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A
25
200
60 ~ 300
注释:
1. PCM是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2. ICM是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3. BV(CEO)是三极管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 穿电压。
4. fT是特征频率。
5. hFE是放大倍数。
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参数
1. 从上面的继电器线圈参数得知,继电器工作吸合电流为
1、当单片机IO高电平驱动能力不足,与2003接口应该加上拉电阻,参考取值2KΩ;
• NPN晶体管矩阵,集电极开路输出,故可直接驱动继电 3) 耐压BV(CEO):大于继电器工作电压5V,可选10V以上;
工业生产现场,控制对象是电磁继电器、电磁开关或可控硅、固态继电器和功率电子开关。
器 ; 继电器
接触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出端饱和压降较大,典型值为1V,所以当驱动额定电压较低的继电器时,应该选择电源电压值大一
点4) 。直流•放大温倍数度:取范100。围宽(-40~85℃);
• 工作电压高(大于50V)。 多继电器的驱动-ULN2003
继带电负器 载的能工力作强原(理输0与出.2结电W构流大/于55V00=mA4)0; mA或5V/120Ω≈40mA。
2. 三极管的选择: 三极管基极输入电流:继电器的吸合电流/放大倍数=基极电流(40mA/100 =4mA),为工作稳定,实际基极电流应为计算值的2倍以上。
线圈
触点
2、为了消除这个感生电动势的有害影响,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向并联抑制二极管,以吸收该电动势。
– 三极管的基极对地要有一个下拉电阻,防止误动; – 大电流工作时,继电器触点应安装RC消火花电路;
– 三极管与单片机连接之间应采用光耦进行隔离; – 继电器供电的电源与单片机5V要不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