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与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8.97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
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B. 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C. 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D. 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快B. 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 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
则()A.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一定需要介质B.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 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D. 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5.相隔0.1s以内的两种声波会混在一起,使人无法分辨出来.那么在高山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人与高山的距离至少为()A. 340mB. 170mC. 34mD. 17m6.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7.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A. 将发声的音乐芯片悬挂于密闭玻璃容器中,向外抽气B. 将发声的音乐芯片密封好后,浸没入盛有水的水槽中C.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D. 将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8.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2.1声⾳的产⽣与传播同步习题(带答案)2.1声⾳的产⽣与传播同步习题(含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1、下列关于声⾳产⽣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实现的B.⼀切声源都在振动C.物体振动停⽌后,声⾳⽴即消失D.只有固体才能发声2、钓鱼时不能⼤声喧哗,因为鱼听到⼈的说话声就会被吓跑,这说明()A.只有⽔能传播声⾳B.只有空⽓能传播声⾳C.⽔和空⽓都不能传播声⾳D.空⽓和⽔都能传播声⾳3、当你⾃⼰在嚼饼⼲时,会感到声⾳很⼤,但是在你旁边的⼈惑觉不到多么⼤的声⾳,这主要是因为()A.⾃⼰嚼饼⼲的位置离⽿朵近B.旁边的⼈离你太远了C.你⾃⼰嚼饼⼲的声⾳是通过头部的⾻骼传导到听神经的D.饼⼲太⼲了4、如图所⽰,在探究“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球,发现⼩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使⾳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叉的微⼩振动放⼤,便于观察C.把声⾳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如图所⽰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6、如图所⽰,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机的玻璃罩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抽⽓机把玻璃罩内的空⽓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如果把空⽓⼜逐渐地通⼊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20-2021年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B.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如图,在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这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将音叉的震动转换为小球的振动C. 使音叉振动频率增大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空气抽出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4.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B.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C.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5.如图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在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
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 纸杯被击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用较大的力拍打塑料膜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 节目所发出的拍打声一定不是噪音6.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7.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训练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选择题1.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2.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3.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4.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如图五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
此现象可以说明()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6.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敲击音叉发声,与音叉接触着的乒乓球被弹开B.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C.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D.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7.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具有能量8. 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中启动并向湖边驶去.此过程中,水中的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行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三者都相等,最先察觉快艇起动的是()A.鱼 B.人 C.鸟 D.三者同时察觉9.喜庆的锣鼓敲起来,不少同学发现,在敲响锣以后,虽然停止了对锣面的敲击,但锣声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锣面仍在继续振动B.锣面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C.锣声的回音D.人的听觉发生“暂留”10.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1.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是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B.只要是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C.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A.引起头骨、颌骨振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产生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C.产生超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D.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二.填空题13.上课时老师讲话的声音是由于______ 振动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一、选择题1.(2分)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 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2.(2分)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
3.(2分)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
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A.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D.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4.(2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频率小于20000H 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D.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5.(2分)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6.(2分)“掩耳盗铃”者是采取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小声音的()A.在声源处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D.以上答案都不对.7.(2分)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8.(3分)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
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9.(3分)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这是通过方式引起听觉的。
10.(3分)小军同学在一座山崖前,大喊一声“我成功了”,经过2.5s后,他听到了回声,则小军离山崖有________ m(声速为34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11.(3分)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12.(3分)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单选题(共4题;共8分)1.宇航员在太空与飞船内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4.人要区分回声和原声,两者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能小于0.1 s.如果原声和回声到达人耳间隔不到0.1 s,回声就会同原声混在一起,从而加强原声.人对着障碍物大喊一声,要听清自己的回声,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最小需( )A. 340 mB. 170 mC. 34 mD. 17 m二、填空题(共6题;共11分)5.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不能传声.6.如图,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了,这说明: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7.如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空气氢气氦气氮气二氧化碳0 331 1261 891 337 26910 337 1284 908 343 27320 343 1306 924 349 27930 349 1328 939 355 283①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米/秒.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________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8.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
此现象表明(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答案】A【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A。
2.小华在学习了“声音与环境“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声音不具有能量【答案】B【解析】解:AD、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故AD错误;B、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故选:B。
第二章声现象第1 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夯基达标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C.空气中的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小D.声音传播不一定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2.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D.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介质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4.如图所示,笛子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乐器,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
下列乐器中与笛子发声原理相同的是( )A.二胡B.箫C.马头琴D.古筝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产生,以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6.“冬不拉”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弹奏时琴弦发声。
人们听到优美的乐音通常通过传入人耳。
7.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是m/s。
一个雷雨天,小芸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大约经过3 s, 由此你估算打雷处到小芸的距离大约是m。
二、培优促能1.(多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真空也能传声B.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纸盆在振动2.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最合理的是(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3.如图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 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其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对应例题和练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例1】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依照上述现象可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解析:鼓面的纸屑跳动、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等现象能够判定: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答案:振动。
练习1.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中,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解析: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依照现象能够得出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振动2. 用嘴吹笔帽能够发出鸣叫声,那个声音的声源是()A.嘴B.笔帽C.空气D.手解析:用嘴吹笔帽能够使笔帽中的空气振动发出鸣叫声,因此那个声音的声源是空气,选C。
答案:C。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例2】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步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步。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
解析:(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步变小;(2)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答案:(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练习3. 渔民能够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说明能传声;“土”说明能传声。
解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气体和固体都能够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说明液体能传声;“土”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答案:液体固体三、声速【例3】鱼儿在水中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确定解析: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ACD错误,B正确,选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与练【知识要点归纳】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m/s3、回声现象: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人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迟0.1s 以上4、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源;有传声介质;有健康的耳朵【中考考点分析】【基础达标训练】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而产生的,并经___以___形式传入人耳。
2、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 s 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 ,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m/s 。
目前 ,早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____km 以上。
3、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____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说明: ________。
鱼听到声音的条件跟人一样,即是:不仅要有____和传播声音的____,还要有正常的____。
4、唐朝诗人胡令能写了一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如图2.1-1所示,路人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____产生的,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和传播,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现代城市中居民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起到隔音效果,这说明声音不能在____中传播.5、我国古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意思是:在清冷 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向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这说明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_____有关;诗中包含的知识还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 .铝、海水、空气B .铝、空气、海水C .空气 、铝、海水D .空气、海水、铝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8、有关声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线电波就是声波B.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C.声音可以不需要介质传播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9、能说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A.下雨天听到雷声B.耳朵贴着铁轨听到火车来了C.海浪冲击岩石D.节日里听到的爆竹声10、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能看到手机屏上的显示,却听不到手机铃声B.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塑料屑不停地跳动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D.用击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11、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12、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时在玻璃罩中安装一只电铃,用抽气机逐渐向外抽气,如图2.1-2所示,发现电铃的声音不断减小,再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等效替代法B.科学推理法C.控制变量法D.转化法【中考热点考题】1、(2014无锡)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传播到人的耳朵.2、(2012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01 知识管理1.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认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或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条件: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气体、液体、固体都________传播声音,________不能传声.注意:声音产生的条件与声音传播的条件不能混淆,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是需要介质.3.声速、回声声速: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得快,在________中次之,在________中传播得慢.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________s,也就是发声体距离障碍物应大于________米.02 基础题1.在图中所示乐器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分析正确的是( )A.①小提琴发声是弓振动产生的 B.②二胡发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C.③琵琶发声是琴体振动产生的 D.④鼓发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2.(桂林中考)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第2题图第3题图3.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 A.固体能够传声 B.液体能够传声C.气体能够传声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4.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 m/s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5.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扬声器发声时纸片上下跳动6.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7.小明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__m(声速按340 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03 中档题8.(随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9.有经验的木工在购买木梁时,为了判断木梁的中心是否朽了,总是让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证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据什么选择木梁的( )A.空气传声 B.固体传声 C.液体传声 D.真空不能传声10.《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用它独特的声音重复一遍,非常好玩.则( )A.汤姆猫说话的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B.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产生的C.增大手机的音量,声音不能被反射D.汤姆猫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km/h1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会被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在__________中传播.如果将这个实验移至月球上做,你猜想音叉甲________(填“能”或“不能”)振动,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m.04 拓展题13.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究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③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实验③和④可得出的结论:蜜蜂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14.亮亮和田田两位同学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 000 m/s,于是亮亮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田田站在铁路的另一端,亮亮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田田听到了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 s,这段铁路大约有多长?参考答案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管理1.振动 2.介质声波介质可以真空 3.340 m/s 种类温度固体液体气体反射0.1 17基础题1.B 2.A 3.B 4.D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换 6.固体快7.272 声波中档题8.C 9.B 10.B 11.弹开振动空气不能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12.(1)①温度声音在5 ℃、15 ℃、20 ℃的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②介质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2)vt/2 1 531拓展题13.(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的发声部位可能在小“黑点”上(4)小黑点振动14.设铁管的长度是s,由v=st 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t1=sv空气=s 340 m/s ①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时间:t2=sv铁轨=s5 000 m/s②田田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 s:Δt=t1-t2=2 s③联立①②③,得s340 m/s -s5 000 m/s=2 s 解得:s=729.6 m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4℃时,液体密度最小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2.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B.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第2.1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发声体的振动可以被记录下来.注意:“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总结:(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没有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声.(2)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耳听见,人耳听见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必须在20 Hz~20 000 Hz之间.②声源与人耳之间有传播的介质.③有正常的听觉系统.(3)声波可以同时在几种介质中传播.3.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通常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当声音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介质中同时传播时,其到达人耳的时间有差异.(3)声速的计算公式:v=s t.(4)声速与温度有关系.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4.回声产生的原因、条件和应用(1)产生的原因:声音的反射.(2)人耳能分辨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 以上,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根据v =s t ,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原声和回声,人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至少是s =vt =340 m/s×0.1 s2=17 m.(3)回声的利用①利用回声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如声呐测海底的深度. ②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在房间里说话声音比空旷的野外更为响亮。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 2 章机械运动2.1《声音的产生与流传》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如下图的四幅图中,不可以产生声音的是()2.“风声、雨声、念书声,声声动听”是东林书院的上联,此中波及的发声体分别是() A .气体、液体、固体 B .气体、气体、固体C.气体、液体、气体 D .固体、液体、气体3. (桂林中考 )如下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渐渐变小,再让空气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A.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B.声音的流传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流传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流传4.渔民经过播放鱼类喜爱的音乐,将鱼群诱入鱼网,如下图。
鱼儿听到音乐声主要说明()A.固体能够传声B.液体能够传声C.气体能够传声D.固体、液体随和体都能够传声5. (无锡中考 )对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能够在固体中流传B.声音流传的速度与温度没关C.声音在真空中流传的速度最快D.只需物体振动,我们就必定能听到声音6.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不一样介质里流传的速度不一样C.回声使原声加强D.声音的流传速度随温度而改变7. 以下对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只好靠空气流传C.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的流传速度同样D.声音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340 m/s8.“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
游戏时,当你对着它发言,它就会用它独到的声音重复一遍,特别好玩。
则()A.汤姆猫说话的声音不可以在固体中流传B.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C.增大手机的音量,声音不可以被反射D.汤姆猫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流传的速度约为3×108 m/s9.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流传速度将()A .变大B.变小C.不变 D .不可以确立10.在研究人耳如何听到声音时,能够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图1.1-2第一章 声现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的发声体都在 .2.声的传播需要 ,比如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3.声以 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 .4.奥运会上,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这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5.月球上的宇航员 直接对话(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月球上 .6.在鼓上放一些小纸屑,敲一下鼓面可听到鼓声,同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贴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些现象都说明了 .7.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课桌上,可以听到放在课桌上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是 传播的. (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说话声,是 传播的.(3)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小纸盒制成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是 传播的. 8.(09·常德)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
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9.在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 . 一定是大钟的回音 B .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 .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0.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增大B . 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减小C .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大D .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11.将耳朵贴在长340m 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能听见( ) A .两次响声,它们依次先后是由铁管、空气传来 B .两次响声,它们依次先后是由空气、铁管传来 C .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反射 D .无法判断【课后巩固】1.如图1.1-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可以注意到听到的声音逐渐变 (填“强”或“弱”),该实验说明了 .2.如图1.1-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 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表明 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图1.1-3(填“也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这是因为 . 3.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作了以下的小结,请你在横线 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4.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忽略光传播的时间)5.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 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这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6.(10·安徽)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我们在教室上课时听到老师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游泳者潜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将耳朵贴在钢水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钢水管的另一段,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其中通过水传来的是第次声音。
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4、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 m。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无关,与温度有关
6、如下图甲所示,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如下图乙所示,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的碎纸片会跳起。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发声的物体都在。
图2
7、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____ _ ___。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参考答案
1、振动;介质;空气;水
2、固体;3;2
3、真空
4、340;255;不能
5、C
6、振动
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传播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就一定有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只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B.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必须用无线电交谈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4.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C.手使锣面振动加快D.无法判断5.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回音壁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能在墙壁内传播D.A和B都对6.一般来说,影院、剧院的四周墙壁都做得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仅仅为了装饰D.以上都不对知识点:声源和介质: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发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苏东坡的诗句揭示的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进行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______有关.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客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_____km以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常温下))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必须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______.知识点:声音的传播4.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_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传播来的,5.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差在______s以上.人站在大楼前拍手0.4s听到回声,人和大楼的距离是_______.6.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7.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104赫兹C.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8.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9.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A.大于34m B.大于17mC.等于17m D.等于34m10.(2014•黄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声和电磁波都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B.化石能源和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C.油罐车的下面拖着一条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D.小轿车的安全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和保证安全11.(2014•菏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声音的特性三要素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
频率决定着_________高低。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项均未改变4.“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5.“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均有可能6.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是否刺耳7.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的节奏8.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原理是()A.减少声音分散,增强响度B.改变音色C.提高音调D.增大发声体的振幅9.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10.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响度、音色都改变知识点:噪音的污染11.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A.①②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男人说话的声音多数比女人低沉,这个“低”字反映了男人的_________低;“引吭高歌”中的“高”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大。
13.拨动同样张紧的粗橡皮筋和细橡皮筋,观察到粗橡皮筋比细橡皮筋振动得_________,它们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不同,这说明_________;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已张紧的同一根橡皮筋,观察到力大时橡皮筋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_________,两次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不同,这说明_________。
14.(2010河北模拟)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15.(2010贵州贵阳实验区模拟)2010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_________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16.(2011聊城)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引起的。
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过程中减弱噪声。
17.(2011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赫,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8.用塑料尺在木梳的齿上划过,木梳能发出声音。
改变塑料尺划动的速度,实际上是改变了的快慢。
划得越快,则发出的声音的越高。
第三节声音的利用知识点:声音与信息的关系1.下列不属于回声定位事例的是()A .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C.医学上用的“ B 超”D.海洋勘测船的声呐系统2.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这一原理应用的是()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D.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3. (08无锡)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4. (08河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手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B.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小噪声C.电磁波与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5. (08恩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
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知识点:声音的传递6. 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声能传递__________,也能传递__________.7.蝙蝠通常在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 ____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被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_________.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__.9.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中医常利用“望、闻、问、切”来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__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10.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____的性质.1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 m/s)。
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
知识点:声音与能量的关系12. 暑假,小华欲乘火车去旅游,在站台上看到远处的铁路上有一个工人边走边用小铁锤敲打铁轨,这是怎么回事?13、新学期开始,小明拿着爸爸给他的一百元钞票来到书店买书,商贩把钱拿到手中后,用力抖动几下,才放心的收下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3.控制噪声从三方面入手,即防止,阻断,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