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理想2
- 格式:ppt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11
202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五篇】【导语】本文是xx为您整理的202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五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理想答案】1、导引;载着;慈爱2、jǐ;pá;yú;liáobìn3、濯;玷;誉;碌碌4~5:C;B6、示例:第一节连环使用了四个比喻,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前两个比喻为后两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
漫漫黑夜里,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行人的路;理想像路一样,引导人们走向光明。
所以,这节中心意思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7、略8、示例:理想是星,导引前进的方向;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断线的风筝,摇摇摆摆,不知归宿。
9、B10、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11、诗人将自己对理想的赞美、期盼之情寄托在晴日、春色之中,它们象征大好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年代,要抓紧行动。
12、A孤独苦闷(绝望自卑)。
B萌生希望(看到希望)。
C重拾信心(重启心门)。
13、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少年的提防和厌恶,用邻居对少年的态度反衬老人对少年的信任和帮助。
14、实指的“门”:(1)少年的家门;(2)老人的家门。
虚指的门:(1)少年的心门;(2)人们的信任之门。
15、提示:(1)主人公是“少年”;(2)主人公是“老人”;(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
能陈述理由即可。
【袁隆平的“寻梦园”答案】1、忽然;突然;竟然2、jí;suì;pèi;xiǎng3、睿;憧憬;蕴;淳4、D5、(1)要解决全世界人民吃饭的问题,造福全人类。
(2)他所追求的有着“淳美境界”的伟大事业以及为完成这个事业而奋斗终生的精神。
6、略7、C8、(1)“美丽”的园艺场、少年的梦——“美丽”的记忆、永远的梦幻——“美而”的憧憬、终身的誓愿——义无反顾的追求、神话般的奇迹一一两大心愿、更淳美的梦。
七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解释第一课《在山那边》痴想chīxiǎng:入迷的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
隐秘yǐnmì:隐蔽,不外露。
秘密的事情(刺探隐密)铁青tiěqīng:指人恐惧、震怒或患病时的脸色发青凝成:凝结而成。
诱惑yòuhuò:1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2吸引、招引。
喧腾xuānténg:喧闹沸腾。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训诫:xùnjiè告诫,教导。
受训斥、斥责或攻击。
教训地或教条地讲道。
耸立sǒnglì:高高的直立。
颤抖:哆嗦;发抖。
迂回yūhuí:进攻的军队绕向敌人深远侧后作战。
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
曲折回旋的;环绕的。
凝视níngshì:不眨眼地看啜泣chuò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nàl hǎn:惊奇,诧异。
瘦骨嶙峋shòugǔ-línxún: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嶙峋,形容人瘦削。
心惊肉跳xīnjīng-ròutiào: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惊恐不安的样子头晕目眩:tóuyūn mùxuàn:头晕,[指头脑] 眩晕的感觉。
目眩,失去清晰视觉;视觉变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时的眼花。
小心翼翼xiǎoxīn-yìyì: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翼翼,谨慎、严肃。
第三课《短文两篇》《蝉》《贝壳》零落língluò∶不景气;衰落。
散乱。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树木枯凋。
断续duànxù: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收敛shōuliǎn∶收拢,合拢。
减轻放纵的程度。
会聚于一点;向某一值靠近。
减弱或消失。
使有机体组织收缩、减少腺体分泌。
征收租税。
聚拢;收集。
宽恕kuānshù:宽容饶恕。
6 理想练习一、基础训练。
1、划分下面两节诗的朗读节奏。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2.造句。
(1)绝处逢生:(2)浪子回头:3、下列加点词在句中含有褒义色彩的一项是()A.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B.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啪嗒一响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D.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4、下列诗句中,与例句所含哲理相同的一句是()例: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B、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C、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D、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5、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①“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句中“大写的人”指的是②“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一句中,把“荣誉”比作“副产品”,其用意是③“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一句的意思是④如果用曹操的诗句来诠释“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那么这诗句是6、自选角度,赏析下面这节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5题.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A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理想》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给加粗的字注音。
倔强________ 鬓发________ 洗濯________玷污________ 蜕作________ 寂寥________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②比喻犯过错误的人改过自新。
()③处在危险的境地而化险为夷。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B.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C.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D.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4.依据原文填空。
①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里的例句以“信念”为内容仿写句子。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仿句:6.结尾句“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你如何理解?答:7.请从本课中摘录两个最能引起你思考的诗句。
二、同步解读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8.对第一节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理想可以促使人不断进取,处顺境,不自满;处逆境,不消沉。
《理想》七年级语文教案在《理想》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笔者抓了以下两个环节:1.“仿写”第一诗节;2.“朗读”全诗时,读出关键词的重音。
学生饶有兴趣,意味盎然。
先看第1个环节。
一开课,笔者就让学生朗读诗歌标题、诗人及第一诗节。
(第一诗节内容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之后,要他们体悟本诗节诗行的特点:每一行诗句都是比喻,整个诗节又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
接着布置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仿写”。
为了大多数人“仿写”能较为成功,笔者将事先“仿写”的一个诗节板书在黑板上,竟然“节外生枝”引起学生修改诗句的冲动,笔者就将教学环节宕开一笔与学生一同研究修改起诗句来……笔者的板书如下:“自信是石油,烧亮煤气灶/自信是煤气灶,煮熟锅中饭/自信是锅中饭,填补人的养分/自信是养分,供人们摘到果子。
”写到“烧亮煤气灶”时,学生哗然,有人干脆窃窃私语起来:烧亮煤气灶,煤气灶烧亮……我说:“‘烧亮煤气灶’是有‘煤气灶烧亮’的感觉,我们等一下再来修改吧!”在写到“自信是锅中饭”时,又有学生试补道:填饱人的肚子。
我马上接口说:“我原先也填的‘填饱人的肚子’,可接下去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消化食物’、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生出儿子’,前者‘食物’与‘锅中饭’绕了回头路,不好;而后者‘肚子生儿子’太过庸俗了点,也不很好。
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将‘自信是锅中饭’后改成了‘填补人的养分’;虽然‘养分’是名词术语不如‘肚子’具体形象,但是写作诗歌不能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养分’替代‘肚子’就是力求避免‘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这种情况。
”说着这些,我又让前排的同学看了我手中教案的修改处,以示决非信口开河。
回过头去让大家又讨论了“烧亮煤气灶”的修改问题,有同学认为“烧亮煤气灶”给人有“煤气灶”本身烧着了的误导,故不如改为“点燃煤气灶”。
受此启发,又有同学对“石油”发起了质疑,认为烧煤气灶的是“石油汽”而非未经提炼的“石油”。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想》。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理想》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理想》的文本和注释。
(2)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理想》。
(2)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其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展示诗歌《理想》的背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互相交流体会。
3.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诗歌:(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自主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追求和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互相激励。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理想》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理想》。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理想》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理想》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
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
这种哲理性,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依据新课标和散文教学的特点,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句和掌握修辞方法,引发学生对理想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取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
初一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去把握诗歌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依照新课标要求、本单元的内容特点和课文内容,已经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流沙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3)研读课文,赏析诗歌精美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1、理想一. 素质教育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课文中抒发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含义。
②学习诗中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
③学习本诗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
④培养朗读兴趣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②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揣摩感情基调。
③通过启示、点拨和讨论等方式,分析诗歌抒发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含义,把握作者高超的语言能力和修辞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进取精神。
二.学习方法导航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常识。
如作者流沙河的人生经历、诗歌的朗读技巧等。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抒发的真情和深意。
3.通过评论、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对人生理想的认识。
4.通过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三.聚焦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抒发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含义。
2.本文是如何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的?3.本文是如何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的?4.培养朗读兴趣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流沙河诗集》、课文朗读带、录音机、投影片、投影仪。
五.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在山的那一边》这首诗,诗中说“在山的那一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
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百折不回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二)整体感知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
诗歌共12节,第1—6节从正面歌颂理想,第7—8节写理想的复杂性,第9—11节写要坚持理想,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理想,最后一节以“理想开花”、“抽芽”、“春色正好”、“太阳正晴”等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重新获得理想之后的欢快心情以及要为理想而奋斗的昂扬意志。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以后从事教育工作,1985年到《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
2、《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当代少年》,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作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兵。
3、(1)《婵》选自《承教小记》,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笔名明川、卢马风,香港作家,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2)《贝壳》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作者席慕蓉,笔名萧瑞、漠蓉。
台湾画家、作家。
主要著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原名陈素琰。
5、《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字三白,长洲人,工诗画、散文。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6、《理想》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
出版诗集《草木篇》,作品以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为赋,抒写爱憎之情,寓意颇深,但却被错划为右派,经历坎坷。
复出后,发表了不少诗作。
《故园六味》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
7、(1)《行道树》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张晓风,台湾著名女作家,作品主要有《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再生缘》《我在》《从你美丽的流域》《玉想》等。
(2)《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周素珊,笔名毕璞。
8、《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周国平,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等。
9、《我的信念》选自《现代人的智慧》,作者玛丽·居里,既居里夫人,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课文原文及赏析《理想》是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以下是原文及赏析。
原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赏析:《理想》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现代诗歌。
作者通过对理想的赞美和追求,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通过对理想的描绘和阐述,诗歌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奋斗。
同时,诗歌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理想,不要被现实的困难和挫折所打败,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内容知识繁多,应该怎么样快速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今天在这里分享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
①异读字(注音并组词)②易错字(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③字词积累: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④通假字:a.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b.是知也知”通“智”,智慧C.诲女知之女“通”汝“,你⑤古今异义:a.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信任b.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c.三古义:虚拟,泛指多今义:确实的数字⑥词类活用:a.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及时、按时。
b.五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是传授的知识”。
3、课文内容把握:①《理想》是一首现代史,诗人运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告诉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行道树》一文中采用拟人修辞方法,展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③《第一次真好》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