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及其合理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694.00 KB
- 文档页数:27
《兽医药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总论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动力学1. 药效动力学的定义: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药物作用类型:- 间接作用: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作用。
- 直接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受体或酶等分子,产生作用。
3. 药物作用机制:- 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与生理激动剂相似的作用。
- 拮抗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阻断生理激动剂的作用。
-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较弱的激动作用。
- 非竞争性拮抗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构象改变,阻断生理激动剂的作用。
4.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阈剂量:药物产生作用的最低剂量。
- 治疗剂量:药物产生治疗效果的剂量范围。
- 毒剂量:药物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
二、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动力学1. 药物动力学的定义: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药物吸收:- 口服吸收: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 注射吸收:药物通过注射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 吸入吸收:药物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3. 药物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的水溶性、脂溶性、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等。
4. 药物代谢:- 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为水溶性较大的代谢物,有利于排泄。
- 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代谢酶有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等。
5. 药物排泄:- 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尿液、粪便、呼吸、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1.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机体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生理状态、病理状态等。
- 药物因素:剂量、剂型、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等。
2.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 避免滥用药物,防止药物依赖和抗药性。
四、兽药管理1. 兽药的定义: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的药物。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一、抗血小板药物:1,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2)2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2,阻碍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氯吡格雷、沙格雷、噻氯匹定;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Ⅲa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4,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是最强的血小板激活剂):水蛭素、阿加曲班;5,同时改善微循环,治疗血栓前状态的药物:川芎嗪、血栓通、灯盏细辛。
二、抗凝药物: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抗凝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通心络胶囊、疏血通注射液)、阿加曲班;3,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抑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双香豆素类,如华法林;4,此外还有:凝血酶生成抑制剂、凝血酶受体抑制剂、重组内源性抗凝剂(蛋白C、抗凝血酶等)。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1,第一代纤溶药:链激酶、尿激酶;2,第二代纤溶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3,第三代纤溶药:重组纤溶酶激活剂瑞替普酶()为的变异体;4,降纤维蛋白原药物:蚓激酶、蝮蛇抗拴酶;5,另外临床还将巴曲酶(降纤酶)用于脑梗死的溶栓。
四、促凝止血药物:1,促进凝血酶活性的药物:维生素K1、维生素K 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巴曲酶(立止血);2,凝血酶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300或400支)、人纤维蛋白原(0.5支)、人凝血因子Ⅷ(400万);3,纤溶酶抑制剂: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胰肽酶;4,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垂体后叶素、卡络柳钠(安络血)、去甲肾上腺素;5,鱼精蛋白。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用途有:①血栓前状态的筛选;②止血缺陷或出血性疾病的筛选;③抗血小板、抗凝、纤溶治疗的监测。
出血与血栓检测的相关指标出血时间 , ;血小板计数 , 或;血小板聚集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原比值;国际标准化比值 , ;活化的凝血时间 , ;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 ;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血栓前状态。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一、抗血小板药物:1,抑制血小板代谢得药物:(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2)TXA2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2,阻碍ADP介导得血小板活化得药物:氯吡格雷、沙格雷、噻氯匹定;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4,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就是最强得血小板激活剂):水蛭素、阿加曲班;5,同时改善微循环,治疗血栓前状态得药物:川芎嗪、血栓通、灯盏细辛。
二、抗凝药物: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抗凝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通心络胶囊、疏血通注射液)、阿加曲班;3,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抑制肝脏合成得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得活化):双香豆素类,如华法林;4,此外还有:凝血酶生成抑制剂、凝血酶受体抑制剂、重组内源性抗凝剂(蛋白C、抗凝血酶等)。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1,第一代纤溶药:链激酶、尿激酶;2,第二代纤溶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3,第三代纤溶药:重组纤溶酶激活剂瑞替普酶(reteplase)为tPA得变异体;4,降纤维蛋白原药物:蚓激酶、蝮蛇抗拴酶;5,另外临床还将巴曲酶(降纤酶)用于脑梗死得溶栓.四、促凝止血药物:1,促进凝血酶活性得药物:维生素K1、维生素K 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巴曲酶(立止血);2,凝血酶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300PE或400PE/支)、人纤维蛋白原(0、5g/支)、人凝血因子Ⅷ(400万iu);3,纤溶酶抑制剂: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胰肽酶;4,作用于血管得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垂体后叶素、卡络柳钠(安络血)、去甲肾上腺素;5,鱼精蛋白。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相关实验室检查得用途有:①血栓前状态得筛选;②止血缺陷或出血性疾病得筛选;③抗血小板、抗凝、纤溶治疗得监测.出血与血栓检测得相关指标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PC或plt;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 ime,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原比值prothrombin tatio,PT 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得凝血时间activedclottin gtime,AC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 FDP;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
药学专业知识(二)
《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在《药学专业知识(一)》对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从临床药物学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熟悉临床各类药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等内容;重点掌握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不良反应、禁忌证及临床监护要点等合理用药的知识;系统掌握临床常用主要药品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剂型、。
抗凝药物的正确用法剂量禁忌和注意事项抗凝药物的正确用法、剂量、禁忌和注意事项抗凝药物是一类常见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病,如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等。
正确的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凝药物的正确用法、剂量、禁忌和注意事项。
一、抗凝药物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阻止血液凝结过程,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它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减少凝血因子的形成,从而延长凝血时间。
华法林需要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和监测,具有作用缓慢、作用持久的特点。
肝素是一种天然的抗凝物质,通过增强抗凝酶的活性来抑制血液凝结。
肝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常用于急性血栓事件的治疗和手术前的抗凝预防。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和阿哌沙班等,具有快速起效、无需监测的优点。
它们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来达到抗凝的效果。
二、抗凝药物的正确用法1. 华法林的用法:a.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治疗需要,按时规则服药。
b. 首次使用华法林时,可能需要较高的剂量来迅速达到治疗目标。
c. 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以保持合适的抗凝效果。
d.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蔬菜油等,以免影响华法林的疗效。
2. 肝素的用法:a.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可以是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b. 进行肝素注射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穿刺部位,以防止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c. 定期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的剂量和给药频率。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用法:a. 按医生的建议准确用药,遵循药品说明书中的用药剂量。
b. 遵循药物的用药时间要求,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服用药物。
c. 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期间,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请咨询医生或药师,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三、抗凝药物的剂量调整1. 华法林的剂量调整:a. 治疗初期,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达到治疗目标。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一、抗血小板药物:1,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2)TXA2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2,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氯吡格雷、沙格雷、噻氯匹定;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4,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是最强的血小板激活剂):水蛭素、阿加曲班;5,同时改善微循环,治疗血栓前状态的药物:川芎嗪、血栓通、灯盏细辛。
二、抗凝药物: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抗凝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通心络胶囊、疏血通注射液)、阿加曲班;3,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抑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双香豆素类,如华法林;4,此外还有:凝血酶生成抑制剂、凝血酶受体抑制剂、重组内源性抗凝剂(蛋白C、抗凝血酶等)。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1,第一代纤溶药:链激酶、尿激酶;2,第二代纤溶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3,第三代纤溶药:重组纤溶酶激活剂瑞替普酶(reteplase)为tPA的变异体;4,降纤维蛋白原药物:蚓激酶、蝮蛇抗拴酶;5,另外临床还将巴曲酶(降纤酶)用于脑梗死的溶栓。
四、促凝止血药物:1,促进凝血酶活性的药物:维生素K1、维生素K 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巴曲酶(立止血);2,凝血酶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300PE或400PE/支)、人纤维蛋白原(0.5g/支)、人凝血因子Ⅷ(400万iu);3,纤溶酶抑制剂: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胰肽酶;4,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垂体后叶素、卡络柳钠(安络血)、去甲肾上腺素;5,鱼精蛋白。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用途有:①血栓前状态的筛选;②止血缺陷或出血性疾病的筛选;③抗血小板、抗凝、纤溶治疗的监测。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C或plt;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原比值prothrombin t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活化的凝血时间actived clotting time, AC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
抗凝血药的正确用法抗凝血药是一类常见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
正确使用抗凝血药能够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引发出血等副作用。
以下将介绍抗凝血药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
一、抗凝血药的分类目前常见的抗凝血药主要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两大类。
1.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剂量。
1.2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房颤动等疾病。
抗凝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二、2.1 使用前的准备在开始使用抗凝血药之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
同时,一定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其他正在服用的药物,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2.2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正确用药是保证抗凝血药疗效的关键。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合理的剂量和用药时刻进行用药。
切勿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否则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引发不必要的副作用。
2.3 定期复查指标抗凝血药物使用的患者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抗凝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抗凝血药时,一定要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一些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需要慎用或避免使用。
2.5 饮食调理与生活注意事项抗凝血药的使用期间,患者应遵循一些特定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注意事项。
例如,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控制摄入高维生素K食物的量,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三、抗凝血药应注意的问题3.1 出血风险抗凝血药的使用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因此在用药期间患者需格外注意防止外伤,切勿激烈体力活动,必要时应佩戴防护装备,如安全带等。
凝血与抗凝血药的种类、使用及说明立止血【药理作用】立止血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
尚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
止血作用迅速,静脉注射后1小时作用达高峰,作用维持4~6小时。
口服也易吸收。
【适应证】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眼底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等。
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如氨甲苯酸、维生素K并用。
【用法与用量】①预防手术出血:术前15~30分钟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每次0.25~0.5g,必要时2小时后再注射0.25g,每日0.5~1.5g。
②治疗出血:成人,口服每次0.5~1g。
儿童,每次10mg/kg,每天3次。
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也可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每次0.25~0.75g,每日2~3次。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增加剂量。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偶见过敏样反应。
如出现此类情况,可按一般抗过敏处理方法,给予抗组胺药和(或)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
【禁忌证】①虽无关于血栓的报道,为安全考虑,有血栓病史者禁用。
②对本品或同类药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毒性低,但有报道静脉注射时可发生休克。
垂体后叶素【药理作用】垂体后叶素含缩宫素,小剂量可增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能引起强直性收缩,使子宫肌层内血管受压迫而起止血作用。
作用较麦角快而维持时间短(约半小时),故常与麦角合用(其作用可持续1小时以上)。
所含加压素有抗利尿和升压作用。
【适应证】本品可用于产后出血、产后复旧不全、促进宫缩、引产、肺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尿崩症等,由于有升高血压作用,现产科已少用。
因能被消化液破坏,故不宜口服。
【用法与用量】①一般应用肌内注射,每次5~10U。
②肺出血:可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稀释后慢滴,静脉注射加5%葡萄糖20ml稀释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