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体积密度与沥青含量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43卷第4期•136 . 2 0 1 7 年2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43 No.4Feb.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04-0136-03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及其与路用性能的关系樊志强(大连市政修建总公司,辽宁大连116020)摘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分析了空隙率F F、矿料间隙率V M4、沥青饱和度及沥青膜厚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指出空隙率是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控制混合料的空隙率。
关键词:游青混合料,空隙率,体积指标,路用性能中图分类号:TU535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是影响其路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由于空隙率等因素导致沥青路面产生较多早 期破坏。
提高沥青面层的使用性能,研究混合料的体积指标与其 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密度密度是沥青混合料的主要体积指标之一,常用的密度主要包 括有: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理论最大密度、表观相对密度、毛体 积相对密度、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等。
另外还有表干密度、表干相 对密度等其他密度。
1) 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
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含混合料闭口孔隙体积)的干质量。
其与同温度水的密度的比值称为表观相对密度。
2)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沥青混合料单位毛体积的干燥质量。
其与同温度水的密度 的比值称为毛体积相对密度。
3)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
假设沥青混合料被压实至全部空隙(不含矿料自身内部孔 隙)都被沥青填充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
其与25 T水的密 度的比值称为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在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介 绍了测量四种沥青混合料密度的试验方法(见表1)。
在测定沥青混合料密度的方法中,水中重法较为简单,其测 量的水表观密度,适用于试件表面几乎没有开口孔隙,吸水率小SO-S 9-O-S 9-O-S SO-S 9-O-S SO-S 9-O-S 9-O-S SO-S 9-O-S 9-O-S SO-S 9-O-S SO-S 9-O-S 9-O-S [10] K Mermerda,MGeso g lu,E Giineyisi,et al.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concretes incorporated with metakaolin and differenttypes of calcined kaolins [ J ].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2,37(3) :766-774.于0.5%的特别密实的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1. 引言1.1 介绍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重要性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是指在沥青混合料中所占据的空间大小及其含量的参数。
在道路工程中,沥青混合料是常用的路面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了解和控制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对于确保道路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和分析沥青混合料中的体积参数,可以有效地评估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均匀性,进而预测混合料的力学性能。
体积参数的精确控制可以保证混合料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维护和修复成本。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还对施工工艺和设备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混合料中的空隙率、孔隙结构等体积参数,可以更好地选择施工方法和设备,确保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对体积参数的认识和控制,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保障道路的安全和持久性。
对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相关内容,以期为道路建设和维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1.2 引出本篇文章的目的和内容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在路面工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其定义、测试方法、影响因素、应用及标准规范的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特性。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是指混合料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体积性质,包括但不限于体积密度、孔隙率、空隙率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对于路面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控制混合料的质量,并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结合实际应用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还可以优化设计方案,节约成本,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通过对本文内容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为路面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沥青混合料中的体积参数包括哪些沥青混合料中的体积参数包括哪些主要包括密度、空隙率、骨料容积、沥青含量等几个方面。
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沥青混合料是道路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其密度是影响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标准密度的确定对于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展开讨论,包括其定义、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相关标准规定。
一、定义。
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实际物质的质量。
通常以克/立方厘米或克/立方米为单位。
标准密度的确定可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密实程度,是保证沥青混合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性质,沥青混合料中所使用的沥青、骨料等材料的性质对密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沥青的粘度、骨料的形状和大小都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密实程度。
2. 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振实方式、温度控制等因素也会对沥青混合料的密度产生影响。
振实不足或者温度控制不当都会导致沥青混合料密度不达标。
3. 外部环境,外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沥青混合料的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测定方法。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通常采用密度计进行测定,具体步骤如下:1. 取样,首先需要从施工现场采集沥青混合料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 干密度测定,将样品放入密度计中进行干密度的测定,得到初始密度数值。
3. 饱和湿密度测定,将样品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饱和后再进行密度测定,得到饱和湿密度数值。
4. 空气干密度测定,将样品在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密度测定,得到空气干密度数值。
根据上述测定数值,可以计算出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指标,并与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四、相关标准规定。
我国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有着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公路沥青混合料及其组合规范》(JTG F40-2004)中的相关内容。
该标准规定了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指标和测定方法,对于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检测,并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密度达到标准要求,以确保道路施工质量。
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沥青混合料是指由沥青、矿料和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型路面材料。
在这种材料中,体积参数对于保证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包括沥青含量、空隙率、孔隙率、密实度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沥青含量沥青含量是指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占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沥青含量对于混合料的抗水性、耐久性、变形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沥青含量的控制范围是4%~7.5%,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混合料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2. 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混合料中空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空隙率是反映混合料结构疏密程度的重要指标,对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声学性能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空隙率越小,混合料的性能越好。
因此在施工中要控制好石料的配比和压实程度,以达到合理的空隙率。
4. 密实度第二篇示例:沥青混合料是指由沥青和骨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用于铺设道路的材料。
在沥青混合料中,体积参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体积参数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本文将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一、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包括哪些?在沥青混合料中,常见的体积参数包括:空隙率、骨料间隙率、有效空隙率、密实度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沥青混合料中骨料和沥青的填充情况、紧密程度和空隙分布情况,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沥青混合料中实际空隙所占总空间体积的比例。
空隙率过大会导致沥青混合料强度低、耐久性差,容易产生裂缝和损坏。
控制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率是提高其质量的关键。
2. 骨料间隙率骨料间隙率是指骨料颗粒之间的空隙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骨料间隙率的大小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过大的骨料间隙率会导致混合料的强度下降,降低其使用寿命。
有效空隙率是指可以被沥青填充的空隙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煅后焦混合样振实密度煅后焦混合样的振实密度是一定质量的不同粒度等级的料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混合后,经过振实后得到的体积密度。
振实密度能反映混捏、振动成型的沥青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而影响成品的理化指标。
一、振实密度的影响因素1、真密度和气孔率煅后焦真密度的提高是石油焦在高温下不断逸出挥发分同时发生分解缩聚反应,导致结构重排和体积收缩结果。
它表示煅后焦结构的致密程度和微晶规整化程度。
真密度越高,说明煅烧程度越好,气孔率一定的情况下,焦实体质量高,体积密度也就越高。
由于煅烧是石油焦内的挥发分排出过程,所以煅后焦是多孔的海绵状结构,气孔率高,则相同质量焦则占据的体积较大。
因此煅后焦气孔率越高,混合样的振实密度越小。
2、成型配方成型配料是将不同粒度的粒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使一定质量的焦粒尽可能充分的占据容器内的空间,减少颗粒间的孔隙度,而得到较大的振实密度。
因此合理的配方能够得到较大的振实密度。
二、对振动成型的影响影响沥青用量振实密度高的混合样颗粒内、颗粒间的孔隙较少,沥青用量也相应减少。
孔隙内和孔隙内主要由挥发分较少和成焦性较高的吸附层沥青组成,生块的体积密度和强度也较高。
三、对焙烧品理化指标的影响1、体积密度和强度生块的体积密度高,沥青用量适当,吸附层沥青的析焦量提高,焙烧成品的气孔率减少体密度提高。
气孔率小的焙烧品内部空隙和缺陷率低,因此强度相应提高。
2、电阻率经过焙烧后生块的体密度和电阻率的提高主要是形成结构致密和微晶结构合理的沥青焦。
以成焦率高的吸附层沥青形成的沥青焦致密性好,气孔率低,保证了电流通过的有效面积,提高制品的导电性能。
四、结语预焙阳极生产中保证混合样的振实密度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要得到理想的混合样振实密度从原料质量和配料工艺两方面着手。
原料主要把握真密度和气孔率两个质量指标。
合理的配料工艺要根据产品的特征进行实验获得。
沥青混凝土密度沥青混凝土密度一、引言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其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准确测量沥青混凝土的密度对于质量控制和设计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密度的相关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二、密度概念与计算方法1. 密度定义沥青混凝土的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常用的密度单位有千克/立方米和克/立方厘米。
2. 密度计算方法沥青混凝土密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理论计算得到。
实验测量方法包括铅封法、水浮法和气浮法等。
理论计算方法主要利用混凝土材料的密度和配合比计算得到。
三、密度测量方法1. 铅封法铅封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
它通过将一定重量的铅封体嵌入混凝土试样中,利用浸没前后试样的体积变化计算密度。
2. 水浮法水浮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
它通过浸没试样于水中,利用浮力平衡原理计算密度。
3. 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使用气体测量密度的方法。
它通过将试样置于充满气体的容器中,测量气体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密度。
四、影响因素1. 沥青含量沥青含量是影响沥青混凝土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沥青含量通常会导致较低的密度。
2. 矿料粒径矿料粒径也会影响沥青混凝土密度。
较细的矿料粒径可以填充更多空隙,使得混凝土密度较高。
3. 骨料形状不同形状的骨料对沥青混凝土密度也有影响。
角状骨料比圆形骨料更容易填充空隙,因此可以提高混凝土密度。
5. 粉料含量适当的粉料含量可以填充沥青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密度。
六、应用沥青混凝土密度的测量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和质量控制中。
准确的密度数据可以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并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调整与优化。
扩展内容:1、本所涉及附件如下:- 图表1:铅封法测量流程示意图- 图表2:水浮法测量流程示意图- 图表3:气浮法测量流程示意图2、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沥青:在道路建设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黑色胶状物质,用于附着骨料和提供强度。
- 混凝土:由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等原料制成的一种人工建筑材料。
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计算新论随着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新规范的颁布,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设计逐步走向规范化,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发现沥青用量的范围普遍偏窄,并且偏低,影响了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在这里,结合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沥青面层的最佳沥青用量的计算和各位同行、专家作一个探讨。
1 规范的规定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的实际密度(ρs)、空隙率(VV)、饱和度(VFA)、稳定度(MS)、流值(FL)五个指标中,对OAC影响最大的是VV和VFA两个指标。
按新规范的规定:(1)试件的理论密度采用矿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只有当粗集料的吸水率>1.5%时,才采用表观相对密度与表干相对密度的平均值;(2)试件的密度测定,当吸水率>2%时,采用蜡封法;吸水率<2%,采用水中法和表干法;(3)沥青的体积百分率(VA)采用下式计算:式中:ρa——油石比,%;ρs——试件的视密度,g/cm3;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ρw——常温水的密度。
(4)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MA)由沥青体积百分率(VA)和空隙率(VV)相加而成。
2 发现的问题在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沥青面层试验段施工中,发现按此法得出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的很窄,很难正确地设定最佳沥青用量,勉强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路用性能也不够理想。
为此,我们进行了反复地研究和试验论证,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试件的实际密度的测试方法;理论密度的计算;空隙率的计算。
3 解决的步骤为了精确地计算最佳沥青用量OAC,我们采取以下做法:(1)马歇尔试件密度的测试以浸水有无气泡为准,一旦出现气泡,就采用蜡封法,不以吸水率2%为界。
(2)矿料的间隙率(VMA)采用下式计算:式中:G——矿料的单位重,g/cm3;料ρs——试件实测密度,g/cm3;Ps——油石比,%;V料——矿料的单位体积,即单位重时的体积;P1……Pn——各矿料占总矿料重的百分比,%(矿料总和为 );γ’1……γ’n——各矿料表干相对密度,g/cm3。
沥青试验各指标的含义及作用沥青试验中常用的指标包括黏度、软化点、针入度、密度和残留物含量等,其含义及作用如下:1. 黏度:沥青的黏度指标表示了其流动性和易处理性。
较高的黏度表示沥青耐流动性好且稳定性强,适用于高温地区;较低的黏度表示沥青流动性强,适用于低温地区。
2. 软化点:沥青的软化点指标表示了其在高温下开始变软和流动的温度。
较高的软化点表示沥青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性能,适用于高温地区;较低的软化点表示沥青更容易变软和流动,适用于低温地区。
3. 针入度:针入度指标表示了沥青的硬度和粘结性。
大的针入度表示沥青比较软,适用于低温地区,更具抗变形性能;小的针入度表示沥青比较硬,适用于高温地区。
4. 密度:沥青的密度指标表示了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密度高的沥青比较致密,具有较好的抗水浸透性能,适用于高温地区;密度低的沥青比较开放,适用于低温地区。
5. 残留物含量:残留物含量指标表示了沥青中固体杂质的含量。
较低的残留物含量表示沥青纯度高、杂质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这些指标在沥青试验中可以评估沥青的性能特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沥青类型和配方,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沥青试验指标,包括:6. 焦炭残渣:沥青中的焦炭残渣含量指标表示了沥青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较高的焦炭残渣表示沥青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久性。
7. 压缩模数:压缩模数指标反映了沥青材料的刚性和变形性能。
较高的压缩模数表示沥青材料的刚性较高,适用于高频重载道路;较低的压缩模数表示沥青材料的变形性能较好,适用于低频重载道路。
8. 斯托克斯吸附值:斯托克斯吸附值指标用于评估沥青的吸附性能,即沥青对矿料的吸附能力。
较高的斯托克斯吸附值表示沥青对矿料的吸附能力强,有利于沥青与矿料的粘结性能。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沥青材料的性能特点,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沥青类型和配方,保证道路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及其与路用性能的关系樊志强【摘要】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asphalt mixture volume index,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orosity VV, mineral porosity VMA, asphalt saturation VFA and asphalt membrane thickness upon asphalt mixture performance,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the porosity is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asphalt mixtureperformance.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mixture porosity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介绍了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分析了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及沥青膜厚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指出空隙率是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控制混合料的空隙率.【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04【总页数】3页(P136-138)【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体积指标;路用性能【作者】樊志强【作者单位】大连市政修建总公司,辽宁大连 116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35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是影响其路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由于空隙率等因素导致沥青路面产生较多早期破坏。
提高沥青面层的使用性能,研究混合料的体积指标与其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密度是沥青混合料的主要体积指标之一,常用的密度主要包括有: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理论最大密度、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等。
22预焙阳极是由石油焦、残极和煤沥青等胶合相组成的多孔性材料。
沥青作为黏结剂,煅后焦作为填充料,为获得最大容重,必须将不同粒径的骨料、细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方。
一般配方中骨料约占配比的82-85%,黏结剂沥青占配比的15-18%。
预焙阳极失重率是按照1-生坯焙烧后的重量与生坯焙烧前的重量相比得到的数量来表示。
预焙阳极失重率的大小与制品的体积密度、孔隙率、沥青用量及生产工序控制有关。
预焙阳极体积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失重率,它是体现预焙阳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本文主要研究了影响预焙阳极失重率的因素,并提出了降低预焙阳极失重率的措施。
一、预焙阳极失重率公式在预焙阳极生产中,我们计算阳极失重率公式为:%100)()(-1×公斤生阳极重量公斤熟阳极重量阳极失重率�二、影响预焙阳极失重率因素1.预焙阳极失重率与预焙阳极体积密度的关系预焙阳极的体积密度是制约预焙阳极失重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碳素厂家的生产成本及电解生产阳极的消耗。
预焙阳极体积密度与预焙阳极失重率之间的关系。
有较高的体积密度一般会有较低的失重率;当体积密度大于1.60g/cm 3时,预焙阳极失重率显著减小,这说明体积密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阳极失重率。
2.预焙阳极失重率与预焙阳极耐压强度、真比重的关系预焙阳极真比重和耐压强度直接体预焙阳极的焙烧程度,焙烧程度直接的影响因素是焙烧烧温度,预焙阳极真比重和耐压强度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而提高,这两个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阳极失重率的变化。
3.原料对预焙阳极失重率的影响(1)石油焦质量对预焙阳极失重率的影响在预焙阳极生产中,其生产原料主要是石油焦。
石油焦所含的挥发份对预焙阳极失重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挥发分的含量是衡量石油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厂石油焦挥发分含量一般在7%—12%,煅后石油焦挥发份含量小于0.5%。
挥发分含量的多少影响着煅烧工序的操作,挥发分低,焦炭结构较致密,体积密度大;挥发分高,焦炭结构疏松,体积密度小。
沥青混凝土标准密度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道路材料,其密度是影响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沥青混凝土的密度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沥青混凝土的标准密度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该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沥青混凝土的密度概述。
沥青混凝土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g/cm³)或千克/立方米(kg/m³)来表示。
它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压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一般来说,密度越大,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就越优越。
2. 影响沥青混凝土密度的因素。
(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沥青混凝土的密度与其配合比有直接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密度达到标准要求。
(2)沥青含量,沥青是沥青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密度。
沥青含量过低会导致沥青混凝土密度不足,影响其性能。
(3)骨料的密实度,骨料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密实度对混凝土的密度有着重要影响。
密实度越高,沥青混凝土的密度就越大。
(4)施工温度,沥青混凝土在施工时的温度也会对其密度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施工温度有利于沥青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提高其密度。
3. 沥青混凝土密度的标准要求。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沥青混凝土的密度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凝土在密度上都有相应的标准数值,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控制。
4. 测定沥青混凝土密度的方法。
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密度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密度的测定。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水密度法、气密度法和核密度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 结语。
沥青混凝土的密度是影响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合理控制沥青混凝土的密度对于保证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沥青混凝土的密度有更清晰的认识,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结,沥青混凝土密度的标准要求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工程建设和道路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阳极体积密度与沥青含量的关系
粘结剂沥青在焙烧温度达到600°C以前的升温过程中,是以液相形式存在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焙烧过程中沥青液相可以填充到中间相炭微球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缝隙当中并且包裹于炭骨料颗粒表面。
(1)、形成沥青液膜,并在互相接触的颗粒与颗粒之间形成颈部,使颗粒接触部分毛细管压力的作用而互相靠拢。
烧结过程中沥青有利于碳阳极制品的致密化。
(2)、一方面由于液态沥青在压力的作用下易于流动变形,使中间相炭球颗粒移动重排使其更致密。
(3)、同时沥青开始分解,产生小分子气体所形成的气孔,可以在沥青没有完全焦化仍具有流动性时,在压力作用下粘性移动填充这部分气孔,使碳阳极制品致密。
(4)、沥青含量增加,液相不断增多,在前期升温过程中排出的小分子气体量也增加,如果焙烧炉焙烧体系未能把所产生的气体顺利排出,容易在碳阳极制品内部产生闭气孔。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三点:(1)、生产配方中粘结剂沥青的配入比例。
其配入比例依据A、干料配方中粉料用量。
配入沥青量要能与粉料充分结合形成均匀的糊料粘结基质,能充分填充骨料的堆积孔隙和骨料自身开口孔隙。
B、要能充分浸润骨料并渗透到骨料的孔隙中,对骨料孔隙进行填充。
C、碳制品焙烧方式。
如果,粘结剂用量少,在混捏过程中粘结剂与粉料形成的粘结基质就少、不能充分渗透到骨料的孔隙中,制品焙烧过程中形成的结焦值相对较少,故制品体积密度低、电阻率高、抗氧化性差、易氧化掉渣。
(2)、混捏设备和成型设备。
配入粘结剂量适中后,要看在混捏过程中是否能使所配入的粘结剂均匀分布、充分浸润和渗透到骨料中。
浸润、渗透、分布均匀,糊料塑性好且质量均匀易于成型,焙烧后阳极质量均匀稳定。
(3)、制品焙烧。
如果A、装炉质量稳定、填充料粒度配比合理,那么粘结基质结焦就均匀,制品的相对密度就高一些。
B、焙烧升温速率合理、焙烧体系负压控制恰当,那么制品体积密度就高一些。
C、升温快、填充料粒度配比粗、焙烧体系负压过大,制品结焦值低、制品体积密度低,质量差。
当沥青与干料配合恰当且混捏效果好时,沥青与粉料形成很好的粘结基质胶料。
好的胶料中,骨料对沥青有很强的吸附物理化学作用,焙烧时粘结基质结焦均匀。
但是当沥青过量或局部沥青过量混捏效果差时,会产生沥青过量现象,
在焙烧时粘结基质焦化值不均且在软化时出现多余沥青膨胀性流动,使局部阳极出现内部缺陷。
同样当局部沥青量少时,部分骨料未被浸润,使局部粘结基质粘结力减弱。
易在该薄弱处出现成型性应力裂纹和焙烧应力裂纹,它是阳极产生垂直裂纹、水平裂纹、无规则裂纹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干料配方必需稳定(包括:各种粒度料纯度稳定、配比重量稳定、理化指标稳定等)、沥青配比稳定、混捏和成型工艺操作稳定、装炉质量稳定、焙烧工艺操作稳定,才能保障阳极的质量稳定。
任意一个环节发生波动,沥青结焦值就会发生变化,阳极的质量必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