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海洋法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125
《海洋法》复习材料第一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海洋法全称为国际海洋法。
它是调整国家之间在海洋方面的活动和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和。
2.国际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间为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缔结的有拘束力的协议,是国家间进行交往的重要法律形式。
3.国际习惯是指经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惯例或做法。
国际习惯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成为通例,即世界各国在实践上一般都已经实行这种做法;二是经接受为法律,即各国都承认这种通例具有法律约束力。
4.海洋法的编撰:是指国际上将有关海洋方面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按其性质与类别确定成公约,以便各国按照条约法上条约的生效程序采取措施对其发生效力,以确定各种不同海域的法律制度,并调整各国在利用和开发海洋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5.海域: 海洋上由于法律性质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洋上划分为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九个海域。
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在1973年召开一次规模最大的海洋法会议,即第三次海洋法会议。
此会议连续开了九年,终于在1982年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此公约共有320条和九个附件,是历史上最详尽的海洋法条约。
该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开始生效。
7.日内瓦海洋法公约:1958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四个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大陆架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通常被称为日内瓦海洋法四公约二、简述题1.简述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主要区别。
(1)法律主体不同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
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和一定的政治实体和国际组织。
(2)制定者不同国内法由专门的国家立法机关来制定。
国际法的制定者主要是作为法律主体的国家本身。
(3)实施不同国内法依靠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
国际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国家本身的自愿行动,国家通过有关的谈判、协商、抗议或某些制裁来保证国际法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以下简称“海洋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确立了海洋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和基本制度,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安全,维护海洋环境,保障我国海洋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海洋法设定了中国对海洋权益的主张和管理原则。
其中包括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海洋安全与海上交通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海洋法将中国的海洋领土划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高海洋,规定了各个海域的界限和管理权。
同时,对于外国船舶的进入和通过中国海域以及外国在中国海洋领土的开展活动也做出了规定。
海洋法强调中国作为一个沿海国家,有权利保护并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并要求海洋活动的实施应当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海洋法》确立了中国的海洋管理原则和权益保护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的海洋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
第八章大陆架一、大陆架的概念1.大陆架的地理学定义大陆架:是指从陆地向海自然延伸的一个地形坡度平缓的海底区域,其边界为倾斜度变大的转折点。
2.与地质学上大陆架的区别(1)起始处不同地质学上起于低潮线,法律上起于领海基线(2)终止处不同地质学上终止于大陆架与大陆坡的转折处,法律上终止于法律规定处。
3.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关系☆在200海里区域内,两者重叠。
☆对大陆架的权利可以在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行使。
4.大陆架范围的协商(1)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大陆架是指“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米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两个标准:200米水深标准;可开发性标准缺陷:这一标准给大陆架的范围带来了不确定性,且只对拥有先进技术的海洋大国有利。
(2)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情况宽大陆架国家主张:按照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的原则确定大陆架的范围;窄大陆架国家主张:以200海里界限作为大陆架的外部界限。
反复磋商结果:确认大陆架是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定义。
5.大陆架的范围为了照顾窄大陆架国家的利益,并考虑到已经确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现实,确定如果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a.不足200海里,扩展到200海里b.超过200海里,由一些定点连接而成的线确定6. 大陆架外部界线定点的确定定点应同时满足下列的要求:(1)定点间距离不超过60海里(2)定点距领海基线不超过350海里(3)定点距2500米等深线不超过100海里。
(4)每一定点上沉积岩厚度至少为从该点至大陆坡脚最短距离的1%;或离大陆坡脚的距离不超过六十海里。
(5)在没有相反证明的情形下,大陆坡脚应定为大陆坡坡底坡度变动最大之点。
7.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按公平原则划界☆按中间线或等距离线划界☆按特殊情况划界特殊情况:特殊形状,岛屿和航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