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11
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刘克传【摘要】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是汉江水在丹江口水库库水被部分调走后的补偿工程,也是连接长江和汉江的中国当代最大人工运河,全长67.23 km,渠道底部宽60 m,航道水深5~6 m,最大过流能力为Q=500 m3/s,2014年基本建成.它改善了汉江兴隆河段以下干流河道和6个灌区、7个城市(区)共计645万亩耕地、889万人的用水条件;可消除汉江中下游产生水华的条件;能通行1000 t级船舶,它缩短两江之间的绕道航程673 km.对修复和改善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促进湖北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攻克了长江泥沙,运河沙基、软基、强膨胀土和宽度60 m的大型水闸等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期刊名称】《水电与新能源》【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5页(P1-4,9)【关键词】江汉运河;引江济汉【作者】刘克传【作者单位】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81 古代“江汉运河”古代江汉平原上的云梦泽,在地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逐渐发育成为宽敞的古云梦泽内陆湖盆。
以后由于长江、汉水夹带的泥沙大量在湖盆沉积,逐渐形成江汉内陆三角洲,使湖面不断分割、解体和缩小,在长江和汉江之间,形成众多河流和湖泊。
由于水系之间有分水岭相隔,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要开挖运河。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前613~前591)时,激沮水作渠,引江水循入古汉水支流扬水,东北流至今湖北潜江西北注入汉水,连通长江和汉水。
楚灵王时期[1](公元前540年~公元前529年)在江汉平原上开凿了一条从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到章华台(今湖北潜江市)连通长江和汉江的水道。
楚昭王(前515~前489)时,伍子胥率吴师伐楚,疏浚此河道以入,故称“子胥渎”。
这就是古代的“江汉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运河。
洪湖十大旅游景点
洪湖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境内,是湖北最大的淡水湖湖泊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鱼类产地之一。
洪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下是洪湖的十大旅游景点:
1. 洪湖风景区:洪湖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风光秀丽,湖泊辽阔,是欣赏洪湖风光的好去处。
2. 项羽故里:项羽是洪湖的历史名人之一,他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游客可以了解他的事迹和参观相关的历史遗迹。
3. 太湖景区:太湖是洪湖的主要湖泊之一,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4. 洪湖湿地公园:这是一个以湖泊湿地为主题的公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5. 端午湖:位于洪湖市区的一片湖泊,以举办端午湖垂钓大赛而闻名于世。
6. 洪湖渔场: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鱼类的重要产地,游客可以前往渔场品尝新鲜的湖鲜。
7. 洪湖红船:红船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之一,洪湖是红船起义爆发的地方,游客可以参观红船纪念碑和相关的红色革命遗址。
8. 洪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展示了洪湖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是了解洪湖的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9. 洪湖古城:洪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城区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历史文物,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10. 洪湖农庄:洪湖的农庄有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农业文化,游客可以体验农业活动和品尝农家美食。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优化调整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1.30•【字号】荆政办函〔2023〕23号•【施行日期】2023.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优化调整方案的通知荆州区、沙市区人民政府,荆州经开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荆州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优化调整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1月30日荆州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优化调整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做好我市中心城区声环境管理工作,保护和改善居民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结合《荆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本次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划分范围为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拓展区,南至长江,东至荆州沙市机场、沙公高速、浩吉铁路,北至沪汉蓉铁路、318国道,西至428省道。
区划面积约480平方公里。
二、区划原则(一)规划指导原则。
区划方案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用地现状确定。
(二)有效控制原则。
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三)便于管理原则。
区划范围明确,单块的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原则上不小于0.5平方公里,并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四)适时调整原则。
随着城市规划的逐步实施,根据城市规模和用地的变化情况,原划定结果可适时进行调整,原则上不超过5年调整一次。
三、声环境功能区类别(一)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类型。
1.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城镇发展战略与目标 (3)第三章城乡体系规划 (3)第四章城乡用地规划 (6)第五章空间管制规划 (7)第六章城乡产业布局规划 (7)第七章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8)第八章规划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0)第九章城乡旅游规划 (11)第十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十一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3)第十二章城乡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划 (14)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5)第十四章农村社区引导 (20)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21)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22)第十七章规划实施 (23)第十八章附则 (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协调荆州市城市规划区城乡发展,制定《荆州市城乡统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为荆州市市区的行政管辖范围,即规划区、沙市区、荆州开发区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12个镇(郢城镇、纪南镇、马山镇、八岭山镇、川店镇、李埠镇、弥市镇、观音垱镇、岑河镇、锣场镇、关沮镇),3个农场管理区(太湖农场、菱湖农场、沙市农场),1个原种场(岑河原种场),面积为1576平方公里。
第三条凡在本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本规划的有关条文。
第四条本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
第五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3、《镇规划标准》;4、《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5、《湖北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6、《湖北省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2—2030)》;7、《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8、《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9、《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0、《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11、《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2、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13、《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六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1、近期:2012~2015年;2、中期:2016-2020年;2、远期:2021~2030年。
荆州市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规划说明一、规划背景荆州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地带,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自古以来,丰富的水系对荆州市城市形态的演变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城市景观与水环境相辅相成,城市文化更是与水文化密不可分。
水文化已是荆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亦成为当今影响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人水和谐主题,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荆州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组织编制了相关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安排建设计划并分期实施,为改善荆州市的水环境,提升城市水文化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太湖港排渠属长湖水系的一级支流,由港北渠、港中渠、港南渠及汇合后的港总渠组成,是太湖港水库的下泄渠道;在沙桥门与长湖湖堤相接,流经荆州市城区于沙市区凤凰山注入长湖。
太湖港渠流域面积396.66平方公里,全长64.8公里。
太湖港常水位28.70~29.20米(黄海高程)之间,设计50年一遇洪水位在33.21~31.70米(黄海高程)之间,100年一遇洪水位在32.20~33.42米(黄海高程)之间,太湖港保护类别为三类。
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非汛期为下游提供灌溉、农业及景观用水。
太湖港渠是荆州市的一条重要河渠,也是连接荆州区与沙市区的重要景观水系。
随着荆州区纪南镇三红片区、荆北新区、外荆襄河片区及纪南新区的开发建设,其重要的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民对居住环境的景观及生态作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滨河绿地的景观及综合功能对提升周边区域土地利用价值,打造优良的宜居环境,塑造荆州市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重要的滨水生态廊道,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编制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规划。
二、区位情况及气候环境太湖港位于荆州市中北部,其西北部为岭冲相间的丘陵地形,东南部地势平坦低洼,丘林和平原在面积上各一半。
江汉运河毁地挖河该怎么看?怎么办?——呼吁湖北社会各界评估其生态和经济损害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易贤命摘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江汉运河定为引江济汉水环境补偿工程建设千吨级航道,承担汉江中下游及江汉平原水网的水量调配,以及改善通航条件。
江汉运河的初期方案是两沙运河,而在实施中为投资规模膨胀,公然不理睬水利部水规总院的设计督查意见:“从水环境角度,渠线工程宜采取与长湖相通的方案。
”硬要选取龙高航线毁地填湖跨河修高渠,付出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
为了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耕地,惟有因地制宜改变全立交的调水方式,龙高航线改线经过长湖与之平交。
关键词:引江济汉;江汉运河;江汉航线;江汉水运网一、江汉运河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意义和作用江汉运河是沟通汉江与长江水运捷径的人工运河,因其在汉江沙洋与长江沙市之间也称两沙运河。
江汉运河成为江汉水乡沟通川湘水系的主通道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战国,重建于西晋、北宋,湮灭于清末。
新中国两部“长江流域规划报告”都规划从汉江经两沙运河——松虎河——洞庭湖接湘江,形成我国中部的一条南北向水运大通路,并且确定南水北调中线采取两沙运河引江济汉和修建汉江中下游渠化梯级,解决丹江口水库引汉调水造成的不利影响。
湖北省必须充分依托长江、汉江和江汉运河三条水运主通道,利用水运优势,统筹考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全国水运主通道布局规划,也将汉江和江汉运河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水运主通道。
从“九五”到“十五”,湖北省与交通部联合建设江汉航线,就找到了一条由汉江通向湘江最直捷的黄金水道,可避免荆江及汉江下游的迂远和风险。
它利用已经渠化的内荆河(四湖总干渠),明显优于由汉江经两沙运河——淞虎河——洞庭湖到湘江。
江汉运河被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环境补偿工程建设千吨级航道,主要任务是承担汉江中下游及江汉平原水网的水量调配,以及改善通航条件。
但是,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却将“引汉济黄”的战略目标悄然变为“一泓清水送北京”,为兴一利而废一利,放弃了“调水通航”的综合目标,导致江汉运河只考虑沟通汉江与长江开辟武汉至长江沙市以上的水运捷径,而舍弃江汉航线升级由汉江直通湘江,将跟不上湖南建设湘江、沅水主通道的步伐,使湖北水运停滞不前、影响中部崛起。
第一章总则1.1规划目的荆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水资源丰富,中心城区沿长江呈带状分布,地面水系由长江、长湖、内河渠和众多小型湖渊组成。
荆州市丰富的水系自古以来对城市形态的演变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城市景观与水环境相辅相成,城市文化更是与水文化密不可分。
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人水和谐主题,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荆州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组织编制了相关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安排建设计划并分期实施,为改善荆州市的水环境,提升城市水文化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按照《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荆州市水环境整治主要从加强截污、保护水域、疏浚河道、生态补水、河岸景观建设等几方面进行。
目前荆州市共建有三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8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分年实施了护城河、荆沙河、荆襄河、西干渠等疏浚工程,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实现城市江、河、湖水系联通,包括内河水系与长江、长湖的联通以及内河水系之间的联通,对城市内河实施生态补水。
受荆州市城乡规划局委托,我院承担了编制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水系联通工程规划的任务,在荆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城区内河水系之间的相互贯通以及与长江、长湖等外河水系的沟通。
通过恢复历史水系,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引入水质良好的长江、长湖水进行生态补水,恢复水体的环境容量。
规划实施后,城区主要河湖渊将形成有机整体,水系环通,一方活水穿城而过,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和城市景观。
1.2规划目标1、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城市行洪河道安全,排水河道畅通。
2、城市生活污水、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
3、实现城市江河湖水系连通,达到城区水系生态功能良好的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4、展示水乡园林城市特色,弘扬荆州水文化,通过水系建设促进旅游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联动增长。
1.3规划原则1、安全性原则。
第21卷增刊 2007年7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 s ources Envir on ment &Enginee ring Vol 121.Su pJul y,2007“引江济汉”工程环境地质预测评价Ο孙锡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荆州 434020)摘 要:“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补偿工程,目的是为了不减少汉江下游水资源,减轻“南水北调”的负面影响。
由于工程区的具体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其运行后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工程正常运行及对当地产生不利的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问题的出现,使问题解决在出现之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恶化。
关键词:引江济汉;环境地质;预测;评价中图分类号:P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11(2007)S1-0053-040 工程概况“引江济汉”工程在开始时,有几个比选方案,进水口为枝江大埠街、荆州区龙洲垸及沙市盐卡等位置,出水口有潜江高石碑和潜江红旗码头。
其中高Ⅰ线由枝江大埠街经荆州区郢城、纪南镇,往北东经沙洋县后港镇,往东到潜江市高石碑入汉江,长81114km;高Ⅱ线纪南镇以西同高Ⅰ线,过庙湖、海子湖、走蛟尾镇北,穿长湖后港湖汊,至高石碑入汉江,长78141km;低Ⅰ线,由荆州龙洲垸,向北东到纪南镇接高Ⅱ线,到毛李镇往东,由潜江王场镇红旗码头入汉江,长79193k m ;低Ⅱ线,进口同低Ⅰ线,顺长湖南岸,经田关河,由田关闸往北,红旗码头入汉江,长6615km;另一条,进口为沙市盐卡,出口为高石碑,长5215km;龙高线,进口取低线方案,至郢城镇与高Ⅱ线相接后,顺此线至潜江高石碑入汉江,长6615km 。
工程设计调水流量400m 3/s,年均引水量2218亿立方米。
工程沿途交叉建筑物一百余座,静态投资40多亿元人民币,为大型水利工程。
工程主要目的是了为补充汉江兴隆闸以下江段流量,东荆河灌区水源,改善汉江下游灌溉、供水、航运及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
荆州市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规划说明一、规划背景荆州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地带,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自古以来,丰富的水系对荆州市城市形态的演变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城市景观与水环境相辅相成,城市文化更是与水文化密不可分。
水文化已是荆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亦成为当今影响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人水和谐主题,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荆州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组织编制了相关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安排建设计划并分期实施,为改善荆州市的水环境,提升城市水文化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太湖港排渠属长湖水系的一级支流,由港北渠、港中渠、港南渠及汇合后的港总渠组成,是太湖港水库的下泄渠道;在沙桥门与长湖湖堤相接,流经荆州市城区于沙市区凤凰山注入长湖。
太湖港渠流域面积396.66平方公里,全长64.8公里。
太湖港常水位28.70~29.20米(黄海高程)之间,设计50年一遇洪水位在33.21~31.70米(黄海高程)之间,100年一遇洪水位在32.20~33.42米(黄海高程)之间,太湖港保护类别为三类。
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非汛期为下游提供灌溉、农业及景观用水。
太湖港渠是荆州市的一条重要河渠,也是连接荆州区与沙市区的重要景观水系。
随着荆州区纪南镇三红片区、荆北新区、外荆襄河片区及纪南新区的开发建设,其重要的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民对居住环境的景观及生态作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滨河绿地的景观及综合功能对提升周边区域土地利用价值,打造优良的宜居环境,塑造荆州市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重要的滨水生态廊道,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编制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规划。
二、区位情况及气候环境太湖港位于荆州市中北部,其西北部为岭冲相间的丘陵地形,东南部地势平坦低洼,丘林和平原在面积上各一半。
太湖港渠城区段起点为引江济汉渠,终点为长湖,全长16公里;贯穿纪南镇三红片区,古城片区,荆北片区,外荆襄河片区及纪南新区。
太湖港渠以北有太晖观、得胜街、卓尔城、北港公园等历史文化景点与城市公园等;以南有三国公园、三义街、盆景园、仙都景区、明月公园、荆襄河湿地公园、植物园等历史文化景点与城市公园。
太湖港渠与南排渠、郢南渠、四号路排渠、江岳界排渠相连,通过荆州泵站、柳门泵站与护城河实现互通,护城河水经荆州泵站、柳门泵站提升排入太湖港;并在三岔口处南接荆襄外河并建有节制闸。
太湖港处于四湖流域上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高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粮、棉、油等作物生长,具备优越的农业发展气候条件。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350mm,汛期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6、7两月是降雨量最多的月份。
单站实测年最大降水量2309.4mm。
多年平均气候16℃左右,高温期一般为5~ 9月,年无霜期250 ~ 270d。
年蒸发量1246mm ~1724mm。
三、规划范围荆州市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起于滨河大道,止于海子湖,贯穿纪南镇三红片区,古城片区,荆北片区,外荆襄河片区及纪南新区。
规划范围用地形态呈带状布局,全长16公里,两侧绿带宽约10~140米,规划总面积263.15公顷。
四、现状优劣势分析(一)优势分析1、现状太湖港两侧有长势良好的意杨、水杉、香樟、垂柳、荷花、芦苇等,同时也是白鹭、野鸭、白鹅等候鸟的栖息地,可保留驳岸生境,并以此发展生态湿地为主的绿地;2、现状有荷花的水面,可以作为湿地游览的重要部分,增加栈道,如水边垂钓、沼泽观鸟、荷塘采莲,丰富景观形式。
使人们近距离观测水生植物,体验水乡情趣,形成有特色的水乡风光。
3、水生植物生长繁茂,可以保留作为生态观察的主要载体;4、大部分桥梁完好,利用现状桥作为景观元素,对桥头桥底进行美化处理。
(二)劣势分析1、在河岸边有部分破旧的违章建筑及垃圾回收点,临河而建,对景观环境影响大;2、现状植被品种少、层次单一,可观赏性不强;3、交通组织不完善,缺乏游憩设施,没有供人参与的功能场地;4、河岸缺乏亲水空间,有部分堤坡陡,不安全。
5、在小北门桥至得胜桥南堤北坡面下有约1860米长两米宽二级平台(混凝土路),无防护栏杆,不安全。
(三)针对劣势的解决对策1、堤岸的生态改造: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局部增加亲水空间,打造生态岸线,对堤坡不再做硬化处理。
2、绿地功能的完善:设置绿道、人行游憩系统,增加供人参与的功能场地,增强河道与城市联系。
3、生态修复:生态的处理手法,多利用乡土树种和生态材料,保留驳岸生境,并以此发展生态湿地为主的绿地。
4、与现状场地结合:减少土方,尽量保留现状树种,增加植物品种,科学配置,丰富季相色相和林冠线。
5、荆楚文化体现:延展荆楚文化特征,挖掘文脉特色,与太湖港生态景观带结合,形成绿地的文化特色。
6、地域特征:基地中现状地域肌理、泵站、现状树、桥梁、道路给予保留,进行提升与再生设计,延伸乡土记忆。
7、滨水景观:现状景观中荷塘、湿地、塘等多类型水系形式,可考虑增加亲水木栈道及平台等景观设施,形成特色景观。
五、场地分析荆州市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全长16公里,本次规划将全线分为四段:第一段为引江济汗渠——云梦路段长度约4500米,两侧绿带宽约20-8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68公顷;第二段为云梦路——荆州大道段长度约3200米,两侧绿带宽约20~5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35公顷;第三段为荆州大道——海子湖大道段长度约3300米,两侧绿带宽约10~3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48.5公顷;第四段为海子湖大道——海子湖段长度约5000米,两侧绿带宽约50~140米,规划用地面积111.6公顷。
(一)引江济汉渠——云梦路段此段西起引江济汉渠,东至云梦路,北临太湖港北路,南抵太湖港南路。
规划用地面积为68公顷,其中现状绿化面积为38.83公顷,现状拟拆迁建筑占地面积为2.76公顷,现状道路场地面积为3.65公顷,现状太湖港水体面积为16.3公顷,现状鱼、藕塘面积为6.37公顷。
现状有太晖桥、九阳大道桥及赵元桥三座桥。
新港大道、九阳大道、西环路三条南北向的道路纵跨此段。
南堤有2米宽的堤顶路,全长3800米为泥土路,其中在太晖观西侧有约300米长的混凝土道路,北堤无堤顶路。
北堤现状有荆州市西园酱制品厂、宏顺化工厂及部分民房,南堤临长江大学西校区及部分零散民居临河而建,建筑布局混乱、低矮破旧,破坏了沿岸的观赏效果。
现状大部分用地为农田水塘,内养藕及菱等,内有围堤养鱼,对水质有一定污染。
其中太湖港、南排渠为主要排水通道。
绿化种植有意杨、水杉、雪松、香樟、夹竹桃、柿子树、柑橘、芦苇等。
(二)云梦路——荆州大道段此段西起云梦路,东至荆州大道,北临环城北路,南抵太湖港南堤。
规划用地面积为35公顷,其中现状绿化面积为15.35,现状拟拆迁建筑占地面积为1.64公顷,现状道路场地面积为3.3公顷,现状太湖港水体面积为13.95公顷,现状水塘面积为0.56公顷,现状护城河水体面积为0.2公顷。
现状有小北门桥、橘颂桥、人民路桥及得胜桥四座桥。
得胜街与人民北路两条南北向的道路纵跨此段。
在2013年市水利部门对太湖港南堤进行加高与加固,渠道坡面成型,现状堤顶路5米宽全长3280米,其中小北门至橘颂桥及得胜桥至柳门泵站为混凝土路,橘颂桥至得胜桥及柳门泵站至太晖观桥为泥土路。
在小北门桥至得胜桥南堤北坡面下有约1860米长两米宽二级平台(混凝土路),无防护栏杆,需进行提档升级。
北堤橘颂桥至人民路桥为较为完好的二级平台和栏杆。
南堤临逸居园小区、天问广场、柳门泵站及明月公园。
北堤以民居为主。
现状大部分为鱼塘,藕塘,有部分居民污水随意排放污染水质。
绿化种植有水杉、香樟、垂柳、银杏、紫薇等。
(三)荆州大道——海子湖大道段此段西起荆州大道,东至海子湖大道,北临太湖港北路,南抵太湖港南路。
规划用地面积为48.5公顷,其中现状绿化面积为19.68,现状拟拆迁建筑占地面积为1.9公顷,现状道路场地面积为2.03公顷,现状太湖港水体面积为20.46公顷,现状水塘面积为4.43公顷。
现状有小北门桥、楚都大道桥及东关桥三座桥。
庄王大道、刘家台路、东桥路、岳山路及楚都大道五条南北向的道路纵跨此段。
南堤有约4米宽的堤顶路全长3260米,其中在东关桥东侧有约500米的混凝土路,其余为泥土路。
南堤现状建筑主要有江淮汽车4S店、时代汽车4S店、万隆摩托配件、荆州市汽车货运公司、荆州泵站、荆州市高捷市政公司等,北堤现状建筑有荆楚种业及少量民居等。
绿化种植有水杉、意杨、香樟等。
(四)海子湖大道——海子湖段此段西起徐桥路,东至海子湖,北临海子湖大道,南抵规划通道。
规划用地面积为111.6公顷,其中现状绿化面积为37.19,现状拟拆迁建筑占地面积为3.6公顷,现状道路场地面积为3.38公顷,现状太湖港水体面积为37.1公顷,现状水塘面积为29.9公顷,荆襄河水体面积0.43公顷。
两条东西向道路凤凰大道、孔明路以及沪渝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速铁路、荆沙铁路三条铁路横跨此段。
北堤有约7米宽堤顶路全长4890米,在三岔口处设有节制闸与荆襄外河相接,北堤现状建筑主要有湘品印象周末庄园、岳山村二组,南堤现状建筑主要有关沮乡清河村五、六、七组,江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绿化种植有意杨、垂柳、广玉兰、乌桕、荷花、水葫芦等。
六、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3、《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4、《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5、《荆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6、《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7、《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8、《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9、纪南镇三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0、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1、荆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外荆襄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3、纪南新区总体规划14、1:1000现状地形图15、市园林局下达的设计任务委托书七、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策略以荆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以绿化造景为主,充分发挥植物品种色彩的优势,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界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充分发挥滨水空间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特性,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条绿色生态走廊、一幅荆楚文化画卷、一曲都市生活乐章”。
荆州市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规划策略:1、生态策略,绿水结合,提升太湖港沿线生物多样性,运用生态手法建设绿色生态走廊。
2、文化策略,利用平原水乡优势,结合各节点、游园,植入名俗、生活及历史等文化元素,丰富地域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