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等级评分法分析南非投资环境共37页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37
OVERSEAS INVESTMENT & EXPORT CREDITS摘 要:2018年2月,西里尔·拉马福萨当选南非新总统,继续推进反腐进程,并致力于弥合非国大(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由于领袖选举而凸显的党内分裂,推动南非经济振兴。
但拉马福萨也面临挑战,一些重要的经济改革受到执政党政策及各派利益的制约。
展望未来,南非政治稳定性将逐步增加,经济成长逐渐加速,国内需求不断增加,为中国企业投资带来良好机遇;同时,考虑到其政策及商业环境,中国企业投资南非依然面临一定风险。
关键词:南非 投资风险 土地改革 营商环境武芳 褚晓琳南非投资风险与机遇分析收稿日期:2018-4-2作者简介:武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西亚及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褚晓琳,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系主任。
一、南非投资风险分析(一)政策不确定性较强南非经济开放,鼓励外商投资,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促进投资。
截至2017年底,南非已在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和德班设立一站式投资服务平台,旨在简化在南非投资与贸易的程序。
但近年来,南非政府收紧了外资促进保护、签证、矿产资源开放等多项政策,土地改革不确定性较大。
1.投资保护协定内容趋于严苛2015年,南非内阁通过了《投资促进与保护法案》修正案(以下简称《法案》),旨在将外资和内资纳入同一管理框架,并最终取代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与南非之前签署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相比,《法案》对投资的界定、投资待遇、征收及补偿,以及投资争议解决等几个方面的规定有很大变化。
例如,在征收补偿方面,南非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一般都采用“及时、充分、有效”(prompt, adequate and effective)的补偿标准,这种补偿标准一般被认为应等同于征收时被征收财产的“市场价值”、“公正的市场价值”或“至少与市场价值相同”;而《法案》则采用“公正、合理”(just and equitable)的补偿标准,并且这种补偿必须在考虑包括投资的当前使用情况、投资的征用和使用历史、投资的市场价值以及征收目的在内的所有相关因素后,在公共利益和其他受影响的当事人利益之间进行合理平衡。
投资环境评估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投资环境则是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估,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政治环境评估政治环境是投资环境评估的首要考量因素。
政治稳定与预测性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稳定的政治环境可以提供长期的投资保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相反,政治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投资风险增加,甚至面临政策变动的风险。
因此,在投资前应了解目标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并考虑政府是否支持外商投资,是否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二、经济环境评估经济环境是投资环境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目标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
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经济市场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
其次,需要了解目标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系是否开放。
开放的经济体系可以为外商投资者提供更多机会和便利。
此外,还要关注目标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金融市场发展等因素,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
三、法律环境评估法律环境对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投资者应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体系是否健全,法律制度是否规范。
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保护,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需要关注目标国家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法规,包括投资准入和退出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最后,需要考虑目标国家的劳动法和环境法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这些因素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环境评估社会环境评估是投资环境评估的最后一个方面。
社会稳定与民生状况是考察社会环境的主要指标。
社会稳定可以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创新氛围,促进企业的发展。
同时,需要关注目标国家的教育水平、人口结构、消费能力等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估,投资者可以全面了解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而具体的投资环境评估报告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包括更多具体的数据和细节。
南非制造业的PEST分析南非制造业近况:根据南非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八月份南非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1.2%,矿业因铂族金属产量影响,产值同比下降了10.1%。
PEST分析如下:P——政治法律环境目前南非政局稳定,金融、法律体系比较完善,全面推行社会变革,强调经济发展,努力提高黑人地位,顺利实现由白人政权向多种族联合政权的平稳过渡。
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外企的投资和发展。
法律设施较为健全,从而为新企业的进入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为制造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
但黑白种族矛盾和贫富悬殊仍较突出,犯罪、枪支泛滥、失业、艾滋病等社会问题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E——经济环境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制造业相关法律体系比较完善,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良好。
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是经济四大支柱,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受国际制裁影响,经济出现衰退。
新南非政府制定了“重建与发展计划”,强调提高黑人社会、经济地位。
1996年推出“增长、就业和再分配计划”,旨在通过推进私有化,削减财政赤字,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出口,放松外汇管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逐步改变分配不合理的情况S---社会文化环境多种族国家,宗教、文化、语言都较为丰富。
文化多元化孕育出了自由与民主的社会氛围,也产生了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形成了高低端产品并存的消费模式。
南非的阶级分化和种族歧视仍然存在,而且不断冲击着这个国家。
但近年已经开始向自由和民主平稳过渡,其以黑人中产阶级的出现为标志。
T—技术环境电讯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和南非政府倾斜制造业业的特殊扶持政策,使得制造业位于世界前列,拥有比较完整的基础设施。
另外政府对其加大培训投资力度,鼓励创新,并寻求国际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另外国内媒体影响力较大,这为投资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推广平台。
南非经贸政策及投资环境概况一、国家概况二、双边贸易投资概括三、贸易投资管理体制概述(一)贸易管理制度及其发展―― 1、关税制度;2、进口管理制度;3、出口管理制度;4、贸易救济制度;5、检疫制度;(二)投资管理制度及其发展――南非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措施:1、中小企业发展计划;2、技能支持计划;3、外国投资补贴;4、工业创新扶持计划;5、提高企业竞争力基金;6、战略性工业投资计划;7、出口分数证书计划;8、工资激励措施;9、企业投资计划;10、黑人企业发展辅助计划;11、关键性基础设施计划;12、商业流程离岸外委计划;13、部门特殊援助计划;14、合作企业激励计划;15、税收返还优惠;(三)与贸易投资相关的管理制度及其发展―― 1、劳工政策;2、外汇管理;3、税收体系和制度;4、双边经济合作协议;自然资源管理;(四)2010年颁布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四、贸易壁垒(一)关税壁垒(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三)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四)贸易救济措施(五)政府采购(六)出口限制(七)服务贸易壁垒五、投资壁垒六、南非经贸管理部门概述七、南非部分行业概况―― 1、冶金行业;2、矿产概况;3、化工行业一、国家概况【国名】南非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地理】南非地处南半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介于南纬22度至35度和东经17度和33度之间,陆地面积为1219,090平方公里,比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略大于内蒙古自治区。
【人口】4932万(2009年6月,南非国家统计局估计)。
分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裔四大种族,分别占总人口的79.3%、9.1%、9%和2.6%。
【首都】比勒陀利亚( Pretoria)为行政首都,人口约200万;开普敦(Cape Town)为立法首都,人口约290万;布隆方丹(Bloemfontein)为司法首都,人口约65万(2001年南非人口普查数据)。
二双边贸易投资概括南非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运用罗氏等级评分法分析泰国投资环境国经102班李梦婷03号一,资本抽回(Capital Repatriation):无限制12分泰国允许自由的资本投资制度,在所有适用税务清算之后,投资基金、分红和利润以及贷款的偿还和支付利息,可愿意自由汇出。
同样,本票和汇票也可以自由汇出境外,所以TCL公司不必担心突然撤资造成的损失。
二,外商股权(Foreign Ownership Allowed):外资最多不得超过股权半数6分泰国政府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并将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与促进技术转让的手段。
泰国欢迎所有国家到本国投资,但同时又力求避免依赖于任何国家。
泰国的《外国企业法》将外资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比率限定在49%以下。
三,对外商的歧视和管制程度(Discrimination and Controls):对外商有限制并有管制6分泰国的《外商经营企业法》列明了三类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经营业务的目录:•第一类,由于“特殊原因”禁止外国人从事的以及外国人无法获得执照的业务,包括: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稻米种植、农场、园艺;畜牧场、林业、原木加工;在泰国水域和泰国专属经济区内进行渔业或水产捕捞活动;泰国草药提炼业;经营和拍卖泰国古董或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制作或铸造佛像及僧侣钵盂;土地交易。
•第二类,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稳定、艺术、文化、传统习俗、民族手工艺品、自然资源或环境的业务。
外国人只有在商业部提交内阁审议批准后才能获得许可证从事第二类的商业活动;经营第二类行业目录的外国法人须由泰国人或非外国法人持股至少40%、且三分之二的董事须是泰籍人士。
具体包括:- 生产、销售和维修:枪械、子弹、火药、爆炸物及配件;武器、军用船舶、军用飞机、军用交通工具;军用设备零配件和所有战用设备及用料;- 经营古董、泰国艺术品与手工艺品、养蚕、泰丝生产、泰绸织造、泰绸花纹印制、木雕生产、泰国乐器制造、金器、银器、乌银镶嵌器、青铜器、漆器、与泰国艺术文化相关的陶瓷;- 蔗糖生产、制盐业包括地下盐和岩盐、矿业包括爆石碎石、用于家具器具生产的木材制造。
南非经贸政策与投资环境概况南非经贸政策及投资环境概况一、二、三、国家概况双边贸易投资概括贸易投资管理体制概述贸易管理制度及其发展―― 1、关税制度;2、进口管理制度;3、出口管理制度;4、贸易救济制度;5、检疫制度;投资管理制度及其发展――南非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措施:1、中小企业发展计划;2、技能支持计划;3、外国投资补贴;4、工业创新扶持计划;5、提高企业竞争力基金;6、战略性工业投资计划;7、出口分数证书计划;8、工资激励措施;9、企业投资计划;10、黑人企业发展辅助计划;11、关键性基础设施计划;12、商业流程离岸外委计划;13、部门特殊援助计划;14、合作企业激励计划;15、税收返还优惠;与贸易投资相关的管理制度及其发展―― 1、劳工政策;2、外汇管理;3、税收体系和制度;4、双边经济合作协议;自然资源管理;2010年颁布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四、贸易壁垒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政府采购出口限制服务贸易壁垒五、投资壁垒六、南非经贸管理部门概述七、南非部分行业概况―― 1、冶金行业;2、矿产概况;3、化工行业一、国家概况【国名】南非共和国【地理】南非地处南半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介于南纬22度至35度和东经17度和33度之间,陆地面积为1219,090平方公里,比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略大于内蒙古自治区。
【人口】4932万。
分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裔四大种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和%。
【首都】比勒陀利亚( Pretoria )为行政首都,人口约200万;开普敦为立法首都,人口约290万;布隆方丹为司法首都,人口约65万(2001年南非人口普查数据)。
二双边贸易投资概括南非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和南非双边贸易总额为256亿美元,同比增长59.5%。
其中,中国对南非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46.7%;自南非进口148亿美元,同比增长70.4%。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分析一、投资环境的涵义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活动的各种外部情况和条件的综合体,投资环境的好坏,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了解程度与分析评估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高低。
(一)从投资环境包含因素的多少,可以分为狭义的投资环境和广义的投资环境。
狭义的投资环境是指投资的经济环境,包括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基础设施、市场的完善程度、产业结构、外汇管制和经济物价的稳定程度等。
广义的投资环境除包括狭义的投资环境外,还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对投资可能发生影响的所有的外部因素。
我们所说的投资环境通常是指广义的投资环境。
(二)从地域范围上可划分为宏观投资环境和微观投资环境。
宏观投资环境是指是指整个国家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微观投资环境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构成部分,微观投资环境因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的不同而各异,但微观投资环境的改善会促进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改善。
(三)从投资环境表现的形态(物质与非物质性)来看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
硬环境是指能够影响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如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自然资源和社会生活服务设施等。
软环境则是指能够影响投资和各种非物质形态因素,如政策、法规、行政办事效率、政府管理水平以及宗教信仰等。
(四)从投资环境各因素的稳定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相对稳定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地理条件等,人为自然因素是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等,而人为因素则是指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一国的开放程度、投资政策和政策连续性等。
二、投资环境的构成因素影响国际投资环境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它们是: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因素所构成的经济运行系统,一般包括:1、宏观经济运行系统。
外资法的选择:南非改革《投资保护法案》
南非是一个吸引外资的国家,其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吸引了许多外国投资者。
南非的投资环境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确定性和官僚主义等,这限制了外资的流入。
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南非政府于2012年通过了《投资保护法案》,该法案的改革旨在吸引更多外资,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投资保护法案》改革旨在提供更加稳定和透明的投资环境。
南非政府通过修订该法案,旨在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和官僚主义,并提供更强大的保护和支持外国投资者的权益。
这为外资提供了更大的信心和保障,使他们愿意在南非投资。
改革《投资保护法案》还旨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南非政府通过该法案的改革,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这将有助于降低南非高失业率的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南非改革《投资保护法案》并非没有挑战和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该法案改革的力度不够,南非仍然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和高度官僚主义的问题,这限制了外资的流入。
一些人担心改革可能会给外国投资者带来过多的权利和特权,削弱了南非的主权和国有企业的地位。
南非改革《投资保护法案》是一个积极的举措,旨在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改革的成效还有待观察,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透明度,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罗氏等级评分法(一)资本抽回无限制,投资环境评分为12分。
巴西外资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勿须经过批准即可以在巴西登记设立企业。
而巴西外汇管理法同时规定,外国投资者应向巴西中央银行登记其投资合同或巴西公司登记机关的公司备案证明,其投资资本金必须全额结汇。
另外,巴西外汇管理法规定,巴西境内的公司可自由向境外银行借款,但必须在中央银行登记,借款须全额结汇。
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的汇出、借款本息的偿还均可自由购汇支付。
一切利润汇出、撤资回国及利润再投资必须以在巴西央行的外资注册为基础,若有不符,外汇汇出会受到限制。
在央行注册的外资可以随时撤回原始国,无须事先批准。
若撤资金额大于注册金额,大于部分则被视为投资利润,需缴纳所得税。
外资撤出时,巴西央行以企业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外资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若企业净资产为负,则认为投资资产受损,从而禁止资产亏损部分撤回原国。
巴西对外汇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巴西外汇管理法规定,除金融机构外,巴西境内的居民、非居民(公司、自然人)均不得在巴西的商业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和保留现汇,外汇进入巴西首先要折算成当地货币后方能提取。
这一规定直到十年前才有所松动。
2004 年8 月初,巴西中央银行通过一项决定,允许非居民自然人在巴西境内开办个人外汇现钞账户。
外国投资者可以转让拥有的巴西企业股份所有权,也可以让与或以其他方式向国外转移。
对此类转移行为巴西政府不征税,转移价格由企业自主决定。
投资易主时应重新在巴西央行进行外资注册,外资注册金额以原投资注册金额为准,与实际转让价格无关。
此类外资注册实际上是在巴西央行进行投资者变更手续,以便新投资者能合法地将利润汇出、利润再投资及撤资回国。
(二)外商股权准许并欢迎全部外资股权,投资环境评分为12分。
使用外币在巴西投资不必是先经巴西政府批准。
在巴西投资建厂或获得现有巴西企业的所有权,只需通过巴西有权进行外汇操作的银行将外国货币汇入巴西。
日本的投资环境分析日本为一个岛国,面积37.7万平方公里,境内多火山,地震活动也较频繁;人口约1.3亿,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其气候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生产原料、燃料大多依赖进口,但森林及渔业资源较为丰富。
其民族构成单纯,以大和族人为主。
社会文化及心理受佛教及儒教影响较大,讲究礼仪。
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重工业及高科技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前些年由于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日本把大量制造业转移到国外,曾一度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局面。
其消费市场的竞争激烈,对商品的品质、模式、售后服务等的要求很高。
总体说来,日本吸收外国投资的政策经历了从严格审查限制、分产业区别对待和大幅度放宽至自由化的过程。
即在60年代以前,日本对外资实行严格限制;60年代后逐步实施除特定行业外的开放;80年代以来更转向积极主动吸收外资的政策,如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免税期、建设外资工人的福利事业、设立“对日投资斡旋室”、公布开放市场的《行动计划》等。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在国际贸易中保持顺差地位,世界各国对其的直接投资也将有进一步的发展。
日本对外资的管理法规主要是《外资法》,其规定了日本引进外资的认可制度,即外国投资要有利于日本的国际收支或重点产业发展或不会给日本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在此前提下跨国企业的利润、本金、专利权使用费等可以自由汇出。
日本在上实际8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第一债权大国,人均GDP跃居世界第一位后,随后经济遭受了泡沫经济破灭的打击,并从1991年春陷入长期萧条。
1995年,东京协和、安全两个信用组合破产,紧接着兵库银行、大阪信用组合、阪和银行相继破产。
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不是一般的周期性萧条,而是一种更深刻、严重的结构性危机。
日本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财政金融领域,主要原因是日本在战后实行的保护性政策最终限制了自由化发展,官僚体制造成了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同时经营上缺乏监督和透明度。
为了重振日本经济,日本决定在2001年前推行金融自由化,争取在2001年之前把日本建设成为“自由的、透明而公正的和国际性市场”,主要措施是:实现金融机构业务自由化和资产交易自由化;各种金融机构必须向投资者提供高透明度的信息资料;整备日本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使日本会计制度符合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