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学》复习串讲420714909
- 格式:ppt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3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串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传统的会计主要是以货币形式,运用复式记账原理,按照规定的程序,对某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量、分类整理,定期编制反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进入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会计逐步发展成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1、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以传统会计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日常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编制成会计报表,向企业外部的有关利益集团和个人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2、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关资料,运用数学、统计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通过整理、计算、对比、分析等手段的运用,向企业内部各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用于短期和长期经营决策、制订计划、指导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的对内报告会计。
(简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差别:服务对象的差别;提供信息规范的差别;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信息处理方法的差别以及信息的报告形式的差别。
会计信息服务的外向型、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历史性、执行会计核算规范的强制性、会计核算过程的程序化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的固定化是财务会计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财务会计目标、假设和基础一、财务会计基本假设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组织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预备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为核算对象,反映的是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目的)。
(2)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其作用是a可选择会计核算基础 b是会计分期的基础,也是主体的状态。
(3)会计分期,是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人为地划分一个间距相等、首尾相接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没一个会计期间和收入、费用和盈亏。
《会计学》期末复习第1章总论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本教材P5,有四大基本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大致了解其含义。
《会计准则》规定八大特征: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按会计信息使用者分,可以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又称外部会计,管理会计又称内部会计,二者是服务对象不同。
3、财务报告及其要素财务会计报告由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前2个报表是基础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利润表是动态报表。
资产负债表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资产状况的要素,属静态会计要素。
要能分辨每一要素下辖的账户名称。
比如资产类会计账户有: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预付账款……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有: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利润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属动态会计要素。
要能分辨每一要素下辖的账户名称。
各要素的确认条件。
比如,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条件之一是,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极有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年度财务报告和中期财务报告。
月、季、半年报表都成为中期财务报告。
会计恒等式。
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比较记忆。
第2章会计核算基础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
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各自解决了什么问题?比如,会计主体假设,解决了为谁核算的问题,即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由于会计分期假设,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使企业和事业单位有了记账的基础。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
了解和理解其内容。
3、借贷记账法。
掌握其概念、特点。
《财务会计学》复习资料宗先臻(复习时主要参考教学课件,如果教材内容与课件不相符,请以课件为准!)一般考试题型:一、判断题二、单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四、论述题五、业务题各章要求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第一节财务会计信息的特征(了解)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掌握财务报告的目标第三节会计信息的生成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主掌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内容;掌握主要会计计量属性第四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掌握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含义,能够应用第五节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掌握会计要素的构成和内容;各主要报表的定义和内容第二章货币资金第一节货币资金管理掌握货币资金的概念、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点第二节库存现金掌握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现金内部控制方法、现金业务的会计处理第三节银行存款掌握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处理,未达账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理解各种转账结算方式、掌握相关会计处理第四节其他货币资金掌握相关会计处理第五节外币业务(不要求)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第一节应收票据(掌握全部)第二节应收账款(掌握全部)第三节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掌握全部)第四节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掌握全部)第四章存货第一节存货的确认理解存货的分类、确认条件;领会存货成本确定;掌握存货的范围第二节存货的计量掌握存货成本构成、各种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第三节计划成本法(不要求)第四节存货的估价方法(不要求)第五节特定存货业务(不要求)第六节存货的清查掌握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第五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掌握固定资产的特征、确认条件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掌握相关会计处理第三节固定资产后续计量领会折旧的性质;掌握折旧方法;掌握相关会计处理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处置掌握处置的会计处理第五节无形资产掌握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账务处理理解无形资产的内容第六章长期股权投资第一节投资概述领会投资的分类;掌握会计准则对投资的分类方法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范围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掌握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掌握成本法和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第五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不要求)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要求)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掌握非货币性资产的内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确认与计量掌握非货币性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原则;理解商业实质的判断第三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第八章金融资产第一节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理解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的含义、内容和分类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掌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内容和核算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第四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掌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第五节金融资产减值(不要求)第九章资产减值(不要求)第一节资产减值概述理解资产减值的含义和判断方法第二节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领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第三节资产组减值理解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第十章流动负债第一节负债概述理解负债的特征和分类第二节对贷款人和供应商的流动负债掌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第三节对雇员的流动负债领会对雇员负债的会计处理(不要求掌握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第四节其他流动负债掌握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的会计处理第五节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掌握预计负债的会计处理,理解或有负债的含义第十一章非流动负债第一节非流动负债概述理解企业举借长期债务的利弊第二节长期借款理解利息费用的计算;掌握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
(财务会计)《会计学》讲义财产:货币、存货、劳动资料债权:应收、暂付、其他权利:对外投资……2、资产的分类按变现能力强弱分:(1)流动资产(货币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等)(2)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
)负债:1、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债务,我欠别人的。
2、分类按偿付急缓程度分为:(1)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等) (2)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所有者权益1、定义:投资者享有的权益。
公式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内容:(1)实收资本(或股本)(2)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4)未分配利润收入1、定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如产品的销售收入。
•收入的特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区别于利得2、分类按照主次分类:(1)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材料转让收入)费用1、定义:日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设计与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也称为利润表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③它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恒等关系。
它是企业计算确定经营成果,设计和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2、会计等式的扩展资产十费用=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十收入④它表示企业在营运过程中的增值情况。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一)经济业务及类型经济业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事项。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多种多样,但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权益同增(2)资产权益同减(3)资产一增一减(4)权益一增一减具体可扩展为九种类型: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举例:【例1】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9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讲义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除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外,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3.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一个法律主体可以包含若干会计主体,一个会计主体也可以包含若干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持续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人为的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个要素。
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内容串讲三点说明:1.根据近四年的考点归纳总结预测考点,是习题精讲班的精华;★★★最重要;2.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债务重组大题结合考点讲解;3.念考点、反复听、好记忆;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论教材变化:K=纯利率+通货膨胀预期补偿率+风险补偿率重点:财务管理目标、利率构成;考点一、三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一)利润最大化(2011单、2013单、2017单)★★★优点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利润增加代表企业财富增加,利润越多,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越多;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缺点①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三没一短)②没有考虑风险问题;③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④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改良利润最大化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每股收益最大化,它反映了所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但是每股收益最大化并没能弥补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其他缺陷。
(两没一短)(二)股东财富最大化(2015多)方法股东财富是由股东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
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优点①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②考虑风险因素,因为通常股价会对风险作出较敏感的反应;③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同样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
缺点①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以应用;②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③股东财富强调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利益重视不够。
口诀:(易量化便考奖)(非上市难应用、已上市不完全、重股东轻其他)(三)企业价值最大化(2014多)口诀:(长期获利放首位、价值代替价格避短期)(理论化不易作、非上市难客观)考法:1.利润最大化与每股收益最大化的不同点?(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2.股东财富与企业价值的相同点?相同点:短期决策、风险、时间价值;不同点:股东财富---易操作便考奖、非上市难应用、已上市不完全、重股东轻其他;企业价值---长期获利放首位、价值代替价格避短期;理论化不易作、非上市难客观;考点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2016多、2018多)★考法:1.股东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解决方式?2.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的解决方式?考点三、经济周期中的财务管理战略(2016多)★考法:不同经济周期财务管理战略?(衰退:停出削)(复苏:劳动力)考点四、利率(2019年教材变化)(2013单、2017多)★★★纯利率指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平均利率,它只受货币的供求关系、平均利润率和国家调节的影响。
2014年7月《中级财务会计》串讲内容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分析,综合题。
计算分析占32分,综合题占18分第一章P11会计分期概念货币计量概念P13财务会计要素概念和六大要素P23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P24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的概念P38会计科目,熟记例题中出现的会计科目第二章P44允许企业使用现金结算的范围P46银行支付结算方式:八种P55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概念和内容P61例4P63应收账款的范围P66例10P67例11P71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内容P76例15第三章P79存货概念,内容P86例1P88例2P94例6P95原材料概念,内容P99例9P108例15P123例23P130例25第四章P132投资概念,特点P133权益性投资概念P134债权性投资概念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概念P13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P142持有至到期投资特征P146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概念P161例14P163成本法概念P166例18权益法概念第五章P177固定资产特点P179固定资产综合分类七大类P180固定资产满足两个条件P189例2P197例8P205例11P207例14P216例17P219例19第六章P231无形资产概念、内容、特征P243例4P248商誉的特点P253例9P254投资性房地产概念、划分内容P259例12第七章流动负债P264 金融负债的内容及其分类P265 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划分条件P267 例1P275 职工薪酬的内容和概念P283 例5P303 例21P305 例22P309 例26P313 例27P318 例30第八章非流动负债P321 借款费用的概念和内容P322 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P323 借款费用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P326 例1.. P334 例2P337 例3P343 例7P344 可转换债券的优点,缺点P353 或有事项的概念和特征P364 债务重组的含义和种类P367 例16P369 例18第九章所有者权益P378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分类,特征P393 实收资本的概念P395 实收资本增加的途径P406 例10P410 例13P412 例14第十章收入,费用和利润P413 收入确认的条件P434 建造合同的概念P453 应付税款法概念,纳税影响会计法概念,例21P454 递延法概念债务法概念P456 暂时性差异概念P458 例22P466 利润分配的一一般程序P468 例32.. 第十一章财务报告(上)P469 财务报告的概念和作用P472 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P474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P491 资产负债表P492 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P497 利润表的填写,编制P501 例5第十二章财务报告(下)P504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作用P506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现金等价物概念,现金流量概念P508 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P551 附注的基本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串讲第二章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第一节货币资金的核算一、货币资金的概念(名词解释)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是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狭义的现金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主要用于日常零星开支。
二、库存现金核算的账务处理为了总括的反映和监督企业库存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库存现金”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为了全面、连续地反映和监督库存现金的收支和结存情况,企业需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现金的序时核算。
月份终了,现金日记账的余额须与现金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
三、库存现金的清查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完整,企业应当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
库存现金的清查包括出纳人员每日的清点核对和清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
四、银行存款的核算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1、银行结算方式结算方式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来实现企业间或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间货币收付的程序和方法。
它分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两种。
企业除按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结算外,大部分货币收付业务应使用转账结算。
转账结算是指银行通过划转款项或通过银行结算票据的给付来完成结算过程的结算形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目前企业发生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可以采用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汇兑、信用卡、信用证等结算方式,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2、银行存款核算的账务处理为了总括地反映企业银行存款的收支、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银行存款”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企业在银行的其他存款,如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为了及时、详细地反映各种银行存款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应按照存款的开户行和种类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
串讲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涵盖了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
这门课程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企业财务状况、掌握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系统地串讲一下中级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来谈谈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前提,会计分期让企业能够定期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货币计量则统一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则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可理解性要求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可比性包括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要求企业的会计政策在不同期间保持一致,且与同行业企业具有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按照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而不仅仅依据法律形式;重要性要求企业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事项进行分别处理;谨慎性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时保持谨慎,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及时性则要求企业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接下来,我们进入会计要素的讲解。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会计科目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