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丹溪翁传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101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居二日半,简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於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丹溪翁传读后感《丹溪翁传》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一部传记体小说,以其优美的文笔、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
这部小说以丹溪翁的一生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他的个人品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和人生感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人情世故和生活哲学。
读完《丹溪翁传》,我深受启发,对人生、家庭和社会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描写了丹溪翁的个人品质和家庭生活。
丹溪翁是一个性情温和、善良宽厚、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他对待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宽容和体贴,善待妻子儿女,与邻里和睦相处。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助人,以诚信待人,深得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戴。
在家庭生活中,他与妻子相敬如宾,与儿女和睦相处,家风淳朴,家庭和睦幸福。
这使我深受感动,也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格典范,对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有了新的启示。
其次,小说中还描写了丹溪翁的社会交往和人生感悟。
丹溪翁在社会上以其宽厚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结交了许多朋友,与人和睦相处,广结善缘。
他在与人交往中,不仅能够处处留情,善解人意,而且能够以诚信待人,不图私利,深得朋友的信任和爱戴。
在人生感悟方面,丹溪翁深知人生无常,富贵不能长久,贫贱也不是永远。
他以平常心对待得失,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懂得了随遇而安的哲学。
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最后,小说中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和生活哲学。
丹溪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始终秉持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之道,以诚信待人,以宽容善良之心对待他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同时,他在面对得失时,能够以平常心对待,知足常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活哲学。
这些都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丹溪翁传》是一部具有深刻人生感悟和丰富人文内涵的传记体小说,通过对丹溪翁的一生的真实记录和生动描写,展现了他的个人品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和人生感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人情世故和生活哲学。
宝典丹溪翁传原文及译文丹溪翁传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人尊之曰丹溪翁。
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
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
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
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
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掺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
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
及还武林,忽有以其群罗氏告者。
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学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
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
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
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故知之。
翁既得见,遂北面再拜以谒,受其所教。
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翁闻其言,涣焉无少疑滞于胸臆。
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人,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
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余十年。
翁以其法治之,良验。
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顿着。
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展之,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而于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
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
然有阴虚火动,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而用之。
谓李之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胃脘之阳不能以升举,并及心肺之气,陷入中焦,而用补中益气之剂治之,此亦前人之所无也。
丹溪翁传医古文及其翻译丹溪翁传医,出自唐朝著名医学家丹溪张仲景之子张锡厚,是中医古籍之一。
Danxi Weng Zhuan Yi, is a medical book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son of the famous Tang physician, Danxi Zhang Zhongjing, named Zhang Xihou.丹溪翁传医一书内容主要是传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被誉为中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优秀典籍。
Danxi Weng Zhuan Yi mainly teaches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medical knowledge, and is praised as an excellent book that comb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with theory.在该书中,作者详细列举了350余种药物和病证,并对中医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解释。
In this book, the author provides a detailed list of more than 350 kinds of medicine and diseases, and explains and expounds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丹溪翁传医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Danxi Weng Zhuan Yi is not only a medical work, but alsoa piece of cultural value in ancient literature.该书对于研究中医药学历史、理论、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成为中医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必读之作。
This book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s become a must-read for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inthe field.在丹溪翁传医的影响下,世界各地都产生了许多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学派和流派。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她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她。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就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您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您主君的病跟她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就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她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您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就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就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她,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她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就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她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瞧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旅社的客人长桑先生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先生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先生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私下坐谈。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脉象}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了病人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内部的病因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因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症状。
疾病应是在身体的外表有所反应和表现,那么,只要是不超出千里范围的病人,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的方法很多。
不可逐一详尽叙述。
4、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能够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疾病的隐微征兆,能够让高明的医生及早的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国的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蛇样的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丹溪翁传译文丹溪翁就是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表字彦修,学习得人尊称她叫丹溪翁。
她自幼爱好学习,每天能记千字。
稍微长大,跟从辞官居乡得老先生学习经书,攻读科举考试得学业。
后来听说许文懿公得到朱熹四传得学说,在八华山讲学,又前去拜她为师。
逐渐知道道德性命得学说,广博深奥,专精严密,于就是成为理学家。
有一天,许文懿对她说:“我患病卧床已久,如果不就是精通医学得人,就不能使我病愈。
您就是聪明非凡得人,大概肯从事医学技艺吧?”丹溪翁因为母亲患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习过,等到听了许文懿得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得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于就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得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尽力。
当时正在盛行北宋陈师文、裴宗元等编定得《与剂局方》,丹溪翁日夜学习它,不久她醒悟说:“拿古方来治疗当今得疾病,它们得情况不能完全符合。
如果要设立医学法度,确定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就是我们本乡得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素问》、《难经》得。
”于就是整理行装外出游访,寻求别的老师请教。
她渡过浙河,奔走吴县,穿越宛陵,到过南徐,最后抵达建业,都没有遇到良师。
等她返回武林,忽然有个把她郡中罗先生来相告得人。
罗先生名叫知悌,表字子敬,世人称她太无先生,曾就是南宋理宗时得宫中近侍,学问上对于医学精通,得到金代刘完素得再传,并且广博地通晓张从正、李杲两位医家得学说。
然而她心胸狭小得很,凭借医技厌烦侍奉她人,难以称心如意。
丹溪翁去拜访她,共多次往返,不能跟她接交。
后来丹溪翁求见更加诚恳,罗知悌这才接待她,问道:“您不就是朱彦修吗?”当时丹溪翁已经具有医学声名,罗知悌所以知道她。
丹溪翁见到老师以后,就面向北方两次叩拜进谒,接受她传授得医术。
罗知悌接待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位医家得著作传授给她,为她讲述并发挥三位医家得学术要旨,而完全依据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全部抛弃您过去学习得内容,因为那不就是正确得。
医古文翻译戴良《丹溪翁傳》——譯文丹溪翁是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讳震亨,表字彦修,学习的人尊称他叫丹溪翁。
他自幼爱好学习,每天能记千字。
稍微长大,跟从辞官居乡的老先生学习经书,攻读科举考试的学业。
后来听说许文懿公得到朱熹四传的学说,在八华山讲学,又前去拜他为师。
逐渐知道道德性命的学说,广博深奥,专精严密,于是成为理学家。
有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患病卧床已久,如果不是精通医学的人,就不能使我病愈。
你是聪明非凡的人,大概肯从事医学技艺吧,”丹溪翁因为母亲患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习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尽力。
当时正在盛行北宋陈师文、裴宗元等编定的《和剂局方》,丹溪翁日夜学习它,不久他醒悟说:“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完全符合。
如果要设立医学法度,确定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本乡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素问》、《难经》的。
”于是整理行装外出游访,寻求别的老师请教。
他渡过浙河,奔走吴县,穿越宛陵,到过南徐,最后抵达建业,都没有遇到良师。
等他返回武林,忽然有个把他郡中罗先生来相告的人。
罗先生名叫知悌,表字子敬,世人称他太无先生,曾是南宋理宗时的宫中近侍,学问上对于医学精通,得到金代刘完素的再传,并且广博地通晓张从正、李杲两位医家的学说。
然而他心胸狭小得很,凭借医技厌烦侍奉他人,难以称心如意。
丹溪翁去拜访他,共多次往返,不能跟他接交。
后来丹溪翁求见更加诚恳,罗知悌这才接待他,问道:“你不是朱彦修吗,”当时丹溪翁已经具有医学声名,罗知悌所以知道他。
丹溪翁见到老师以后,就面向北方两次叩拜进谒,接受他传授的医术。
罗知悌接待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位医家的著作传授给他,为他讲述并发挥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依据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全部抛弃你过去学习的内容,因为那不是正确的。
5.丹溪翁传重点词语●1.丹溪翁者,姓朱氏,讳震亨讳:已故尊长的名。
●2.益闻道德性命之说益:逐渐●3.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鲜:少。
克:能。
●4.而旁通张从正,李皋二家之说旁:广泛。
●5.然性褊(bian)甚褊:心胸狭隘。
6.为之敷扬三家之旨敷扬:传播宣扬。
●7.一断于经一:完全。
完全依据医学经典。
●8.翁闻其言,涣然无稍凝滞于胸臆。
涣然:消散貌。
凝滞:犹困阻,此指疑难。
●9.数年之间,声闻顿著。
声闻:名声。
●10.又当消息用之消息:斟酌。
●11.以寻其指归。
寻:探求。
指归:主旨。
●12.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于道。
辐凑:即辐辏,聚集。
●13.闻教之亹亹忘疲:wei3 亹亹:勤奋不倦貌。
●14.翁春秋既高,乃徇张翼等所请徇:顺从。
●15.订其礼文以敬泣之订:修订。
礼文:祭祀之文。
●16折节下之:屈身向他请教。
下:形容词作动词,下问,屈身请教。
●17.拂衣:即拂袖,表示愤怒。
●18.若将浼mei焉浼:玷污。
●19.翁之卓卓如是卓卓:超群不凡貌。
●20.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大方:大略。
●21.人有邪恶非正之念,则依耆龟为陈其利害利害:偏义复词,偏于“害”,祸害。
●22.史称其风声节气风声:名声,声望。
节气:节操志气。
●23足以激贪厉俗: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世俗。
激:感化,抑制。
厉:通“励”,劝勉。
●24未尝不以保毓精神开其心毓:养育。
保全精气,养育神气。
●25.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
一:或。
或举动,或沉默,或出仕,或隐退。
●26.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博:广大之意。
●27.直凉多闻之益友: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
●28.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少:轻视。
重点句子●1.左丘明有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左丘明曾经说过:“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很广大呀!”确实如此。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
又怎么可以因为他是医师而轻视他呢?●2.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世,犹仕也。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
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
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
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
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
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
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
及还武林,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
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
已而求见愈笃。
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致知之。
翁既得见,遂北面再拜以谒,受其所教。
罗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
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乡之诸医,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
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余十年。
翁以其法治之,良验。
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
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辏于道,翁咸往赴之。
其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而所疗皆中。
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
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忘疲。
(节选自《九灵出房集·丹溪翁传》)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B. 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C.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D. 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讳”指名讳,古时说话写文章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称,说及去世的尊长时,在名字前加“讳”,以表尊重。
丹溪翁传译文【1】丹溪翁是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表字彦修,学习的人尊称他叫丹溪翁。
他自幼爱好学习,每天能记千字。
稍微长大,跟从辞官居乡的老先生学习经书,攻读科举考试的学业。
后来听说许文懿公得到朱熹四传的学说,在八华山讲学,又前去拜他为师。
逐渐知道道德性命的学说,广博深奥,专精严密,于是成为理学家。
有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患病卧床已久,如果不是精通医学的人,就不能使我病愈。
你是聪明非凡的人,大概肯从事医学技艺吧?”丹溪翁因为母亲患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习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尽力。
当时正在盛行北宋陈师文、裴宗元等编定的《和剂局方》,丹溪翁日夜学习它,不久他醒悟说:“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完全符合。
如果要设立医学法度,确定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本乡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素问》、《难经》的。
”于是整理行装外出游访,寻求别的老师请教。
他渡过浙河,奔走吴县,穿越宛陵,到过南徐,最后抵达建业,都没有遇到良师。
等他返回武林,忽然有个把他郡中罗先生来相告的人。
罗先生名叫知悌,表字子敬,世人称他太无先生,曾是南宋理宗时的宫中近侍,学问上对于医学精通,得到金代刘完素的再传,并且广博地通晓张从正、李杲两位医家的学说。
然而他心胸狭小得很,凭借医技厌烦侍奉他人,难以称心如意。
丹溪翁去拜访他,共多次往返,不能跟他接交。
后来丹溪翁求见更加诚恳,罗知悌这才接待他,问道:“你不是朱彦修吗?”当时丹溪翁已经具有医学声名,罗知悌所以知道他。
丹溪翁见到老师以后,就面向北方两次叩拜进谒,接受他传授的医术。
罗知悌接待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位医家的著作传授给他,为他讲述并发挥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依据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全部抛弃你过去学习的内容,因为那不是正确的。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一样,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响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那么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似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