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首次月考试卷分析仙台实验:杨真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两个月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随之迎来了我校的第二次月考,现将本次月考考试成绩作以下分析:一、试题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次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
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分析:本次我班参加考试人数71人,总分5096分,平均分79.6,比上次涨了1分,但总体年级排名没有变化。
本次月考优秀36人,比第一次月考少2人,优秀率56.25%,及格57人,及格率89.1%,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一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特别是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所以,我们在平时坚持一早一晚天天练,故失分不是很严重。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中的不足从部分题来看,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
主要体现在:(1) 填空题的第4小题,数量关系式学生理不清楚,错误率超级高,尤其是“实际加工的数量比原计划多71”这道,易错写为(原计划加工的数量)×71=(实际加工的数量)。
(2) 填空第5小题,学生审题不清,填空时忽略了乘除号。
(3) 选择题第2小题,找规律,学生不擅长分析此类题目,需以后多加练习,一般规律是前一个数乘上一个固定的数得后面的数。
六年级数学上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新版试卷质量分析2019年1月25日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月考,考试内容为圆这一单元的知识,通过这次测试,考查了学生对近段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评卷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很多不及格的现象,教学中存在的这种得与失,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总结,一、基本情况六年级(2)班有55人,参加考试58人,平均分75,09分,其中90分以上14人;80—89分的有13人;60—79分的有22人;不及格的有9人,最高分100,最低分26,二、主要成绩(相对与大多数学生)1、计算能力有明显提高,从卷面情况来看,班级的计算得分率都比较高,2、学生卷面比较整洁,能够得分的地方失分较少,3、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三、问题与分析知识与技能,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直接写出得数、求未知数、计算、操作、应用题几个部分,(1)填空题,该题型考得较细,学生失分较多,特别是第10题,做对的学生很少,作图题的情况不妙,失分率较高,(2)选择题,该题型主要是培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错得较多,(3)判断题,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完成得较好,失分较多,没有认真审题,辩析误区,但不管怎样,从本类型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的判断能力还不太强,(4)直接写出得数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注意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本题大部分学生完得较好,(5)求未知数,即求方程的解,要根据四则运算关系进行变换,求出等式中的未知数,本题错得稍多说明学生的计算尚不过关,或者说太粗心了,(6)计算,要求脱式计算,本题不是学生不会做,不是不懂得计算法则、不懂运算顺序,而是学生一直没改掉那“粗心”的毛病,做对了第一步错了第二步,做对了其他几步,又错了结果,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高,但每题的分值又高,因此,对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影响,(7)应用题,本题主要是根据圆的知识找出所求的问题并根据要求进行列式计算解答,本题在部分学生的眼里总是“老大难”,看了就头痛,有的根本就不愿意去做,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认为只要平时认真加强过训练的学生对解答这类应用题不是什么难事,这次成绩总体上看很不理想,我想,这跟他们所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层次、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基础层次,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多练多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答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今后改进措施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2、平时的教学中,要继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努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4、提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这次考试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达到优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防止拉大差距,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5、多方位与学生的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六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分析依庄总校部张博一、分析试题试题类型新颖,好几道从未见过例如填空题的最后一小题,设计的内容是圆环部分的知识点,而在教材中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算出圆环的面积既可以,而这次考试是算圆环的外部周长,其实说这点的内容也不难,只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是不会错的,可除了部分优等生能正确做对之外,失分率是特别严重的。
另外在选择题中出现真分数除以真分数的结果是()a、真分数b、假分数c、整数d、无法确定。
这道题只要学生考虑的是比较全面的就不会错,失分率也特别高。
试题典型,好多题都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都是教材中涉及到的比如应用题的最后一个涉及都圆的周长,也做过好多次发现学生掌握的很好,可不知为什么学生错误的还是比较多。
二、分析学生小学阶段的孩子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对于学过的内容要常复习,这一个星期学生一直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从考试中发现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比较好,错误率不太多。
可是涉及百分数的内容就不太理想。
有没有用心的去理解每一句话是重点,就拿填空题的最后一小题来说吧,只要学是能用心的去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是能做对的。
轻视考试,考试在他们眼中平常一样,考试意识太差劲了。
缺乏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措施针对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太好的现象,经过我的反复思索,特制订以下改进措施1、在复习阶段开展分层次教学。
优等生的教学问题,我会重点培养他们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在做题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品尝到一种成就感,引导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再完美的人也是会有瑕疵的,人要在前进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一些缺点。
中等生的教学问题,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比较稳定的,掌握的也比较牢固,有待于提高的是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类学生好比是一些手中有钱可不知道怎么去花钱的人,我需要把他们的胆量练习出来,让他们大胆的去放手一搏,不能死守着这些固有的东西,长久的死守下去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学困生的教学问题是我们所有做老师的一项最头疼的事情,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一点基础都没有:还有就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1B. 39C. 41D. 672. 一个三位数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2,且这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A. 123B. 234C. 345D. 4563. 下列各数中,哪个数是最小的两位数?A. 11B. 10C. 9D. 84. 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A. 长方形B. 正方形C. 梯形D. 三角形5.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A. 16平方厘米B. 8平方厘米C. 4平方厘米D. 12平方厘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1千米等于1000米。
()2. 3.14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3. 一个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
()4. 0是最大的自然数。
()5. 2.4和2.40表示同一个数。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9+12=______,209=______。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4. 3.6÷0.2=______,5.7÷3.5=______。
5. 4.8是______位小数,10.35是______位小数。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列举出三个3的倍数。
2. 简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3. 请计算1千米等于多少米。
4. 请写出分数与小数的互换规则。
5. 请解释什么是质数。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每天吃2个,请问几天后他吃完这些苹果?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请计算它的面积。
3. 一个数加上5后乘以2,结果是20,请问这个数是多少?4. 请计算:7.8 + 4.5 × 2 6.2。
5. 一个班级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请问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多少?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六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报告班级:六(1)、(2)高华江第二次月考已经结束,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查漏补缺,我仔细地翻阅了学生们的试卷,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本次检测情况做如下分析:一、试卷内容分析:此次试题就总体而言,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了前2个单元的内容,知识面广,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题目量相对于第一次月考,有所增多,难度也相对有所提高。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本次数学考试,两个班的成绩都不够理想,两个班的平均分63.6分,相对第一次月考的成绩来说,有所下降,90分以上的人数,两个班共少了20人,导致优分率有所下降,40分以下的人数占了13人。
三、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学生的试卷,我发现失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好,应辨能力比较差,一些变形的题目不能随机应变,学生盲目下手。
学生出错,感觉还是对知识属于模糊状态,从中也可以看出我这个教者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2.整体学生在计算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失误,有好多学生包括好学生都有把式子写对,但结果计算错误的现象。
3.画图题按一定的比放大、缩小图形,主要检测学生对确定位置及图形的放大缩小掌握情况,有多数人画错,关键错在长度确定不好,还有学生存在畏难情绪,稍有难度便胡写乱画。
学生出错也与我练习不够有关。
4.后进生失分较多。
主要是因为我对后进生的关注不够,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5、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能力较差。
试卷中解决问题的繁难程度总体适中,但学生对基本数量关系的掌握以及基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
四、今后改进措施1、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多方面的练习,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今后应坚持抓好学生的计算基本功的训练,并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六年级(2)班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质量分析2019年1月25日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月考,考试内容为圆这一单元的知识。
通过这次测试,考查了学生对近段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评卷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很多不及格的现象。
教学中存在的这种得与失,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一、基本情况六年级(2)班有55人,参加考试58人,平均分75.09分,其中90分以上14人;80—89分的有13人;60—79分的有22人;不及格的有9人。
最高分100,最低分26。
二、主要成绩(相对与大多数学生)1、计算能力有明显提高。
从卷面情况来看,班级的计算得分率都比较高。
2、学生卷面比较整洁,能够得分的地方失分较少。
3、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三、问题与分析知识与技能,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直接写出得数、求未知数、计算、操作、应用题几个部分。
(1)填空题。
该题型考得较细,学生失分较多,特别是第10题。
做对的学生很少。
作图题的情况不妙,失分率较高。
(2)选择题。
该题型主要是培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错得较多。
(3)判断题。
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完成得较好,失分较多,没有认真审题,辩析误区。
但不管怎样,从本类型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的判断能力还不太强。
(4)直接写出得数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注意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
本题大部分学生完得较好。
(5)求未知数。
即求方程的解。
要根据四则运算关系进行变换,求出等式中的未知数。
本题错得稍多说明学生的计算尚不过关,或者说太粗心了。
(6)计算。
要求脱式计算,本题不是学生不会做,不是不懂得计算法则、不懂运算顺序,而是学生一直没改掉那“粗心”的毛病,做对了第一步错了第二步,做对了其他几步,又错了结果。
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高。
但每题的分值又高,因此,对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7)应用题。
本题主要是根据圆的知识找出所求的问题并根据要求进行列式计算解答。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卷面分析张秀明本次考试试卷为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学检测题,在这次单元考试中全班52人参加考试,35人及格,及格率为67.3℅,优秀14人,优秀率为67.3℅,全班最低分8分,最高分100分。
下面是对本次考试的具体分析:一、试题成因及分析:(一)、填空题。
部分学生完成较好,个别同学因为粗心导致失分,失分较多的是2.3.7.8小题,2题中大部分学生都写成了小数,第3小题面积公式用错了导致失分。
第7小题有些学生不认真分析,导致失分。
大部分学生对于第8小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失分较多。
(二)、判断题。
失分最多的是第1.2小题,第1小题有些学生忽略了有一特殊情况0的情况。
导致失分。
第2小题有些学生忽略了有一特殊情况1的情况。
导致失分。
(三)、选择题。
失分较多的是第4.5小题,第4小题有些同学忽略了有一特殊情况0和1的情况。
第5小题有些同学忘了三角形内角和,导致失分。
(四)、计算题。
第1小题直接写出各题的得数,不对的学生很少,没什么大问题。
第2小题是求比值,失分的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化简完没有求比值,导致失分。
第3小题是简算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的运用合理的简算方法,导致失分。
第4小题,大部分学生完成的很好。
(五)、动手操作。
这一大题学生答得很好,失分不多。
(六)、解决问题。
学生失分较多的是4.5小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没有理解题目中所阐述的数量关系,不能正确列出算式。
二是不认真读题、审题,没有弄清题目的意思,加上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
三是计算不过关。
二、对今后教学的启示:从检测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进一步专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如口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巧算等。
另外要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编一些简易又强化学习结果的练习题。
提高学生的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记教材,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龙场镇干河小学2011—2012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班十月份月考质量分析拟写人:许定淑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我们班学生进行了月考,现将考试情况分析如下:一、试卷分析本次试卷难易适中,没有偏、难、怪题,涉及面广,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开学以来的学习状况。
考查的知识点是六年级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所学的内容,包括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试卷共有五个大题:一、填空题,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二、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知识的掌握;三、判断题,主要考分数的知识;四、计算题,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以及解方程;五、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表面积的计算,分数的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此次考试,从总体上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好,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计算错误而失分的问题较为严重。
这张试卷计算题占了28%。
不过全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题。
如果认真,做全对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可学生大多马虎,而且计算速度慢,所得全对的不多。
2、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对分数的知识学的不好,特别是对整数与分数相乘时总是把整数与分母相乘,在约分时没有约到最简分数,所以这部分内容失分也较多。
3、应用题失分的原因是马虎。
应用题都是书上做过的类型题,挺简单的,但学生在做时不够认真,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把问题读清楚如第7小题,上午还要种多少棵,很多同学都是把上午种的棵树求出来了,但没有减去已经种了的部分。
还有就是学生对单位“1”的量分得还不是很清楚,因此丢失的也比较多。
4、分数统计分析;90-100 80-89 70-79 60-69 60下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30.2% 443 4 5 4 375.7%三、存在的问题1、学生审题不仔细,许多简单的题目因为粗心而失分,有些把数字看错了。
2、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的知识、基本的技能掌握不够好。
2020—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分)1、甲数与乙数的比例为5:3,甲数为60,乙数为().2、下图中长方形的周长是24cm,则半圆的周长是()cm,面积是()cm2。
3、A×B=C,当C一定时,A和B成()比例;当B一定时,A与C成()比例.4、一个挂钟,分针长5厘米,3小时后,它的针尖走了()厘米。
5、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比例.7、小明一个星期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了这本书的();5天看了().8、在一幅比例尺是8∶1的精密零件图纸上,量得图纸上零件长40mm,这个零件实际长()cm.9、把7:11的前项加上1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10、一袋大米25kg,已经吃了它的2/5,吃了()kg,还剩()kg。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10分)1、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2、走完同一段路程,甲用10分钟,乙用11分钟,甲和乙的速度比是10∶11.()3、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8厘米,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16厘米.( )4、联合国在调查200个国家中,发现缺水的国家有100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占调查国家的40%.()5、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三、选择题。
(每题1分,共5分)1、为了尽快收回资金,某公司同时以30万元的价格卖出两套设备,其中一套设备盈利20%,另一套设备亏本20%.那么该公司卖出这两套设备( )A .赚2.5万元B .亏2.5万元C .赚2万元D .不赚也不亏2、东门中心小学今年的学生数量比去年增加10%,今年的学生数量是去年的( )A .90%B .110%C .10%3、一段重12千克的圆柱体钢柱,锻压成等底的圆锥,这个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相比( )。
六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这次月考考查的内容十分全面,涵盖了第一单元的百分数,第二单元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第三单元的比例,第四单元的比例尺,以及第五单元的扇形统计图。
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新课标的理念贯彻落实。
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班共48人,班容量大,且整体数学基础比较差,所以这次的成绩不太理想。
二:试卷分析第一部分:判断对错。
(占5分)1.部分同学对“单位1”这一概念还不明白。
2.计算量虽不大,但学生在化成数值比例尺时出错。
3.审题不够全面。
第二部分:选择。
(占10分)1.对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公式弄混。
2.对等底等高的援助和圆锥的关系没有掌握好。
第三部分:填空。
(占22分)1.看图题,部分同学将比例尺与面积比例尺混淆,题意是求图三:图一,是求他们的长度比。
2.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虽会,但计算就会出错。
平时需要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3.对正反比例问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做对,失分较少。
第四部分:计算。
(占25分)第一小题着重考查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换算;以及比例尺的问题。
第二小题解比例。
难度不大,但同学们普遍存在“会却算不对”的问题。
第三小题常查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部分同学出现忘记写单位,算错结果,公式混淆的情况。
第五部分:综合。
(占13分)着重考查了比例尺以及扇形统计图。
第六部分:应用题。
(占25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在一起,在第3题中出现错误的较多,第1,2题正确率较高。
三成绩分析。
本次测试满分100分,平均分:71.7分,及格人数为:37人,最高分:99分,最低分:14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抓学困生,缩小班级的差距。
四:主要原因1.有的同学由于做题方法选择不够好,所以计算过程就比较复杂,做题速度比较慢。
2.同学们计算能力有待加强,会的题却做不对。
3.部分同学审题不认真,做题不仔细。
4.总体上题的难度不大去计算量大,对计算薄弱的同学们来说是不占优势的,今后需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2)班数学第二次月考
试卷质量分析
2014年11月25日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月考,考试内容为圆这一单元的知识。
通过这次测试,考查了学生对近段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评卷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很多不及格的现象。
教学中存在的这种得与失,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2)班有55人,参加考试58人,平均分75.09分,其中90分以上14人;80—89分的有13人;60—79分的有22人;不及格的有9人。
最高分100,最低分26。
二、主要成绩(相对与大多数学生)
1、计算能力有明显提高。
从卷面情况来看,班级的计算得分率都比较高。
2、学生卷面比较整洁,能够得分的地方失分较少。
3、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三、问题与分析
知识与技能,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直接写出得数、求未知数、计算、操作、应用题几个部分。
(1)填空题。
该题型考得较细,学生失分较多,特别是第10题。
做对的学生很少。
作图题的情况不妙,失分率较高。
(2)选择题。
该题型主要是培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错得较多。
(3)判断题。
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完成得较好,失分较多,没有认真审题,辩析误区。
但不管怎样,从本类型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的判断能力还不太强。
(4)直接写出得数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让
学生注意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
本题大部分学生完得较好。
(5)求未知数。
即求方程的解。
要根据四则运算关系进行变换,求出等式中的未知数。
本题错得稍多说明学生的计算尚不过关,或者说太粗心了。
(6)计算。
要求脱式计算,本题不是学生不会做,不是不懂得计算法则、不懂运算顺序,而是学生一直没改掉那“粗心”的毛病,做对了第一步错了第二步,做对了其他几步,又错了结果。
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高。
但每题的分值又高,因此,对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7)应用题。
本题主要是根据圆的知识找出所求的问题并根据要求进行列式计算解答。
本题在部分学生的眼里总是“老大难”,看了就头痛,有的根本就不愿意去做。
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认为只要平时认真加强过训练的学生对解答这类应用题不是什么难事,这次成绩总体上看很不理想。
我想,这跟他们所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层次、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
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基础层次,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多练多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答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平时的教学中,要继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努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提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
这次考试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达到优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防止拉大差距。
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5、多方位与学生的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六年级(2)班
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