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17.89 MB
- 文档页数:129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包括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
这些构成知识点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一、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色彩的各种因素,包括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对比度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
在色彩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色彩的情感属性,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和力量相关,蓝色通常与冷静和安宁相关。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来表达所需的情感效果。
二、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点、线、面等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视觉图案和效果。
在平面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通过运用不同的平面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重复、对齐、对称、旋转等。
三、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各种立体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三维视觉效果。
在立体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不同立体形态的特征和组合方式,例如几何图形、曲面、材质等。
通过运用
不同的立体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三维视觉效果,例如透视、阴影、反射等。
总结起来,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它们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这些构成知识点,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三大构成概述范文三大构成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互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个体、群体和环境。
个体是指人类个体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存在和发展;群体是指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社会集合体;环境是指个体和群体生活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个体是三大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
个体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行动能力的生物存在,是社会的组成单位。
个体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性,拥有思考、情感和行为的能力。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
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因素在不同的个体中会有差异。
个体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主体,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反映了个体素质和个体能力的差异。
群体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社会集合体,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环境。
群体的构成不仅包括人们之间的直接关系,还包括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因素。
群体不仅是个体行为的产物,同时也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个体通过群体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群体也通过组织、规范和控制个体行为来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环境是三大构成中最外在的要素。
环境包括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个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系统等自然条件,这些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环境主要指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等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不仅提供了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还对个体的认知、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适应和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三大构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互动过程。
个体通过与群体和环境的互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同时也受到群体和环境的影响。
群体作为人们的社会载体,既受个体的影响,又对个体进行组织、规范和控制。
环境则提供了个体和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并通过社会化和文化传承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设计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它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所依据的基本依据。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包括形式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
形式构成是设计原理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在设计中所运用的各种形状、线条、比例和结构的组合。
形式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现力。
在形式构成中,形状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形状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例如圆形代表和谐、方形代表稳定等。
线条也是形式构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线条的粗细、长度、曲直都会对设计作品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比例和结构也是形式构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们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整体稳定性和美感。
色彩构成是设计原理中同样重要的构成要素,色彩是设计作品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观者的感受和情绪。
色彩构成包括色彩的选择、搭配和运用。
在色彩的选择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和纯度,以及它们在视觉上的效果。
在色彩的搭配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对比、协调和平衡,以及它们在整体上的和谐感。
在色彩的运用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面积、比例和分布,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空间构成是设计原理中涉及到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素,空间是设计作品中所具有的深度、立体感和层次感。
空间构成包括空间的透视、布局和层次。
在空间的透视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透视的角度、深度和比例,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在空间的布局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布局的对称、平衡和重心,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整体效果和稳定性。
在空间的层次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层次的前后、大小和明暗,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深度感和层次感。
综上所述,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包括形式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
它们是设计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它们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现力。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三大构成,以达到设计作品的最佳效果和最大价值。
对称类型:1)轴对称:“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统一是指某种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形态要素并置在一起形成某种一致性或有一致性的感觉,通过对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线的视觉心理线的不同形态特征,表现出不同的视觉语言:粗线的形态有厚重、豪放有力和紧张感,给人印象深刻。
细线锐利,有纤细、轻松、精致、敏锐感。
长线具有持续、速度和时间感。
短线具有断续、迟缓、动感特性。
水平线带有稳定、安全、永久和平意味。
垂直线带有崇高、权威、纪念、庄重的意味。
斜线是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形态,具有不安定和动态感,方向性强。
直线给人明确、简洁和锐利的感觉,而曲线似受外界压力而发生形变,产生情感知觉中的倾向性,表现出丰满、柔软、欢快、轻盈、调和感。
自由曲线的形态富于变化,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几何曲线富有节奏感、比例性,精确性、整体性等特点,并富有某种现代感的审美意味。
体在造型学上有三个基本形:球体、立方体和圆锥体。
而根据构成的形态区分,又可分为:半立体、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和块立体等几个主要的类型。
平面构成中的形象是指视觉所能见到的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或是设计中借以表达一定含义的视觉元素。
半立体构成又称二点五维构成,它是介于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之间的造型形式,是以平面为根基再在上面进行立体化的表现。
如:浮雕、壁挂等艺术品。
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换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是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三项基本构成,包括知识、
能力和品德。
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应该得到平衡
的关注,互相促进和完善。
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和相关学习技能。
通过系统化的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学科
的基本知识,并逐步拓宽温习深入。
知识的掌握又会促进学生更高层
次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的学科思维方法、分析能力和
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课程实践、讲座和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为学生日后
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品德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让学生明确
人生目标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学生的心灵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学
校应该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重视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扶贫济困、环保保护等社会义务,提高
学生有志者事竟成的理念。
总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在教育和培养学生时应该注重
知识、能力和品德三大构成的平衡发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
接受教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三大构成点的名词解释
三大构成点是指一个实体、现象或者事物所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或构成部分。
这三个要素通常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了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要素一:实体、现象或事物的第一大构成点,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通常是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可以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基本的概念或者现象等。
例如,在社会组织中,要素一可以是机构的核心群体,比如管理层或者核心团队。
2. 要素二:实体、现象或事物的第二大构成点,是其辅助或补充要素,与要素一紧密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整体的一部分。
要素二通常起到支持、促进、扩展或者完善要素一的作用。
在社会组织中,要素二可以是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资源分配机制等。
3. 要素三:实体、现象或事物的第三大构成点,是其较为细分或者具体化的要素,与前两个要素共同作用,相互依赖,共同构成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素三通常是要素一、要素二的具体实施、具体操作或者具体展示。
比如,在社会组织中,要素三可以是具体的项目计划、工作方案、执行措施等。
需要注意的是,三大构成点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的情况、领域或者学科会有所不同。
这种分类方法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体、现象或事物的构成和内在关系,从而更好地分析、解释和应用。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一、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平面构成的形象一、形象(形态)的分类1、概念(形象)形态—纯粹形态(设计中的形)有机形、几何形、偶然形2、现实(形象)形态自然形、人为形二、形象的组成元素形状、大小、色彩、肌理三、形象的组成元素形状大小色彩肌理(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
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
“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突出。
“底”没有明确形象感、没有形体轮廓、视觉印象模糊。
1.线的视觉特性: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
曲线优雅、动感,曲折线不安定,粗线稳重踏实,前进感。
细线锐利、速度、柔弱感。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水平的直线容易使人联想到地平线。
曲线则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病态的感觉。
2)自由线:灵活、优雅的女性感3)积极的线:主动地表现情绪的波动,控制图面的节奏,起引导作用。
4)消极的线:被动的表现情绪的波动,被图面的其他因素控制节奏,受到压抑和限制。
三、面面是线移动的轨迹,面具有位置、长度、宽度;面没有厚度1.面的构成形式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3)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4)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第四节平面构成中的平衡法则影响平衡的因素1)重力:是由构图的位置决定的2)方向:第五章骨骼与基本型骨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即构成图形的组织框架。
一、三大构成(1)、构成的概念三大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
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其含义是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对象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
并赋予其视觉化的、力学化的观念。
构成教育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一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构成一词的出现及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引进,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
平面构成的出现让人对固守已久的传统进行反思。
构成以一个全新的造型观念,给艺术设计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构成是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已为当今社会各个艺术、设计门类所应用,构成与其他应用设计的学科一样,都是为了完善与创造更赋予现代感的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
现代科技的融入,极大的拓展了设计艺术的视觉审美领域,丰富了设计的思维及表现手段。
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并且它已成功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的途径。
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
首先是来自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构成主义”中的“构成”一词与“三大构成”有很大区别。
)“包豪斯”(Bauhaus)设计师20世纪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