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7
“文旅荆州”智慧文旅项目解决方案汇报材料一、背景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旅融合理念的提出,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文旅荆州是一个智慧文旅项目,旨在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等,因此需要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来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问题分析1.信息不对称:由于文旅荆州项目中的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影响了任务执行的效率。
2.资源浪费:由于各个部门工作之间缺乏协调,导致资源的浪费现象频繁出现,给项目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3.服务质量不稳定: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监督机制,导致项目服务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参与者的满意度。
三、项目解决方案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各个部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实时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2.设立资源协调机制:设立资源协调机制,统一分配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降低项目成本。
3.制定服务标准: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监督机制,建立服务质量考核体系,确保项目服务质量稳定提供。
四、实施计划1.第一阶段(1个月):梳理各部门信息流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进行试运行。
2.第二阶段(3个月):完善资源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资源之间的协作,降低资源浪费。
3.第三阶段(6个月):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服务标准,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五、预期效果1.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将有效提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2.资源协调:资源协调机制的建立,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使用,提高项目效益。
3.服务质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监督机制的实施,将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增加参与者满意度。
六、结语文旅荆州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中所提出的信息共享平台、资源协调机制、服务标准等措施,旨在提高项目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稳定服务质量,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荆州城墙调研报告荆州城墙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荆州城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荆州城墙,我们对其进行了调研,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网络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网上资料,了解荆州城墙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2. 实地调研:我们亲自前往荆州,对城墙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测量城墙的长度、宽度、高度等数据,并观察了城墙的建筑风格、材料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历史沿革:荆州城墙始建于唐代,经过数次修缮和改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城墙呈长方形,围绕着整个荆州城的中心。
2. 建筑特点:荆州城墙采用青石材质,外部覆盖着青砖。
城墙高约10米左右,长约2公里。
城墙上设有箭楼、城门等防御设施。
3. 现状问题:荆州城墙整体保存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城墙上的砖石出现了脱落和损坏的情况,需进行修缮和加固。
其次,城墙附近的环境卫生较差,存在垃圾堆放等问题。
最后,城墙周边的交通状况不太理想,需改善交通设施。
四、保护和利用建议1. 进行修缮和加固:对于城墙上的脱落和损坏的砖石,应及时进行修缮和加固,以保证城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提高环境卫生: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城墙周边环境的管理力度,加强垃圾清理和环境卫生监管,提高城墙周边的整洁度和美观度。
3. 改善交通设施:城墙附近的交通状况应得到改善,可以增设公共停车场、建造人行道等,方便游客的出行和观光。
五、结论荆州城墙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城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荆州城墙的保护工作,加大投入,使之成为荆州市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同时,也呼吁公众共同关注和参与城墙的保护工作,共同呵护这片历史遗产。
荆州民族文化研究报告
荆州民族文化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遗产。
对荆州的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过程,同时也可以促进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关于荆州民族文化的资料和信息,以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研究内容:
1. 荆州历史文化概述:该部分主要介绍荆州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环境,以及对当地民族文化演变起到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荆州民族文化特色:该部分主要介绍荆州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例如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包括宗教信仰、节日习俗、饮食特色等方面。
3. 荆州民族文化现状与面临问题:该部分主要介绍荆州当前的民族文化现状,包括文化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同时也提出了荆州民族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 荆州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该部分主要提出了针对荆州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和措施,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的参与等方面。
四、研究成果与意义:
通过对荆州民族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历史变迁,同时也可以为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此外,本研究成果还可用于推动荆州的文化旅游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五、研究展望:
对荆州民族文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全面,可以从更多维度进行探索,例如荆州的艺术文化、音乐舞蹈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了解其异同与交流互鉴的可能性。
热门荆州古城心得体会(汇总15篇)写工作心得有助于我们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
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有关实习心得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请务必仔细阅读。
目录第1篇:荆州古城的心得体会第2篇:荆州古城心得体会第3篇:荆州古城的心得体会第4篇:荆州古城心得体会第5篇:荆州古城心得体会第6篇:荆州古城的心得体会第7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8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9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0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1篇:荆州古城作文第12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3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4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5篇:荆州古城导游词荆州古城的心得体会荆州古城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它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距离长江仅有数公里。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荆州古城吸引了无数人们前来观光和感受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我最近有幸造访了荆州古城,并从中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
首先,荆州古城的历史韵味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古城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城楼,它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登上城楼,我可以眺望整个城市的美景。
曾经的战火烽烟已经过去,而如今这里是繁华街市的聚集地。
尽管如此,古城中的一些历史建筑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让我感受到了荆州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其次,荆州古城的民风淳朴让我感到温暖。
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善良友好的当地居民。
他们热情地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并与我分享了荆州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
每个人的笑容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这座城市的自豪。
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荆州人民的淳朴和真诚,这种真诚温暖了我的心,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和敬意。
此外,荆州古城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我尽情享受了来自荆州的各种传统美味。
荆州的特色小吃,如糖油粑粑、蒲圣烤鸭等,让我欲罢不能。
而丰富的湖北菜更是令我大开眼界,麻辣豆腐、水煮鱼等传统菜肴都让我流连忘返。
荆州博物馆:楚文化的窗口西门社区主任刘千玉荆州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荆州博物馆拥有一大批数量众多、独具特色的文物资源,一大批堪称国宝的珍贵的文物,展现楚文化的窗口。
选荆州名片,荆州博物馆是不二之选。
在荆州博物馆,从天文到地理,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代,都能找到见证。
其中展藏的玉器、丝绸,还有以越王勾践剑伟代表的青铜器、以虎座鸟架鼓为代表的漆器,以及闻名于世的西汉古尸等,都是全国罕见的宝贝。
现在,荆州博物馆有13 多万件馆藏文物。
现在荆州要打造“文化楚都”,不论是考古研究、文物展示、宣传教育,荆州博物馆是荆州当之无愧的文化窗口。
/viewnews-44764.html提起荆州,就不得不说到关公。
关羽是荆州第一任市长,关公在荆州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荆州作为“关公文化之乡”,当之无愧。
我觉得,忠、义、仁、勇的精神、义薄云天的关公,理应当选为荆州名片。
现在在遗址上重建的关羽祠,总占地面积13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800 平方米,包括卸甲山关羽祠正殿、配殿、山门和配套设施关公文化园,仿明清风格的建筑气派壮观。
明代风格彩色图案,大红、大绿、大紫色块搭配,绘有龙、凤、祥云等图案,充分突出关公了文化特有的文化内涵。
每年关公文化节,都会在关羽祠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关公祭祀大典、关公文化根雕展、关公书画展、文艺表演等,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viewnews-44764.html三国古玩城:藏友之乐/viewnews-44764.html对爱玩藏品的藏友来说,荆州的三国古玩城,在全国都小有名气。
有楚文化作依托,每年都会有不少民间古玩收藏者自发聚集到此,交流藏品心得。
而每年举行的古玩交流展示交易会,对全国藏友来说,都是古玩收藏的盛会,连央视的某鉴宝栏目都来荆州拍摄节目。
现在,三国古玩城是古玩精品的大市场,仿明清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独具特色。
平时以古玩精品商业街为龙头,以画廊、玉器等分类经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古玩收藏大市场,随处可见极具楚文化特色的藏品。
荆州步行街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荆州步行街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代步行商业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购物、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的场所,广受公众的欢迎与认同。
但许多的步行街在火热的开街效应之后,步行街的境况不容乐观:街面冷冷清清,甚至达到”不行街”。
因此文章以荆州步行街为实例进行剖析,结合国内外其它步行街建设现状和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步行商业街开发的后期管理方面对目前的步行街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理论研究对策。
【关键词】:荆州步行街;城市文化;发展对策中国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10104-02 1.步行街的定义步行街一般是指城市的商业集中区,它集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店和市场,在此区域内人们只能步行,集中选购一些商品和得到某种服务。
步行街一般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一条通过性的通路;第二、它是为步行购物的人创造各种丰富多彩的包括商业行为以外活动的场所。
第二点是它区别于一般交通性通道的最大特点。
2.荆州步行街在荆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1促进了经济增长步行街的建设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和休闲,步行化使以前单纯的购物为主要消费目的转化为购物与休闲相结合,极大刺激人们的购买力和其他附加消费。
2.2带来新的消费革命通过步行街给消费者带来四大消费革命:第一是时尚产品。
利用时尚元素来推动荆州成为江汉平原的时尚发源地,从而进一步提升荆州的商业经济地位。
第二是通过引进大量的厂家和品牌代理商,可以为市民生活提供更多选择。
第三直接引进可减少中间环节,可以使大家以更低的门槛去接受更多的时尚和更多的品牌选择。
可以给荆州这个城市经济的复兴和市民的自信心及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得以加强。
第四以商促工,带动轻工业发展,实现一条新的产业链。
2.3改善环境小汽车在步行街区的被限制,大幅度地降低大气和噪音的污染,这两种污染在市中心往往是最严重的,同时,小汽车废气排放的减少也减弱了对市中心古建筑的损害作用,以及消除汽车对建筑周围环境的破坏,这些都有助于保护市中心。
荆州历史调研报告荆州是中国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本篇报告将重点调研荆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遗产。
荆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8年,当时是楚汉战争的重要战役地之一。
公元229年,刘备攻占荆州,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势力之一。
在后来的历史过程中,荆州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有“三边都护府”的美誉。
在隋唐时期,荆州成为了沿江重镇,是崇文化共和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唐朝的文学巨匠杜牧曾任荆州刺史,他的一首《泊秦淮》更是脍炙人口,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荆州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易家大宅,在明代达到鼎盛。
这座大宅由易坤、易涵父子所建,宅内有花园、庭院、假山等建筑,体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和造园技艺。
易家大宅也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现已成为一座博物馆,展示了荆州的历史文化。
此外,荆州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和名胜古迹,如石牛山、钟楼、普明寺等。
石牛山是荆州的地标之一,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钟楼是明代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是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普明寺则是一座千年古刹,寺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塑像,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参拜。
此外,荆州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荆州花鼓戏、荆州剪纸等。
花鼓戏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它以鼓乐和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富有地方特色。
荆州剪纸则是一种以剪纸为主要手法的民间艺术,剪纸内容丰富多样,有花鸟、人物、动物等,寓意吉祥和幸福。
综上所述,荆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不仅体现了荆州的历史沉淀,也反映了荆州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调研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可以促进荆州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思想政治理论课荆州历史文化古迹调研报告(参考用模板)题目:《洪湖革命纪念馆与革命遗址调研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年月参观完毕,大家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左侧摆放着数架退役飞机,机组后面还有一辆雷达车,让年轻的学生们激动不已,纷纷合影留恋。
顺着大道往前走乃是贺龙元帅铜像,高大威猛,雄姿英发,让大家感受到了他为人的气度,以及对革命和人生的从容与信心。
在瞿家湾,团队前往参观瞿家湾革命根据地旧址——瞿家湾古街。
长长的古道上透漏着岁月的味道,两旁的房屋有当年革命队伍的驻扎点,的老作坊,它还原了当时生活的景象,我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回到那个峥嵘岁月。
一路走来,我们已倍感劳累,但是与当年洪湖的先烈相比,他们所经历的艰难苦楚是当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加油啊,大学生们!调研活动感想:常向洲:伟人的非凡也是在平凡中创造的,但那需要的是却是特有的魄力与坚定的信仰,是对革命的无限追求,对人民的无私奉献。
观赏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隐约听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言,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依然长存,浸染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
许润:对比于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有太多的不同,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去亲身体会这些红色景区里的氛围和当时的环境,我们才能真正了解革命先烈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所做出的贡献,才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这样一种精神,我们也只有通过他们一路的红色足迹去学习先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与艰苦奋斗的革命意识。
姚齐银:我认为在现在和平的生活环境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先辈们的付出,更不能忘记那段沉痛的历史。
现如今只有祖国更富强跟繁荣才能在国际上站住脚跟,才能不受其他国家的压迫和欺凌,那段沉痛的岁月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不能忘却的历史。
作为大学生,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更要好好的努力出一份力让祖国强大起来,才能避免这样的历史不在发生。
家乡荆州调研报告家乡荆州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家乡荆州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环境以及民生福利,为家乡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共收集了300份有效问卷,并分别在市区、农村和工业园区三个地方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访谈。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状况荆州市是湖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荆州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区内的商业街和购物中心在近几年建设完善,吸引了大量商家进驻。
同时,农村地区的农田面积逐渐减少,转为种植经济作物和新兴农业产业,农民的收入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 社会环境荆州市的社会环境整体较为良好。
市区内旧城改造的进展显著,城市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市区内的公共设施也较为完善,交通便利。
然而,受访者普遍反映在市区内的人流量过大,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3. 民生福利荆州市对民生福利的重视程度较高。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覆盖率较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此外,受访者还普遍表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对社区活动场所的设施提升有了较高的期望。
四、调研中的问题与建议1. 经济发展方面针对农村地区农田面积减少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社会环境方面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力度,如增加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 民生福利方面为了提升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的设施水平,我们建议政府增加对社区活动场所的投入和改善,建设多功能的体育馆和文化娱乐场所,满足市民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家乡荆州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环境以及民生福利。
在发展经济方面,荆州市发展迅速,但仍需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社会环境方面,城市面貌改善明显,但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在民生福利方面,政府对民生福利的关注度较高,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设施仍待改善。
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信息网按照市政协开展“荆州文化旅游发展”调研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初至5月底,市政协第一调研组在王家富主席,周建国、黄绵寿副主席的带领下,就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与整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荆州是1982年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古“九州”之一。
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荆州),国家历史文化名镇3座(监利周家嘴、程集,洪湖瞿家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500处;楚纪南城遗址以及周围的八岭山、熊家冢等5处特大型古墓群(地)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100处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库;湘鄂西革命旧址群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市现有旅游景点60多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3个(荆州博物馆、古城东门、洪湖蓝田),2A级景区4个(万寿园、盆景园、碑苑、太晖观),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洪湖蓝田),国家森林公园4个(八岭山、洈水、黄山头、笔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公安黄山头、石首桃花山)。
荆州城墙与西安、南京、辽宁兴城一起列入35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全市有星级饭店37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晶崴国际大酒店已通过国家五星级初评。
全市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有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
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具有以下特点:1、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荆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
经过几千年的沉积,形成了以原始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为代表的荆州历史文化。
一是原始文化古老传奇,遗存众多。
如鸡公山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场和阴湘城、走马岭、鸡鸣城等新石器时代城址等,其中鸡公山遗址距今逾五万年,是我国远古人类最早进入平原地区生活的证据之一。
二是楚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
以楚故都纪南城及其周边的八岭山、马山、天星观等八大古墓群为代表,楚文化的历史遗存俯拾即是。
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郢(楚纪南城)开始,20代楚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成就了“春秋争霸”、“七国称雄”的伟大功业。
此后荆州一直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兵家必争之地,其文化内涵影响深远。
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战国玉器、漆木器等都折射出楚文化的光辉。
三是三国文化脍炙人口,美名远扬。
荆州是著名的三国征战地,历史遗迹以荆州城、马跑泉、关帝庙、卸甲山、关羽祠、得胜街、三义街等城址和遗址为代表。
在这里上演了“刘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孙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经典传奇故事。
三国名将关羽驻守荆州长达10年,成就了他“水淹七军”、“单刀赴会”等威震华夏的辉煌业绩。
四是名人文化彪炳青史,历史遗迹以孙叔敖墓、屈原天问阁、关帝庙、张居正故居及其墓园为代表。
荆州自古就是乐舞之邦、文学之乡,曾经孕育出“问鼎中原”、“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辞赋之祖”宋玉,戏剧鼻祖优孟,“第一循吏”孙叔敖,“忠义仁勇”之化身关羽,“唐代一门三相”岑文本、岑长倩、岑義,“宰相之杰”张居正,以及公安派文学创始人“公安三袁”等,可谓群星灿烂、名垂千古。
2、资源丰富,品种多样。
在荆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不仅孕育了江汉原始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还孕育出了以荆州三观、章华寺、文庙、南门天主教堂为载体的宗教文化,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以江河湖泊及万寿宝塔、荆江大堤、荆江分洪工程及98’抗洪纪念亭等为载体的长江水文化,以“鼓盆歌”、“荆河戏”、“说鼓子”、“马山民歌”、“啰啰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等。
一是宗教文化圣迹众多。
我市现有的批准开放的各类宗教场所近300处,其中佛教寺庙190处,道教宫观53处,天主教堂8处,基督教堂25处,伊斯兰清真寺8处。
以章华寺、太晖观最为有名。
荆州章华寺因地处古章华台而得名,是春秋时期楚灵王于公元前537年修建的行宫,是湖北著名十方丛林之一。
寺藏佛经颇多,文物荟萃,如《龙藏》、《频枷藏》等;还有楚梅、唐杏、古井等历史遗迹。
太晖观为明朱元璋之子朱柏在此营造的王宫改名得来,曾有“遍数琳宫,独此雄甲荆楚”之誉,有“小武当”的美誉。
二是红色文化可歌可泣。
荆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洪湖瞿家湾镇,监利周老嘴镇、程集镇等历史文化名镇,都留有深厚的红色记忆。
三是水文化凸显治水韬略。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是荆江水文化的中心。
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有483公里的长江过境岸线,九曲回肠,河道蜿蜒,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荆州治水历史悠久,从上古大禹治水传说到有文字记载历史,都叙说了这个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名的过程。
如凝聚着荆江人民智慧、汗水和精神的沙市万寿宝塔、观音矶、抗洪纪念碑、镇江铁牛、荆江大堤、荆江分洪工程、洈水水库亚洲第一人工土坝等。
四是非物质文化异彩纷呈。
荆州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它成为一座琳琅满目的巨型民俗文化宝库。
闻名中外的老庄哲学、楚辞歌赋、巫歌楚舞;享誉四方的楚剧、汉剧、马山民歌、木偶皮影等艺曲戏剧;匠心独运的髹漆、汉绣、竹简、青铜器、根雕、木艺;名扬天下的宫廷八宝美食、三国名菜以及兴盛的龙舟竞渡和崇凤情节等,均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我市已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挑担围鼓”、“荆河戏”、“跳三鼓”、“滚灯舞”、“说鼓子”、“马山民歌”、“啰啰咚”),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鼓盆歌”、“荆河戏”、“说鼓子”、“马山民歌”、“啰啰咚”)。
3、多点分布,层次分明。
从文化层面看,荆州基本形成了以古城为重点,以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为核心,以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为烘托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从地域分布看,荆州城区以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主,县市以优美的生态森林、湿地文化为主,如两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中国第六大湖泊洪湖湿地和长江故道天鹅洲湿地,分别位于监利、洪湖和石首市境内。
松滋洈水风景区,景区山水相依,波涟岛摇,洞险景奇,是全国少有的临水山地森林。
此外,全市还有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松滋洈水国家森林公园、石首笔架山森林公园、公安黄山头森林公园等4处森林景观,进一步开发前景巨大。
二、开发、利用、整合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所做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荆州实际,提出了“狠抓旅游”的发展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首先,领导重视,积极推动。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战略产业来扶持。
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实现“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的战略目标,确立了“狠抓旅游”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应代明同志为主任,26个市委、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的荆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荆州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荆州市旅游销售奖励办法》等,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更好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王祥喜市长为组长的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就全市融入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社会热点,氛围初步形成。
第二,制立规划,明确重点。
围绕古城的保护、利用、开发,我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投入一千多万元对市区主要功能区、景区进行科学规划。
先后委托美国灯塔公司和华中师范大学编制了市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委托英国MCI公司和清华大学策划了海子湖旅游目的地项目。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景点的特点编制了有关专题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具体规划,做到了总体规划和具体景点规划的有机结合。
同时,市委、市政府依据规划量力而行,在资源的保护利用上,坚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重点打造与一般治理相结合,短期加快建设了一批具备基础条件又影响大、见效快的项目,如荆州古城水域治理,熊家冢大型古墓开发与保护,海子湖旅游目的地建设等。
第三,强化配套,筹备项目。
按照全面布局、重点突破的思路,打造精品龙头旅游产品,精心策划包装优势旅游项目,多方引进资金,加快开发建设力度。
在突出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基础上,围绕“城、区、村、园、馆、墓”等方面景点建设,储备项目30个,计划投入建设资金237亿元。
其中,以荆州古城的恢复、整合、开发为重点,计划投资160亿元。
这些项目的建成,必将极大丰富荆州的旅游资源,提升荆州旅游的地位。
为有力促进荆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围绕“路”、“港”、“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规划建设高速公路314公里,一级公路453公里,旅游公路515公里;航道新建、整治项目10个,共333公里,货运码头16个,旅游客运码头9个;客运站点15个,货运物流设施14处。
目前,经过争取,重要的公路、铁路线路已经得到国家批准并开工建设。
市文化局在深挖荆楚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了《楚韵荆风》和《呀吙咿嗬》两个精品文化旅游节目,策划编制了《荆风楚韵·水上民众乐园》项目并积极进行了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第四,加大宣传,改善环境。
为进一步宣传荆州、推介荆州,我市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主办的一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通过中央电视台、部分地方台及美、德、法、日、韩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媒体推介荆州的文化旅游,加强与周边地市合作,开展联合促销。
同时,举办旅游项目推介会、专场推介会等活动,进一步宣传荆州,扩大影响。
2008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64.02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1亿元;接待入境游客2.89万人,实现旅游创汇1083.14万美元。
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治理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改善服务,旅游形象得到提升。
虽然我市文化旅游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荆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相比仍然是滞后缓慢的,与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定位不明,特色不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荆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形成了原始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每个文化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累,各成体系,独自成章。
但如何推介荆州,宣传荆州,让世界了解荆州,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张体现荆州历史文化特色,唱响世界的名片。
如何定位荆州文化,彰显荆州文化特色,是荆州文化旅游发展之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