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的综合技术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50.34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提高仔猪断乳窝重优良的种公、母猪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产出优质的仔猪。
优质的仔猪只有在优质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健康生长,达到仔猪成活率高,个体大,仔猪断乳窝重大的目的。
因此提高仔猪断奶窝重是生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做好仔猪出生护理,给仔猪创造适宜的环境。
环境因素对仔猪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适宜的环境是由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组成的。
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身经济条件,在做好仔猪出生护理的同时,要因地制宜改善和提高环境因素状况,以利仔猪生长发育。
①温度是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仔猪出生时需求温度30-32℃,随着日龄的增加,所需温度不断地降低,即出生1-7天,温度在32-28℃;8-30天温度在28-25℃。
30日龄后逐渐降至10-22℃,这是仔猪生长发育最佳温度。
在冬季、气温下降,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构成极大的威胁,猪舍的保温与采暖变得尤为重要。
天气温暖阳光好,要增加户外运动。
冬天防贼风侵袭,夏季做好防暑与降温。
大型猪场,条件好的,应该专门建筑仔猪保育舍。
从墙体建筑、电热器、红外线灯、通风换气、机械制冷等方面都要考虑到。
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从长远来考虑还是有利的。
②猪舍相对湿度在70—75%最适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一般情况下,猪舍内空气的绝对湿度总是大于舍外,高湿情况下,猪机体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升高。
低湿情况下,空气过分干燥,再加上高温,使猪皮肤和外露粘膜发生干裂,从而降低皮肤和外露粘膜对微生物的防卸能力,同样对仔猪不利。
③猪舍建筑既要有好的采光又要有好的通风。
猪舍里由于受到猪群密集的呼吸、排泄物和生产中有机物的分解,有害气体成分比舍外空气复杂。
搞好猪舍通风设备,有利畜舍内空气流通,有利有害有毒气体排出。
这仍然是当今许多猪场的薄弱环节,必须认真做好,力争达到最佳效益。
(二)满足饲料营养需求:①吮初乳关:因为初乳的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3倍,其中免疫球蛋白占60-70%,让初生仔猪及时吮足初乳,弥补了仔猪自身产生抗体晚的矛盾,吮足初乳提高了仔猪抗病能力。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仔猪应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重要技术环节,现将哺乳仔猪有关内容做以下论述。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
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即哺乳)、排泄。
在母体子宫内温度恒定(特殊情况例外)、环境稳定,出生后转变为直接与复杂的外界环境接触。
在子宫内处于安全环境,并受母体保护,出生后处于有害菌的袭击,因抵抗力低,易患病死亡。
新生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易病难养,增重慢,死亡率高,其主要特点: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
仔猪的消化酶随日龄增长其活性逐渐增强,新生仔猪唾液中淀粉酶活性很低,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
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可起到凝固乳汁和改善乳蛋白的消化作用。
胃蛋白酶是以胃蛋白酶原状态存在,由于新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不能将其激活为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质。
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死亡。
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结构的球蛋白,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易患各种疾病。
初乳中含免疫抗体,其含量变化很大,母猪分娩24 h以后明显下降,新生仔猪对初乳中抗体的最大吸收是在24h以内,因此,让新生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保健的重要措施。
仔猪一般在10日龄以后自体产生抗体,至21日龄仍属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阶段,35~45日龄的仔猪自体产生抗体逐步达到成熟水平。
再加上新生仔猪胃液中游离的盐酸很少,抑菌作用很低,故易患病。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的综合措施在现代生猪养殖中,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不仅关系到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整个生猪产业的发展。
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是非常重要的。
一、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1. 猪舍环境的管理良好的猪舍环境对提高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持猪舍内的卫生,定期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流通畅通。
其次要注意猪舍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导致仔猪生病。
2. 母猪的管理母猪是仔猪的第一保护者,母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科学合理的母猪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包括营养合理、疫病防控、定期保健等。
3. 仔猪的饲养管理对仔猪的饲养管理也要高度重视,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防止腹泻、做好保温工作等。
二、提高断奶窝重的综合措施1. 母猪的产前管理母猪在怀孕期间的管理对断奶窝重影响重大。
有效控制母猪的体重增长,保持适宜的体态条件,对后期的断奶窝重有很大的帮助。
2. 母猪的哺乳管理哺乳期是母猪最需要关注的时期之一,科学合理的哺乳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断奶窝重。
包括合理的饲料搭配、充足的饮水、维护好母猪的健康等。
3. 仔猪的饲养管理断奶后的仔猪饲养管理也是影响断奶窝重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饲料配比、科学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饮水条件等都对断奶窝重有着直接的影响。
综合措施: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猪舍环境、母猪的管理、仔猪的饲养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同时需要加强猪场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确保生猪的健康生长。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猪肉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提高猪肉生产效益、确保良好的养猪环境和生产质量,不仅是生猪养殖企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对猪肉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一种保障。
为此,继续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管理措施,全面提高生猪生产效益和生产质量。
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随着秋季的到来,哺乳母猪出现拉稀、喘气慢慢消瘦而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
如何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及断奶重一直是困惑猪场管理员的问题。
以下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的个人浅见。
1、仔猪在吃好初乳后迅速的生长,健康的仔猪每天都在变样,这时候室内温度和补料非常重要,秋季的温度忽冷忽热,打开风机水帘,不打开空气不流通又热,这些都容易导致仔猪拉稀。
在日常工作摸索到,产房只在室内温度达到30度或者30度以上时才能打开风机水帘,室内28-30度以下关掉风机水帘打开门窗自然通风,仔猪只有通过自然通风才能有更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补料也很关键,仔猪出生在5-7日龄开始补教槽料,同时加强食槽和栏舍的卫生,及时清理杯尿湿的脏饲料,必要时可以添加适当的奶粉可以有效的辅助母乳提高断奶重。
3、其实做好更多的工作,母猪没有奶水所有的工作都会前功尽弃,所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是提高母猪奶水的最好办法。
我们要注意产房母猪最重要的一点:产房母猪哺乳的28天这段时间里,她的食量是变化的,而我们通常的饲喂还是按照普通母猪来饲喂的,这样就导致了,母猪想吃料的时候没有,母猪不想吃料的时候饲养员放了一堆,这样也导致饲料变质,饲养员要总是清理,不仅增加了饲养员的劳动力,而且浪费了饲料。
因为母猪的饲喂不及时,导致母猪的泌乳量及体质下降,进而影响了仔猪的成活率及断奶重,甚至影响到母猪的使用年限。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呢?河南南商农牧科技曹博士研发的产房母猪饲喂器(益爱堡)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国外这款设备叫“格式塔”,曹博士在该设备的基础上改进了技术,使该产品更适合中国市场使用,也解决了“格式塔”的弊端(因为“格式塔”是用一个芯片控制多台机器,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导致母猪感应过后一直下料或者不下料的问题,而“益爱堡”是一个芯片控制一台机器,进而解决了该问题)。
而且因为我们是国内产品,减少了各种税收,虽然改进了工艺及增加了零件,“益爱堡”的价格仍然比“格式塔”要低,这对对欧美产品带来的直接的冲击,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欧美的产品价格被腰斩,而且市场大大减小。
提高断奶仔猪窝重的几种方法-养猪技术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使母猪产出个体体重大并且体质健康的仔猪,因为初生仔猪的个体重与窝重、断奶仔猪的窝重呈密切正相关。
所以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断奶仔猪窝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要选择好优良的种母猪,这是生产出优良后代的关键,选择优良品种和体格较大的种母猪进行配种,可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种母猪的选择要从仔猪的出生、断奶到初配进行分阶段的筛选,要求能繁母猪的体躯伸展、后躯宽并且丰满、四肢粗壮、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并且排列整齐,外生殖器发育正常。
在配种时,要做到适时配种,在配种结束后,母猪进入妊娠期,要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这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特别的重要。
一般母猪在配种后的第20天左右是受精卵着床形成胎盘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胚胎与胎盘的结合还不够牢固,容易发生流产,所以应避免母猪在此时运动,如果转群,要避开这段时间。
在妊娠早期,母猪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食欲增加,消化能力提高,这一阶段要加强营养的供给,保证提供全价料,但是要注意饲喂量,可以选择限制饲喂的方法,可以控制母猪的体重,否则这一时期的母猪由于体重增长较快,容易导致体况过肥,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出现早产、流产、产仔数减少或在分娩时出现难产的现象,同时还会影响产后的泌乳水平。
在母猪的妊娠后期,是胎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初生仔猪60%的体重是在这一阶段生长的,所以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量也增加,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量。
处于妊娠后期的母猪由于胎儿的压迫,采食量变少,为了保证营养的摄入量,可以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妊娠前期还是后期,在饲料的选择上都要保证质量,不能给妊娠母猪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以及受污染的饲料,否则会引起流产。
只有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初生仔猪的窝重,保证所产仔猪的初生体重大、数量多、体质好。
母猪产后的饲养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了断奶仔猪的窝重,养好产后母猪,提高哺乳母猪的泌乳能力是养好仔猪的保障。
在当前的生猪养殖活动中,往往由于仔猪成活率不高,断奶重量水平低,造成养殖生产收益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养殖受损,影响到生猪养殖的生产稳定性。
因此,需要加大技术成活率和断奶重量是影响生猪养殖生产的稳产增收的关键内容,若不注重控制仔猪成活率,不注重把握仔猪断奶重量,将会严重影响着生猪养殖经济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笔者立足于生猪养殖者养殖利益角度,通过本文详细阐述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量的几项可行措施,供生猪养殖参考。
成活率;断奶重量;措施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量的措施郭良慧1,孔倩倩2,张兴国3(1.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济宁273100;2.曲阜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山东济宁273100;3.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61)研究力度,着重解决好仔猪成活率和仔猪断奶重量的提高问题。
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1.1重视母猪产前护理母猪在生产过程的整个阶段为完成仔猪生产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导致母猪的产前阶段性身体素质极容易受到饲养环境影响,产生影响仔猪成活率以及相关的繁殖能力的问题。
因此必须在母猪产前阶段,进行全面的产前护理,保持好良好的饲养水平,强化对母猪产前所处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调节,做好定期巡查,及时处理饲养过程中发现的母猪病症。
积极做好相关的产前准备,并且采取一些科学的药物助产措施,保持母猪生产的饲养环境整体卫生,及时检查饲养环节的各项指标。
1.2科学供应哺乳母猪日粮在母猪产后阶段,需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保证母猪产乳,保障泌乳正常,并且检查是否存在母猪产后病症,从而一方面保障仔猪能够吃饱,一方面保障仔猪的身体健康。
母猪泌乳情况也直接由产后母猪的日粮水平所影响,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产后母猪的日粮水平,要根据母猪的体重、母猪所需哺乳的仔猪数量来进行科学的供应。
2加强仔猪饲养管理2.1加强初生仔猪保温、防压措施由于新生仔猪脱离母体后,难以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往往会产生怕冷的行为表现,可能存在被母猪压伤致死或者是直接冻死。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的综合措施摘要: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偏低,断奶窝重小的问题较为普遍,有的养猪场仔猪的成活率甚至低于65%,严重影响断奶窝重和猪场的经济效益。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应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仔猪的成活率;断奶窝重1选择优良猪种大型品种猪与小型品种猪相比,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较好。
养猪场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猪种进行杂交繁育。
2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2.1对空怀母猪实行“配种优饲”,提高产仔数在母猪配种前10d左右,比平常增加精饲料喂量,保证营养充足、平衡,可以增加母猪排卵数,提高卵子质量。
空怀母猪的日粮要求粗蛋白质不低于14%;适量搭配骨粉、食盐、石粉及微量元素添加剂,以满足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要;饲喂足量的青绿多汁饲料,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同时坚持每天适量运动,增加母猪体质。
2.2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防流保胎,提高仔猪初生重2.2.1母猪配种后开始的20d左右,是受精卵附植到子宫形成胎盘的时期,此期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如胚胎发生中毒、机械性刺激、高烧疾病等易引起流产。
因此,要注意饲料的全价性,不能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防止引起流产。
营养的供给量则根据母猪的体况而定,体况较瘦的经产母猪要适当增加精饲料喂量,使其尽快恢复繁殖体况;母猪妊娠的最后1个月,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初生重的60%以上都是在这个时期生长的,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母猪的营养需要。
2.2.2妊娠母猪的管理重点是防流保胎,防止挤、压等机械性流产:平时要保持圈舍干燥,避免地面打滑;实行单圈饲养,避免母猪打架;妊娠后期应逐渐减少青粗饲料的喂量,避免压迫胎儿;防止母猪发生高热性疾病,避免高热性流产。
2.3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为仔猪的生长提供物质保障仔猪断奶重与母猪的泌乳量呈正比。
为保证仔猪在哺乳期能吃到充足的乳汁,达到最理想的增重效果:①是要保证供给泌乳所需的营养,每天精料喂量要充足,并供给清洁的饮水。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重点措施猪场仔猪成活率的高低和断奶重影响生产流程,最终影响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探索如何管理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很有必要。
本文介绍了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必须根据仔猪的生理特性,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精心的管理,综合措施包括技术管理、环境控制、日粮标准、预防保健等。
1、人工助产,确保全活母猪临产时要有专人守护助产,待仔猪产出后,应立即用毛巾擦净其口、鼻及全身的黏液,随即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挤压,然后用消毒剪刀在离脐孔4.8厘米处将脐带剪断,用碘酒消毒断口。
如遇假死仔猪,可用双手分别握住其肩部和臀部,四支朝上,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到仔猪发出叫声为止。
2、固定奶头,吃足初乳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使每头仔猪吃足初乳,因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
初乳经肠道容易渗透进入血液,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提高仔猪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同时,仔猪吃初乳能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动,促进胎便排泄,增加营养产热,提高御寒能力。
仔猪吃不到初乳,很难养活。
仔猪开始吃奶的头几天要人工辅助固定奶头,以免互相争奶头咬伤奶头造成母猪不喂奶的情况。
应把个体弱小的仔猪固定到前边的奶头,个体大的固定到后边的奶头,随时纠正仔猪抢奶头的行为。
3、防寒保温,防止踩压初生仔猪体脂薄且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差,若遇寒冷极易造成冻死,或因寒冷表现呆滞昏迷状态,容易被母猪踩死压死。
因此,必须采取较好的保温办法,可用红外线保温箱,放置产房一角,箱壁上留个仔猪进出口,内挂250瓦的红外线灯泡,根据仔猪躺卧处的温度,可随时调节灯泡高度。
仔猪吃奶时出来,吃完奶入箱休息,既可防止冻死,又能避免被踩死。
仔猪最适宜的气温是:1-7日龄32℃,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2℃。
4、及时补铁,及早诱食铁是造血的原料,因母乳中含铁极少,为防止仔猪患贫血症,对出生后2-3天的仔猪都应及时补铁。
方法是:用血旺注射液2毫升,颈侧分两点肌肉注射。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偏低、断奶窝重小的问题目前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有的养猪场仔猪的成活率甚至低于50%,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有的猪场甚至因此破产倒闭。
所以,科学养育哺乳仔猪提高其成活率和断奶窝重是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妊娠后20天左右(10-30天)是第1个关键时期,是受精卵附植到子宫形成胎盘的时期,此期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比较脆弱,易流产死亡。
此期在营养上,应注意饲料的全价性,注意饲料的营养质量;在数量上不要求多,只要求够食用即可;千万不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流产。
第2个关键时期是母猪妊娠的最后1个月,此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的60%以上都是在这个时期生长的,所以需要的营养物质特别多,要求饲料既有质量又要有数量,特别要注意满足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的需要,此期和前期一样千万不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否则也易引起流产。
只有加强母猪妊娠的饲养管理,才能获得初生体重大、数量多、体质健壮的仔猪,使仔猪的成活率提高。
二、加强初生仔猪保温、防压措施仔猪出生后第1周要力争初生仔猪全活全壮。
初生仔猪抵抗力差极易死亡,85%以上仔猪死亡发生在前30天,1周内死亡的占60%,特别是头3天死亡最多,所以,搞好仔猪第1周的护理十分重要。
寒冷是仔猪成活的大敌,特别是第1周,如保温措施不力,仔猪就会被冻死和压死。
应将仔猪放入保育箱(如大木箱)中,用电热板、火炉、红外线灯或40-60瓦的灯泡取暖。
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5-23℃。
如果达不到上述温度,仔猪体温就会下降,轻者冻僵,重者冻死。
为此还要做到六注意,一要注意仔猪生出时要迅速擦干身上的黏液,及时放入保育箱(木箱);二要注意产房内(圈内)温度在10℃以上;三要注意圈内保持干燥卫生,避免潮湿;四要注意垫草不可过长、过厚,以防止仔猪由于怕冷钻入草中,被母猪压死;五要注意最好在母猪圈内设立护仔间,让母子分开睡觉,让仔猪自由出来吃奶,并逐渐养成习惯;六要注意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剪掉犬牙和尾巴,避免咬伤母猪乳头及咬尾病的发生。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几个方法-养猪技术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哺乳仔猪的培育可分为依靠母猪乳生活阶段和过渡到独立生活的断奶阶段,因此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应该从哺乳母猪做起。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几个方法。
1、确保品种质量优良的品种是确保猪较高生产性能的首要条件,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猪的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养殖周期等,最终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
优良的母猪再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饲料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如目前生产上常使用的品种长白猪、大约克猪等,与我国本地品种的猪相比,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可显著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因此,在生猪养殖时可引入优良的品种,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窝重。
2、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母猪泌乳性能与仔数的断奶窝重的影响较大,因仔猪在出生后到断奶前的这一段时间主要以吮吸母乳来获取营养,母猪泌乳量的高低,以及乳汁的质量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增重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提高母猪泌乳性能是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重要措施。
母猪在妊娠后期就要加强泌乳性能,一方面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保证较大的初生重,另一方面可以为产后的泌乳营养做贮备。
在母猪分娩后,也要人为的控制好母猪的采食量,只有使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充足,才能提高泌乳量。
母猪在刚分娩后食欲较差,采食量较少,一般在2天后食欲开始增强,采食量逐渐的增加,并在产后的2~3周达到高峰,母猪越早达到采食量的高峰期,泌乳量就越高,仔猪获得的营养也就越多,生长速度也就越快。
因此,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给产后母猪提供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全价饲料。
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潮拌料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增强食欲,提高采食量,每天饲喂3次,在喂料时要保证母猪有充足的饮水。
加强哺乳母猪的保健工作,防止母猪发生乳房炎,影响泌乳水平的发挥。
母猪产后l周内在饲料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抗生素,防止母猪产后发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