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
- 格式:docx
- 大小:108.04 KB
- 文档页数:16
麻醉、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对于缓解患者痛苦、保障手术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麻醉、精神药品的使用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麻醉、精神药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1. 医院成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麻醉、精神药品的统一管理。
2. 药剂科负责麻醉、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使用、回收、销毁等全过程的管理。
3. 医务科负责监督麻醉、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4. 护理部负责监督麻醉、精神药品的调配和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5. 保卫科负责麻醉、精神药品的安全保卫工作,防止被盗、被抢。
三、采购管理1. 麻醉、精神药品的采购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由药剂科统一采购,采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采购资格。
2. 采购时,必须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
3. 采购的麻醉、精神药品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四、储存管理1. 麻醉、精神药品必须储存于专柜中,专柜加锁,并安装报警装置。
2. 储存的麻醉、精神药品必须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储存。
3. 储存的麻醉、精神药品必须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五、调配管理1. 麻醉、精神药品的调配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调配时必须按照医嘱进行。
2. 调配的麻醉、精神药品必须进行登记,包括患者信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3. 调配后的麻醉、精神药品必须由专人进行核对,确保用药安全。
六、使用管理1. 麻醉、精神药品的使用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使用时必须按照医嘱进行。
2. 使用后的麻醉、精神药品必须进行回收,并登记回收的数量和批号。
3. 使用后的麻醉、精神药品必须由专人进行核对,确保用药安全。
七、回收管理1. 麻醉、精神药品的回收必须由专人进行,回收时必须核对患者的用药信息。
2. 回收的麻醉、精神药品必须进行登记,包括患者信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doc一、总则麻醉科是医院重要的医疗科室之一,承担着重要的麻醉工作。
为了确保麻醉工作的质量与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本《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二、管理体制1、麻醉科设立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和一定数量的麻醉医生。
麻醉科主任负责麻醉科的整体管理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麻醉医生负责具体的麻醉工作。
2、麻醉科应设立质控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麻醉科质量安全会议,对麻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3、麻醉科应设立文件档案专人,对麻醉科的各项文件和记录进行管理和保存。
三、麻醉设备管理1、麻醉科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适量和规格的麻醉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麻醉设备的正常使用。
2、麻醉设备的使用应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定期进行巡检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麻醉设备的使用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依据文件保存要求进行存档,以备查询和证明。
四、麻醉药品管理1、麻醉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麻醉药品,并对药品进行分类存储,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
2、麻醉药品的配制和使用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遵守用药原则和用药剂量的要求,确保患者的安全。
3、麻醉药品的使用记录应详细清楚,包括用药名称、剂量、时间、途径等,以备查阅和追溯。
五、麻醉术前评估1、麻醉科应对每位接受麻醉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定麻醉风险,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
2、术前评估应由专业的麻醉医师负责,并尽量减少术前麻醉评估中的遗漏和错误,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3、术前评估的记录应详实,并作为患者麻醉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术中和术后参考。
六、麻醉操作管理1、麻醉医生在进行麻醉操作前应认真熟悉患者的麻醉记录和术前评估,明确麻醉计划和药品使用方案。
2、麻醉医生在进行麻醉操作时应认真细致,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麻醉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3、麻醉医生在麻醉操作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一、概述麻醉药品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管理,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而制定的,旨在规范麻醉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麻醉药品的认知和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管理责任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统一监督麻醉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
2. 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必须建立健全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麻醉药品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医务人员要遵守麻醉药品使用的相关规定,确保操作安全、合理和规范。
4. 麻醉药品的生产、流通单位要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麻醉药品的质量安全。
三、麻醉药品的分级管理根据麻醉药品的危险程度和临床应用情况,麻醉药品被分为三个类别进行管理:A类、B类和C类。
1. A类麻醉药品属于严格管理范畴,包括麻醉诱导剂、麻醉维持剂和静脉麻醉药,使用前必须经过麻醉科医师评估。
2. B类麻醉药品属于限制性管理范畴,包括局部麻醉药和表面麻醉药,使用前需要医师处方。
3. C类麻醉药品属于一般管理范畴,包括口服麻醉药和外用麻醉药,规范使用即可。
四、麻醉药品的采购和使用1. 医疗机构对于麻醉药品的采购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确保采购的麻醉药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2. 医务人员在使用麻醉药品前,必须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范,确保了解麻醉药品的适应症、剂量和使用方法。
3. 医务人员在使用麻醉药品时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麻醉药品的正确使用和避免使用失误。
4. 麻醉药品的使用记录要详细、准确,包括药品名称、剂量、使用时间和使用人员等信息。
同时,对于特殊情况和不良反应要及时记录并上报。
五、麻醉药品的储存和保管1. 麻醉药品的储存要符合相关规定,储存环境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湿度和光照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详细版目的本手册的目的是为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指南和规范,以确保患者在接受麻醉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
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所有麻醉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质量管理质量目标- 提供高质量的麻醉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 持续改进麻醉科的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 确保麻醉设备和药品的有效管理和维护。
- 建立适当的麻醉操作流程,并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
- 开展麻醉过程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 患者满意度评估,收集反馈意见并改进服务质量。
安全管理安全方针- 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保障其生命和身体健康。
- 确保麻醉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 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安全控制-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应对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突发事件。
- 定期检查麻醉设备和药品的安全性能,并报告异常。
- 建立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培训和监督。
- 患者信息保密和隐私保护。
培训和继续教育- 部门内部培训,包括麻醉操作流程、设备使用和安全意识培养。
- 参加专业会议和学术活动,了解最新的麻醉科技术和管理理念。
- 定期组织知识分享和案例分析,促进团队研究和提高。
持续改进- 定期进行麻醉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内部审核和评估。
- 收集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数据,并分析改进的机会。
- 提出改进建议并制定改进计划,跟进实施情况。
本手册是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参考文档,通过建立规范和流程,落实质量和安全管理要求,帮助麻醉科医务人员提供卓越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麻醉质量管理相关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麻醉过程中的操作行为,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安全可控的麻醉管理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所有麻醉过程,包括局部麻醉、全身麻醉、脊柱麻醉等各种麻醉方法。
三、责任主体1.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麻醉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各科室落实制度情况。
2.麻醉科主任:负责本科室的麻醉工作,保证麻醉服务质量。
3.主刀医生:负责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4.麻醉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麻醉操作,保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设备要求1.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等麻醉设备必须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正常使用。
2.麻醉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严格控制使用剂量,杜绝药物过敏等意外情况发生。
3.所有麻醉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操作安全。
五、术前准备1.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麻醉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
2.麻醉前必须嘱咐患者保持空腹,避免术中发生呕吐等意外情况。
3.确定麻醉方式,并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4.准备好麻醉药品、设备等工作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六、术中操作1.医生必须在手术过程中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等情况。
2.麻醉护士必须协助医生进行麻醉操作,及时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3.医生和护士必须随时做好记录工作,包括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患者生命体征等数据。
4.手术结束后,必须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保证术后恢复顺利进行。
七、术后处理1.手术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打扫手术室,清点麻醉药品和设备,确保下一次手术的顺利进行。
2.患者术后必须有专人照看,及时处理出现的不适症状。
3.做好手术后访视工作,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八、质量控制1.医院管理层必须每年对麻醉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
2.对麻醉科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完整版间巡查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同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报损、丢失、被盗等情况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七、本制度的实施由医疗管理部门负责,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确保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改写:医疗机构对于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十分重视,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目标责任制度、专项检查制度、采购与验收制度、储存与保管制度、发放与调配制度、使用制度、处方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报损与销毁制度、管理报告制度、回收登记制度、安全管理和值班巡查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知识培训考核制度、患者随诊复诊制度。
这些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在制度实施方面,医院成立了麻醉、精神药品管理部门,该部门由分管负责人和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专门负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日常管理工作。
医院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列入本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五专”管理,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医疗管理部门负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权审批及签名备案工作,组织全院医、药、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考核本院各科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情况,并记录汇总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护理部门负责临床科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保管和使用工作,督促临床科室使用过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安瓿、废贴的回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登记必须及时、准确。
药品管理部门负责全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发放、调配及专用处方审核和管理工作,配合医疗管理部门组织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工作。
保卫部门负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保管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夜间巡查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报损、丢失、被盗等情况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麻醉规章制度范文模板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麻醉工作,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院范围内的麻醉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部门的麻醉管理工作。
第三条麻醉科室是医院内专门从事麻醉和镇痛工作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患者的全麻、局麻、椎管内麻醉和镇痛等工作。
第四条麻醉科室的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和培训经历,确保安全有效地完成麻醉工作。
第五条麻醉科室的护士和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麻醉设备操作和急救技能,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第六条麻醉科室和手术室必须定期组织麻醉医师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达到标准要求。
第七条医院必须配备必要的麻醉器械和药品,以确保麻醉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麻醉流程第八条患者手术前必须接受麻醉医师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第九条麻醉医师必须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适合患者的麻醉类型和剂量。
第十条患者手术前必须进行麻醉知情同意,医师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风险和麻醉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第十一条麻醉医师在给患者进行麻醉前必须检查麻醉设备和药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麻醉仪器能够正常工作。
第十二条麻醉医师必须严格遵守麻醉操作规范,正确使用麻醉药品和设备,避免发生麻醉事故。
第十三条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必须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控制麻醉深度,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第十四条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必须将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直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第三章麻醉质控第十五条医院必须建立麻醉质控机制,定期对麻醉科室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十六条麻醉质控主要包括术前评估、麻醉过程监测、麻醉后监护等方面,确保麻醉工作的安全可靠。
第十七条麻醉质控机制必须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指导,确保麻醉工作符合国家和医院的规定要求。
第十八条麻醉质控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麻醉工作中的问题。
麻醉质控中心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了加强麻醉质控工作,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麻醉质控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具体内容包括麻醉质控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措施等方面。
第三条麻醉质控中心的任务是监督和管理全院麻醉工作,提高麻醉技术水平,确保临床麻醉质量。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麻醉质控中心设立麻醉质控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组织麻醉质控工作。
第五条麻醉质控委员会由主任医师担任主任,下设副主任若干名,成员包括全院相关科室主任和麻醉科主任等。
第六条麻醉质控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例会,讨论和研究麻醉质控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第七条麻醉质控中心设立麻醉技术小组,负责定期对麻醉科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麻醉技术小组由麻醉科副主任担任组长,下设多名技术人员组成,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议,及时交流麻醉操作中的经验和问题。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九条麻醉质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麻醉质控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检查和监督全院麻醉质量情况;组织召开麻醉技术交流会议等。
第十条麻醉技术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定期组织麻醉技术培训和考核;监督和指导麻醉操作技术;定期检查和评估麻醉科技术人员的表现等。
第四章工作程序第十一条麻醉质控中心每周定期召开例会,检查和评估全院麻醉质量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二条麻醉质控中心每月定期开展麻醉技术考核,评估麻醉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三条麻醉技术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议,交流最新的麻醉技术经验和方法,提高麻醉操作水平。
第五章工作措施第十四条麻醉质控中心负责建立麻醉质控档案,记录麻醉质控工作的相关资料,包括例会记录、技术考核结果等。
第十五条麻醉质控中心负责收集和整理全院麻醉质量数据,分析麻醉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确保手术安全。
第十六条麻醉技术小组负责组织开展麻醉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麻醉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麻醉科质量控制制度模版麻醉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对于患者的手术治疗和疼痛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麻醉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建立完善的麻醉科质量控制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针对麻醉科质量控制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麻醉科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背景和目的麻醉科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麻醉操作流程,提高麻醉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可以降低麻醉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麻醉科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1. 提高麻醉科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麻醉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 规范麻醉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确保麻醉药物的合理应用;3. 加强麻醉设备和监测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4. 完善麻醉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事件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5. 加强麻醉后的监护和疼痛管理,保障患者的恢复和舒适。
二、麻醉科质量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1. 麻醉科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要求:1) 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合法的医师执业证书;2) 麻醉科护士应具备相关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合法的护士执业证书;3) 麻醉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专业水平;4) 麻醉科工作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纪律,严格遵守麻醉操作规程。
2. 麻醉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1) 麻醉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检,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2) 麻醉设备和监测仪器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3) 麻醉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4) 麻醉过程中,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及时调整麻醉水平;5) 麻醉手术结束后,应进行麻醉深度评估和术后镇痛管理。
3. 麻醉药物的使用和管理:1) 麻醉药物的购进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制度;2) 麻醉药物应按照规定的保存条件和期限进行管理,并定期进行盘点;3) 麻醉药物的使用和登记应符合规定的操作流程和记录要求;4) 麻醉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严禁超量使用和滥用。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完整版麻醉药品是一类特殊的药物,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药理特性的限制和潜在的风险,对麻醉药品的管理应该更加严格和规范。
为此,制定一套完整的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管理目的和原则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麻醉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防止麻醉药品的滥用和造假行为,减少相关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其主要原则包括合理规划、全面监管、科学使用、防止滥用、保证供应、追责问责等。
二、管理范围和责任麻醉药品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麻醉药品采购、配送、储存和使用的医疗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责任人,明确各级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划定管理范围。
三、麻醉药品采购1. 公开招标:医疗机构应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麻醉药品,确保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的质量。
2. 采购合同:医疗机构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确保供应稳定、质量可控。
四、麻醉药品配送和储存1. 配送环节:医疗机构应建立麻醉药品的配送台账,监控麻醉药品的流向和数量,防止丢失和滥用。
2. 储存条件:医疗机构应建立符合规范的麻醉药品库房,确保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防止药品变质和失效。
五、麻醉药品使用和管理1. 开药、发药: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病人的需要进行麻醉药品的开药和发药环节,并建立详细的记录。
2. 使用操作:医疗机构应培训医务人员的麻醉药品使用技术,确保正确和安全地进行麻醉操作。
3. 档案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麻醉药品使用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用量记录、不良反应记录等,以备查验和追溯。
六、风险防控和事故处理1. 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麻醉药品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2. 事故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麻醉药品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应对事故并进行后续的风险防控。
七、监督检查和评估1. 监督检查: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麻醉药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具有手术麻醉资质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麻醉科和麻醉委员会,负责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并进行规范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麻醉技术水平符合要求。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麻醉设备和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药物的储存安全。
第二章麻醉质量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麻醉记录系统,记录患者的麻醉过程、操作及药物使用情况,便于事后追踪和评估。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麻醉质量评估制度,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进行自查。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麻醉医师和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麻醉后镇痛管理制度,对手术患者进行镇痛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第三章麻醉安全管理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麻醉风险管理制度,识别麻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范。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麻醉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麻醉事故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设备和药物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评估工作,包括病史、过敏史等,减少手术风险。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麻醉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对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由麻醉科和麻醉委员会制定,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手术麻醉的安全有效进行,提高手术麻醉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 医院领导应重视手术麻醉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手术麻醉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2. 手术麻醉科主任负责手术麻醉科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手术麻醉技术培训。
3. 手术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相应资格和经验,严格执行手术麻醉操作规程。
三、技术标准1. 手术麻醉医生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熟悉手术麻醉操作规程。
麻醉方法和药物。
3. 手术麻醉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四、设备管理1. 手术麻醉科应配备完善的麻醉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手术麻醉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手术麻醉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
五、术前准备1. 手术麻醉医生应在手术前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诊断情况,评估患者的手术麻醉风险。
2. 手术麻醉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麻醉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麻醉方法和药物。
六、术中操作1. 手术麻醉医生应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
2. 手术麻醉医生应及时处理手术麻醉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3. 手术麻醉医生应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协调好手术麻醉工作。
七、术后管理1. 手术麻醉医生应及时评估患者的术后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
2. 手术麻醉医生应与护理人员协作,科学安排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
3. 手术麻醉医生应与患者家属沟通,解释患者的术后情况和注意事项。
八、质量检查1. 手术麻醉科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估手术麻醉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手术麻醉科应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九、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手术麻醉科主任负责解释。
2.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如有调整,须经医院领导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3. 本管理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以上就是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认真遵守,确保手术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做好患者的保障工作。
手术与麻醉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患者手术与麻醉过程的安全,规范医疗操作,提高医疗质量,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手术与麻醉工作,目的在于确保手术与麻醉操作的安全、有效、规范地进行。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手术,包含择期手术、急需手术、介入治疗及相关创伤手术等。
麻醉,包含全麻、局麻及其他麻醉方式。
第二章手术安全管理第四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具备手术室管理相关知识和相关专业背景,并拥有相关证书。
第五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保证手术室环境、设备和料子等的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六条手术前,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对手术室进行前期准备,包含但不限于麻醉、护理、器械和无菌环境的准备工作。
第七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引导手术团队的安全操作,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手术操作规范有序进行。
第八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参加手术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确保手术前的安全准备工作得以完善。
第九条手术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安全核查表、患者手术风险评估表的填写与审核。
第十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应乐观参加手术并及时处理手术中的突发事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第十一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订立手术并发症的防备方案,并确保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得以安全及时地进行。
第十二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建立手术并发症的反馈与学习机制,总结经验,改进操作流程。
第十三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定期检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确保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
第三章麻醉安全管理第十四条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具备麻醉科相关知识和相关专业背景,并拥有相关证书。
第十五条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要保证麻醉设备的安全性能,定期检查和维护麻醉设备。
第十六条麻醉前,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对患者进行认真评估,确定最佳麻醉方法,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第十七条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参加麻醉术前准备工作,包含但不限于麻醉器械和药物的准备。
第十八条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引导麻醉团队的安全操作,确保麻醉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规范有序进行。
医院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的麻醉科部门,主要包括麻醉科的人员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质量安全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医院麻醉科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四条医院麻醉科主任为负责医院麻醉科的工作,全面负责麻醉科的管理和运行,具体负责医院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
第五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麻醉科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六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制定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确保人员配置合理,麻醉科工作顺利进行。
第七条医院麻醉科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的执业证书,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能够熟练开展麻醉工作。
第八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包括麻醉技能培训、安全操作规范培训等,确保新员工能够胜任工作。
第九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员工考核和奖惩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奖励表现优异的员工,惩罚不合格的员工。
第十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员工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标准的手术麻醉流程,对手术麻醉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电子病历记录系统,对患者的病历和麻醉记录进行电子化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和完整性。
第十三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安全医疗用药管理制度,对麻醉药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因药物错误导致的安全事故。
第十四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麻醉设备管理制度,对麻醉设备的采购、维护和保养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五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对手术室和麻醉间的清洁消毒进行规范化管理,防止感染传播。
第四章质量与安全管理第十六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对麻醉科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麻醉病人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麻醉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疼痛治疗、检查治疗等医疗活动中。
在麻醉过程中,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完全依赖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监护,因此麻醉病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麻醉病人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明确麻醉病人安全管理的责任和程序。
二、管理体制1.麻醉安全委员会医院设立麻醉安全委员会,负责麻醉病人安全管理工作的审查、监督和协调。
麻醉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和相关麻醉专家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对麻醉病人安全进行评估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麻醉科麻醉科是医院提供麻醉服务的部门,负责麻醉病人的评估、监测、麻醉操作和术后管理。
麻醉科应设立专职或兼职麻醉医师,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展工作。
3.手术室手术室是麻醉病人接受手术麻醉服务的场所,应确保手术室设施设备完善、操作规范、环境安全。
手术室应配备专职麻醉护士和麻醉设备,确保麻醉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充分监护和护理。
三、工作程序1.麻醉前评估所有接受麻醉的病人,在手术前应接受麻醉医师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目的是确定麻醉方案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
2.麻醉操作麻醉医师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麻醉操作。
麻醉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麻醉术后管理麻醉医师应在手术结束后继续监护病人,观察麻醉效果和病人恢复情况。
术后应定期对病人进行评估,并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四、责任制度1.麻醉医师麻醉医师是提供麻醉服务的主要责任人,应具备专业执业资格和经验。
麻醉医师要严格执行规范程序,确保麻醉病人安全。
2.麻醉护士麻醉护士是协助麻醉医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人员,要配合麻醉医师开展麻醉操作,负责术中监护和术后护理。
3.手术医师手术医师是手术的主刀医师,负责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手术医师要充分了解病人的麻醉情况,与麻醉医师协同工作。
五、安全保障1.设备设施医院应配备齐全的麻醉设备和监护设备,保证麻醉病人的监护和安全。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完整版(全套)一、总则1.1 为了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防止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麻醉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及个人。
1.3 麻醉药品管理遵循“严格管理、确保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失”的原则。
二、麻醉药品的采购与供应管理2.1 麻醉药品的采购必须由具有麻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进行,采购单位应向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采购麻醉药品。
2.2 采购麻醉药品时,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不得超量采购。
采购合同应明确药品质量要求、供应时间、售后服务等内容。
2.3 麻醉药品的供应企业应保证药品质量,提供完整的药品检验报告,并按照规定的运输条件进行配送。
2.4 麻醉药品的采购、供应双方应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
三、麻醉药品的储存与保管3.2 麻醉药品应按照药品性质和储存要求分类存放,确保药品质量不受影响。
3.3 麻醉药品的储存应实行双人双锁管理,确保药品安全。
储存场所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
3.4 储存单位应定期对麻醉药品进行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如有不符,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四、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4.1 麻醉药品的使用应遵循“最小剂量、最短时间、最佳疗效”的原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2 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遵守麻醉药品使用规范。
4.3 医疗机构应建立麻醉药品处方管理制度,对麻醉药品处方进行严格审核、登记、保存。
4.4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麻醉药品使用过程的监控,防止药品滥用和流失。
五、麻醉药品的销毁与报废5.1 麻醉药品的销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负责,确保销毁过程安全、环保。
5.2 麻醉药品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质量问题或过期,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手术室及麻醉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患者在手术和麻醉期间的安全,提高手术室及麻醉质量,减少医疗风险,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手术部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手术室及相关麻醉操作。
第三条定义•手术室:指医院用于进行医疗手术的特定区域。
•麻醉: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的过程。
•麻醉质量管理:指对手术室内麻醉操作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确保手术期间患者的安全。
第二章手术室管理第四条建设和设备1.手术室的建设、装修和设备配置应符合相关卫生规范和标准要求。
2.手术室内应设置充分的灯光、通风设备和手术垃圾处理设备等。
3.手术室内各种设备应定期进行验收、检修、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五条人员配置1.手术室应有经验丰富、具备相关岗位任职资格的医生和护士构成的专业团队。
2.手术室内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培训和资质证书,并定期进行进修和连续教育。
3.手术室应依据手术数量和难度的不同,合理布置人员,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手术室操作规范1.手术室操作人员应穿着干净乾净的手术服和鞋套,并佩戴口罩和帽子。
2.手术室内不得穿着有反光、带有金属附件或容易脱落的饰品。
3.手术室内禁止吸烟、喝酒、食用食物,严禁随便更换手术室内的工作站和工作席。
4.手术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备交叉感染。
5.手术室内应保持安静有序,禁止高声喧哗,确保手术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第三章麻醉质量管理第七条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医生应依照麻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的疼痛感和意识得到有效掌控。
2.麻醉医生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3.麻醉医生应紧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动力学和血液气体分析等,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
第八条麻醉设备和药物管理1.麻醉设备应定期进行验收、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麻醉规章制度范文模板图片一、麻醉科室的管理机构麻醉科室是医院重要的部门之一,为了更好地管理麻醉科室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
麻醉科室的管理机构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1 麻醉科室的领导班子麻醉科室应设立科主任,由医院领导任命。
科主任应具备专业麻醉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麻醉科室的工作。
此外,科主任还应设立一至两名副主任,协助科主任进行科室管理。
1.2 麻醉科室的管理人员麻醉科室还应设立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包括护士长、药剂师等,他们负责协助科主任管理麻醉科室的日常工作。
1.3 麻醉科室的医务人员麻醉科室的医务人员是麻醉科室的核心力量,他们应具备专业的麻醉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完善地完成各项麻醉工作。
二、麻醉科室的工作制度2.1 麻醉科室的工作时间麻醉科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应严格执行医院的工作时间制度,确保麻醉科室能够随时为患者提供麻醉服务。
2.2 麻醉科室的工作流程麻醉科室的工作流程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包括手术前麻醉评估、手术中麻醉监测和手术后麻醉恢复等环节,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得到安全的麻醉服务。
2.3 麻醉科室的文书管理麻醉科室的文书管理应做到规范细致,及时完善,包括手术前麻醉评估表、麻醉记录单、麻醉操作记录、麻醉恢复记录等,确保患者的麻醉过程能够得到完整的记录。
2.4 麻醉科室的药品管理麻醉科室的药品管理应做到严格规范,对药品进货、使用、报废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
2.5 麻醉科室的设备管理麻醉科室的设备管理应做到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麻醉设备的正常运转,以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三、麻醉科室的工作原则3.1 尊重生命麻醉医生要尊重每一个患者的生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得到充分的关怀和保障。
3.2 安全第一麻醉医生在麻醉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麻醉设备和药品的质量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
麻醉规章制度范文模板下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麻醉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麻醉工作,包括麻醉术前评估、麻醉操作、麻醉监测等环节。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设立麻醉科,并配备专业麻醉医师,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麻醉。
第四条麻醉科应定期组织麻醉会诊,讨论病例,提出麻醉方案,确保术前评估充分。
第五条麻醉科应加强麻醉药品和设备管理,做到分类存放、定期检查,保证麻醉操作的安全可靠。
第六条麻醉医师应持有有效的麻醉执业证书,严格执行麻醉操作规程,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第七条麻醉医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参加相关学术活动,了解最新的麻醉技术和理论。
第二章麻醉术前评估第八条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应接受麻醉术前评估,包括一般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
第九条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选择适宜的麻醉药物。
第十条麻醉医师应告知患者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包括禁食禁饮时间、停止服药等,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麻醉医师应根据麻醉术前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或评估,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充分。
第三章麻醉操作第十二条麻醉医师应在手术室内对患者进行麻醉操作,保证手术过程的平稳和安全。
第十三条麻醉医师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包括全麻、局麻、椎管内麻醉等。
第十四条麻醉医师应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调整麻药用量。
第十五条麻醉医师应做好麻醉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手术类型、麻药用量、生命体征监测结果等内容。
第十六条麻醉医师应及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术中出血、心跳骤停等,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第四章麻醉监测第十七条麻醉医师应在麻醉后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清醒程度、呼吸情况、心率等。
第十八条麻醉医师应对术后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根据情况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第十九条麻醉医师应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休克等,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文件编号:GD/FS-2367(管理制度范本系列)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
组长:高宝柱副组长:武毅成员:邢金城华伟瞿秋(二)科室成立以诊疗小组为单位的下一级质控小组由诊疗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
组长:邢金城华伟瞿秋成员:各医疗小组所有医务人员二、医疗质量控制内容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2.麻醉死亡率≤0.02%;3.临床及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5.甲级病案率≥90%;6.药品比例≤28%;7.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8.完成指令性任务比例100%;9.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10.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11.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三级医院≤0.04%;12.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13.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14.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15.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16.“三基”考核合格率100%;17.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18.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19.硬膜穿破发生率<0.6%;20.抢救设备完好率100%;21.消毒灭菌合格率100%;22.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23.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二)规章制度1.落实科级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制度(1)科室质控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全面评价科室质控工作。
(2)各诊疗小组应不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内容应包括本科室或本诊疗小组医疗指标完成情况、遵守本科室诊疗、操作常规和执行核心制度情况,本科室医疗质量隐患分析、持续改进措施和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
2.执行核心制度:医务人员应做到熟知核心制度内容,按照制度要求规范日常医疗工作。
(1)首诊负责制:及时完成接诊、处置及治疗,及时完成病历书写。
需要请相关科室会诊时及时联系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做进一步处置,并认真及时记录会诊意见。
(2)查房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及时查房。
负责麻醉者,在手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
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沦,共同制定麻醉方案。
(3)病例讨论制度:复杂特殊的患者应当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4)会诊制度:严格按照我院会诊制度的要求执行,急会诊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院内普通会诊24小时内完成;强调履行会诊人员资质;会诊申请单书写符合医院要求;我院专家到院外会诊、邀请外院专家会诊应在医务处履行相关手续。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严格按照我院相关制度执行,强调危重患者抢救一般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组织并主持,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并及时报告科主任;重大及特殊病例的抢救应按照我院规定及时上报医务处等部门。
抢救中应遵循诊疗常规、医嘱制度,并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及时书写抢救记录。
建立并严格执行本科室危重患者抢救流程,抢救器械及药品完好率100%。
(6)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按照我院相关制度执行,杜绝脱岗现象,及时有效处理门急诊及住院患者出现的各种情况;遇有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及时处置的同时通知上级医师;每日值班人员按照科室要求在交接班记录本汇总记录。
(7)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建立科室、诊疗小组两级病案质量控制组织。
严格执行病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检查制度,杜绝丙级病历。
科室病案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宋铁鹰科室病案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科主任指定人员科室定期进行病案质量分析,将持续改进措施等内容记录在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中。
(8)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前完善相关检查,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要有本院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签字。
(9)有创诊疗管理及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资质进行相关操作,杜绝非法执业现象;有创操作要严格遵循诊疗常规实施,操作者在实施诊疗前应亲自与患者或其代理人沟通。
履行告知医务,实施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操作结束后应即时完成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应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新技术新项目按照我院规定实施。
(10)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按照我院医疗技术和专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关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工作的要求实施。
科室应定期对医师资质、医疗技术及手术医师分级进行考核,按要求进行诊疗工作。
(11)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我院查对制度的具体要求,在诊疗各个环节杜绝各类差错。
①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对表》中内容依次提问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患者过敏史、术前备血等内容,手术医师逐一回答,同时巡回护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并回答。
②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③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实际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患者去向等内容。
④三方核对人确认后签字。
当核对人为非本院医师时,应当由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
⑤手术安全核对必须按照步骤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三)病历书写质量1、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细则》及我院要求。
重点要求:(1)会诊制度体现在及时完成会诊要求,会诊申请单书写符合要求,会诊结果应在病程中体现。
(2)麻醉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
麻醉记录、有创操作记录等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2、运行病历:病历书写符合病历书写规范及我院要求,重点有:(1)运行病历中的相关内容应严格按照时限完成。
(2)麻醉知情同意、授权委托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强调实施麻醉、有创操作及特殊治疗时,实施操作者亲自应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记录、有创操作记录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3)上级医师查房后及时审核、签字。
(4)按照我院会诊制度及时完成会诊工作。
(四)按时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医院的各项培训工作,加强科室内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五)强调实施麻醉、有创操作或其他特殊治疗前,应向患者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实施操作者、麻醉者应亲自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安全。
(六)医疗安全及医疗风险监控1.按照相关制度,制定评估范围、程序等规范性的流程,对实施麻醉的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前、后评估,并在病历中体现。
2.加强麻醉及有创操作并发症的管理措施。
3.加强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杜绝医疗差错。
4.告知制度:按照我院相关文件规定,麻醉、有创操作、病情变化、药物选择等环节按照告知制度的要求实施,并在病历中记录。
5.重大及特殊病历抢救报告制度。
6.危急值报告制度。
7.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按时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因素,鼓励非惩罚性主动报告制度。
8.其他:认真执行我院相关制度。
(1)麻醉包括临床麻醉、痛疼治疗及心肺复苏,具备麻醉专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独立实施授权范围内的各种麻醉操作。
(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ASA风险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医嘱,我院基本上会有手术医生开出术前医嘱。
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本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3)术前麻醉医师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
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当及时补充。
(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负责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当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并与手术医师商量配合处理。
术中认真填写麻醉记录。
(5)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术毕,待患者基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7)进入麻醉后恢复室,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分以上才能离开麻醉后复室。
(8)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当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9)术后24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10)急诊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当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11)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
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12)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患者,应当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