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底栖动物学期末复习课件大纲(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共76页PPT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10.81 MB
- 文档页数:76
《海洋底栖生物学》期末复习材料要点《海洋底栖生物学》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海洋底栖生物:指那些生活于海洋底部以及海中物(包括非生物体和生物体)为依托而栖息的生物类群。
2海洋底栖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科学,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海中底栖生物生命活动的各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3污损生物:附着于船舶、码头、网箱、管道等海洋工程设施,此种破坏干扰人类海事活动和生产建设的底栖生物4二分裂:即细胞核先分裂,一般是有丝分裂,但少数情况下是无丝分裂(如草履虫的大核),然后,细胞质也平均分裂为二,因此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如变形虫、眼虫、草履虫等为无性生殖)。
5出芽:与二分裂基本相同,但是形成的2个个体则各不相同,通常是一大一小,大的是母体,小的是芽体,子体由母体产生芽体,成熟后芽体自行脱离母体而成新个体。
有的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芽体(如夜光虫)。
6单沟型:如白枝海绵在薄的体壁上有许多孔细胞沟通外界和中央腔。
水流途径是:外界→进水小孔(由孔细胞构成)→中央腔→出水孔→外界;7双沟系:如毛壶。
这是单沟系体壁凹凸而成。
这样就形成了两种管子:一种与外界相通(流入管);另一种与中央腔相通(辐射管)。
领细胞在辐射管上,两管间的壁上有孔相通或由孔细胞组成的前幽门孔相联络,中央腔由扁平的皮层细胞包围。
水流的通道是: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口→外界;8复沟型:如浴海绵。
这是最复杂和最高级的类型。
在中胶层中形成数目众多的领细胞组成的鞭毛室。
鞭毛室借流入管与外界相通,又借流出管与中央腔相通。
水流的通道是: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口→外界;在水流进入体内的时候,海绵动物得到了食物,进行呼吸和排泄作用。
9逆转现象:某些海绵动物原肠胚形成过程中,具鞭毛的动物级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植物级大细胞瘤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原肠胚的形成恰好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2013海洋无脊椎复习归纳特征:原生动物亚界1.体形各异,一般都很微小,最小的只有2--3卩m 一般在5--30卩m之间,但海洋中有孔虫的个体种类外壳直径超过50mm2.分布比较广泛,凡是有水分存在的地方几乎都有其存在3.体内分化出具有执行各种特殊生理功能机能的胞器,如鞭毛、胞口、伸缩泡等,使原生动物的有机结构相当复杂,但仍保持者单细胞的特征一.形态结构特征1.体表具质膜,除肉足虫2.细胞质:肉足虫分为外质和内质。
外质:均为透明,致密,无颗粒;内质:多颗粒,易流动,有胞器3.细胞核:一般1--2个,有的具有两种细胞核(纤毛类)大核:营养核,泡状核;小核:致密核,生殖核4.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生活条件恶化时,能分泌形成原壳将自身包裹,停止运动,取食二.生物学特征1.运动和运动胞器伪足:肉足类,由虫体表面的临时性细胞质突起形成的临时性的捕器鞭毛或纤毛:鞭毛虫或纤毛虫,细胞质的一种永久性的杆状突起,鞭毛长而细,纤毛短而粗:运动胞器, 避敌、捕食,9+2双联体微管2.营养方式光合自养(植物性营养)如有色素体鞭毛虫异样如大部分原生动物即直接吸取有机物混合营养:自养的同时也可以异样3.摄食方式吞噬:将固体颗粒吞入体内胞饮:吞入物为液体渗透或营养:通过体表渗透获得营养4.呼吸排泄通过质膜,靠伸缩泡协助5.应激性对物质接触,食物,重力,光,化学物质,叫做原生质的普遍感应性6.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二分裂:细胞核有丝分裂一分为二如纤毛虫(横二分裂)出芽生殖:鞭毛亚门如夜光虫复分裂:核先分裂成多个,核与细胞质分裂成多个个体如顶复门种类质裂:核不分裂的情况下,细胞质分裂如某些多核的种类,蛙片虫有性生殖配合生殖:两个单倍体配子愈合成合子接合生殖:纤毛门动物特有肉足鞭毛门1)鞭毛亚门9+2双联体微管浮游生活种类都有空泡结构,增大浮力 行植游生活种类具有色素和眼点 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腰鞭虫为斜分裂有性生殖为配合生殖(多在环境不适的时候) 出芽生殖:夜光虫,由此产生小配子2) 蛙片虫亚门1. 个体较大,寄生在蛙的肠道中2. 无胞口3. 有性生殖为配合生殖;无性生殖为不规则纵裂质裂4. 渗透营养 3) 肉足亚门1. 具伪足,做变性运动2. 多自由生活3. 体表无坚硬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无细胞器4. 胞质分为外质和内质5. 绝大多数单核,仅少数为多核6. 除放射虫和有孔虫外,一般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为二分裂;不良环境形成包囊(亦可以进行进一步分 裂)7. 异养生活顶复门1. 全部营寄生生活,无取食胞器,渗透营养2. 细胞器简单,生活史中有抱子形成过程3. 多有顶复合器(含极环、4. 生活史复杂,有性生殖, 微抱子门1. 细胞内寄生,个体较小,2. 成熟的抱子壳不分瓣,电镜下壳壁可分为 通常认为壳质为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参与形成3. 抱壳最前方有一极口,平时由极丝翻出的通道,极孔下方在少数种类有极囊构造,其随后有一大的片层 状抱质,是为侵入寄主的主要物质,抱质内部与管道的极丝相连。
海洋生物学 Marine Biology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生物海洋学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海洋生态学 Marine Ecology第一部分 海洋底栖生物学(最复杂 形态分类为重点)第一章 绪论一、 定义:底栖生物:生活在海底泥沙中或泥沙表面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统称。
现在的底栖生物只剩下了动物,严 格讲为底栖动物。
二、 按生态类群划分1、底内生物(infauna): 土内栖种 burying species (蛤蜊、海胆、双壳类)穴居种 burrowing species (寄居蟹) 管栖种 tubing species (多毛类)2、底上动物(epifauna):固着(软体 <双壳>) 漫游(螺 <腹足类>、海星)3、游泳底栖生物(necton benthos):鱼类 虾类三、按网孔大小分1、大型底栖生物 macrobenthos >0.5mm 腔肠动物、多毛类、软体、甲壳类、棘皮2、小型底栖生物 meiobenthos 0.05mm~0.5mm 线虫、桡足类、介形类、腹毛虫、熊虫 3Plankton 浮游 Benthos 底栖Necton 游泳(鱼类、头足类)Ecological groups ① Introduction② Benthic Groups③ Sediment Ecology④ Pollution & Benthos⑤ Nlethodogy 无脊椎动物:原生、海绵、腔肠、扁形半索动物:柱头虫脊索动物:尾索动物:海鞘头索动物:文昌鱼(要求0.2~0.4mm 细沙)脊椎动物: 底栖生物生活在海底,又有游泳能力的生物。
底栖生物调查时使用0.5mm 或1.0mm 孔径的网筛能够筛留的生物,分选时能通过0.5mm 网筛却被0.05mm 网筛筛留的生物,能通过0.05mm 孔径网筛的底栖生物名词解释 5×2=10 问答 6+9=15 星标为重点四、1、滤食性者filter-feeder:蛤蜊2、沉积食性者deposit-feeder:蚯蚓(吃泥沙等沉积物。
海洋科普知识ppt讲稿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水母银水母银水母术名帽状银蕊水母,名字优雅,晶莹剔透,却是一种身含剧烈神经毒素的可怕生物,变异后的银水母的毒液比眼镜王蛇还要毒三百多倍,从牙齿与触须的细剌注入毒素,要杀死一个成年人只消几秒时间。
帆水母因浮囊体上方竖立一三角形帆板而得名,其特征是长有充气帆状浮囊,下方有具刺细胞的触手、生殖体和营养体(摄食和消化器官)。
霞水母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最大的霞水母是分布在大西洋里的北极霞水母,它的伞盖直径可达2.5米,伞盖下缘有8组触手,每组150根左右。
每根触手伸长达40多米,而且能在一秒钟内收缩到只有原来长度的十分之一。
触手上有刺细胞,能翻出刺丝放射毒素。
当所有的触手伸展开时,就像布下了一个致命的天罗地网,网罩面积可达500平方米。
任何凶猛的动物一旦投入罗网,必将束手就擒。
霞水母的罗网纵然厉害,但对小小的牧鱼却奈何不得。
牧鱼体长不超过7厘米,能在霞水母的触手下穿梭自如,把它当成了极好的避难所。
牧鱼常常把一些不大的食肉鱼类引诱到主人布下的天罗地网中,自己则巧妙地避过毒丝,钻入巨伞下,逃脱攻击。
与此同时,霞水母乘机收网捕鱼,美餐一顿,而牧鱼也因诱敌有功而得到主人的赏赐,吃一些琐碎食物。
霞水母和牧鱼共同生活,互惠互利,水母保护了牧鱼的生命安全,而牧鱼则帮它诱敌,并为它清除身上的微生物。
海月水母海月水母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缸,旗口水母目。
它通体为透明,体内98%是水分,身体主要由伞体和口腕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