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的运动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本研究旨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实验采用的是小车在室内不同的路段的速度,以及室外车速的测量。
利用一种特殊的装置,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600多次小车的速度,用一个均值和标准差来估计小车的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小车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并且存在明显的波动,但比较平稳。
而且,室外车速显著低于室内车速,这表明了外界环境很大程度影响着小车的运动速度。
【Introduction】运动力学作为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一直被许多学科所关注。
小车的运动被广泛用于高校的教学实验和科技创新,而小车的速度和运动变化对于了解运动力学和自动控制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开展一项实验,研究小车速度如何随着时间变化,以及外界环境如何影响小车的运动。
【实验方法】实验里主要采用室内实验和室外实验。
室内实验中,使用了一辆60cm*10cm的小车,车身安装了传感器(激光测速仪),小车可以沿着实验室指定的路段行驶,实验室的路段共有4段,每段路段实验3次,每次实验速度数据采集50次,并测量小车每次行驶的时间,并用此来推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室外实验中,使用了一辆150cm*20cm 的小车,车身安装了计程车类似的安装装置,测量小车在室外的行驶速度,并与室内实验中的小车速度数据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室内车速和室外车速都有明显的波动,但总体上比较平稳。
室内车速为24.065m/s±3.796m/s,室外车速为19.198m/s ±2.890m/s。
同时,室外车速比室内车速低得多,其中有些原因可能与室外路面的状况、天气状况等有关。
【分析与讨论】本研究通过用不同装置测量小车在室内室外速度来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小车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并且存在明显的波动,但比较平稳。
而且,室外车速显著低于室内车速,这表明了外界环境很大程度影响着小车的运动速度。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报告一、探究(实验)目的: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研究小车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刻度尺等三、实验步骤:1、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挡板的一端,然后将固定打点计时器这端用物体垫高让长木板成为斜面。
2、将纸带连接到小车的尾部,然后将纸带的另一端穿越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接着将小车移动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等待施放。
3、调整好小车所处的位置,打开连接好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打开开关,待打点稳定后,施放小车,进而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
4、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打点计时器的开关。
5、跟换纸带重复实验2-3次。
四、实验数据处理记载:1、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取点迹清晰,并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纸带进行标号测量。
2、为了处理方便并尽量让能够处理的数据多点,我每隔一个打印点选取的计数点。
如下图:3、利用刻度尺测量需要的数据:以第一个计数点作为小车运动时的位置坐标的原点。
并打点计时器打下此点时作为计时起点。
并利用平均速度近似表示瞬时速度的思想求出除掉始末两计数点的其他各点的瞬时速度。
4、设计表格记录数据表一表二5、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计算机软件做出图像如下:一、小车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我们得出小车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符合:y=367.03x2+181.7x+0.0282 的函数关系,即在物理学上为:S=367.03t2+181.7t+0.0282 也就是说小车的位置坐标与时间呈现二次方关系。
二、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我们可以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符合:y=730.98x+182.4 的函数关系,即在物理学上为:v=730.98t+182.4 也就是说小车的速度与时间呈现线性关系。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报告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时期: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实验原理: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强磁体。
四、实验步骤:1、观察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时由静到动时的运动情况,分析此时小车的受力情况。
2、观察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由快到慢时的运动情况,分析此时小车的受力情况。
3、观察小车在强磁力作用下由慢到快时的运动情况,分析磁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4、观察小车在强磁力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的情况,分析磁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论:1、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是由于受到了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小车在水平面上自由滑动时由快变慢是由于受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
3、水平木板上,小车在强磁力作用下由慢变快时,小车受到的强磁力_________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小车在强磁力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填空:(1)、物体是_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填“维持”或“改变”)。
(2)、物体不受外力时或物体受到____________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即平衡状态)。
(3)、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如果物体受到了力,那么物体一定受到___________力。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4)、物体在_________力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报告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时期: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实验原理: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强磁体。
四、实验步骤:1、观察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时由静到动时的运动情况,分析此时小车的受力情况。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小组测定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目的(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v-t 图象。
(3)会求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有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坐标器材纸,、、导线若干、夹子1实验准备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打一次点,打点时间间隔由决定(选填“电压大小”或“电源频率”)。
2、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一部份,点间时间隔为T,尽可能精确测 B 点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 B =x1 x2 x3x4 x5A B C DO E3、加速度的表达式:实2实验操作(1)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验(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连接好电源,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步位孔(从墨粉纸下面穿过)。
骤(3)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端。
(4)将细绳绕过定滑轮,细绳的一端连在小车的前面,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5)先接通,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放开小车,让小车拉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关闭(6)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3数据处理(1)舍掉纸带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做为计时起点,并记为0 点。
(2)从起点开始,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5 点。
(3)用直尺分别测量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填入下表。
(4)根据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测量中间的计数点1、2、3、4 的瞬时速度,把各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0.10 0.40 0.60 各计数点间的距离通过各计数点的速度(cm/s)(5)以速度v 为纵轴,时间t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表中的v、t 数据,选择适当的坐标单位在坐标系中描点。
vt(5)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实验结论如果v-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做,加速度为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木板各处的摩擦程度不同(2)偶然误差:。
小车速度实验报告篇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报告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报告一、探究(实验)目的: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研究小车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刻度尺等三、实验步骤:1、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挡板的一端,然后将固定打点计时器这端用物体垫高让长木板成为斜面。
2、将纸带连接到小车的尾部,然后将纸带的另一端穿越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接着将小车移动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等待施放。
3、调整好小车所处的位置,打开连接好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打开开关,待打点稳定后,施放小车,进而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
4、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打点计时器的开关。
5、跟换纸带重复实验2-3次。
四、实验数据处理记载:1、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取点迹清晰,并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纸带进行标号测量。
2、为了处理方便并尽量让能够处理的数据多点,我每隔一个打印点选取的计数点。
如下图:3、利用刻度尺测量需要的数据:以第一个计数点作为小车运动时的位置坐标的原点。
并打点计时器打下此点时作为计时起点。
并利用平均速度近似表示瞬时速度的思想求出除掉始末两计数点的其他各点的瞬时速度。
4、设计表格记录数据5、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计算机软件做出图像如下:一、小车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我们得出小车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符合:y=367.03x2+181.7x+0.0282的函数关系,即在物理学上为:S=367.03t2+181.7t+0.0282也就是说小车的位置坐标与时间呈现二次方关系。
二、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我们可以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符合:y=730.98x+182.4的函数关系,即在物理学上为:v=730.98t+182.4也就是说小车的速度与时间呈现线性关系。
篇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称钩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篇三: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关系实验报告实验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研究小车的速度是随时间怎样变化的二、实验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纸带,复写纸片,学生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钩码,刻度尺三、实验步骤1.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 先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再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单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按图组装器材。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
要通过的路程s
1,;用停表测小车通过s
1
的时间t
1
,填入表格。
根据
测得s
1和t
1
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3、测出斜面上半程的距离s
2和小车运动时间t
1
,填入表格,根据测
得s
2和t
1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
1。
4、利用s
2=s-s
1
,t
2
=t-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程时的路程s
2
和时间
t 2 ,并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2。
注意事项:1、测量路程是务必记得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自于时间的测量,实验正式开始之前要多练
习秒表的使用直到熟练操作,以减小误差。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青龙小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曰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__ 班第______ 组姓名 _________ 年月日。
载摆小车实验报告演示目的:通过载摆小车的运动来演示动量守恒定理。
实验装置:载摆小车演示动量守恒装置。
演示原理:演示物理摆和小车构成的系统的一维(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物体或物体系(质点系)在某一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它在此方向上的动量将保持不变。
载摆小车上摆与小车构成一体,摆偏离平衡位置在重力作用下摆动时,它们的连接点将受到力的作用。
当摆球有上下方向的运动时,小车将受到向下向上的力,由于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重力、支持力及摆的力使小车不能产生上下的运动;但在摆球向前向后运动时,小车将受到向后向前的力而前后运动。
在忽略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时,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为零,满足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守恒定理,则有:MV+mv=0,其中M和V为小车的质量和速度,m和v为小球的质量和速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方向总是与小球的速度方向相反,并且小球做单摆运动时,小车做速度方向相反的往复运动,即我们在演示时看到的小车在一个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又由于小球做单摆运动,所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v=0 ,根据(2.12.1)式可以求得小车的速度v=0。
所以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小车也就静止不动。
但由于存在着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摆球摆动的速度将逐渐减小,载摆小车的来回运动也将逐渐停止,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使摆球的初始水平速度比摆回来时相反方向的速度要大一些,故其最后停止的位置较初始位置将有一个向摆球初始水平速度相反方向的移动。
实验操作及演示现象:将模型置于光滑的平面上,使小车保持静止状态。
把单摆拉至一定高度,然后松手让其自由下落。
观察单摆摆动过程中小车的运动状态。
结果可以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单摆向右摆动时,小车向左运动;单摆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但系统的质心位置不动,最终由于各种阻力的用作单摆将停止摆动,此时小车亦处于原来静止状态位置。
注意事项:尽量保证将演示装置放置在光滑的平面,并且周围环境稳定。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拉力)(四年级下册第 3单元)课题:《小车的运动》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垫圈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其它因素都不变)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测量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力(四年级下册第 4单元)课题:《力在哪里》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会使用弹簧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4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物理速度实验报告物理速度实验报告引言: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速度,并探讨其相关性质。
实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测量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直线运动的实验对象,一辆小车。
我们使用了一个光电门系统来测量小车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实验装置:1. 小车2. 光电门系统3.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两个光电门分别放置在直线运动轨道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 将小车放置在起点位置,准备开始实验。
3. 启动计时器,并观察小车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
4. 根据时间间隔和轨道长度,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记录了小车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和轨道长度。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小车在不同轨道长度下的速度数据。
我们发现,小车的速度与轨道长度成正比关系。
这符合直线运动的速度定义——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速度与位移成正比的关系。
实验二:自由落体的速度测量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自由落体的速度测量实验。
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我们将使用一个高度可调的实验装置来模拟自由落体的情况,并通过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来计算其速度。
实验装置:1. 高度可调的实验装置2.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实验装置调整到合适的高度。
2. 放置一个物体在实验装置的起点位置。
3. 启动计时器,并记录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下落时间。
4. 根据下落时间和实验装置的高度,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记录了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下落时间和实验装置的高度。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速度数据。
我们发现,物体的速度与下落高度成正比关系。
这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定义——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速度与加速度成正比的关系。
实验三:圆周运动的速度测量最后,我们将进行圆周运动的速度测量实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
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2.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 了解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来表示。
本实验采用平均速度的概念,即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三、实验器材1. 长木板2. 小车3. 小木块4. 刻度尺5. 停表四、实验步骤1. 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方便计时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将小车放在斜面底部,启动停表,同时松手让小车沿斜面滑下。
3. 用刻度尺测量小车滑行的距离s。
4. 记录小车滑行的时间t。
5. 重复步骤2-4,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次数 | 路程s(m) | 时间t(s) | 平均速度v(m/s)-----------------------------------------1 | 1.20 | 1.50 | 0.802 | 1.25 | 1.55 | 0.803 | 1.30 | 1.60 | 0.814 | 1.35 | 1.65 | 0.825 | 1.40 | 1.70 | 0.82平均速度v = (0.80 + 0.80 + 0.81 + 0.82 + 0.82) / 5 = 0.816 m/s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行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小车在斜面上受到重力分力的作用,导致其加速运动。
2. 实验结果表明,小车在斜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为0.816 m/s,与理论计算值接近。
3. 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有:斜面的坡度、物体的质量、摩擦力等。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量了小车在斜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
2.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速度的概念,掌握了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3. 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较多,需要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