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第3讲遗传、变异与进化
- 格式:pptx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61
考点3 生物的进化1.物种形成的模式(1)渐变式:大多数物种形成方式如上图所示,物种4中的种群1、2、3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的差别,进而达到生殖隔离,出现新物种1、2、3。
(2)人工创造新物种A 细胞+B 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A -B 杂种植株 A (二倍体)――――――→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诱导处理 B (四倍体)特别提醒 (1)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包括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发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新物种形成的基础。
(4)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5)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不是地理隔离。
(6)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不是个体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2.共同进化(1)共同进化的类型与实例(2)共同进化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1)依据概念求基因频率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①常染色体上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该基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②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
专题四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和进化一、重难点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伴性遗传4、基因重组及其意义5、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6、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二、专题知识网络构建1.遗传的基本规律2.伴性遗传实例实例3.可遗传的变异与进化专题四限时训练一一、选择题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l: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宝宝那胖胖的小脸颊有没有可爱的小酒窝(由A基因决定),有没有富于情感表达的双眼皮(由d基因决定),是由准爸爸和准妈妈共同决定的。
如果有酒窝双眼皮女孩与无酒窝单眼皮男孩结婚,理论上,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A.1:1 B.1:1:1:1 C.1:0 D.以上均有可能3、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
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号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若13号与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 / 6C.10号个体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9号与该病患者结婚,出现该病子女的概率为04、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
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
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一、遗传的现象和遗传的途径,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同基因、基因同性状的关系。
1、遗传:生物的性状从向传递的现象2、变异生物的与之间,以及的个体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
3、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数量。
4、生物遗传下去的是,通过行为进行,基因传递的载体是,基因以的形式得以体现,二、显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辨析:已知番茄的红皮(Aa),黄皮(aa)。
什么是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是不是不表现?何时表现?综合训练:基因型为红皮(Aa)番茄的花粉传粉给黄皮(aa)番茄的雌蕊柱头,受精卵的基因型有,比例为。
结出色的果实,因为果皮由发育而来,与的基因型无关。
将此果实的种子播种,果实呈色,两色株数比例约为。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白化病、色盲、血友病、侏儒症、先天性愚型病等)。
趣闻:双眼皮夫妇生单眼皮子女引发的故事。
三、生命起源知识及植物和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生命的起源:原始大气有甲烷、氢、氨等气体,没有。
原始生命起源于,现在条件下不会产生新的生命。
2.生物进化的历程:无性生殖的优势有哪些?为什么这些优势也可以理解为它们的劣势?四、变异的现象及原因,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由控制的变异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
种、养殖条件优良创造的高产属于。
科学家通过、、等方式培育优良品种属于可遗传变异。
而对生物的生存来说,变异分为变异和变异。
因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而自然环境的选择的的,即物竞天择。
人工选择培养出对有益(高产、、抗病、观赏等)的农作物、家禽、家畜新品种。
自然选择会形成对有益的新生物品种。
五、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地层中的形成证据链条,发现生物的进化是由到,由到,由到。
根据这些发现,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其著作叫《》。
注意自然选择(遗传)与用进废退(遗传)的不同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变异使生物能够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图示解析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图示解析。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来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我们来看一下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在基因型或表型上的差异。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重组等方式产生。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个核苷酸被另一个核苷酸所替代,而插入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插入了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缺失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缺失了一个或多个核苷酸。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个体的表型特征。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个体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这种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增加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基因重组可以通过交叉互换和随机分配的方式发生。
染色体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的断裂、互换和重组等。
染色体重组可以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
我们来看一下进化。
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逐渐发生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它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的基础。
进化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方式进行。
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个体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这样,有利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自然选择可以导致生物个体的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的改变。
基因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传递,包括迁移和基因交流等。
当生物个体从一个种群迁移到另一个种群时,它们的基因会与另一个种群的基因混合,从而改变基因频率。
基因流可以增加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
遗传漂变是指生物种群中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这种漂变是由于生物个体的随机繁殖和偶然事件导致的。
遗传漂变在小型种群中更为显著,因为随机事件对基因频率的影响更大。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DNA)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
而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推动力,它通过引入新的基因组合和特征,让物种在适应环境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本文将讨论遗传变异的类型和如何促进进化。
一、遗传变异的类型1. 突变:突变是DNA分子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过程。
它可以是基因组中的一个碱基改变、一个碱基插入或删除,或者是基因重排。
突变可以是自发发生的,也可以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辐射或化学物质的暴露。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个体繁殖时重新排列的过程。
这种重新排列可以通过基因交换或染色体交叉发生。
重组可以导致新的基因组合,从而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换。
这种交换可以在性繁殖过程中发生,如异交,也可以在无性繁殖中发生,如植物的花粉扩散。
基因流动可以导致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换,促进进化。
二、1. 适应力:遗传变异可以引入新的基因组合和特征,使个体在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这些适应性特征可以让个体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抵抗疾病或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个体在环境压力下的生存和繁殖竞争。
那些具有适应性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将这些适应性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适应性特征将在物种中逐渐累积,导致物种的进化。
3. 生物多样性:遗传变异增加了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和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这种差异让物种能够应对环境的变化,并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的适应力。
三、遗传变异和人类遗传变异不仅出现在自然界的物种中,也存在于人类中。
人类的遗传变异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
遗传变异使得人类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例如,黑皮肤的人类在热带地区更具优势,而白皮肤的人类在寒冷地区更具优势。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指一代个体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进化是指物种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遗传特征的变化。
在生物界中,遗传变异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遗传变异和进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变异的机制和影响。
一、遗传变异的机制1.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然变化。
突变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自然辐射、化学物质和复制错误等。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某个碱基的改变)、插入突变(插入新的碱基)或缺失突变(丢失某个碱基)。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在两个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交换。
重组主要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组合,并增加遗传多样性。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换。
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群、不同物种甚至不同领域的个体之间。
基因流动可以将新的基因引入某个种群,从而增加了遗传变异的来源,推动进化。
二、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1. 选择压力: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基础,而选择是通过筛选个体的适应性来推动进化。
自然选择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有利基因型的个体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使这些有利基因型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而不利基因型逐渐减少。
2. 适应性:遗传变异使得个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对于有利基因型而言,它们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可以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更多的后代。
而不利基因型可能会减少个体的适应性,导致其生存和繁殖能力下降。
3. 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产生。
不同的遗传变异特征可能使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多样性的保留使得物种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的机会。
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案例1. 马的演化:马科动物包括马、驴、斑马等。
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但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遗传变异。
例如,马的演化过程中,筛选压力和环境变化导致了马的身体逐渐变大、牙齿形状发生变化,并适应了不同的食物来源。
2. 细菌抗药性:细菌的演化过程中,遗传变异是其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
遗传变异和进化遗传变异和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生物种群的演化和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定义、原因、机制和影响。
一、遗传变异的定义和原因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或种群中存在的遗传差异。
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进化的前提。
它可以通过遗传变异的产生和累积来推动进化的发生。
遗传变异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突变: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变化,包括基因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为进化提供了新的遗传材料。
2. 重组:重组是指基因座之间的互换和重新组合。
在有性繁殖的生物中,通过交叉互换和配子的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从而导致遗传差异的产生。
3. 基因流动:物种之间的基因流动也会导致遗传变异的产生。
当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交配后代时,基因会在不同种群之间传递,从而改变种群的遗传组成。
二、遗传变异的机制遗传变异的机制可以概括为两类: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
1. 基因型变异:基因型变异是指个体之间或种群中遗传物质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基因座的突变等导致的。
它对个体的表现型产生影响,并在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表现型变异:表现型变异是指个体之间或种群中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是环境因素、基因型变异或二者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表现型变异是进化的直接反应,通过自然选择和性选择,有助于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竞争力。
三、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对生物种群的演化和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1. 进化种群的形成:遗传变异是新物种产生的基础。
当种群中存在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时,一些变异的个体可能会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 自然选择的推动:遗传变异使得个体之间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在特定环境下,一些个体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通过选择适应性更强的个体,推动了进化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