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肘部损伤的诊断与处理_(1)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33
肘关节的检查方法引言:肘关节是人体上肢的重要部位,承担着手臂的运动和支撑功能。
因此,对肘关节进行正确的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肘关节的常见检查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进行肘关节的检查。
一、病史询问在进行肘关节的检查之前,医生通常会先进行病史询问。
病史询问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是否有外伤史等信息,以便判断可能的病因和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
二、外观观察肘关节的外观观察是肘关节检查的第一步。
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肘关节是否肿胀、红肿、变形等异常表现。
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的手臂是否有异常姿势或畸形,以及肌肉的萎缩情况。
三、活动度检查活动度检查是判断肘关节功能是否受限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一系列活动度测试,包括屈曲、伸直、旋转等动作。
通过观察患者的活动度和可能出现的疼痛、不适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肘关节是否存在功能障碍。
四、关节稳定性检查关节稳定性检查是判断肘关节韧带和肌肉是否受伤的重要方法。
医生会进行一系列关节稳定性测试,如前后抽屉试验、侧副韧带试验等。
这些测试通过观察关节的稳定性来判断是否存在韧带松弛或断裂等情况。
五、叩诊检查叩诊检查是通过敲击肘关节来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或压痛反应。
医生会用手指或敲击锤轻敲肘关节的不同部位,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这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肘关节是否存在骨折、骨软骨病变等问题。
六、神经功能检查神经功能检查是判断肘关节周围神经是否受损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神经功能测试,包括触觉、肌力、反射等方面。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根受压、神经病变等问题。
七、影像学检查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更准确地判断肘关节的病变情况,医生会选择进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肘关节的骨骼、软组织等结构,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八、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规的检查方法,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早读难点:儿童肘关节骨折,一定要仔细看看这个!肘关节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但由于骨骼在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在日常诊断中常常会引起一些迷雾,成为很多医生诊断的难点。
今天将详细给大家介绍儿童肘关节骨折,值得学习借鉴!受伤机制跌倒时肘关节处于过伸,从而造成髁上骨折,关节腔的积血导致脂肪垫移位,在平片上显示为八字征。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过度外翻状态,会造成桡骨小头的骨折或脱位,伴或不伴有鹰嘴的骨折。
如果主要作用力位于肱骨,会造成外髁骨折。
在内侧则会造成内上髁的撕脱性骨折,骨块或进入关节腔内。
由于正常的肘关节存在提携角,外上髁的撕脱性骨折比较少见。
影像表现当看到一个肘关节外伤的片子时,应该首先按顺序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是否有关节腔的积液?•各骨及骨骺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骨化中心的出现是否与年龄相符?•是否有细微的骨折存在?八字征与关节腔积液:在标准的肘关节侧位片上,肱骨前缘可见一条形透亮影,这是正常附着在关节囊的脂肪组织。
而肱骨后缘的脂肪组织由于附着在髁间窝内而不可见。
肘关节外脂肪正常解剖:正常肘部侧位片,肘关节囊前后都有脂肪组织,充填于鹰嘴窝、喙突窝和桡骨头窝内,侧位X线片掌侧见长条状低密度脂肪影,覆于骨皮质,下端至喙突窝的下缘,背侧脂肪影不能显示。
肘部骨折后,肘关节外脂肪影的改变,肘关节X线侧位片显示为:掌侧脂肪影改变有三种:•脂肪影变短、变宽呈三角形,下缘在喙突窝的上部;•脂肪影呈弧形条状,下缘离开喙突窝;•脂肪层模糊或消失。
背侧脂肪影正常不显示,如在X线片看到即属异常,也分为三类:•脂肪层细而薄,覆于肱骨远端背侧髁部皮质的外缘;•脂肪呈弧形,下缘离开骨皮质;•脂肪层呈块状或弧形条状,向后移位与背侧骨皮质完全分离。
肘关节外脂肪影改变机理:正常鹰嘴窝脂肪在肘关节X线侧位片上不显影,当肘关节内有积液达5-10ml以上,可将脂肪组织推移并显影,称“鹰嘴窝脂肪垫显影移位征”。
肘关节造影证实,关节囊内积液可使肘关节外脂肪推移,推移程度与积液量密切相关。
肘关节伤残鉴定标准肘关节是人体中一个结构复杂、功能重要的关节,它可以支持全身的运动,为人们拥有自由活动提供便利。
当肘关节受到外伤、病变等原因损害时,便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活动和运动能力,严重者可能会造成残疾。
因此,为了评定关节伤害的严重程度,国家统一制定了《肘关节伤残鉴定标准》,以便让患者获得公正准确的评定结果。
《肘关节伤残鉴定标准》按照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伤残鉴定的原则和评定的具体标准。
首先,《肘关节伤残鉴定标准》规定了伤残鉴定的原则:(1)以肘关节病损的病变部位、损伤的程度和影响的功能为根据,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定分类;(2)以肘关节功能损害的程度、独立性以及残疾程度为主要考虑因素;(3)评定采用节段分类,鉴定手段采用功能实验和病变观察;(4)受损害的肘关节病变有多处可评定,全部都应评定。
其次,《肘关节伤残鉴定标准》还给出了具体的评定标准:(1)肘关节完全损伤:当肘关节完全失去运动能力,关节的上下皮层的完整性被破坏,损伤后恢复不可能的情况下,即可判定为完全损伤;(2)肘关节模糊完整性损伤:当肘关节的上下皮层的完整性存在损伤,但肘关节的活动能力仍存在时,即可判定为模糊完整性损伤;(3)肘关节部分损伤:当肘关节的上下皮层没有受损伤,但肘关节的活动能力受到部分影响时,即可判定为部分损伤;(4)肘关节轻微损伤:当肘关节的上下皮层的完整性没有受到损伤,且肘关节的活动能力受到轻微影响时,即可判定为轻微损伤。
通过《肘关节伤残鉴定标准》的规定,可以准确诊断肘关节损伤残疾情况,从而帮助患者获得公正准确的评定结果,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肘关节损伤残疾是重大疾病,要给予患者全面、制度化的评估,尤其是对于晚期残疾,应由具有研究经验的专家综合考虑残疾程度、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的信息,决定最终的残疾等级。
同时,在残疾鉴定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患者的身心发展角度,及时给予恰当的护理及康复治疗,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肘部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
在肘部的评估可能会很困难,因为不断增长的骨骼变化的解剖和这些骨折一些subtility。
在这种骨折及肘关节脱位的重要标志,将会讨论审查。
在阅读本文之前,您可以尝试在菜单栏的案件之一。
您可以测试您的知识小儿肘部骨折的这些互动情况。
在有些影像,您可以点击以获得更大的看法。
如果你想使用演示文稿中的图片,请提到放射助手。
过伸受伤的肘关节的是usely伸或极端外翻伸出的手臂上,由于下降的结果。
通过左边看图象滚动如何伸导致髁上骨折。
该hemarthros会导致脂肪垫的前向上位移和后发倒退。
极端外翻另一个重要的断裂机制是极端的肘外翻。
正常肘外翻已经有一个定位。
当小孩的outstrechted手臂下降,这可能导致极端的外翻。
在外侧这可能导致混乱或有或没有参与的鹰嘴骨折的半径。
当有更多的力量对肱骨的影响,极端外翻将导致侧髁骨折。
在内侧的外翻力量可导致内侧髁撕脱。
有时内侧epicondyl成为被困在联合。
由于正常肘一个外上髁撕脱外翻的地位将少见有条不紊审查当在肘部创伤X线照顾的X线有条不紊的审查是必要的。
你应该问自己以下重要问题。
是否存在关节积水的迹象?创伤后这几乎总是表明了hemarthros由于断裂存在(可见光或隐匿性)。
之间是否有骨骼正常路线?在儿童的失调,经常是非常微妙。
骨化中心是正常?是块骨头,你正在寻找一个正常骨化中心,这是在正常位置上骨化中心。
查询特别是对骨骺的径向位置和内上髁(图)。
是否有一个微妙的断裂?在儿童骨折,有些非常微妙。
所以,你必须与这些骨折的典型照片熟悉。
脂肪垫征和关节积液通常在90 °的脂肪垫一弯曲肘部侧面却屡屡出现在联合前的方面。
这是正常的脂肪在位于关节囊。
在后一方没有脂肪垫后,是因为脂肪是在位于深间窝看到积极脂肪垫征联合将导致前脂肪垫腹胀,成为提升和脂肪垫后,成为可见。
高架前光亮剂或一个真正的90 °弯曲肘关节外侧的X光片可见后光亮剂被描述为一个积极的迹象脂肪垫(图)。
肘部检查法(一)望诊1.畸形正常人体上臂的纵轴与前臂的纵轴相交,在肘部形成一个外翻角,称为携带角,男性5一10°,女性10一15°。
(1)肘外翻:因肘部骨骼先天性发育异常,肱骨远端骨折复位不良或损伤了肱骨远端骨骺,在生长发育中逐渐形成畸形,肘部携带角超过15°,即为肘外翻畸形。
(2)肘内翻:因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良形成发育型畸形,或创伤中损伤了肱骨远端骨骺造成生长发育障碍,引起肘部携带角变小、消失甚至出现向内翻的角度,即为肘内翻畸形。
(3)肘部其他畸形: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良可造成肘部后突畸形,肘关节结核可形成竹节样畸形;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形成梭形畸形;大骨节病可形成肘关节粗大畸形等。
2.肿胀须认真区分是关节内还是关节外,是全关节还是局限性肿胀。
对肿胀性质也必须仔细分析是外伤性还是化脓性,是风湿性、结核性、还是肿瘤。
(1)局部肿胀:可因肘部某一部位骨折或局部软组织挫伤,引起局部肿胀。
(2)肘关节内肿胀:肘关节内有积液时,肘关节肿胀,表明有炎症存在。
(3)肘关节外肿胀:肘部弥漫性肿胀,超出关节界线部位,提示肘部骨折或严重挤压伤。
3.瘢痕肘部因创伤造成皮肤缺损、溃烂、烧伤等,可产生皮肤瘢痕。
(二)运动检查肘关节的运动包括四种:屈肘、伸肘、前臂旋后、前臂旋前。
屆伸运动主要由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完成。
旋和旋后运动主要是上、下尺桡关节的联合活动。
1.屈肘运动肘关节屈伸运动以肘关节伸直位为0°计算卜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
嘱患者肘关节完全伸直后再屈肘,正常可达140°。
2.伸肘运动患者体位与检查屈肘运动相同。
检查时嘱患者作最大限度的屈肘,然后再伸直,正常为0~5°,有的人(多为女性)可过伸10°。
3.旋后运动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前臂置中立位,屈肘90°,两上臂紧靠胸壁侧面,两手半握拳,拇指向上,嘱患者前臂作旋后动作,正常可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