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场处理与解释技术(位场转换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862.57 KB
- 文档页数:55
2022年闽南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在单处理器系统中,可并行的是()I.进程与进程II.处理器与设备III.处理器与通道IV.设备与设备A.I、II和IIIB.I、II和IVC.I、III和IVD.II、III和IV2、下列观点中,不是描述操作系统的典型观点的是()。
A.操作系统是众多软件的集合B.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C.操作系统是资源的管理者D.操作系统是虚拟机3、在下述父进程和子进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父进程创建了子进程,因而父进程执行完后,子进程才能运行B.父进程和了进程可以并发执行C.撤销了进程时,应该同时撤销父进程D.撤销父进程时,应该同时撤销子进程4、并发进程执行的相对速度是()A.由进程的程序结构决定的B.由进程自己来控制的C.与进程调度策略有关的D.在进程被创建时确定的5、在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每个方向只有一个车道,如果车辆只能向前直行,而不允许转弯和后退,并未采用任何方式进行交通管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十字路口不会发生死锁,B.该十字路口定会发生死锁C.该上字路口可能会发生死锁,规定同时最多3个方向的车使用该十字路是最有效的方法D.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生死锁,规定南北方向的两个车队和东西方向的两个车队互斥使用十字路口是最有效的方法6、系统管理设备是通过一些数据结构来进行的,下前的()不属于设备管理数据结构。
A.FCBB.DCTC.SDTD.COCT7、通道又称I/O处理器,用于实现()之间的信息传输。
A.内存与外设B.CPU与外设C.内存与外存D.CPU与外存8、某硬盘有200个磁道(最外侧磁道号为0),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130,42,180,15,199.当前磁头位于第58号磁道并从外侧向内侧移动。
按照SCAN调度方法处理完上述请求后,磁头移过的磁道数是()。
A.208B.287C.325D.3829、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求结构的目的是()。
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由两部组成。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2.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的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形式。
3.拓扑属性: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它描述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又称为拓扑关系。
4.场模型:是一种空间数据概念模型,适合用来描述具有一定空间内连续分布特点的对象。
根据应用的不同,场可以表现为二维或三维场。
5.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他为描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着基本方法。
6. 地图投影:转换三维地球表面到二维地图平面的数学处理方法称之为地图投影,它是一种透视投影。
7.高斯投影:由高斯拟定的,后经克吕格补充、完善,即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设想一个椭圆柱横切于地球椭球某一经线(称“中央经线”),根据等角条件,用解析法将中央经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并将此椭圆柱面展为平面所得到的一种等角投影。
8.公里网:大于1:10万的地形图上绘有高斯-克吕格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网,其方格为正方形,以公里为单位,故又称公里网。
公里网在地图上间隔,随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而不同。
9.不确定性:是关于空间过程和特征不能准确确定的程度,是自然界各种空间现象自身固有的属性。
在内容上以真值为中心的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越大,数据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
10:空间数据质量:所谓空间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在表达实体空间位置,特征和时间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三者统一性的程度,以及数据适用于不同应用的能力.11.元数据: 是描述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要素、数据集或数据集系列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已经成为医学诊断中最普遍使用的成像技术之一。
MRI能够为我们提供清晰的生物组织图像,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状况。
MRI成像技术利用强大的磁性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
然而,这些数据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才能被转化成医生可以理解的可视化图像。
本文旨在介绍MRI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一、MRI数据获取MRI成像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拍摄一张照片,而是采集许多数据点来创建一个3D的图像。
这些数据点称为“k空间数据”。
k空间数据是由MRI扫描生成的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在处理和分析期间进行操作。
这些原始数据包括信号、脉冲序列、磁场梯度和空间编码信息。
这些数据将在后续步骤中被用来创建医生可以理解的图像。
二、数据预处理在将k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MRI图像之前,必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包括噪声消除、运动补偿、估计磁场偏移、亮度和对比度校正。
噪声是MRI数据处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因为噪声可以影响到图像质量及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必须进行噪声去除。
常用的去噪方法包括:高斯平滑、平均滤波、中值滤波等。
运动补偿通常是针对头部扫描时产生的移动的问题。
运动造成的去除可能会使MRI图像产生伪像,导致医生的分析错误。
因此,必须将运动补偿作为一个预处理步骤。
估计磁场偏移也是MRI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未经校正,磁场偏移会在MRI图像中产生像移、伪像和噪声。
为消除磁场偏移的影响,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平校正和空间校正。
亮度和对比度校正是最后一步预处理,目的是消除MRI图像上的强度偏差。
这可以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或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实现。
三、图像重建图像重建是将k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MRI图像的重要步骤。
基本上,这是将k空间数据转换为3D图像的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像重建算法来实现。
这些算法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和模型导向的算法。
一.概述1.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含义: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
2.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含义:是以测量与控制为目的,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应用计算机测控技术实现目标对象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控制,监督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3.测试系统特点:网络化,多功能,智能化,易操作,可靠性高等。
4.测控系统的基本组成:测控对象;测控系统硬件(测试主机,检测与执行机构,过程通道,通信与网络接口,人机接口);测控系统软件(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控制决策,控制输出,监控报警,数据通信系统管理)5.典型的测控系统:1)基于处理器的测控系统;2)基于工控机的测控系统;3)集散控制系统(DCS);4)基于现场总线的测控系统;5)工业以太网测控系统;6)基于无线通信的测控系统;7)基于Internet的网络测控系统。
6.微处理器化测控系统的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最核心),外围硬件设备,接口部件及软件。
特点:1)功能丰富,性价比高;2)结构紧凑,可靠性高;3)具有自测试和自诊断功能;4)系统自动化水平高;5)系统能实现复杂的运算和控制功能;6)系统的人机对话能力强;7)系统构成柔性化。
7.集散控制系统(DCS):体系机构按垂直分解通常分为三级:第一级即分散过程控制级(基础);第二级为集中操作监控级;第三级为综合信息管理级。
集散控制系统特点:1)采用分级递阶结构;2)采用微处理器技术;3)采用工业以太网络通信技术;4)采用高可靠性技术;5)具有丰富的软件功能。
8.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TS)是以现场总线为基础,是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铜线的网络化控制系统。
FCS的特点:1)全数字化;2)系统开放性;3)互操作与互换性;4)现场是被智能化,功能自治;5)高度分散性;6)高度环境适应性;7)低成本;8)信息系统化。
9.测控系统发展趋势:测控系统的智能化,网络换,虚拟化,多样化,标准化。
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为什么我们又要提出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呢?原因有三:①随着地表和地下勘探条件的复杂化和勘探开发目标由构造圈闭向岩性地层圈闭的转变,常规的地震勘探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造成了勘探开发成本和风险不断加大;②勘探实践表明,油气成藏后会引起储层周围及上方岩石土壤的物理化学属性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各种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其中包括电性、密度、磁性、氧化还原性等异常,这是非地震油气检测的应用前提;③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非地震勘探仪器的观测精度明显提高,资料处理解释技术日趋完善,使得非地震勘探可以准确和可靠地识别油气藏引起的物理化学异常特征,从而定量、半定量地确定油气藏的边界、深度和油气类型。
因此,非地震油气直接检测目前又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被世界范围内的一些石油公司(Exxon,Mobile, BP, Phillips, Chevron, Texaco,Statoil,SunOil, Pogo, GeoTech,GeoFrontier等)所采用[1~7] 。
根据观测参数的性质,油气检测方法技术可分为地球物理的和地球化学的两大类,其中地球物理油气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震、电法、电磁法、重力、磁力、遥感和地温等;地球化学油气检测方法包括烃类检测和非烃类检测。
地震烃类检测是基于含油气储层与非储层间的地震速度和地震波振幅、频率信息的差异来识别含油气性[8]。
但通常情况下,含油气储层与非储层间的地震波阻抗差异不大(10%左右),储层流体的变化不如储层孔隙度和岩性变化对速度的影响大,且计算的层速度的精度较低,因此,利用AVO或速度等属性特征变化来识别含油气性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均较低。
本文主要探讨非地震油气检测方法技术。
一般把与油气藏直接相关联的烃类及其物性的检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 赵邦六 何展翔(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北省涿州市 072751)文百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众所周知,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GeoProbe Mager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软件一、研发背景在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和国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支持下,基于分层架构技术和插件技术,在2010年成功研发了既支持软件二次开发又支持软件集成的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平台(GeoProbe),使最新研究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成果能方便地集成到系统软件中,成功解决了国内地球物理软件中普遍存在的功能扩展性和定制性不足的问题。
并在该平台上综合集成了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中心研制的航空物探软件系统(AirProbe 1.0)、航空物探处理解释系统(AGRSIS系统),以及2002—2012年以来航空物探数据处理方法最新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GeoProbe Mager)。
二、主要技术特点与功能基于GeoProbe地球物理软件二次开发平台,研发的GeoProbe Mager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软件,是集磁力、重力、伽玛能谱、电磁数据处理与成图、数据转换处理、综合分析、成矿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软件系统。
GeoProbe Mager软件主界面MG3D重磁三维解释软件界面◆航空物探数据预处理:包含地理坐标系之间转换,地理坐标投影;航空物探测量(航磁、航重、航空电磁、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质量评价,飞行高度、偏航距、定位精度统计等功能,满足航空物探生产数据预处理和质量监控之需要。
◆磁力数据处理:包括正常地磁场校正、磁日变校正、滞后校正、国际地磁参考场计算、国际地磁参考场查询及航磁数据测线水平调整、切割线调平等功能。
◆电磁数据处理:包括频率域航空电磁资料视电阻率计算、质心深度近似反演、OCCAM反演、马奎特反演、不同装置类型的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等功能。
◆能谱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峰漂、计算分辨率、重组窗口数据;计算康普顿散射系数、计算高度衰减系数和灵敏度系数、计算飞机本底和宇宙射线换算系数、计算大气氡对各道影响与大气氡对下视铀道影响的比值系数、计算地面辐射对下视铀、钍道与上视铀道影响的比例系数;分项校正、综合校正及比值计算等功能。
第一章绪论简答题答案,没有工艺题的1 什么是数控机床答:简单地说,就是采用了数控技术(指用数字信号形成的控制程序对一台或多台机床机械设备进行控制的一门技术)的机床;即将机床的各种动作、工件的形状、尺寸以及机床的其他功能用一些数字代码表示,把这些数字代码通过信息载体输入给数控系统,数控系统经过译码、运算以及处理,发出相应的动作指令,自动地控制机床的道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而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
2 数控机床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1)程序介质:用于记载机床加工零件的全部信息。
(2)数控装置:控制机床运动的中枢系统,它的基本任务是接受程序介质带来的信息,按照规定的控制算法进行插补运算,把它们转换为伺服系统能够接受的指令信号,然后将结果由输出装置送到各坐标的伺服系统。
(3)伺服系统:是数控系统的执行元件,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数控装置发来的指令脉冲信号,控制机床执行元件的进给速度、方向和位移量,以完成零件的自动加工。
(4)机床主体(主机):包括机床的主运动、进给运动部件。
执行部件和基础部件。
3 数控机床按运动轨迹的特点可分为几类?它们特点是什么?答:(1)点位控制数控机床:要求保证点与点之间的准确定位(它只能控制行程的终点坐标,对于两点之间的运动轨迹不作严格要求;对于此类控制的钻孔加工机床,在刀具运动过程中,不进行切削加工)。
(2)直线控制数控机床:不仅要求控制行程的终点坐标,还要保证在两点之间机床的刀具走的是一条直线,而且在走直线的过程中往往要进行切削。
(3)轮廓控制数控机床:不仅要求控制行程的终点坐标值,还要保证两点之间的轨迹要按一定的曲线进行;即这种系统必须能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坐标方向的同时运动进行严格的连续控制。
4 什么是开环、闭环、半闭环伺服系统数控机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答:(1)开环:这类机床没有来自位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
数控系统将零件程序处理后,输出数字指令后给伺服系统,驱动机床运动;其结构简单、较为经济、维护方便,但是速度及精度低,适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机床,多用于对旧机床的数控化改造。
信息系统与社会一、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lnforn1ation System)是指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枙、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信息,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是人造系统。
2.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信息系统以人为主导,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方式),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是数据。
计算机网络则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基础。
3.信息系统的分类从系统结构组成的复杂程度来看,信息系统可分为简单系统、复杂系统和随机系统。
简单系统:特征是元素数目少,可以用较少的变量数来描述。
复杂系统:特征是元素数目较多,元素间存在着强烈的耦合作用。
随机系统:特征是元素和变量数虽多,但它们之间的耦合是微弱的或随机的。
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一个复杂系统可以包含多个简单系统、随机系统。
4.信息系统具有五大基本功能:输入功能、存储功能、处理功能、输出功能和控制功能。
5.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事务处理系统(TPS): 收集各类事务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中供其他信息系统使用,一般都具有在线处理功能,能够远程提交或取消事务,如网络购物系统、票务系统、医院挂号系统、网约车系统等。
管理信息系统(MIS) : 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如:校园—卡通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
决策支持系统(DSS):针对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如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天气预报信息系统等。
专家系统(ES): 是一种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专家水平解决问题能力的程序系统,通过知识库和“推理机“软件进行操作,最终得出决策、结论或建议,如车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农作物病虫害诊断系统等。
二、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磁法勘探软件系统(MAGS3.0)简介磁法勘探软件系统是在原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海洋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技术”(820-01-03)课题的基础上,针对固体矿产重新研究与编制的。
MAGS3.0是采用Visual Fortran,Visual Basic,Visual C语言编写开发的一套适合固体矿产使用的高精度磁法勘探软件,目的是使高精度磁法勘探从仪器设备检查、各项改正、资料预处理到正演、反演与转换处理、综合解释等环节都有一个方便、高效、快捷的平台,解释人员利用这一软件系统(平台)就能够在野外生产过程中及时进行处理与解释,同时把磁法勘探一些新的方法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本系统按照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1-93、DZ/T 0144-94)编写,其主要功能包括:1)野外磁测结果整理与预处理;2)剖面与平面资料的转换处理与正反演,包括小波多尺度分析技术,匹配滤波方法,2.5D与3D人机交互反演等;3)磁法勘探资料综合解释,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等综合预测方法;4)导出到MapGis成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画平面剖面图并均匀或渐变填充颜色,可以将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得到的地质剖面导出在MapGis环境下成图输出。
磁法勘探软件系统共分三大部分:1.仪器检验、各项改正与磁测资料的预处理等;2.剖面与平面磁测资料的转换处理与正、反演3.磁法勘探资料综合解释。
而每一部分又分为:一、野外磁测结果整理与预处理1.仪器性能检验:噪声水平、一致性与仪器观测精度;2.磁测资料的各项改正: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作正常地磁场改正,高度改正,水平梯度改正,日变改正和混合改正。
各项改正方法按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1-93,94,同时也兼顾一些单位对精度要求不高,还使用机械式仪器用混合改正和水平梯度改正方法。
3.磁测工作精度:按平稳场和异常场不同用均方误差和相对误差计算。
4.标本磁参数的测定与统计整理:根据质子磁力仪测定结果计算标本的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同时按算术平均或几何平均方法计算均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组和绘制频率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曲线。
探讨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进展1 引言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加和对岩性勘探要求的日益提高,以纵波勘探技术为依托的传统三维地震勘探已经难以应对勘探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新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所谓多波多分量勘探是指利用三分量检波器同时记录地震纵波(P波)、横波(S波)和转换波(P-S 波)信号,并进行相应的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
相比以记录纵波为主的传统勘探方法,该技术能够获取更丰富的波动信息,在描述储层参数和空间展布、预测裂缝发育程度、研究储层含气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2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针对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前苏联,而相应的勘探实践则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前苏联、美国、法国等国家展开。
这一时期的勘探主要着力于利用横波速度低于纵波从因此在理论上能实现更高的分辨率这一特点,试图获取分辨率更高的地震资料。
但由于横波在速度低于纵波的同时,其频率也低于纵波在因此传播的过程中衰减严重,采集到的横波地震资料信噪比过低,因此多波多分量勘探在该阶并未取得显著进展。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多波多分量勘探开始转为综合利用纵波、横波的联合勘探,其应用主要集中于求取包括泊松比在内的岩石弹性信息和鉴别含气亮点的真伪等方面。
但由于多波勘探相较于单一的纵波勘探成本过高,且在当时尚有诸多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多波地震勘探在岩性勘探方面的应用最终被以AVO为基础的纵波岩性勘探所取代。
多波多分量勘探近年来的再次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海上多波地震勘探的成功。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先于陆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一定深度的海床相比于陆地环境噪声更低,采集到的横波资料信噪比较低;(2)海洋地震勘探面临着诸如硬海底、气柱等用传统纵波勘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促进了海上多波勘探的发展。
此外,海底多分量电缆接收系统(OBC)的研制成功为海上多波勘探排除了资料采集方面的障碍。
物联网通信技术题库【填空题】信道是指传送信号的通道。
根据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填空题】数据通道系统一般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以及收发两端的信道【填空题】信息处理的目的就是提取信号中有用的信息【填空题】我们经常遇到的信号包括:语音、图片、视频和音乐等5.【简答题】什么是调制技术?常用的调制技术有哪些?调制技术是一种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转换为适宜无线传输的形式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模拟调制技术包括: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数字调制技术包括:振幅键控(ASK),移位键控(FSK),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6.【简答题】信道编码的特点1.增加数字信号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2.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误码率。
3.增加通信的可靠性,提升传输的质量。
7.【简答题】简述霍夫曼编码的工作原理。
先按出现的概率大小排队,把两个最小的概率相加,作为新的概率和剩余的概率重新排队,再把最小的两个概率相加,再重新排队,直到最后变成1。
每次相加时都将“0”和“1”赋与相加的两个概率,读出时由该符号开始一直走到最后“1”,将路线上所遇到的“0”和“1”按最低位到最高位的顺序排好,就是该符号的霍夫曼编码。
8.【简答题】数据通信系统模型是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单元测试新增)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通信控制器构成。
1)终端设备的作用是将发送数据变为二进制信号输出,或把收到的二进制信号转为数据送给用户。
2)传输设备的作用是把二进制“0”、“1”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在频分制电话线路上传输的模拟信号,以及在接收端将混入干扰的模拟信号解调为二进制的“0”和“1”信号输出。
3)控制器主要是用来连接数据传输设备和中央处理机设备,完成它们之间的通信控制功能。
9.【名词解释】多路复用在单一媒体上承载多路信号的技术10.【名词解释】信道编码根据一定的监督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元中人为的加入一些必要的监督码元,在接收端利用监督码元和信息码元之间的监督规律,发现和纠正差错,以提高信息码元传输的可靠性。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地球物理综合训练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地球物理11-1班学号:11013127:汤婕指导老师:兵祥、徐凯军、宋娟、唐杰时间:2014年12月10日-15日前言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
它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所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依据工作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
地下赋存的岩(矿)体或地质构造基于它们所具有的物理性质、规模大小及所处的位置,都有相应的物理现象反映到地表或地表附近,这种物理现象是地球整体物理现象的一部分。
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工作容是利用相应仪器测量、接收工作区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信息,应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从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岩(矿)体或构造和围岩的物性差异,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做出地质解释,推断探测对象在地下赋存的位置、大小围和产状,以及反映相应物性特征的物理量等,做出相应的解释推断的图件。
地理物理勘探是地质调查和地质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所给出的是根据物理现象对地质体或地质构造做出解释推断的结果,因此,它是间接的勘探方法。
此外,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或勘查地质体或地质构造,是根据测量数据或所观测的地球物理场求解场源体的问题,是地球物理场的反演的问题,而反演的结果一般是多解的,因此﹐地球物理勘探存在多解性的问题。
为了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解释结果,一般尽可能通过多种物探方法配合,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要注重与地质调查和地质理论的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地球物理勘探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科技含量极高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具体工作方法是从不同的时间、空间角度去观测对象的响应信息,而把握这些响应信息需要借助现代仪器、观测技术、解释技术。
影像科特殊事件处理方法与技巧影像科的夜班比较按部就班,特别是有配技术班的医院。
在基于最近本人夜班发生了多次意外,觉得这个话题很有必要讨论。
所谓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有些事情或者会不幸的碰上。
比如检查时候突然昏迷、抽搐甚至堕床,病人太多在等候时候发生争吵,机器故障比如起火等等等等。
如果没有心理准备,突然间可能会蒙……处理得不好可能造成各种后果。
如果大家把经历过的意外和处理方法分享一下,可以让各位战友特别是刚毕业的战友独立值班的时候有心理准备,真的遇上时候有个处理指南。
事件一:半夜,一男一女步行入科,据称女的被撞到头,外观无异常,言语清楚,准备做头颅ct,该女进入机房,男在外面等候。
常规上机扫描,扫描刚开始发现该女在晃动,看过去发现呈挣扎状。
处理方法:马上按紧急停机键,开门并让男进入,按住该女,防止其堕床,并发现其言语不清。
用手机打急诊科电话,让急诊医生马上过来。
处理结果:2分钟后急诊医生到达并进行抢救。
总结:凡是急诊病人特别是外伤、怀疑脑血管意外等等,无论轻重均留家人陪护防止堕床。
出现意外马上进入机房,稳定病人情绪,最好手机里能存好急诊科电话,因为离开病人去打电话比较危险。
事件二一41岁女性足部外伤在其丈夫陪同下来诊,问有无防护服,她可能怀孕了。
我说怀孕不能照,她说不能确定是否怀孕,我说你和急诊外的医生商量。
然后她丈夫说不照了然后回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她自己回来了,说不怕的要照。
我说不是怕不怕是规定不能照,然后她又走了。
后来她又回来了,又要照……中间省略她和急诊外沟通的经过。
我问她丈夫呢,她不回答,估计是吵架了,走了。
处理方法:上报科主任,科主任说打印知情同意书,给她说清楚厉害关系,签字,并上报医院总值班,医务科备案。
结果:照片,出结果,让她走。
总结:对于育龄妇女均要警惕是否有怀孕可能。
如果有怀孕可能的,在劝阻无效情况下,均要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上报科主任。
事件三已经好几年不知道值夜班是啥情况了。
就说说以前夜班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