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9.1《美国》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99.0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地理词汇掌握不足,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对美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
2.难点:美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的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美国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课件,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等景观。
2.资料:收集有关美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3.问题:准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图像,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等景观,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操练(10分钟)分发资料,让学生阅读有关美国经济发展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有哪些?这些产业是如何分布的?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总结美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国》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2、会利用数字、图表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3、掌握美国的地形和气候,以及对美国发展农业的影响4、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以及硅谷的位置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2.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美国发达的工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1.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大家猜猜她要去的是哪个国家?学生:美国。
一、概况——美国的范围及位置教师:了解一个国家,先了解它的位置,请根据图填写图中相应的空白内容。
一、概况——美国的人口、人种、居民教师:根据美国的人口构成图完成相应的内容教师:美国人种的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请大家结合材料来谈一谈你对美国“民族大熔炉”的看法。
【材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材料】根据图中的对话,谈谈你对美国不同人种政策的感想。
教师: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因此,人们称美国是“民族大熔炉”。
板书设计第一节美国一,移民国家1.地理位置——北美地区的一个国家2.领土组成: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1)白种人——84%3.人种构成(2)黑种人——13%(3)其他——3%(印第安人,华人华侨160万)4.人权问题__种族歧视严重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1.我们把北半球和南半球如何划分呢?2.西,东半球呢?【答】(同学们自己回答完了以后老师总结)3.东半球有那些国家?4.西半球有那两个州?5.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什么?6.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如何划分呢?【讲授新课】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北美地区的一个典型的国家,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让一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你看过《蜘蛛侠》这部电影吗?)问;那么它是那个国家的电影?我们今天要讲得课是美国。
(让一名学生上讲台给我们指出美国的在世界中的位置){教师的总结}1.美国本土穿过两条特殊线(北回归线和北极圈)2.美国的本土分布在五带中的北温带。
3.美国濒临的大洋有3个(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板书】移民国家首先我们要了解移民的意思;由于各种各样原因离开自己的么美国为什么称为移民国家?请同学们看第80页的阅读材料;(美国的人种构成)(其他里面包括印第安人0.8%,华人,华侨160万)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得出答案回答美国为什么称为移民国家?二;美国的土著民族是印第安人,土著民族的意思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某一个地方的本地人。
三;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2019年年低,美国人口超过3亿,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和亚洲黄种人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美国的华人,华侨约有160万人,分布比较广泛,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还有华人居住的,丰富的民族特色的《唐人街》(图9.1)布置作业;1读图9.2说出美国的人种构成。
2.读图9.3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并说出你的感想?【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种族在美国各行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分布等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和经济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美国的电影、音乐、体育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2.了解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4.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2.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城市分布。
2.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分析其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认识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相关案例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材分析】本章标题是西半球的国家,本章内容相对于前面所学的东半球的国家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区域。
《美国》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的主题是西半球的国家。
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叫做北美,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通用语言都属于拉丁语,被称为拉丁美洲。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
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所以,教学易以“引起兴趣——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思考”为主。
若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3.运用图表说出美国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1.结合地图,能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并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位置特点。
2.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知道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国家,能根据地图和资料总结美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点。
3.运用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说出农业带的名称、位置,并能举例分析美国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美国的相关知识,内容涵盖了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美国这个国家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美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难点: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美国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地图、文字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2.资料:搜集与美国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通用9篇)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地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美国地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引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一节优秀的地理公开课,成为了地理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享一份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的优秀教学设计,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边界、主要地理特征等;2.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出美国的位置,并知道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国的兴趣,增强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主要地理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地图工具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并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电子屏幕、投影仪、地图(包括世界地图和美国地图)、图片等;2. 材料准备:美国的相关教材或教育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播放美国风景片或分享一些关于美国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美国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导学1. 屏幕展示通过投影仪将世界地图和美国地图呈现在电子屏幕上,向学生展示美国的地理位置。
同时,解释美国的边界和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美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大平原、落基山脉等。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步:师生互动讨论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美国的地理特征进行深入了解。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请问美国的哪些州拥有海岸线?2. 美国最高的山峰是什么?3. 美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或河流?第四步:小组合作1. 分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美国州份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州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收集相关信息,使用地图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3. 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所研究的美国州份,包括所选州的地理特征、文化特色等。
六、教学总结在教学总结环节,可以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提高,展现他们的表现和成果。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分析美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对美国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美国这一国家的地理特征,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片面或错误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国的地域特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美国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地理、文化等特征的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国的地域特色,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美国地理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美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地理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美国地理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引导学生感受美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九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第九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美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