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排名不分先后)
- 格式:doc
- 大小:216.50 KB
- 文档页数:7
2013年《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对抗高级研修班》专家师资介绍(排名不分先后)李建华博士,教授/博导。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导。
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专家,上海市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协会会长。
2001年起,先后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主题专家组首席/管理专家、国家863计划/十五攻关计划信息安全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总体组专家成员、中国电子政务标准总体组成员、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成员、中国PKI论坛工作组副组长、国家保密局保密技术顾问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通信学科评议专家成员、上海市保密局保密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内核心期刊《通信技术》顾问等10余个重要学术兼职。
近年来共主持/参加了3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EI/SCI 收录62篇),编著专著6本,申请技术发明专利近20项,制定标准、规范3项及软件版权5项,2013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2001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2004年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评为第二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在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IT十大新锐。
潘理博士,博导。
上海鹏越惊虹公司技术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管理、访问控制、网络安全分析与评估、云计算与社交网络安全等,致力于解决电子政务等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中的重大科技与工程问题,先后研制了一系列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与系统平台。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发改委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部委任务等重点项目10余项。
已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2等奖。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2017版)
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状况和学科发展需要,为保障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并作为申请学位的必备要求之一。
第二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应以中国药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第一),招生录取时认定的导师为通讯作者之一。
第三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分为理工医药类和经管文法类学科专业两种情况。
(一)理工医药类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
理工医药类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前应在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论文,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在影响因子(以下简称IF)≥3.0的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1篇研究性论文;
2. 在JCR二区且IF≥2.0杂志(按照大类计)发表1篇研究性论文;
3. 在JCR三区杂志或3.0>IF≥2.0的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2篇研究性论文;。
中南大学文件中大研字…2009‟19号关于公布2008年度中南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各二级单位:根据《中南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条例》(中大研字…2008‟40号)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2008年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
经本人申请、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学科组专家评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李建华等558名在岗博士生导师通过评估(含25名院士),易小明等209名专家新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含1名院士),现予以公布(排名不分先后,带“*”者为新增博士生导师)。
1.伦理学(10人):李建华、吕锡琛、吕耀怀、曹刚、龙兴海、易小明*、胡旭晟*、高恒天*、刘立夫*、刘泽民*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8人):曾长秋、肖铁肩、陈潭、陈一壮、陈云良*、颜运秋*、冯周卓*、彭平一*3.思想政治教育(4人):徐建军、胡凯、曾长秋(兼)、刘新庚4.应用心理学(3人):姚树桥、蔡太生、朱熊兆*5.英语语言文学(4人):屠国元、张跃军、韩景泉、彭金定*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8人):侯振挺、邹捷中、刘再明、武坤、刘国欣、王志忠、许青松、李俊平*7.应用数学(14人):韩旭里、刘一戎、唐先华、刘伟俊、向淑晃、戴斌祥、甘四清、陈海波、刘振海、万中、郑洲顺、陈世平、何智敏*、刘心歌*8.凝聚态物理(9人):徐慧(兼)、郭光华(兼)、李宏建(兼)、蒋亦民、易有根、鲁圣国、周世琦*、黄小忠*、杨兵初*9.分析化学(7人):周飞艨(兼)、司士辉(兼)、梁逸曾(兼)、任凤莲、王建秀、陈晓青*、向娟*10.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4人):张术根、刘亮明、彭建堂*、毛景文*11.生物学(37人):夏家辉(院士)、袁隆平(院士)、王淀佐(院士,兼)、卢光琇(兼)、李桂源(兼)、邱冠周(兼)、胡岳华(兼)、张灼华、胡维新、罗自强、谭孟群、邹学校、刘勇、武小金、邓启云、邬力祥、秦晓群、夏金兰、刘学端、蔡维君、夏昆、曹孟良、庄志雄、邬玲仟、钟才高、胡建安、宋元达*、周集中*、李志远*、管茶香*、何群*、陈汉春*、罗志勇*、范立青*、梁德生*、青先国*、单杨*12.工程力学(6人):陈枫、饶秋华、李显方、郭少华、蒋庆、李铀13.机械工程(32人):钟掘(院士)、卜英勇、刘义伦、谭青、谭建平、毛大恒、何清华、吴运新、刘少军、何将三、曾韬、严宏志、段吉安、韩雷、刘德顺、李涵雄、蒋炳炎、胡均平、唐华平、吴万荣、李积彬、李建平、王艾伦、邓华、黄明辉、黄志辉*、王恒升*、夏毅敏*、李晓谦*、蔺永诚*、徐海良*、易幼平*14.材料科学与工程(82人):黄培云(院士)、黄伯云(院士)、左铁镛(院士)、曾苏民(院士)、金展鹏(院士)、闻立时(院士)、王淀佐(院士,兼)、徐慧、邱冠周(兼)、黄圣生(兼)、胡岳华(兼)、冯其明(兼)、尹志民、汪明朴、段学臣、梁叔全、潘青林、王志法、周继承、易丹青、郑子樵、夏长清、刘志义、余志明、卢安贤、易健宏、陈康华、黄启忠、阮建明、李益民、周科朝、易茂中、贺跃辉、蒋显亮、张新明、刘心宇、苏玉长、李宏建、刘华山、杜勇、肖鹏、熊翔、刘咏、李笃信、杨华明、郭光华、范景莲、陈洪、甘卫平、徐根应、杨扬、刘立斌、王德志、姜锋、李衡峰、王日初、廖寄乔、李松林、何捍卫、刘志坚、张红波、王海东、奚正平、杨续跃、周怀营、饶光辉*、赵明纯*、陈明安*、李红英*、刘楚明*、罗丰华*、张立*、李周*、李志成*、郑峰*、龚浩然*、蒋超*、陈志国*、罗兵辉*、龚伟平*、贺龙廷*、张福勤*15.冶金工程(38人):刘业翔(院士)、高从堦(院士)、张文海(院士)、陈启元、邱冠周(兼)、姜涛(兼)、方正、陈白珍、尹周澜、丘克强、李新海、胡国荣、张传福、周康根、李小斌、唐谟堂、杨天足、李劼、赵中伟、柴立元、朱德庆、黄柱成、范晓慧、陈文汨、李洁、郭学益、彭兵、刘士军、郑雅杰、曾德文*、吴光亮*、闵小波*、王志兴*、赖延清*、李旺兴*、刘桂华*、肖劲*、胡慧萍*16.热能工程(6人):时章明、周孑民、周谦、彭小奇(兼)、周乃君、王汉青17.工程热物理(4人)周孑民(兼)、廖胜明(兼)、周乃君(兼)、周萍18.控制科学与工程(27人):蔡自兴、桂卫华、吴敏、樊晓平、胡豁生、申群太、谭冠政、罗大庸、蒋新华、谷士文、刘国平、梁昔明、彭小奇、阳春华、彭辉、瞿志华、年晓红、赖旭芝、粟梅、邹北骥(兼)、何勇、夏利民、刘民*、贺建军*、罗三定*、唐琎*、谢永芳*19.计算机软件与理论(6人):陈建二(兼)、陈志刚(兼)、杨路明(兼)、王建新(兼)、谭冠政(兼)、王国军20.计算机应用技术(14人):蔡自兴(兼)、陈建二、陈志刚、杨路明、贾维嘉、王建新、胡志刚、邹北骥、韩旭里(兼)、武坤(兼)、黄东军*、王伟平*、张祖平*、施荣华*21.土木工程(53人):刘宝琛(院士)、曾庆元(院士)、何继善(院士,兼)陈肇元(院士)、陈祖煜(院士)、孙永福(院士)、叶梅新、任伟新、张家生、冷伍明、王星华、余志武、周朝阳、彭立敏、徐志胜、曹平、杨果林、刘庆潭、戴公连、李德建、郭文华、阳军生、黄方林、廖胜明、文雨松、王孟钧、郭向荣、蒋丽忠、李立清、邓启红、周庆柱、罗小勇、杨小礼、张飞涟、郑伯红、张楠、卫军、邓德华、王永和(兼)、李亮(兼)、谢友均(兼)、傅鹤林、张国祥、杨昌智*、李耀庄*、赵望达*、刘志强*、盛兴旺*、尹健*、郭乃正*、蒋涤非*、魏丽敏*、刘爱华*22.测绘科学与技术(10人):朱建军、陈正阳、陈军、曾永年、吴炳方、丁晓利、杨敏华、邓敏、李志伟*、周晓光*23.化学工程与技术(23人):陈立泉(院士)、陈启元(兼)、黄可龙、梁逸曾、梁宏、钟宏、叶红齐、周飞艨、司士辉、刘又年、关鲁雄、何农跃、满瑞林、周涛、杨占红、周德璧、曹晨忠、李芬芳、蒋玉仁、潘春跃、于澍燕、钱东*、杨栋梁*24.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9人):何继善(院士)、戴塔根、彭省临、刘继顺、陈松岭、奚小双、汤井田、阮百尧、彭振斌、赵崇斌、张可能、郭建华、吴湘滨、龚健雅、朱自强、柳建新、吴燕清、宋守根、吕绍林、徐力生、何治亮、戴前伟、杨建文、邓起东*(院士)、邵拥军*、熊章强*、张绍和*、赖健清*、毛先成*25.矿业工程(29人):王淀佐(院士)、古德生(院士)、余永富(院士)、邱冠周、黄圣生、胡岳华、姜涛、冯其明、李夕兵、罗周全、吴超、戴兴国、丁德馨、周科平、陈建宏、冯涛、施式亮、覃文庆、顾帼华、王毓华、王李管、王新民、邓建、彭怀生、池汝安、刘敦文*、徐纪成*、张钦礼*、刘新星*26.交通运输工程(29人):刘友梅(院士)、陈治亚、王永和、史峰、谢如鹤、李亮、田红旗、樊晓平(兼)、罗大庸(兼)、蒋新华(兼)、杨岳、徐林荣、符卓、李夏苗、谢友均、陈特放、梁习锋、罗意平、吴小萍、蒲浩、雷定猷、彭军、张家生(兼)、王星华(兼)、杨果林(兼)、向俊*、黄志武*、傅勤毅*、刘国伟*27.生物医学工程(3人):张阳德(兼)、何剪太、邓星明28.基础医学(23人):姚开泰(院士)、卢光琇、李桂源、曹亚、陈主初、肖献忠、文继舫、肖志强、罗学港、张建湘、汪世平、曾庆仁、余平、贺智敏、李官成、苏冰*、冯德云*、李小玲*、武明花*、熊炜*、程腊梅*、黄菊芳*、任彩萍*29.内科学(52人):廖二元、周智广、雷闽湘、赵水平、周胜华、姜德谦、谢秀梅、胡成平、陈方平、张广森、张桂英、卢放根、凌天牖、沈守荣、刘伏友、刘瑞洪、彭佑铭、蒋云生、周巧玲、范学工、谭德明、杨旭、杨侃、宁建平、谢玉桃、陈平、霍继荣、罗湘杭、钟惠菊、陶立坚、罗百灵、郑煜煌、杨天伦、张国刚、吴安华、向旭东、龚国忠、鲁猛厚、李晓林*、孙林*、李向平*、彭道泉*、施小六*、周锐*、孙圣华*、陈琼*、谢建萍*、张赛丹*、左晓霞*、莫朝辉*、袁洪*、张浩*30.儿科学(12人):杨于嘉、易著文、杨作成、曹励之、谢宗德、岳少杰、尹飞、何庆南、陈平洋*、毛定安*、王成*、赵玲玲*31.老年医学(6人):刘慧霞、庄汉屏、蹇在金*、刘幼硕*、屈晓冰*、杨宇*32.神经病学(10人):杨期东、肖波、唐北沙、胡治平、田发发、刘运海、邓昊*、资晓宏*、杨晓苏*、宋治*33.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3人):李凌江、郝伟、张亚林、赵靖平、谢光荣、苏林雁、陈晓岗、徐林、刘哲宁、罗学荣、陈晋东*、王小平*、薛志敏*、34.皮肤病与性病学(5人):文海泉、谢红付、陆前进、陈翔、肖嵘*35.影像医学与核医学(5人):王维、周启昌、肖恩华*、王小宜*、肖萤*36.临床检验诊断学(5人):唐爱国*、刘世坤*、李登清*、刘文恩*、唐发清*36.护理学(3人):何国平、唐四元*、张静平*37.外科学(68人):刘运生、杨连粤、汤恢焕、张阳德、钟德玝、李宜雄、黄祖发、叶启发、陈道瑾、陈胜喜、胡铁辉、胡建国、尹邦良、李康华、邓展生、袁贤瑞、方加胜、熊光仲、杨罗艳、赵昆、杨金瑞、蒋先镇、黄晓元、罗成群、翦新春、张宏其、王万春、齐琳、齐范、杨竹林、齐海智、杨一峰、王志明、陈子华、胡建中、蒋宇钢、周新民、张湘生、孙维佳、舒畅、廖前德、袁志民、李年丰*、龚连生*、何爱咏*、吕国华*、倪江东*、彭丹*、彭龙开*、吴忠仕*、肖涛*、喻风雷*、周建平*、黄飞舟*、陈湘*、陈合群*、胡懿郃*、姜冰*、雷光华*、廖国庆*、龙剑虹*、唐利立*、唐正严*、王锡阳*、张春芳*、李小荣*、张朝跃*、朱晒红*38.妇产科学(7人):周昌菊、朱付凡、张怡、丁依玲*、方小玲*、李艳萍*、薛敏*39.眼科学(6人):许雪亮、刘双珍、唐罗生、夏晓波、段宣初、谭浅*40.耳鼻咽喉科学(14人):赵素萍、田勇泉、孙虹、谢鼎华、任基浩、伍伟景、冯永、杨新明、彭解英、唐瞻贵、张欣、谭国林、肖自安*、邱元正*41.肿瘤学(4人):唐劲天、钟美佐、胡春宏*、申良方*42.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人):刘遂心*43.运动医学(1人):吕红斌*44.麻醉学(6人):常业恬、徐军美、郭曲练、李李*、蔡宏伟*、欧阳文*45.临床心理学(1人):邓云龙46.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7人):孙振球、谭红专、陈立章、刘爱忠*、文师吾*、颜艳*、杨土保*47.中西医结合(7人):胡随瑜、梁清华、陈泽奇、董克礼、邢之华、李新中、黄熙*48.药理学(15人):周宏灏(院士)、李元建、刘立英、邓汉武、李焕德、熊燕、余聂芳、刘昭前、陈小平*、曾文彬*、彭六保*、程泽能*、胡长平*、彭军*、谭桂山*49.管理科学与工程(30人):何继善(院士,兼)、李健、黄健柏、陈治亚(兼)、陈晓红、高阳、胡振华(兼)、罗新星、王国顺、岳意定、李明生、饶育蕾、肖序、梁莱歆、韩庆兰、吴良刚、刘爱东、邓超、曹兴(兼)、游达明、龚艳萍、柳思维、罗建华、刘咏梅、王坚强、袁乐平、陈桂明*、马跃如*、徐选华*、罗孝玲*50.工商管理(32人):李健(兼)、黄健柏(兼)、陈治亚(兼)、陈晓红(兼)、高阳(兼)、胡振华、王国顺(兼)、刘爱东(兼)、游达明(兼)、曹兴、肖序(兼)、岳意定(兼)、罗新星(兼)、梁莱歆(兼)、韩庆兰(兼)、吴良刚(兼)、柳思维(兼)、罗建华(兼)、刘咏梅(兼)、王坚强(兼)、李明生(兼)、饶育蕾(兼)、江必新、欧阳友权、章辉美、柳冠中、漆多俊、杨伟文、何红渠、龚艳萍(兼)、洪开荣*、颜爱民*51.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9人):肖水源、孙振球(兼)、陶立坚(兼)、陈方平(兼)、孙虹(兼)、范学工(兼)、刘家望、卢捷湘、罗爱静*中南大学二○○九年七月十六日主题词:博士生导师 2008年通知抄送:各二级党组织、党群部门。
给排水从业者不可不知的中国著名给排水专家(刘可整理/排名不分先后)第一名:顾康乐,(1901-1999)给水排水工程专家,我国给水排水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为新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给水工程的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我国卫生工程的起步。
在我国创办并讲授市政工程课程,撰写的《沟渠工程学》等是我国第一套市政工程专业大学教材,主持了上海、洛阳、兰州等数十个工业大城市的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为我国城市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名:过祖源,(1905-)给水排水专家,我国给排水与环境科学开拓人之一。
早年从事水利工程和卫生工程工作,为创建和开拓我国早期的卫生工程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首先推动了我国给水排水设计工作,其后又开拓了水污染防治科学研究工作,并在开创环境保护科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给水排水界他与顾康乐有“南顾北过”之称.第三名:陶葆楷,(1906-1992)给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是我国卫生工程、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培育的几代科技人才,为发展我国给水排水专业和环境工程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长期研究实践的总结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雨量实用计算公式,为改善我国环境工程的落后面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老人一生坚韧不拔,培养了很多给排水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视薪火相传。
第四名:许保玖,(1918-)给水排水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在水处理工程领域教学研究几十载,硕果累累。
许保玖教授在全国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学科中具有极高的学术声望,为全国给水排水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许先生为我国给排水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教数十载,循循善诱,桃李遍天下;箸述几十年,笔耕不缀,文华盖水业。
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生以全新的视角,统观给排水的历史与发展,审视给排水的作用与内涵,提出了“水工业”概念和“水质科学与工程”学科名称。
第五名:李圭白,(1931-)中国工程院院士,市政工程专家,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拍摄部分名师简介超星学术视频邀请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学术权威,通过影像和互联网技术将他们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系统地记录、保存并传播。
突破地域的限制,与全国广大师生共享,并将这些学术界名家推向校园、推向社会。
超星学术视频目前囊括了工学、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等系列,目前参加拍摄的名师、专家学者已经达到600余名,拍摄完成学术专辑上万集,讲授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系列、专题讲座系列及大师系列。
每个系列的选题和授课名师均由专业的学术委员会精心策划并挑选,有力的保障了所有讲座的权威性、学术性和前沿性。
下面列出的部分老师,是超星学术视频中受学生和用户欢迎的老师。
他们以学识、学养和风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尊敬。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余英时:被历史学界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中国历史学家”。
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6年获得具有人文学界诺贝尔奖之誉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张首晟: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提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新理论研究,被纳入《科学》杂志2007重大科学发现之一。
邓起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
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沈祖炎: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薄壁型钢轻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副理事长、上海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副会长等。
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
历任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院长等职。
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岩土力学与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工程技术系列量化评价指导标准序号评价因素权重评价标准基本分值生产技术科研设计基本指标一学历10101、博士研究生102、硕士研究生8-93、大学本科6-74、大专4-55、中专2-36、学历破格副高4中级2二资历1010年限副高级中级助理级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任职资格10年及以上101010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任职资格9年9993、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任职资格8年8884、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任职资格7年7775、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任职资格6年6666、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任职资格5年5(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为5年及以内)557、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任职资格4年/4(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的为4年及以内)4(大专及以上毕业的为4年及以内)8、资历破格1-4/三专业工作经历881、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及以上或野外一线(海外)工作12年及以上102、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3-14年或野外一线(海外)工作10-11年93、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1-12年或野外一线(海外)工作8-9年84、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9-10年或野外一线(海外)工作6-7年75、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7-8年或野外一线(海外)工作4-5年66、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6年或野外一线(海外)工作2-3年57、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4年或野外一线(海外)工作1年48、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2年3四外语88符合规定档次的外语成绩除以10(保留一位小数)作为评分分值0-10五计算机44计算机成绩除以10(保留一位小数)作为评分分值0-10评价指标一获奖成果1418奖项等级一类二类三类四类1、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109852、省部级二等奖98743、省部级三等奖;市局级特等奖87634、市局级一等奖76525、市局级二等奖;集团级特等奖65416、市局级三等奖;集团级一等奖;厂(分公司)级特等奖5430.57、集团级二等奖;厂(分公司)级一等奖;集团所属处级单位一等奖432/8、集团级三等奖;厂(分公司)级二等奖;集团所属处级单位二等奖321/9、厂(分公司)级三等奖;集团所属处级单位三等奖21//二论文610类别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作者第二作者1、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过本人的专业论文;在国际著名检索学术刊物、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过本专业论文9-107-85-6 2、在省部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本人的专业论文,或在一般刊物上发表过本专业论文7-85-63-43、在局级学术会议上宣读过本人专业论文5-63-41-24、在处级技术交流会议上宣读过本人专业论文,或撰写过3篇及以上本专业技术报告3-41-2/三工作业绩30221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并完成过省(部)级科研项目或重大工程设计项目7-10解决过本专业重大技术难题,经济效益显著局级单位专业领域或厂(公司)级单位的生产技术组织者2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并完成过市(局)级科研项目或较大工程设计项目5-7解决过本专业重要技术难题,经济效益较好厂(公司)级单位专业领域或矿(大队)生产技术组织者3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并完成过厂(公司)级单位科研项目或中型工程设计项目3-5解决过本专业一般技术问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基层队生产技术组织者4作为一般技术人员参加完成过科研(设计)项目,发挥过一定的作用0-3解决过本专业常见技术问题或在生产技术管理中发挥过一定作用四述职答辩1010述职答辩情况完全正确正确基本正确不完全正确1、表达能力强(逻辑性强、语言简练)109852、表达能力较强(逻辑性较强、语言比较简练)98743、表达能力尚可(有一定逻辑性、语言表述比较清楚)76534、表达能力一般(逻辑性不强、语言不够简练)5432工程技术系列量化评价指导标准说明根据参评专业的岗位实际,将量化评价指导标准分为生产技术类专业标准和科研设计类专业标准两类。
导师介绍排名不分先后概率统计博士生导师∙王岳宝,男,1947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概率论及在金融保险中的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自然基金等基金项目3项。
在J. Math. Anal. and Appl.、Science i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等国内外重要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曾应邀赴台湾参加学术会议。
自1998年起指导硕士研究生。
∙王过京,男,1959年5月生,教授,在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保险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项。
在IME、SPA、应用数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曾应邀赴香港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
自2001年起指导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导师∙汪四水,男,1965年5月生,副教授,在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生物统计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生物数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自2001年起指导硕士研究生。
∙成凤旸,男,1962年6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概率论及在金融保险中的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Southeast Asian Bulletin of Mathematics等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计算数学博士生导师岳兴业,男,1966年10月生,教授,于苏州大学数学系获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学术访问香港理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
曾经和正在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加一项‘973’项目的研究。
近年来主要从事多尺度建模、分析与计算的研究,一方面研究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及溶质运移,来源于能源工业中的石油勘探与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研究先进复合材料在多物理场和极端环境下的材料性质、响应机理及优化设计。
中山大学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理工科)(排名不分先后)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欧阳乐曹外香邓勋环陈志景李君硕士研究生:杨金源田臻陈麒羽麦波王文炎刘培江林杰鑫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运勇辛洪宝庞春雷李红波沈杨郭靖宋华伟梁英何春勇陈伟津陈明明苏龙兴李海徐锐刘雪涛邓子岚硕士研究生:申丽莎陈文庆杨良信刘天然付建辉赵剑雄陈慧玲卿健罗迪帆王玉超舒湘平谢丽莹许卓贾晓洁王昆曾庆允唐琪李忠谕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浩龙于明浩李争晖肖泽恩王晓明张凯歌封硕林锐标刘俊良李观营龚云南周有桂张泽平黎蓝宁硕士研究生:徐剑桥董西昌周宇鹏庄林洲吴春晖郭晓婷刘少芳温大尉饶鑫吴启华许瀚地球科学系博士研究生:姜莲婷硕士研究生:袁雪玲吴政权艾 群 梁 浩郑 蕾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沈星星李永军韩博炜冯旭阳陈林兴梁静李晓娟朱梦晓陈涵方可王琼于洋赵娜李育旌谭斌梁小弟张敏耿洁黎睿君丁旭罗钰龙硕士研究生:支庆庆陈妍王东妮魏盼盼张蒙付敏黄璐刘婷张航王伟康丽群唐彪陈朋飞李鹏李思雯封彦杰毛荣丽张晓梅王佳夏佳尹丽娟曾帅霖何润真周晓穗刘宏董有勇陈文东海洋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军鹏付宇硕士研究生:唐权辉林中源路晓锋李欣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龚月姣郑培嘉李全忠郭东生硕士研究生:何坚杜恒杨雪彭晨石克阳杨强丁佳尹亮王小龙欧彦兴陈亮辉薛政黎卫兵李镇余晓填张宏滨黄文津刘锐奇王英曾鑫鹏郭遥徐元璐金悦芸殷勇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旭楠陈姗姗欧阳磊吴蒙硕士研究生:叶信国杨健楠何觉聪肖娴张佳琳毛胜耀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欧金沛何艳虎古杰刘占明刘轶伦硕士研究生:林锦耀王小依邓神宝刘梅顾西辉张志君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哲周泉毕崟硕士研究生:时宇鹏刘小珍马侠霖庄立坚程智锋汪洪彬赵长相章伟刘飞任卓卓许欢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许广林辛林旗。
教师教育专业导师情况介绍(不分先后)肖正德简介肖正德男,1968年2月出生,浙江永嘉人。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主要从事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主持全国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招标课题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其他课题3项。
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项4项。
付淑琼简介付淑琼,杭州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200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是中国比较教育学泰斗王承绪先生的关门弟子。
研究兴趣在于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等领域。
2005年以来,已出版专著1部,参与专著和译著6部;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高水平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其他课题2项。
容中逵简介容中逵男,教育学博士。
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文化学、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多年来先后担任《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从两极到中庸、化理想为现实——关于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理性审视》、《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之传统文化传承研究》、《颐村教育: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实践表达》3项专题研究。
先后在《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学术论文49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观点转载,1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全文转载。
先后主持完成《大教育视野下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传统与现代——基于我国东南西北中部五村教育变迁的历史人类学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基于教师集群与个体生活构造的文化社会学考察》3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研究》子课题1项;先后出版专著《传统与现代的交锋: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实践表达》、《传统文化传承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文化责任》2部。
武汉大学社会学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方案为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充分发挥博士生指导教师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及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根据《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实施办法》及《武汉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1、博士招生领导小组:组长:李玉龙、林曾成员:慈勤英、徐炜、赵金利2、博士招生专家考核小组:组长:慈勤英成员:桂胜、罗教讲、林曾、宋亚平、伍麟、向德平、周长城、二、招生原则为了更好契合我系学科特色,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调动导师积极性,在保障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考核基础上选拔优质人才,优化选拔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点建设水平。
三、招生导师排名不分先后,按姓名拼音排列如下:慈勤英桂胜林曾龙斧罗教讲宋亚平伍麟向德平周长城四、招生指标共9个,其中包含一名已接受的硕博连读生,在此基础上最多可接收一名非全日制考生。
五、“申请-考核制”申请人资格统一按照《武汉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相关规定执行。
六、申请程序1、网上报名。
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
2、提交材料。
完成网上报名后,申请者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主要内容包括:1)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免试申请表(符合条件且申请的考生请提供);2)《武汉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网报系统打印);3)《武汉大学2017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报系统打印);4)最后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外校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籍证明,本校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件);5)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出具的《专家推荐书》(网报系统打印,我们将对外公布推荐人姓名,所在单位,职称等信息);6)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研究生培养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7)相关证明、说明材料;8)入学申请:包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药大研(2015)
174号
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
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状况和学科发展需要,为保障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并作为申请学位的必备要求之一。
第二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应以中国药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第一),招生录取时认定的导师为通讯作者。
第三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分为理工医药类和经管文法类学科专业两种情况。
(一)理工医药类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
理工医药类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前应在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论文,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在影响因子(以下简称IF)≥
2.0的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钢结构方向钢结构是建大的招牌,也是建大土木历年最为火爆的二级学科下面的专业方向,分数自不会低了,最好是能在360以上郝际平郝老是自不用多说,是陈绍蕃老人的弟子,建大副校长,研究生院的院长,正教授,博导,历年来报名的人数都火爆,本校分数340,外校最好350以上吧,11年到了380了,390/400也有被刷的,郝老师完全看你的综合能力,本校报考较多,慎重苏明周杨应华 2位老师也是陈绍蕃老人的弟子,分数也不会低了,都是正教授.杨老师今年刚升为博导。
苏老师完全看你的分数;杨老师有美国以及德国留学经历,英语很不错的,面试应当注意。
郁银泉胡天兵均是教授级高工,高工,活应该不少,当然要看看有没有时间带咱们了,一般来说高工没时间带你,这2位老师学生一般是让苏明周或者陈向荣老师带的,报考前请斟酌王先铁王老师是最快博士毕业的,也是最年轻的硕导之一,年轻有为,是郝老师的弟子,博士后出站第二年直接破格成为硕导,招收了2届硕士了,一般报郝老师的学生多出了应该可以调剂到王老师手下,当然前提是王老师没招满李峰钢结构室主任,副教授惠宽堂一直在给学生上课,本科生跟研究生都有,据说也是不错的老师混凝土方向(防灾亦可参考)牛荻涛正教授,硕导,博导,土木学院院长,结构安全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混凝土耐久性。
据说项目比较多,土木申请的国家项目属他申请的数额最高,分数不低,每年报考的很多,本校报考可能较多,慎重王社良土木学院副院长,正教授,硕导,博导,报考的人数也多。
人很和蔼,30大特聘教授之一。
结构减震隔振方面的白国良博士,正教授,博导,工程结构与抗震研究所所长,建大结构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考人数很多,报考的同学请斟酌。
前院长,地位很高,全国教学名师,30大特聘教授之一梁兴文教授,博导,建大的混凝土书是梁老师编的,报考的也不少,一直参与规范的编写,潜心搞学术的老师姚继涛博士,正教授,博导,报考的也不少,可靠性方面的薛建阳博士(后),正教授,博导,土木学院副院长,薛老师名声在外,报考的人很多,喜欢很好学有自己见地的学生。
北京协和医学院关于2018年度院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示的通知为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我校于近日开展了院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评选对象主要为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在我校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
经各所院推荐,院校于11月29日邀请了各学科相关专家10人组成评委会,对51位申报者的申请材料(包括学位论文、推荐表、论文摘要、成果等)进行了评审,并依据评选标准,对参评论文进行投票,共评出20篇论文为2018年度院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篇论文为2018年度院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现根据评选结果将2018年度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的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指导教师等信息予以公示(见附件),论文原件及有关证明材料均存放在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研究生院201办公室),可供查阅。
公示时间为2018年12月3日至12月12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发现入选论文存在剽窃、作假或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可以书面方式向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提出异议。
提出异议的书面材料应包括异议论文的题目、作者姓名、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异议内容、支持异议的具体证据或科学依据,以及提起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院校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负责处理异议,并对提出异议者予以保密。
(联系电话:65105824)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二○一八年十二月三日附:2018年度院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姓名论文题目二级学科指导教师所院获学位时间奖项范欣中国多中心连续五年侵袭性感染热带念珠菌流行病学及唑类耐药机制研究临床检验诊断学徐英春协和医院2017.7 优博论文杜永星NOP14对胰腺癌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和预后价值研究外科学赵玉沛协和医院2017.7 优博论文王安强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克隆进化与起源外科学桑新亭协和医院2017.7 优博论文黄辰中国城市地区控制空气污染的心血管健康获益及中国成年人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顾东风阜外医院2016.7 优博论文张而立糖代谢紊乱和血管紧张素 II 刺激引发血管细胞损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内科学吴永健阜外医院2016.7 优博论文黄旭东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胰腺癌易感基位点及易感基因的功能研究肿瘤学林东昕肿瘤医院2017.7 优博论文程欣欣SLC39A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肿瘤学林东昕肿瘤医院2016.7 优博论文赵艳洁BRCA1结合蛋白BRAP促进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肿瘤学林东昕肿瘤医院2017.7 优博论文杨勇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癌Nomogram预后模型及基于风险分层治疗决策肿瘤学李晔雄肿瘤医院2016.7 优博论文唐小强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2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刘德培基础学院2017.7 优博论文王婷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通过影响平滑肌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调控胸主动脉瘤发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刘德培基础学院2017.7 优博论文钟颖甲型H1N1流感病毒诱导急性肺损伤及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防止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蒋澄宇基础学院2016.7 优博论文许本洪MZH29治疗FLT3-ITD突变型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免疫学葛微基础学院2017.7 优博论文李炳娟10-去乙酰巴卡亭III-10-β-O-乙酰转移酶蛋白质工程及酶法合成紫杉醇的研究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朱平药物所2016.7 优博论文陈大伟芒果C-糖基转移酶的研究生药学戴均贵药物所2016.7 优博论文郑亚伟Dmnt3b在MLL-AF9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内科学程涛血液病医院2016.7 优博论文冯晓燕抗人 CD38 单克隆抗体 SAR650984 抑制多发性,骨髓瘤调节性 T 细胞的诱导及功能研究内科学邱录贵血液病医院2016.7 优博论文李毅中缝背核不同类型神经元在奖赏相关行为中活性的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罗敏敏生命科学研究所2016.7 优博论文关洪鑫+RNA病毒入侵与复制关键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病原生物学崔胜病原生物学研究所2017.7 优博论文钱君岩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队列及生物标志物研究曾小峰八年制2016.7 优博论文郑佳早期发育环境在生命不同阶段糖脂代谢的机制及干预研究内科学肖新华协和医院2017.7 优博论文提名张冬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的研究内科学窦克非阜外医院2016.7 优博论文提名丁洁醛类毒性和Alda-1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麻醉学晏馥霞阜外医院2017.7 优博论文提名李莎PCSK9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关系的临床评价内科学李建军阜外医院2017.7 优博论文提名于露露HPV16/18 E6癌蛋白、p16/Ki-67表达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评估流行病及卫生统计学乔友林肿瘤医院2016.7 优博论文提名舒桐第一部分:HECTD3 预测及调控晚期卵巢浆液性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第二部分: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肿瘤学李斌肿瘤医院2017.7 优博论文提名刘光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研究遗传学黄粤基础学院2016.7 优博论文提名张岩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3A特异性磷酸化在热激中对HSP90AA1基因表达的调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张业基础学院2016.7 优博论文提名范博pH 敏感性纳米载体的构建及递送功能性 siRNA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药剂学高钟镐药物所2016.7 优博论文提名绪扩茅苍术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药物化学张培成药物所2017.7 优博论文提名豆小文高通量农残分析与功能化纳米金生物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陈皮中的应用生药学杨美华药植所2016.7 优博论文提名徐志超基于联合测序技术的丹参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生药学宋经元药植所2016.7 优博论文提名罗云两种中药活性成分对OX-LDL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生药学孙晓波药植所2016.7 优博论文提名马琳琳一枝蒿酮酸衍生物 YZH-106 通过上调 HO-1 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蒋建东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2016.7 优博论文提名朱宁屿新型抗结核先导物的筛选发现与分子药理学研究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司书毅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2016.7 优博论文提名王娅婕重编程因子对白血病细胞的选择性去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内科学程涛血液病医院2016.7 优博论文提名朱海燕蛋白酶 3 调控中性粒细胞凋亡和造血干祖细胞衰老及其机制研究细胞生物学周家喜血液病医院2016.7 优博论文提名姜红岩自组装RNA适配体纳米传感器张其清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2016.7 优博论文提名李雅彤胚胎干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戴梦华八年制2016.7 优博论文提名。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及分配方案(2009年7月3日教代会通过)一、总则制定本方案是为了优化工作绩效考核,增强对教师的激励,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学院和谐发展。
本方案设定的考核期为前一年的7月1日至当年的6月30日。
二、收入结构教师收入由薪级工资、岗位工资、超工作量津贴及教学科研奖励津贴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薪级工资由学校发放,不列入本方案。
三、基本岗位工资教授每月基本岗位工资6000元;副教授每月3500元;讲师每月2000元;新进博士学位讲师每月另发放800元津贴(按学校规定,该津贴只享受三年,从入校起薪之月算起)。
享受基本岗位工资的条件为:教授每学年完成24个教学分,8个科研分;副教授每学年完成26个教学分,4个科研分;博士学位讲师每学年完成22个教学分,8个科研分;非博士学位讲师每学年完成28个考核分。
为了保证完成学院正常教学任务,各系可根据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制定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标准,报学院备案,拒绝完成规定教学任务者,取消考核资格。
岗位工资按12个月发放。
四、超工作量津贴对考核期内超额完成本方案“三”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发放超工作量津贴。
超工作量津贴根据超工作量考核分(包括教学分、科研分和服务分,下同)计发。
科研考核分只计算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工作量,不计科研奖励。
横向科研项目的科研考核分最高不超过20分。
学院资助出版专著、论文集、增刊不计入超工作量和奖励范围。
超工作量津贴=超工作量考核分数×每1考核分金额每1考核分金额=当年学院可用于发放超工作量津贴总金额/当年学院教学与科研超工作量总分。
其中,教学分每分金额不低于500元。
五.教学科研奖励津贴教学科研奖励津贴按下列规定发放。
1.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每项津贴30万元,二等奖每项津贴20万元,三等奖每项津贴10万元。
2.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安子介奖、孙冶方奖一等奖每项津贴20万元,二等奖每项津贴15万元,三等奖每项津贴8万元;其他奖项由院学术委员会决定奖励与否及奖励标准。
心理学知名导师部分资料心理学知名导师INFORMATIONGIVEN FREE韩世辉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博导。
认知神经科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骨干科学家。
探索大脑各种认知功能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是多年研究工作的目标。
主要利用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多种脑成像技术,研究视知觉、注意、记忆及意识的神经机制。
欢迎具有心理学、生命科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医学背景并对探索大脑奥秘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报考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Email: shan@王垒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市场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技术方法指导委员会委员、《心理科学》编委。
科研方向:组织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评价技术、领导与管理技能:系统建构与开发、组织沟通与激励、团队管理与开发、消费行为研究、情绪—认知,情绪智力,自我概念,人格结构。
李量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导。
北京大学 "985" 生理心理学科建设带头人、北京大学听觉与言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骨干科学家。
研究领域:听觉认知的心理物理学和神经科学、言语加工的听觉机制、言语的信息掩蔽与能量掩蔽的理论模型、情绪学习的神经生物学、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
Email: liangli@周晓林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
任国际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杂志编委,罗丹科学院 Corresponding Fellow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英国实验心理学会、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美国博士点质量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借鉴通过对美国博士点质量评估体系三个阶段建设的梳理,笔者分别从评估目的、评估方式、评估机构和评估结果的呈现等方面,总结美国博士点质量评估的特点。
建议我国政府加强博士点质量评估,建立一套差异化、多元化、专门化质量评估体系,建立民间评价机构,建立多方位的监督机制。
[标签]博士点质量评估体系美国此后80年间,美国几乎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博士点质量的调查和评估。
笔者以美国为案例,按照评估方法把美国博士点质量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声望评估阶段,声望评估向客观指标评价的过渡阶段和客观指标评价阶段。
(一)声望评估阶段1960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副主席阿兰·卡特(Allan Catter)及其同事对106所大学、30个学科的5 400名教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率先开创了声望评估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后来被用于1982年和1993年的全美研究理事会(NRC)主持的评估。
卡特要求参与评估的学者就“研究生教师的质量”和“研究生学科专业点效率”两项指标进行打分,根据得分对参与评估的各大学的学科科系进行上述两个维度上的排名。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博士点评估主要以人们的主观认识对大学或者博士点进行排名,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博士点评估逐渐引入了客观化指标,并开始关注博士教育质量。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美国共开展了三次全国性博士点质量评估。
(二)声望评估向客观指标评价阶段1.1982年琼斯的博士点质量评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博士教育每年授予将近2.2万个博士学位,是1925年的200倍。
博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引起大众的关注。
1982年,琼斯(Lyle V.Jones)及其同事在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I)等机构联合支持和资助下,开始了全国性的博士点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