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37.18 KB
- 文档页数:2
提高仔猪增重的技术措施施增斌江苏省宿迁市黄运南路12号宿迁大北农公司1、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一般要求仔猪初生重达到1.3千克以上,俗话说“初生大一两,断奶大一斤”,因此要特别注意母猪围产期喂料,产前一个月左右妊娠母猪的喂料量应达到2.8-3.5千克,哺乳期间母猪日平均喂料量达到5千克以上。
2、提高仔猪的断奶重1)提高哺乳母猪日粮的营养浓度。
哺乳母猪日粮一般要求玉米65%,豆粕20%,鱼粉3%,麸皮8%,预混料4%。
一般养殖户往往对哺乳母猪舍不得用好料,从而导致母猪泌乳量不足,仔猪生长慢,断奶后母猪不发情的比例增高。
2)尽量采取措施保持产房温度适宜。
母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8度-20度,这样的温度条件下母猪的食欲旺盛,而且料型以湿拌料为宜,尽量让母猪达到自由采食的程度。
3)加强补饲,选用大北农“乳猪乐”膨化乳猪料,可以部分解决母猪奶水不足和提前断奶。
4)注意仔猪的保温,尤其是秋冬季节。
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环境温度要求32-34度,以后每周下降2度为宜,温度过低容易导致仔猪腹泻,影响采食量从而影响仔猪增重。
5)预防母猪“三联症”的发生。
具体措施是在母猪产前产后两周时间内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呼肠舒1.5千克/吨,母猪产后及时注射德利先20毫升。
6)预防仔猪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和水肿病。
每头仔猪出生时口服1毫升的10%呼诺玢口服液,断奶后仔猪在料中加呼肠舒(每吨料加1.5千克)和速补康连用10天。
3、加强仔猪阶段的保健1)仔猪出生后3天内注射大北农血康补充铁和硒;2)猪场可采用德力先做三针保健,在出生后第三天、第七天、第二十一天分别注射德利先0.5ml、1ml、1.5ml,可最大程度预防仔猪细菌性感染;3)仔猪在转群、接种疫苗、天气骤然变化时在饮水加速补康抗应激;4)仔猪在用帝诺玢驱虫前先用促胃健散拌料进行开胃,然后再驱虫,效果更为显著。
4、加强母猪的保健1)母猪转入产仔房前,将母猪身上洗净并用卫康消毒,母猪料中拌帝诺玢驱虫;2)母猪临产前用1‰高锰酸钾水清洗乳房及外阴,并挤掉乳头中的最初的几滴奶。
哺乳仔猪饲养标准
哺乳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1-7日龄为35-30℃;8-28日龄为
30-26℃。
新生仔猪的保温是仔猪成活的关键。
由于新生仔猪机体脂肪含量少于2%,体温调节中枢也不发达,因此低温对仔猪伤害极大。
低温会造成肝糖元迅速分解,影响仔猪吃初乳的量进而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吸收,低温还会使免疫受体细胞关闭,使仔猪免疫系统受到伤害,甚至造成免疫失败。
所以必须为新生仔猪提供好的局部小环境,这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第一重要的措施。
采用保温箱、电热板或红外线灯给仔猪加温。
吃足初乳:母猪产后48小时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以后分泌的则称为常乳,初乳与常乳的成分是不同的。
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是常乳含量的6倍以上,可以增强乳猪对疾病的免疫力;初乳酸度较高,含有较多的镁盐,能促进胎便排出。
新生仔猪的糖元储备在24小时内即被耗尽,初乳中的乳糖为仔猪提供能量,提高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吃足初乳,最迟不要超过生后2小时。
剪牙:剪牙可以防止仔猪咬伤奶头和打斗时相互伤害,用剪牙剪将犬牙上三分之一剪掉,注意不要伤及牙髓和牙龈,国外是磨牙。
断尾:4天内剪尾,剪掉2/3,注意消毒和止血。
最好用电热剪。
补铁:仔猪初生后3天内需要一次性注射补充右旋糖酐铁
150-200毫克,约1.0-2.0毫升。
出生时乳猪体内仅仅储存50毫克铁,每天却需要8毫克,母乳每天只能提供1-2毫克,所以如果不补
铁,一周后仔猪会缺铁,一旦缺铁,会造成乳猪缺铁性贫血,进一步造成乳猪腹泻、生长缓慢、发病。
在补铁的同时补充硒和钴效果更好。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发表时间:2010-10-12T09:50:58.40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杨志峰[导读]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杨志峰(河北省平泉县农牧局河北承德 067500)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仔猪应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重要技术环节,现将哺乳仔猪有关内容做以下论述。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
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即哺乳)、排泄。
在母体子宫内温度恒定(特殊情况例外)、环境稳定,出生后转变为直接与复杂的外界环境接触。
在子宫内处于安全环境,并受母体保护,出生后处于有害菌的袭击,因抵抗力低,易患病死亡。
新生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易病难养,增重慢,死亡率高,其主要特点: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
仔猪的消化酶随日龄增长其活性逐渐增强,新生仔猪唾液中淀粉酶活性很低,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
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可起到凝固乳汁和改善乳蛋白的消化作用。
胃蛋白酶是以胃蛋白酶原状态存在,由于新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不能将其激活为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质。
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死亡。
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结构的球蛋白,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易患各种疾病。
初乳中含免疫抗体,其含量变化很大,母猪分娩24 h以后明显下降,新生仔猪对初乳中抗体的最大吸收是在24h以内,因此,让新生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保健的重要措施。
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哺乳仔猪饲养与管理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专业:姓名:指导教师:目录摘要 (1)前言 (2)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3)1.1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3)1.2生长发育迅速,物质代谢旺盛 (3)1.3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抗寒能力差 (3)1.4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力弱 (4)2哺乳仔猪死亡分析 (4)2.1死亡原因 (4)2.2死亡时间 (5)2.3死亡体重 (5)3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方法及措施 (5)3.1抓初乳,过好出生关 (5)3.1.1吃足初乳,固定乳头 (5)3.1.2防冻防压,加强护仔保温 (6)3.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6)3.2.1训练仔猪近早开食 (6)3.2.2训练开食方法 (6)3.2.3饲料应有良好的适口性 (6)3.2.4抓好旺时期的补料工作 (7)3.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8)3.3.1补料要多样化营养全面 (8)3.3.2补料次数要多 (8)3.3.3注意饲料卫生 (8)3.3.4及时补铁 (8)3.3.5做好防病工作,主要是预防仔猪下痢 (8)4去势 (9)5寄养 (9)6断乳 (9)6.1断乳时间 (9)6.2断乳方法 (10)7小结 (10)致谢 (11)2011年6月14日参考文献 (11)参考文献 (12)摘要本文介绍了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仔猪饲养管理中的去势方法;分析了哺乳了仔猪的死亡,并且针对死亡原因提出了提高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了解如何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关键词:哺乳仔猪;生理特点;饲养管理前言中国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出栏生猪数占到全球的49.5%。
在中国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近几年猪肉一直占65%左右,居于领先地位。
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从1990年的20kg上升到2006年的39.6kg,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猪大国及猪肉产品消费大国。
中国养猪历史悠久,猪的饲养量占畜牧总量的55%以上,猪肉产量占到肉总量的65%以上,成为畜牧生产的主要方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养猪技术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
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
1、提供充足的营养哺乳母猪除了要维持自身的基础代谢外,由于其泌乳的需求、体质的恢复、生殖系统的复旧等都需要大量的营养,因此,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是母猪哺乳阶段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各类营养物质都是泌乳母猪必不可少的,主要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能量。
母猪在哺乳阶段需要的能量要比空怀期高。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母猪每生产1kg乳汁需消化能8. 708 MJ,每千克饲料中含有消化能为12. 983 MJ,哺乳5头仔猪需要4 kg,每增加1头仔猪,需给母猪多饲喂0.4 kg的饲料,因此,单一的能量水平并不能满足所有条件下的泌乳母猪,母猪对能量的实际需求要根据哺乳母猪实际的养殖情况,包括体重、哺乳仔猪数、仔猪的生长率等来决定,只有这样才可满足母猪在哺乳期对能量的需求,才可保证哺乳母猪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使身体和生殖系统得到快速的恢复。
蛋白质。
泌乳期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很高,蛋白质的摄入水平对母猪的泌乳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将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提高到20. 2%时,赖氨酸提高到1. 12%时,母猪的泌乳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也并不是蛋白质浓度越高越好,一般在泌乳期保持蛋白质的水平在18%,赖氨酸的水平在1.O%的效果最佳。
蛋白质除了对泌乳量有影响外还会影响乳体蛋白质的量,如果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低,则母猪在泌乳期体质蛋白质损失严重,乳中的蛋白质水平也相对的降低。
因此,要保持泌乳母猪日粮中适宜的蛋白质水平。
猪的养殖技术方法大全概述:掌握好科学养猪方法,是**养猪效益的关键。
说起养猪方法,其实没有人会觉得有多难,当然的确不难,但科学的方法并非每个猪场都能细致的执行下来。
因此为帮助广大养猪朋友更好的养好猪,本文接下来将为大家全面介绍猪的养殖技术方法,供参考。
一般从初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仔猪。
仔猪出生脱离母体后,其生活环境和生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仔猪的管理任务是获得**的成活率,**的断奶窝重,均称的个体。
(一)**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1.**每窝产仔数,有利于**仔猪成活率。
据统计,每胎仔猪出生的活仔数增加1头,成活仔猪增加0.77头。
因此一定要选择繁殖力高的种猪。
2.加强对初生仔猪的护理。
⑴保暖防冻。
主要措施是用远红外线吊灯在保育箱上方或猪栏内供暖,设保育箱或保育栏,内铺垫草,隔寒保暖;利用暖床保暖;或产房内设暖气保暖。
⑵防压防踩。
主要措施是在猪产床靠墙面用木棍或钢管制成距离20—30厘米的护仔栏,以防母猪躺卧时压死仔猪。
另外吃乳后将仔猪放入护仔箱内取暖防压。
⑶固定乳头。
目的是使仔猪有秩序地在各自的乳头上吃乳,帮助弱小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在固定乳头时,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面的乳头上,因为前面后的乳头泌乳量多,弱小仔猪可得到充足的奶水,生长发育快,有肋于获得均匀一致的断奶个体,**断奶窝重。
一般固定乳头在开始的2—3天内连续按编号或颜色固定**成功。
⑷寄养与并窝。
当出现产仔过多或过少时,或母猪生病无奶时,需要并窝式寄养。
一般并窝或寄养的仔猪应与原窝猪产期接近,相差不过3天,以免导致大欺小,强欺弱,发育不均的现象。
**是吃过亲生母猪的初乳。
并窝寄养时将“寄母”的奶水或尿液涂在代哺育仔猪身上,使其气味相投。
(二)哺乳仔猪的饲养技术1.**仔猪出生重的关键措施⑴加强对母猪的选择。
这种选择包括遗传上的选择,从产仔数多,初生重大的窝仔中选择发育好、乳头多,排列整齐,**乳头,瞎乳头,体型好的仔猪做种用。
要定期更新,保持正常年龄结构,一般年更新率为20%—30%为宜。
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断奶肥胖偏小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猪场28天断奶体重6.5—7.5千克,管理好的猪场28天断奶体重可达到8—9.3千克以上。
断奶体重小也给养猪场带来了七场一系列的恶果,如断奶过渡难度大、保育期死亡率不断增加、育肥期增重速度慢、饲料效率变差,也制约是影响猪场附加值的关键因素。
造成断奶小体重小的重要原因:初生体重小造成断奶篦齿体重小,是不争的事实之一,原因有:1、母猪营养日进食膳食总量直接影响母乳好坏,28仔猪天断奶时母乳对仔猪断奶体重的影响非常高达(90%),而母乳在膳食很大程度上受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的影响;喂母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2、日喂饲次数少导致日进食总量不够,日进食总的营养不足而影响了母猪产奶量。
提高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1、关注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最难总量最好不低于16兆卡,哺乳仔猪增重速度最快。
2、为了使哺乳母猪日粮的母乳喂养代谢能达到3150千卡/千克,配方中必须添加油脂而且必须含高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因为饱和脂肪酸灵活运用母猪很难利用。
仔猪在断奶前生产性能的自我感觉,与母乳分泌情况有很强的各类相关父子关系(r2=0.87—0.90)。
脂肪是仔猪的主要钙能量林宏吉,通常占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本文来自养牛场动力网。
乳的主要组成成分受家犬日粮影响较大。
所以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
哺乳仔猪另外的40%能量来源典型是靠乳糖,而乳糖浓度和乳蛋白含量与采食量的关系较大,高采食量的母猪乳糖分泌量大。
仔猪的生长潜力受母乳蛋白成分和含量的影响,而仔猪的蛋白储备随能量的摄入呈线性增加。
现代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哺乳期脂肪储备对生长猪的生长影响很大。
3、饲喂次数少,影响了母猪下旬进食总量。
目前很多猪场哺乳母猪日喂2—3次,以3次的居多;而哺乳母猪最好日喂4次,特别是夏天高温干季日喂4次,每天可以提高采食量1千克,对改善母猪产奶量,不断提高断奶体重意义重大。
周龄以内乳猪的科学护理技术乳猪是生猪养殖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的护理技术对于乳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周龄以内乳猪的科学护理技术。
1.保持乳猪舒适温度:乳猪对温度较为敏感,周龄以内的乳猪无法自我调节体温,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一般来说,周龄在7天以内的乳猪宜保持在32-35摄氏度,随着周龄的增长,温度可以逐渐降低。
2.提供合适的饲料:周龄以内的乳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食,同时可适量添加稀饲料。
在乳猪出生后的24小时内,体力较差的乳猪可口服葡萄糖溶液补充能量,有利于减少低血糖引起的死亡率。
一般从7天龄开始,可以逐渐添加浆粉、麦麸、小麦秸秆等适量的饲料。
3.定期喂食和饮水:周龄以内的乳猪需要定期喂食和供应清洁新鲜的饮水。
在乳猪出生的24小时内,应提供高糖液体饮料,促进肠道功能发育。
5-7天龄的乳猪开始添加浆粉,每天需定期喂食3-5次,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4.建立良好的卫生条件:周龄以内的乳猪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乳猪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排泄物要定期清理。
乳猪的定期浸泡、清洗和消毒,可以减少细菌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5.进行常规的防疫措施:针对周龄以内乳猪的典型疾病,如猪瘟、隐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等,可以进行常规的预防措施。
例如,在乳猪出生后的24小时内注射干扰素和多维生素的混合液,提高其抵抗力。
同时,对猪舍和饲料槽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
6.定期体检和观察:通过定期体检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乳猪的健康状态和异常状况。
对于体重正常、行为活跃且拥有光亮毛发的乳猪,可以判断其为健康状态。
相反,体重下降、食欲不振、毛发呈现残损或起皮等异常状况需及时重视。
综上所述,周龄以内乳猪的科学护理技术包括保持舒适温度、提供合适饲料、定期喂食和饮水、建立良好卫生条件、进行常规防疫措施以及定期体检和观察。
通过这些科学护理技术,可以促进乳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2021年(第42卷)第7期嚇J1M M M羊产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措施裴艳艳,李贺玲,刘娜(漯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河南漯河462000)中图分类号:S828.4+5 文献标识码:B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1生长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阶段是生长强度最大的时期,据测,仔猪初生时 体质量为0.8 ~ 1.5 kg,不足成年体质量的1%,三江白猪10 日龄体质量为初生体质量的2.7倍,20日龄时为4.5倍,60 日龄时高达15.7倍。
初生仔猪单位体质量所需养分较多,且对质量的要求也高,物质代谢旺盛。
一般20日龄的 仔猪,每千克体质量要沉积蛋白质9 ~ 14 g,相当于成年猪 每千克体质量沉积0.3~0.4 g的30~35倍。
对钙、磷代谢亦 很旺盛,每千克增重中约含有钙7 ~ 9 g,磷4 ~ 5 g,仔猪对 营养不全反应敏感。
1.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发达仔猪的消化酶活性大多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
初生仔猪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很低,随年龄增长活性逐渐 增加,哺乳仔猪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 能进行作用。
仔猪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 白酶。
凝乳酶在初生时已有作用,哺乳期内随年龄增长,凝乳能力逐渐增强。
初生仔猪胃液内虽有胃蛋白酶原,但由于缺乏盐酸,不能将其激活,因此,在20日龄之内不 具有消化能力,到40日龄左右,由于盐酸浓度的增加,才 具有消化能力,早期给仔猪补料,可刺激胃分泌盐酸,促 进胃腺分泌。
也可给哺乳仔猪喂有机酸。
仔猪胃的消化作用较弱,其消化作用主要在小肠内 靠胰液和肠液消化。
初生仔猪胰蛋白酶有较高的消化能 力。
3周龄后仔猪胰淀粉酶的活性提高,对淀粉及其他糖 类的消化利用较好。
初生仔猪已能旺盛地分泌肠液,肠 液中乳糖活性很高,因此可充分利用乳糖。
由于胆汁分 泌少,不能激活,所以对脂肪消化有一定的限制。
仔猪3 周龄后,胆汁分泌量才能增加。
但乳中脂肪是以乳化状 态存在的,有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几个方法-养猪技术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哺乳仔猪的培育可分为依靠母猪乳生活阶段和过渡到独立生活的断奶阶段,因此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应该从哺乳母猪做起。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几个方法。
1、确保品种质量优良的品种是确保猪较高生产性能的首要条件,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猪的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养殖周期等,最终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
优良的母猪再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饲料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如目前生产上常使用的品种长白猪、大约克猪等,与我国本地品种的猪相比,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可显著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因此,在生猪养殖时可引入优良的品种,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窝重。
2、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母猪泌乳性能与仔数的断奶窝重的影响较大,因仔猪在出生后到断奶前的这一段时间主要以吮吸母乳来获取营养,母猪泌乳量的高低,以及乳汁的质量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增重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提高母猪泌乳性能是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重要措施。
母猪在妊娠后期就要加强泌乳性能,一方面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保证较大的初生重,另一方面可以为产后的泌乳营养做贮备。
在母猪分娩后,也要人为的控制好母猪的采食量,只有使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充足,才能提高泌乳量。
母猪在刚分娩后食欲较差,采食量较少,一般在2天后食欲开始增强,采食量逐渐的增加,并在产后的2~3周达到高峰,母猪越早达到采食量的高峰期,泌乳量就越高,仔猪获得的营养也就越多,生长速度也就越快。
因此,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给产后母猪提供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全价饲料。
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潮拌料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增强食欲,提高采食量,每天饲喂3次,在喂料时要保证母猪有充足的饮水。
加强哺乳母猪的保健工作,防止母猪发生乳房炎,影响泌乳水平的发挥。
母猪产后l周内在饲料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抗生素,防止母猪产后发生感染。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
哺乳仔猪是家畜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之一,其成活率和增重速度对于养
殖业的产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
是养殖业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将从饲料、环境和疫病防治三个方面探讨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
一、合理的饲料配比。
对于哺乳仔猪来说,合理的饲料配比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哺乳仔猪在
出生后的前两周内,只能通过奶水来获取养分。
当然,要想养育出健康的
哺乳仔猪,需要在配制饲料时充分考虑其生长需要,不断地加强营养和保健,确保其体内养分正常代谢。
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适中,过多过少
都对哺乳仔猪的成长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还要遵循分阶段逐渐增加
记录蛋白质含量的原则,在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蛋白饲料比例,以帮助
哺乳仔猪快速成长,达到最佳生长效果。
二、优良的环境条件。
对于哺乳仔猪而言,良好的生活环境自然是必要的。
合理的生活环境
条件可以促进哺乳猪健康成长,降低生病的风险。
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等均应该符合合理标准,以保持室温舒适,防止疾病的发生。
此外,哺乳仔猪的运动量和活动空间同样需要受到重视。
狭窄的空间会影响
哺乳仔猪生长,应该合理规划空间,以确保哺乳仔猪的身体能够自由舒展,不受束缚。
三、合理的疫病防治工作。
哺乳仔猪在生存过程中,常常受到疾病的侵害。
为了提高哺乳仔猪成
活率和增重速度,应该加强疫病防治的工作。
在哺乳仔猪的喂养过程中,
应该注意对疾病的防范和舒缓。
合理的疫苗接种、消毒杀菌、管理卫生、
增强哺乳仔猪身体抵抗力等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对于新入场的猪只,也应该注意进行隔离处理,防止传染病的出现。
以上三方面措施,都对于哺乳仔猪的成活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可谓
是家畜养殖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
只有在充分重视了这些方面,才
有可能保证哺乳仔猪良好的生长发展,从而能够满足家畜养殖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