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28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主要内容
1.安福变法:清朝末年,内外交困,安福变法是光绪帝试图改革的一次尝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2. 戊戌变法: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的一次变法,旨在改革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但被保守派所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3. 辛亥革命:辛亥年间,孙中山领导的一次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4. 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由于国内政治混乱和外部压力,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与法治。
5. 民主革命的失败:中国近代史前期,一系列的民主革命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反动势力的反对和内部矛盾的加剧。
6. 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控制,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达到了顶峰。
- 1 -。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史主线公元5世纪(战国)~鸦片战争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内阶级矛盾严重西方: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生产结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生产结构,特点: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族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作用: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排斥新的生产方式,束缚生产力发展。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表现: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维护统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同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与道教、佛教及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统治阶级服务。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矛盾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社会日益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无可挽救。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清朝后期,由盛转衰,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地主兼并土地,无地少地农民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荷捐杂税加重,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外贸限制,直至鸦片走私,收支平衡被破坏,导致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地租、赋税。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776年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主要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利用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一至三章)侵略与反侵略(第一章)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背景知识)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侵略)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斗争)早期探索(二、三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资产阶级的探索维新运动)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第二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节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建立与发展(1949至今)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转折第二节改革开放的起步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单选)(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年--- 年)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我国沦为的屈辱史;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
开端。
一、虎门销烟
1、魏源,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的先行者之一。
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新思想。
2、林则徐,清朝后期政治局、思想家和诗人。
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亲自主编《》。
是近代第一人。
3、虎门销烟的背景?(经济、政治、军事)
4、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5、《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6、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年---- 年)
火烧圆明园
1、1856年,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分别以“”和“”为借口,发动了新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历史上称为“”。
2、1860年,联军火烧圆明园。
3、《天津条约》的内容?
4、《北京条约》的内容?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