1.7 ;停振
ACALL PO1A ;延时
DJNZ 20H,PO18 ;不为0转
CLR P1.7
ACALL PO1A ;停振
JNB P3.3,PO17 ;故障消除吗? MOV R2,B ;恢复现场
RETI
PO1A: MOV R2,#06H
ACALL DELY ;延时
RET
PO1B: MOV R2,#30H
ACALL DELY ;延时
RET
;----------------------------
DELY: PUSH 02H
DEL2: PUSH 02H
DEL3: PUSH 02H ;延时
DEL4: DJNZ R2,DEL4
POP 02H
DJNZ R2,DEL3
POP 02H
DJNZ R2,DEL2
POP 02H
DJNZ R2,DELY
RET
;----------------------------
END
2.若采用外部中断0模拟故障,软件及连线分别应怎么改?
连线:将P3.3连K2改为P3.2连K2
ORG 0000H
LJMP PO10
ORG 0003H
LJMP PO16
;----------------------------
ORG 0190H
PO10: MOV P1,#7FH
ORL P3,#00H
PO11: JNB P3.4,PO11 ;开工吗?
ORL IE,#81H
ORL IP,#01H
MOV PSW,#00H ;初始化
MOV SP,#53H
PO12: MOV P1,#7EH ;第一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7DH ;第二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7BH ;第三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77H ;第四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6FH ;第五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5FH ;第六道工序
ACALL PO1B
MOV P1,#3FH ;第七道工序
ACALL PO1B
SJMP PO12
;----------------------------
PO16: MOV B,R2 ;保护现场
PO17: MOV P1,#7FH ;关输出
MOV 20H,#0A0H ;振荡次数
PO18: SETB P1.7 ;振荡
ACALL PO1A ;延时
CLR P1.7 ;停振
ACALL PO1A ;延时
DJNZ 20H,PO18 ;不为0转
CLR P1.7
ACALL PO1A ;停振
JNB P3.3,PO17 ;故障消除吗?
MOV R2,B ;恢复现场
RETI
PO1A: MOV R2,#06H
ACALL DELY ;延时
RET
PO1B: MOV R2,#30H
ACALL DELY ;延时
RET
;----------------------------
DELY: PUSH 02H
DEL2: PUSH 02H
DEL3: PUSH 02H ;延时
DEL4: DJNZ R2,DEL4
POP 02H
DJNZ R2,DEL3
POP 02H
DJNZ R2,DEL2
POP 02H
DJNZ R2,DELY
RET
;----------------------------
END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是学习对中断技术的应用,以及对中断源INT0,INT1,对中断控制的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