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油性定义的探讨_陈婷
- 格式:pdf
- 大小:970.83 KB
- 文档页数:7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占有非常重要的位子,和田玉玉质温润细腻,油脂光泽强,是中国传统含蓄,宽厚大气的典范。
古时的先贤们都以和田玉来比喻君子之风。
上到皇帝贵族下到文人墨客、闲情雅士都是终身佩玉。
和田玉属于软玉,与其它坚硬的玉石不同,其主要成分是透闪石。
由于透闪石的晶体状形态不一,再加上和田玉本身含有的铁元素影响,便使得它的透光性比较微弱。
当光线直射和田玉的时候,玉感显得不是那么通透,反射出一种温润、宽厚、含而不露的光泽。
和田玉的温润度,是由于玉料内部呈纤维交织状的结构及其细腻的晶体排列组合方向不规则等各种因素有关。
所以表面始终泛着适度的油润光泽,这种光泽是其它玉石所不具备的。
和田玉的密度越高,则其光泽越强。
而硬度过高,那么它的光泽就会比较直接,好似翡翠的玻璃光泽。
然而,这种刚性的光泽也许对翡翠来说是优点,但对于和田玉来说却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缺点。
好的和田玉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
它是指手指上有着一种略有阻力感的油滑感觉。
好比是我们手里握着一块稍呈凝固状的油,接着用手轻轻一推,便有一种油要受热化开的感觉。
就和田玉的特点来讲,这是籽料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其他玉料所不能比拟的。
盘了很油的和田玉,为什么洗一次就没了,这个油到底是什么从古至今,和田玉一直以其坚韧细腻、光泽柔美、温润含蓄等诸多特质大受追捧,在众多的天然珠宝玉石中,和田玉的油润性是独一无二的,油润性也是衡量其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那么,和田玉的油脂性是什么呢?和田玉的油润不是简单的“油光锃亮”,它包含了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概念,即玉石的视觉油润和触觉油润。
视觉油润视觉油润(看起来很油润)是指和田玉的表面呈油脂般的光泽,给人以滋润的感觉,这种光泽很柔和,既不是强光的晶透感,也不是弱光的蜡质感。
是由于玉石分子特殊的结构,形成特别的对光的漫反射效应。
视觉油润成因玉石间颗粒排列越紧密则光泽越强,且玉石越硬光泽亦偏向于刚性。
硬玉翡翠的光泽需要“刚性”,而软玉和田玉的致密度刚好和细小晶粒配合,产生细腻油润感觉,浑厚而有质感;同时,反射率,折射率和透射率搭配恰到好处,使玉的透明度介于半透和微透之间,表层具有通透感而里面具有不完全透明的层次感,恰似凝结的动物油脂。
触感油润触感油润是指当你触摸,盘玩过程中,手接触到和田玉有种滑而不腻,似油非油的感觉,能感受的到这种细腻温润。
触觉油润成因触觉油润是指略有阻力的油滑感觉,就象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就要化开的感觉。
这和玉质的细度分不开,即玉质里晶体颗粒直径的大小。
要求结构要细而匀,看不到也摸不到结构。
和田玉的“油性”是其晶体结构特征,晶粒尺寸,致密度,反射率,透射率,折射率和表面光洁度所共同影响、决定的。
至于你的和田玉玩的很油了,为什么洗一次就没了,一是你洗的时候洗掉的是你长期盘玩残留在上面的油脂,是你自身带来的。
二就是,可能你买的和田玉油润性不好,商家为了促卖而给上面刷了淡淡的一层油。
为什么买和田玉一定要买油润的?什么是和田玉的温润度?
和田玉质地细腻,润和如脂,是中国传统含蓄,宽厚大气的典范。
“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声音洪亮。
”是清代玉器鉴赏大家陈性在《玉记》中的描述。
这里的“精光内蕴”指的就是和田玉由内而外的温润感。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下和田玉的“精光内蕴”吧!
第一:什么是和田玉的温润感?
温润是形容玉石最常见的词语,“温”和“润”都是一种感觉,和田玉刚刚贴到脸上时感觉凉凉的,但是接下来就会感受到温和与舒适。
温润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油脂感。
和田玉的透闪石含量远远超过其他玉石,含量超过了95%。
所以,将和田玉放在手心把玩,会感觉到它强烈的油脂感,就像盘玩羊油一样舒服。
第二: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和田玉的温润度
由于和田玉是半透明的,太阳光进入玉石中,通过了无数细小的透闪石矿物晶体,然后到达玉石的内部,便呈现出“精光内蕴”的美感。
第三:在光学角度解释和田玉的温润度
因为和田玉玉石的内部是纤维交织状的结构,再加上细腻的晶体排列组合方向不规则等,所以和田玉的表面呈现着适度的油润光泽。
这种油润的光泽就是和田玉温润感的一大体现。
这是内漫反射与表面的反射光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四:从美学方面解释和田玉的温润度
中国内敛含蓄、宽厚大气、德行高尚的品质都在和田玉中有所体现。
和田玉的温润度让人产生对它强烈的亲切感。
“温润以泽”、“体如凝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等都用来形容君子高尚的品质,这些都与和田玉的性质息息相关。
古人用“润泽以温,仁也”来表示政治的仁明,显而易见,古人对和田玉的温润是非常推崇的。
和田玉是越油越好吗“你这玉好油啊!”“我这块油乎乎的!”“咱俩比比看谁油!”“油”是评价和田玉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区别于其它玉石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这里所说的“油”指的是什么呢?所谓的“油”,就是玉石表面的油脂光,看上去好像抹了薄薄一层油的感觉,而不是石头中真的有油。
那和田玉是不是越油越好?答案是不一定。
大部分人包括许多专家都是认为越油越好的,但和田玉的油性评价应该和它的颜色相关。
哪些和田玉会比较油呢?按产地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这里只评价油性,不考虑其它因素。
油润度最高的是新疆地区的玉石和辽宁岫岩的黄白老玉与河磨玉。
新疆玉龙河的籽料不用多说,一直以油性好著称。
其次,油润度较好的是俄罗斯玉。
俄料的品种非常丰富,颜色多样,油性也是很足,只是比新疆料稍差一些。
但也有很多品质好的俄料,比方说俄料中的巴莎料,油度绝不比新疆的山料差。
第三、油润度一般的是青海料。
青海玉是我国和田玉的重要玉种,主要是以白色玉为主,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和奖牌都是用青海料雕刻的。
结构上,青海料颗粒感更强,有点水透的感觉,所以它的油润度要低一些,比较一般。
第四、油润度较差的是韩料。
韩料是韩国出产的和田玉,刚一进入市场时由于价格低廉一度受到追捧。
韩料大多带点黄绿色,品质好的比较白。
但韩料的油性非常弱,它的成品更多展现的是一种蜡状光泽,看上去不油也不润,所以韩料的挂坠更多选择的是机雕,市场的占有率也不高。
第五、油油润度最差的是罗甸玉。
罗甸玉产自贵州罗甸县南部的关固村,它和广西大化北部的岩滩镇属于一条矿脉,和田玉矿层都产于灰岩或白云岩重结晶而形成的大理岩化蚀变带中。
这种玉毫无油性,但是瓷度很好,有时玉中会带有黑褐色的星点状物,俗称芝麻点,像我们吃的桂花糖,也叫桂花膏玉。
这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以上这几点是对和田玉油性的一个产地分析评价,但影响和田玉油性的好坏不光要看产地,也要注意其它的方面。
首先,和田玉油性好不好和它的质地也是有一定关系的,通常来讲质地越细腻,油性越好。
哪种油适合保养和田玉?关于和田玉的油性你可能存在误解!在对和田玉的评价中,离不开细腻程度、脂粉感、糯感、老熟程度等等,除此之外油性也是不可或缺的评价要素。
所谓油性即油润性,和田玉的油和润密不可分,虽然看起来是一种视觉效果,但是实际上与和田玉的内在结构联系紧密,通常玉质结构紧致的和田玉才有可能出现足够好的油性,而玉质疏松则常常会显得表面干涩而缺乏油润度。
认识和田玉的油性和田玉的油润是一种由内之外散发的脂感,如同羊脂给人的油润,内敛柔和,而不是浮在表面的油腻腻的光泽,具有油润度高的和田玉触觉上会有一定的阻力,但是可以慢慢推开,给人滑腻之感,如同是香皂在水分没有干透之前给人的手感。
油性并不是和田玉一个单纯的表现形式,它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例如细度、老熟程度、矿物组成以及抛光程度、盘玩等等,因此判断和田玉油润性的好与坏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保养和田玉哪种油适合?了解了和田玉的油性,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对于油性不好的和田玉是否可以通过抹油来改善玉质?用哪种油保养和田玉比较合适呢?答案是和田玉的油性是与生俱来的,抹油无法改变玉质,玉质的好坏决定了油性,如果可以通过抹油改善,那么就不存在劣质的和田玉了。
至于哪种油可以保养和田玉,有人说用橄榄油等植物油,事实上这些外在涂上去的油脂不但无法保养和田玉,更可能会堵塞和田玉的天然毛孔,油脂的味道会停留在和田表面,不利于和田玉的保养。
在现实中,的确有给和田玉涂油的做法,这是针对玉石存在裂纹或其他瑕疵的情而做出的补救,严格来说是一种掩盖措施,石性较重或者瑕疵明显的和田玉经过抹油之后,暂时会掩盖住固有的瑕疵,玉质显得十分油润,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假象,随着佩戴或盘玩之后,这层油会快速脱落而露出和田玉原本的样子。
关于和田玉的保养,涂油一说还存在很多争议,玉石爱好者需要谨慎对待。
对于油性好的和田玉来说自然没有用油保养一说,而对于石性较重的和田玉,适当的涂一些油可以使之更加润泽,盘玩起来减少干涩之感而更加顺手。
和田玉的油性怎么看?
对于老玩家来讲和田玉的油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同一个色度来说,油性可以决定玉的价值,可见油性对玉的重要性,哪么油性要怎么看呢?
石是没有灵魂的,而玉却有,玉的灵魂来源于不同于石的油润感。
好的玉石表面如羊脂一般温润、油亮,看起来很和谐,因为它的弥散效应会将光均匀的作用在自己身上,夺目而又不刺眼。
握在手里,掌心似乎能感受到温柔的吸力,用手搓似乎能搓出油来,行业称之为手推出油。
这就是油性的外在表现。
这些外在表现来源于透闪石含量较高,且晶体细小,排列紧密。
这种料子,长时间盘玩油性就会越来越好,所以玩起来非常地有成就感。
如果是一些干涩的料子,盘的时间长了,反而外观越不理想,变得灰暗。
和田玉之美,美在温润内敛,精光内蕴,自然先要看油性,而后再看颜色、雕工之类的。
和田玉的“油性”油性,是一些玩玉朋友常会挂在嘴边的词儿。
到底什么是油性?一起往下看。
什么是和田玉的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油性其实包含两个,即玉石的视觉油润和触觉油润。
视觉上的油性就是看上去有一种油脂般的光泽,光泽柔和,似是一层淡淡的油光。
触觉上的油润就是把籽料的触摸感,是一种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滑而不腻,似油非油。
就是这样的手感,让玩家们把玩和田玉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
对籽料油性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1、视觉上的观感即和田玉的表面由于玉石分子特殊的结构,形成特别的对光的漫反射效应,呈油脂般的光泽。
2、触觉上的感觉盘玩过程中手指的触摸感,滑而不腻,似油非油。
和田玉油性从何而来?和田玉本身是不出油的,它仅仅是一块玉石,为什么会有这种油性的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和田玉这种独特的油性?如果从科学专业的角度来解释的话,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固体材料的'油性',是其晶体结构特征,晶粒尺寸,致密度,反射率,透射率,折射率和表面光洁度所共同确定的反射效果的视觉反应。
以上这些特征共同形成了和田玉的特有属性:油性。
晶体结构,简单通俗的来说“油性”跟组成籽料晶体的大小,排列紧密,以及这种晶体的反射光等很多方面有关。
决定籽料油性的因素1、糯性籽料的油性与糯性是分不开的,糯性打个比方,如同煮熟大米的感觉,很厚油亮的感觉,也可以说跟水洗过的肥皂相似。
籽料的油性与玉质内部结构相关,具体来说,是与其结构的细度和致密度有关的。
2、细度细度就是玉质里面晶体颗粒的大小,籽料的晶体颗粒直径和分布一般都较其它和田玉小得多,也密实得多。
用羊脂来描述顶级的白玉籽料,就是因羊脂极细腻,摸上去有一种能把它融化的感觉。
3、致密度致密度是描述玉料晶体间隙的大小,致密度不等同于密度,虽然跟密度有很大关系;同时致密度也不是玉的结构。
开料的致密度,观察锯片拉出的痕迹是不是油亮的;而成品的致密度,则看光泽,光泽强烈的一般是致密度较高。
如果晶粒尺寸变大,玉质的细腻感就没了,油性也没了,如大理石。
和田玉的细度、油性、糯性一、细度细度即细腻度是白玉很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也是成品外观和手感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白玉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另一方面也指结构的细度,即短云絮的细密均匀程度。
1。
颗粒细腻度,白玉的颗粒细腻及均匀程度对玉质影响很大,也是判断不同料的重要依据之一,籽料结构虽有松有致密,但其颗粒的大小一般远较俄料和青海料细,俄料和青海料一般颗粒较大,所以不易打磨,容易出斑斑点点,成品盘起来会感觉涩手。
请大家注意了,好的打磨师傅是可通过特殊的打磨让俄料和青海料表面显得象籽料一样细腻,会是很多人上当的,包括一些有经验的卖家。
这种靠打磨出来的细腻和油性,经过了数个月的盘玩,会渐渐消退的。
所以很多人说俄料青海料越盘越涩,其实就是那层打磨层消退了,否则玉哪有越盘越干的道理。
2。
结构细腻度,籽料里面一般都会有短云絮结构,看短云絮结构应该打侧光看,而不是从背面打光,背面打光只能看杂质,是看不到结构的。
对籽料而言,云絮越细密越好,白度高的籽料一般云絮会略大些,白度又高结构又致密的很少,价格是很贵的。
但注意的对籽料而言打光看不到结构的是少数,而青海料到是打光更看不到结构,青海料其实并不是云絮结构细密,而是云絮结构发育不全,放大后会发现其实更多的是细点状结构。
俄料一般云絮结构较大,同时夹杂斑块结构,但也有少量很细的以至看不到结构的。
高白打光看不到结构的以青海老料和优质俄料居多,没足够的眼光的玉友还是别追求这种。
二、油润度和糯性上面讲了白玉的细度,这里再讲讲白玉的油糯性。
白玉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几千年的玉文化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白玉具有了其他宝玉石所不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油糯性,温润的白玉会让人感觉到一种亲近感,会感觉它已融入了你之中,成为了你的一部分。
那怎么来看白玉的油润度以及糯性,怎样的算油性好糯性好,跟什么有关系?下面分别讨论一下。
玩白玉的人都喜欢说油性如何如何,但有的时候他们说的未必是同一东西。
和田籽玉的油性和糯性如何区分
天然和田玉以质地细腻纯净,触感油润爽滑而著称,优质种类更是众多玉石爱好者的首选美玉,可能不少外行或者新手难以分辨出和田玉的油性与糯性,那么两者有哪些区别吗?
油性就是上手之后,你会觉得能推得动,特别的滑腻,但是这种感觉不是油乎乎,而是异常光滑,想要鉴别就用手盘玩两分钟,如果表面越来越光滑,那么就是代表这块和田玉的油性是非常好的!
糯性的话其实是和油性有很大区别的,油性是亮亮的光泽感,但是糯性就是比较粘稠的大米汤的感觉,是那种糯糯的感觉,所以就有了糯性这一说,而糯性就是单纯视觉上的感觉了,这一点就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了!
弄清楚了油性和糯性,就能够够很好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了,不过两者之间是相互的,少了一种都不能算的上好的!。
思考|论和田玉油性、脂粉、透明度、结构这个话题很大,小火目前的水平也只能做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也欢迎玩家藏友充分交流心得体会。
一,和田玉是什么?以下是度娘百科查到的对和田玉的解释:中国宝石学指出软玉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玉石都命名为和田玉,内含透闪石、阳起石、硅灰石等多矿物集合体。
和田玉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5(OH)2(Si4O11)2,密度为2.95—3.17。
注意以上三种矿物质,下文中会用到。
再次着重说一下狭义和田玉和广义和田玉的事儿,目前青海料、俄料已经被市场广泛的认可了,也包括韩料,虽然韩料一直被认为是下等的料子,但他们的的确确成分上是和田玉,或者更简单的说,和田玉不只是新疆和田地区产。
和田玉也分很多颜色,如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青花等,是因为玉石中含有不同的致色元素。
二,结构。
结构这个词儿在关注和田玉的时候,经常用的到,很多朋友不知道啥意思。
通常的做法是打强光后,可见内部组成构造。
一般来说,和田玉都具有其标志性的结构特征——毛毡状结构,这种结构有的肉眼清晰可见,有的肉眼不可见。
因此,通常说法,肉眼可见的叫做“有结构”,肉眼不可见的叫做“无结构”,底子粗颗粒感强通常叫做“肉粗”,底子细无明显颗粒感叫做“肉细”。
无结构是很多朋友追逐的目标,其实无结构也分两种。
从图片可以看出,以上两块和田玉都可以说是无结构,而且同样是细肉,但一个透明度高一些,一个透明度低一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您接着往下读。
三,透明度。
透明度其实跟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内部的颗粒粗细、颜色都又关系。
咱们这里抛开这些因素,只谈细肉、白玉。
上文中提过“硅灰石”,如果硅灰石含量高,透明度就会高一些。
我们通常见到的和田玉青海料都比较“水”,其实就是说青海料的透明度较高,也就是说青海料中硅灰石含量高一些。
在无结构条件下,透明度高低对于和田玉价值的影响,因人而异,也因玉种不同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喜欢收藏和田玉的玩家都知道,和田玉的特性对它的价值影响是很大的,但是说到这该从那里入手收藏,那就需要玩家们综合来分析了。
而这些特性中就包括籽料的油润性,细腻度,皮色,糯性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依旧是老生常谈的“油润度”!
和田玉的油润度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
大部分的和田玉籽料抛光后为油脂光泽,有些其他产地的料会出现玻璃光泽,其原因一方面是和打磨方式有关系,另外一方面也和籽玉里面的氧化硅含量有关。
手感上的油性是指把和田玉放在手中把玩的时候,会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像手里握着一坨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
而这个恰好就是我们要着重观察,拿来分辨籽料真假和好坏的重点。
我们在分辨籽料的油润度的时候要知道。
有些商家会故意作假籽料的油润度,通常都是在玉料的外层涂抹油脂,已达到类似于籽料油性的感觉,这是玩家在收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
和田玉为什么越带越油
若是和田玉越戴越油则说明是籽料,由于盘玩的时间越长,和田玉内含有的透闪石在做激烈的运动,同时也会吐故纳新、退青返白,而透闪石的含量也会随之增加,在表面容易形成一层包浆,所以看起来会更加的油亮。
和田玉越带越油的原因
和田玉的质地温润细腻,若是在盘玩的时候越玩越油时,主要是因为盘玩的时间过长,而对于天然的和田玉来说,玉石本身吸收了汗水和油脂,就会在表面形成了包浆,时间越长其油脂感越强,玉石就更有价值。
若是对于新疆的和田玉籽料来说,会在盘玩的时候越来越漂亮,主要是因为玉石的透闪石会做激烈的分子运动,同时会吐故纳新、退
青返白,而透闪石的含量也会随着时间的堆积不断增加,这就会使玉质越来越油。
可在平时盘玩或者佩戴和田玉的时候,要经常将其与人体的皮肤接触,但在流汗多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过多接触,否则会影响和田玉本身的鲜艳度,同时还要不定时的清洗上面的灰尘和污垢。
和田玉油润感怎么来的喜欢和田玉的朋友在把玩和田玉的过程中会有“油油”的感觉,玩玉之前没洗手吗?这是我手太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手太油,因为和田玉的材质密度小,矿物颗粒间缝隙较小。
手在把玩过程中分泌的汗液或油脂无法渗入玉石内部,而是附着在玉石表面,使把玩者感觉到手上“出油”。
而随着把玩的时间累积,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渐形成包浆,“出油”的感觉越发的明显。
古话说“温润如玉”,“温润而泽”,和田玉最能完美体现出这种温润的质感。
而这种质感和光泽是其他玉石所不具有的。
细腻温润也是鉴别和田玉的主要依据之一。
油脂感通俗的来形容,冬日里超市卖的大块羊肉,最外层白花花的油脂,看似像肥肉,其实是羊特有的羊油,用手触摸凝固柔绵。
我们来看看和田玉的透闪石含量。
闪透石是和田玉的成分。
新疆和田玉的透闪石含量在95%以上。
而俄料、韩国料、青海料的透闪石含量,最高也不会超过90%。
别小看在透闪石含量上的这几个百分点,透闪石的重要特性之一,是油脂感。
透闪石含量越高,玉石密度越小,则油脂感越强,玉石表面会体现出强烈的油脂光泽,同时在手感上,也会感觉油脂感极强,像是在盘摩一块羊油一样。
抛光也是影响和田玉油润感的重要因素。
抛光的目的是把表面磨细,肉眼看上去明亮细腻。
首先把粗糙的表面磨得很细;其次是罩亮,即用抛光粉磨亮;再次是清洗,即用溶液把产品上的污垢清洗掉;最后是过油、上蜡,以增加产品的亮度和光洁度。
不同的抛光工艺,会使得和田玉的油脂感不同。
和田玉玉石把玩的时间越久,光泽也会变得越润滑,长期被把玩的和田玉就像是进行了反复的“手动抛光”,并且会形成一层“包浆”,油脂感会更强烈。
但如果不经常放在手中把玩,时间久了玉石就会失去原有的光泽。
玩家都喜欢把玩和田玉,源自一块玉的细腻油润感;感受来自于玉质细腻和表面油脂般的润感,这种愉悦感受只有和田玉爱好者们才能体会。
和田籽玉的光泽好到极处就是有强烈的油脂感,所以羊脂玉中羊脂这个形容词不单指玉的白,还有对质感和光泽的概述,可谓妙不可言。
和田玉越来越油润不仅仅是盘玩的原因
只要是喜欢盘玩和田玉的玩家,应该都会发现,自己的和田玉在盘玩的过程中越来越油了,但是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所以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这其中的原因是怎样的!
其实和田玉如果是在把玩的过程中出油了,那是因为这块料子的本身是很好的,料子越致密的话,那么它的出油效果也就会越明显。
而且由于我们自身的体温会让玉石变活,而当和田玉吸入了我们自身的油脂,也会变得越来越油的!
在你盘玩的时间慢慢变长之后,你也会发现和田玉变得越来越温润了,好像也没有之前那么死板了,并且看着白度也会比最开始好上很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养玉,会让和田玉越来越有灵性的!
但是有的和田玉变油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抛光过度造成的,如果抛光过狠的话,你会发现表面有亮晶晶的感觉,但是这种料子时间长了
会越盘越干的,所以我们最好是不要入手这种表面是贼光的和田玉料子!。
什么是和田玉的细度,糯性,油性?怎么理解和田玉综合判断有细度,糯性,油性等多方面。
1、什么是细度?细度是白玉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也是成品外观与手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白玉晶体颗粒的大小和均匀性,二是结构的精细性。
2、什么是糯性?糯是一种深情,打个比方,米饭后的感觉很好仔细一看,深,有光泽均匀的感觉,你也可以拿一块肥皂使用这些天,用清水什么,是那种感觉。
人们对于一般我们只知道通过这种影响视觉上的糯性,其实和视觉上的糯性如影相随的是它还有一种具有粘性,当你掉东西时,你会发现糯性好的料与钻头间有一种粘粘糯性与什么问题有关?颗粒形成细小因素交织结构致密的料会显得糯性较好。
3.什么是玉,油和白度?白玉的结构是由透闪石与其经济结构进行类似的阳起石发生问题交织而形成的,它们之间相互通过缠绕方式形成我们常说的短云絮结构等。
由于存在两种不同物质的交织、缠绕使玉的韧性和硬度比单一的透闪石和阳起石要高,结构也会更致密。
透闪石含量很高时,白玉的白度较高,但由于阳起石的不足,交织不够,会导致结构松散,萝卜花(大云絮结构),韧性差,光泽抛光。
相反,当铁含量增加时,阳起石的增加将与透闪石充分交织,这就是为什么油性白玉和白玉黄色色调会更好。
4. 那为什么板油玉洁白油腻?事实上,除透闪石和阳起石,可以交织在一起,增加了氧化钙含量,也会使交织发生,但结构相似足够氧化钙含量稍微出现沉淀,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僵化,当氧化钙继续增加,会出现僵化是僵硬钙化。
你会发现在激烈但花不发硬花环入玉是最好的---白糯油当您打开玉。
白玉的僵化看上去与棉较象,都是一个白色的点状物。
两者是容易产生混淆的。
两者之间虽然我国外观设计相似,但却有很多的不同:白色棉中更具渗透性的材料通常容易出现,象山材料,尤其是棉花青海材料中较常见(顺便棉材料青海大点是分离的主要棉花,新疆山材料在非常小的密集点大多棉花)。
5.为什么棉花容易出现在透水材料中?这是因为较透明的材料富含二氧化硅,沉淀的二氧化硅是棉花,成分分析也证明白玉棉花的成分是二氧化硅。
在选择和田玉的时候,我们都在说选择油脂好的,因为油脂对于和田玉的盘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怎样的才算是油润度好呢?其实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下面就和大家说说怎样看它的油润度!
和田玉在视觉上的有质感其实就是看着非常的温润光滑,然而这种温润光滑其实也和打磨是有关系的。
部分籽料抛光后为油脂光泽,有些其它产地的料会出现玻璃光泽,虽和打磨方式也有关系,但和里面氧化硅含量也有关。
打磨来说,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细,会显得光泽强些,所以有些打磨师傅喜欢油石打磨结束后用牛皮过一下,这样会显得油润些,但其实未必好,因为人手盘出的油性是最好的,所以有些打磨成亚光,开始看上去并不油的东西,盘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前提是要料够好。
如果这块和田玉的料子非常油润,那么上手后的感觉就会滑滑的,如同摸着油一样的光滑,如果去盘玩的话,就像是要把油脂给推开一样,这种手感盘玩过和田玉的玩家应该都是知道的,而且油脂度高的和田玉是比较耐盘的!。
和田玉籽料的油性新疆和田玉籽料和田玉从产状来分分为山料,籽料,山流水和戈壁料,近年来籽料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和田玉籽料的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
和田玉籽玉既白又润,有油性,温润细腻。
玉因其矿物质颗粒极细小而又成纤维状,与隐晶质微粒集合体组成,抛光后呈现出油脂光泽,当地人称之“油性很大”。
和田玉的油性是视觉和触觉的综合感受,视觉上和田玉所具有的油脂光泽是由于矿物颗粒的硬度、矿物颗粒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决定的。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质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泽。
通常情况下和田玉的矿物颗粒越细,排列越紧密,油性就好;相反,结构越粗,排列越松散,油性就差。
和田玉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的油滑感觉,就象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那感觉非常特殊也非常好。
脂份高,就是要“油”,结构要细而匀,就象一块煎好后凝固的猪油,几乎看不到结构。
和田玉盘油性的几点小技巧:贴身佩戴:养玉最好还是要常佩戴,且不断的盘玩。
经常上手盘玩的玉石使其玉石具有灵性。
长期佩戴玉石,让其接触人体的皮肤和温度,玉石则其更具光泽和油性。
这便是“人养玉,玉养人”的道理。
玉石补水:大部分玉友都有定期清洁玉石的习惯。
虽说只是简单的清水泡洗,在外行人看来,可能认为这种做法仅仅是为了清除玉石外部的污垢。
其实不然,这种做法还有一大益处,可防止玉石脱水,使其玉石润度更佳。
无需刻意盘玩:其实,玉石盘玩只需贴身佩戴即可。
玉石到手后,只需温水清洗后,随即贴身佩戴就会发现玉石越来越油润,即使清洗过,一上手盘玩照样油润光泽。
这可是任何打磨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不可让手沦为打磨工具:相信多数玉友,在拿到玉后,便常常用手去磨玉。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做法,这样盘玉非但玉不能盘好,还会使其手指磨损,特别是对于没盘过的新玉。
哪些因素决定籽料的油性?1、籽料的细腻度细度就是玉质里面晶体颗粒的大小,籽料的晶体颗粒直径和分布一般都较其它和田玉小得多,也密实得多。
和田玉没有油脂,那它的油性究竟是怎么来的?和田玉自古以温润细腻,油脂光亮著称,也正是这些别具一格的特点被人们所喜欢,特别是它的油脂光泽,可以说和田玉的油脂光泽正是各位玩家痴迷的根本。
而且油脂光泽也是衡量和田玉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但是和田玉的油脂性又是什么呢?其实和田玉的油脂性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视觉上的油润感,二是触觉上的油润感,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视觉油润感所谓的视觉油润是指和田玉的表面呈现的油脂光泽,它让人感觉很滋润。
视觉上的油润度很柔和,它没有强光的晶莹透感,但又不是弱光的蜡质感,这是因为和田玉特有的结构形成的对光的漫反射。
二、触觉油润感所谓触觉油润感就是指在盘玩的过程中的手感,这种触觉的油润感是那种似油非油,滑而不腻,就好像是触摸婴儿肌肤一般,让人爱不释手。
我们都知道,和田玉并不含一丝油脂成分,可是为何会有油润感呢?其实和田玉的油脂性是因为它所特有的晶体结构特征,致密度,透射率,反射率、折射率以及表面光洁程度等影响和决定的。
一、视觉油润感的成因一般来说,和田玉内部的颗粒排列越是紧密,它的油润光泽度就会越强,反之就会越硬,且呈刚性。
对于作为软玉的和田玉而言,它的致密度要与晶体颗粒配合的刚刚好,才能够产生那种油脂细腻的玉当然,质地好的和田玉,它的透射率,反射率和折射率也要搭配得当才能使玉石的透明度处于微透和半透之间,这样形成的玉石表层才会有通透感以及玉石内部才能有不完全透明的层次感,这样看起来才会给人那种凝结了的动物的油脂感觉。
二、触觉油润感的成因其实触觉上的油润感是温润光滑的感觉,它略带阻力,就好像是手里握了一坨油,用手轻轻一碰,就会觉得那坨油要在手上化开一般。
当然,这跟和田玉的玉质细腻度分不开,因为和田玉的油脂光泽要求玉石里面的结构必须均匀细腻。
三、抛光会影响油脂光泽此外,对和田玉进行抛光也是会影响玉石的油脂光泽的。
普遍的,人们将抛光后的和田玉分为三种,即油脂光泽、玻璃光泽、以及蜡状光泽。
有关和田玉油性的那些事
和田玉的除了柔腻,温润的质地,还有油性是否好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许多专业的收藏家会通过和田玉的油性来判断出一块上乘的和田玉。
那么是如何做到通过油性来知道一块好玉的呢?
从视觉和手感来,来真切感受一块好的和田玉的油性。
好品质的和田玉油润光泽饱满柔和,这和玉石的紧密度,硬度和打磨方式有着紧密关系。
紧密度和硬度与光泽成正比,硬度如果高的话,那么光泽则会显得刚强些,同理,含氧化硅含量过高,也会使得光泽变得强烈。
温润细腻的和田玉有着刚性的光泽,会使得于是不那么美观,损失了其原本的价值。
至于打磨的方式,一般会将玉料上乘的和田玉打磨成亚光,最初或许没有那么油润,但经过长时间的把玩,和田玉在吸收了人体的油脂后。
光泽越发油润,显得有灵性。
什么是手感上的油润感呢,想象下,一块和田玉在手中,就像手上握着一块油,轻轻一推好像要把油推开的感觉简直太妙哉了。
籽玉在手感方面有着属于他的特别优势,这让人们在把玩过程中,不知不觉被吸引着。
第18卷增刊宝石和宝石学杂志Vol. 18 Sup. 2016 年9 月Journal of Gems and Gemmology Sep. 2016和田玉油性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研究陈婷,刘冰洁,杨明星(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和田玉的油性是评价和田玉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研究和田玉的油性。
本文采用的方法有:市场调查法,工厂加工验证法和仪器测试法。
市场调查法是为了确定和田玉油性的定义,包括 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实地调查的地方主要有武汉和南阳,调查的人群有卖家、买家、学者以及收藏者。
实地 调查结果:软玉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细腻均匀的结构对光的反应,此外玉石加工者认为和田玉油性还和抛光有关,一般抛成亚光比亮光的油脂光泽强。
网络调查的结果是,大多数接受调查同意将软玉的油性定义为:由于软玉结构细腻均匀,当光进入后在其内部弥散产生弥散效应,当对软玉进行软抛光的时候,在表面的油脂光泽得以显现。
工厂加工验证法是为了验证调查结果是否正确。
本项目组买了16组结构有粗细变化的样品,并且将每组样品切成相同的3〜4块,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抛光。
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同一块样品抛亚光比抛亮光的油性明显。
并将抛了同种光的粗细不同的样品进行对比,发现一般结构细腻均匀的样品的油性大于结构粗糙的样品。
证明了市场调查结果的正确性。
仪器测试法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数据来研究和田玉油性的影响因素并找到科学的方法来定量评价和田玉油性的强弱。
所用的仪器包括紫外一可见光谱测试仪,光泽度计和表面轮廓综合测量仪。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仪和光泽度的测试结果显示:同块样品其抛光程度不同,则其表面的反射率不一样。
由于玉石表面的油脂光泽与光的反射强度有关,所以证明抛光类型是玉石表面油脂光泽的影响因素。
结构粗细不同的样品即便抛光类型相同,其表面的平均反射率也不相同,而且结构越粗,其表面的平均反射率越大。
所以说明和田玉的结构粗细程度也是影响其油性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