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63.85 KB
- 文档页数:12
北大科学技术史课件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古代中国是科学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众多的发明和创新,奠定了中国作为科学技术大国的基础。
1. 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商代和西周时期,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开始萌芽。
在农业方面,中国人民已经开始使用犁耕牛耕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手工业方面,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同时还有一些草木染、织布等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 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农业方面,实行均田制,推动了农田灌溉技术的进步;在冶炼方面,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高温煅烧的技术,并制造了大量的农具和兵器;同时还有造纸术、制陶术、丝绸生产等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 南宋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南宋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农业方面,中国人民开始使用田间水车灌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制造业方面,中国人民掌握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众多重要技术,这些技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受到了西方的影响,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清末科学技术的传入与发展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在航海、农业、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如改进了农具、引进了新式的火炮等。
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今北大的前身)于1898年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开始知识教育的改革。
2. 北京大学的科学技术教育20世纪初,北京大学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综合性大学之一,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
在北大,开设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相关的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这些学科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二十五课2024年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课标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推动文化的发展为世界⑧ 作出贡献含义: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①__________地位: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②__________特征: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③ 和灵魂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民族文化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基础独特标识多样性思维导图意义发展本民族文化的④_________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态度: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⑤ ,求同存文化交流意义:文化发展的⑥_________态度:加强相互交流、⑦ 、相互借鉴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精神根基核心相互借鉴重要动力前提要 求文化交融内在要求相互学习文化发展繁荣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⑨______________盲目照搬⑩ 的全盘西化论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错误观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文化复古主义正确态度面向世界,⑪_________立足国情,⑫_________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西方文化交流互鉴要 求博采众长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核心考点一课时精练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核心考点二内容索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核心考点三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1.文化具有民族性考点精讲夯实必备知识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形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表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提醒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2.文化具有多样性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形成原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意义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世界的)②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对待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易错矫正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考点规范练25 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通过滕子京当政岳州府后除弊兴利的一系列举措,以现代人思想感情为观照,着力塑造了一个有“家国情怀”“天下担当”的勤政爱民的“公仆”形象。
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滕子京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也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了巴陵戏。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继承的内容是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文化创新的关键 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2018·福建厦门质检)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采用综艺、纪录片、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态,不仅展示了文物的物质价值,也向人们讲述了国宝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既有趣又不失内涵,拉近了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②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③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文化创新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促进文化交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8·天津南开中学模拟)提笔写作,就得注意大千世界,只有细致观察,真情体验,才能创造出动人的作品。
一个人对文学的兴趣,正是发展观察力的内驱力。
对材料中写作方法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个人的兴趣 ②文化创作与真情实感密不可分 ③文化创作内容不能脱离形式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2018·江苏常州一模)近年来,在文艺市场上,有人在创作方面搞“众筹”,将个体创作变为流水作业,有人杂取他人作品简单合成,这些行为不仅令文学艺术蒙尘,也对社会精神生活造成了损害。
这启示我们(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作要以人民群众作为检验标准 ④推出新的构思和手法,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8·湖南衡阳期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高考历史专题目录
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2
第九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
第十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经济机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四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六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趋势
必修3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八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九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第二十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十二单元20世界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二十三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二十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
选修部分
第二十五单元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第二十六单元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二十七单元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十八单元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时检测(二十六)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黄冈检测)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C.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解析:选C“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提出原子弹的理论,但当时中国没有条件,新中国也没有成立,故A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指原子弹技术,还包括计算机等其他技术,故B项错误;“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可以得出二战后,美苏争霸,垄断原子弹,广大国家均受其威胁,“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可知这属于战略生存的需求,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属于国内因素,不属于“直接的国际因素”,故D项错误。
2.(2019·吉林百校联考)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
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解析:选C1964年我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A项错误;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核垄断,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军事技术上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不是“科教兴国”的直接体现,故D项错误。
3.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新的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专题检测十五近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北京顺义一模)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这两部伟大的著作( )A.标志近代科学诞生B.推动宗教改革兴起C.实现人类认识飞跃D.揭示社会发展真相2.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神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
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
材料旨在强调经典力学促进了( )A.科学发展进入到微观时代B.人类意识从超验转到现世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D.人类认识走向理性主义3.(2021·广东一模)1905年,爱因斯坦发展了完整的光的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该理论( )A.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B.助推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C.为经典力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D.辩证揭示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4.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
他著书立说驳斥“地心说”,曾被称为“天空的哥伦布”,其尊重事实、无畏权威的科学精神促进了近代动态统一哲学世界观的确立和传播。
这位科学家是( )A.哥白尼B.布鲁诺C.伽利略D.牛顿5.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
在此思想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义。
这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D.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6.(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1912年,德国的一家玩具商店经营的主要商品,有玩具火车、微型蒸汽机、光学玩具以及其他新工业时代的非军事主题的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