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平面构成基本法则
- 格式:pptx
- 大小:5.66 MB
- 文档页数:19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一、平面构成(1)什么是平面构成构成的根本含义是指将多个相同和不同形态的单元形态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形态。
平面构成则是指将造型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2)平面构成的内容平面构成是一种区别于绘画和图案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形设计,它将点、线、面这些基本造型元素遵循一定的视觉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安排,从而产生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的图形。
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元素形态、行是法则、构成方式三个部分.(3)平面构成基本元素①元素—-点1。
什么是点:在自然界中,点是一种细小的痕迹或物体,例如沙子,蚂蚁等。
在文学作品中,点是一个符号,例如逗号、句号、省略号等。
在几何学上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
在设计领域点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
2.点的表情:点的表情就是人们看到点的形态时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
点的状态是各种各样的,它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位置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的大小:在同一环境中,相对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会越强。
相反,相对面积越大,点的感觉越弱。
●点的形状:点可以是任何一种形状的,只要这个形态达到足够小,都可以认为它是点。
●点的数量:不同数量的点,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I.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的时候,它必然成为唯一的视觉中心。
1II.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点的时候.由于张力使两个点感觉彼此吸引,从而在视觉上产生连线,形成线的感觉。
III.当画面中有三个点的时候,两两相吸引,在视觉上形成三角形的状态。
I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的时候,画面显得很自由,很活跃。
V。
当画面中出现多个点规律排列的时候,画面显得很均匀稳定,进而产生面的感觉。
●点的位置:点在画面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位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会产生稳定的感觉。
平面构成法一、什么是平面构成法平面构成法是一种设计和艺术领域常用的构图方法,通过在平面上合理安排元素的位置、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来达到一种平衡、和谐、有趣的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法可以应用于平面设计、绘画、摄影等多个领域,是提升作品质量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二、平面构成法的基本原则平面构成法基于一些基本原则,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常用的原则:1. 对称与不对称对称是指平面上的元素以某个中心轴线为对称轴进行对称排列,形成一种稳定、平衡的感觉;不对称则是指元素的排列没有对称性,形成一种动态、有趣的感觉。
对称和不对称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对称常用于表达稳定、庄重的主题,而不对称则常用于表达活泼、生动的主题。
2. 重复与变化重复是指在平面上重复使用相同的元素,形成一种统一、有序的感觉;变化则是指在重复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元素的某些属性,如大小、颜色、形状等,形成一种变化、对比的感觉。
重复与变化的结合可以使作品既有统一性又有趣味性,是平面构成中常用的手法。
3. 对比与平衡对比是指在平面上使用不同的元素,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平衡则是指在平面上各个元素的分布均衡,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
对比和平衡是平面构成中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过多的对比可能会导致混乱,而过多的平衡可能会显得单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平面构成法的实际应用平面构成法可以应用于各种设计和艺术作品中,下面将介绍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1. 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平面构成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运用对称、不对称、重复、变化、对比、平衡等原则,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海报、名片、网页等作品。
例如,在设计一张海报时,可以使用对称排列的方式展示主题,使用重复和变化的方式突出重点,使用对比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用平衡来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2. 绘画在绘画中,平面构成法也是非常有用的。
通过合理安排画面的元素,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平面构成基本型的造型法则构成是指通过各种元素在平面上排列组合所形成的一种整体结构或形态。
在设计和绘画中,了解平面构成基本型的造型法则对于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平面构成基本型造型法则,并分别进行详细解析。
I. 对称法则对称法则是指通过平面上的部分或整体的对称排列来构成造型的一种方式。
对称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
1. 轴对称轴对称是指通过一条中心轴将平面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两侧的元素形状和位置相对一致。
轴对称的造型常见于建筑、家具、服装等设计领域。
轴对称的特点有: - 对称稳定:轴对称的构图可以给人一种稳定、平衡的感觉。
- 简洁明了:轴对称的构图常常具有简洁、整齐的特点。
- 重复呼应:通过对称的布局,可以产生元素之间的呼应和回响,增强整体的统一感。
2. 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是指通过一个中心点将平面分为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每个元素相对中心点的位置和形状都是对称的。
中心对称的造型常见于印章、徽标、花纹等设计领域。
中心对称的特点有: - 集中平衡:中心对称的布局通常呈放射状,视觉重心集中在中心点上。
- 强调中心:中心对称的构图可以强化中心元素的重要性和突出性。
- 和谐平衡:由于每个元素都以中心点为对称轴,因此构图会显得和谐、平衡。
II. 平衡法则平衡法则是指通过在平面上根据元素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不同来实现整体的平衡感。
平衡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
1. 对称平衡对称平衡是指通过构图中的对称元素的均衡排列来实现平衡感。
对称平衡常用于海报设计、网页布局等。
对称平衡的特点有: - 视觉稳定:对称平衡的构图会给人一种稳定、平静的感觉。
- 简洁明了:对称平衡的布局通常简洁、整齐,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安全可靠:对称平衡的设计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干扰,使视觉焦点集中在核心元素上。
2. 不对称平衡不对称平衡是指通过构图中的不对称元素的排列组合来实现一种独特的平衡感。
不对称平衡常用于广告设计、艺术创作等。
平面构成的法则1. 平衡:平衡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因素的平衡来达到整体的稳定感。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将元素沿中轴线对称地排列,左右两侧的元素相似,给人以稳定、平静的感觉;不对称平衡则是通过元素的数量、大小、颜色等不同来实现平衡,给人以活泼、有趣的感觉。
2. 对比:对比是指通过元素之间的差异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对比可以通过形状、颜色、大小等因素来实现。
例如,黑白对比、大小对比、冷暖色对比等都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丰富多样,引起观者的注意。
3. 重复:重复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重复使用相似的元素来创造出一种统一感。
重复可以是形状的重复、颜色的重复、线条的重复等。
重复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有序、整齐,也可以强调某种元素或主题。
4. 节奏:节奏是指通过元素的排列和布局形成一种律动感。
节奏可以是重复的、交替的、递增的等。
通过合理的节奏感,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生动、有活力。
5. 空间:空间是指平面构成中元素的位置、大小和距离等因素所形成的虚实关系。
空间可以分为正空间和负空间。
正空间是指元素所占据的实际空间,而负空间则是指元素之间的空白部分。
合理运用空间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有层次感和深度感。
6. 色彩:色彩是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色彩可以通过明暗、冷暖、对比等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和平衡,避免色彩过于杂乱或冲突。
7.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运用正面和负面的关系来创造出一种立体感。
虚实结合可以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的运用来实现。
合理运用虚实结合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有趣、立体。
以上是平面构成中的几个基本法则,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法则,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有吸引力的平面构成效果。
当然,平面构成是一个艺术的领域,不同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方式。
但无论如何,掌握这些基本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平面构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