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读《堂吉诃德》》课文全解
- 格式:doc
- 大小:280.50 KB
- 文档页数:7
《堂吉诃德》[内容概要]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堂吉诃德是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马美其名曰“驽骍难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
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
堂吉诃德又把一个村姑想象为美貌绝伦的公主,赐名叫“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
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册封的骑士的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了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他一直执迷不悟。
他把客栈当作城堡,把老板当作寨主,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
客栈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供给骡夫草料的记账簿当《圣经》,用堂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妓女替他挂剑。
受了封的骑士堂吉诃德走出客栈,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
他把羊群当作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
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
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作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
他把一群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公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
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
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许多苦头,弄得一身病。
大学生加尔拉斯里假装成“白月骑士”把他打败,罚他停止游侠活动。
他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回光返照,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
[典型人物]1.可笑可悲的堂吉诃德首先,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人。
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
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枪匹马打抱不平当作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
10读《堂吉诃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堂吉诃德》的作者、情节和主题。
2.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堂吉诃德》的不同明白得。
(重难点)【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书是人类生活的精神食粮,一本好书给予人们的不单单是一次身心的愉悦,一次心灵的洗涤,它乃至可能阻碍一个人的一生。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德国诗人海涅的《读〈堂吉诃德〉》,看一下,《堂吉诃德》到底对海涅的一生有如何的阻碍。
二、预习展现1.走近作者。
亨利希•海涅(1797-1856),德国诗人。
他的作品虽有悲忿忧郁之作,但大多数仍充满战斗的豪情、对祖国和人类的以后具有坚决的信心。
2.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作者写作这篇长篇小说的宗旨是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但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
小说描述了16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类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现了深切的同情。
它对欧洲各国的文学有着深远的阻碍,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块至宝。
3.读准字音。
秾丽(nóng) 静穆(mù) 啜泣(chuò) 长髯(rǎn)呵斥(hē) 蹩脚(bié) 阴霾(mái) 奄奄(yǎn)稚嫩(zhì) 歧路(qí) 沉甸甸(diàn)4.明白得词语。
秾丽:繁盛艳丽。
蹩脚:质量不行,本领不强。
飘忽:①(风、云)轻快地移动。
②摇摆浮动。
三、合作探讨(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请同窗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诵课文,尝试归纳每一个段落的内容。
明确:笫1段:第一次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和那时的情景。
第2段:复述堂吉诃德被打败的情节,表达对英雄的同情。
第3段:补叙银月骑士的身份,他是一个剃头匠。
第4段:在不同时期,读《堂吉诃德》的不同感受。
(二)精读课文,把握作者不同时期的念书感受。
名著阅读:《堂吉诃德》本讲目标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赏析骑士小说1 “独臂人”塞万提斯(1547年9月29日——1616年4月23日)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在马德里逝世。
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07年,西班牙评选“历史上最重要的西班牙人”,位列第二。
塞万提斯的坎坷一生祖父弃家,家境贫穷左手残废,被虏5年典型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伤残军人&潦倒文人)写作为生,潦倒一生文学成就2 《堂吉诃德》(从小说三要素说起)简介: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全名是《拉曼却的机敏堂·吉诃德传》,共两部,第一部出版于1605年,第二部出版于1615年。
文学评论家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创作背景骑士文学庸俗化下的产物2.1 主要人物堂吉诃德(主人公)喜好读骑士小说,整日耽于幻想,立志恢复古代的骑士道。
他一心要匡正这个社会,却一厢情愿地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
他无视已经发生变化的时代,企图以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打抱不平当作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成了一个“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
一番荒诞的“证险”后,他返回故里,临终时幡然醒悟。
桑丘·潘沙堂吉诃德的侍从。
桑丘形象是个典型的农民,他身上既有劳动者纯朴、善良、光明磊落的美德,也有在小生产者狭隘自私、目光短浅的弱点。
是一个处处与堂吉诃德相对的清醒、精明的现实主义者。
朱光潜:“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唐·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
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
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2.2 情节2.2.1 故事梗概一个没落贵族因迷恋骑士小说,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带着侍从桑丘·潘沙“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的。
10.读《堂吉诃德》作者通过儿童时期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地批评和放弃自己阅读作品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它也许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会影响你的一辈子。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红字注音秾丽(nóng)静穆(mù)娱乐(yú)啜泣(chuò)长髯(rán)呵斥(hē)蹩脚(bié)阴霾(mái)憔悴(qiáo)奄奄(yǎn)沉甸甸(diān)稚嫩(zhì)歧路(qí)2、形近字┏拨(bō)拨款┏稚(zhì)稚气┏侍(shì)侍从┏搀(chān)搀扶┃┃┃┣馋(chán)馋猫┗拔(bá)拔剑┗雅(yǎ)文雅┗待(dài)对待┗谗(chán)谗言3、多音字┏(chàn)颤抖┏(lù)绿林┏(sì)似乎┏(ái)挨打颤┫绿┫似┫挨┫┗(zhàn)寒颤┗(lǜ)绿色┗(shì)似的┗(āi)挨家挨户4、词语解释【秾丽】繁盛艳丽。
【静穆】安静庄严。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啜泣】抽抽搭搭的哭。
【呵斥】大声斥责。
【蹩脚】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云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稚嫩】幼稚不成熟。
【攀附】附着东西往上爬。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
5、文学常识真空(1)《堂吉诃德》的作者是___(国家)伟大的___家、____家、诗人____(名字),本文作者___是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
(2)作者认为自己_____阶段,读《堂吉诃德》的影响最大。
(3)夜莺的颂歌唱得____,_____的热烈,最____的花苞就此开放,____和___的阳光就___更忙,花木就都一片____,____起来。
【参考答案】(1)西班牙小说戏剧塞万提斯亨利希.海涅德《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2)童年(3)温存似的软和醉心融骨似含羞交情芳草披着薄雾吻欢欣颤动二、课文学习1、作者简介【明确】亨利希·海涅 (Heinrich Heine, 1797-1856),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
《堂吉诃德》讲义《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反骑士小说,出版于 1605 年和 1615 年,分上下两卷。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讽刺、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故事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本名叫阿隆索·吉哈诺,是一个年近五十的乡村绅士。
他沉迷于骑士小说,整日幻想自己是一名英勇的骑士,决心要出门闯荡,行侠仗义,拯救世界。
他给自己取名为堂吉诃德·德·拉曼恰,还找了一匹瘦弱的老马当作坐骑,并给它取名“驽骍难得”。
同时,他还把一个农村姑娘想象成自己的意中人,称她为“杜尔西内亚·台尔·托波索”。
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出行就闹了不少笑话。
他把客店当作城堡,把店主当作城堡的主人,要求店主为他举行授封仪式。
他把风车当作巨人,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与之搏斗,结果被风车的翅膀打得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他把羊群当作敌军,挥舞着长枪冲杀过去,吓得羊群四处逃窜。
他还把苦役犯当作被迫害的骑士,解救了他们,却没想到这些人恩将仇报,反而抢走了他的财物。
尽管堂吉诃德的行为在旁人看来十分荒唐可笑,但他自己却始终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使命。
他的这种执着和坚定,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不愿意接受现实世界的平庸和丑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一切。
然而,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的行为不仅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反而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和痛苦。
在堂吉诃德的身边,有一个忠实的随从桑丘·潘沙。
桑丘是一个头脑简单、务实的农民,他跟随堂吉诃德出行,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另一方面也是被堂吉诃德的理想所打动。
在旅途中,桑丘与堂吉诃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堂吉诃德充满了幻想和理想主义,而桑丘则更加注重实际和眼前的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桑丘也逐渐受到了堂吉诃德的影响,开始有了一些改变。
《堂吉诃德》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冒险小说,它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10.读《堂吉诃德》作者通过儿童时期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地批评和放弃自己阅读作品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它也许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会影响你的一辈子。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红字注音秾丽(nóng)静穆(mù)娱乐(yú)啜泣(chuò)长髯(rán)呵斥(hē)蹩脚(bié)阴霾(mái)憔悴(qiáo)奄奄(yǎn)沉甸甸(diān)稚嫩(zhì)歧路(qí)2、形近字┏拨(bō)拨款┏稚(zhì)稚气┏侍(shì)侍从┏搀(chān)搀扶┃┃┃┣馋(chán)馋猫┗拔(bá)拔剑┗雅(yǎ)文雅┗待(dài)对待┗谗(chán)谗言3、多音字┏(chàn)颤抖┏(lù)绿林┏(sì)似乎┏(ái)挨打颤┫绿┫似┫挨┫┗(zhàn)寒颤┗(lǜ)绿色┗(shì)似的┗(āi)挨家挨户4、词语解释【秾丽】繁盛艳丽。
【静穆】安静庄严。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啜泣】抽抽搭搭的哭。
【呵斥】大声斥责。
【蹩脚】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云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稚嫩】幼稚不成熟。
【攀附】附着东西往上爬。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
5、文学常识真空(1)《堂吉诃德》的作者是___(国家)伟大的___家、____家、诗人____(名字),本文作者___是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
(2)作者认为自己_____阶段,读《堂吉诃德》的影响最大。
(3)夜莺的颂歌唱得____,_____的热烈,最____的花苞就此开放,____和___的阳光就___更忙,花木就都一片____,____起来。
【参考答案】(1)西班牙小说戏剧塞万提斯亨利希.海涅德《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2)童年(3)温存似的软和醉心融骨似含羞交情芳草披着薄雾吻欢欣颤动二、课文学习1、作者简介【明确】亨利希·海涅 (Heinrich Heine, 1797-1856),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
1797年12月13日出生于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商人家庭。
中学毕业后,父母要他经商。
1816年去汉堡叔父所罗门·海涅处,爱上了堂妹阿玛丽,开始写抒情诗。
1819年秋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听奥·威·施莱格尔的德国语言史课,并经常与之来往,因而受浪漫派的影响。
接下来他又到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
在柏林时他听过黑格尔的哲学课程,结识了浪漫派作家沙米索、富凯等,并积极参加争取犹太人解放的工作。
182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在1821至1830年期间,海涅曾到德国各地和波兰、英国、意大利旅行。
182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次年又出版“悲剧—抒情插曲”。
1827年他把早期抒情诗汇集在一起出版,题名“歌集”,引起轰动,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哈尔茨山游记”等散文作品,也引起巨大反响。
海涅这个时期的抒情诗和游记,大多抒写他个人的经历、感受、憧憬,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海涅深受鼓舞,决定前往巴黎。
在这儿他结识了大仲马、贝朗瑞、乔治·桑、巴尔扎克、雨果等作家和李斯特、肖邦等音乐家,并与空想主义者圣西门的信徒交往,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这时期他写了“论德国宗教和的历史”(1835)和“论浪漫派”(1836)两本著作。
为了和激进派诗人内容空洞的“倾向诗”进行斗争,他写了长诗“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1843)。
1843年底,海涅和马克思在巴黎结识。
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他发表了“新诗集”(1844),其中包括一部分以“时代的诗”命名的政治诗,和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4)。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两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成为1848年革命前夕时代的最强音。
海涅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忍受瘫痪的痛苦,在“床褥墓穴”用口授方式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中包括“罗曼采罗”(1851)、“1853至1854年诗集”和一些遗诗。
这些中虽有悲愤忧郁之作,但大多数仍充满战斗的豪情、对祖国和人类的未来具有坚定的信心。
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葬于蒙马特公墓。
2、背景材料【明确】《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作者写作这篇长篇小说的宗旨是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但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
小说描写16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现了深切地同情。
它对欧洲各国的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块瑰宝。
海涅写成的序译成中文有一万多字,课文节选的只是记述作者童年时期读《堂吉诃德》的真实感受的一部分。
而序文的主要部分则从主题、人物和艺术处理等方面分析评价了《堂吉诃德》这部欧洲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肯定了塞万提斯的卓越贡献。
3、作者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堂吉诃德》,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感受?【明确】此题要求学生了解文中叙述的作者不同年龄读《堂吉诃德》的感受。
作者在童年时代读《堂吉诃德》,感受到堂吉诃德是一个勇士、英雄,为之钦佩、仰慕;“发育得是个青年的时候”“觉得《堂吉诃德》扫兴乏味”;“快成人,跟这位拥护杜尔辛妮亚的倒霉战士稍稍相安无事,而且嘲笑他起来了”。
作者更珍视童年时期读书的感受。
4、“在人生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胖侍从总追踪在我的后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明确】此题是让学生理解这个关键句的意思。
这句话强调了童年时代作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影响着他的人生。
意思是在人生关键的时刻,他总会想到他心目中的勇士和英雄堂吉诃德,并激励他不断前进。
5、仔细品味课文第一段中描写环境的文字,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初读《堂吉诃德》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明确】文章的第一段有两处描写环境的文字。
第一处是童年的作者开始读《堂吉诃德》“把这位勇士经历的大事情来娱乐我的小心灵”的时候;第二处,则是“这位可怜的英雄给命运拨弄得成了个笑柄”“遭人嘲笑”的时候。
因为童年的作者在读《堂吉诃德》的时候,不仅深切地感受到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也感受到了当时的环境,而且这些人物、情节以及当时的环境也影响着作者的心情。
因此在不同的心情下,就有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写景文字,前者“明媚”“热情”“欢欣”,后者“辛酸、悲切”。
这种情景交融的感受深深地印在了童年作者的心里,所以对当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
6、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描述自己童年时期阅读《堂吉诃德》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4):用事实证明了儿童时代读《堂吉诃德》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和影响。
(2)结构图表┏春光美好,娱乐心灵┓┏童年初读┫战败猴子,可敬可佩┣同情仰慕,真实感受┃┗英雄失败,心都要碎┛读《堂吉诃德》┫┃┏描摹细腻,印象深刻┓┗成年回味┫震惊倾倒,影响深远┣勇士英雄,伴我人生┗关键时刻,英雄导航┛三、深入探究1、写作特点分析【明确】(1)情景交融。
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不仅是儿童心目中的景物,也是诗化了和人格化了的环境描写,而且随着人物感受的变化,写景也有所不同,真正做到了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2)语言独特,韵味十足。
文中经典性的句子比比皆是,大诗人海涅尔抒情浓郁的文笔和大学者钱钟书睿智隽永的译笔珠联璧合,构成了这篇可供反复玩味的精品。
(3)对比鲜明,主旨深刻。
文中抓住作者不同的年龄阶段,读《堂吉诃德》的不同感受,鲜明深刻地告诉人们:不要轻易地批评和放弃自己阅读作品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它也许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会影响人的一生。
做到深入浅出,给人很大的启发。
2、试分析文中描写海涅在回忆他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时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明确】海涅在回忆童年读书的感受时,还回忆描写了当时的读书环境。
这些描写也写出了真实的感受,融入了孩童的情感。
“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
”这是儿童心目中的春天,诗化了的和人格化的环境描写。
从这些情景交融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海涅的心境是多么好。
在这种环境和心情中读《堂吉诃德》,“把这位勇士经历的大事情来娱乐我的小心灵”是多么的惬意,因而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许多年以后还回忆得很清楚”。
文章写“我”为骑士的遭遇流泪时,穿插了景物描写,写“花鸟林泉”“陪着我哭”;又在读骑士的一场失败的比武时,穿插了景物描写:“那是一个阴霾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阵阵都是气色凶恶的云……望去是一片衰盛无常的景象。
”这两处描写和开始读《堂吉诃德》时正好形成强烈地对比,那里春光是多么明媚、欢欣,这里景色是如此悲哀、憔悴和灰暗。
读一部书随着情节的发展、感受的变化,写景也有所不同,这很难用巧合来解释,应该可以说就是情景相应、情景交融。
3、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明确】在童年的海涅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个勇士,是一个英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但这第一印象影响了作者的一生。
从我们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堂吉诃德是一个披着骑士外衣的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典型,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
他表面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满脑子充满骑士的幻想,脱离实际,不自量力。
一味蛮干,干出了一系列荒唐可笑的蠢事。
但这些荒唐可笑的举止都出自真诚善良的动机,掩盖着崇高伟大的精神,塑造堂吉诃德的形象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游侠世风。
四、课内阅读我在游记第四部里写了上面一段,描摹多年以前读《堂吉诃德》的印象,如今又过了八年。
天呀!时光真是飘忽!我在屠赛尔道夫地方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里把这部书看完,还仿佛是昨天的事呢。
这位伟大骑士的所作所为,依然叫我震惊倾倒。
是不是好多年来,我的心始终没有变呢?还是绕了个巧妙的圈子,又回到童年的情思呢?后面这一说也许道着了,因为我记得每隔五年看一遍《堂吉诃德》,印象每次不同。
我发育的是个青年的时候,伸出稚嫩的手去采生命的玫瑰花,爬上峰巅去攀附太阳,夜里做的梦全是老鹰和清白无暇的少女,觉得《堂吉诃德》扫兴乏味,看见这部书就不耐烦似的,把它搁在一边。
后来我快成人,跟这位拥护杜尔辛妮亚的倒楣战士稍稍相安无事,而且嘲笑他起来了。
我说,这家伙是个傻瓜。
可是,说也奇怪,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
1、给下列字注音。
搁()倾()歧()2、解释文中加红的词语。
飘忽:攀附:相安无事:3、作者写了文中写了作者哪几个时期读《堂吉诃德》的感受?4、作者为什么更珍视童年时期的感受?5、你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书?说说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