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动与货币供给的关系研究-金融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对外经济也取得了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根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前11 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金额分别为17682 亿美元和20023 亿美元,其中进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7.1%,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8.3%.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组成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失衡也在继续扩张,继而带来的是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在促进我国经济积极发展的同时,也对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动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针对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
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最早的是货币主义学派提出的货币供给量决定论,Johnson(1972)等学者认为,一国国内的货币供给超过需求时,超过需求部分的货币就会流向国外,从而使本国现金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决定了该国的外汇储备需求,因此本质上国际收支失衡是一种货币现象。
也有学者通过建立理论模型(Edwards,1984;Kumh,2004)来研究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国内学者在理论上(陈岱孙,2011;田华臣,张宗成,2005)从货币均衡模型、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IS- LM 模型与不可能三角等不同角度对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本的结论是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较大,从而增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同时,国内学者还进行了实证研究(秦宛顺,2003;黄武俊,2010),这些实证研究的结论是我国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国际收支通过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较大。
一、外汇占款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一)外汇占款的定义外汇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银行购买外汇形成了本币投放,而所购买的外汇资产则构成银行的外汇储备。
在我国,“外汇占款”有两种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投放;二是统一考虑银行柜台市场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两个市场的整个银行体系(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资金投放。
前一种外汇占款属于央行购汇行为,反映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
后一种外汇占款属于整个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购汇行为,反映在“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
与两种含义的“外汇占款”相对应,在严格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形成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而整个银行体系收购外汇资产形成全社会的外汇储备。
全社会的外汇储备变化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下的“外汇”一项。
我们日常所说的外汇储备是指全社会的外汇储备。
两种含义的外汇占款对国内的人民币货币有不同的影响:中央银行购汇→形成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整个银行体系购汇→形成全社会外汇储备→形成社会资金投放。
为全面地分析外汇占款对国内总体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以后一种含义的外汇占款为标准进行分析。
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行严格的结售汇制度,央行购汇形成的外汇占款占绝对主导地位(图1),因此,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来影响总体货币供应是外汇占款影响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二)外汇占款变化对货币供应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截至2009年10月末,我国银行体系外汇占款余额高达18.8万亿元,是2001年末的10倍多。
从图1还可以看到,2003年之前外汇占款较为平稳,增速不高,从2004年、2005年左右开始加快上升。
外汇占款变化与我国对外开放形势密切相关。
在2001年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上升以及FDI流入增多,外汇占款增长开始加快。
外汇储备高意味什么外汇储备过高也是有危害的,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外汇储备过高会怎么样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外汇储备过高将会给中国带来的问题(一)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提高机会成本:高额外汇储备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
外汇储备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的,如果不是用于储蓄而用于对外投资的话,可以用于进口或投资,那么收益率则要远远高于储蓄收益,这样就构成了外汇储蓄的机会成本。
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汇储备,就有更多的机会成本。
(二)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
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
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
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
当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时,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
(三)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增加通货膨胀压力:1994年初,中国实行了单一汇率制度,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
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少数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而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头寸等都是有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外汇市场最大的买入者。
随着中国连续贸易顺差,中国人民银行只能购买超额的外汇,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形成过分宽裕的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四)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从国际金融体系角度观察,中国外汇储备快速上升,但结构仍以美元为主。
(一)外汇储备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
外汇储备是指为各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指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
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原理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项目变化的规律,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的一般关系可用公式推导如下:
(1)R+W=B
其中:R表示中央银行国外净资产,即国家外汇储备;W表示中央银行放款、证券投资等资产项目;B表示中央银行国内基础货币,即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还包括财政性存款)。
(2)MS=K·B
其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K表示货币乘数;B 表示基础货币。
由(1)和(2)式可以得出如下公式,即:
(3)MS=K(R+W)=KR+KW
其中R是用本国货币计价的国家外汇占款,所以(3)式可以写成:
MS=KEU+KW
其中E代表外币汇率,U代表国家外汇持有额。
通过上述公式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重要途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产项目,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
如果外汇储备增加△U,货币供应量就相应扩张KE倍,即MS增加KE△U,反之则反之。
所以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一种乘数关系。
而实际上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远比我们上述理论分析复杂得多。
外汇储备对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持有的外币资产总值,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国际投资和外汇市场干预等方面。
在全球化的今天,外汇储备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从外汇储备对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外汇储备是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工具。
通常情况下,外汇储备越多,汇率就越稳定。
因为外汇储备是一种信用背书,表示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支持本国货币兑换任何其他货币。
这种信用背书可以增强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信心,从而支撑该国货币稳定。
外汇储备还可以影响汇率的长期走势。
一个国家外汇储备较多,表明其经济实力雄厚,能够承受更多的外部经济风险,从而吸引外资流入,提高该国的国际信誉度和竞争力,使得该国货币在长期内走势良好。
但是,即使外汇储备再多,也无法完全避免汇率波动。
因为外汇市场是一个波动性很强的市场,政策因素、国际贸易、投资、利率等因素都会影响汇率走势。
此外,外汇资本流动、政策变化、贸易冲突等事件也会对汇率产生重大影响。
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
外汇储备越多,通常能够对控制通货膨胀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外汇储备可以充当国际市场上的货币供给。
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利用外汇储备来购买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从而解决本国市场上的紧缩。
这种方式通常不会造成国内利率的上升,也不会加重货币升值压力,从而保持通货膨胀的稳定。
其次,外汇储备也可以用于国内的支出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当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时,需求量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也相应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投资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社会福利等领域,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素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外汇储备也可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货币政策层面上出现失误时,大量购买外国货币通常会导致本国货币的贬值,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引言: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所持有的外汇资产,主要包括外币现金、存款、外国债券、外国股票等。
外汇储备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应对外汇风险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汇储备的作用,并从稳定汇率、信誉提升、应对外债、国际支付、应对危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稳定汇率外汇储备对于稳定汇率起着重要作用。
汇率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过大,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导致本币贬值,进而影响到国际竞争力。
而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干预汇率市场,以稳定货币汇率。
当国内货币贬值时,中央银行可以出售外汇来买入本币,以增加本币的供应量,抑制货币的贬值。
相反,当国内货币升值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外汇来减少本币供应量,以防止货币的升值。
因此,外汇储备可以帮助国家维持汇率的稳定,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二、提升国家信誉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提高国家的信誉,增加国际投资者和国际金融机构对该国的信任。
外汇储备可以视作国家的储蓄,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财富和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金融稳定性。
国际投资者会更愿意投资于外汇储备充足、经济稳定的国家,这对于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外汇储备也为解决国内外债务问题提供了保障,证明国家的偿债能力,这对于保护国家的信誉和声誉非常重要。
三、应对外债风险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偿还外债,帮助国家应对外债风险。
债务危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威胁到国家的支付能力和信誉。
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可以降低国家面临外债危机的风险,因为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偿债的来源,保护国家的金融稳定。
此外,外汇储备也可以用于支付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保证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信用。
四、国际支付和清算外汇储备在国际支付和清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的不断增加,跨国支付和清算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研究摘要:在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
通过对2001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供应量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对基础货币供给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力不大。
基于此,本文还提出了从实证检验结果得到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外汇储备;基础货币;协整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25-02在一个开放经济体系中,外汇储备变动已成为国内金融政策和对外金融政策的连接点,成为反映本外币政策冲突的关键性政策指标之一,也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稳定增长,出现了国际收支结构非对称性的双顺差。
在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攀升造成的外汇占款问题已影响到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对维系币值稳定和控制通胀水平都产生了很大压力。
因此,研究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供给的影响,探讨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解决途径,关系到我国货币市场及金融秩序的稳定。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外汇储备对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揭示外汇储备及其变动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第一部分探讨了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供给影响的理论基础和影响路径;第二部分为外汇储备对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第三部分给出了实证分析的结论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一、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供应量影响的理论分析20世纪60年代前,经济学家大都将货币供给量视为中央银行可加以绝对控制的外生变量,凯恩斯就认为货币是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以决定基础货币的水平,而货币供给又是基础货币的稳定函数,因此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所决定。
60年代以后,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愿,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新剑桥学派的卡尔多(1977)则认为货币是内生性特征。
金融天地我国外汇储备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及相应政策操作效果的分析杜 广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卫计局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外汇储备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及央行为应对流动性增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展开论述。
首先,在分析了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行了描述;其次,对于外汇储备变化及相应政策操作与货币供应量变化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的增长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有显著影响;然后,结合央行票据发行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并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最后,在综合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对于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影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297-01一、近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特点与货币政策操作1.近年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我国外汇储备在经历了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之后,储备余额开始出现连年攀升,其上升步伐虽然受到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经过几年的恢复与调整,从2003年起又再一次呈现出大规模增加的趋势,并且在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一。
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所形成的大量外汇收入;经常项目差额从2003年的458.7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261.07亿美元,扩大近十倍。
另外,除了经常项目下的资金流入之外,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入也十分强劲。
中国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通过股权参与中国经济活动。
同时,在国际资本流入经济增长高速区域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的背景下,也有大量国际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
特别是我国的误差与遗漏项目在近些波动幅度加大,短期的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便是其原因之一。
2.外汇储备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引起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较快上升。
浅论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作者简介:刘洁(1990.12-),女,四川宜宾人,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风险投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合理的水平,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发挥,降低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然后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结构、货币供应量内生性和货币供应时滞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旨在明晰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外汇储备;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缓慢,出口创汇成为出口部门的一个特有名词。
从1978年到1989年的12年间,除1989年为56亿美元外,其余各年的外汇储备余额均未超过50亿美元。
1996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5年后,这一数字才翻了一番达到2000亿美元。
进入21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开始加快,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2006年10月突破了10000亿美元,此后逐年攀升,截至2012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2,850.95 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合理水平。
二、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货币供应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近年来,在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外汇占款已经逐渐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外汇储备的增加使得外汇占款增加,使得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然后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也明显增加,从而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物价普遍上涨,形成了通货膨胀压力,所以,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
在我国本身通货膨胀的压力一直存在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增长又进一步增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物价目标相悖,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
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基于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耿志民;王尚忠【摘要】双顺差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加大货币供给量来买入外汇市场上过多的外汇。
本文深入研究了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M1,M2)的关系,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并对比了对M1, M2影响的差异。
最后提出了减弱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建议,以增强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The double favorable balance has urged the foreign exchange accumulate rapidly and the pressure of revaluation of RMB increase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exchange rate , the central bank had to increase the money supply to buy foreign exchange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his paper studie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money supply of ( M1, M2) relations, using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 we find the a-moun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money supply exist long-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nd short-term fluctua-tions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ce .Finally, the proposal of weakening the impac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外汇储备;货币供给;误差修正模型【作者】耿志民;王尚忠【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形成原因(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自1994年中国实行汇改以来,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制,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处在增长的过程中。
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会引起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迅速上升,改变我国货币供应结构。
在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基本上通过国内信贷来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仅占很小的一部分,约为26.4%。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之后,连续数年出现“双顺差”现象,而且顺差数量不断扩大,面对着外汇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中央银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避免过度升值,被迫买进大量外汇,这部分被迫买进的外汇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大大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外汇占款由1994年的26.4%增至2006年的89.3%,导致我国货币供给迅速上升。
为了将基础货币投放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外汇冲销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法,即在外汇市场上收购外汇的同时,在公开市场上购回基础货币或相应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进而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
结果是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的比重急速上升,而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投放传统方式的比重不断下降。
特别是到2006年外汇占款占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比重达到了89.3%,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绝对的主渠道,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我国货币供给的结构。
(2)由外汇储备引起的外汇占款增加会使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加强。
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为收购外汇而投放的资金,对于这部分以外汇占款形式增加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只能被动接受。
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的比重越大,我国货币供给就具有越强的内生性。
这是由我国1994年初起实行的强制结售汇制而引起的,它从制度上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外汇结售汇制度,外汇进出都要经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售汇,我国的外汇储备与外汇人民币占款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在外汇储备激增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导致了外汇渠道货币发行比重的提高,强化了本国货币制度对外汇储备和可兑换货币的依赖程度,使外汇渠道的人民币发行成为刚
性,这无疑从体制上强化了我国货币发行的内生性,大大削弱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主动性。
(3)外汇储备的增长会导致中央银行持汇风险和持币成本不断上升,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的稳定。
国际储备可以维持对外支付能力,必要时可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抵御国际游资对本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但这决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
一方面,中央银行担负着保管运营巨额外汇资产的任务,并且我国外汇储备币种单一,以至于整个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外汇风险。
总体而言,我国的外汇储备币种单一。
美国经济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质量。
美元一旦严重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就面临着大量缩水的风险,这无疑也会影响国内货币市场的稳定,并可能进一步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另一方面,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自己赚的钱借给别人使用,像我国的外汇储备就用于大量购买美国政府债券。
除此之外还是有大量的闲置的外汇储备,正是有此撑腰,国家才可能做出慷慨地给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注资之举,问题是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用注资这种增发货币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方法,无疑会扩大人民币的供给量,这样可能会使通胀压力更大,进而引发货币危机。
近年来的外汇储备改变了我国货币的投放方式,使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十分被动,货币投放东多西少的结构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货币供给的潜在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面对依然持续流入的外部资金,应以更宽的视野审视货币政策,将汇率政策和价格体制改革问题纳入最优货币政策框架,同时应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
外汇储备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
外汇储备是指为各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指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
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原理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项目变化的规律,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的一般关系可用公式推导如下:
(1)R+W=B
其中:R表示中央银行国外净资产,即国家外汇储备;W表示中央银行放款、证券投资等资产项目;B表示中央银行国内基础货币,即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还包括财政性存款)。
(2)MS=K·B
其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K表示货币乘数;B表示基础货币。
由(1)和(2)式可以得出如下公式,即:
(3)MS=K(R+W)=KR+KW
其中R是用本国货币计价的国家外汇占款,所以(3)式可以写成:
MS=KEU+KW
其中E代表外币汇率,U代表国家外汇持有额。
通过上述公式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重要途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产项目,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
如果外汇储备增加△U,货币供应量就相应扩张KE倍,即MS增加KE△U,反之则反之。
所以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一种乘数关系。
而实际上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远比我们上述理论分析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