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执行器功能测试记录各类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用
- 格式:xlsx
- 大小:14.44 KB
- 文档页数:1
BMS系统介绍范文BMS系统,又称建筑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用于监控、控制和管理建筑设备和系统的综合性系统。
BMS系统集成了多个子系统,例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力系统、安防系统等,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帮助用户实现对建筑设备和系统的高效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对BMS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BMS系统的组成1.传感器:BMS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建筑内外环境的各种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等。
这些传感器分布在建筑各个位置,将感知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2.执行器:BMS系统通过执行器对建筑设备和系统进行控制。
例如,通过控制执行器,可以调节空调温度、开关照明灯光、控制窗户开关等。
3.控制器:BMS系统的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控制规则进行分析和处理。
控制器通过通信设备与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对建筑设备和系统的控制。
4.通信设备:BMS系统的通信设备用于传输数据和命令。
它能够将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为数字信号,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例如与能源管理系统、安防系统等进行接口对接。
二、BMS系统的功能1.监测功能:BMS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建筑内外环境的各种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通过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醒用户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2.控制功能:BMS系统能够控制建筑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根据预设的控制规则进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当温度过高时,系统可以自动启动空调进行降温控制。
3.能耗管理功能:BMS系统能够监测建筑的能耗情况,并根据实时数据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对设备和系统的控制,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管理。
4.安全管理功能:BMS系统能够与安防系统进行联动,实现对建筑的安全监控和警报功能。
例如,当系统检测到烟雾或者火焰时,可以自动启动喷淋系统,并发送报警信号。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简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控和管理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方案。
它通过使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远程控制。
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功能:实时监控该系统可以连接到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如空调、电梯、照明等,并实时监测它们的运行状态。
通过收集各种传感器数据,系统可以实时检测设备的温度、湿度、电压、电流等关键参数,并将这些数据展示在用户界面中。
故障预警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检测设备潜在的故障风险。
一旦系统发现设备存在故障风险,它会自动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
远程控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备。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并远程控制设备的开关、模式等参数。
数据分析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还可以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发现设备的运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运行原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传感器传感器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核心组件。
它们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各个位置,用于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数据采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连接传感器,实时采集和记录设备的运行数据。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具体取决于建筑物的布局和设备的分布情况。
数据传输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并进行存储。
数据的传输和存储通常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和数据加密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与展示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算法进行处理,并得出结论和预测。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展示在用户界面上,帮助用户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性能指标。
应用场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在各种建筑物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商业大楼、办公楼、公共设施等。
【专业知识】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功能测定及设备调试记录Ⅰ基本要求和内容(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功能检测记录包括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子系统(设备)间的数据通讯接口及系统实时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检测等系统。
(2)空调与通风系统应进行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新风量自动控制、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节能优化控制、设备连锁控制、故障报警,以及设计和合同规定的其它内容的功能检测。
(3)变配电系统应进行变配电系统电气参数和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监测,以及设计和合同规定的其它内容的功能检测。
(3)公共照明系统应进行公共照明设备的光照度、时间表自动控制、程序灯组控制及手动开关,以及设计和合同规定的其它内容的功能检测。
(4)给排水系统应进行给水、排水及中水系统参数监测、水泵运行状态监控、故障报警及保护等功能检测。
(5)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应进行系统参数监测、系统负荷调节、预定时间表控制、节能优化控制及故障报警、能耗统计等功能检测。
(6)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应进行系统参数监测、系统负荷调节、预定时间表控制、节能优化控制及故障报警、能耗统计等功能检测。
(7)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应进行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报警等功能检测。
(8)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应进行参数监测、设备控制、控制参数设置、联机测试、报警功能、打印功能、统计功能、操作权限等功能检测。
(9)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子系统(设备)间的数据通讯接口应进行子系统工作状态参数监测和控制命令响应等功能检测。
(10)系统实时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检测应进行系统采样速度、系统响应时间、报警响应、在线编程、网络通信故障检测、系统可靠性检测等功能检测。
(11)各子系统应做好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应填写质控(智)表并填写系统检测汇总表。
Ⅱ核查办法(1)核查检测记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说明和规范规定。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验收项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调试验收时间:xxxx年xx月xx日验收地点:xxxx工地一、项目概述二、质量验收过程及结果1.准备工作a.检查调试人员的证件,确保其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
b.检查设备监控系统调试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是否准备齐全。
c.进行动火作业许可的审批和通知。
2.系统调试过程a.调试人员按照系统调试方案进行工作,并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b.进行设备的接地和电气连接检查。
c.根据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设置和调试系统的参数。
d.测试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功能和准确性。
e.验证系统的遥控和中控功能。
f.对系统进行多功能测试,包括报警功能、故障排查和恢复功能等。
g.检查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的可靠性,并进行模拟测试。
3.质量验收结果a.系统调试人员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工作,所有调试工作按照计划进行。
b.系统的接地和电气连接符合安全操作要求,无安全隐患。
c.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功能正常,准确度符合要求。
d.系统的遥控和中控功能正常,并能正确响应指令。
e.系统的报警功能、故障排查和恢复功能可靠。
f.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业务符合要求,并能够进行模拟测试的成功。
g.调试过程中未发生意外事故,工地安全无隐患。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在调试过程中,发现部分传感器的准确度不达标,需要进行更换和重新调试。
2.部分报警功能响应不及时,需要优化系统的报警设置和逻辑。
3.部分设备的遥控和中控功能存在延迟,需要进一步调试和优化。
改进措施:1.更换不准确的传感器,并重新进行准确度校验。
2.对系统的报警设置和逻辑进行优化和调整。
3.进一步调试和优化设备的遥控和中控功能。
四、参与人员1. 验收人员:xxx2. 建设单位代表:xxx3. 总包方代表:xxx4. 设备监控系统调试人员:xxx五、结论根据本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过程及结果,现场的调试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能够正常运行。
注:本表内容的填写需依据《现场验收检验批检查原始记录》。
本检验批质量验收的规范依据见本页背面。
填写说明一、填写依据1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二、检验批划分可按系统、区域等划分检验批。
三、GB50606-2010规范摘要主控项目3.5.1 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的产品应包括智能建筑工程各子系统中使用的材料、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进行产品质量检查,未列入的产品也应按规定程序通过产品质量检测后方可使用。
2 材料及主要设备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的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确认;2)应对材料、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数量及产地等进行检查复核;3)主要设备、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的检测报告。
3 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并应由生产厂家出具相应检测报告。
12.1.1 材料、设备准备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和本规范第3.3.2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动阀的型号、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经抽样实验阀体强度、阀芯泄漏应满足产品说明规定。
2 电动阀的驱动器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3 电动阀门的驱动器行程、压力和最大关闭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必要时宜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 温度、压力、流量、电量等计量器具(仪表)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校验,必要时宜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12.3.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传感器的安装需进行焊接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的有关规定。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用于监测和控制建筑设备运行状态的系统,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网络通信模块以及监控软件等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检验。
下面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的内容及方法。
一、检验内容:1.系统硬件设备检验:包括对中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的检查和测试,主要是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连接是否稳定、传感器的精度和准确性等。
2.网络通信设备检验:包括对网络通信模块的检查和测试,主要是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通信速度是否满足要求以及网络通信的稳定性。
3.监控软件检验:包括对监控软件的功能进行检查和测试,主要是检查监控软件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以及报警功能的可靠性等。
4.监控系统的集成测试:对整个监控系统进行综合测试,包括对各个硬件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和监控软件的集成测试,主要是检查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等。
5.安全性检验:包括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和测试,主要是检查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是否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是否可以抵御网络攻击等。
6.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测试监控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主要是检查备份是否成功、备份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恢复数据的可靠性等。
二、检验方法:1.硬件设备检验方法:通过检查设备的外观和连接情况,观察指示灯的状态和读取设备的参数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可以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来测试传感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2.网络通信设备检验方法:通过测试网络连接的状态,使用网络性能测试软件对网络带宽和延迟进行测试,以及对通信模块进行功能测试来判断网络通信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3.监控软件检验方法:通过测试监控软件的各项功能和报警功能,对监控软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以及对监控软件进行压力测试来判断监控软件是否正常工作。
4.监控系统的集成测试方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包括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进行测试,如网络断线重连、中央控制器的切换等。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作站分站监控功能测试记录测试日期:20XX年X月X日测试人员:Tester1、Tester2测试目的:1.验证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作站分站监控功能的可用性。
2.检测分站监控功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测试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作站版本:X.X.X测试步骤和结果:1.启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作站。
-结果:系统成功启动,工作站界面显示正常。
2.进入分站监控界面。
-结果:成功进入分站监控界面,显示当前分站列表。
3.选择其中一个分站,查看监控数据。
-结果:监控数据正常显示,包括分站名称、设备名称、状态、工作时间等。
4.开始实时监控。
-结果:实时监控功能正常工作,监控界面每隔一段时间更新设备状态信息。
5.添加新的分站到监控系统。
-结果:成功添加新的分站,并在分站监控列表中显示。
6.删除已添加的分站。
-结果:成功删除分站,并在分站监控列表中不再显示。
7.修改分站的监控设置。
-结果:修改分站监控设置成功,并在监控界面中实时更新。
8.查看历史记录。
-结果:成功查看历史记录,包括设备故障、报警、维护记录等。
9.进行设备维护操作。
-结果:设备维护操作成功,并能在历史记录中显示。
10.触发设备报警。
-结果:成功触发设备报警,并在监控界面中显示报警状态。
11.导出分站监控数据。
-结果:成功导出分站监控数据,导出文件格式正确且完整。
12.系统稳定性测试。
-运行系统分站监控功能持续24小时。
-结果:系统运行稳定,无异常崩溃或卡顿现象。
总结:通过以上测试步骤和结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作站的分站监控功能正常工作。
系统稳定且可靠,能够准确显示分站的监控数据,并支持实时监控、历史记录查看、设备维护和报警等功能。
通过此次测试,确认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1.0.3 智能建筑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订。
1.0.4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规定的原则编制的,执行本规范时应与之配套使用。
1.0.5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0.1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及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
本规范所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此条通用。
2.0.2 通信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通信网络系统是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设施。
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可实现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畅通和实现信息共享。
2.0.3 信息网络系统(INS)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信息网络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构成的信息网络平台。
借助于这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应用业务。
2.0.4 智能化系统集成(ISI)intelligent system integrated智能化系统集成应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火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等各子分部工程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管理系统(BMS)集成。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是一种针对建筑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的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减少能耗,提升舒适性,降低维护成本,是现代建筑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个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一、方案设计1. 系统框架设计: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需求,进行BMS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框架、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等。
设计完成后,进行技术评审和修改,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需求。
2. 硬件配置:根据系统框架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网关等,并确定其型号和规格。
3. 软件功能:开发BMS系统软件,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故障预警等功能。
二、施工流程1. 安装传感器和执行器:根据设计方案,在建筑设备上安装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照明执行器等。
2. 连接设备和网关:将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BMS系统网关,实现数据交换和远程控制。
3. 数据采集和监控:BMS系统软件通过网关实时采集各种设备的数据,对设备进行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4. 故障预警和处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BMS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发出预警信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及时了解故障情况并进行处理。
同时,系统也可以自动记录故障信息,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5. 数据报表和能耗分析:BMS系统可以生成各种数据报表,如能耗报表、设备运行报表等,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能耗情况,为设备的优化和管理提供依据。
6. 系统调试和验收:在完成BMS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后,需要进行系统验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进行培训,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系统。
三、后期维护和管理1. 定期巡检:定期对各种设备进行巡检,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或隐患。
2. 数据备份和安全保障:定期备份BMS系统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1总则1.0.l为贯彻执行国家和江苏省关于建筑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管理,适应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DB32/181,结合工程实践,特制定本规程。
l.0.2本规程适用于对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系统(CN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综合布线系统(GCS)、系统集成(SI)与电源、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的各项性能、功能的检验和测试。
1.0.3所以使用的产品、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及要求,并与产品技术手册、使用说明、工程合同规定的内容相符合。
1.0.4检测过程应由以下主要环节组成:1主要技术文件、资料的审查;2检测大纲编制、测试方案设计;3实施检测;4检测结果的评价。
1.0.5技术文件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省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的有关产品的认证认可证书;2智能化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书、工程合同、工程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施工记录、竣工图、调试报告、软硬件产品性能规格说明、操作手册;3系统自检记录、试运行记录、人员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运行管理制度等。
1.0.6检测大纲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的目的、检测的依据、检测内容与方法、测试用仪器仪表、测试用例、检测步骤、检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人员组织安排、检测结果评判。
1.0.7检测项目应覆盖功能要求书、工程合同、设计要求书等文件规定的系统的性能范围。
1.0.8检测所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应稳定可靠,准确度应优于被测对象的测量误差,并应经省级及省级以上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1.0.9检测要求:1检测前,智能化系统应已试运行3~6个月。
2检测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授权的法定检测资格。
3检测过程应遵从先产品,后系统;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的的顺序。
4要求定量检测的项目,在同一条件下每个点必须进行三次以上读值。
2023年-2024年质量员之设备安装质量专业管理实务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项目质量体系文件不包括()。
A.管理性文件B.纲领性文件C.施工性文件D.执行性文件【答案】 C2、立式水泵宜采用()隔振器,并要求水泵机组隔振元件支承点应为偶数,且不少于()个A.阻尼弹簧4B.阻尼弹簧6C.橡胶4D.橡胶6【答案】 C3、计量器具的专业人员的职责是正确应用法定计量单位和()。
A.正确保管计量器具B.检验校核计量器具C.确保各类计量器具在有效期内使用D.维修计量器具【答案】 C4、电气布线系统中钢管按厚度()mm,分为厚壁钢管和薄壁钢管。
A.2B.3C.4D.5【答案】 A5、以下选项不属于工业工程常用垫料的是()。
A.橡胶板B.石棉橡胶板C.石棉板D.软聚氯乙烯板【答案】 A6、变压器安装就位且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的连接,将变压器的高压侧与高压开关柜的出线侧连接,低压侧与低压开关柜的进线侧连接。
A.一次线B.二次线C.接地线D.零线【答案】 A7、发生质量事故基本上是违反了()。
A.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总项目的有关观感的规定B.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一般项目的有关观感的规定C.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一般项目的规定D.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主控项目的规定【答案】 D8、质量问题处理的目的不包括()。
A.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B.保证建筑物、构筑物和安装工程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C.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D.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施工全过程中【答案】 D9、不属于可挠金属导管敷设敷设的的优点的是()。
A.敷设方便B.施工操作简单C.安装时不受建筑部位影响D.价格低廉【答案】 D10、当采用漏光法检测系统的严密性时,低压系统风管以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大于()处为合格。
A.2,16B.2,20C.1,10D.1,8【答案】 A11、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由()填写。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节选自《上海市智能建筑检验及等级评估细则(试行)》1 总则为配合《上海市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及《上海市智能建筑等级评估试行办法》的施行,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编写了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除住宅以外的种类智能建筑的检验及等级评估。
本细则中所述的智能建筑依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划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讯息工期质量检验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本细则中未涉及到的功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当本细则中提出的检验及评估方法及要求与国标、行标不一致时,以国标、行标为准。
本细则由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建筑设备最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验采用现场检查及在线测试方式进行。
测试结果按以下相关国家标准以及设备厂家的技术标准和用户功能要求进行评估。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 16-92)2)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3)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279-90)5)建设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6)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验收基本条件在进行检验以前,系统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中央监控室1)中央监控室用于安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中央监控设备。
中央监控室内所有设备有足够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并具备扩容空间。
2)中央监控室的环境满足第条的要求。
建筑物的供电电源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供电电源的设计要求。
建筑物的照明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视觉照明的设计要求。
建筑物各房间的室内空调环境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空调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