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52.74 KB
- 文档页数:2
余晓军,陈雪松,管力,王晓凤,张泽龙改良掌部小切口内腕横韧带的显露方法,总结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介绍手术技巧与经验。
做掌心小切口,以第三指蹼与掌长肌尺侧连线为中心,用血管钳在腕横韧带及掌腱膜间钝性分离一宽约1.0cm腔隙,近端达腕横韧带近侧缘,拉钩伸入该腔隙,屈腕位可完全显露腕横韧带近段。
然后在腕横韧带远侧缘插入剥离器,隔离神经肌腱与韧带,全程直视下用手术刀由远及近逐层切开腕横韧带。
采用该法行腕管松解的患者42例,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min。
术后1年随访,根据Kelly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达95.2%,无复发病例改良显露的小切口法增加了腕横韧带近段的显露以及对腕管内组织的保护,安全有效,松解彻底,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疗效R658.1A-0188(2019)06--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9.06.014小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因其微创、美观、手腕部功能恢复时间短、柱状痛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2]。
但同时,其神经血管损伤、松解不彻底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切口法在腕横韧带近端显露不充分,而又未对正中神经进行保护,盲切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笔者在小切口内的显露方法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本组共有腕管综合征患者42例,女31例,男11例;<30岁4例,30~50岁13例,>50岁25例;左手10例,右手17例,双手15例;病程<6个月12例,7~12个月10例,1~5年19例,>5年1例(18年)。
按照日本滨田分级,Ⅰ级12例,Ⅱ级28例,Ⅲ级2例,Ⅰ级病例均为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者。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臂丛麻醉后,上臂上段扎止血带,在第三指蹼与掌长肌尺侧连线与Kaplan线交点以近设计纵形切口,长约1.5cm。
备手术器械(图1A),常规消毒后,15号小圆刀切开皮肤,血管钳钝性分离浅筋膜层及掌腱膜,若存在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交通支,靠近切口两端者予以保留,位于中间部分者,用2%利多卡因封闭后,尽量靠近端锐性切断。
改良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腕管综合征减压、正中神经松解的临床疗效。
方法96位患者,112例腕管综合征均采用平行鱼际纹至腕横纹,沿腕横纹远侧向尺侧横行1~1.5 cm的类“L”形切口。
术中切开鱼际间筋膜及腕横韧带,注意保护正中神经掌支及返之。
正中神经一般不做外膜切开松解,如有明显狭窄及外膜纤维条索化,显微镜下单纯局部、阶段性外膜切开、切除,不做束膜松解,不缝合腕横韧带及鱼际间筋膜。
采用无创伤可吸收线缝合皮肤。
结果105例患肢明显改善,麻木、无力、夜间疼痛感消失,手部推捏力正常。
4例患肢夜间疼痛症状改善,手部对掌功能、握捏力恢复可,但仍有麻木无力。
3例患肢显微镜下行神经外膜切开,松解后,麻木有改善,但疼痛感对掌功能及手部推捏力恢复欠佳。
112例患肢随访3~18个月,均无术后墩柱部疼痛或复发加重,优良率为93.7%。
结论改良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上完全能达到减压,松解得要求,能解决临床上腕管综合征常见的发病原因。
如果存在正中神经狭窄或外膜纤维条索化,可显微镜下松解切除。
如发现占位,腕骨结构异常,滑膜增生等造成的狭窄卡压,可适当延长切口解决致病原因。
112例患肢经改良小切口腕管综合征,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无墩柱部疼痛及复发再卡压形成,优良率为93.7%。
因此,改良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可靠,外形美观,创伤小,无术后墩柱部疼痛,减少了术后复发及二次压迫的发生率,是值得推荐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手术方法。
标签:改良小切口;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进入手掌时,在腕部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组症状。
由Paget最早于1854年描述。
特点为夜间手部不适,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和晚期大鱼际肌萎缩,疼痛有时放射至肘部,夜间、清晨较明显[1-2]。
甩手、按摩、挤压手及腕部可使症状减轻。
多见中年妇女和30~50岁成年人。
可一侧发病,也可两侧同时发病。
男女比例1︰6。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早期可用神经营养药物、局部封闭、理疗等方法,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处理。
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39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掌部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前臂远端深筋膜,行腕管减压,局部注射激素,部分重度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正中神经外膜间断切开松解减压。
结果术中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术后无感染,无血肿形成,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2周拆线。
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柱状痛,无屈肌腱弓弦样畸形发生,无手部握力下降。
至随访结束:麻痛症状完全消失37侧,明显缓解1侧,仍有部分麻痛症状1侧。
优33侧,良5侧,可1侧,差0侧,优良率为97.4%。
结论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operation method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palm small incision under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Methods 35 cases(39 sides) of patien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0 to August 2012 were selected.Small incision of metacarpus with local anesthesia,including cut off ligamenta carpi transversum,DHFFR,deep fascia of forearm was used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f carpal tunnel and injected hormone regionally.For some serious cases,microsurgery was used to cut off outer membrane of nervi medianus to reduce pressure. Results All cuts were primarily healed and there was no neurovascular injure,no tendon injure,no wound infection,no hematoma.Post-operation follow-up was six to eighteen months and the average was eleven months,there was no pillar pain,no flexor tendon bow deformity,no reduced grip strength.The paresthesias and pain of the hand disappeared in 37 wrists,relieveed in 1 wrists,the residual part of hemp pain symptoms in a wrists.33 sides were A,5 sides were B,1 side was C,0 side was D,good rate was 97.4%. 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method of palm small incision under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is safe and the effect is satisfactory.[Key words] Carpal tunnel syndrome;Local anesthesia;Small incision of metacarpus;Hormone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引起的一系列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以女性多见,近年来在计算机使用人群中的发病率急骤升高[1]。
局部麻醉下腕掌部横形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分析作者:张建群刘晓印梁思敏马荣陈振戈朝晖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腕掌部横形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6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为两组。
其中34例患者行局部麻醉下腕掌部横形小切口手术,设为观察组;另34例患者行传统切开术治疗,设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1个月采用Kelly评分评估手术疗效,记录两组术后瘢痕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并发症(瘢痕压痛2例,占5.88%)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瘢痕压痛9例,占26.47%)(P【关键词】局部麻醉;小切口手术;腕管综合征;疗效;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4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4-03-209-01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卡压综合征,以疼痛和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多发于中老年女性[1]。
CTS发病率高,可致残,且治疗费用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手部功能及生活质量[2]。
近年来,局麻下小切口腕管切开减压术因其安全、操作方便和术后并发症较少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但有关局部麻醉下腕掌部横形小切口治疗CTS手术疗效的报道较少见。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CTS为对象,对比分析了腕掌部横形小切口和传统切开术治疗CTS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CT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肌电图检查确诊;②既往无手术治疗史,未使用局麻药或注射过激素;③经保守治疗无效,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吉林医学2017年2月第38卷第2期• 381•敷等方法疗效不确切。
小切口修剪术治疗腋臭可有效地降低 腋臭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产生。
小切口祛除腋臭包括改良 小切口真皮深层修剪法、小切口结合负压抽吸术、小切口搔刮 法腋臭根治术等。
这些微创小切口手术优势很明显,腋窝切 口小,手术方法简单,可以直视下彻底祛除大汗腺,术后瘢痕 小,不影响美观,以及肩关节活动。
但正因为清除彻底同时也 导致了在减除大汗腺时对小血管的副损伤增多,造成术后出 现一些并发症[3]。
这些并发症中以皮下血肿及积液最为常见。
有文献报道,小切口搔刮法及修剪法有较高的皮下血肿 及皮肤坏死的发生率。
我们运用微创小切口联合高频电灼治 疗仪治疗腋臭的优势正在于联合高频电灼治疗仪,这种方法 不仅可以保有小切口的微创优势还可以用电离子在直视下彻 底清除大汗腺以及术中彻底的止血,防止术后出现血肿、积液 的现象[4]。
通过对60例患者的观察,可得出微创小切口联合高频电灼治疗仪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其不仅在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在术后也减少了一些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
故此方法可以作为当下治疗腋臭的首选方法。
4参考文献[1]金承龙,金哲虎.小切口皮下修剪术结合皮瓣原位缝吊 加压治疗腋臭32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 (7): 910.[2]黄仲华,郑荆洲.对治疗腋臭几种方式选择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4) :248.[3]李仁清.小切口法腋臭治疗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对 策[J].中国美容医学志,2012,21(14) :30.[4]郑娃,龚月琼.高频电灼治疗仪治疗腋臭患者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6,5(5) :44.[收稿日期:2016-12-19编校:王丽娜]传统手术治疗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对比分析华克超(中信惠州医院手足外科,广东惠州516006)[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手术治疗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腕部小切口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分析目的探讨腕部小切口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依据临床表现、专科体检及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所有60例患者行热敷、超声波理疗、针灸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其中30例(32侧)患者同时行腕部小切口松解腕管治疗。
结果保守治疗和保守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保守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组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在其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方面恢复良好,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切口法治疗是治疗腕管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标签:腕部小切口松解术;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崁压综合征[1]任何急性或慢性原因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或神经本身的病变,致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发生的功能障碍。
其临床表现正中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甚至手部肌肉萎缩导致手功能障碍。
其中,又以感觉障碍出现最早[2]。
CTS 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到一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患者的手部功能。
2009年~2011年我科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腕管综合征(CTS)的60例患者行热敷、超声波理疗、针灸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其中30例(32侧)患者同时行腕部小切口松解腕管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CTS病例组60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28~68岁,平均47岁;病程15d~5年;其中双手患病16例,单手患病44例,多与其职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手腕作反复频繁的同一运动;常常双手同时受累,但优势手更常见且程度更重,主要临床表現为不同程度的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手腕肿胀、夜间和劳累后加重,休息、甩手可使症状缓解。
5例患者大鱼际肌有不程度的萎缩,患者拇外展、对掌无力,手指末端浅感觉减退。
2例患者拇指疲软、皮肤干燥。
1.2方法依据临床表现、专科体检及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所有60例患者行热敷、超声波理疗、针灸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等,同时对其中30例(32侧)患者行腕部小切口松解腕管治疗。
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与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比较作者:黄秦邶等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9期[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腕管松解切开术与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0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外科治疗的特发性CTS 患者32例46腕,其中16例24腕采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为A组,16例22腕采用传统腕管松解术为B组。
比较两种腕管松解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两点辨别觉、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结果 A组在切口长度、开/关切口时间、实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等项目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疗效的优、良、中、差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与传统的腕管减压方法术后疗效等同,具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CTS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传统腕管切开松解术;小切口[中图分类号] R6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a)-0094-05腕管综合征(CTS)是指各种原因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MN)在腕管内受卡压而产生其相应支配区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是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1]。
随着老年化、营养过剩等代谢性疾病[2]与电脑应用的普及,CTS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3]。
大多数CTS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改善症状,但对保守治疗不理想的患者早期行腕管切开减压,已获得临床医生的共识[4]。
自采用切开腕横韧带减压MN治疗CTS获得良好效果以来,逐渐形成了传统腕管松解术、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及内镜下腕管松解术三大术式,其疗效在临床上都已得到确认。
CTS的内镜下治疗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其需要一定价格昂贵的设备,手术成本较高,手术适应证有限,技术要求较高,无经验的医生对于神经、肌腱鉴别有一定困难,因而有误伤神经的报道[5],目前在国内尚难推广。
掌部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靳国强;杨军;李春游;明晓峰;赵晓非;程春生【期刊名称】《中国骨伤》【年(卷),期】2012(025)001【摘要】目的:介绍掌部小切口横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掌部纵形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18侧),男2例,女13例;年龄34~69岁,平均48岁;单侧12例,双侧3例;病程8~26个月,平均1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指麻木或疼痛,腕部疼痛,并向前臂放射,夜间麻醒史,大鱼际肌肉萎缩,Tinel征阳性,Phalen征阳性.电生理检查均有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或缺失,严重者拇短展肌可有自发电位.术后随访时采用GSS评分(Global symptom score),分别从疼痛、麻木感、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和夜醒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8个月,平均24个月.除1例患者未完全缓解外,其余患者症状消失,拇短展肌肌力增强,GS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瘢痕小等优点,直视下切断腕横韧带,可彻底松解正中神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总页数】4页(P58-61)【作者】靳国强;杨军;李春游;明晓峰;赵晓非;程春生【作者单位】洛阳正骨医院手外、显微外科,河南洛阳471002;黄冈市中心医院;洛阳正骨医院手外、显微外科,河南洛阳471002;洛阳正骨医院手外、显微外科,河南洛阳471002;洛阳正骨医院手外、显微外科,河南洛阳471002;洛阳正骨医院手外、显微外科,河南洛阳4710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J], 郭巧英;余燕华;赵煜;杨琼;祝旭兰2.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承利;白大峰3.掌部小切口手术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58例体会 [J], 胡晓宇;曹能力;刘建惠;李伟;陈亚伟4.腕横纹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J], 段霄;汪军玉;高跃5.局部麻醉下行腕掌部纵形小切口腕管切开减压和正中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J], 柳逸;沈尊理;沈华;张兆锋;章开衡;邢书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李洋;王虎;单臣【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1年7月~2014年7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掌部腕管综合征的患者中选取典型患者42例(45侧),采用掌部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的治疗方法,术后进行随访,使用GSS评分对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排除2例(3侧)患者术中发现腕管内囊肿,改为传统切口手术,其余40例(42侧)患者手术均获得了成功,并且在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
采用GSS评分标准对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麻木感、夜醒、肌力减退、手指末端神经异感及总分进行评估[(5.65±0.89)、(3.79±1.06)、(2.67±0.67)、(4.49±0.95)、(3.35±0.78)、(20.10±4.65)比(0.94±0.50)、(0.86±0.35)、(0.35±0.09)、(1.00±0.40)、(0.46±0.20)、(3.61±0.06)分],术后随访评估分数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效安全的手术方法,其具有手术时间相对较短、预后疗效比较好、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Methods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4 in Jilin Province People' Hospital 42 patients (45 sides) with metacarpus carpal tunnel syndrome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small incision of wrist transverse ligament surgery and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evaluated by GSS standard. Results 2 cases (3 sides) were found cyst in wrist, given traditional incision surgery instead. Surgery of the other 40 cases (42 sides) were successful, and no complication happened. The pain, feeling of numbness, night waking, muscle loss, the end of fingerabnormal feeling, and total scores in GSS scores after surgery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 [(5.65±0.89), (3.79±1.06), (2.67±0.67),(4.49±0.95), (3.35±0.78), (20.10±4.65) v s (0.94±0.50), (0.86±0.35),(0.35±0.09), (1.00±0.40), (0.46±0.20), (3.61±0.06) score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Small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is an effective safe surgical method,it has advantages of relatively short operating time, better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less complications, and it is worth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000)025【总页数】4页(P61-63,68)【关键词】小切口法;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疗效【作者】李洋;王虎;单臣【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卡压后出现的拇指、示指、中指疼痛和感觉障碍,以中指最先出现症状,手指及手腕可出现夜间疼痛,自觉手部发凉,大鱼际肌出现萎缩,对掌、对指受限的一系列综合征群[1]。
探讨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
发表时间:2019-04-09T10:04:57.1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4期作者:俞俊兴李向荣杜翚贾学峰秦军周翔胡刚
[导读] 通过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出血量少,安全方便,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江苏省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究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应用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为了进行本次研究,我院对相关患者进行了疾病确诊,并且确保所有患者都是患有腕管综合征的病人,并且都通过相关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一共选择了12例患有腕管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主要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通过常规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而观察组通过掌心小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此可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前术后握力变化情况。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而且术前术后的握力变化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结论: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应用过程中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关键词】掌心小切口;腕管综合征;手术方式;治疗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215-01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患有腕管综合征疾病的患者也不断增多[1]。
在临床上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哪种方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2]。
因此不断减少并发症,简化手术方式,是相关人员研究的重点。
其中通过纵向长心小切口治疗,能够有效的减手术复杂程度,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3],本次研究针对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应用过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一共选择了12例患有腕管综合征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
并且还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人。
其中单侧9例9腕,双侧3例6腕,双侧均为女性。
1.2 方法
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主要采用纵向掌心小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针对单侧患者来说,主要在臂丛麻醉,部分局麻下进行组织麻醉,针对双侧患者来说,要进行分次手术,不同的手术间隔时间为一个月,主要是将患者的拇指进行充分外展之后,在腕横纹处2cm,大鱼际纹旁开0.3cm的位置进行接口,并且保证切口长度在2.0-3.0cm之内[4]。
在对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切开之后,要队长建模进行中形切开将腕横韧带充分暴露出来,并且要对患者手掌的正中神经以及返支保护好,对患处神经进行治疗,并且将腕横韧带偏向尺侧进行切断,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最后通过自动气囊止血带帮助患者进行彻底止血,最后放入引流条,缝合切口,患者术后三天之后要对患者进行第三美松药物治疗,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每日一次能够减少患者水肿的情况,同时给予基础的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通过石膏或者支具进行外部固定,在两天后可以将引流条拔出,并且等患者情况好转,可以进行一定的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前术后握力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或是SPSS19.0软件进行检验本次涉及数据,计量相关的资料所使用的工具为(),并且进行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可以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3.讨论
通过纵向掌心小切口的方式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十分有效的临床效果,其中通过该种手术方式,能够保证切口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并且要顺着掌纹的方向进行切开,切口一般在腕横纹2cm处,长度一般在2.0-3.0cm之间。
主要的手术部位是在正中神经及其分支之间的区
域内进行,所以能够巧妙避开周围的重要神经,减少患者的痛苦,也能够大大增加手术的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拉钩将腕横韧带进行拉开,保证医生能够在清楚的了解下进行手术,也能够将正中神经主干以及返支进行充分清晰的暴露,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程度,其次利用传统的s形切口[5],通过腕部来进行手术,但是掌心小,切口方式是不通过腕部以及掌部近端进行手术的,所以对于腕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其他特殊器械进行配合治疗的,而且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术后的握力情况变化方面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值得进一步对比。
总而言之,通过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出血量少,安全方便,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叶红禹,赵晓航,胡德锋, 等.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3):229-230.
[2]王易彬,汤宇,徐子涵, 等.环线切割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16(3):129-135.
[3]温生文.腕管综合征微创式手术与开放式手术的疗效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07.
[4]王易彬.超声引导下环线切割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5]陈秀民,韩保锋,杨安栋.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症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