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调节强化训练10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2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1(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对着竖直墙壁沿水平方向抛出的小球a、b、c的运动轨迹,三个小球到墙壁的水平距离均相同,且a和b从同一点抛出。
不计空气阻力,则()A.a和b的飞行时间相同B.b的飞行时间比c的短C.a的水平初速度比b的小D.c的水平初速度比a的大【参考答案】D2、(海安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等于路程B.计算火车过桥时所用的时间,火车可当成质点C.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D.参考系可以是匀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答案:D3、(哈师大附中月考)如图,MN为转轴OO′上固定的光滑硬杆,且MN垂直于OO′.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小圆环套在MN上.分别用两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一端与圆环连接,另一端系于OO′上,长度分别为l1、l2.已知l1、l2与MN的夹角分别为θ1、θ2,OO′匀速转动时,线上弹力分别为F T1、F 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l1sinθ1>l2sinθ2,则F T1>F T2B.若l1cosθ1>l2cosθ2,则F T1>F T2C.若l1tanθ1>l2tanθ2,则F T1>F T2D .若l 1>l 2,则F T 1>F T 2解析:设两环的质量均为m ,硬杆转动的角速度为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左环有:FT 1cos θ1=m ω2l 1cos θ1;对右环有:F T 2cos θ2=m ω2l 2cos θ2两环ω相等得FT 1FT 2=l 1l 2;若l 1cos θ1>l 2cos θ2,则F T 1cos θ1>F T 2cos θ2,不能得到F T 1>FT 2;由题意可知l 1sin θ1<l 2sin θ2;若l 1tan θ1>l 2tan θ2,可得cos θ1<cos θ2,不能得到F T 1>F T 2;若l 1>l 2,则F T 1>FT 2,选项D 正确,A 、B 、C 错误.答案:D4、如图所示,滑雪者由静止开始沿斜坡从A 点自由滑下,然后在水平面上前进至B 点停下.已知斜坡、水平面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滑雪者(包括滑雪板)的质量为m ,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在滑雪者经过AB 段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A .大于μmgLB .小于μmgLC .等于μmgL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设斜坡与水平面的交点为C ,BC 长度为L 1,AC 水平长度为L 2,AC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滑雪者在水平面上摩擦力做功W 1=-μmgL 1,在斜坡上摩擦力做功W 2=-μmgcos θ·L 2cos θ=-μmgL 2,所以在滑雪者经过AB 段过程中,摩擦力做功W =W 1+W 2=-μmg(L 1+L 2)=-μmgL.所以滑雪者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μmgL.故选项C 正确. 答案:C5、(四川资阳二诊)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的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 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减小B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C .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D .若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断开后,再将下极板左移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的电场力不变解析:由C =εr S4πkd 知,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d 减小,C增大,A 错误;U 不变,静电计指针的张角不变,C 错误;由E =Ud 知,E 增大,则P 点与负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大,P 点的电势升高,E p =φq ,又油滴带负电,则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B 正确;若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后再将下极板左移一小段距离,Q 不变,由C =εr S4πkd 知,S 减小,C 减小,由U =Q C 得,电压U 增大,场强E =U d 增大,带电油滴所受的电场力增大,D 错误.答案:B6、一匀强磁场的边界是MN ,MN 左侧是无场区,右侧是匀强磁场区域,如图甲所示,现有一个金属线框以恒定速度从MN 左侧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可能的线框是如图丙所示中的( )解析:从乙图看到,电流先均匀增加后均匀减小,而线圈进入磁场是匀速运动,所以有效长度是均匀增加的,所以D 项正确,B 项排除的原因是中间有段时间电流恒定不变.答案:D7、(安徽模拟)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上接有四个完全相同的灯泡,若四个灯泡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U 1:U 2=3:4B .U 1:U 2=4:3C .若将L 1短路,则副线圈的三个灯泡仍能正常发光D .若将L 2短路,则副线圈的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变为额定电压的43倍解析:设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 ,额定电流为I ,则副线圈电压为3U ,电流为I ,原线圈的灯泡正常发光,电流也为I ,所以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原线圈两端电压为3U ,所以U 1:U 2=4:3,选项A 错误、B 正确;若将L 1短路,则原线圈的电压增大,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也增大,三个灯泡不能正常发光,选项C 错误;若将L 2短路,设副线圈的电流为I ′,原线圈的电流也为I ′,因此2I ′R +I ′R =U 1=4U ,则I ′R =43U ,即副线圈的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变为额定电压的43,选项D 正确.答案:BD 二、非选择题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 =200.0 g ,钩码的质量为m =10.0 g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 的交流电.图1(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 ,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________m/s.图2(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 =9.80 m/s 2,利用W =mg Δx 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利用Ek =12Mv 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k.计算结果见下表.图3(4)实验结果表明,ΔEk 总是略小于W.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 =________N.解析:(1)完全平衡摩擦力的标志是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运动. (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5×0.02 s =0.1 s v1=x022T = 2.06+2.50×0.012×0.1 m/s =0.228 m/s(3)确定标度,根据给出数据描点.作图如图所示.(4)从图线上取两个点(4.5,4.24),(2.15,2.0) 图线的斜率k =4.24-2.04.5-2.15≈0.953①又有k =ΔEk ΔW =Mv 22mg Δx②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2aΔx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④由①②③④式解得F≈0.093 N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2)0.228 (3)见解析图(4)0.093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2(含解析)一、选择题1、质量为m的物块沿着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是( )A. 大小mg,方向竖直向上B. 大小mg cosθ,方向垂直斜面向上C. 大小mg sinθ,方向沿着斜面向上D. 大小μmg cosθ,方向沿着斜面向上【参考答案】A2、(成都模拟)如图所示为成都到重庆的和谐号动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解析:甲处表盘显示时刻,乙处表盘显示动车行进过程中的瞬时速度,答案为D.答案:D3、(广西重点高中高三一模)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入轨后经过约2天的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如图所示,“天宫二号”处于离地面高h =393 km 的圆轨道A 上,“神舟十一号”处于圆轨道B 上.“神舟十一号”在位置1点火后沿轨道C 运动到位置2,然后沿轨道A 运动,通过调整自己与前方的“天宫二号”的相对距离和姿态,最终对接.已知地球半径为R =6 371 km ,引力常量为G =6.67×10-11 N ·m 2/kg 2,地球质量为M =6.0×1024 kg ,不计大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宫二号”在轨道A 上的运行周期比“神舟十一号”在轨道B 上的运行周期小 B .“天宫二号”在轨道A 上的加速度比“神舟十一号”在轨道B 上的加速度大C .“天宫二号”在轨道A 上的运行速率约为7.7 km/sD .“神舟十一号”在位置2时的机械能小于在位置1时的机械能 解析:由GMm r 2=m(2πT)2r ,得T =4π2r 3GM ,可知半径越大,周期越大,A 错.由GMmr2=ma ,得加速度a =GM r 2,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B 错.由GMm 0R +h 2=m 0v 2R +h,得v=GMR +h=7.7 km/s ,C 对.“神舟十一号”在轨道C 上运动时,由于点火加速,故其机械能增加,D 错.答案:C4、(常州市模拟)如图所示是“过山车”玩具模型,当小球以速度v 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小球与轨道间的作用力为F ,多次改变小球初始下落的高度h ,就能得出F 与v 的函数关系,下列关于F 与v 之间的关系中有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小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mgh =mg ·2R +12mv 2(①),在轨道最高点,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m v 2R (②),联立①②解得F =m v 2R -mg(③),根据③式,F -v 关系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C 项正确. 答案:C5、(山东泰安一模)如图所示,+Q 为固定的正点电荷,虚线圆是其一条等势线.两电荷量相同、但质量不相等的粒子,分别从同一点A 以相同的速度v 0射入,轨迹如图中曲线,B 、C 为两曲线与圆的交点.a B 、a C 表示两粒子经过B 、C 时的加速度大小,v B 、v C 表示两粒子经过B 、C 时的速度大小.不计粒子重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aB =aC v B =v C B .a B >a C v B =v C C .a B >a C v B <v CD .a B <a C v B >v C解析:库仑力F =kQqr 2,两粒子在B 、C 两点受的库仑力大小相同,根据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a B >a C ,a =Fm,解得m B <m C ,因为B 、C 两点位于同一等势线上,电势相等,所以两粒子从A 运动到B 和从A 运动到C ,电场力做功相同且做负功,有-W =12mv 2-12mv 20,所以12m B (v 20-v 2B )=12m C (v 20-v 2C ),因为m B <m C ,所以v B <v C,C 正确. 答案:C6、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具有独特属性的新型合金能够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体而言,只要略微提高温度,这种合金就会变成强磁性合金,从而使环绕它的线圈中产生电流,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 为圆柱形合金材料,B 为线圈,套在圆柱形合金材料上,线圈的半径大于合金材料的半径.现对A 进行加热,则( )A .B 中将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电流 B .B 中将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C .B 线圈有收缩的趋势D .B 线圈有扩张的趋势解析:合金材料加热后,合金材料成为强磁体,通过线圈B 的磁通量增大,由于线圈B 内有两个方向的磁场,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只有扩张,才能阻碍磁通量的增加,C 错误、D 正确;由于不知道极性,无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A 、B 错误. 答案:D7、(多选)下图是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n 1、n 2是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n 1:n 2=1:20,n 3、n 4是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n 3:n 4=40:1.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n 1与一交变电流相连接,该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 =4402sin100πt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电器获得的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B .用电器获得电压的有效值小于220 V ,要想使用电器的电压变为220 V ,在n 1、n 3、n 4不变的前提下,增大n 2C .用电器获得电压的有效值大于220 V ,要想使用电器的电压变为220 V ,在n 1、n 2、n 4不变的前提下,增大n 3D .通过用电器的交变电流的方向,每秒改变100次解析:如果输电线上不存在电阻,即不存在电压降,则有U 1U 2=n 1n 2,U 3U 4=n 3n 4,U 1=U =440 V ,U 2=U 3,可得U 4=220 V ,由于输电线存在电压降,所以U 3<U 2,U 4<220 V ;若要提高U 4电压值,根据变压规律,仅增加n 2匝数即可,A 、C 错误,B 正确.由题意知ω=100π rad/s ,所以f =50 Hz ,则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D 正确. 答案:BD 二、非选择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B .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C .泊松亮斑是光通过圆孔发生衍射时形成的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的反射光E .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2)(15分)在某种介质中,S 1、S 2处有相距4 m 的两个波源,沿垂直纸面方向做简谐运动,其周期分别为T 1=0.8 s 和T 2=0.4 s ,振幅分别为A 1=2 cm 和A 2=1 cm ,在该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波的波速为v =5 m/s.S 处有一质点,它到S 1的距离为3 m ,且SS 1⊥S 1S 2,在t =0时刻,两波源同时开始垂直纸面向外振动,试求:(ⅰ)t =0时刻振动传到S 处的时间差;(ⅱ)t =10 s 时,S 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解析:(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但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和频率共同决定,B 错;泊松亮斑是用光照射不透光的小圆盘时产生的衍射现象,C 错.(2)(ⅰ)由题意可知SS 2=SS 12+S 1S 22=5 m ;S 1在t =0时刻振动传到质点S 所需的时间t 1=SS 1v =3 m5 m/s =0.6 s.S 2在t =0时刻振动传到质点S 所需的时间t 2=SS 2v =5 m5 m/s=1 s.故S 1、S 2在t =0时刻振动传到质点S 的时间差M 为绳的中点Δt =t 2-t 1=0.4 s.(ⅱ)在t =10 s 时质点S 按S 1的振动规律已经振动了Δt 1=t -t 1=9.4 s =⎝⎛⎭⎪⎫11+34T 1,此时S 1引起质点S 的位移大小x 1=A 1=2 cm ;t =10 s 时质点S 按S 2的振动规律已经振动了Δt 2=t -t 2=9 s =⎝⎛⎭⎪⎫22+12T 2,此时S 2引起质点S 的位移大小x 2=0;所以t =10 s 时质点S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S 1和S 2单独传播引起S 位移的矢量和,故x =x 1+x 2=2 cm +0=2 cm. 答案:(1)ADE (2)(ⅰ)0.4 s (ⅱ)2 cm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3(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位于瑞士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喷泉——日内瓦喷泉,已知该喷泉竖直向上喷出,喷出时水的速度为53 m/s,喷嘴的出水量为0.5 m3/s,不计空气阻力,则空中水的体积应为(g取10 m/s2)( )A.2.65 m3B.5.3 m3C.10.6 m3D.因喷嘴的横截面积未知,故无法确定【参考答案】B2、两物体A、B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A、B在t=2.5 t0时刻相距最远B.两物体A、B在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相同C.两物体A、B在t=2.5t0时刻速度相同D.两物体A、B在t=t0时刻相距最远解析:两物体A、B在t=2.5 t0时刻处于同一位置,相距最近,两物体A、B在t=t0时刻相距最远,选项A错误、D正确.两物体A、B都是先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运动,后沿x轴负方向做匀速运动,根据位移图象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沿x轴负方向做匀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相同,选项B错误.两物体A、B在t=2.5t0时刻速度不相同,处于同一位置,选项C错误.答案:D3、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当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时,通过传感器测得轻绳拉力F T 、轻绳与竖直线OP 的夹角θ满足关系式F T =a +bcos θ,式中a 、b 为常数.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A.b2m B.2bm C.3b m D.b 3m解析: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θ=0,拉力最大,F T1=a +b ,F T1=mg +mv 21L;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θ=180°,拉力最小,F T2=a -b ,F T2=-mg +mv 22L ;由动能定理有mg ·2L =12mv 21-12mv 22,联立解得g =b3m,选项D 正确. 答案:D4、如图所示,两箱相同的货物,现要用电梯将它们从一楼运到二楼,其中图甲是利用扶梯台式电梯运送货物,图乙是用履带式自动电梯运送,假设两种情况下电梯都是匀速地运送货物,下列关于两电梯在运送货物时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情况下电梯对货物的支持力都对货物做正功B .图乙中电梯对货物的支持力对货物做正功C .图甲中电梯对货物的支持力对货物做正功D .图乙中电梯对货物的支持力对货物不做功解析:在图甲中,货物随电梯匀速上升时,货物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与货物位移方向的夹角小于90°,故此种情况下支持力对货物做正功,选项C 正确;图乙中,货物受到的支持力与履带式自动电梯接触面垂直,此时货物受到的支持力与货物位移垂直,故此种情况下支持力对货物不做功,故选项A 、B 错误,D 正确.答案:CD5、有一匀强电场,方向如图所示,在电场中有三个点A 、B 、C ,这三点的连线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且AC 边与电场线平行.已知A 、B 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 =5 V ,φB =1.8 V ,A 、B 的距离为4 cm ,B 、C 的距离为3 cm.若把一个电子(e =1.6×10-19 C)从A 点移动到C 点,那么电子电势能的变化量为( )A .8.0×10-19 JB .1.6×10-19 JC .-8.0×10-19 JD .-1.6×10-19 J解析:设AB 与AC 之间的夹角为θ,则cos θ=45,又AB 的距离S AB =4 cm ,则AB沿场强方向的距离为d AB =S AB cos θ=4×45 cm =165 cm ,设A 、B 之间电势差为U AB ,则电场强度为E =U AB d AB =φA -φBd AB =100 V/m.电子从A 点到达C 点电势能的变化量为ΔE p =-W =1.6×10-19×100×0.05 J =8.0×10-19 J ,故A 项正确.答案:A6、(肇庆市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MN 和PQ 之间接有定值电阻R ,导体棒ab 长为l 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现使导体棒ab 向右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棒ab两端的感应电动势越来越小B.导体棒a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a→bC.导体棒ab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D.导体棒ab所受合力做功为零解析:由于导体棒匀速运动,磁感应强度及长度不变,由E=BLv可知,运动中感应电动势不变;由楞次定律可知,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由b指向a;由左手定则可知,导体棒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由于匀速运动,棒的动能未变,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力做的功等于零.选项A、B、C错误,D正确.答案:D7、(上海单科,1)由放射性元素放出的氦核流被称为( )A.阴极射线B.α射线C.β射线D.γ射线解析:本题考查天然放射现象.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其中α射线属于氦核流,选项B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河北省两校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质量为m=2 kg的物块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求:(1)4 s后撤去力F,物块还能继续滑动的时间t;(2)前4 s内,力F的平均功率.解析:(1)物块与地面之间最大静摩擦力Ff m=μmg=4 N,在第1 s内物块静止不动第1~3 s内,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1=F 1-μmg m=2 m/s 23 s 末,物块的速度v 1=a 1t 1=2×2 m/s =4 m/s第3~4 s 内,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4 s 后撤去外力物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μg =2 m/s 2则物块继续滑行时间t =v 1a 2=2 s(2)设第1~3 s 内与第3~4 s 内物块的位移分别为x 1、x 2 x 1=12a 1t 21=4 mx 2=v 1t 2=4 m前4 s 内,力F 做功的大小为W =F 1x 1+F 2x 2=48 J 前4 s 内,力F 的平均功率P =Wt 总=12 W答案:(1)2 s (2)12 W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4(含解析)一、选择题1、a 、b 、c 三个点电荷仅在相互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练习题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卷1.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2.右图表示人体肝脏组织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⑦的表面可能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B.当①④⑥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④处的PH明显降低D.⑥与⑦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图6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具体体液。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B.①、②、③、④中成分最相近是与②和④C.葡萄糖由②进入③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图64.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减少B.在突触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也可抑制其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植物激素中的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也可以促进细胞分裂5.下列生理活动一般不会受下丘脑影响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生物节律C.维持身体平衡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6.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细胞不能表示神经细胞B.图中乙细胞不能表示靶细胞C.图中b可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D.图中a可表示呼吸酶7.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全身各种细胞D.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8.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恒定,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9.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
调节方式专题训练一、概念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
体液调节:是指细胞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激素、组织胺、CO2、H+等),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进行调节。
以激素调节为主。
作用一般比较缓慢,广泛而持久。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级调节: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
二、练习1.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C.寒冷刺激使骨骼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D.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体液调节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4、下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图中激素X的含量增加C.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5、如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激素。
2021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练习卷《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0小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1.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细胞膜内外也存在电位差 B.肌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与离子跨膜运输有关 C.图中肌肉产生的兴奋可传至神经纤维D.肌肉细胞的收缩或舒张与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有关3.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B.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逆转D.多巴胺的释放与高尔基体的线粒体有关4. 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 ,当在图1的P 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题号一二总分11 12 13得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A.a点对应图5B.b点对应图3C.c点对应图3D.d点对应图45.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
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
眼的调节练习题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都是通过眼睛传递给大脑的信号来构建的。
而眼睛的调节能力则决定了我们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清晰度和焦点的转换速度。
下面是一些眼的调节练习题,帮助你了解和加强眼睛的调节能力。
1. 调节远近焦点在一个光线明亮的环境中,找一块清晰的物体,放在离眼睛约20厘米的位置上,并将目光集中在该物体上。
然后,迅速将目光转移到离眼睛约5米远的地方,看看是否能够快速地调节焦点,使物体依然保持清晰。
重复这个练习约10次,每次间隔几秒钟。
2. 远近调焦转换找一个有明暗变化的目标,如一个黑白相间的球形图案。
将该目标放在离眼睛约20厘米的位置上,保持目光集中在上面。
然后,迅速地将目光转移到约5米远的地方,确保目标仍然保持清晰。
接着,再迅速地将目光转回离眼睛20厘米的位置上,确保目标依然清晰可见。
重复这个远近调焦转换的练习约10次,每次间隔几秒钟。
3. 调节左右眼焦点找一个远离你一臂之距的清晰物体,并将目光集中在上面。
然后,将手臂伸直,向前伸出一只手掌,并用另一只手遮住其中一个眼睛。
保持目光集中在物体上,然后将遮住的眼睛快速地揭开,并观察手掌的位置是否在移动。
如果手掌有明显的移动,说明眼睛的焦点调节能力较弱。
重复这个练习约10次,并交替遮住左右眼。
4. 快速调节焦点将一支笔或者铅笔放在离眼睛约30厘米的位置上,并将目光集中在笔尖上。
然后,迅速地将目光转移到离眼睛约5米远的地方,确保笔尖依然清晰可见。
接着,再迅速地将目光转回离眼睛30厘米的位置上,确保笔尖依然清晰可见。
重复这个快速调节焦点的练习约10次,每次间隔几秒钟。
通过这些眼的调节练习题,可以帮助你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并且加强眼睛的焦点转换速度。
同时,保持良好的眼睛卫生习惯,如定期休息、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等,也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措施。
请将这些练习纳入你的日常眼保健计划中,关心你的眼睛健康!。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训练9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2022·江苏无锡高三月考)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
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水杨酸(SA)对“弯钩”的形成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B.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快C.“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可说明拟南芥“弯钩”内侧生长素分布多D.SA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拟南芥顶端“弯钩”的形成2.有学者提出“酸生长假说”解释生长素的促生长作用: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的H+泵,消耗A TP把H+运到细胞外,细胞外pH下降导致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而体积增长。
不能作为支持该假说的证据的是()A.胚芽鞘尖端下部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B.中性缓冲液能够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C.细胞壁中的扩展素在酸性pH条件下可使细胞壁松弛D.促进H+外排的壳梭孢菌素可刺激胚芽鞘切段短暂生长3.(2022·北京高三模拟预测)如图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IAA)对豌豆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B.用浓度为10-7 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豌豆茎,茎也会伸长C.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介于10-4~10-5 mol·L-1之间D.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会有同样的作用效果4.(202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光照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
光敏色素是光和温度的受体,研究光敏色素协调光温信号调控种子萌发对于指导作物播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对光敏色素基因PHYB1如何响应光温环境变化而调控烟草种子萌发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敏色素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可将光信息传递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B.环境温度较低时,光照对烟草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显著C.播种烟草时遇到低温应适当遮荫处理,高温条件下则应增强光照促进种子萌发D.光通过光敏色素基因PHYB1传递的信息可以促进烟草种子萌发5.(2022·江苏泰州高三检测)研究人员开展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蚂蚱腿子(一种观赏小灌木)嫩枝插条生根数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表。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强化训练 - 分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分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2Hg+O 2点燃2HgO 、化合反应B .葡萄糖在人体中氧化C 6H 12O 6+6O 2酶6CO 2+6H 2O 、氧化反应C .盐酸除铁锈6HCl+Fe 2O 3=FeCl 3+6H 2O 、复分解反应D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Cu+2AgNO 3=Cu(NO 3)2+2Ag 、置换反应2.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称为三磷酸腺苷,简称ATP ,水解时释放出的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A TP 的化学式是10165133C H N O P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TP 是混合物B .ATP 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5:8C .ATP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ATP 由47个原子构成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大马酮(化学式为(C 13H 18O)是其香味的来源。
下列有关大马酮的说法,正确的是A .1个大马酮分子含有9个H 2B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C .大马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手留余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22222H nO H M O O ↑+↑ B .2254P 5O 2P O +=C .232Fe O 3CO 2Fe 3CO 高温++ D .22Mg HCl MgCl H +=+↑5.下列方程式的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A .银放入稀盐酸中:22Ag 2HCl 2AgCl H +=+↑;置换反应B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322NaHCO HCl NaCl CO H O +=+↑+ 复分解反应C .二氧化碳的检验:()2232CO CaCO a H H O C O +=↓+;复分解反应D .盐酸除去铁锈:2322Fe O HCl FeCl H O +=+;化合反应6.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1。
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A。
学习需要B。
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
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3.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B.成就C.交往D.任务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
A.需要B。
动机C。
强化D。
诱因5。
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A。
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D。
内部、稳定、可控制的A。
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9。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B。
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10.( )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A。
学习需要B。
学习准备 C.学习目标 D.学习期待1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
近景性外部动机C。
远景性内部动机D。
远景性外部动机12.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
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1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A。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
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
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
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14。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
25% B.50% C.75% D.100%15.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
成功感16。
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划分方法是().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B。
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D。
【走向高考】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3-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3·厦门一模)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B.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答案 B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反射弧上,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
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Ⅲ合成的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
突触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两种类型。
2.(2013·洛阳统考)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答案 D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同时突触小泡膜转化成突触前膜,该过程消耗ATP,而ATP每时每刻都在合成;神经递质识别和结合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开启,大量钠离子内流。
3.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B.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若刺激Ⅱ处,则在Ⅰ和Ⅲ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答案 A解析结构③是一个突触,在这里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为单向传递。
②处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①处兴奋时,膜外的电流方向和兴奋的传导方向刚好相反。
若刺激Ⅱ,在Ⅰ处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但是Ⅲ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因为③处兴奋不能逆着突触传导。
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答案 A解析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的控制,“憋尿”这一事实说明了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高中生物专题强化训练4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2020·重庆中山区模拟)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3.(2020·广东韶关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尿素、神经递质等,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HC O3-、HP 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血红蛋白,当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4.(2020·江西南昌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②中C.与①相比,②和③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5.(2020·全国Ⅲ卷)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6.(2020·天津模拟)H7N9是一种新亚型禽流感病毒,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淋巴细胞经H7N9型禽流感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7.(2020·广西南宁模拟)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8.(2020·山西运城模拟)如图1为膝跳反射示意图,图2为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兴奋可在反射弧上双向传递B.若在①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的变化C.在CD段,神经纤维膜电位形成与Na+内流有关,需要消耗能量D.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不可能比外侧的高9.(2020·安徽联考)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射弧完整的状况下,只要给感受器一个刺激,就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B.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在某处赐予一有效刺激,电流计肯定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D.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说明发生了反射解析:选C 给感受器一个相宜刺激、且达到肯定的刺激量,才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 错误;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若赐予的一有效刺激部位位于灵敏电流计的两电极之间、且距离两电极相等,则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的两极,灵敏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因此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C正确;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若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则没有发生反射,D错误。
2.(2024·北京高考)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实力的影响,探讨者将试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比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探讨人员发觉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比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依据该探讨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削减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解析:选B 依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比照组提高了1.5倍,推知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依据题意可知,运动组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比比照组缩短了约40%,推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依据上述内容,推知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C、D错误。
3.(2024·北京高考)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醒悟状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神经元c 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
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元a 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 .神经元c 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 兴奋C .神经元c 可以接受神经元a 和神经元b 发出的信号D .神经元c 对a 的负反馈调节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 的兴奋【答案】D2.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泌细胞−−−→分泌物靶细胞A .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 .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C .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D .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答案】C3.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它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B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激素④和①(或②)两种激素的分泌C .胰岛中的B 和C 两种细胞虽然分泌的激素不同,但它们含有相同的核基因D .图中的A 最可能是生长激素【答案】A4.下图所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体受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的增加先于①和②的B.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C.饥饿时,肾上腺分泌的⑤可作用于肝细胞和骨骼肌D.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电信号作用于肾上腺,使⑤的含量增加【答案】B5.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答案】D6.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7.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答案】B8.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强化训练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A.密度小 B.弹性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2、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A.v甲<v乙,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3、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4、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5、小云家卫生间安装了换气扇和照明灯,换气扇和照明灯的电路连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换气扇和照明灯不能同时工作B.换气扇和照明灯只能同时工作C.换气扇和照明灯工作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D.换气扇和照明灯工作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7、下列有关排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发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力B.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排球将静止C.排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快,惯性变大D.排球触网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8、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9、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10、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1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和 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1 = P2= P3B.P1<P2<P3C.P1>P2>P3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12、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13、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 B.欧姆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D.焦耳定律14、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15、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够发出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__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_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初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强化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儿童、青少年如果长期用眼不当,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
下列有关近视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近视的原因包括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B.远处物体的反射光线通过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C.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D.经常长时间地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不会造成眼睛近视2.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A.卵巢B.胰岛C.肠腺D.垂体3.下课的铃声响了,校园的广播中传来了清脆的声音“下课时间到了,老师,您辛苦了”从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①听小骨①鼓膜①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①外耳道①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声波→①→①→①→①→①B.声波→①→①→①→①→①C.声波→①→①→①→①→①D.声波→①→①→①→①→①4.人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以完成复杂的生理活动。
下列描述不匹配的是()A.心室心肌发达——“泵”血出心脏B.动脉内血液流速快——利于气体交换C.心脏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D.神经元具有突起——接受刺激,传导兴奋5.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要使其苏醒,可适量注射A.生理盐水B.甲状腺激素C.葡萄糖D.胰岛素6.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一个结构凸度增大而不能恢复原状造成的。
这个结构叫()A.瞳孔B.晶状体C.玻璃体D.角膜7.“红灯停,绿灯行”是基本的交通规则。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红灯停,绿灯行”属于非条件反射B.完成上述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质C.要看清楚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要调节玻璃体的曲度D.信号灯形成的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神经8.看到红灯就停下,在此过程中参与的神经中枢有()A.躯体运动中枢B.视觉中枢C.语言中枢D.以上三项都是9.下列关于人体生理与卫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B.冬天外界寒冷空气经呼吸道达到肺部时温度可升到37①C.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D.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10.小林沉迷于玩手机游戏,致使其眼球的某一结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而造成近视。
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在动物体内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最可能是:--------------------------- ( )A.树突→轴突B.细胞体→轴突C.细胞体→树突D.轴突→树突2.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中枢D.效应器----- ( ) 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错误叙述是:----------------------------------------------------------- ( ) A.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B.神经纤维兴奋的部位膜电位是外正内负C.两神经元间通过突触相接触D.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4.下列有关效应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能接受兴奋,进行活动B.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C.是肌肉或腺体D.是构成反射弧的最后一环节5.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6.(上海2000高考)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B.一粒糖放入口中,就分泌唾液C.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D.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奶7.(天津2002高考)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实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8.(上海2000高考)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 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9.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 ) 10.在反射弧中,能够对刺激起分析和综合作用的是:----------------------------------- ( ) A.传出神经B.感受器C.效应器D.神经中枢11.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12.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13.(南通00)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14.(扬州00)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B.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两侧相邻的神经元C.会使一侧相邻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能将电信号直接传导到相邻神经元15.(苏锡常镇2005)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神经纤维上及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B .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是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C .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D .突触末端细胞质中小泡内的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16.(泰州一模2005)下列关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B.突触传递的可能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的抑制作用C.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元的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元的末梢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17.(江苏2005高考)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18.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专题强化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成年大白鼠的某腺体被摘除后出现了行动呆滞、精神萎靡、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少等现象。
被摘除的腺体最可能是()A.肾上腺B.睾丸C.甲状腺D.胸腺2.下列有关人体和动物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使用促性腺激素提高鱼的受精率B.常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糖尿病C.对呆小症患儿注射生长激素使其正常发育D.运动员如果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性激素减少3.鸟类的繁殖大多在春天进行的,性周期时间为一年。
下图表示在一个性周期过程中,某鸟类体内的激素调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C分泌增加将导致激素A分泌减少,两者是拮抗关系B.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在非繁殖季节,激素B的分泌量明显减少C.激素C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作用除调节鸟繁殖行为外还有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D.在繁殖季节,适宜日照时间通过神经调节不断引发激素A的分泌,从而影响鸟繁殖行为4.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5.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是分泌细胞产生的有机小分子B.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C.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6.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
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情况,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实验选用的小鼠应为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基本相同的雌雄个体B.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为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促性腺激素能直接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D.实验中组别1、2、3为对照组,组别4为实验组7.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所必需的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骨骼成熟C.中枢神经细胞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呆小病成年患者可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8.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A.A B.B C.C D.D9.下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某些稳态调节过程,其中字母代表激素。
2023年九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强化训练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1:4 B.通过R与R1的电流之比为4:1C.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 D.R与R1的阻值之比为4:12、现代社会倡导文明出行,某班同学对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进行了观察,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控制人行红、绿灯的电路图,你认为可行的是()A.B.C.D.3、如图所示,用30N的拉力F沿水平方向拉绳子的一端,使重400N的物体A 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运动了10s,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m B.滑轮组对物体A的水平拉力为90NC.拉力F的功率为3W D.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为72J4、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5、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身高16m B.质量40kg C.体温37℃ D.1min心跳75次6、小明为养鸡场设计报警电路.养鸡场的前、后门分别装有开关S1、S2,动物闯入时开关会自动闭合.要求:只要动物闯入任意一个门,电铃都能响起报警.如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A. B. C. D.7、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L甲<L丙L乙>L丁B.L甲= L丙L乙=L丁C.L甲<L丙L乙= L丁D.L甲= L丙L乙>L丁8、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9、在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路出现了一处故障,故障可能发生在R1、R2处.开关闭合前后,三个电表示数都没有变化,则电路中的故障是()A.R1短路B.R1断路C.R2短路D.R2断路10、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心的足球没有重心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C.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就消失了D.物体受到的力全部都作用在重心上11、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1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的水,把一个橡皮泥做的小船放入乙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台秤的示数()A.甲放上时大 B.乙放上时大C.甲或乙放上一样大 D.无法判断13、辽宁号航母的舰载机歼﹣15着舰时在拦阻索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A.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B.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改变C.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D.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1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15、如图,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UAB >UBCIAB=IBCB.UAB<UBCIAB=IBCC.UAB >UBCIAB<IBCD.UAB=UBCIAB<IB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打扫房间时,小明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黏上细小绒毛。
强化训练——选择题+调节10
一、选择题(6个题,每个题6分)
1.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多个不同的小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
干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所需的ATP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
B.内质网是加工蛋白质和合成脂质的场所
C.线粒体内膜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溶酶体能合成和储存多种酸性水解酶
2.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和激素一样,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B.酶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种酶的保存
C.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
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3.生物实验中常用实验试剂处理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脂肪检测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后用吸水纸吸去酒精
B.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实验材料
C.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吡罗红结合
D.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可以使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互相分离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力作用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的方向
B.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调控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D.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其促进细胞伸长
5.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的是( )
A.人类的猫叫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B.人类的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C.卵裂时21三体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D.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6.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
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基因R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GAG
D.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二、非选择题(两个大题)
7.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现在最流行的是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
该假
说认为由于Aβ“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
(1).由题意可知,合成Aβ的场所是,Aβ可通过胞吐的方式“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
的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 (变少、不变、变多),原因是。
(2).AD病患者神经系统不兴奋和缺少激素的效果很相似。
AD病患者还会出现大量记忆性
神经元数目减少的现象,据研究是由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引起的,这是 (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执行功能的结果。
(3).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
8.肥胖是一种能量失衡失调的表现,进食的终止与饱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图是进食的调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进食一段时间后胃肠道受刺激,人会产生饱感。
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机械性刺激产生饱感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此时交感神经纤维膜内会形成向
方向流动的电流。
(2)由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苗条素浓度也会降低,患者的进食量明显增加,但其体重并未增加。
体重不增加的原因是。
(3)请据图和题中信息推测:苗条素的分泌量与脂肪储存量的关系为。
(4)下丘脑除了调节图中生理活动外,还可参与(列举一项)调节等。
答案:1-6:BACDDB
7.(1)核糖体变少Aβ破坏线粒体使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減少,影向乙酰胆碱的释放
(2)甲状腺非特异性免疫
(3)注射Aβ的抗体可与Aβ结合,降低Aβ対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破坏性
8.
(1)胃肠道感受器→交感神经→脑干脑干
(2)较多的能量以尿糖的形式排出体外
(3)正相关
(4)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部分激素分泌(任答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