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与微之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51
第11课与微之书唐风宋韵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赏析: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
809年,元稹奉使去东川。
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特点是,即席拈来,不事雕琢,以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极其真挚的情意。
而情意的表达,主要在篇末“计程今日到梁州”一句。
“计程”由上句“忽忆”来,是“忆”的深化。
故人相别,居者忆念行者时,随着忆念的深入,常会计算对方此时已否到达目的地或正在中途某地。
这里,诗人意念所到,深情所注,信手写出这一生活中的实意常情,给人以特别真实、亲切之感。
思考:如何理解“计程今日到梁州”这一句诗?哲言睿语“居”天下何难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
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
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
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作者名片白居易(772-846),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与微之书学案整体探究1.请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白居易的“三韵”诗进行简要的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的前四句作今昔对比,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
最后两句以“笼鸟槛猿”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坎坷之命运相同,但他们只要一息尚存,相见相亲的愿望就一日不止。
“人间相见是何年”,以反诘语气,表达出诗人对挚友元稹的强烈思念。
2.这是一封写给好友的信,它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作最突出的特色是“掏心捣肺,感情真挚”。
所写值得宽慰之事,实际上全是为了宽慰对方。
如果说“形骸且健”是真心话,那么“方寸甚安”却是违心话,目的是为了安慰正在病中且同样贬谪的微之,算得是一番苦心,一片真诚了。
3.白居易写给挚友元稹的这封书信,主要抒发了一种深切的关爱思念之情。
除此之外,还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中,主要表达了对挚友的关爱思念之情,体现了两人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像书信的开头、结尾处,基本上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那种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
第二段从追述过去的两人交往之事,也可以看出二人感情的深厚。
但在这封信中,并非仅仅表达这些。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江州,自然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
但这种思想感情在文中却很少流露。
在信中第三段,作者向友人报以“三泰”,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贬谪生活已经坦然处之。
作者的要求也很低微,极容易满足:有亲人在眼前,有鱼可食,有酒可饮,有食物果腹,足矣。
更何况庐山秀美,生活其间,流连山水,可以穷尽平生所好。
可见白居易在遭贬之后并未消极低沉,反而流露出文人乐山乐水的雅趣和闲适的情怀。
4.在这封信中,我们看到:微之报之以病,而乐天报之以“三泰”,体会我们常言的“平安信”、“报平安”的社会心理。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项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牵挛.(lu án) 幢幢.(zhu àn ɡ) 啾.啾(qi ū) 数帙.(zh ì) B .记载.(z ǎi) 憧.憬(ch ōn ɡ) 恻.隐(c è) 殚.记(d ān) C .瞥.见(pi ě) 佚.事(y ì) 危惙.(chu ò) 湓.江(p én) D .形骸.(h é) 提挈.(qi è) 金銮.(lu án) 元稹.(zh ěn) 解析:选B 。
A 项,“幢”读“chu án ɡ”,“啾”读“ji ū”;C 项,“瞥”读“pi ē”;D 项,“骸”读“h ái ”。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离阔..如此 离阔:阔别 B .牵挛..乖隔 牵挛:牵制,拘牵 C .终论平生交分..交分:分别 D .危惙..之际 危惙:病危 解析:选C 。
交分:交情。
3.下列称谓中,是敬辞的一项是( )A .又见家兄..言 B .安道与予.在楚州 C .不见足下..已三年矣 D .仆.初到浔阳时 解析:选C 。
A.是谦称,B 、D 指自己,可译为“我”。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大抵若.是,不能殚记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①且.置是事,略叙近怀②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C.⎩⎨⎧①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①流水周于.舍下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解析:选C 。
C 项,因:连词。
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就”。
A 项,若:①如同,像;②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B 项,且:①副词,相当于“暂且”;②副词,相当于“将”“将要”。
D 项,于:①介词,表示处所,可译为“在”;②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11与微之书“畸”与“倚”2013年1月23日《中华读书报》刊登的《百年北大独缺一部理想校史》中,对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出自己的看法:“尽管在抗日背景下该书内容与结构的安排可能有倚重倚轻的偏向……”这里的“倚重倚轻”应是“畸重畸轻”。
“畸”读jī,它的一个义项是偏。
“畸重畸轻”就是偏重偏轻,形容事物发展不平衡或对人对事的态度偏向一个方面。
以此描写《国史大纲》一书内容与结构安排的不平衡、不稳妥,是确当的。
汉语中没有“倚重倚轻”这种说法。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严心走近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唐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
后官至刑部尚书。
作品讽喻诗和闲适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
但讽喻诗志在“兼济”,闲适诗则意在“独善”。
有《白氏长庆集》。
相关知识先秦时的书信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公文,没有形成固定格式。
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奠定了古人书信的格式基础。
古代书信格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信首和信尾署上“某某白”或“某某顿首”,完全省略去称谓。
第二种是“某某启”的格式。
第三种是“某某顿首+对象称谓+问候语”开头,用“某某顿首”附在信末。
——潘海霞、辛树洪《古代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征》识记字音牵挛.(luán)提挈.(qiè)浔.阳(xún)蛇虺.(huǐ)信札.(zhá) 湓.江(pén) 危惙.(chuò) 池砌.(qì) 交分.(fèn) 笼鸟槛.猿(jiàn)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牵挛.(luán)幢幢.(zhuànɡ)啾啾.(qiū) 数帙.(zhì)B.记载.(zǎi) 憧.(chōnɡ)憬恻.(cè)隐殚.(dān)记C.瞥.(piě)见佚.(yì)事危惙.(chuò) 湓.(pén)江D.形骸.(hé) 提挈.(qiè)金銮.(luán) 元稹.(zhěn)解析:A项,“幢”读chuánɡ;“啾”读jiū。
◆11 与微之书人生如茶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的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
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水沸以后冲泡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
你看那茶时,刚冲入水的时候,在水里来回翻滚,不就像初涉世事的我们吗?到处碰壁,遍体鳞伤。
如是,我爱喝茶。
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于我而言,最喜欢在一个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赏读: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
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赏读:天(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赏读: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这个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这个历程不是很遥远吗?这几句话表现了对道德的自信和对人格理想的执著追求。
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赏读: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作者视窗友谊深深深几许在所有抒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唐诗中,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之作数量最多。
与微之书白居易诗歌赏析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白居易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译文:早就听说元稹赠给您很多优美的诗歌,遗憾跟卢君您相识得太迟。
今天正好和您相逢并翻看您的诗卷,卷中您有很多诗赠给元微之。
看着看着不禁泪流,一份感情积聚心头,这份伤心,又有谁能知。
听说在咸阳的山上,微之坟头上的树,已经长出了三丈长的柳枝。
赏析:白居易晚年与“香山九老”之一的卢子蒙侍御交往,一天,翻阅卢的诗集,发现集子里不少诗篇是赠给元稹的。
而此时元稹已去世十年了。
白居易不禁心酸,他迅速把诗集翻到最后,蘸满浓墨,和着热泪,在空白页上写下了这首律诗。
在真挚、深刻之外,又多了一重凄怆的色彩。
诗一开始,全是叙事,好像与卢子蒙对坐谈心。
诗句追溯往事,事中自见深情。
头两句,把三十多年前与微之论诗衡文,睥睨当世,谈笑风生的情景,重新展现在眼前。
接下去,三、四句写今日与卢君聚首,共同披阅他的诗卷,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叙事。
然而,情景一转,诗集中突然跳出了元微之的名字,眼前便闪现出微之的影子,诗情也就急转直下,发为变徽之音。
五、六两句,转入正面抒情。
“相看”一句,描绘了一瞬间的神态:两个老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老泪纵横,却都不说一句话。
诗篇至此,一种无声之恸,已够摧裂肺肝,而全诗也已经神完气足了。
最后两句,诗人又用“闻道”一语领起,宕开诗境,跳到了微之坟上。
墓木拱矣,黄土成阡;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是这样快,悼念之情又怎能不这样深?文言积累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