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巴顿将军影视作品分析27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7
第一幕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我看经典》节目,我是本期的主持人,徐爽。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一部写实的战争纪录片----《巴顿将军》,想必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人都知晓这部电影。
《巴顿将军》是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
编剧是当时年仅30岁的弗朗西斯·科波拉,他因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并由此走向了更大的成功。
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在二战期间曾以海军中队长的身份参加了巴顿指挥的西西里岛登陆战,这种特殊经历使他在影片处理上显得游刃有余。
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
1999年12月这位影坛硬汉在洛杉矶郊外的寓所悄然离世,整个好莱坞都为之陷入悲伤。
此片是近十几年来,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片长约170分钟,是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的好莱坞经典巨片。
乔治·巴顿将军是二战中美军一员智勇双全的悍将,曾先后率领第七、三集团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为盟军战胜德意联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成为一名伟大的将领而作准备,最终如愿以偿。
他的一生,呈现出十分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并引起世人的不同评论。
艾森豪威尔曾评论说:“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虽有如此战功,他却是个性矛盾的人,也曾因殴打患炮弹休克症的士兵而被媒体围攻甚至勒令道歉,然而在大多数人心中,他仍被认为是美国唯一能够打硬仗的指挥官。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刘大鼎一.分镜头分析:注:镜头长度单位是秒(s)或者是画格个数。
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16秒过后,一道“立正”的声音传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声音剪辑点上使用的是捅声的手法,随后巴顿将军走上高台,向前走了四步走到高台中央,立定,敬礼,响起了美国陆军的升旗军号。
在接下来的31秒内,画面呈现了8个不同的特写镜头,通过对巴顿戎装的整体展示,对其穿着的具体细节,比如勋章,结婚戒指,马鞭,象牙把手枪,军徽,钢盔,以及对其面部和动作的描绘,比如泛灰的白眉,炯炯有神的双眼,坚毅的颜色,有力的军礼,塑造了一个英气逼人,将气十足,威风堂堂的将军形象。
初次看到这个开场时在大二年的《影视赏析》课堂上,当时陈烁老师播放了这个开场的前1分30秒,让我们拿笔记下所看到的画面,说实话,想起当初看到这个开场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我自认为所看的经典电影不少,《巴顿将军》之前也有耳闻只是没有机会细看,但真正看到这个开场之后,我才强烈的感受到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长期以来一直被津津乐道。
虽然已经有很多大师发表过对这个开场的分析,但经典总是经得起玩味的。
开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巴顿将军走上高台时的身影和身后国旗的对比,二是接连着的特写镜头,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是我不曾体验过的,首先美国国旗的画面是景别十分巨大的场景,而后的大特写镜头却又是影视画面中景别最小的,这两种景别的镜头在数量上和总时长上分庭抗礼,前16秒的1个镜头是大全景,在经历了短暂4秒的全景过渡过后,是接连着的8个总长为31秒的不同的特写镜头,全程巴顿将军没有说一句话,巨大差异的景别对比强烈冲击着视觉感官,就好比突然从一栋高楼大厦定位到这栋楼中某棵树的树叶上,在感官上给人以差异巨大的体验,让人来不及思考为什么画面转换的那么快的同时更具信息量的画面便又闪现了。
《巴顿将军》是一部老电影,曾经获得1970年奥斯卡金奖。
游鱼偏爱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情片,尤其人物传纪,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都能听到地道的好故事。
在电影中,大人物常关联历史,小人物常关乎生活,各有其长,但是他们都关于人性。
二战虽然惨烈但毕竟已经远去,对于战后出生的普通人而言,它已经那么模糊。
所以后人口中流传的都是关于英雄的传说,尤其富有个性魅力的英雄。
譬如巴顿将军。
游鱼原来以为电影《巴顿将军》有点闷——作为一部能代表美国军方思想的电影,应该非常严肃正统,其实不然,相反电影比较有趣。
这全因为巴顿将军本人非常有趣。
巴顿将军是个口无遮拦的人,爱出风头,大胆冒险。
巴顿将军断送政治前途,就是因为他心中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个性,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
玩政治的人,基本上挂着标准却没有诚意的微笑,说着滴水不漏的外交语言,即使心中非常憎恨对手,也会表现的彬彬有礼。
可巴顿将军并不这样。
在电影中,最了解巴顿将军的不是上司,不是同僚,不是副官,不是士兵,而是德国的一位军官,他说巴顿是活在十六世纪的人,和二十世纪格格不入。
在德国战败之后,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真正死去的是巴顿,因为巴顿是为战争而生存的。
事实上,战争胜利之后,巴顿因为说错话被解除职务。
在电影最后,巴顿将军牵着他的爱狗走过一辆风车面前,背影落寞萧瑟。
这时,游鱼突然强烈地感到——巴顿就像堂吉诃德,一个充满理想和世界格格不入的浪漫骑士。
说巴顿是堂吉诃德,并不唐突。
巴顿将军在一次战争之前,对副官说过那么大意如此的话:写一首诗歌给对手,约他开着坦克来和我决斗,以此来决定战争的输赢。
这句话最能表现巴顿的个性,完全是十六世纪骑士的作风。
游鱼认为,这是巴顿将军和世界别扭着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也是巴顿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地方。
正常人不会真正地喜欢一个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的英雄,因为他只会让凡人感到自己的猥琐(假设有这样完美的英雄)。
相反,像巴顿这样满是缺点的英雄才是可亲的。
巴顿,一位浪漫骑士,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直无法和这个世界妥协。
《巴顿将军》小影评《巴顿将军》是拍摄于1970年的战争题材传记片,主角巴顿将军性格强势,行事雷厉风行、铁血,被称为“血胆老爹”。
他奉命经历了西西里战役、佯攻法国北部、解放巴黎等诸多战役,功绩卓绝。
但由于口头之失,常常得罪人。
尤其是在佯攻法国北部的战役中,心中愤懑难消,竟将一腔怨气发泄到盟友俄国人的头上,在影片最后更是当面对俄国元帅朱可夫直言不是。
终于葬送了自己酷爱的军事生涯,被撤了职,勒令退休。
该影片十分出众,男主角(巴顿将军饰演者)更是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这部影片之所以如此精彩,既有演员出色的演技,更有导演组对影片的整体把握,下面我们从视听的角度来略析影片。
在影片开头时,便运用远景的方法,将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布满全屏,暗示了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的国度,也暗示了美国在二战中的强势霸权地位。
接着主人公巴顿将军在镜头的几何中心出现,虽然在国旗的衬托下显得非常微小,但手敬军礼,身姿笔直,显出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军人,与此同时,响起音乐,整个场景变得肃穆庄严。
突然,镜头拉近,将巴顿将军的身子瞬时放大,跟着更是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手戴金戒指、握着权杖、胸前肩头挂着的勋章、腰间别着的精致手枪、盔头上印着的四颗星星等,都向我们揭示了这是一位富有同时又是立功无数的军官,这些特写镜头给我们造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
问题跟着来了,这位军官是如何获得这些代表荣誉的勋章的?他站得笔直、手敬军礼又是在做什么?镜头一转,又是一幅远景,将美国国旗和巴顿将军显现出来,同时,巴顿将军说道:“坐下”,但整个镜头除了国旗和巴顿将军外别无一物,,给人一种疑惑的感觉:这穿着军服、戴着军帽的老头在和谁说话?此后巴顿将军开始了长达5分钟的讲话,在讲话中,我们完全可以得知这位四星将军的性子。
尤其是在说:“我们要牵住敌人的鼻子,打得他屁滚尿流,把他们杀的望风而逃”这些话时,运用了全景的景别,完整的展现了巴顿将军挥动权杖的形体动作,通过这个挥动权杖的动作,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位将军,强势、好战、英勇的性格,这些都为影片的后续发展做了铺垫,以致有“被华盛顿方面强制要求为自己言语之失道歉”、“被艾森豪威尔撤销第三兵团司令的职务”等事情的发生,我们可以说是巴顿将军不懂政治所导致的缘故,但与他这种粗直的性子也不无关系。
从《巴顿将军》看领导力之一:别开生面的现场联合办公2008-7-2 5:09:00文:jk02好来坞电影《巴顿将军》堪称最经典的“领导力”培训教科书,俯拾皆是领导力核心内容的典型案例,本文只选其中一幕为证。
这一幕发生在电影开始后不久,看似漫不经心的,却又意味深长。
美军三星上将巴顿受命到北非抗击纳粹,迎接他的是一次盟军空前的惨败和德军的大胜,数千美军被俘,战线溃退数百里。
前任指挥官的低能和美军的士气让他感觉到,要想战胜对手绝非易事。
在他驾着吉普车开往军部的路上,已经想好两件大事,一是恢复美军的士气,二是寻求英军的空中保护。
待他整顿好士气低落的美军第二军后,立即召集部下将官们商讨打击德国隆美尔非洲军团的方略,手下人来报英军空军少将肯尼汉和布福德到访。
巴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二人。
之前,英、美两军发生了一些争吵,美军指责英国皇家空军未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致使地面部队不断遭到德机的轰炸。
而英军却认为这是美国人在为失败找借口,英国空军在地中海沿线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德国人在北非不可能有飞机能起飞。
面对英国人,巴顿出人意料地热情,完全没有往日骂娘的作风(有点反常),他只是提出了希望英国朋友适当地派出一些飞机保护美军地面部队的建议。
看到巴顿的客气,肯尼汉将军立马把官腔打得更高了,反复强调他的下级报告的是英军的空中优势是如何如何的强大,德国飞机早被打得不敢上天了。
他还向满脸微笑的巴顿(是不是有点阴)夸下海口,说从此以后再也看不到德机了,哪怕你很想看。
这时,两架德机不请自来“参加”巴顿的办公会,把会场内外炸得一塌糊涂,第二军毫无还手之力,在机关枪和炸弹面前三位将军也只有抱头鼠窜的份,好容易躲到会议桌下。
在桌下,三位将军继续“开会”,巴顿笑着对肯尼汉说,你刚才不是说再也看不到德国飞机了吗?肯尼汉一脸狼狈,说不出话来。
其实,巴顿的部队,包括他的指挥部几乎天天都挨德国人的轰炸,而英国人却不承认这一事实。
所以,巴顿精心安排了这次“炸弹下的会面”,让英国人重视了他的意见。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大鼎一.分镜头分析:镜号截图景别运镜长度镜头容声音1 大全静固定的画面16秒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现场嘈杂的氛围2 大全景仰拍的固定的画面20s在美国国旗背景下,巴顿将军缓慢走进镜头,并敬了个军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涌声的手法,随着巴顿将军走上舞台,俊豪奏响3 全景固定的画面稍微仰视4秒景别变小,巴顿将军保持军礼,画面呈现了巴顿将军的戎装,马裤,马靴和钢盔整体的精神风貌军号继续奏响4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敬礼的手和右脸,手指上有戒指,眉毛灰白,眼生坚毅军号声5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握马鞭的左手以及天主教赐的戒指军号声6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左肩的数不清的勋章军号声7 特写固定的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右前胸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的特写军号声8 近景固定的仰视画面4秒敬礼的巴顿将军军号声9 特写固定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左腹前的蓝色绶带和军徽军号声10 特写十分缓慢的右移镜头4s 巴顿将军右边腰上佩着的象牙把手枪军号声特写固定的画面5s 巴顿将军的钢盔和坚毅的眼神军号声大全景固定的画面33s巴顿开始讲话军号声停巴顿开始讲话声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88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3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30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7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大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8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3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42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6s巴顿训话训话音大全景固定镜头6s 巴顿讲话完毕,转身走下高台训话音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刘大鼎一.分镜头分析:镜号截图景别运镜长度镜头内容声音1 大全静固定的画面16秒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现场嘈杂的氛围2 大全景仰拍的固定的画面20s 在美国国旗背景下,巴顿将军缓慢走进镜头,并敬了个军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涌声的手法,随着巴顿将军走上舞台,俊豪奏响3 全景固定的画面稍微仰视4秒景别变小,巴顿将军保持军礼,画面呈现了巴顿将军的戎装,马裤,马靴和钢盔整体的精神风貌军号继续奏响4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敬礼的手和右脸,手指上有戒指,眉毛灰白,眼生坚毅军号声5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握马鞭的左手以及天主教赐的戒指军号声6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左肩的数不清的勋章军号声7 特写固定的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右前胸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的特写军号声8 近景固定的仰视画面4秒敬礼的巴顿将军军号声9 特写固定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左腹前的蓝色绶带和军徽军号声10 特写十分缓慢的右移镜头4s 巴顿将军右边腰上佩着的象牙把手枪军号声特写固定的画面5s 巴顿将军的钢盔和坚毅的眼神军号声大全景固定的画面33s 巴顿开始讲话军号声停巴顿开始讲话声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88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3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30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7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大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8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3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42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6s 巴顿训话训话音大全景固定镜头6s 巴顿讲话完毕,转身走下高台训话音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作者:李孟哲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5期摘要《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关键词电影巴顿将军评论赏析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作品。
乔治·斯科特主演,是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大奖,片长170分钟。
《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
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由于《巴顿将军》是如此成功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笔者将从影片剧情分析入手,在就编剧弗朗西斯·科波拉及《巴顿将军》人物刻画、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及《巴顿将军》拍摄手法和情节展现以及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的出神入化表演等方面做较为细致分析和赏析。
一、剧情分析1943年2月,美军在北非惨遭失败。
突尼斯境内卡塞林山口的战场上美军横尸遍野。
损失惨重。
布莱特雷将军奉命前来视察,发现美军第二兵团司令部一片混乱,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决定将乔治·巴顿将军调任第二兵团司令,由布莱德雷将军任副手。
50多岁的巴顿将军军装整洁,气宇轩昂,到任之初,便立即下令整顿军纪,雷厉风行。
果然不出旬日,军容一新。
巴顿虽然脾气暴烈。
出言粗鲁,却是一员儒将,不仅熟读古代兵书,而且还在军务繁忙之际,寻访古战场,赋诗明志。
战火很快又起。
德军为先发制人,向巴顿发动进攻。
由于美军窃听到了对方密电,早已作好准备。
巴顿初战告捷。
英美联军在北非战场上连连获胜,终于把德军全部赶出了非洲。
但当巴顿得知,他在这场战役中。
对手德军统帅隆美尔不在非洲。
而在柏林养病,感到自尊心大受损伤。
在准备进行西西里战役之前,巴顿和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在战略上发生了冲突。
巴顿将军片尾分析第一次看美国影片《巴顿》是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整个在京电影单位都陆续地在放映这部影片。
当时确实起了类似《泰坦尼克号》的轰动,不过仅限于电影圈内。
我看了之后感到震动。
二十多年没有接触美国电影,没想到他们跑得这么远了。
震动之余有一个想法,是不是仅仅我一个人有此感。
于是就有意进行了一次调查。
由于当时看《巴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事件,所以只要是电影圈内的人,见面似乎都会问一句,看过《巴顿》没有。
我就故意回答“没有,怎么样?”“嘿,真棒。
”“怎么个棒法。
”“那旗子好大!”我心想,完了,中毒了。
《巴顿》的前十五秒钟,画面一出来就是一面美国国旗,看不见它的四边,用句行话说,观众只知道这面旗占满了整个画面,至于有多大,就没法估计了,因为画面上只有一面旗,没有其它的参照。
同时我们听见嘈杂的人声,接着一声“立正”的口令和碰鞋后跟的声音。
当然我们知道那嘈杂的声音是部队。
接着一个小人影从画框正中的下边框露出来,不如说,升上来。
这样的画面处理,由于参照系的异乎寻常的比例(巴顿的身影是那么小)以及纵深关系的变化(巴顿出现在国旗前,因而星条旗在观众脑海中退居后景),于是在观众的脑海里这面旗子突然变大了,并且加强了立体幻觉,其效果很可能是这面旗子好大啊!这样,影片制作者在影片开始仅十五秒钟内就从视觉的幻觉效果上首先把美国和大联系了起来。
主题出来了。
这可是最高档的政治宣传。
它妙就妙在用的是光波和声波组成的视听语言在观众心理所造成的自然反应。
你反帝国主义,可当你看这个镜头时,那旗子还是变大了。
你可以说美国并不伟大,可巴顿说,我没有说美国伟大,我只上到台上来对自己的士兵发表演讲,你抬什么杠。
因为电影的视听语言是在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所以它的银幕形象如果搞准了,就象这面旗子那样产生的变,是不可抗拒的。
接着巴顿向前迈了四步,立定,敬礼,响起美国陆军的升旗军号。
影片制作者就利用这升旗的时间,用十几个镜头,通过视觉语言塑造了巴顿的视觉形象:雄纠纠的戎装,包括马裤、马靴和钢盔,白眉、琳琅满目的勋章、结婚戒指,天主教教皇赠给的戒指,象征着军纪的马鞭,象牙把手枪,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炯炯有神的眼睛、四星上将(注意:其实是德国投降后国会才把他升为四星上将的)。
电影?巴顿将军?观后感电影?巴顿将军?观后感亲爱的读者,以下由站精心为您整理的“电影?巴顿将军?观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观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这篇文章是关于巴顿将军观后感的观后感内容,请您阅读!电影?巴顿将军?观后感昨天开始看?巴顿将军?,整整三个小时,大片就是不一样,对一个人物的刻画总是那样全面,而不是支离破碎。
下面是一段关于该片的观后感:这部1970年的战争题材传记片在今天看来依然味道十足,电影处处透着气势和张力,最值得称道的是乔治?司各特将四星上将巴顿这一银幕形象塑造成了永恒的经典,这位血胆老爹的形象就好似马龙白兰度塑造的教父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古典英雄巴顿将军相信轮回,认为自己生生世世都在经历着荣耀的大战,他看着迦太基文明的残壁断墙,无限感慨,吟诗赞颂当年迦太基人对抗罗马军团的那场悲壮战役。
一股子古典英雄主义情怀的巴顿将军此时的表情陶醉、眼中含着深情,历经生生世世、在星光下无数次奋战、陨灭,这是巴顿自己坚信的光荣宿命。
这种尚武精神下的存在即战斗的人生观将这个现代战场上的古典英雄形象完美地衬托出来。
正如纳粹军官所说的,巴顿是个活在16世纪的人,其实一腔热血与激情的血胆老爹更像是活在古希腊时代的英雄,他的身上闪烁着阿基里斯的光芒。
无畏战士印象最深的是巴顿正在办公室和俩名盟友研究空战,此时德国飞机来轰炸,冲动的巴顿拔出手枪跳出窗户迎着敌机就开枪,始终没有后退一步。
这位老将的气魄和胆量可见一斑。
中国古语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电影中的处理方法很巧妙,用一种很冷静的视角来表现巴顿的冷静和无所畏惧。
在一条大河的对面,巴顿嘲讽小军官不敢过河,然后上车,此时一颗炸弹掉进水中爆炸,而河对岸的巴顿流畅的完成了上车这个动作,没有丝毫的停滞。
虽然没有什么诗意的慢镜头、雄壮的背景音乐、面部特写镜头等等,但这种冷静的视点给人的张力远胜于那些炫目的煽情手段。
和平时代的悲哀人物电影中巴顿的知音恐怕就是纳粹的那名军官了,连巴顿的老友都不能理解巴顿但是他理解,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那名军官看着手中巴顿的照片说道他也到了了结的时候了,战争结束他就谢幕了,为战争而存在,再不适合这个时代。
观看电影巴顿将军观后感观看电影巴顿将军观后感巴顿将军,这个名字在当时的美国应该是家喻户晓的。
一个年过六十的将军,,拥有着聪明至极的头脑,,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
通过观看,你都有样的感想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巴顿将军观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巴顿将军观后感篇一看了这部片子后的感觉就是:巴顿是个纯粹的军人,他不关心政治,甚至不懂政治,他只想打胜仗。
他的同僚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打仗是因为受训打仗,你打仗是因为你打仗。
德军在撤退前烧毁资料时,专门负责研究巴顿的德军军官在把巴顿的相片扔进火堆之前说:他也会被毁掉,没有,他就活不了,纯粹的战士。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口无遮拦,他那张什么都敢说的嘴给他惹了不少的麻烦。
他痛恨懦夫,甚至把那些为了避免打仗而自残的士兵赶出医院,说他们不配与战斗负伤者在一起接受治疗。
时世造英雄,幸亏巴顿出生在那个年代,要不然,人类战争史上就会少了一颗璀璨的星星。
当然,他也有很多遗憾:没有参加诺曼底登陆,由于供给不足而阻挡了他向柏林前进的步伐,而让苏联红军抢先一步攻占柏林。
不过,人生就是这样,有很多不完美。
但是不管,巴顿都会被人当作一个军事天才而写入历史。
片子以巴顿遛狗的背影作为结尾,那我就以巴顿的名言来结束这篇短文:职业军人只有一种恰当的死法,那就是死于最后一场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役的最后一发子弹。
巴顿将军观后感篇二晚上看了记录片《巴顿将军》,有点小感触,写于如下:巴顿将军,二战英雄,在粉碎纳粹在北非的统治的战争以及解放欧洲,特别是诺曼底登陆之后率领第三军团对困在巴斯通的美国101空降师的解救中,战功卓越。
在整部片子中,导演着重刻画了巴顿将军的人格魅力,他的雷厉风行,脏话连翩,敢作敢为以及最重要的,作为一名出身军官世家的军人,他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底蕴,所有这些言语,举止,行为无不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人的气质,相比之下,与他齐名的当时的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嫉妒心极重,爱挖苦人,从这点上看,我觉得巴顿是个标准的军人,而蒙哥马利不过是个拥有军事领导才能的政治家。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巴顿将军赏析篇一:电影《巴顿将军》赏析海报和教案海报同学们,为了缓解大家学习的压力,调节生活,提高大家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本周四下午张老师将继续邀请大家欣赏英文电影:巴顿将军 Patton.这是一部学习英语口语的绝好佳片!影片简介:他曾在WWW-I期间,率领的坦克旅圣〃米哈依尔战役中立下战功,WWW-II中,他领导的第三集团军更在第二战场上屡建战功,甚至连传奇中的101师也曾在巴斯东被他们帮忙解围。
虽有如此战功,他却是个性矛盾的人,也曾因殴打患炮弹休克症的士兵而被媒体围攻甚至勒令道歉,然而在大多数人心中,他仍被认为是美国唯一能够打硬仗的指挥官,他就是铁血将军巴顿。
主持人:张绘民地点:综合楼五楼多媒体教室时间:201X.06.04《Patton》电影赏析(一)授课时间:201X.06.04下午授课地点:综合楼五楼多媒体教室(5)授课教师:张绘民课程内容:课程目的:通过电影,让同学们学习英语的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增进同学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课外拓展同学们的词汇量与语法知识,提高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我们在努力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锻炼强健的体魄,树立牢固的信念。
课程任务:背景知识介绍,电影欣赏,俚语. 词汇讲解。
教学进程:一、课程介绍让学生对英语电影赏析这一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见“课程目的”与“课程任务”)片名:巴顿将军 Patton《巴顿将军》根据《巴顿:磨难与胜利》和《一个士兵的故事》两部回忆录改编,编剧是当时年仅30岁的弗朗西斯〃科波拉,他因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并由此走向了更大的成功。
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作品,主演:乔治〃斯科特影片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大奖,片长:170分钟。
叙事范式理论视角下的电影《巴顿将军》作者:郑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5期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经典叙事学视域下科波拉的电影创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B327。
摘要:介绍了叙事范式理论的概念及组成。
结合电影《巴顿将军》的具体内容,从叙事范式理论视角出发,对该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叙事一致性方面,电影《巴顿将军》主要表现为连贯的叙事、缜密的细节、可靠的角色塑造。
在叙事真实性方面,电影《巴顿将军》主要表现为历史史实的应用、价值观的展现、信仰的表达。
关键词:叙事范式理论;巴顿将军;叙事一致性;叙事真实性作者简介:郑敏(1981-),女,汉族,吉林省安图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2电影《巴顿将军》自演出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该部电影不仅在美国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等非英语国家也受到好评,是人们公认的优秀电影作品之一。
同时,该部电影还获得了197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七大奖项,在整个影视界都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经典电影之一。
根据调查分析和评论,电影《巴顿将军》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耐人寻味的台词、演技精湛的演员、优美动人的旋律等,影片播放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容易引起广大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
叙事范式理论是修辞学的重要理论,它的出现对文学作品、电影作品的欣赏产生重要影响,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结合电影《巴顿将军》的具体内容,从叙事范式理论视角出发,对该部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
1.叙事范式理论的概念及组成叙事范式理论是修辞学的重要组成内容,该理论的出现,对语言学研究、文学作品研究、电影作品研究等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将介绍叙事范式理论的概念和组成。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大鼎一.分镜头分析:镜号截图景别运镜长度镜头容声音1 大全静固定的画面16秒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现场嘈杂的氛围2 大全景仰拍的固定的画面20s在美国国旗背景下,巴顿将军缓慢走进镜头,并敬了个军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涌声的手法,随着巴顿将军走上舞台,俊豪奏响3 全景固定的画面稍微仰视4秒景别变小,巴顿将军保持军礼,画面呈现了巴顿将军的戎装,马裤,马靴和钢盔整体的精神风貌军号继续奏响4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敬礼的手和右脸,手指上有戒指,眉毛灰白,眼生坚毅军号声5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握马鞭的左手以及天主教赐的戒指军号声6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左肩的数不清的勋章军号声7 特写固定的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右前胸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的特写军号声8 近景固定的仰视画面4秒敬礼的巴顿将军军号声9 特写固定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左腹前的蓝色绶带和军徽军号声10 特写十分缓慢的右移镜头4s 巴顿将军右边腰上佩着的象牙把手枪军号声特写固定的画面5s 巴顿将军的钢盔和坚毅的眼神军号声大全景固定的画面33s巴顿开始讲话军号声停巴顿开始讲话声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88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3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30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7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大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8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3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42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6s巴顿训话训话音大全景固定镜头6s 巴顿讲话完毕,转身走下高台训话音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好一个活脱脱的军人——看美国影片《巴顿将军》有感
黄英杰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不愧是夺得奥斯卡七项大奖的优秀军事题材影片。
它能闻名于世久映不衰,有些创作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文学
就是人学,战争片要写人,要刻划生动的艺术形象。
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毀誉
参半的经历在影片中得到了如实的反映?闷艨壑魅斯那劾?精雕细刻地,既
写出了巴顿容易激动,出言不慎,好战成性,殴打士兵是“暴戾的军神”一面;又写出了他指挥镇定,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带兵有方又是胜利的将军一面。
从而使一个有秉性、有气质、有激烈的内心矛盾的人活脱脱地立在观众的面前,令人心服地承认——他
就是巴顿。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黄英杰
【作者单位】辽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好一个"往回算"——有感于"鸡兔同笼"一课中学生的回答 [J], 侯英敏
2.好一个“往回算”——有感于“鸡兔同笼”一课中学生的回答 [J], 侯英敏
3.从美国影片看美国文化中的英雄主义 [J], 王淑琴
4.解决一个问题讲好一个故事——从一组经济报道看如何增强党报吸引力 [J], 胡萍
5.好一个“顺其自然”!——有感于两位教师执教的《小数名数的改写》 [J], 申武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顿将军》《巴顿将军》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
这是近十几年来,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景别分析:大特写来拍摄巴顿的装束。
拍摄重要的物件细节。
影片以在国旗下、讲台上,全副戎装的巴顿即将开赴欧洲前线的美军作战部队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为开端。
大量的特写景别:巴顿头戴嵌着三星标志的钢盔,身着剪裁得体的制服,衣袋上方是佩带得整整齐齐的鲜明的略表和勋章,他的腰间两侧分别插着左轮手枪,一副威风凛凛的军人姿态。
这副装束,似乎在向由他指挥的这支部队说:我是巴顿--这支军队或其他任何军队中最神气的将军。
近景和中近景:以此来突出画面中人物的重要作用,强调细节,能够看清巴顿的表情,从而揣摩出巴顿这个人物的心理,展现出巴顿的内心世界,可以与观众形成交流感。
中景:中性、平稳、客观的中景景别有良好的叙事能力,形象中的造型雕塑,从表情与语言中流露出来的人物的幽默感和内心的情绪变化,使人物的亮相产生无穷的魅力。
远景:叙事功能较强。
信息交代明确。
也是对巴顿将军这个人物介入的描述,情绪表现比较超脱。
全景:画面中人物占主体。
能够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
画面的叙事信息比较丰富。
《巴顿将军》像一篇结构严谨的文章一样,有标题、启句、层次、段落和结尾,娓娓道来,给人以流畅、明快的感觉。
它充分地调动观众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去领略人物形象的无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