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潘兴和麦克阿瑟 军事家潘兴与巴顿的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5.52 KB
- 文档页数: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完美主义者美国装甲兵之父:铁锤将军潘兴导语:约翰约瑟夫潘兴,美国著名军事家、陆军特级上将,又称“铁锤将军”,还有个绰号叫“黑桃杰克”,出生于密苏里州林思县拉克利德。
1886约翰·约瑟夫·潘兴,美国著名军事家、陆军特级上将,又称“铁锤将军”,还有个绰号叫“黑桃杰克”,出生于密苏里州林思县拉克利德。
1886 年在西点军校毕业后,曾到美陆军骑兵部队任职。
1890-1891年在新墨西哥州和南达科他州参加征剿印第安人的作战时表现出色,得到美国陆军的嘉奖。
1897-1898年在西点军校任战术教官。
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参加古巴战场作战。
如果你不知道这位潘兴将军有多厉害,那你只要知道大名鼎鼎的巴顿将军曾经是潘兴的部下。
1917年,法军总司令贝当和英军总司令黑格听说美国派来的远征军司令是潘兴时,不禁一惊:“恐怖的杰克”,怎么会是他?这可是个很难打交道的家伙!“恐怖的杰克”——潘兴这个名扬海外的绰号是敬畏他的部属私下里送给他的,因为他对军容风纪的要求几乎严格到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
潘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甚至在退出现役后,他也是以一个正规军人的姿态——腰板笔直,服装挺刮,马靴锃亮,军人礼仪规范,举止一丝不苟——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直到去世的那一刻。
同时,“严以律已”的潘兴并不“宽以待人”,他要求他的部下也得和他一个样。
他认为,军人和民兵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严整的军容,只有有了严整的军容,才能正规军人那样作战,才能得胜利。
但是,潘兴治军从不搞“花架子”。
他特别重视训练工作,强调训练要从实战出发。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陆军主要是按照美国内生活常识分享。
承前启后的美国M26“潘兴”重型坦克作者:季伏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1期响当当的“铁锤将军”美国的M26重型坦克是二战期间美国生产的最后一种坦克。
虽然名为重型坦克,但是,拿二战将结束时的标准来看,说它是中型坦克也差不多。
M26重型坦克,以在美国军界享有盛名的J.潘兴将军的名字命名。
潘兴将军,全名为约翰-约瑟夫·潘兴,1860年生于密苏里州的一个小城市,1886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俗称“西点军校”)。
毕业后,在骑兵部队中服役,后任军事教官和战术教官。
1898年参加了美西战争,在古巴战场作战。
1904~1905年任驻日武官兼日俄战争军事观察员。
1906年,潘兴得到当时的T.罗斯福总统赏识后,破格由上尉提拔为准将,从此平步青云。
潘兴于1914年任第8旅旅长,1917年2月晋升为少将。
同年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
潘兴将军任美国远征军司令,率领美军前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法军总司令贝当将军和英国总司令黑格将军,得知美国派来的远征军司令是潘兴时,不禁大吃一惊:“恐怖的杰克,怎么会是他?这可是个难打交道的家伙”。
原来,“恐怖的杰克”是美国官兵私下里给潘兴将军起的绰号。
潘兴将军以军纪严明著称,严格得叫人害怕,他要求军人必须腰板挺直,服装刮挺,皮鞋锃亮,礼仪规范6想不到这一绰号传到国外。
这才有了上面的贝当和黑格的一席话。
尽管英法两国的军事将领对潘兴“不太感冒”,但是,潘兴将军带领部队严格训练的吃苦精神,不得不令英法的将领们暗中肃然起敬。
随后,潘兴还争得了美军的独立作战指挥权。
美国远征军先后参加了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圣米耶勒战役和莫兹一阿格纳战役,大败德军。
作战中,潘兴将军以作战勇猛、智慧果断、善于突击而著称,获得了“铁锤将军”的美称。
1918年l1月,潘兴将军率领美军配合英法联军突破兴登堡防线,迫使德军投降。
这里面还有潘兴和巴顿的一段佳话。
一战中,巴顿是潘兴的部下,是潘兴命令巴顿去组建美军的第一支坦克部队。
众将之首身为一名五星将军,他的遗体并没有按美军的标准葬仪,用覆盖星条旗的炮车运送,只是被一辆殡仪馆的普通灵车运往阿灵顿公墓。
这既是将军的临终遗言:“简葬于我”,也符合将军一生低调的风格,但却丝毫不影响这位五星上将的高贵。
当一名士兵在他的墓前吹响熄灯号时,悄悄赶来为他送行的所有他的老部下们,都深深垂下头去,潸然泪下。
对于此公,英国首相邱吉尔的评价是:“他是(当代)美国最后的一位伟人。
”而美国总统杜鲁门更是不无煽情地说:“我衷心地希望,当我跨进另外一个世界,他能收留我做他的部下,从而使我能报答他为我们所作的一切。
”他就是乔治·;卡特里特·;马歇尔。
小黑皮本今天,当美国陆军在伊拉克、阿富汗大出风头时,谁能想像得到,它在二战开始前,居然是一支比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军队规模还小的陆军?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震惊世界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陆军居然无将可用。
马歇尔手中的这个小黑皮本,则是这位有心人在过去十几年间,远在他担任陆军参谋长之前,就悄悄留心记下了他遇到的每一位在他看来,美国陆军未来的可用之材。
这份名单上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了二战名将,从巴顿到布莱德雷,从霍奇斯到克拉克。
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校官们被身为美国陆军最高长官的马歇尔,从这个小黑皮本中召唤而出。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上校。
从珍珠港事件后一星期,他来到马歇尔身边,到1945年二战结束,不到四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上校被擢拔为与马歇尔比肩的五星上将,直到1953年,他还成为了美国总统。
而恰是在这四年里,美国陆军从一支在北非战场初次上阵就被对手打得丢盔卸甲的菜鸟部队,变成了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陆军之一,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有马歇尔,一位视野开阔,胸襟也开阔的统帅。
这真是美国陆军的幸运。
马歇尔会在关键时刻,在不违背原则和军规的前提下,替他们护短!当有人问到他,他的小黑皮本上,记没记这些人犯过的过错、受过的处分或有过什么不光彩的糗事,特别是是否对他有过冒犯之举时,他淡淡地答道:我从不记那些东西。
“美国战神”的前世今生:简说潘兴将军【下】一切都像剧本上安排的那样,在全国上下的呼声中,1917年,潘兴接到了期盼已久新任务,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重大最艰巨的任务——率领美国远征军去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盟友英法一起联手对付德军,并“顺便”将整个地球的治权从旧世界手中接过!事实证明,潘兴的表现不负众望。
在来到欧洲后,一切都很夸张,充满了潘兴式冷酷、无情却又魅力四射的“硬派格调”。
在还没有踏上欧洲的土地之前,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潘兴那种带有“美国味的普鲁士”军人风采就已经迷倒了整个欧洲,而1917年,潘兴将军抵达巴黎后的第一件事情,又非常的“文艺范儿”:祭拜拉法耶特侯爵的陵墓。
他在拉法耶特侯爵的陵墓前,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拉法耶特,我们来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意味深长……这里既有美国独立战争的故事,也有法国大革命的故事,还有美国“韬光养晦一百多年”的故事。
1776年,拉法耶特来到美国帮助美国的独立战争,141年后,美军作为“救世主”来到法国,与法军并肩作战,拯救孕育了美国文明的“旧世界”。
当然,仅仅说几句“文艺范儿”十足的话,还不足以让潘兴成为一位美国之“神”,“神”终究是要靠展现“神迹”才能被人们承认的。
所幸,潘兴既有这样的机会,也有这样的能力。
美国这时已经是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但是美国这时还不是军事强国,一战之前美国的常备军数量仅仅2.7万人。
而潘兴此时带到欧洲的,除了几位得力军官,如麦克阿瑟、乔治·巴顿、马歇尔外,实际上是一群既无武器又无作战经验的“乌合之众”。
所以来到欧洲后,潘兴并没有马上投入战斗,他要对美军进行严格的训练,因为美国大兵们还从来没有参加过如此超强规模的大战,这些武装到牙齿的德国兵可比“墨西哥大盗”难对付一万倍!于是,潘兴将手下的得力干将统统派出学习如何去打这场“时髦”战争——如何操纵现代化火炮、如何操作军用飞机、如何摆弄坦克。
同时,潘兴的训兵手法极其严厉,要求他的士兵们人人完美、个个无敌,而且要像他本人一样,极为注重军容军貌,所以美国大兵们背后都称呼他们的将军为“凶狠的黑杰克”。
美国六星上将:约翰·潘兴来时,约翰一看形势不对,就迅速离开,去取自己的双管猎枪。
匪徒们把店里其它人押到大院里,开始趾高气扬地训话。
约翰取回枪,准备与匪徒们拼命。
他的夫人惊恐万状,强烈反对他去硬干。
恰好,北方火车运来的政府军迅速赶到,匪徒们逃之夭夭,危险才被化解。
这件事给当时4岁的潘兴留下了心灵上的阴影。
生活艰难长大后潘兴开始接受基本的学校教育。
有时,他在父亲的农场干活。
然而,家庭很快就遭到了不幸。
1873年,美国出现经济大恐慌,他父亲破产了。
当时,潘兴正想上大学,一切都化作了泡影。
家里没了经济来源,潘兴不得不自己了,就开始收拾残局。
1917年4月16日,美国正式向德国等同盟国宣战。
为此,美国向欧洲战场派去了200万的远征部队,总指挥自然非潘兴将军莫属了。
美国为了显示自己强大的实力,同时,为了激励潘兴将军作战,特地把潘兴将军任命为美军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的美国陆军六星上将。
在欧洲战场上,美军奋勇作战,沉重打击了德军。
由于德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同盟国开始分崩离析。
美军参战仅6个月多一点,德国就于1918年11月11日正式宣布投降了。
自然,美国成为一战的重要战胜国,得以分享战争的胜利果实。
在这次战争中,美国除了200万远征军外,还有其它一些辅助参战人员。
因此,美国参加一战的实际人数达473万。
其中,陆军就达400万,海军为59万多,陆战队达7.8万。
作战中,美军死亡人数为11万多(其中,战场死亡人数为5万多),受伤人数为20万。
没有从政之谜一战的结束,意味着潘兴将军军事生涯的结束。
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六星上将。
然而,他随后退休了。
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美国军方许多高级将领退休后,常常从政,成为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其中,二战结束后的几位总统都曾经参加二战,包括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等。
至少,一些高级将领退休后,会在政府谋个一官半职。
但是,潘兴将军退役后,没有进入政坛,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职务。
他在美国写完回忆录后,前往曾经战斗过的法国,与在一战中指挥凡尔登战役的法国元帅贝当一起度过了一段时间,并监督了一战纪念建筑的修建。
再学巴顿治军思想,打造我班铁的纪律。
在一些西方有关巴顿的传记中,把巴顿描写成是一个为了自己的荣誉,可以毫不顾忌士兵生命与鲜血的军人,实际上这是不公道,不公正的。
因为从军事角度讲,军人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有战斗力呀!而拥有战斗力的军队,才能减少牺牲。
当然他的士兵对他安排的这么严格的训练,不是没有牢骚,有牢骚。
许多士兵就抱怨,但是他们看到巴顿也和自己一样操纵坦克,所以说也就非常理解了。
有的士兵很牢骚,在背后说坏话,骂他,但是看巴顿满身汗水也钻到坦克里面。
坦克里面非常热呀,那个东西,即使在现代化的坦克里面,那里边也闷得慌。
巴顿个子又大,坦克兵一般没有个子高的,巴顿的个子又高,又钻到那么一个小空间里面,发动机、柴油机转起来那里面很热的。
但是巴顿和他们一起在训练,所以牢骚就变成无言的服从,他要求部队必须有铁一般的纪律,不能有一丝含糊的,他认为遵守纪律是一个军人的基本素质。
1942年3月6号,他被调任第二军当军长,第二军是一个新兵组建的一个部队,军纪非常涣散。
在美军训练差,军纪差出了名的。
军容不整,那么为了使这支部队恢复战斗力,巴顿上任就从抓军纪开始,他针对军官士兵训练迟到的现象,他规定七点半必须开完饭,晚来一分钟也没有饭。
晚来一分钟饭就撤了,你就得饿到中午,过时不候。
接着他又规定每一个官兵必须带钢盔,扎领带,扎绑腿,包括护士在内,均不例外。
所以大家看看巴顿的照片,现在能够看到的巴顿照片,绝大多数都是戴钢盔的照片,极个别的有戴他那个船形帽的,软帽的。
巴顿的照片一般都是戴钢盔的照片。
美国有个巴顿的电影,它那个片头一开始就一个大的国旗,巴顿走上来,给一个特写的镜头,戴钢盔镜头。
这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自己养成的一个习惯。
当时官兵们认为他是吹毛求疵,怀疑巴顿令出未必那么认真,谁也没有想到巴顿抓这个事是一抓到底。
巴顿雷厉风行,他定下这个规矩之后,他每天除了到司令部转了一圈之后,他就到这个军的四个师去跑,视察,就是专门抓不戴钢盔的人,他检查非常彻底,到厕所去,正好见一个士兵没戴钢盔,蹲厕所没戴钢盔,他在厕所外边等着,出来之后叫他师部去,那个师抓了25个,抓了25个不戴钢盔的,他说了下面一段话:我对任何一个不立即执行我命令的兔崽子,都不会容忍的,我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要么罚款25美元,要么把你送上军事法庭,我在这里郑重地告诉你们,送军事法庭是要记入军人档案的。
名人故事:第一坦克手巴顿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SmithPattonJr.,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GCB、KBE,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巴顿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玛利诺市的一个军人世家,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巴顿以作战勇猛,快速进攻闻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德军名将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被俘后曾对讯问的美军将领说“巴顿,他是你们最好的”。
以下YJBYS小编为大家提供名人故事:第一坦克手巴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人类的战争历史中,时常涌现出一些能征善战、所向披靡的天才人物。
他们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斗志和勇气,又不乏浑然天成的指挥才能,所以能在广阔的疆场上建立不朽的功勋。
美国陆军上将乔治·史密斯·巴顿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璀璨将星。
1940年6月的一天,一列火车徐徐驶入美国西点镇的火车站,著名的西点军校就在这里。
在下车的新学员中,有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碧眼金发、神色坚毅的青年,他就是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名赫赫的乔治·巴顿。
1885年11月,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
他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院。
巴顿19岁进入西点军校。
一年级时,因数学不好,留了一次级,但他对橄榄球、田径、剑术等都很擅长,特别是剑术方面颇有造诣。
巴顿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伟大人物,他奋发努力,从不懈怠。
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只要今天我能伟大,则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 1巴顿从步入军界起,就把杰克逊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让恐惧左右自己”。
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
巴顿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
于是他决心要进行锻炼,克服恐惧心理。
骑术练习和比赛,他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之内,为这件事父亲责备了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美国虎将巴顿将军,名人故事
美国有名将领巴顿以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示,赢得了政府和国民的
高度赞美,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民族好汉。
1885年11月11日,乔治·史密斯·巴顿诞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高尚家庭。
自幼爱好骑马,在牧场中渡过了高兴的童年。
18岁时进入私破维吉尼亚军事学院,
1917
力面孔振奋起来。
在他的指挥下,美军开端光复失地,而且每战必捷。
使巴顿名声大震的是攻占西西里的战争,他指挥军队沿西西里北岸向麦西纳前进,以惊人的速度先于英国人进入麦西纳并博得了这一战斗。
这一战役使联盟国跟德军都对美军另
眼相看。
合法巴顿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之际,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海内的舆论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维护下才幸免免职。
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
国加入诺曼底登陆。
盟军登陆后,为了停止迟缓迟滞的推动情形,决定开始动员“眼镜蛇”举动。
巴顿又以其惊人的进军速度和勇气把部分性的冲破变成了全面的活动战,使盟军终于冲出诺曼底,迫使德军全面退却。
接着,巴顿又带领部队转战欧洲大陆,于1945年3月22日达到莱茵河畔,他当夜就强行渡河,直捣希特勒老巢。
巴顿表面豪放直率,看似作决议不加考虑,实际上他决断前都经由三思而行,甚至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管理故事:潘兴将军的赏识术英雄虎胆的巴顿将军,被誉为美军的骄傲,但他的成长道路却充满了艰辛与坎坷。
巴顿在幼年时,就患了“阅读失常症”,因此学习非常吃力,不得不付出比别的孩子几倍的努力。
即便如此,他的成绩也非常糟糕。
他不仅要克服在阅读和拼写上的生理缺陷,而且还要忍受同学们的羞辱和嘲笑。
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模仿他发音不准的朗读,有些同学则在黑板上模仿他不规则的拼写,这让巴顿感到非常愤怒。
但老师却非常喜欢这个有韧性的孩子。
每当巴顿能够清楚地读出一个单词或正确地写出一句话,老师都要在课堂上表扬他、鼓励他。
老师的支持使巴顿更加勤奋地学习。
终于,学习刻苦的巴顿考入了他梦想中的西点军校。
但由于他有“阅读失常症”,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成绩却并不理想。
最终,他用了5年时间学完了4年的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了业。
1915年,美国与墨西哥发生了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的指挥官是潘兴将军。
正是由于他,才使巴顿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崛起的机会。
那时的巴顿只是一名上尉,由于他脾气火爆,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但是,潘兴将军总是不断鼓励他,即使是一些小小的成绩,潘兴也会举高采烈地说:“巴顿,好样的,小伙子。
”这让巴顿备受感动,他决定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来回报潘兴将军。
一次,巴顿奉命向部队驻地附近的农民收购玉米送往司令部。
他只带了15名士兵,分乘3辆卡车前去执行任务。
不料,途中他们却遭遇了五十多名匪徒的围攻。
巴顿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将匪首击毙后,指挥美军士兵撤退。
本来这只是一次小小的遭遇战,并无特别之处。
但是,事后查明,巴顿击毙的匪首竟是赫赫有名的大土匪卡德纳斯。
于是,潘兴将军决定要重奖巴顿。
因为,他觉得巴顿是一员虎将,他要将巴顿内心那无比强烈的求胜欲望彻底激发出来。
首先,潘兴将军通令全军嘉奖巴顿,然后,又召集新闻记者,将巴顿的英勇事迹讲述给他们。
这样,巴顿的事迹上了美国各大报纸,成了美利坚民族的英雄,“巴顿神话”第一次在全国传开了。
[键入文字]
巴顿的死亡原因对巴顿将军的评价是怎样的
巴顿将军是怎么死的呢,巴顿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呢,他又是被谁给杀的呢,可能因为他的反共,大家以为是苏联杀的,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
既然不是苏联人,那还会是谁呢?当然是美国人。
那美国人怎么会杀他自己的人呢,是不是瞎说呢?但这却最可能真正的巴顿的死亡原因!
巴顿是敌视社会主义的,虽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但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共同的敌人:纳粹,他们走到了一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但是巴顿却不管这些原因,依然我行我素。
在打下柏林之后,美国,英国,苏联在易北河三军会师。
但是,巴顿却认为应该立刻去攻击苏联。
庆功宴时,一个苏联上校邀请巴顿,但是却遭到了巴顿的讥讽,好在苏联上校足够幽默,巧妙的化解了纠纷……在那个时刻,艾森豪威尔就已经记住了巴顿!
巴顿在占领德国后,担任着巴伐利亚的军政长官,但是他却任用纳粹作为他的行政官员,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政治决策,巴顿将军因此被撤职查办,后来,还是因为艾森豪威尔他才免于上军事法庭!
这件事以后,巴顿的政治生命算是死亡了,但是巴顿依然不肯罢休,依然保持着“作死狂人”的作风,不死不休,继续开始了他的“作死”征途!
他被分到了第十五集团军来完成战史的编纂,在他打猎的时候,中情局设计了一场车祸使他住了院,本来,他还有可能活下来,但他坚持要求中情局的人撤离,最后,这位伟大的将军被毒死了!综上所述就是巴顿的死亡原因,正是这诸多因素决定了他的生死,任何一条都可以说是他的死亡原因。
对巴顿将军的评价是怎样的
乔治·巴顿是美国在二战期间著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位军衔至四星的陆军上将,他
1。
老车珍品“喷火巴er 的故事(上)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淬炼,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坦克生产国。
很难想象如果没 有从美国兵工厂开出的几万辆坦克,同盟国的战士们将怎样击败法 西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得不 遗憾地说,二战中的美国坦克更多是以量取胜.对于“方向性”的领 悟是模糊、混沌和不清晰的,反映 出了一种懵懵懂懂的茫然。
不过,随着冷战的开始,事情逐渐有了变 化.美国决心将自己由一个“坦克 大国”重新定义为一个“坦克强国”。
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 做的。
作为对“潘兴”进行技术充填的产物,“巴顿”家族走来了, 而且很快变得枝繁叶茂。
“喷火巴顿”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美国喷火坦克的早期尝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实践,令美军对“喷火坦克”的价值有了 充分认识。
太平洋战场上,面对日军在热带雨林复杂环境中隐藏的大 量碉堡和坑道工事,美军每次登岛 作战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由于地 形复杂,大口径舰炮无法开火,上岸的小口径火炮又难以轰塌工事,子弹更难以打中工事中的日军。
因 此,能够依靠高温杀伤坚固碉堡、工事、山洞或壕沟里隐藏的敌人,还可以用于引燃敌军易燃武器装备 和物资的火焰喷射器就成了美军攻 坚的重要力量。
通过高温灼烧工事内的日军,以及剧烈燃烧将狭小工事内的氧气短时间消耗一空,使敌 人窒息,只要使用得法,可以使目标工事内的敌人迅速失去抵抗力,从而以极小的代价攻克日军阵地。
不过,美军的火焰喷射器也因此成 了一种令人“憎恨”的武器一没 有哪个日本兵是心甘情愿被烧成焦炭的.所以一旦发现有哪个美军士 兵背着火焰喷射器靠近,那么几乎所有日本兵的子弹都会招呼这个倒 霉蛋。
在初期的太平洋战场上,火焰喷射兵成为伤亡率最高的兵种。
正因为如此.将火焰喷射器搬 到坦克上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一如此重要又如此危险的武器,只有放到装甲板后面才令人放心。
不 过,最初的一些“喷火坦克”实际上是美军前线部队“自力更生”的 产物。
比如,1943年在瓜岛前线苦战的海军陆战队第3师就把步兵用 的喷火器安装在M3轻型坦克的机 枪位置,并在车内增加了两个喷火 油料箱,自制成了一辆轻型喷火坦 克。
巴顿——耐心等候的“血胆”将军巴顿——耐心等候的“血胆”将军——耐心等候的“血胆”将军乔治·巴顿(1885—1945),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位“血胆将军”叱咤风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超人的聪明才智,是当时新闻报道中的神话式人物。
1915年,巴顿被派到布里斯堡服役,受著名将领潘兴指挥。
当时大盗维拉常带领土匪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骚扰破坏。
美国总统威尔逊下令潘兴率军进入墨西哥追捕维拉。
潘兴决定让布里斯堡的巴顿所在第八骑兵团留守。
当听说自己不能参战时,巴顿心中很不痛快。
他决定去找潘兴申请参战。
巴顿来到潘兴办公室门口,哨兵告诉他潘兴在工作,让他在门口等待。
在等待了40个小时以后,潘兴终于结束了工作。
巴顿进入办公室,敬了军礼,然后报告:“我要参加这次任务。
在任务中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潘兴看到巴顿坚定的眼神,笑着对他说:“你的真诚打动了我,作我的副官,执行这次任务吧!”40个小时的耐心等候,使巴顿在执行任务中有出色的表现,得到上司赏识,进而在一战中崭露头角,荣获了许多荣誉。
特别是在墨西哥的剿匪战斗中,巴顿表现十分出色,深受潘兴的赏识,被提升为中尉,1917年凯旋归国。
这时美国已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潘兴被任命为美国赴欧远征军总司令。
巴顿担任了潘兴的上尉副官,但他不愿在司令部干些杂务事,希望能够到前线去。
于是潘兴让他选择,担任一名步兵营长还是去指挥初建不久,装备技术落后的坦克部队,巴顿犹豫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后者。
巴顿首先认真考察了英法两国的坦克训练中心,在法国坦克学校学习,掌握了这种新式武器的性能和用法。
然后向上级起草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这份报告成为当时美军坦克的基本文件。
1917年初,巴顿在法国马恩河上游的朗格勒开办了一所坦克训练中心,接受了法国捐赠的22辆雷诺式轻型坦克。
巴顿利用这些坦克训练美国士兵,很快组建了一个坦克旅,他本人也晋升为中校。
8月22日,巴顿率领他的坦克旅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圣米歇尔会战中。
历史上的巴顿是谁巴顿,一位美国陆军军官,一位四星,是二战时期美国重要的一位将领。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巴顿,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巴顿乔治·巴顿(George S. Patton,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美国陆军的一位,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先后指挥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而闻名。
巴顿于1885年出生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军人家庭中,他先进入维吉尼亚军事学校学习,之后入读西点军校。
他参加了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的比赛,并为M1913型军刀的设计者。
之后他加入了美国远征军新成立的坦克军团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战间期,巴顿一直是美国陆军装甲战学说发展的一个核心人物,在全国各地出任过众多职位。
他的军衔不断得到提升,并在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美国第2装甲师的指挥官。
1945年12月21日,巴顿在欧洲发生一场车祸后逝世,享年60岁。
巴顿的小故事关于巴顿尝汤,一直是一则人们津津乐道的事。
巴顿尝汤事件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巴顿为了表现他对战士们的关心,决定去军营视察情况。
上午,他抵达了第三军团驻地的军营,一路上走走停停,那天风景不错,巴顿的心情也是相当不错,于是,就在营地呆了很长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在士兵的挽留下,巴顿破例决定不走了,在军营驻地吃了这顿中午饭后再走。
炊事兵正在做饭,巴顿闻到了中午饭散发出的香味后情不自禁的走入了食堂,想看看今天中午吃什么,顺便看看士兵们平常吃什么,炊事兵是否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善了伙食,心里正这样想的,一步一步的走进了食堂后厨。
这时,炊事兵正在紧张的准备中午饭,看到巴顿进来了,为了表现自己,炊事兵班长迅速跑过去给巴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同时大喊:报告,欢迎来视察,我是凯恩斯·韦汉斯。
巴顿回礼。
看到了两个士兵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汤锅前面。
于是巴顿命令道:“很好,非常不错,让我来替士兵们尝尝这锅汤。
”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汤锅前面。
巴顿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巴顿将军是二战时期一位美国著名的将领,一生指挥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那么巴顿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巴顿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希望对你有帮助!巴顿将军简介1904年,巴顿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在那里学习的第一年,因外语、数学成绩挂科而留级。
补考后再次挂科。
两次补考才勉强通过。
巴顿毕业后,通过他父亲的关系,直接分配到了骑兵部队担任营长。
1916年的时候,巴顿跟随约翰潘兴将军前去墨西哥剿灭叛乱武装,这是巴顿军旅生涯的第一战。
那么,到底巴顿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艾森豪威尔曾经这样评论巴顿:“他有一种非凡而又残酷的推动力”。
如果他的部队因为遇到雷区阻挡而不能前进时,他会率领部队缓慢地但却壮观地走过雷区,只为鼓舞士兵们的军心。
听着多像侠盗猎车手中的崔佛啊,胆大,勇猛,却又缺乏耐心。
这就是巴顿将军的性格特点。
有一次,巴顿将军为了体现下对士兵们的关心,特意去军队的食堂视察。
那天,巴顿将军来到食堂,看到几个炊事兵正在一口大汤锅前站着,以为他们正在煮汤,于是准备过去尝一尝,便走到了锅前,对着其中一名士兵说:“我尝尝这个汤。
”士兵回答他说:“可是,将军……”话还没说完,巴顿将军便一把抢过了勺子,大喝一口,然后猛地一吐:“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我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卖命,你们就给他们吃这个,这简直是刷锅水。
”这时士兵悠悠的说了一句:“将军,我想说这本来就是刷锅水。
”巴顿将军一脸黑线的走了。
巴顿将军的性格其实,巴顿将军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他富有,爱出名,对上帝并不是多么的心存敬意,但他也有他认为耻辱的事,有时也会因为觉得难为情而脸红。
巴顿将军最大的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口无遮拦,这作为一个处于中层管理人员是相当不利的,中层人员讲究“闷声发大财”,但他却有啥说啥。
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无法和其他的将军们和平相处,并由此导致了他仕途的不顺,甚至他的死亡也和这一点有关。
那么,巴顿将军性格怎么会是这样的呢?这就要从他的家世说起了,他的家庭很富有,他的父亲是圣玛丽诺市的首任市长,他也可以说是一个“富二代”和“官二代”了,这样就不难理解他的性格为什么会是那样了,由于是个“富二代”,因此啥也不缺,可以肆无忌惮地大手大脚花钱,而他又是一个“官二代”,他所在的圣马力诺市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和商人都得给他家点面子,太顺了,由此,养成了他这种不可一世的,高高在上的性格。
虎胆将军巴顿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1885—1945),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的一个军人家庭里。
1909年6月,他毕业于西点军校,成为职业军人,开始在骑兵团中服役,任少尉。
1916年,他作为约翰·潘兴将军的副宫,参加了美军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因机智勇敢而得到潘兴的赏识,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顿又随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到了法国。
1917年11月巴顿受命去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
到1918年7月巴顿已组建了6个坦克连,而他本人则在远征军以“最残酷的军纪森严的教官”而声名远扬。
1918年8~9月,巴顿率领自己组建不久的坦克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个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顿由于组训坦克旅和作战有功,晋升为上校,还获得了“优异服役十字勋章”。
1919年10月巴顿回到美国。
此后20余年里,等待战争召唤。
1920年陆军司令部分散坦克到其他兵种,巴顿就到了骑兵部队。
1935年他在夏威夷担任情报处长时写了一份展望美国太平洋地位的报告,表现了他远见卓识的观察家才能。
1938年10月,马歇尔被提升为美国陆军副参谋长,这成为巴顿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1940年7月,奉马歇尔之命巴顿去组建装甲师的一个旅。
1941年巴顿晋升为少将,指挥第二装甲师。
1942年3月,巴顿被调往因迪奥沙漠训练中心,负责坦克部队干部的培训工作。
1942年7月30日,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在华盛顿紧急召见巴顿,命令他去执行英美联军去清属北非登陆的“火炬”战役计划,指挥这个战役中的美国特遣部队。
在1942年1月开始的北非登陆作战中,巴顿部队迎着巨浪按期在摩洛哥西海岸登陆,制服了当地法军,为盟军控制这一地区和完成北非的战役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年2月,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惨败,巴顿临危受命接管第二军,仅用11天时间,他就把战斗精神输入了部队,使这支新败之旅重振旗鼓,每战必胜,夺回了失地,为全面解放北非奠定了基础。
关于巴顿的故事有哪些巴顿将军是二战时美国著名的将领之一,那么关于巴顿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关于巴顿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巴顿的故事巴顿自小不喜欢热闹的城镇生活,相反却喜欢自己家的近两千英亩的农场,每次放学后就拿着刀枪等玩具在农场里冲杀,有一次他到裁缝店做衣服,店老板夸赞他的祖父及父辈冲锋战场非常了不起,将来还会出大人物,小巴顿非常自豪并在回家后告诉父亲他决心做一名出色的军人,从此他便在自家的农场进行“练兵”训练,开始时他把田野里的动物作为“假想敌”并制定对策来攻击,后来他的射击技术越来越准,田野里跑动的小动物都成为了他射击的靶子。
除此之外巴顿将军的故事还有哪些呢?在他担任司令期间还被人称为“铁胆将军”,那么巴顿将军的故事中的哪一个体现了他的这一称谓呢?有一次他去前线问候伤员,在医院里发现一个没有外伤却因患有“中度抑郁症”而住院的士兵,怒从心生的他上前揪住这个士兵打了其一巴掌,并说“我的军营中没有这样的孬种,立刻把他送到前线去!”,这个士兵心甘情愿的接受了巴顿的耳光,在后来的战斗中成为了一名勇猛杀敌的战士,这大概也是巴顿在“赏赐”他巴掌时没有想到的。
巴顿是哪国人巴顿将军全名叫做小乔治·史密斯·巴顿,他于19世纪末出生在一个有光荣传统的军事家庭,祖辈,父辈都是军人,可谓是军人世家。
巴顿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后来曾在著名的西点军校深造过。
在西点军校中,巴顿将军展示了他过人的军事天赋,巴顿的老师对他不吝赞美,说他是上帝派来的军事家。
事实证明,巴顿老师的话没有说错。
在后来的多次战役中,巴顿确实证明了他是一个杰出而优秀的军事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顿将军因指挥美国陆军第七集团军而名声大噪。
那么巴顿将军是哪国人的答案也浮出水面了,他就是美国人。
巴顿将军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参加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的比赛,并获得不错的成绩。
同时还设计过美军军刀,这款军刀现在已经成了十分珍贵的收藏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潘兴和麦克阿瑟军事家潘兴与巴顿的故事
导语:潘兴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他是美国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也因为战绩卓越和出色的才能被封为了陆军特级上将,被无数的人尊敬和崇拜着。
潘兴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他是美国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也因为战绩卓越和出色的才能被封为了陆军特级上将,被无数的人尊敬和崇拜着。
在一战中他曾经带领军队参与到英法的联盟军中,同时向德国发起了进攻,迫使德国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投降。
可以说潘兴在美国的历史上是一代著名而又伟大的人物。
而麦克阿瑟也曾经做出了卓越的功绩,有人曾经说过潘兴和麦克阿瑟是死对头,那么潘兴和麦克阿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麦克阿瑟图片
提到麦克阿瑟这个人物熟知历史的人不会感觉到陌生,他也是美国的五星上将,也是杰出的军事家。
在二战中曾经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位,因为在菲律宾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而被授予了勋章,同时他也是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一个将军。
和其他著名将军相比他的一生仿佛一个传奇一般,在所有的将军中只有他曾经参加过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人。
从这方面来说潘兴和麦克阿瑟还是有一些相同点的,他们都在战争中获得了较大的荣誉和战绩,并且永远的名垂青史让人敬佩。
另外关于潘兴和麦克阿瑟是死对头的说起其实并不可信,历史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
他们同时参加一战的时候潘兴已经是总司令了,而那时候麦克阿瑟刚刚成为参谋长,他们之间的交集并不算多。
但是也有传言说马歇尔和麦克阿瑟之间有过许多的矛盾,而马歇尔和潘兴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军事家潘兴与巴顿的故事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