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修辞是一种选择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388.50 KB
- 文档页数:14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11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知识划重点★“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语境和表意的需要使用恰当的句式。
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不同句式,在强调的重点、语意的轻重或适用的语境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选用恰当的句式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而富有表现力。
“仿用句式”指的是依照给定的例句仿写--句话或几句话。
仿用句式主要是指在语言形式上要求“仿”,在内容上一般要求“变”。
仿用句式常涉及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仿写多与修辞或语言表达得体组合考查。
“变换句式”指的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换句子的结构形式或语气。
高考中以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较为多见,此外,整句和散句之间的变换以及重组句子的试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
“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的考查着力点考查着力点包括句式的选用,各种类型的仿写,形象生动或含蓄抽象的语言与平时语言的转换,长句与短句的互换等。
而常用修辞手法,一方面考查对修辞知识的调取和运用能力,考生要明晰其含义,熟悉其特点,能在比较中准确辨认;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选项进行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古诗词语料,要具备阅读古典诗歌的语感与能力。
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会更灵活,仍将与其他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提炼语意等)综合考查。
一、选用句式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选用恰当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
选用句式应遵循的原则是:话题保持--致,情调氛围一致,符合内在逻辑,时间空间一致,句式结构一致。
解答选用句式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各类句式的特点。
比如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匀称,音韵和谐;散句自由活泼,挥洒自如,节奏鲜明。
德州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2023.4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实际上属于一种“有选择性的亲和”,并非一一对应的机械复制粘贴。
这势必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善于进行“传统的发现”,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契合处,为科学理论深深扎根中国筑牢基石;又当善于进行“传统的发明”,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活长存华夏文明之内的文化基因,为优秀文化久久承继弘扬创造条件。
二者间的高度契合大致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二者在世界本原的认识上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皆有其客观规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资源。
比如,在世界的本原、人的起源等问题上,儒家讲“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生烝民”,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亦包含类似的思想元素。
二者就辩证方法的理解相契合。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科学方法,核心内容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主张坚持发展地而非静止地、全面地而非片面地、普遍联系地而非孤立地观察事物、看待问题;主张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丰富而深邃,比如《周易·系辞》中倡导“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论语》有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高二语文教案修辞手法解析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表达方式,通过巧妙的选择和运用,能够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高二语文教案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从而提供给教师们一些指导和借鉴。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直观而生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隐喻性的联系,使得文学作品更具形象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的比喻句,帮助学生理解比喻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来描绘人物形象,如“黛玉如迷失离群的鹿”、“宝玉如困惑憔悴的蝴蝶”等。
通过这些比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使得文学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情色彩。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拟人描写,并与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
例如,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将猴子描绘成了一个机智勇敢、有着人性情感的形象,使得读者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喜爱之情。
通过分析这种拟人描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言过其实的描写,使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动、夸张和有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并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来描绘贾府的奢华和荣华富贵,如“天下最豪华的地方莫过于此”、“华美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夸张的描写使得读者对贾府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点出了贾府背后的虚幻和脆弱。
四、排比手法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语法和形式,使得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鲜明、节奏感强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使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帮助学生捕捉到作品中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使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来描述舍弟的遭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1掌握常见修辞手法一、目标导学:掌握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
二、潜心自学: 考纲解读: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命题的范围——“常见”,《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各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从题型来看,多为主观表述题;二是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三是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四是从取材来看,主要选择那些描写、记叙或抒情性语段;五是从考查目的来看,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起来有以下三方面有所考查:①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②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③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基础知识:自学《新考案》246-249页有关修辞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概念,抓住特点,分清类别,明确区别。
三、真题再现:1、(2020山东高考题)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粘稠的河。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2、(2021八省联考)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作为高二语文的学生,选择性必修一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一部分。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几个知识点:古文阅读、修辞、作品鉴赏等。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一、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是高二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
们将学习如何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化遗产中的文章。
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历史背景等。
通过分析古文中的文字、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二、修辞
修辞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将学习一些常
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作家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学
习修辞,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
学作品。
三、作品鉴赏
作品鉴赏是我们学习高二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研读经典
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欣赏到作家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
通过鉴赏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并
对作品进行评判和欣赏。
总之,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一是我们对古代文化遗产进行深入
学习和欣赏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文阅读、修辞和作品鉴赏等
知识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对文学
作品的独特欣赏力和理解力。
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
知识点,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新教材)《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知识点清单4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一、重点剖析 《修辞立其诚》1. “修辞立其诚。
”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那么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解释。
答案:这句话出自《易传·文言》。
(1)“修辞”指的是言语文辞的修饰与策划。
(2)“立其诚”即坚持真实性,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3)“修辞”是手段,“立其诚”是目的。
2. 课文第7、8段,阐述“学说、言论、文章”的诚伪问题,但这两段中却没有提到“诚伪”,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答案:没有偏题。
第7、8段承接上文对“立其诚”三层含义的论述,由第6段“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领起。
“诚伪”中的“诚”对应“立其诚”含义中的三个“一致”,“伪”则是说名实不一致、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致。
第7段主要谈如何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保持“观察的客观性”,从而使人能够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在“学说、言论、文章”中做到“诚”。
第8段则从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使人拥有“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并进而正确地改造世界和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这也是在谈“学说、言论、文章”中的“诚”。
作者阐述做到“诚”的必要条件,从反面理解,也就是阐述了克服或避免“伪”的必要条件。
因此,作者虽然在第7、8段中并未提到“诚伪”,但其内容是紧紧围绕“诚伪”展开的,与“立其诚”含义中的三个“一致”相吻合,没有偏题。
3.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请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呈现。
4.《修辞立其诚》中,作者认为“立其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原因是什么?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 ①问题:哲学与科学在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中常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
原因:一是人在观察现象时,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二是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
专题06 修辞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支撑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和肉。
B.在古典音乐的气氛中,人类精神最美丽的花朵之一——理论物理学的思路,如处于春日阳光和雨露之中。
C.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D.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答案:C解析:A、B项,比喻。
D项,排比。
2.“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对这一段话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话共有三个比喻:第一个本体是荒野,喻体是海洋;第二个本体是荒草,喻体是海藻;第三个本体是乱石,喻体是泡沫。
B.这一段话共有四个比喻:第一个本体是荒野,喻体是海洋;第二个本体是荒草,喻体是海藻;第三个本体是乱石,喻体是泡沫;第四个本体是建筑遗迹,喻体是船只。
C.这一段话共有三个比喻:第一个本体是荒草,喻体是海藻;第二个本体是乱石,喻体是泡沫;第三个本体是建筑遗迹,喻体是船只。
D.这一段话共有两个比喻:第一个本体是荒草,喻体是海藻;第二个本体是乱石,喻体是泡沫。
答案:B解析:“荒野的海洋”将“荒野”比作“海洋”。
“宛如”是明喻,两个“便是”是暗喻。
3.“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辞藻都黯然失色,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
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
”对这一段文字中依次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拟人明喻拟人引用暗喻B.对比明喻拟人引用暗喻C.类比暗喻拟人引用明喻D.类比明喻拟人引用暗喻答案:B解析:“奇景”与“华丽辞藻”构成对比。
高二选修3语文必背知识点在高二语文选修3课程中,有一些必备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文。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中世纪古代汉语知识点中世纪古代汉语是指唐宋以前的汉语,其特点是古雅纯正。
学习中世纪古代汉语,有助于加深对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句法知识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了解和掌握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例如,了解主谓宾结构、状语的用法以及修辞手法等,可以提升你的文章表达能力。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艺术表达技巧来达到修辞目的的方法。
比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可以让语言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通过阅读古文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要学好古文阅读,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例如通读全文、理解上下文等。
名句背诵名句背诵可以提高语感和文字欣赏能力。
选择一些经典的句子,背诵并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写作和表达思想。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要求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现代文,可以了解社会现象和文化变迁,提高综合素养。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文学常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修辞格知识修辞格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掌握修辞格的使用方法,可以使你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可以提高你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要学会合理使用段落、注重结构与逻辑等。
以上是高二选修3语文必背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希望你能认真学习,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不断进步!。
高二选择性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在高中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选择性必修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语文知识点,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文言文阅读技巧在学习文言文阅读时,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
首先,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其次,要注重语句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最后,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句式和词语,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我们需要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三、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无论是作文还是其他形式的写作都需要用到。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重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同时,要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以保证文章的通顺和准确。
四、古诗文赏析在高二语文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诗文,这其中包括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和文言散文。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赏析古诗文时,我们要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题,领悟作家的情感和感悟。
五、修辞、比喻、拟人的作用修辞、比喻和拟人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它们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修辞、比喻和拟人的运用,作家可以通过形象丰富的语言表达更深层次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共鸣。
六、现代文阅读技巧在现代文阅读中,我们需要具备一些技巧。
首先,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其次,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意思。
最后,还要注重词语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具有多义性的词语。
七、文学常识语文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语言技巧,还要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我们需要了解文学史和文学流派,掌握一些著名作家和作品的背景知识。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的智慧结晶。
高二语文下册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以及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写作等重要技能。
本文将对高二语文下册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一、古代诗歌鉴赏1. 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二语文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诗歌意象,如“明月”“流水”“落花”等。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能够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明月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流水则寓意着时光的流逝、生命的无常。
2. 诗歌意境诗歌意境是诗人通过意象营造出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感悟。
在鉴赏诗歌意境时,我们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组合、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方面,感受诗人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广阔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3. 诗歌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表现手法如烘托、对比、象征等,能够深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准确识别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1. 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在高二语文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文言实词,如“爱”“安”“被”“倍”等。
这些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较为复杂,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记忆。
例如,“爱”在文言文中有“喜爱”“爱护”“吝啬”等多种意义,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2.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4.1 修辞立其诚——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时优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常言说“作文如做人”,是说写文章体现人的修养,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能自欺欺人。
“修辞立其诚”,从写作要求看,是指语言表达既要有文采,①__________,说真话,抒真情。
有真诚的态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价值。
作文是富有灵性的思维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与个性。
人们热爱经典作品,不仅希望获得启示,也希望通过阅读发现并孕育美好情感,从而成为健全的人。
李密《陈情表》中陈说的窘迫境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刻骨铭心的亲情、爱情记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②__________。
写作的“真”与“诚”,意味着坦诚地吐露自己的心声,真实地记述自己的所思所感。
即使思考还不够深入,情感还不免稚嫩,但作为自我心灵的记录,一字一句都有着独特的价写作的“真”与“诚”,需要端正对写作的态度。
古人曾言,好文章应当是“寓目写心,因事而作”(萧纲《答张缵谢示集书》),也就是以记叙真实的经历和抒发真实的感受为目的。
以随便应付、A( )的态度,为文造情、B( )地“做”文章,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都是没有什么裨益的。
当然,抒发真情,说真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在不同情境下,③__________,有时需要含蓄委婉。
“说真话,抒真情”,主要讲的是情感和态度,至于文学意义上的合理虚构,写的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也是一种真实,和C( )绝非一回事。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原则。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诚者,实也,真也。
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