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即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苦难或挫折来时,不惧怕,不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人活着,要不断学习生存的各种技巧,掌握更好生存的本事。
人的一生应该永远有追求,但不要强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满意,这样生活才快乐。
我曾多次提到要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过去讲时,大部分内容来源于我的积累或摘录,很少有自己真实的思考,目的是唤醒周围沉睡的三生教育。
如今,随着思考的增多,对三生教育又有了更多的体悟,相信会有更多人产生共鸣,并将更丰富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人活着,就是美好的;有命在,就会有改变;挣扎后,活过来,新的风景就在你眼前。
我能理解,有时候,挫折来时,肯定很疼,痛得难以忍受,那世界全是黑的,东南西北的鬼都拿着骷髅在你的周围打转,鬼子用钉子将你的十个指头钉在木板上,这种恐惧、这个疼的程度可以想象。
豁出去了,鬼都来吧!跟你们拼了,不怕你们,不就是鬼吗,只要不伤害无辜,俺也不顾那些鬼脸了,拿出刀,拼命砍,砍退一个是一个,冲出鬼魔的包围,绝不死去!!!绝不死去!哈哈,好勇敢!好坚强!好一个坚不可摧的生命!!绝对能见彩虹!!“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了整条毯子,整个生命。
没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的痛苦所产生的生命的崇高感”。
以上引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妙语,告诉我们苦难或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敬畏痛苦,“生命力取决于所承受的痛苦的分量”。
他还说:“如果阁下长时间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 ,欣赏这些具有哲学意味的名言,牢记并当作护身符,我们相信,当你面对深渊时,这些名言就是一根根挽救的缆绳。
我在很多随笔里都提到著名作家周国平的一句话:“一个历经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我相信此言绝对能激励你更有尊严地去面对苦难或热爱人生,并启发你更好地珍爱生命。
三生教育常识1、“三生教育”就是什么教育得简称?答:“三生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得简称。
2、什么就是“三生教育”?答:所谓“三生教育”,就就是要通过教育得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树立正确得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得主体认知与行为过程。
也就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得力量,激发学生得主体认知与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目标过程。
3、什么就是生命教育?它得主要任务就是什么?答: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得意义与价值得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得存在与发展规律,认识个体得自我生命与她人得生命,认识生命得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她物种得生命存在与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得生命观,领悟生命得价值与意义;要以个体得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她人、自然建立与谐关系得过程中,促进生命得与谐发展。
4、什么就是生存教育?它得主要任务就是什么?答:生存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得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得教育。
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得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与谐发展得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得生存追求,学会判断与选择正确得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与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得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与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得问题。
5、什么就是生活教育?它得主要任务就是什么?答:生活教育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得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与人类幸福生活得教育。
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得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就是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与公共生活等组成得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得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得爱心与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得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得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得生活比较与生活选择,理解生活得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得关系。
三生教育所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翻开第一课《珍爱生命》,就想起自己那张撕过多次后剩下的很小很小的,代表自己生命本钱的纸片。
它不仅帮助孩子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也让我明确了生命飞逝时的无奈以及自己的碌碌无为,进一步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当我和孩子一起打开课本,看到《谢谢你的爱》时,我们被文中父母伟大的爱而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父母对我们付出的所有,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谢;当我们一起学习《积极的心态》时,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我不能改变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改变容颜,但我可以展现笑容;我不能改变过去,但我可以改变未来;我不能改变别人,但我可以改变自己;我不能事事如意,但我可以事事尽力……作为一名家长,“三生教育”给予了我很多启示:我珍惜着自己的生命,虽然有时也觉得碌碌无为,让时光轻易悄悄的在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也会去做一些明知道没有意思却还要坚持做的事情,我想这也是生命经历了应该积累的一笔财富吧!只有知道虚度了光阴才知道珍惜时间。
幼儿园“三生教育”三生教育分别是“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与“生存教育二在幼儿园里,我们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来让其渗透到幼儿平时的一日活动中,从而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三生观念,知道要珍爱尊重自己及周围人的生命、让自己尽快适应周围环境、学会如何生存、热爱生活、保护自己等。
一、“三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生命教育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我们要先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以及珍惜生命。
所以在三生教育里我们最先要了解生命教育,平时就要引导幼儿主动并且积极正面的去认识生命、发展生命,让幼儿们充分完整的去认识生活,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同时也让他们感知到,在处理危及自身的事情时,有必要也考虑到他人的生命,并意识到他人的生命同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
1.生活教育在当今的社会,同以往相比父母们在对待孩子的生活上有了更多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对孩子们的溺爱也变多了,父母包办代替孩子去完成各种事情,这其实就是一种想要孩子更好却反而害了他们的冲突现象,这是一种“有害于”他们的爱,有时反而会造成孩子形成性格缺陷,会让幼儿养成一些例如:不体谅他人、太依赖父母的习惯。
因此三生教育需要有助于孩子们去解决这一冲突,让幼儿、逐步学会如何独立去面对去生活,学会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师要从一日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让幼儿实践、懂得如何独立以及与他人相处。
2.生存教育在平时经常会了解到一些幼儿在事故中,因为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失去了生命,因此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学习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幼儿知道如何应对生存危机并且摆脱生存困境。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三生教育”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利用晨谈、游戏、盥洗等各种环节来渗透一些相关的三生教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进餐时,我们可以提一些要求:细嚼慢咽、右手拿勺左手扶碗;每次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不依赖他人,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午睡前后,幼儿自己尝试穿脱衣物,实在困难的可以请身边的小朋友帮忙,互相协作。
一.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如今,许多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一个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种无限的喜悦,同时也有着一份无法抵挡的痛苦,人们不是常说:“自己出生的那一刻,正是母亲最痛苦的一刻”。
为那来之不易的生命,为了母亲那份疼痛,我们就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重视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在需要我们关注的生命里,我们也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不会在你的背后,留下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来,它绝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纪洁芳教授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例举了许多例子,让我们观看了影片,其中,使我印像深刻的是这部影片,日本一个小沙弥跟他师傅生活在一个岛上,这个小沙弥是一个六七岁活泼可爱调皮的男孩,一天他划着船到岛的对面去玩,可开心了。
看到水里的小鱼,他把它捉住用一根细线绑住再绑一颗小石头在上面就放了,又看到一只青蛙,也把它捉住绑上一颗石头又放了,小青蛙艰难的游着,后来又看到一条蛇,他又把它捉住,用同样的方法绑住蛇再放了它,他的师傅看到了,(请问:如果你是小男孩的师傅,你会怎么做呢?)到了晚上,他的师傅也用一根绳子绑了一块石头在小男孩的身上,天亮了,小男孩发觉自己身上有块石头,就说师傅我很不方便,很不舒服,快把我的石头解下来。
三生教育内容三生教育内容“三生”总概生命——要珍惜生命,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要正确认识生存的意义,了解生存知识,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能力,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
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要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培养积极乐观、自强自立、永不放弃、懂得感恩等生活态度和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为创造今后的更加健康、文明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1、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2、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校园生活安全教育歌生活道路不简单,安全时刻记心间。
地砖地板光又滑,小心谨慎踩上它。
上下楼梯不追打,礼让三分不为下。
不讲粗言和秽语,团结愉快易进取。
室内活动防磕碰,防挤防坠防摔下。
小心开水和电器,消防设施要爱惜。
室内易燃物品多,校内严禁玩烟火。
贵重物品不要带,以免丢失和损坏。
别人东西不要拿,洁身自爱人人夸。
乱扔垃圾不卫生,随地吐痰不文明。
遇事镇定不要慌,自我保护要增强。
同学处处守纪律,文明之星属于你。
安全教育歌谣(一)交通安全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路要走横行道,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车行道上不玩耍,人行护栏不跨越。
上下车辆不争抢,乘车文明要做到,身体不向窗外探,上车扶手抓抓牢,身背书包不闲逛,轻易别理陌生人,流浪小狗有疾病,不要和它来玩耍。
(二)课间安全遵守秩序进校门,不拥不挤不奔跑,上下楼梯靠右行,先后有序不争抢,走廊通道慢慢走,奔跑打闹太危险,进了教室要文明,不踩桌椅不攀高。
(三)运动安全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械,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锻炼前,做准备,伸伸胳臂弯弯腰,动作规范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活动全部结束后,整理运动做做好。
01定义02背景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三生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定义与背景目标与意义目标通过三生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意义三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设置三生教育课程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课程安排三生教育课程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生命的价值、体验生存的乐趣、领悟生活的真谛。
03通过动植物观察、生命科学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和特征,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感知生命存在引导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和尊严权,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和博爱精神。
尊重生命权利通过讨论、阅读、艺术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认识生命意义生命意识培养生命价值认知生命无价观念强调生命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无价,培养他们的珍惜生命的意识。
生命质量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质量,包括身心健康、精神充实、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帮助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生命价值。
生命责任观念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自我关怀的方法。
自我关怀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包括倾听、理解、支持、帮助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三生教育”指的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实施“三生教育”一年多来,明显感觉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更加客观,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三生教育卓有成效。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学校教育对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与交流、沟通中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着许多对人生不正确的看法和误解。
如对生活的态度过于消极,得过且过,对人生、对未来缺少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缺乏奋斗精神,个人自立、自强不足,对任何事情不以为然,自以为是,我行我素;还有的认为人生就是及时行乐,读好书不如有个“好爸爸”,比吃比穿比玩,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诲置若罔闻等等。
通过“三生教育”,学生对生命、对生存有了新的理解,玩忽懈怠的少了,自以为是的、我行我素的开始懂得守序守纪了;思想偏执的也会主动找老师交流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对同学、对老师、对集体有了“热度”了,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态度决定一切。
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结果。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的学习态度的树立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老师们感到最棘手的也是学生的学习态度。
许多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感觉读书是为父母读,或是认为读书就是这个年龄阶段该走的一个程序,因此激不起学习的兴趣。
这种态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智力因素,更谈不上发挥他们的智力效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着学习的效果。
“三生教育”的开展,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就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上学,是为了训练自己的集体意识,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参加考试是为了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
《三生教育·快乐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是参加高考这一个意义。
“三生教育”指的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确立正确生存意识,掌握生存规律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三生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行为;既是学校教育应有的自觉行为,又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有的自觉行为;既强调教育的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又强调教育的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既强调外因的作用,又强调内因的作用,更强调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我们现在所应该做的就是把孩子身上失落的东西──自主还给孩子,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孩子,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使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体验生活的喜怒、品味生存的顺逆,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如何落实这些内容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经历生活的快乐、体验生存的意义。
而如何才能让“三生教育”快而有效的落到实处,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提高教师自身生命意识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是师生生命之花的绽放。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事业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生命意识,才能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才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才能与学生一起共享教育的幸福,才能与学生一起走向生命的完满。
五年级三生教育《当地震来临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素质教育基础工程系列教材《生命、生存、生活》第32-3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发生地震时,采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2、通过避险求生演练、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3、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各种自然灾害面前自护自救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避险求生演练、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
课前准备:
四川汶川地震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师: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这次强烈地震给汶川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震后痛彻人心的场景震惊了全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承受了巨大的损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那不堪回首的瞬间。
多媒体展示,地震现场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这些图片就是地震后的汶川山崩地裂、路断桥毁,房倒楼塌,生灵涂炭的真实场景。
(依况介绍展示真人真事的图片)
不知多少人甚至示来得及从惊骇和睡梦中清醒,便被压在了沉重的山崩和断楼下,无情的地震摧毁了汶川人民原本美好的家园,让多少幸福的家庭生离死别,废墟下,绝望无助的伤者还在眼睁睁地等待重生或死亡……谁来救救他们,出示课题:当地震来临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地震前征兆
请学生阅读教材32页幸存者描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用叙述者的语气,一个学生读一段,其余的学生当听众)
分析讨论:
师:以上这些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一些幸存者描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同学们知道哪些汶川地震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在四川汶川
地震中幸存者能够存活下来的感人故事。
(1-2人)
在这些故事中,当地震来临时,人们是怎样保存生命吗?
过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人们无法抗拒,而且,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准确预报,因此地震来临时,不要惊慌,要科学逃生,保住生命。
(三)学习基本的地震自救知识
1、知识链接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33页的图片及相关文字,了解地震来临时,如何有效地在室外和室内避险。
(男女生分组读)
2、(课件出示)学习地震自救知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地震自救知识跟同学们分享,可要用心学习)。
A、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
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3、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切记:(全班齐读)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靠近窗户!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乘电梯!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和了解许多地震时,如何有效的自救和逃生的知识,希望同学生遇到地震时,运用上述知识,科学地保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四)防震演练
1、要求:
听到地震信号后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听到疏散信号后有组织地撤离,到操场等安全地带后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或危险物。
(逃生时要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只有这样,生存的可能性会更大,不但自己能生存下来,也为他人的生命创造了机会。
)
2、带领学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