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特色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徐州美食历史文化简介1.东坡回赠肉,是徐州州传统名菜。
这是先用五花猪肋条肉,切成大方块,经焯水刮洗干净后置砂锅中,配以多种调味及鲜汤,先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至酥烂。
原汁鲜香醇厚,食之回味无穷。
相传,东坡回赠肉为苏东坡任徐州时所创。
2.3.2.贾汪素火腿:素火腿是其首屈一指的地方特色,其主要成分是油豆腐皮。
素火腿含钙、铁丰富,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及磷等营养素,味道鲜、香、有嚼劲。
3.梁王鱼“梁王鱼”又名“独占鳌头”。
是梁王朱温出狱后其义弟为他所做的下酒菜,朱温饥馋难忍,竟独自吃净。
他的两个兄弟开玩笑说:“让你独占鳌头了。
”后来朱温当了梁王,建都开封,东征徐州时,命义弟重新做菜,遂命名“独占鳌头”。
4.太极山药泥山药又称薯蓣,据志书记载:“薯蓣好者出彭城”。
徐州以盛产山药而闻名。
太极山药泥是道家“太极宴”中的一道甜菜,以太极图形而命名,突出了道家风味的特色。
5.彭城鱼丸徐州地方传统名菜,为清朝康熙年间“悦来酒家”厨师李自尝所创,色泽洁白、口感鲜嫩、安神养胃。
康有为曾书写对联赞道:“彭城鱼丸闻遐尔,声誉久驰越南北”。
6.羊肉滑脊徐州的羊肉闻名全国,羊肉滑脊更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奶白色的羊肉汤漂浮着水晶般的滑脊,用嘴轻轻吹一下汤面上翡翠般的香菜,和红艳艳的辣椒油,小吖一口滚烫的羊骨汤,放入嘴中,又滑又嫩,美不胜收。
7.王集香肠王集香肠是苏北最为著名的特产之一,历史悠久,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为僧时,化缘到睢宁大王集,得残羹一钵,其中有一段类似胡萝卜的肉制品,食之,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后朱元璋将其列入御宴食谱。
8.睢宁腊皮腊皮,是徐州一道名菜,起源于宋代,由农家百姓创造产生。
睢宁水粉皮以做成凉菜为主,配上少许菠菜叶,辅以红辣椒丝、蒜泥、食醋、香油等,独具佳肴特色。
冬季热炒或做汤,美味令人叫绝。
9.霸王别姬霸王别姬--原名龙凤烩。
项羽称霸王都彭城(徐州)举行开国大典时,为盛典备有“龙凤宴”。
徐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徐州,这座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徐州地处南北方的交界处,其独特的位置和历史背景赋予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篇文章将向您详细介绍徐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以及旅游景点,希望能让您对徐州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河下游南岸,紧邻山东省。
这里的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城市。
徐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徐州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炭、电力、化工等产业发达。
二、历史沿革徐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徐州属于宋国领土,后为楚、齐、魏等国相继统治。
秦统一六国后,徐州隶属泗水郡。
汉朝时期,徐州改为楚国,是汉朝的重要藩国之一。
此后,徐州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迭,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三、风土人情1. 饮食文化:徐州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淮扬菜系为主,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里的美食以鲜、咸、微辣为主,如徐州油条、徐州锅贴、徐州蒸饺等,都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此外,徐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蜜三刀、麻花等,深受游客喜爱。
2. 方言文化:徐州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徐州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语调独特,韵律感强。
当地人热情好客,善于言谈,喜欢用方言交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3. 民俗文化:徐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其中,汉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
汉代时期,徐州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此外,徐州的剪纸、泥人、糖人等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4. 节庆习俗:徐州的节庆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农历正月十五是徐州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在徐州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徐州名胜古迹概要
一、徐州的历史文化
徐州,古称“彭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徐州地处淮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徐州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里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见证了徐州历史的辉煌。
二、著名景点概述
徐州有许多著名的景点,这些景点充分展现了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这些景点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体验徐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1.汉文化景区:景区包括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等,是了解汉代历史文
化的好去处。
2.彭祖园:以彭祖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园内有彭祖像、彭祖祠等景点,是纪
念彭祖、弘扬彭祖文化的重要场所。
3.云龙湖风景区:位于徐州市区南部,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休闲
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这里有云龙湖、玉带桥等景点,景色优美。
4.徐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和公共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
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展示了徐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5.徐州城墙:是明清时期的城墙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城墙周围有护城河,城墙上有多座城门和箭楼。
6.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徐州市区西部,是一处集自然景观、森林生态和
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园内有泉山主峰、梨园等景点。
7.沛县汉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也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这里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刘邦像、汉阙等。
江苏徐州的导游词江苏徐州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江苏徐州!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希望通过我的导游,能给大家带来一次愉快而难忘的旅行。
一、徐州简介徐州位于中国东部,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它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徐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开放感的城市。
二、徐州的历史与文化1. 徐州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军事要地。
自秦朝以来,徐州就成为了多个朝代的都城,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徐州是烽火戏诸侯、风云变幻的地方,被誉为“兵家必争之地”。
2. 徐州是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
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徐州发生的。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3. 徐州也是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发源地。
徐州的布艺、陶瓷、雕刻等工艺品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
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技艺和美学价值,更体现了徐州人民勤劳智慧的民俗文化。
三、徐州的旅游景点1. 睢宁宝应古窑址:位于徐州市东北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窑址之一。
这里保存着明代官窑和民窑的遗迹,游客可以亲眼见证窑砖的制作过程,并欣赏到精美的瓷器。
2. 徐州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的陆迟南路,是江苏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陈列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金银器、玉器等,展示了徐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3. 云龙山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南部,是徐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这里有陡峭的山峰、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植被。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徒步登山,体验爬山的乐趣。
4. 九里山风景区:位于徐州市中心,是徐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这里有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还有秀美的山水和湖泊。
九里山是徐州市民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5. 徐州城市广场:位于市区的中心地带,是徐州市政府所在地。
广场上有大型的喷泉、雕塑和绿化带,是徐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徐州传统美食的介绍一、特色菜系1.道家菜徐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故乡,也是道教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道教的饮食文化是以求长生养生为目的,有食素与食荤两派,不过在节日大典、例祭、道事活动时均用蔬食菜馔。
素菜又称斋食,所用原料有豆腐、面筋、竹笋、菌类等。
荤食原料多用野味、山珍,调料惯用药料,以汁浓味厚见长,具有养生的特点。
道家宴席主要有:"三清托荤宴"、"太极宴"、"三五宴"、"四四宴"等。
托荤菜有:"阴阳鱼"、"乾坤蛋"、"四方肉"、"太虚丸子"、"黄芪竹荪"、"陈皮鸡"、"胭脂肉"等。
由徐州"太极宴"研制组制作的"托荤太极宴"菜点共有4组28品。
第一组:先上主拼太极图,外围五行碟;第二组,先上两小件,跟上一汤,后上八大件;第三组:上四道点心;第四组:上一品锅、四菜碟,两样主食。
2.释家菜元末明初,五省通衢的徐州出现了繁荣景象,佛教兴盛,寺庙众多,街头出现了由寺院僧人开办的素菜馆。
素菜馆制作的释家菜纯以素为料,做法讲究,形成了与官邸风味、民间风味迥然。
不同的释家风味。
天花宴、菊花宴、素八珍3种宴席较为知名。
"天花宴"取意于六朝高僧金陵说法"天花乱坠"的佛门佳话。
先上一个大型冷拼盘居中,象征天上尊者如来;周围再上十个冷盘,象征十大护法金刚;接着陆续上六大件,四小碗,四个座菜,最后的是"一品锅,总计为26道菜,随一品锅上的饭食叫做"罗汉饭"。
"菊花宴"为元代禅宗高僧创作。
先上八个冷盘,再上八个大件:金钵红莲、落霞飞鹜、孔雀开屏、蜜饯菩提、糖醋金针、爆檀香球等。
关于徐州地区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及民俗民风。
暑假期间,我们对徐州地区地方特色文化及民俗文化的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
1.柳琴戏和梆子戏 徐州的地方戏剧以梆子戏和柳琴戏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艺术体系,在徐州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受到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人们的普遍欢迎。
柳琴戏梆子戏2.伏羊节 伏羊美食文化节是徐州地区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传统悠久,在色、香、味、形竞奇斗芳的中国食苑中有一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古朴奇葩,每年入伏之季(7月中旬初伏第一天至8月中旬出伏),人们集中在各个饭店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伏羊美食节期间,全市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
同时周边地区特色羊肉馆来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点,还有异彩纷呈的活动,每天上演地方戏曲,表演舞蹈、武术、民俗,展出布艺、面塑、剪纸和花鸟奇石展出等。
伏羊美食文化节开幕式3.樱花艺术节中日友好樱花林是徐州市与日本半田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的象征,两市政府和人民先后投资数百万元,栽植日本樱和中国樱近两千株,同时对樱花林整个环境加以改造和充实提高,使之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樱花观赏基地。
每年阳春三月,樱花盛开时,数千株樱花以其晶莹多姿、纯洁高雅的风貌博得徐州市民的喜爱,大批国内外游客和日本友人纷至沓来,观光赏樱、饮酒歌舞,摄影留念。
4.槐花节风光宜人的马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亚欧大陆桥第一交通枢纽城市,京沪高速沿线的新沂市南郊, 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佛教胜地,形胜之美称于江淮,自古便有“峰峦横万叠,胜绝蓬莱境"的美誉。
阳春时节,山上山下繁花似锦,争芳斗艳,特别是数万株槐花满山遍野一起迎风怒放,香雪似海,花影扶疏,置身其中如临瑶林仙境。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市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她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古史传说时期的大彭氏国。
春秋时期彭城曾作过宋国的都城。
秦汉之交,先是拥立楚怀王在此建都,后项羽又自诩为“西楚霸王”。
西汉初年,楚元王刘交在先秦时的旧城基础上建筑了当时全国少有的石垒城池。
此后的两千多年,彭城城池数经兴衰。
现在地面上保留的古“遗址”、“遗迹”是明洪武、清顺治年所修筑城池的遗痕。
历史性的标志建筑物,历代“遗址”、“遗迹”是古城历史的见证,以古文化为依托,开辟充实景点景观建设,展示古城文化积累和促进徐州古城文化传承。
拆除前的徐州府城西、北、东三面临水,故城垣墙的西北东三面呈弧形;城南墙东西向平直。
彭城以鼓楼为中心;以贯通南、北门的大街为中轴,东西基本对称。
徐州古城兼有北方平原城市的朝向方位、平面布局,且严谨、中正,又有因天时、袭地利,注重“风水”学说的自然崇尚理念。
今天的徐州古城区城垣走势残迹可辨;古城周圈地貌、环城护堤“遗迹”依稀尚存。
只是旧城区地名已消逝殆尽;街巷格局已被“城市改造”得面目全非;特别是古街道被“实体命名”弄得“旧貌换新颜”,只有零落的“遗址”、“遗迹”象“盆景”、“微缩景观”似的掩映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下。
时至今日来谈保护徐州古城风貌的保护,除保护徐州自然山水格局外,亟待保护的就是仅存不多的历代沿续下来的历史遗址、遗迹。
1.古彭城的自然“山文化”
“两汉文化看徐州”,汉文化蕴藏在徐州的山文化之中,徐州的山文化积淀除自然的山外,那就是隐藏在山中的汉代诸侯王陵和托付于山的人文轶事。
徐州州城境外“岗峦四合”山阜环绕,风光秀丽,“群山环抱,山、城相拥”。
西汉王陵开山凿石而建。
西汉楚王墓群已忝列“国保”。
目前已发现的汉墓约500余座,其中包括8代楚王墓、5代彭城王墓和众多的陪葬墓、附葬墓,列入重点保护的有30多座。
以西汉楚王陵为代表的“凿山为藏”崖洞墓,环古城外隐匿于山中,
成为徐州“山文化”的独特景观。
如居于九里山余脉闻名于世的小龟山楚王刘注墓、位于古城东南门户,州城的“下水口沙”狮子山楚王陵刘戊墓、古城正东的驮兰山楚王墓等。
除众多以山为陵的西东两汉墓葬外,徐州的群山还有大量的历代人文景观“资源”。
如古史传说时期寒浞的两山口“寒山”古战场、春秋时古徐国“宗庙”之山的徐国“王山”、张良“吹箫退楚兵”的子房山、项羽“秋风戏马”的南山戏马台、“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闻名于世的古战场、再北有古徐州北境的明代“淮海第一关”“州之镇山”的境山、更有因山凝云气蜿蜒如龙而得名的“州之胜景”——云龙山及云龙山北坡的“汉代采石场”、宋苏轼“石潭祈雨”的荆山和明清运河上的荆山桥,即便是城南的一座小“土山”——“范增墓”,也有着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等等,不胜枚举。
“山”的历代传奇,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了徐州“山文化”的特出属性和内涵。
2.古徐州的人文“水文化”
“徐(州)乃古彭城,东方大郡,襟淮带济,为南北两京喉舌”。
自古就是中国东部地区沟通东西南北的通衢要地。
卞水,“实乃禹绩”,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运河,“禹疏九川,陂九泽”。
历史时期这条人工河道称作汴水、汴渠。
汴水的人工东西运河和天然的南北走向泗水汇流于彭城——“汴泗交流郡城角”。
亿万年以来流过彭城下的古汴水、古泗水、隋通济渠、元明“泗水运河”、明清京杭大运河,演变成了今天的故黄河。
徐州的“水文化”有两大特征,一在“水势险要”;二在“治水”通航“保漕运”。
古徐州河道水流湍急,自古就有秦梁洪、百步洪、吕梁洪三处天下“至险”河段。
留下了孔子“逝者如斯夫”、秦始皇彭城下“泗水捞鼎”等历史记载和历代诗人“过徐州”的名篇辞章。
远至大禹、汉王景、宋苏轼、元贾鲁、明潘季驯、清黎世序,乃至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在徐州书写了厚重的“治水”业绩。
一方面,黄河水泛滥成灾毁坏城池,洪水过后的泥沙将城市湮灭于地下;新城又重建于旧址之上,形成了“城摞城”的奇观。
另一方面,历代防洪治水的巨大工程给徐州城周圈留下
了众多的“遗址”、“遗迹”,如通济渠隋堤、宋苏堤、明代“徐州广运仓——国储门”、“通衢坊”、万历年绕城护堤、历代的黄楼旧址、清代“五省通衢”牌楼、铁牛等等。
最为著名的就是明清所筑的防洪石堤,史称“石岸”、“护城石堤”、“石堤工墙”。
它是元明代以来“治黄河”、“通运河”、“保漕道”的遗存,清代皇帝亲定的皇家“钦工”。
“护城石堤”早在1987年就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鼓楼区庆云桥西,故黄河南岸河堤高坡南,有仅存的约200米长,高4~5米的大条石砌明清“护城石堤”。
它见证了古代徐州人民抗击黄河洪水的历史,经历了千帆掩映的古运河(有清道光年《黄楼拜苏》图作证)。
2006年的夏秋之交,这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石堤工墙”却面临着被毁坏殆尽的严重危机。
迅速抢救保护这处景观带是当务之急。
依据这段故黄河的自然特色、历史文化特征,精心编制以南北两岸为骨架,以黄河大堤为主线,以绿地园林景点、历史遗址碑刻为核心,做好故黄河、古运河的系统规划和建造工程,争取尽早形成“滨水生态”自然景观。
尽快建成西从“倒马井”始,东至“汴泗交流”处(在迎春桥北、紧邻房屋产权处东南),象“显红岛”一带那样的“水文化”历史景点。
保护整修“水文化”的文物古迹,是延续名城文脉的最为有效手段,是古徐州“水文化”展示的重中之重。
徐州“水文化”保护的落实,将形成徐州古城南有云龙湖,西、北、东有故黄河、古运河的徐州“水文化”环绕。
3.徐州的古“地名”文化
古徐州的地名反映了徐州历史文化内涵的根基,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人文轶事、地理含义。
古城区的“地理实体命名”将起着延续古徐州文化的功能,必须认真对待“市区地理实体命名”的认定和评估。
让诸如“汴泗交流”处、(皇)华亭路、镇河街、顺河街、大坝头、二坝窝;美人巷、石磊巷、黌学巷、彭城路、鼓楼街;回马巷、倒马井、回龙窝、莲花井、石婆婆坑;夹河街、文亭街、苏堤路;道衙门、镇署街、都司巷、州后巷、府署街;粮市街、马市街、银市街、前仓巷、后仓里,等等永远见证着徐州的人文、地理和历史变迁。
为“抢救”这些行将消逝的地名“遗迹”,
建议在原遗址处作小区内的道路命名;采取“抢救”性的措施——树立遗址碑,记述此地历代变迁,否则后徐州人将无以为识,无处查找。
如在原“三山夹一井”附近立《彭祖庙遗址》碑;在今“铜牛”的对岸,迎春桥北立“汴泗交汇”遗址碑;在今白云山西,明东岸驿旧地皇华亭旧址处,立《明·东岸驿·新河口》碑;在袁桥南建“国储”广运仓牌坊,鸡嘴坝附近立“清风堂”故址碑、虚白斋故地碑,等等。
总之,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古徐州的文化,建议从上述三件事做起,归结为三句话,就是:保护好徐州的自然山水;保护好徐州的古“遗址”、“遗迹”;保护好徐州的古地名遗存。
城市的历史是生长延续着的“活”文化,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保护城市的格局和城市发展的连续,保护地方特色,保存古城的“时空”记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挖掘整理名城历史文化,探索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可能和方法,必将促进城市的规划和“实力徐州”的发展,达到历史、自然、生态城市的综合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