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特色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徐州美食历史文化简介1.东坡回赠肉,是徐州州传统名菜。
这是先用五花猪肋条肉,切成大方块,经焯水刮洗干净后置砂锅中,配以多种调味及鲜汤,先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至酥烂。
原汁鲜香醇厚,食之回味无穷。
相传,东坡回赠肉为苏东坡任徐州时所创。
2.3.2.贾汪素火腿:素火腿是其首屈一指的地方特色,其主要成分是油豆腐皮。
素火腿含钙、铁丰富,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及磷等营养素,味道鲜、香、有嚼劲。
3.梁王鱼“梁王鱼”又名“独占鳌头”。
是梁王朱温出狱后其义弟为他所做的下酒菜,朱温饥馋难忍,竟独自吃净。
他的两个兄弟开玩笑说:“让你独占鳌头了。
”后来朱温当了梁王,建都开封,东征徐州时,命义弟重新做菜,遂命名“独占鳌头”。
4.太极山药泥山药又称薯蓣,据志书记载:“薯蓣好者出彭城”。
徐州以盛产山药而闻名。
太极山药泥是道家“太极宴”中的一道甜菜,以太极图形而命名,突出了道家风味的特色。
5.彭城鱼丸徐州地方传统名菜,为清朝康熙年间“悦来酒家”厨师李自尝所创,色泽洁白、口感鲜嫩、安神养胃。
康有为曾书写对联赞道:“彭城鱼丸闻遐尔,声誉久驰越南北”。
6.羊肉滑脊徐州的羊肉闻名全国,羊肉滑脊更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奶白色的羊肉汤漂浮着水晶般的滑脊,用嘴轻轻吹一下汤面上翡翠般的香菜,和红艳艳的辣椒油,小吖一口滚烫的羊骨汤,放入嘴中,又滑又嫩,美不胜收。
7.王集香肠王集香肠是苏北最为著名的特产之一,历史悠久,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为僧时,化缘到睢宁大王集,得残羹一钵,其中有一段类似胡萝卜的肉制品,食之,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后朱元璋将其列入御宴食谱。
8.睢宁腊皮腊皮,是徐州一道名菜,起源于宋代,由农家百姓创造产生。
睢宁水粉皮以做成凉菜为主,配上少许菠菜叶,辅以红辣椒丝、蒜泥、食醋、香油等,独具佳肴特色。
冬季热炒或做汤,美味令人叫绝。
9.霸王别姬霸王别姬--原名龙凤烩。
项羽称霸王都彭城(徐州)举行开国大典时,为盛典备有“龙凤宴”。
徐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徐州,这座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徐州地处南北方的交界处,其独特的位置和历史背景赋予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篇文章将向您详细介绍徐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以及旅游景点,希望能让您对徐州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河下游南岸,紧邻山东省。
这里的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城市。
徐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徐州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炭、电力、化工等产业发达。
二、历史沿革徐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徐州属于宋国领土,后为楚、齐、魏等国相继统治。
秦统一六国后,徐州隶属泗水郡。
汉朝时期,徐州改为楚国,是汉朝的重要藩国之一。
此后,徐州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迭,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三、风土人情1. 饮食文化:徐州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淮扬菜系为主,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里的美食以鲜、咸、微辣为主,如徐州油条、徐州锅贴、徐州蒸饺等,都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此外,徐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蜜三刀、麻花等,深受游客喜爱。
2. 方言文化:徐州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徐州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语调独特,韵律感强。
当地人热情好客,善于言谈,喜欢用方言交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3. 民俗文化:徐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其中,汉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
汉代时期,徐州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此外,徐州的剪纸、泥人、糖人等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4. 节庆习俗:徐州的节庆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农历正月十五是徐州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在徐州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徐州名胜古迹概要
一、徐州的历史文化
徐州,古称“彭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徐州地处淮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徐州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里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见证了徐州历史的辉煌。
二、著名景点概述
徐州有许多著名的景点,这些景点充分展现了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这些景点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体验徐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1.汉文化景区:景区包括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等,是了解汉代历史文
化的好去处。
2.彭祖园:以彭祖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园内有彭祖像、彭祖祠等景点,是纪
念彭祖、弘扬彭祖文化的重要场所。
3.云龙湖风景区:位于徐州市区南部,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休闲
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这里有云龙湖、玉带桥等景点,景色优美。
4.徐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和公共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
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展示了徐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5.徐州城墙:是明清时期的城墙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城墙周围有护城河,城墙上有多座城门和箭楼。
6.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徐州市区西部,是一处集自然景观、森林生态和
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园内有泉山主峰、梨园等景点。
7.沛县汉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也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这里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刘邦像、汉阙等。
江苏徐州的导游词江苏徐州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江苏徐州!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希望通过我的导游,能给大家带来一次愉快而难忘的旅行。
一、徐州简介徐州位于中国东部,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它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徐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开放感的城市。
二、徐州的历史与文化1. 徐州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军事要地。
自秦朝以来,徐州就成为了多个朝代的都城,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徐州是烽火戏诸侯、风云变幻的地方,被誉为“兵家必争之地”。
2. 徐州是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
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徐州发生的。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3. 徐州也是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发源地。
徐州的布艺、陶瓷、雕刻等工艺品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
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技艺和美学价值,更体现了徐州人民勤劳智慧的民俗文化。
三、徐州的旅游景点1. 睢宁宝应古窑址:位于徐州市东北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窑址之一。
这里保存着明代官窑和民窑的遗迹,游客可以亲眼见证窑砖的制作过程,并欣赏到精美的瓷器。
2. 徐州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的陆迟南路,是江苏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陈列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金银器、玉器等,展示了徐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3. 云龙山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南部,是徐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这里有陡峭的山峰、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植被。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徒步登山,体验爬山的乐趣。
4. 九里山风景区:位于徐州市中心,是徐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这里有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还有秀美的山水和湖泊。
九里山是徐州市民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5. 徐州城市广场:位于市区的中心地带,是徐州市政府所在地。
广场上有大型的喷泉、雕塑和绿化带,是徐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徐州传统美食的介绍一、特色菜系1.道家菜徐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故乡,也是道教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道教的饮食文化是以求长生养生为目的,有食素与食荤两派,不过在节日大典、例祭、道事活动时均用蔬食菜馔。
素菜又称斋食,所用原料有豆腐、面筋、竹笋、菌类等。
荤食原料多用野味、山珍,调料惯用药料,以汁浓味厚见长,具有养生的特点。
道家宴席主要有:"三清托荤宴"、"太极宴"、"三五宴"、"四四宴"等。
托荤菜有:"阴阳鱼"、"乾坤蛋"、"四方肉"、"太虚丸子"、"黄芪竹荪"、"陈皮鸡"、"胭脂肉"等。
由徐州"太极宴"研制组制作的"托荤太极宴"菜点共有4组28品。
第一组:先上主拼太极图,外围五行碟;第二组,先上两小件,跟上一汤,后上八大件;第三组:上四道点心;第四组:上一品锅、四菜碟,两样主食。
2.释家菜元末明初,五省通衢的徐州出现了繁荣景象,佛教兴盛,寺庙众多,街头出现了由寺院僧人开办的素菜馆。
素菜馆制作的释家菜纯以素为料,做法讲究,形成了与官邸风味、民间风味迥然。
不同的释家风味。
天花宴、菊花宴、素八珍3种宴席较为知名。
"天花宴"取意于六朝高僧金陵说法"天花乱坠"的佛门佳话。
先上一个大型冷拼盘居中,象征天上尊者如来;周围再上十个冷盘,象征十大护法金刚;接着陆续上六大件,四小碗,四个座菜,最后的是"一品锅,总计为26道菜,随一品锅上的饭食叫做"罗汉饭"。
"菊花宴"为元代禅宗高僧创作。
先上八个冷盘,再上八个大件:金钵红莲、落霞飞鹜、孔雀开屏、蜜饯菩提、糖醋金针、爆檀香球等。
关于徐州地区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及民俗民风。
暑假期间,我们对徐州地区地方特色文化及民俗文化的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
1.柳琴戏和梆子戏 徐州的地方戏剧以梆子戏和柳琴戏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艺术体系,在徐州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受到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人们的普遍欢迎。
柳琴戏梆子戏2.伏羊节 伏羊美食文化节是徐州地区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传统悠久,在色、香、味、形竞奇斗芳的中国食苑中有一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古朴奇葩,每年入伏之季(7月中旬初伏第一天至8月中旬出伏),人们集中在各个饭店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伏羊美食节期间,全市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
同时周边地区特色羊肉馆来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点,还有异彩纷呈的活动,每天上演地方戏曲,表演舞蹈、武术、民俗,展出布艺、面塑、剪纸和花鸟奇石展出等。
伏羊美食文化节开幕式3.樱花艺术节中日友好樱花林是徐州市与日本半田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的象征,两市政府和人民先后投资数百万元,栽植日本樱和中国樱近两千株,同时对樱花林整个环境加以改造和充实提高,使之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樱花观赏基地。
每年阳春三月,樱花盛开时,数千株樱花以其晶莹多姿、纯洁高雅的风貌博得徐州市民的喜爱,大批国内外游客和日本友人纷至沓来,观光赏樱、饮酒歌舞,摄影留念。
4.槐花节风光宜人的马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亚欧大陆桥第一交通枢纽城市,京沪高速沿线的新沂市南郊, 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佛教胜地,形胜之美称于江淮,自古便有“峰峦横万叠,胜绝蓬莱境"的美誉。
阳春时节,山上山下繁花似锦,争芳斗艳,特别是数万株槐花满山遍野一起迎风怒放,香雪似海,花影扶疏,置身其中如临瑶林仙境。
江苏徐州市各地风俗1江苏徐州市各地风俗(包括⽣活风俗、饮⾷、婚丧嫁娶、约定俗成的)⼀、正⽉风俗徐州⼈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是最正宗的。
不过发展到现在,城市⾥保留的地道的风俗习惯是越来越少了,不过在徐州农村地区⾄今还延续着许多传统的习俗。
就说吃年夜饭吧,年三⼗晚上,全家⼈⼀起吃年夜饭,吃饺⼦守岁,这⾥⾯也是有讲究的。
农村古⽼的过春节吃年夜饭风俗还保留着,先在桌⼦上摆供,饺⼦、菜、⽔果都要先摆在桌⼦上,点上⾹,要敬天敬地,就是这⼀年的丰收啊,好运啊,还有敬祖宗,徐州⼈的观念是天地君亲师,要特别尊重他们。
伙房⾥⽕神也要供上去。
然后⼀家⼈坐在⼀起吃。
家⾥养的鸡狗也要给饺⼦吃。
除了吃饺⼦吃团圆饭,拜年也是徐州农村最具有地⽅特⾊的习俗。
徐州民俗馆馆长李培民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农村拜年的情景:“春节第⼀天,都起得特别早。
有时早上四五点,都还是满天星星,就起来了,起来之后,就吃饺⼦。
吃完饺⼦之后,先给⾃⼰的⽗母拜年磕头,然后整个村庄都互相拜年。
拜年呢,⼀个是吉祥如意,另外⼀个呢,就是乡亲们平时相处,难免有些误会,闹些⽭盾啦,通过这个⽅式来化解⽭盾,也是中华民族的⼀个传统。
” 徐州农村过春节是从农历初⼀⼀直持续到农历⼗五。
⼗五这天,也就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孩⼦打灯笼,放礼花,村⾥还要组织舞龙灯、舞狮⼦、踩⾼跷等活动。
⼗五过后,春节才算真正过完了 每年农历⼆⼗九⽇值观⾳菩萨诞⾠之⽇逢会。
云龙⼭⼤⼠岩的观⾳会始于清康熙年间。
当时徐州知洲姜焯派⼈凿刻了观⾳像,信佛教者多来拜祭,久⽽久之形成了观⾳会,民间称为云龙⼭会。
⼗九这⼀天,进⾹者、乞⼦者、还原者以及凑热闹赶会者、放风筝者潮涌⽽来,⼭路为塞,路外⼈满。
如今的云龙⼭会更富⽂化⽓息和娱乐⾊彩,歌舞表演、风味⼩吃、传统⼯艺等异彩纷呈,热闹⾮凡。
徐州的地⽅戏曲以梆⼦戏和柳琴戏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艺术体系,在徐州⼀带拥有⼴泛的群众基础,在外地也同样受到⼈们的普遍欢迎。
徐州文化: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徐州,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不仅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徐州的世界,感受一下这里的文化气息。
首先,说到徐州,就不能不提它的历史文化。
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超过六千年的文明史。
从汉代的彭城国到今天的现代化都市,徐州见证了无数的变迁。
特别是汉代文化,在徐州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比如,汉墓、汉画像石等文物,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风格。
还有云龙山上的北洞山汉墓群,里面的壁画精美绝伦,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除了历史文化,徐州的自然风光也相当迷人。
云龙湖就是其中之一,湖水碧波荡漾,四周青山环绕,湖边还有不少亭台楼阁,非常适合散步休闲。
每当夕阳西下,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另外,还有云龙山,山上树木葱郁,空气清新,是市民们周末出游的好去处。
说到徐州,美食也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
徐州的小吃种类繁多,口味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徐州烙馍”了。
烙馍是一种面食,外皮酥脆,内里软糯,配上各种调料,味道十分独特。
还有羊肉汤、炒凉粉等等,这些都是徐州人的最爱,外地游客来了也一定要尝尝。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徐州也在不断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徐州并没有忘记保护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
很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依然保留着,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比如每年的春节庙会,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进行舞狮、踩高跷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热闹非凡。
不仅如此,徐州还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了许多文化主题公园和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徐州的历史文化。
比如徐州博物馆、汉文化景区等,都是非常好的文化体验场所。
总的来说,徐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无论是历史文化遗迹,还是自然风光,亦或是美食文化,都能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还没有来过徐州,建议你找个时间来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
徐州特色文化范文徐州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特色文化。
以下是对徐州特色文化的详细介绍。
徐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特色文化自古以来一直得到传承和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有齐鲁文化、汉唐文化和运河文化。
齐鲁文化是徐州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位于齐鲁交界地带,齐鲁文化的传承让徐州得以成为“故事之城”,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其中,古城墙是徐州的地标之一,修建于明代,至今保存完整。
这座城墙高大雄伟,周长达15公里,是中国典型的古城墙之一、沿着城墙,游客可以欣赏到徐州的繁华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汉唐文化是徐州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历史上曾是汉唐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徐州境内的云龙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
云龙山是佛教圣地,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
山上的云龙寺建于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六大名寺之一、云龙寺中有众多的佛像和文物,体现了汉唐时期佛教艺术的精髓。
运河文化是徐州特色文化的独特之处。
徐州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之一,运河贯穿城市,给徐州带来了独特的发展机遇和文化底蕴。
徐州的运河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运河文化之源”。
游客来到运河景区,可以欣赏到运河的壮丽景色和富有特色的水乡人家。
运河畔的古城街道、吊脚楼、宽敞的运河码头等都展示了徐州独特的运河文化风貌。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特色文化,徐州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徐州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龙灯舞、腰鼓、花车巡游等,都是徐州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这些文化艺术在徐州各个节庆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徐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的来说,徐州特色文化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和发展而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齐鲁、汉唐和运河文化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徐州成为了一个极具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城市。
这些特色文化不仅丰富了徐州的旅游资源,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徐州的特色徐州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徐州菜:徐州菜是四大菜系中的淮扬菜系之一种,口味醇厚,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著名的徐州菜有霸王别姬、彭城鱼丸、羊方藏鱼等。
2.徐州烧烤:徐州烧烤是当地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调料和烤制技巧而著名。
在徐州,人们通常在街边的小摊或者夜市上享用烧烤,配以啤酒或者饮料,是一种非常惬意的美食体验。
3.徐州锅贴:徐州锅贴是当地的一道传统小吃,以其馅料丰富、口感鲜美而著名。
锅贴的形状像月牙,底面呈金黄色,上面则软软糯糯,馅料鲜美可口。
4.徐州油茶:徐州油茶是当地的传统饮品,是用糯米经过加工后制作成的一种茶点。
油茶色泽金黄,口感香酥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5.徐州彭城鼓乐:彭城鼓乐是徐州市的汉族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彭城鼓乐的演奏形式多样,包括吹、拉、弹、打击乐等,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徐州剪纸:徐州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名。
剪纸的图案多以花卉、动物、人物等为主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气息。
7.徐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艺术和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在博物馆内,人们可以了解徐州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到各种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8.徐州云龙湖:云龙湖是徐州市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在云龙湖畔,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光山色,领略到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
总的来说,徐州的特色涵盖了美食、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徐州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徐州的传统风俗徐州,古称“彭城”,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与豫、鲁、皖三省接壤。
徐州历史悠久,是华夏九州之一,有着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
在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
一、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徐州人过春节的习俗颇具特色。
从腊月初八开始,徐州人就忙着准备年货,家家户户都要熬制腊八粥,寓意着丰收和吉祥。
腊月二十三,是徐州的小年,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灶仪式,祈求来年灶火旺盛,家庭和睦。
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对联、挂灯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守岁。
子夜时分,鞭炮齐鸣,迎接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徐州人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互相拜年祝福。
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祝福他们平安健康、顺利成长。
接下来的几天,人们会走亲访友,互相宴请,庆祝新年的到来。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徐州人有吃元宵、赏花灯的习俗,街道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二、婚嫁习俗徐州的婚嫁习俗历史悠久,流程繁琐而讲究。
在古代,徐州的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
婚前要进行“问名”、“纳吉”、“纳征”等一系列仪式。
婚礼当天,新郎会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在返回新郎家的途中要跨过一个燃烧的炭盆,寓意辟邪和去除不吉之物。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要跨过门槛前的马鞍,寓意着平安和顺利。
婚礼上,新郎新娘要行三拜九叩之礼,感谢天地、父母和夫妻之间的恩情。
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回到娘家“回门”,表示对父母的尊重和感谢。
三、丧葬习俗徐州的丧葬习俗同样庄重而复杂。
当有人去世时,家人会立即通知亲友,并请风水先生选定墓地和安葬的吉日。
在停灵期间,家人要守灵,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出殡时,长子要摔碎一个瓦盆,寓意着“岁岁平安”和“碎碎平安”。
送葬的队伍要一路撒纸钱,为逝者引路。
到达墓地后,家人要进行安葬仪式,并请和尚或道士做法事超度亡灵。
安葬完毕后,家人要回家进行“圆坟”仪式,表示对逝者的最后告别。
徐州历史文化素材徐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引入一些徐州的历史文化素材,以展示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1. 徐州的历史沿革徐州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当时该地区是淮水和黄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历经千年,徐州属于吴、齐、楚、燕、赵等多个历史时期的政权。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徐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今天,徐州的历史可见于文化古迹和博物馆。
2. 徐州汉画像石徐州汉画像石是徐州地区独有的一种石刻艺术形式。
这些石刻作品多数来自东汉末年至西晋年间,已有1800多年历史。
徐州汉画像石以其生动的形象、细致的雕刻工艺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
画像石上的内容主要描绘人物、动物和各种生活场景,以及记录当时的社会风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3. 徐州城墙徐州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城墙的建设十分重要。
徐州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建于明代,后来多经扩建和修复。
现今,徐州城墙保存较为完整,呈现出独特的城市防御系统。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徐州城市的美景,感受钟灵毓秀的古城风貌。
4. 海归园海归园是徐州一处集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这里有修复和重建的古建筑,包括古亭、古桥、假山等,在这些古建筑之间,有小溪流水缓缓流淌,环境清幽宜人。
海归园还有展示徐州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来到海归园,可以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领略徐州的魅力。
5. 龙亭景区徐州的龙亭景区是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胜之一。
这里有着古老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景区内的龙亭广场上,有著名的龙亭大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殿内供奉着关公,每天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拜。
此外,龙亭景区还有许多古迹,如刘骥墓、贺龙祠等,这些古迹记录了徐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6. 徐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览和宣传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内珍藏有大量的艺术品和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刻、书法、绘画等多个门类。
论赵本夫长篇小说中的徐州地域文化特色
赵本夫的长篇小说《徐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以1942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为背景,以徐州这一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为舞台,展现了在战争岁月中人民的痛苦、奋斗和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徐州地域文化的特色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地域风景独特:小说中的徐州地域风景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比如,小说中描写了徐州的地理环境,如泗河、草千里等。
这些地理景观为小说增添了一份浩渺、壮丽的气息,同时也展示了徐州的自然风光和地方特色。
三、民俗文化传承:小说中融入了徐州的民俗文化,如大门头、烟花炮竹、拜神等。
通过描写这些民俗活动,小说展示了徐州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四、人物性格特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也展现了徐州的地域文化特色。
小说中的主人公赵胜利和其他一些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正是徐州人民的典型特征。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徐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赵本夫的长篇小说《徐州》通过对徐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描写,展现了徐州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风景、传承的民俗文化和人物性格特点。
这些特色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徐州的独特魅力,也为小说增添了一份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市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她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古史传说时期的大彭氏国。
春秋时期彭城曾作过宋国的都城。
秦汉之交,先是拥立楚怀王在此建都,后项羽又自诩为“西楚霸王”。
西汉初年,楚元王刘交在先秦时的旧城基础上建筑了当时全国少有的石垒城池。
此后的两千多年,彭城城池数经兴衰。
现在地面上保留的古“遗址”、“遗迹”是明洪武、清顺治年所修筑城池的遗痕。
历史性的标志建筑物,历代“遗址”、“遗迹”是古城历史的见证,以古文化为依托,开辟充实景点景观建设,展示古城文化积累和促进徐州古城文化传承。
拆除前的徐州府城西、北、东三面临水,故城垣墙的西北东三面呈弧形;城南墙东西向平直。
彭城以鼓楼为中心;以贯通南、北门的大街为中轴,东西基本对称。
徐州古城兼有北方平原城市的朝向方位、平面布局,且严谨、中正,又有因天时、袭地利,注重“风水”学说的自然崇尚理念。
今天的徐州古城区城垣走势残迹可辨;古城周圈地貌、环城护堤“遗迹”依稀尚存。
只是旧城区地名已消逝殆尽;街巷格局已被“城市改造”得面目全非;特别是古街道被“实体命名”弄得“旧貌换新颜”,只有零落的“遗址”、“遗迹”象“盆景”、“微缩景观”似的掩映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下。
时至今日来谈保护徐州古城风貌的保护,除保护徐州自然山水格局外,亟待保护的就是仅存不多的历代沿续下来的历史遗址、遗迹。
1.古彭城的自然“山文化”
“两汉文化看徐州”,汉文化蕴藏在徐州的山文化之中,徐州的山文化积淀除自然的山外,那就是隐藏在山中的汉代诸侯王陵和托付于山的人文轶事。
徐州州城境外“岗峦四合”山阜环绕,风光秀丽,“群山环抱,山、城相拥”。
西汉王陵开山凿石而建。
西汉楚王墓群已忝列“国保”。
目前已发现的汉墓约500余座,其中包括8代楚王墓、5代彭城王墓和众多的陪葬墓、附葬墓,列入重点保护的有30多座。
以西汉楚王陵为代表的“凿山为藏”崖洞墓,环古城外隐匿于山中,
成为徐州“山文化”的独特景观。
如居于九里山余脉闻名于世的小龟山楚王刘注墓、位于古城东南门户,州城的“下水口沙”狮子山楚王陵刘戊墓、古城正东的驮兰山楚王墓等。
除众多以山为陵的西东两汉墓葬外,徐州的群山还有大量的历代人文景观“资源”。
如古史传说时期寒浞的两山口“寒山”古战场、春秋时古徐国“宗庙”之山的徐国“王山”、张良“吹箫退楚兵”的子房山、项羽“秋风戏马”的南山戏马台、“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闻名于世的古战场、再北有古徐州北境的明代“淮海第一关”“州之镇山”的境山、更有因山凝云气蜿蜒如龙而得名的“州之胜景”——云龙山及云龙山北坡的“汉代采石场”、宋苏轼“石潭祈雨”的荆山和明清运河上的荆山桥,即便是城南的一座小“土山”——“范增墓”,也有着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等等,不胜枚举。
“山”的历代传奇,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了徐州“山文化”的特出属性和内涵。
2.古徐州的人文“水文化”
“徐(州)乃古彭城,东方大郡,襟淮带济,为南北两京喉舌”。
自古就是中国东部地区沟通东西南北的通衢要地。
卞水,“实乃禹绩”,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运河,“禹疏九川,陂九泽”。
历史时期这条人工河道称作汴水、汴渠。
汴水的人工东西运河和天然的南北走向泗水汇流于彭城——“汴泗交流郡城角”。
亿万年以来流过彭城下的古汴水、古泗水、隋通济渠、元明“泗水运河”、明清京杭大运河,演变成了今天的故黄河。
徐州的“水文化”有两大特征,一在“水势险要”;二在“治水”通航“保漕运”。
古徐州河道水流湍急,自古就有秦梁洪、百步洪、吕梁洪三处天下“至险”河段。
留下了孔子“逝者如斯夫”、秦始皇彭城下“泗水捞鼎”等历史记载和历代诗人“过徐州”的名篇辞章。
远至大禹、汉王景、宋苏轼、元贾鲁、明潘季驯、清黎世序,乃至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在徐州书写了厚重的“治水”业绩。
一方面,黄河水泛滥成灾毁坏城池,洪水过后的泥沙将城市湮灭于地下;新城又重建于旧址之上,形成了“城摞城”的奇观。
另一方面,历代防洪治水的巨大工程给徐州城周圈留下
了众多的“遗址”、“遗迹”,如通济渠隋堤、宋苏堤、明代“徐州广运仓——国储门”、“通衢坊”、万历年绕城护堤、历代的黄楼旧址、清代“五省通衢”牌楼、铁牛等等。
最为著名的就是明清所筑的防洪石堤,史称“石岸”、“护城石堤”、“石堤工墙”。
它是元明代以来“治黄河”、“通运河”、“保漕道”的遗存,清代皇帝亲定的皇家“钦工”。
“护城石堤”早在1987年就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鼓楼区庆云桥西,故黄河南岸河堤高坡南,有仅存的约200米长,高4~5米的大条石砌明清“护城石堤”。
它见证了古代徐州人民抗击黄河洪水的历史,经历了千帆掩映的古运河(有清道光年《黄楼拜苏》图作证)。
2006年的夏秋之交,这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石堤工墙”却面临着被毁坏殆尽的严重危机。
迅速抢救保护这处景观带是当务之急。
依据这段故黄河的自然特色、历史文化特征,精心编制以南北两岸为骨架,以黄河大堤为主线,以绿地园林景点、历史遗址碑刻为核心,做好故黄河、古运河的系统规划和建造工程,争取尽早形成“滨水生态”自然景观。
尽快建成西从“倒马井”始,东至“汴泗交流”处(在迎春桥北、紧邻房屋产权处东南),象“显红岛”一带那样的“水文化”历史景点。
保护整修“水文化”的文物古迹,是延续名城文脉的最为有效手段,是古徐州“水文化”展示的重中之重。
徐州“水文化”保护的落实,将形成徐州古城南有云龙湖,西、北、东有故黄河、古运河的徐州“水文化”环绕。
3.徐州的古“地名”文化
古徐州的地名反映了徐州历史文化内涵的根基,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人文轶事、地理含义。
古城区的“地理实体命名”将起着延续古徐州文化的功能,必须认真对待“市区地理实体命名”的认定和评估。
让诸如“汴泗交流”处、(皇)华亭路、镇河街、顺河街、大坝头、二坝窝;美人巷、石磊巷、黌学巷、彭城路、鼓楼街;回马巷、倒马井、回龙窝、莲花井、石婆婆坑;夹河街、文亭街、苏堤路;道衙门、镇署街、都司巷、州后巷、府署街;粮市街、马市街、银市街、前仓巷、后仓里,等等永远见证着徐州的人文、地理和历史变迁。
为“抢救”这些行将消逝的地名“遗迹”,
建议在原遗址处作小区内的道路命名;采取“抢救”性的措施——树立遗址碑,记述此地历代变迁,否则后徐州人将无以为识,无处查找。
如在原“三山夹一井”附近立《彭祖庙遗址》碑;在今“铜牛”的对岸,迎春桥北立“汴泗交汇”遗址碑;在今白云山西,明东岸驿旧地皇华亭旧址处,立《明·东岸驿·新河口》碑;在袁桥南建“国储”广运仓牌坊,鸡嘴坝附近立“清风堂”故址碑、虚白斋故地碑,等等。
总之,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古徐州的文化,建议从上述三件事做起,归结为三句话,就是:保护好徐州的自然山水;保护好徐州的古“遗址”、“遗迹”;保护好徐州的古地名遗存。
城市的历史是生长延续着的“活”文化,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保护城市的格局和城市发展的连续,保护地方特色,保存古城的“时空”记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挖掘整理名城历史文化,探索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可能和方法,必将促进城市的规划和“实力徐州”的发展,达到历史、自然、生态城市的综合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