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马铃薯铁锌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6
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田蛴螬及金针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作者:梁宏杰吕和平张文伟高彦萍吴雁斌王芳芳杨昕宇黄伟张武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3年第10期摘要:陇东旱塬区种植冬油菜和冬小麦后,土地闲置期可复种马铃薯,但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对马铃薯为害严重,科学合理防治蛴螬、金针虫对保证马铃薯产量非常重要。
为筛选出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田防治蛴螬、金针虫危害的低毒高效的适宜药剂,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指示品种,蛴螬、金针虫为防治对象,选用3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各药剂的拌种或喷沟处理进行田间防效试验,调查各处理蛴螬、金针虫虫口基数,出苗期的出苗率、受害率、安全性和成熟期的受害率、安全性。
结果表明,35%噻虫嗪种衣剂、60%帮巧时种衣剂防效均达85%以上,且拌种处理和喷沟处理无显著差异。
60%帮巧时悬浮种衣剂拌种和喷沟防效均好,分别为88.44%、90.36%;折合产量高,分别为16 407.41、17 066.14 kg/hm2,较空白对照分别增产16.71%、21.40%,较常规药剂对照分别增产12.07%、16.57%;保产效果好,分别为95.39%、96.20%。
见于此,60%帮巧时悬浮种衣剂可作为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田蛴螬、金针虫防治的候选杀虫剂;并建议用48.00 mL的药量稀释10倍液后拌种薯100 kg,将525.00 mL 的药量稀释250倍液,按225 L/hm2喷沟。
关键词:复种马铃薯田;蛴螬;金针虫;高效低毒杀虫剂;防效;陇东旱塬区中圖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10-0922-05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10.007Screening of Insecticides to Control Grubs and Wireworms in Potato Field of Multiple Cropp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Eastern GansuLIANG Hongjie 1, L?譈 Heping 2, ZHANG Wenwei 3, GAO Yanping 1, WU Yanbin 1, WANG Fangfang 1, YANG Xinyu 1, HUANG Wei 1, ZHANG Wu 1(1. Potato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3. Qi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ngyang Gansu 745000, China)Abstract: After harvesting winter rapeseed and winter wheat in the dryland area of Longdong,potatoes can be resowed during the idle period of the land, where underground pests such as grubs and wireworms pose serious harm to potatoes.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rubs and wireworms is important for potato yield. In order to screen suitable insecticides with low toxi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for controlling the grubs and wireworms in the mutiple sowing potato fields in the dryland area of Longdong, selecting potato variety Longshu 7 as the indicator variety, three high-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insecticides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field control experiments through the seed dressing or ditch spraying treatment of each pesticid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grubs and wireworms in each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emergence rate, damage rate, safety during the emergence period, damage rate and safety at mature stag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control effect was over 85% using the seed coating agent of 35% thiamethoxam and 60% Bangqiaoshi,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seed dressing treatment and ditch spraying treatment. The 60% Bangqiaoshi suspension seed coating agent had the best effect whether it was seedcoating or trench spraying, that was 88.44% and 90.36%, respectively. The equivalently average yield of two above treatments was 16 407.41 and 17 066.14 kg/ha, comparing with the blank control and the conventional pesticide, which added 16.71%, 21.40% and 12.07%, 16.57%,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ratio of maintaining yield of 60% Bangqiaoshi reached to 95.39% and 96.20%, respectively, for these two treatments. Therefore, 60% Bangqiaoshi suspension seed coating agent could be regarded as a candidate insecticide to control grubs and wireworms in multiple cropped potato field of the Longdong drylan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dosage of 48.00 mL of 60% Bangqiaoshi was diluted to 10 times to deal with 100 kg potato tuberor and 525.00 mL was diluted to 250 times to spray ditch with a dosage of 225 L/ha.Key words: Multiple cropped potato; Grub; Wireworm; Efficient and low toxicity insecticide; Control effect; Rain-fed plateau area of Eastern Gansu馬铃薯已经成为我国四大主粮作物之一,更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蔬菜[1 ]。
孙莹,周斌,王龙,等. 马铃薯蛋白组成、性质及其改性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9):36−44.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60277SUN Ying, ZHOU Bin, WANG Lo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position, Croperties and Mod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Potato Protein[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4, 45(9): 36−4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60277· 未来食品 ·马铃薯蛋白组成、性质及其改性应用研究进展孙 莹1,周 斌1,王 龙1,刘 申1,朱秀清2,*(1.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2.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摘 要: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归因于马铃薯主食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马铃薯蛋白以其高营养价值和功能而闻名,具有特殊的溶解度,并含有大量在其他植物蛋白中缺乏的酪氨酸。
因此,马铃薯蛋白在各种市场应用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对马铃薯蛋白的组成、功能性质、改性方法和改性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马铃薯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发泡化和乳化特性、凝胶性和抗氧化活性。
目前,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是马铃薯蛋白改性研究的重点。
此外,本文还概述了马铃薯蛋白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未来,应深入研究马铃薯蛋白分子结构与其功能活性的联系;马铃薯蛋白与其他植物蛋白的综合利用;酶法和微生物发酵可作为未来改性方向,利用微生物资源降低改性成本。
2024年3月 灌溉排水学报第43卷 第3期 Mar. 2024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3 Vol.4319文章编号:1672 - 3317(2024)03 - 0019 - 08水肥调控对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Meta 分析苏丹丹1,2,张恒嘉1,2*,邓浩亮3,周晨莉1,2,陈谢田1,2(1.甘肃农业大学,兰州 730070;2.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59;3.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摘 要:【目的】评估水肥调控对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 )和肥料偏生产率(PFP )的影响。
【方法】采用数据整合(Meta )分析,以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为决策因子,筛选获得目标文献29篇,建立水-肥-产量(440组)、水-肥-WUE (318组)、水-肥-PFP (428组)共计1 186组观测值的数据库。
分析水肥调控对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优选西北地区马铃薯最优水肥调控区间。
【结果】对宁夏马铃薯生产而言,适量增加灌水量和施肥量至最佳水肥调控区间可增产14.12 t/hm 2,增加2.96 kg/m 3的WUE 和32.83 kg/kg 的PFP ;对甘肃马铃薯生产而言,降低施肥量至最佳施肥区间可增加27.58 kg/kg 的PFP ;对内蒙古马铃薯生产而言,降低灌水量并增加施肥量至最佳水肥调控区间,可增产17.92 t/hm 2,同时增加3.33 kg/m 3的WUE 和30.91 kg/kg 的PFP 。
【结论】西北四省(自治区)马铃薯最优水肥调控区间分别为:宁夏(灌水量900~2 100 m 3/hm 2,施肥量345~531.6 kg/hm 2)、甘肃(灌水量2 895~3 550 m 3/hm 2,施肥量420~630 kg/hm 2)、陕西(灌水量1 650~2 940 m 3/hm 2,施肥量415~630 kg/hm 2)、内蒙古(灌水量1 350~2 070 m 3/hm 2,施肥量435~675 kg/hm 2)。
马铃薯基因组学的研究及其意义随着人们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基因组被测序并解析。
其中,马铃薯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对象。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对于这种农作物的相关性状和性状的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在不涉及政治的情况下,深入探讨马铃薯基因组学的研究及其意义。
一、马铃薯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1.马铃薯基因组测序在2009年,国际马铃薯基因组学项目(PGSC)开始了马铃薯基因组测序项目。
该项目团队分别使用Sanger测序和Illumina HiSeq平台完成了两份文库的测序。
随后,PGSC又使用PacBio SMRT技术和Hi-C技术用于辅助组装马铃薯基因组。
2011年,PGSC团队公布了马铃薯基因组的初步草图。
随后,他们继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注释和更新。
2018年,最终完成了一个2.1 Gb大小的Hexaploid马铃薯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的组装工作。
2.马铃薯基因组特点基因组组成: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远缘多倍体,有60个染色体(2n=6x=48),其基因组大小为约2.1 Gb。
每个马铃薯细胞中都含有三个基因组。
重要性状:作为全球重要的食品和工业材料之一,马铃薯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马铃薯的可食用部位是地下块茎(马铃薯),这使得它成为人类食品中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马铃薯具有许多其他的重要应用,如淀粉制造、饲料原料等。
与其他作物比较:与其他作物相比,马铃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马铃薯具有多倍体性,染色体高度重组,部分基因组重复,这使得这种作物的基因组分析工作变得复杂。
同时,马铃薯是一种光照非常敏感的作物,这使得研究人员需要更加谨慎和耐心地进行研究。
二、马铃薯基因组学研究的意义1.深入研究马铃薯性状通过马铃薯基因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铃薯品种的性状。
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改进这些性状,以满足人们对这种作物的需求。
Optimization on Potato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ItsDevelopment Under New SituationLI Jieping*,SHAN Youjiao(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 (CIP),China Center for Asia-Pacific (CCCAP),Yanqing,Beijing 102100,China )A bstract:As the third most important staple crop in the world,potatoes can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nutrients required by humans than cereal grains,and are called "perfect food".Excellent potato variet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human health.Potato bree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valued.In this review,the technical points and optimization ideas of traditional tetraploid potato breeding were discussed,including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wild species and introduction technology,successful cases of pre-breeding research,parental selection,early generation selection and seed potato propagation in traditional tetraploid potato breeding.With the breakthrough of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the hybrid potato variety 'Upotato 1'has shown excellent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and potato breeding technology has mo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How to make use of biological advantages such as potato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and strong regenerative ability to optimize and upgrade traditional breeding technologies,and马铃薯育种技术的优化与新形势下的发展李结平*,单友蛟(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中国),北京延庆102100)收稿日期:2023-06-08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E0109600)。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硒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是人类获取硒的重要来源,其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直接影响到硒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人体对硒的摄入量。
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和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主要通过根系进行。
硒通过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然后转运到各个组织器官。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硒的吸收转运蛋白。
硒转运蛋白家族包括硒硫蛋白家族、硒硫蛋白P家族和硒硫蛋白R家族等。
这些蛋白负责硒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并参与硒在植物中的分布和积累。
硒的代谢途径主要有硒胱氨酸途径和硒甲硫氨酸途径,其中硒胱氨酸途径是硒在植物中的主要代谢途径。
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是指通过调控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使其积累更多的硒。
硒生物强化是提高食物硒含量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硒含量较低的农作物。
研究表明,钙、硒、硼、锌、铁等营养元素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有重要影响。
合理施用这些营养元素可以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能力。
适宜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也有重要影响。
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植物对硒的吸收和积累。
研究发现,施用硒肥、调整土壤pH值和改良土壤结构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
主要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玉米、花生和蔬菜等作物上。
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品种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品种来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
已经有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植物,使其对硒的吸收能力大幅提高,从而增加了农作物的硒含量。
这些研究为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25(5):11-15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食物强化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张晓帆「,李涛2,张倩1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100050;2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北京100836)摘要:从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强化食物入手,针对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贫血%学习与认知能力等,探讨食物强化对儿童的健康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食物强化改善儿童营养提供基袖数据。
关键词:微量营养素;食物强化;儿童;健康儿童是最容易发生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群体之一,食物强化通过提高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的含量可以有效改善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1-4],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综述国内外应用食物强化进行儿童营养干预的研究进展,探讨铁、维生素A、维生素D、锌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强化食物对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贫血以及认知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
1铁强化食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目前强化铁的食物载体应用最多的是酱油和面粉、大米等主食。
1.1铁强化酱油对儿童贫血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1年全球约有8亿儿童和妇女受到贫血的影响,包括2.73亿儿童,其中学龄前儿童受影响最大,贫血率为42.6%[5]。
铁缺乏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一半以上的贫血是由缺铁引起的[6]。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强化酱油的方法来解决贫血问题[7'16])早在2004年,赵显峰等[7]对贵州省343名3~6岁儿童进行为期18个月的NaFeEDTA强化酱油随机对照干预试验(RCT),结果显示,干预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贫血率明显下降。
这与后续我国多项采用铁强化酱油改善儿童贫血的RCT 试验[8切和Mets分析”时结果一致,表明铁强化酱油能有效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
铁强化酱油的应用在个体水平上表现为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在社会层面表现为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被认为是改善人群缺铁性贫血的经济、易行且有效的措施,如魏艳丽等[15]对2004-2013年铁强化酱油预防贫血的效果评估显示,采用铁酱油每改善一名贫血患者的成本仅为0.12元。
植物锌铁转运相关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李素贞;陈景堂【摘要】锌和铁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锌、铁缺乏或过剩都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植物需要一系列金属转运体的协同工作以保持体内离子平衡.这些转运体可分为吸收蛋白和排出蛋白两大类,它们参与细胞内锌铁离子的跨膜运输,以及调节细胞内锌铁离子的平衡与分配.目前,植物细胞中锌铁转运蛋白的转录表达水平与锌铁离子在植物体中的积累与分布之间的联系已被揭示,并分离克隆了许多相关基因家族成员.综述近年来发现并鉴定出的参与锌铁转运的蛋自家族的表达、定位等相关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7页(P8-14)【关键词】锌;铁;转运蛋白;蛋白家族【作者】李素贞;陈景堂【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保定071001【正文语种】中文锌和铁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1]。
锌是生物体300多种酶和重要蛋白质的结构辅助因子[2]。
锌不仅参与机体的各种代谢,在生物膜稳定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理机能中也担负着重要的角色[3]。
适量增加植物体内锌的含量可提高作物产量,而锌的缺乏会导致叶绿素、脂质、蛋白、质膜的氧化破坏。
植物体内锌离子的过度积累又会对植物产生毒害。
铁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金属蛋白的催化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电子传递体。
因此,铁元素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另外,细胞内过高的Fe3+/Fe2+氧化还原势会导致超氧化合物的产生,对细胞造成伤害[4]。
因此,严格控制植物体内金属离子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这依赖于各种转运体的协同作用,包括锌、铁转运体蛋白家族(Zinc-regulated transporters,Ironregulated transporter-like proteins,ZIP)、自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家族(The natural resistance 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NRAMP)、阳离子扩散辅助蛋白家族(Cation diffusion facilitator proteins,CDF)、植物重金属ATP酶家族P1B-ATPase(Heavy metal ATPases,HMA)、黄色条纹蛋白家族(yellow stripe-like,YSL)和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2019年2月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第5 4卷第1期89~95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双月刊用于蛋白质组分析的两种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王润润1,2,王东霞1,3,张小微1,2,杨巧玲1,2,崔丹丹1,2,张俊莲4,程李香1,3(1.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3.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4.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目的】进行两种提取方法下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组结果差异分析,并确定最佳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酚提取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进行2-DE分离,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结果】两步沉淀法提取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较酚提取法获得蛋白质纯度和浓度及蛋白质点数目均明显增加,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分辨率较高.质谱鉴定结果表明,两步沉淀法中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丰度均显著高于酚提取法,并鉴定到一些新出现的蛋白质包括假定的线粒体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II前体类型B.【结论】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时两步沉淀法优于酚提取法.关键词:马铃薯;蛋白质提取;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差异表达蛋白质中图分类号:Q9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4315(2019)01-0089-07DOI:10.13432/j.cnki.jgsau.2019.01.012Comparison of two extraction methods of potato tuberprotein based on proteomic analysisWANG Run-run1,2,WANG Dong-xia1,3,ZHANG Xiao-wei 1,2,YANG Qiao-lin1,2,CUI Dan-dan1,2,ZHANG Jun-lian4,CHENG Li-xiang1,3(1.Gan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ridland Crop Science,Lanzhou 730070,China;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technology,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3.College of Agronomy,Gansu 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4.College of Horticulture,Gansu 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potato tuber proteomic under two extraction methods,as well a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method of potato tuber protein.【Method】Potato tuber protein was ex-tracted with phenol extraction method and two-step precipitation method,and then analyzed using two-di-mension gel electrophoresis(2-DE),respectively.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byMALDI-TOF/TOF mass spectrometry.【Result】The purity and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 extracted withtwo-step precipitation meth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 than that of phenol extraction method,and the numberof protein spots and the resolution of 2-DE gel maps were also increased.Mass spectrometry identification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phenol extraction method,the abundance of protein extracted with第一作者:王润润,硕士研究生.E-mail:1425717114@qq.com通信作者:程李香,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铃薯遗传育种.E-mail:chenglixiang_0419@163.com基金项目: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SCS-2016-06);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1606RJYA229);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9-P14).收稿日期:2017-03-28;修回日期:2017-04-14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two-steps precipitation extraction method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And some new proteins were only i-dentified in two-steps precipitation extraction method,including putative mitochondrial NAD-dependentmalate dehydrogenase,acid phosphatase-like and proteinase inhibitor II precursor type B.【Conclusion】Po-tato tuber protein extracted with two-step precipitation method is better than phenol extraction method.Key words:potato;protein extraction;proteomic;two-dimension gel electrophoresi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蛋白质组用于各种细胞、组织中蛋白质的研究.高分辨率的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已经普遍用于各种植物组织蛋白质的分离、分析以及鉴定.蛋白质的提取是2-DE分析和鉴定的关键步骤.植物组织中通常含有厚细胞壁、高浓度有机酸的液泡以及大量的次生代谢物如色素、酚复合物,这些物质严重干扰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因此,从植物组织中制备高质量的蛋白质样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2].最近研究结果表明,以苯酚提取法和TCA丙酮为基础改善后的蛋白质提取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富含多糖、脂质和酚醛树脂复合物以及高纤维的植物组织中2-DE的分别率、清除非蛋白质的复合物、降低条纹的干扰[3-6].Lau等[7]采用苯酚/SDS结合醇酸铵沉淀法、苯酚结合TCA/丙酮沉淀法和TCA/丙酮法提取植株叶绿体可溶性蛋白质,结果表明苯酚/SDS结合醇酸铵沉淀法提取的蛋白质产量最高,2-DE图谱的蛋白质点数目最多.Al-Obaidi等[8]利用酚提取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灵芝防御相关蛋白质,结果表明酚提取法是最适的灵芝属蛋白质提取方法.此外,融入二甲基亚砜或者尿素缓冲液的TCA/丙酮提取玉米根的蛋白质较传统的TCA/丙酮沉淀法明显改善了2-DE图谱分辨率、增加了蛋白点数目[10-11].因此,改善蛋白质提取方法有利于植物蛋白质携带信息的获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块茎作为储藏器官具有细胞组织倍性一致的特点,是储藏器官蛋白质组研究的良好材料[12].但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多酚、醌类和糖类等次生代谢物质,用常规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不易去除干净,不能有效提纯和分离块茎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的制备体系还不完善,双向电泳效果差,干扰大.为了深入研究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组,选择合适的马铃薯块茎总蛋白质提取方法是后续获得高质量的2-DE图谱的关键.本试验根据马铃薯块茎的特点,采用酚提取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进行2-DE分离,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探索适合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样品制备的最佳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马铃薯普通栽培种‘大西洋’的成熟块茎,采集于甘肃农业大学试验田,液氮速冻,于-80℃冰箱贮存备用.1.2 主要试剂IPG干胶条(Immobiline drystrip,pH3-10,17cm)为Bio-Rad公司产品;丙烯酰胺(Acr)、过硫酸铵(APS)、甲叉双丙烯酰胺(Bis)、考马斯亮蓝G-250(CBB G-250)、二硫苏糖醇(DTT)、乙二胺四乙酸(EDTA)、甘氨酸(Glycine)、碘乙酰胺(IAA)、硫脲(Thiourea)、尿素(Ure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低熔点琼脂糖、甘油、β-巯基乙醇、丙酮、醋酸铵、甲醇、溴酚蓝为Am-resco公司产品;Tris-饱和酚为Solarbio公司产品.所有溶液和缓冲液均为Milli-Q水配制.1.3 样品制备1.3.1 粗蛋白提取 方法一:酚提取法 参照Al-Obaidi等[8]的方法略有改动.称取2g马铃薯块茎,液氮研磨后,加入12mL提取缓冲液(0.7mol/LSucrose,500mmol/L Tris,30mmol/L HCl,100mmol/L KCl,50mmol/L Ascorbic acid,2mmol/L PMSF,pH 8.0),冰浴30min,4℃下12 000 g离心15min.取上清,加入15mL Tris平衡酚,涡旋10min,4℃下6 000 g离心15min.收集酚相加入5倍体积的0.1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20℃沉淀过夜.4℃下12 000 g离心10min.沉淀加1mL水悬浮,再加6mL乙醇,-20℃沉淀09第1期王润润等:用于蛋白质组分析的两种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过夜.沉淀加5mL还原缓冲液(8mmol/L Urea,200mmol/L Tris,2mmol/L EDTA,20mmmol/LDTT,pH 8.0),溶解1h后加入250μL 0.5mmol/L Tris,黑暗静置30min后加6倍体积的乙醇,4℃下12 000 g离心10min,沉淀经真空干燥,得到的粗蛋白质粉末进行称质量后,于-80℃保存备用.方法二:两步沉淀法 第一步沉淀为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根据Karppinen等[13]和Wang等[14]的方法略有改动.称取2g马铃薯块茎,液氮研磨后,加入10mL提取缓冲液(50mmol/L Tris-HCl,25mmol/L EDTA,500mmol/L Thiourea,2mmol/L PMSF,0.07%β-巯基乙醇,pH 8.0),冰浴30min,4℃下12 000 g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加入5倍体积预冷丙酮.涡旋振荡后,-20℃沉淀过夜.4℃下12 000 g离心20min,沉淀重悬于等体积预冷丙酮溶液2次.4℃下12 000 g离心15min.第二步沉淀为乙酸铵/甲醇沉淀,根据Koistin-en等[15]的方法略有改动.第一步沉淀样品加6mL0.1mmol/L Tris-HCl提取缓冲液(pH8.0),涡旋后4℃静置20min,加入等体积的水饱和酚,轻摇10min.15℃下12 000 g离心15min,收集酚层溶液,加入12mL 0.1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20℃沉淀过夜.4℃下12 000 g离心10min.沉淀加入10mL预冷丙酮溶液,涡旋振荡后-20℃下静置20min.4℃下12 000 g离心5min,重复该步骤2遍.沉淀经真空干燥,得到的粗蛋白质粉末进行称质量后,于-80℃保存备用.1.3.2 蛋白质提取 称取粗蛋白质干粉10mg,以1∶20(mg/μL)加入样品裂解液.涡旋振荡后于30℃水浴2h.4℃下12 000 g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待分析的蛋白质溶液,于-80℃保存用于双向电泳分析.1.4 蛋白质定量以牛血清白蛋白质为标准蛋白绘制标准曲线.取待分析上清液与蛋白试剂反应5min,59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值,计算蛋白质浓度.1.5 双向凝胶电泳及2-DE图谱分析取含950μg蛋白质的上清液,用水化上样缓冲液[7∶Urea,2∶Thioure,0.3%(w/v)DTT,2%(w/v)CHAPS,2%(v/v)Triton X-114,0.5%(v/v)IPG缓冲液,0.002%(w/v)溴酚蓝]补至350μL,充分混匀,4℃下12 000 g离心10min,进行IEF上样.将聚焦完成的胶条取出,置于含1%DTT或4%碘乙酰胺的平衡缓冲液[6∶Urea,1.5∶Tris-HCl,2%(w/v)SDS,20%(v/v)甘油,pH8.8]各5mL分别平衡15min.待其平衡后,采用12%分离胶进行第二向SDS-PAGE电泳.电泳结束后,CBB染色液染色20h,去离子水浸泡脱色至背景清晰.凝胶采用UMAX Magicscan扫描仪扫描,光学分辨率300dpi(Dot per inch),保存为数字图像.采用PDQuest 8.0.1软件,对酚提取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提取得到的蛋白质凝胶图像进行匹配分析.标记并切取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TOF-MS分析.1.6 数据处理运用SPSS 1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蛋白质获得量及纯度的比较采用两种提取方法对马铃薯块茎所获得的粗蛋白质干质量、纯蛋白质获得量以及蛋白质纯度等进行比较(表1).酚提取法获得的粗蛋白质量达到91.33mg,是两步沉淀法提取的3.71倍,而且纯蛋白质的获得量也显著高于两步沉淀法,但是酚提取法获得蛋白质的纯度和浓度却明显低于两步沉淀法.2.2 电泳结果的比较2.2.1 双向SDS-PAGE结果 利用酚提取法和两步沉淀法提取的马铃薯块茎总蛋白质在17cm pH3~10非线性胶条进行等点聚焦,然后用12%SDS-PAGE分离后获得2-DE图谱(图1).两步沉淀法所得双向电泳图谱(图1-B)较酚提取法所得电泳图谱(图1-A)横向纹理较少、蛋白质斑点数多且清晰可见,主要分布在pH值4~7范围内,没有拖尾现象,分离效果比较理想,在pH 7~10的碱性区亦有较多显著的蛋白质点.而酚提取法2-DE电泳图谱上在碱性区几乎没有清晰且呈椭圆的蛋白质点的分布.采用PDQuest 8.0.1软件分析电泳图谱,两步沉淀19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表1 两种提取方法获得蛋白质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wo extraction methods提取方法Method粗蛋白质获得量/(mg·g-1)Amount ofcrude protein蛋白质浓度/(mg·mL-1)Contentrationof protein纯蛋白质获得量/(mg·g-1)Amount ofpure protein蛋白质纯度/%Contentrationof protein酚提取法Phenol extraction method91.33±1.12a10.39±1.07b 29.41±0.76a32.21±0.67b两步沉淀法Two-step precipitationmethod24.61±0.66b 17.98±0.57a17.62±0.38b 71.63±0.58a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Different small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level.图1 酚提取法和两步沉淀法提取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2-DE图谱Figure 1 2-DE profiles of potato tuber protein extracted with phenol extraction method and two-stepprecipitation extraction method法和酚提取法提取的马铃薯块茎总蛋白质点数目分别为398±46个和870±69个.MALDI-TOF/TOF-MS鉴定了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表2),分别是70kU热激相关蛋白质,叶绿体、假定的线粒体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烯醇酶类似物、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蛋白酶抑制剂II前体类型B、成熟酶K、酸性磷酸酶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1.这些被鉴定的蛋白质可分为不同的功能类别,分别为能量和代谢相关蛋白质(37.5%)、贮藏和防御相关蛋白质(25%)、氧化还原相关蛋白质(12.5%)、转录相关蛋白质(12.5%)和翻译相关蛋白质(12.5%)(图2).进一步对获得的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丰度进行比较分析(图3),结果表明两步沉淀法中鉴定5种差异表达蛋白质丰度显著高于酚提取法,分别是70kU热激相关蛋白,叶绿体、烯醇酶类似物、脱氢抗图2 两种提取方法下马铃薯块茎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分类Figure 2 Th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expressed proteins of potato tuber extracted withtwo extraction methods29第1期王润润等:用于蛋白质组分析的两种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39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 1809、2610、3819、5306、8001、8204、8210和6005分别是70kU热激相关蛋白,叶绿体、假定的线粒体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烯醇酶类似物、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蛋白酶抑制剂II前体类型B、成熟酶K、酸性磷酸酶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1.图3 两种提取方法下马铃薯块茎差异表达蛋白质丰度比较Figure 3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proteins abundance of potato tuber extractedwith two extraction methods坏血酸还原酶和成熟酶K.此外,两步沉淀法较酚提取法鉴定到一些新出现的蛋白质包括假定的线粒体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II前体类型B.3 讨论蛋白质组学已经被广泛用于分析植物体各种生理生化机制[16].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是2-DE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2-DE的分辨率和分离效果.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蛋白质提取方法是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乙酸铵/甲醇沉淀法和酚提取法,单独的每种方法操作简便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烟草(Nicotiana tabacum)花粉[17]、水稻(Oryza sativa)根[18-19]、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20]和葡萄(Vitis vinifera)叶和根[21]、香蕉(Musa spp)和苹果(Malus domestica)[22]等组织的蛋白质提取.但是,对于富含酚类、色素类、脂类以及有机酸等次生代谢物质的材料,蛋白质提取效果却并不理想.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具有降低次生代谢物质脂肪和色素的干扰、减少蛋白质降解等优点[23],乙酸铵/甲醇沉淀法可有效去除样品中的可溶性杂质[13].本试验将三氯乙酸/丙酮沉淀和乙酸铵/甲醇沉淀结合在一起的两步沉淀法提取的蛋白质和酚提取法提取的蛋白质比较,两步沉淀法提取的蛋白质的含量较低,但其蛋白质纯度和浓度显著增加,说明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比酚提取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更有效,除杂效果更彻底.用酚提取法提取蛋白质时,由于只收集酚相,大量的沉淀物被丢弃,导致蛋白质的损失较多[24].经质谱分析两步沉淀法和酚提取法表达量在2.5倍以上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富集在碱性区(pH7~10),包括酸性磷酸酶类似物、成熟酶、烯醇酶类似物、假定的线粒体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与Delaplace等[25]采用酚提取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经2-DE分离后蛋白质主要富集在酸性区(pH4~7)相比,两步沉淀法大大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碱性区蛋白质的收集,改善了酚提取法碱性区蛋白质损失多的特性.4 结论采用酚提取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经过2-DE图谱分析发现两步沉淀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点数量增加且蛋白质点分离效果好.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除杂效果和高效富集碱性区域蛋白质的作用,是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的最佳方法,为研究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组学提供了更完善的技术支撑.参考文献[1] Wang W,Tai F,Chen S.Optimizing protein extractionfrom plant tissues for enhanced proteomics analysis[J].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08,31(11):2032-2039.[2] Rode C,Winkelmann T,Braun H P,et al.Differencegel electrophoresis(DIGE):methods and protocols[M].Totowa:Humana Press,2012.[3] Wang X,Shi M,Lu X,et al.A method for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different subcellular fractions of laticiferlatex in Hevea brasiliensis compatible with 2-DE andMS[J].Proteome Science,2010,8(1):35-45.[4] Sebastiana M,Figueiredo A,Monteiro F,et al.A possi-ble approach for gel-based proteomic studies in recalci-trant woody plants[J].Springerplus,2013,2(1):210.49第1期王润润等:用于蛋白质组分析的两种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5] Faurobert M,Pelpoir E,Cha b J.Plant proteomics:methods and protocols[M].Totowa:Humana Press,2007.[6] He C,Wang Y.Protein extraction from leaves of Aloevera L.,a succulent and recalcitrant plant,for pro-teomic analysis[J].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2008,26(4):292-300.[7] Lau B Y,Deb-Choudhury S,Morton J D,et al.Methoddevelopments to extract proteins from oil palm chro-moplast for proteomic analysis[J].Springerplus,2015,4(1):791-804.[8] Al-Obaidi J R,Saidi N B,Usuldin S R,et al.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for gel-based proteomic analysis of ganoderma spp[J].ProteinJournal,2016,35(2):100-6.[9] Calderan-Rodrigues M J,Jamet E,Douche T,et al.Cellwall proteome of sugarcane stems:comparison of a de-structive and a non-destructive extraction methodshowed differences in glycoside hydrolases and peroxi-dases[J].BMC Plant Biology,2016,16(1):14-31.[10] Song Y,Zhang H,Wang G,et al.DMSO,an organiccleanup solvent for TCA/acetone-precipitated pro-teins,improves 2-DE protein analysis of rice roots[J].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2012,30(5):1204-1209.[11] Lu s I M,Alexandre B M,Oliveira M M,et al.Selec-tion of an appropriate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 tostudy the phosphoproteome of maize photosynthetictissue[J].Plos One,2016,11(10):e0164387.[12] 李成.马铃薯匍匐茎发育特性、二倍体野生种与四倍体栽培种块茎差异蛋白质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5.[13] Karppinen K,Taulavuori E,Hohtola A.Optimizationof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Hypericum perforatumtissues and immunoblotting detection of Hyp-1at dif-ferent stages of leaf development[J].Molecular Bio-technology,2010,46(3):219-26.[14] Wang W,Vignani R,Scali M,et al.A universal andrapid protocol for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recalcitrantplant tissues for proteomic analysis[J].Electrophore-sis,2006,27(13):2782-2786.[15] Vertommen A,Panis B,Swennen R,et al.Evaluationof chloroform/methanol extraction to facilitate thestudy of membrane proteins of non-model plants[J].Planta,2010,231(5):1113-1125.[16] Jorrin J V,Maldonado A M,Castillejo M A.Plantproteome analysis:a 2006update[J].Proteomics,2007,7(16):2947-2962.[17] Fíla J,ApkováV,FecikováJ,et al.Impact of homoge-nization and protein extraction conditions on the ob-tained tobacco pollen proteomic patterns[J].BiologiaPlantarum,2011,55(3):499-506.[18] Xiang X,Ning S,Jiang X,et al.,Protein extractionfrom rice(Oryza sativa L.)root for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resis[J].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10,4(4):416-421.[19] Raorane M L,Narciso J O,Kohli A.Recombinantproteins from plants:methods and protocols[M].New York:Springer,2016.[20] Sghaier-Hammami B,Redondo-L pez I,Maldonado-Alconada A M,et al.A proteomic approach analysingthe arabidopsis thaliana response to virulent and a-virulent pseudomonas syringae strains[J].ActaPhysiologiae Plantarum,2011,34(3):905-922.[21] Jellouli N,Salem A B,Ghorbel A,et al.Evaluation of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for vitis vinifera leaf androot proteome analysis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0,52(10):933-40.[22] Carpentier S C,Witters E,Laukens K,et al.Prepara-tion of protein extracts from recalcitrant plant tis-sues:An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J].Pro-teomics,2005,5(10):2497-2507.[23] Wu X,Xiong E,Wang W,et al.Universal samplepreparation method integrating trichloroacetic acid/acetone precipitation with phenol extraction for cropproteomic analysis[J].Nature Protocols,2014,9(2):362-374.[24] Cilia M,Fish T,Yang X,et al.A comparison of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suitable for gel-based pro-teomic studies of aphid proteins[J].Journal of Biomo-lecular Techniques,2009,20(4):201-215.[25] Delaplace P,Wal Fvd,Dierick J F,et al.Potato tuberproteomics:Comparison of two complementary ex-traction methods designed for 2-DE of acidic proteins[J].Proteomics,2006,24(6):6494-6497.(责任编辑 赵晓倩)59。
浅析硒肥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作者:屈海龙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7期马铃薯俗称洋芋,又名土豆、藩薯、地蛋、山药蛋等,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马铃薯源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的安地斯山区,我国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随后,马铃薯以其“不与五谷争地,膺卤沙岗皆可以长,大旱,不粪治,亦长大”的特点,迅速在新垦、贫穷和苦寒地区发展。
马铃薯适应种植区域广,黑龙江到海南地区均可种植。
我国是马铃薯主产国之一,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遍布全国各地,仅甘肃省种植面积为1023.83万亩,产量为237.89万吨,是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
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与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粮食作物,是最大的非谷类食品,粮菜饲兼用。
我国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将增至1亿亩,产量达到1300kg/亩,推进马铃薯成为主食的进程。
1.硒元素概述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可以用做工业原料,是动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硒元素是迄今人类从地壳中发现自然存在的80种元素之一,其蕴藏量排在第70位,由于硒元素在生命体重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被称为生命火种、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以及天然解毒剂等。
硒元素于1817年被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发现。
硒元素对生命体有益功能的认知源于KlausSchwarz于1957年首次证实了硒是生物体必须营养元素。
之后,Roetruck与Hoekstra于1972年首次揭示了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
随后对于硒元素在生命体中功能研究更加深入,尤其在医学研究领域成为焦点。
在国内,杨光圻于1980年提出硒与克山病防治关系的结果。
1988年我国将硒列入每日膳食营养素中。
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缺硒易引发多种癌症疾病、眼科疾病、染色体损害、免疫力下降、抗衰老能力下降、铅和砷等中毒现象。
人体中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食物硒含量直接影响人体硒营养水平。
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病原学研究及品种抗性评价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马铃薯贮藏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也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威胁马铃薯的生产。
本研究对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estructor)的发生危害、种类鉴定、培养条件、侵染规律和抗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采集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为害马铃薯的症状进行观察和描述,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病在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发病率为2-11%,病情指数为0.72-5.33;品种间的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其中青薯9号和荷兰15号的发病程度显著高于其它品种。
2.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甘肃定西马铃薯上的4个线虫群体进行了鉴定,利用UPGMA法构建线虫群体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
结果表明,4个线虫群体在形态学上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一致,但群体DX27与群体DX11、DX16、DX19存在差异。
利用通用引物TW81/AB28扩增rDNA-ITS 序列获得了长度均为915 bp的片段;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群体DX27与其它3个群体相比,在ITS1区的96-255 bp片段内有25个位点的差异;系统发育树显示,群体DX27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C型群体聚为1支,群体DX11、DX16、DX19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群体聚为1支。
根据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该病原线虫确定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其中群体DX27属于C型,群体DX11、DX16、DX19属于B型。
3.选用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e)和茄链格孢(A.solani)等8个真菌菌株,在15℃、20℃、25℃和30℃4个温度梯度下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最佳室内培养条件进行筛选。
富锌马铃薯锌分布特征及加工后锌保留情况的研究富锌马铃薯锌分布特征及加工后锌保留情况的研究引言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日常饮食中。
马铃薯是营养丰富的食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锌在人体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富锌马铃薯的锌分布特征以及加工过程中锌的保留情况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富锌马铃薯锌分布特征的研究1. 土壤锌含量与马铃薯锌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土壤中锌含量的高低与马铃薯的锌含量密切相关。
富含锌的土壤能够提供更多的锌供马铃薯吸收,从而马铃薯中的锌含量也相对较高。
因此,在地理环境选择马铃薯种植区域时,考虑土壤锌含量是确保马铃薯富含锌的重要因素之一。
2. 不同部位锌含量差异研究表明,马铃薯不同部位的锌含量存在差异。
通常来说,马铃薯的皮富含锌,其次是马铃薯的筋眼部位,而马铃薯的肉质部分相对较低。
因此,充分利用马铃薯的皮和筋眼部位可以增加人体摄入锌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营养。
3. 锌含量与品种特性的关系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锌含量上也有所差异。
经过研究发现,选择富含锌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提高马铃薯的锌含量。
因此,在马铃薯的选育过程中,锌含量也应成为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加工后锌保留情况的研究1. 不同加工方法的影响研究认为,不同的加工方法对马铃薯中锌的保留情况有显著影响。
比如,蒸煮和炖煮等液态加工方法可以更好地保留马铃薯中的锌,而炸和烤等高温加工方法则会导致锌的流失。
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马铃薯中的锌。
2. 储存时间对锌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铃薯的储存时间也会对锌含量产生一定影响。
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马铃薯中的锌含量降低,可能是因为锌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因此,在购买马铃薯时,要选择新鲜的马铃薯,并及时食用,以保证锌的充足摄入。
结论富锌马铃薯的锌分布特征与土壤锌含量、不同部位锌含量差异和品种特性密切相关。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对策第23卷第4期2007年4月甘肃科技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Z.23Apr.No.42007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对策姚乔花,李学文(1.定西市安定区农技中心,甘肃定西743000;2.定西市农业局,甘肃定西743000)摘要:文章从定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区位优势出发,立足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提出进一步做大做强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对策.以期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商品薯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关键词:定西市;马铃薯;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8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总人口298.72万人.辖安定,通渭,陇西,临洮,渭源,漳县,岷县1区6县.1983年国务院把定西北部四县列为"三西"建设重点县,1986年又把南部三县列为国扶贫困县,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全市1999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2003年国务院批准定西撤地设市.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尽快稳定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目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提出了"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指导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l区位优势马铃薯从欧洲传人中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定西市种植也有200多年的期限.经过长时间的生态适应性选择,加上品种的不断创新和换代, 使马铃薯更加适应定西的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区,成为定西市抗御自然灾害,发展特色产业的首选作物之一.定西之所以适合种植马铃薯,是与定西特定的自然,气候和农田环境条件密切相关.'(1)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是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最佳天然场所.定西地处东经103.52一105.13,北纬34.26一35.35的区域内,海拔在1640—3900 米之间,是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全市大致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复杂的地质地理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为马铃薯不同类型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南部高寒阴湿区, 由于海拔高,气候冷凉,是马铃薯脱毒种薯和良种扩繁的最佳区域;在中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主要适宜高淀粉马铃薯和优质商品薯生产; 在洮河,渭河,漳河流域的河谷川水区主要适宜优质菜用型和加工型马铃薯的生产.(2)干旱少雨但与马铃薯生长雨热同期的气候资源,为马铃薯块茎膨大和品质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年均气温5.7—7.7℃,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16.1—19.8℃,≥O℃的积温2582.6—3257. 4℃,≥1O℃的积温1729.2—2616.7℃,无霜期109 —162天,年降水400—6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 8,9三个月.降水规律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相吻合,雨热同期,生长期内日最高气温≥3O℃的日数很少,既有利于马铃薯增产,也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同时有利于抑制马铃薯病毒病的蔓延和加重,减缓了马铃薯品种和品质的退化速度.(3)较为充裕的耕地资源和立地条件,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市耕地面积为771 万亩,实际航测耕地面积为1100万亩,全市266.7 万农村人口人均4.12亩.耕地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上,保水保肥和透气性适中,大部分土壤富含钾素,特别是400多万亩的梯田,立地条件较好.南部高寒阴湿区土壤以黑垆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在1.5—3以上,土壤肥沃,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高;中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土壤以黄绵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在1—1.5之间,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提高商品率;河谷川水区土壤以黑垆土为主,还有少量红粘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由于热量充裕,非常适宜菜用型马铃薯早种早上市和加工型马铃薯生产.这些优越的土地资源,为生产优质马铃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特定的自然气候和农田环境条件,再加上不同区域布局的优质品种,定西所产马铃薯个大,质12甘肃科技第23卷优,色白体圆,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口感醇香,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耐藏,是各种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的上好原料.据抽样检验结果:定西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含量为24.1—3O.7,淀粉含量18.97—24.25,蛋白质含量为1.18—2.44,糖类1.5左右,矿物盐类1.1左右.国内外许多知名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马铃薯既是适宜定西种植的首选作物之一,同时又是顺应市场,发展特色产业的最佳作物.2发展现状从1995年市上提出实施"洋芋工程"迄今,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自给自足阶段到产业培育,进而步入目前的马铃薯产业"块状经济"雏形阶段.从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出定西市乃至甘肃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潜力和成效所在.2.1自给自足阶段(1995年以前)在1995年以前,马铃薯种植面积徘徊在100万亩左右,占当时粮播面积的1O左右,总产量在100 万吨左右.在这一阶段,全市马铃薯主要是农民群众自发种植,以群众自食为主,规模小,无外销,Jjn-r 也仅限于家庭小作坊的粗淀粉,粉丝,粉条等,加工率占不到总产量的l.2.2发展培育阶段(1996—2002年)1996年,定西在开展扶贫攻坚过程中,当时的地委,行署提出并大力实施"洋芋工程".第一次把马铃薯产业的开发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从扩大种植面积,改良品种,提高产量人手,开始探索向外销售和淀粉加工,使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从"洋芋工程"建设开始逐步向商品农业转变.1998年,当时的地委,行署认真总结多年来农业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提出了"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指导方针,把马铃薯产业列为全区第一大支柱产业来开发,各级政府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产业发展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无公害绿色食品推荐认证委员会,制订颁布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马铃薯无公害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等5项无公害农产品甘肃地方标准.全市结合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围绕解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马铃薯产业,实现了农业种植结构由对抗型向适应型,由适应型向市场型的转变,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道路.2002年,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12.38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年纯收入由1996年的85元增加到326元,增幅达2.8倍.2.3块状经济雏形阶段(2003年以后)2003年开始,定西市委,市政府按照"立足全国,着眼世界,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并尽快形成'块状经济'''的思路,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编制了《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链规划》,着力在继续扩大马铃薯面积,实现区域布局科学化;提高马铃薯加工增值能力,实现产品系列多元化;扩大马铃薯外销,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出口创汇"三篇文章"上下功夫,使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块状经济"雏形初步形成.近两年来,我市在认真查找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的同时,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的第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提出了"扩充规模,增加总量,依靠科技, 提升层次,开拓市场,扩大外销,发展贮藏,均衡上市,强化~jn-r,打造品牌"的指导方针,从布局规划,良种调运,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和贮藏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人手,狠抓马铃薯产业发展.2.3.1科研开发实力不断增强,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为了切实加强产学研的有效对接,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我市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校靠接,在引进新品种(系),开展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梯级扩繁以及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依靠现代农业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耕作栽培方式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立了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马铃薯种薯病害检测实验室,完成的"优质专用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应用方面,坚持"引,育,繁,推"四措并举,建立健全马铃薯良种调运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乡镇协调,协会牵头,大户运作,农户参与"的马铃薯良种调运模式.通过近几年的适应性选择,已在全市三个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区确定了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等六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品种系列,形成了年生产脱毒苗2000万株,原原种3000万粒的能力,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第4期姚乔花等: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对策13 2006年全市网棚扩繁原种基地达2000亩,建立专用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1.39万亩,建立优质良种生产基地35万亩.种薯生产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公司化,企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2.3.2区域化布局已经形成,基地良种化,集约化,规范化和订单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洮河,渭河,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菜用型和加工型专用薯生产基地,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型和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型和外销商品薯生产基地三个特色鲜明的局域化布局生产基地.2003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290.63万亩,总产量41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9和55,实现产业产值13.2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收入为33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493元的23oA.2004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0.24万亩,总产达500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7.8和62.5%,实现产业产值14.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4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的25.7.2005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0.47万亩,总产量达465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6.08和52.25,实现产业产值15.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2,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44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670元的27oA.2006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18.57万亩,占全市粮播面积的55,预计总产量在450万吨左右.2006年,全市有6个县区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其中4个县区突破50万亩,安定区达到了85.13万亩,成为中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按照"村有点,乡有片,县区有带"的要求,全市共建立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76个,139. 49万亩,建成示范点,片,带358个,148.61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示范带33个,42.9万亩.全市共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0多个,主要从事良种,种植,加工,贮藏,外销和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中介服务.尤其在订单生产上,中介组织发挥了主要作用.全市今年以"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形式,实施马铃薯订单化种植209.5万亩,占全市马铃薯总面积的66.2.3.3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工转化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市淀粉加工企业达到443家,其中千吨以上的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企业33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设计生产能力已达3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设计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 家;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陇西清吉等四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临洮腾胜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成立了市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组建了甘肃首家马铃薯淀粉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2005年全市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实际生产量达到8.5万吨,其它小型加工企业生产粗淀粉,粉皮,粉条等产品15 万吨.据市上统一抽样检验结果,全市多数企业生产的精淀粉综合指标达到国标一级品标准,部分企业产品达到国标优级标准.2.3.4市场流通体系日益完善,外销市场和规模迅速扩张目前全市已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鲁家沟,岷县梅川四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其中临洮康家崖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全市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26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85个,有15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市乡村,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2321个.初步形成了以四大专业市场为主体, 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以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2003年以来,面对公路治超,铁路运力十分紧张的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铁路等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市县区成立了马铃薯协调调运领导小组,组建了路,地联运办公室.多方协调争取铁路运力,开辟了绿色通道,从组织领导, 运行机构,政策措施等方面着手,保证了马铃薯销售工作健康运行.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通过采取举办"马铃薯产业发展经贸洽谈会"和积极开展马铃薯及淀粉终端市场调研等措施,加强了对外宣传和推介, 收到了良好效果.2003年以来,全市马铃薯年外销量在160万吨以上.由于政府积极调控市场,马铃薯产地价格逐年上升,2005年马铃薯外销价格比2003年平均每吨上涨130元;截止目前,全市马铃薯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每吨增加100元以上.2.3.5贮藏设施建设有效加强,均衡上市格局初步形成在加大马铃薯外销和深加工的同时,为了调节市场需求的时空分布,延长鲜薯上市时间,确保马铃薯价格稳定和企业加工原料供给充足,市上提出了14甘肃科技第23卷"深挖窖,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思路,认真总结推广农户,大户和协会,企业创造的不同类型有效贮藏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加快贮藏设施建设.2004年,全市新建各类贮藏窖12.82万眼,实际贮藏能力达到120万吨; 2005年,新建贮藏窖6.56万眼,实际贮藏能力达到170万吨;今年全市计划新建贮藏窖3.82万眼,新增贮藏能力35万吨,总贮藏能力将达到200万吨以上.2.3.6质量品牌意识不断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1O个;"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 "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等3个马铃薯产品已经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j临洮"腾胜"牌, 安定"鲁家沟"牌,陇西"清吉"牌马铃薯,通渭粉丝和安定超兴精淀粉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渭源,陇西,临洮,安定四县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定,渭源分别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3发展对策面对国际国内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定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提出今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解决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按照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 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基地, 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创立品牌,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层次,全力打造具有定西特色的马铃薯"块状经济".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将定西市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商品薯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构筑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3.1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选育及脱毒种薯梯级繁育体系建设依托定西市旱农科研推广中心和省农科院渭源会川马铃薯育种站及定西爱兰,渭源渭河源,定西百泉等马铃薯种业公司,积极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及该中心在北京建成的"国家马铃薯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和我省刚刚建成的"中国西部马铃薯育种中心"进行对接,充分利用国内外马铃薯品种品质资源,切实抓好高淀粉型,优质菜用型和专用加工型三大类型马铃薯新品种引进,适应性筛选及新品种选育.到2010年,引进选育出适合我市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种5—6个;其中高淀粉型品种2个,优质菜用型品种2个,薯条,全粉等休闲食品加工型品种1 —2个.到2008年,建成全国一流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形成年产脱毒苗3000万株,原原种5000万粒,原种网棚扩繁基地1万亩,年产脱毒原种1500—2000万公斤,脱毒一,二级原种基地达到5O万亩,年产脱毒良种75万吨以上;使全市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率由现在的2O提高到5O以上,优质良种推广率由现在的5O提高到8O以上.3.2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建设依据省,市已制定审颁的马铃薯质量安全甘肃地方标准,按照品种专用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基地订单化,产品优质化的要求,着力抓好良种良法配套,机械配套和农机化技术应用,质量安全监测检验,订单生产等工作,确保加工原料和外销商品薯质量安全稳定.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 或"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有效模式,使企业,协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经过2—3年的努力,除建立5O万亩脱毒种薯基地外,高淀粉型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50万亩,全粉,薯条等加工型原料基地稳定在1O 万亩,优质菜用商品薯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3.3马铃薯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坚持实施"抓大,扶中,限小"战略,重点扶持万吨以上有规模,有效益,重环保的企业,适度扶持5000吨以上有前景的企业,限制发展1000—5000 吨,产品低档次,污染环境的小企业,下决心关闭千吨以下高污染的小型加工企业.尤其要积极扶持重点企业进行国内外先进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尽快新上一批变性淀粉,颗粒全粉及高档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以及环保,循环利用等项目,到2010年,定西市马铃薯精深加工能力达到4O万吨,其中精淀粉,变性淀粉35万吨(变性淀粉生产能力达到1O万吨),全粉,薯条等高档休闲食品5万吨.3.4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到2008年,在现有贮藏能力的基础上,新建贮藏设施9.52万眼(座),新增贮藏能力100万吨;全市各类贮藏窖(窑,库)达到89.55万眼,总贮藏能力达到300万吨.(下转第132页)132甘肃科技第23卷结果也符合实际情况,仿真的曲线图也就证明是正确的.图4所示为滚珠丝杠在工作台运动到不同位置处时的振动曲线图如下所示:图4丝杠在工作台运动到不同位置的振动曲线图从图4可以看出,在滚珠丝杠开始的0~360ram阶段里,它的振动幅度很大一0.39~+0.7lmm,表明刚开始时,伺服电机马上启动,而工作台没有随即跟随伺服电机的响应而马上启动,因而造成了冲击,迫使滚珠丝杠发生颤抖,因而就出现了振动.再往后,滚珠丝杠基本上跟随了伺服电机的响应,滚珠丝杠的颤抖就相对比较弱,因而振动也趋于平稳.但是由于滚珠丝杠本身存在制造的精度误差,以及刚度等的原因,振动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在某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表现出微小的,平稳的振动的.(上接第14页)3.5马铃薯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集中人,财,物力,重点建设地点在安定南川的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和渭源马铃薯良种交易批发市场,并不断完善现有四大市场.经过2—3年的努力,将以上六大市场建成集交易批发,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信息发布,企业运作,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全国一流,功能齐全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到2008年力争六大马铃薯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的年吞吐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在六大商品薯及种薯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大型电子公告平台,推进计算机网络管理.积极探索经纪人代理,竞价拍卖,电子统一结算和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建设跨区域的中介性马铃薯物流中心,尽快提高马铃薯物流能力.3结论从仿真曲线图3和图4分析可以发现,当工作台运行到丝杠中点的位置时,丝杠的变形量最大,相应刚度相对较弱.如果增大床身导轨及工作台的刚度,这样工作台对滚珠丝杠因为弯曲而产生的压力减小,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下滚珠丝杠的刚度;当工作台开始运动时,滚珠丝杠的振动相对较大,是由电机开始运转的冲击造成的,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基本没有冲击,滚珠丝杠的振动也就相对也比较平稳.所以,在工作台直线运动时,进给速度一定要保持基本上均匀恒定,这样有利于滚珠丝杠的传动精度和寿命.参考文献1[11北京航空学院机械加工教研室.数控机床结构与传动[M1.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7,9.[21王培功.XK717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动态优化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5.E31刘剑.高速滚珠丝杠副综合性能的测试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E41宋海林.滚珠丝杠的选择及应用.MC研发与应用, 2004,4.[51邵忍平.机械系统动力学[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61王爱玲.现代数控机床结构与设计[M1.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E71杨檐,唐恒龄,廖伯瑜.机床动力学[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同时,积极引导和培育一批马铃薯购销大户,鼓励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中介服务组织.3.6马铃薯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市县区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作用,切实加强种植环节原料和种薯生产质量的监管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二是充分发挥市马铃薯淀粉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配套现有加工企业的检测装备,在搞好企业自检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市级质量抽检和监测工作,帮助企业改进技术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参考文献:[1]马燕玲,马光威.甘肃马铃薯文献计量分析与研究进展EJ1.甘肃科技,2006,22(4):8—10.。
作物研究(CROP RESEARCH)2018,32(1) :28 -30,34叶面喷施铁锌锰微肥对马铃薯生长品质与产量的影响李凯,张国辉郭志乾,余帮强,张新学,颉瑞霞,吴林科,张建虎(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固原756000)摘要:为了探究微肥对马铃薯生长、品质与产量的影响,选用‘宁薯14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分别在苗期和薯块膨大期叶面喷施F e、Zn、M n 3种微量元素肥料,以喷施清水为对照。
结果表明:喷施微肥可以使植株增高1. 4~ 12. 7 cm,单株块茎重增加0.03 ~0. 12 kg,商品薯率提升2.39% ~ 4.03% ,产量提高1810.05 ~ 8648. 1k g/h m2;块茎中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在喷施微肥以后均有所增加,同时块茎中Fe、Zn和Mn微量元素的积累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说明马铃薯叶面喷施F e、Zn、Mn微量元素,不仅可以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发育,而且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马铃薯;施肥;微肥;品质;产量中图分类号:S532. 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5280(2018)01 ~0028-03 DO I :10. 16848/j. cn k i. issn. 1001-5280. 2018. 01. 07Effects of TraceElement Fertilizer Fe,Znand Mnon theGrowth,Quality and Production of PotatoL I Kai’ZHANG G uohui,GU〇Zhiqian,YU Bangqiang,ZHANG Xinxue,J旧Ruixia,WU Linke,ZHANG Jianhu(Guyuan Branch of N in/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Guyuan,Ningxia 756000,China) Abstract : I 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praying trace element fertilizers on the growth and quality and yield of potato,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 ith the treatments of spraying trace element fertilizers Fe,Zn,and Mn in seedling stageand potato block expansion stage,potato variety Ningshu 14 was used as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after spray trace element fertilizers,the plant heights were reduced 1. 4 〜12. 7 cm,the tuber weights per plant were incre0. 12 kg,potato c ommodity rates were increased 2. 39% 〜4. 03%,and the yields were increased 1810. 05 〜8648. 1kg/hm2. The contents of s tarch,reducing sugar and vitamin Cwere increased in tuber after spraying trace element fertilizers,mean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Fe,Zn and Mn in tuber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oliage spraying trace elements Fe,Zn,Mn on potato,not only promote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otato plants,but also impr Keywords :potato ;fertilizing;trace element fertilizer; quality;yield马铃薯L.)作为我国第四 大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宁夏优势特色作物之一,其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和各种维生素[1]。
10种喷施肥对马铃薯微型种薯的增产效果初报高妍;赵国良;杨志奇;孟哲良;杨晨;宋怡;赵中梁;赵文涛【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08【摘要】在网室中观察了10种喷施肥对马铃薯微型种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以分别在苗期、开花期、结薯期各喷施1次禾丰硼、禾丰锰、禾丰铁、禾丰钾、禾丰锌、果蔬钙肥等比例混合配制成的1000倍液增产效果较好,较对照增产20.5%;其次是喷施禾丰锰2000倍液和喷施禾丰钾1000倍液,分别较对照增产14.4%、12.5%。
【总页数】2页(P37-38)【作者】高妍;赵国良;杨志奇;孟哲良;杨晨;宋怡;赵中梁;赵文涛【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0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0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0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0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0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0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0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相关文献】1.旱地马铃薯叶面微肥叶喷试验增产效果初报 [J], 徐向宁2.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雾培生产技术研究初报 [J], 杨永智;王舰;蒋福祯;闫荣华;孙海宏3.无土栽培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施肥技术研究 [J], 蒲建刚;孙林祥;王廷杰;牛秀群4.马铃薯实生微型种薯的培育及应用研究初报 [J], 郭华春5.马铃薯微型种薯种植机双侧位深施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J], 刘文政; 何进; 李洪文; 魏忠彩; 张振国; 李学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调节土壤酸碱度的有效方法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目录一、土壤酸碱度调节方法 (3)二、蔬菜种植与土壤健康关系总结 (6)三、土壤微生物群落优化 (9)四、土壤酸碱度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13)五、蔬菜种植中土壤污染问题 (15)六、报告总结 (19)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蔬菜种植与土壤健康管理将更加注重精准化、智能化。
研发更加高效、精准的土壤水分、养分、pH值及微生物活性等参数的实时监测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为种植者提供及时的土壤健康状况反馈,是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的基础。
合理的土壤耕作和覆盖策略还能有效防控土壤侵蚀和盐碱化。
通过修建梯田、植树种草等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覆盖耕作则可以减少地表裸露面积,降低风蚀和水蚀强度。
对于盐碱化土壤,通过深松耕作和灌溉排水等措施,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这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进而促进蔬菜的生长和发育。
有机物质的分解还能释放养分,为蔬菜的生长提供持续的养分支持。
研究气候变化如何通过影响降水、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而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如水分含量、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对蔬菜生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机制,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土壤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土壤酸碱度调节方法(一)酸性土壤调节方法1、施用石灰对于偏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法。
石灰能够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同时增加土壤中的钙离子含量,有助于蔬菜的生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石灰的添加量和使用时间应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而定,过量使用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2、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在土壤中分解时会释放出酸性物质,有助于降低土壤的pH值(此处与常规认知相反,但考虑到有机肥料成分复杂,其最终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可能因肥料种类、土壤条件等因素而异,此处保留原文表述)。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接着在详细讨论了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现状、硒生物强化方法与效果、影响因素以及硒在农作物中的生物有效性。
最后在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硒生物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硒的吸收利用及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深入研究,有望为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水平,保障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植物、硒、吸收利用、农作物、生物强化、研究进展、影响因素、生物有效性、农业生产、应用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硒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硒缺乏的现象,导致许多地区的土壤和作物中硒含量低下,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作物中硒的含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虽然人们已经通过无机硒肥料的施用来增加作物硒含量,但是其效果并不显著,且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植物吸收利用硒的机制,通过生物强化的方式提高作物硒含量,以解决硒缺乏的问题。
通过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吸收和转运硒的途径,为提高作物硒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探讨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现状,分析硒生物强化方法与效果,探讨硒生物强化的影响因素,最终展望硒生物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了解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现状,掌握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探讨硒生物强化方法与效果,分析不同强化方法对农作物硒含量的影响,为选择最有效的强化途径提供参考;研究硒生物强化的影响因素,明确影响硒生物强化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优化强化技术提供依据;探讨硒在农作物中的生物有效性,从分子机制级别探讨硒的功能和作用,为进一步挖掘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西北农业学报2021,30(3):439-444Acta Agiiculturae Boreali-onidenta11s Sinica网络出版日期=2021-0318doi:10.7606/j.issn.1004-1389.2021.03.013网络出版地址:https:///kcms/detail/61.1220.S.20210317.1353.010.html9种叶面处理剂对马铃薯早晚疫病的防控效果王立12,郑果12,李继平12,惠娜娜12,郭子坤1(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730070; 2.农业部天水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甘肃天水741299)摘要为了探索马铃薯早晚疫病的减药防控技术,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材料,选择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中药类叶面处理剂禾奇正和香芹酚、植物调节剂芸苔素内酯、氯化胆碱及微量元素类叶面肥等,分别于马铃薯苗期、花期、团颗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各叶面处理剂对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控及产量提升效果。
结果显示,9种处理剂对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并能促进马铃薯增产。
其中香芹酚、阿泰灵、芸苔素内酯和禾奇正防控和增产效果最高,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控效果为34.29%〜42.25%,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为31.21%〜47.78%,增产率为12.68%〜17.21%。
关键词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防控;产量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志码A21世纪,中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数量、质量双重约束形势日益趋紧,中国农业更应该进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态转型阶段[]。
“减药减肥”“保健栽培”“绿色植保”成为近年来农业研究推广的主旋律。
发展中药西药结合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亦为一种创新研究2。
马铃薯粮菜兼用,营养全面,适应性广,是继玉米、小麦和水稻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
甘肃省是马铃薯种植大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6.67万hm2左右,占全省三大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