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桂芙、刘立新等《初级汉语口语》课件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 格式:pptx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34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上册:第12课课件-1开场白:本部分是课件的开头,通常由教师进行介绍和说明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目标: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汉语口语表达、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等。
教学重点:本部分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需要学生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部分。
教学难点:介绍本节课的难点,通常是指相对较难掌握或理解的语言点或表达方式。
该课件将使用简单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快速入门汉语口语。
请注意,本回答仅为纲要,不详细概括具体内容。
本课件是《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上册第12课的课件,主要介绍了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以下是课件的概述:开场白:本部分是课件的开头,通常由教师进行介绍和说明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目标: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汉语口语表达、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等。
教学重点:本部分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需要学生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部分。
教学难点:介绍本节课的难点,通常是指相对较难掌握或理解的语言点或表达方式。
该课件将使用简单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快速入门汉语口语。
请注意,本回答仅为纲要,不详细概括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词汇与句子练本部分包括第12课的词汇和句子练。
学生将通过听、说、读、写的练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本部分以小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中进行语言运用和沟通交流。
活动内容包括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讨论和互动等。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本部分以小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中进行语言运用和沟通交流。
活动内容包括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讨论和互动等。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本部分旨在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整理和回顾第12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并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本部分旨在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整理和回顾第12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并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海燕[个人简历]李海燕,女,副教授。
1971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
199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原汉语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同年进入汉语学院工作至今。
1997年9月赴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亚非学院任教一年。
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曾任口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2003年10月赴英国牛津大学汉语教学中心任教半年。
2009年起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学术研究]一、研究领域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词汇及测试二、发表论文1)李海燕:谈初级汉语课文教学中的"听读"训练,《北大海外教育》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 2)李海燕:由留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错误问题谈对外文言教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亚非学系系刊,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出版社,1998.12;《北大海外教育》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李海燕:"一下子"与表示短时间的几个副词,《华文教学与研究》(广州华苑学术版),2000年第3期4)李海燕:从教学法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语料编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5)李海燕、赵昀晖:留学生看图说话中的词汇量调查,第七届全国汉语教学讨论会,2001年7月,四川成都。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6)李海燕、蔡云凌、刘颂浩:口语分班测试题型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2002年8月,上海。
《世界汉语教学》2003第4期7)刘德联、李海燕:对外汉语教学评估偏差分析及纠偏对策,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2003.10,人民大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8)李海燕:"是……的"的语用分析,《汉语教学学刊》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9)李海燕:概化理论在BCT口语测试中的应用研究,《汉语教学学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10)鹿士义、李海燕:BCT与HSK对比研究报告,《汉语教学学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11)李海燕,“商务汉语选修课学生进步情况考察分析——兼谈商务汉语课的教学模式”,《汉语教学学刊》第六辑,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2)李海燕、刘晓雨、刘立新,“研究生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1期三、承担科研项目1)2000年-2002年参加国家汉办项目(共3人:杨德峰、任雪梅、李海燕):"中越合编基础汉语教材及教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