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_行气止痛话香附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木香和香附用途区别中药木香和香附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材,它们在中医药理论中有着不同的用途和特点。
首先,木香,又称乌香、乌夷香、麝香、乌陵香等,为蔷薇科植物乌香木的果实。
木香具有行气活血、祛寒止痛、化痰散结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膈痛、痰气阻滞、寒痛等症状。
具体用途包括:1. 理气止痛:木香具有活血、舒筋、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胸腹疼痛、痞满胁肋等症状,尤其对经络气滞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
2. 化痰散结:木香可以促进痰湿排出,对于痰湿阻滞引起的胸闷、咳嗽、咯痰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缓解寒痛:木香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于寒邪引起的胃痛、腹痛具有缓解作用。
此外,木香还可以袪风除湿、解表发散、调和脾胃等,可用于风湿痹痛、湿疹、胸脘痛等症状的治疗。
其次,香附,又称小茴香、川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子的块茎。
香附具有温阳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痛、胃脘冷痛、经闭痛等症状。
具体用途包括:1. 温肾散寒:香附具有温肾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痛、遗尿、尿频等症状,并可治疗寒痛性的经闭、痛经等妇科疾病。
2. 健脾和胃:香附有温中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脾胃阳虚引起的胃寒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3. 缓解痛症:香附可以行气止痛,对于腹痛、腰痛等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香附还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胸膈痛等寒症,可用于疗散寒痹滞、行气化痰等。
综上所述,木香与香附在功效和用途上存在差异。
木香多用于胸膈痛、痰气阻滞、寒痛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痰、行气活血的作用;香附多用于寒痛、胃脘冷痛、经闭痛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
当然,具体使用应根据个体症状、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材,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点香附,又称郁香、顺香、陈香,是唇形科植物香附的根茎部分,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
香附具有较多的药用功效和适应症,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并且在传统民间医药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一、祛湿化痰香附性味苦、辛,温,有一定的祛湿化痰作用。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过度湿气可以导致腹痛、腹胀、食少纳呆、咳嗽、痰黏等症状。
香附可以促进湿气的代谢排出,减轻湿气的困扰。
临床上常将香附与其他药材合用,如生姜、山药、茯苓等,制成不同的配方来治疗湿气症状。
二、舒肝理气中医理论认为,肝气郁结是导致情绪不稳定、胸胁胀痛、偏头痛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附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不适症状。
临床上常将香附与泽泻、川楝子等药材合用,制成多种方剂来调理肝气郁结,从而改善相关症状。
三、活血止痛香附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痛是血瘀的一种表现,而香附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瘀血状态并减轻痛症。
临床上常将香附与当归、川芎等药材合用,来治疗痛证,如痛经、瘀血性疼痛等。
四、安神定志香附可用于治疗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神经系统症状常常与心脾不调有关,香附具有健脾益气,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心脾功能而改善相关症状。
通常香附会通过与白术、山药、枣仁等中药配伍,制成相应方剂应用。
五、温经止血香附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女性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等问题常常与气血不调有关,香附可以通过温经止血的作用,调理气血并改善相关症状。
在临床上常将香附与当归、芍药等药材合用,制成相应方剂应用。
六、抗菌抗炎香附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活性。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香附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富含挥发油,具有抑制细菌和炎症反应的作用。
临床上常将香附与车前草、草果等药材合用,制成相应方剂来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咽炎、皮炎等。
七、抗氧化香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减轻自由基的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影响。
药性歌括四百味、香附
香附
[歌诀]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译注]香附味辛微苦,性平。
它有理气解郁的作用,常用于气郁不得流通的胸胁脘腹胀痛。
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所以可治因郁结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和行经少腹胀痛等症。
由于它能理气,所以又可以消化肠胃中停留的食物。
[应用】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常与柴胡、木香、枳壳、芍药、川芎等同用;有热象者,可加用山栀子、丹皮等药。
用治脘腹胀痛,食积不消,常与陈皮、神曲等同用;若为寒凝气滞者,又常与高良姜同用,共奏散寒理气止痛之功。
用治肝郁气滞化火,发为乳痈胀痛者,多与橘叶、蒲公英、赤芍、金银花等同用;而治寒滞肝脉,疝气腹痛,又多与小茴香、乌药、吴茱萸、川楝子、元胡等同用。
用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常与川芎、芍药、当归、地黄同用,组成调经止痛的基本方;有热加黄连、黄芩、丹皮;有寒加干姜、艾叶、肉桂;有瘀加桃仁、红花、泽兰。
此外与苏梗同用,有理气安胎作用,可治气滞胎动不安;与紫苏、陈皮同用,可治风寒表证兼气滞腹胀者。
[用量]6~12克。
[使用注意]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用。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香附,又名香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对香附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
首先,香附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
香附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经脉阻塞引起的疼痛,尤其对于胸腹疼痛、腹胀、经行腹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香附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忧郁等情绪,帮助人们放松身心。
其次,香附具有消炎抗菌的功效。
香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于一些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香附还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加速皮肤组织的修复,对于一些皮肤炎症、溃疡、疮疖等有良好的疗效。
再次,香附具有调经止带的作用。
香附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缓解经血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或过短等月经不调问题。
特别是对于经血带下重、腰酸背痛等症状较为明显的妇女,香附更是一种有效的药物选择。
此外,香附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香附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的老化过程,减少皱纹、色斑等老年化现象的出现。
同时,香附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使人更加健康。
最后,香附还具有一定的安神助眠作用。
香附中的成分具有镇静、安抚神经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多梦、健忘等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
特别是在压力大、焦虑情绪严重的人群中,香附对于缓解压力、促进睡眠有一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香附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它不仅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疼痛,还具有消炎抗菌、调经止带、抗衰老、安神助眠等作用。
因此,在临床应用与日常保健中,香附常被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与调理。
但需要注意的是,香附虽然功效明显,但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或过量使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香附功效与作用香附,学名“飞翔草”,又名风车草。
它是一种中草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香附具有舒肝理气的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肝是人体五脏中的一脏,主要功能是调节气机、疏泄气机、储藏血液等。
肝气郁结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症状,例如胸闷、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
香附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使人感到心情舒畅。
其次,香附具有活血解瘀的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血液循环不畅可以导致气血郁滞,从而引发各种病症,例如瘀血、淤血等。
香附具有活血解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郁滞的症状,从而达到健康的效果。
此外,香附还具有止痛消肿的作用。
痛是让人非常不舒服的感觉,有时甚至会让人难以忍受。
香附具有止痛消肿的功效,可以缓解各种疼痛,例如头痛、胸痛、痛经等,还可以减轻肿胀疼痛的症状。
香附还具有祛风、祛湿、解毒的作用。
在中医药学中,风湿湿邪在人体内积聚会导致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香附具有祛风、祛湿、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这些症状,恢复身体的健康。
此外,香附还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例如感冒、咳嗽、发烧等。
香附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等疾病的作用。
另外,香附还具有护肝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饮酒、熬夜、吃辣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香附具有护肝作用,可以修复肝脏受损的组织,改善肝功能,保护肝脏健康。
最后,香附还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外貌越来越注重,因此美容养颜成为现代人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香附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可以改善皮肤暗黄、粗糙、皱纹等问题,提高肌肤的亮度和光泽度。
总而言之,香附作为一种中草药,具有多种多样的功效与作用。
它能够舒肝理气、活血解瘀、止痛消肿、祛风祛湿、解毒、抗炎抗菌、护肝,同时还有美容养颜的效果。
香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香附,又称香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中医药中。
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同样也存在一些禁忌。
本文将介绍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并明确禁忌。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1.舒筋活络:香附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对于各种因筋骨受伤引起的疼痛非常有效。
例如,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颈肩综合症、痛风等疾病,香附具有减轻疼痛、消肿止痛的作用。
2.温经散寒:香附是一种温性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
对于因寒冷引起的症状,如寒疝、寒痹、冷性腹痛等,香附可以起到温经驱寒的作用。
3.理气止痛:香附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
中医认为,气滞则痛,香附可以调畅气机,舒缓气滞引起的疼痛症状。
它特别适用于胸腹部胀痛、胁肋痛、经闭痛等病症。
4.化湿利水:香附有很好的化湿利水作用,可以减轻湿邪引起的水肿、浮肿等症状。
它对于湿热重症、水肿病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5.安神定志:香附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可以缓解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它对于慢性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有很好的疗效。
6.化痰散结:香附可以化痰散结,适用于痰饮病、痰瘀病等症状。
它对于痰瘀导致的乳房胀痛、胸腹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7.化瘀止血:香附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调畅气机,消除血瘀,止血效果显著。
它适用于慢性肛门出血、血崩、崩漏等症状。
禁忌:使用者在使用香附时应注意以下禁忌:1.孕妇禁用:香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妇科疾病患者慎用:一些妇科疾病患者,如月经过多、经期不调等病症,使用香附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要慎重使用。
3.药物过敏者慎用:个别人对香附存在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4.高热患者忌用:香附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患有高热等症状的患者不适宜使用。
5.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香附时,应避免与一些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例如,香附不宜与降压药物、血液稀释剂等同时使用。
香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常被用于制作香料和药物。
它有许多独特的功效和作用,而且与制香附在用法和功效上也有一些区别。
香附是一种根茎,具有辛温的特性。
按照中医理论,它能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并具有舒筋活络、化瘀止血等药理作用。
香附主要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瘀血痛证等。
香附的主要功效包括: 1. 温经散寒:香附能够温暖体内的经络,舒缓寒冷引起的不适。
因此,对于寒凉引起的痛经、寒疝、寒湿痹痛等症状,香附具有很好的疗效。
2. 行气止痛:香附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疼痛。
在中医临床中,常用香附来治疗各种痛证,如腹痛、胸痛、风湿痛等。
3. 化瘀止血:香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瘀血瘢痕、瘀血疮疖等。
此外,香附也常用于妇科病的治疗,如经闭、痛经等。
制香附是由香附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而得到的。
与香附相比,制香附的功效和作用有一些区别: 1. 去湿祛痰:香附是一味暖性的中草药,而制香附在经过加工处理后,更加偏向于燥热的性质。
因此,制香附具有较强的去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湿热痰饮、哮喘等症状。
2. 镇静安神:制香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可用于治疗失眠、健忘、焦虑等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香附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3. 开胃消食:制香附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加食欲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总体而言,香附和制香附都有许多的功效和作用可供利用。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症,可以选择不同的药材来应用。
在使用香附或制香附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剂量来使用,并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注意: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还需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香附的作用功能主治1. 介绍香附,又称香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香附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香附的作用、功能和主治。
2. 作用和功能香附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包括:•补气活血:香附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气血运行,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相关症状。
•理气止痛:香附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胸腹部、经腰腹及疼痛绞痛等不适感。
•开窍醒神:香附可以开窍醒神,提神醒脑,对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驱湿除寒:香附能够温经散寒,驱除体内寒湿,对于寒湿引起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具有疗效。
3. 主治香附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主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经络痛症:香附能够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对于经络痛症,如月经不调、痛经、胸腹疼痛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心脑血管疾病:香附具有活血化瘀、开窍醒神的作用,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头痛、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风湿病:香附具有驱湿除寒的作用,对于风湿病引起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神经衰弱:香附能够开窍醒神,提神醒脑,对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香附可以作为药材使用,也可以用于烹饪。
以下是香附的一些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煎汤饮用:可将适量的香附煮水,制成香附汤,可根据个人情况适量饮用。
•炖煮食用:香附可以与其他食材一起炖煮,如炖猪骨汤等。
•注意事项:使用香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应谨慎使用;过量使用香附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潮。
注意:本文介绍的是香附的作用、功能和主治,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在使用香附或其他中药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5. 小结香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活血、理气止痛、开窍醒神、驱湿除寒等作用和功能。
它在经络痛症、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和神经衰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主治能力。
香附的临床应用及用量香附,又名香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为朴科软梗香附的块根或根茎,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在临床上,香附被广泛用于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健脾化湿、祛风止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香附的用法用量因人而异,需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来定。
下面将就香附的临床应用及用量进行详细介绍。
一、香附的临床应用1. 调理气血香附具有活血化瘀、益气行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瘀血性疾病等。
比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血等症状,都可以用香附来调理气血,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2. 舒筋活络香附有温经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在临床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桂枝、防风、川芎等,起到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
3. 健脾化湿香附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湿滞、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香附可以与白术、茯苓等药物配伍使用,共同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湿滞症状。
4. 祛风止痛香附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头痛偏正、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在临床上可以与羌活、防风、川芎等药物配伍使用,共同发挥祛风止痛的作用。
二、香附的用量1. 香附的用量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参照以下用量标准:(1)一般用量:3~10克,可入汤剂、煎剂、散剂等。
(2)煎服:香附可煎水服用,也可与其他药物一起煎服,根据医嘱调整煎服次数和用量。
2. 注意事项(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香附,避免影响胎儿或宝宝的健康。
(2)婴幼儿、老年人及体弱者应谨慎使用香附,注意用药剂量及频率。
(3)对香附过敏者禁止使用,对于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香附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在使用香附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使用,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或误用,从而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特殊人群或情况,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老年人及体弱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香附,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香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别名还有“香附子”、“香莪莲”等。
它是附子科植物香附子的干燥块根,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香附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香附具有微温、微苦、辛辣的特性,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部分有机酸、萜类化合物、挥发油等。
香附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1. 活血化瘀:香附具有活血行气、化瘀消肿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气血运行,对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胸胁疼痛等具有较好效果。
2. 缓解痛症:由于香附具有辛辣的性质,它可以温通经络,缓解疼痛。
中医常将香附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伤等疼痛性疾病。
3. 改善消化功能:香附具有促进消化酶分泌、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帮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问题。
4. 抗菌消炎:香附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外伤感染、湿疹、痔疮等疾病。
5. 舒张血管:香附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舒张血管,增加血管的弹性,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食用香附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方法:1. 煮汤食用:将香附与其他食材一同煮汤食用,可以增加汤的风味,同时融入香附的功效。
适用于补血、缓解疼痛的需要。
2. 制作药膳:可以将香附与其他中药材一同炖煮成药膳,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食谱,具有调补身体的作用。
3. 泡茶饮用:将适量的香附加入热水中浸泡,制作成香附茶饮用,可以舒缓疲劳,改善消化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香附属于中药材,食用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对于个体过敏香附的人群,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慎用,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香附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缓解痛症、改善消化功能、抗菌消炎、舒张血管等功效与作用。
合理使用香附并遵循医嘱,可以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帮助。
香附理气止痛通调经脉
香附理气止痛通调经脉
香附为“气中之血药”,善于理气止痛,通调经脉。
余治疗妇人血虚气滞,经行腹痛,月经不调,常用《中药成方配本》中的制香附丸,方用:
制香附500克,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200克,白术、广皮、泽兰叶各150克,酒炒甘草50克,酒炒黄柏50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方中重用香附,通血脉,止疼痛以治标;用四物汤补血活血以治本;用白术健脾,增强统血之功能;用广皮助香附理气止痛;用泽兰叶散瘀调经而不伤正气;用黄柏清热燥湿,以防香附过温,寒温并用,配搭巧妙;用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有调气、和血、止痛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不失为疗效卓著的名方。
行气止痛的良药——香附香附,别名莎草根、香附子、香附米、雀头香、雷公头等,是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
【药性】辛、微苦、微甘、平。
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在中药店中买到的香附形状如纺锤形,或略有弯曲,长约2~3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呈棕褐色或黑褐色,并有不规则纵皱纹,有特异性的香气,味微苦。
香附主产于我国的山东、河南、浙江、湖南等地,产于山东的香附称东香附,产于浙江者又称南香附,品质较佳。
香附的采收时间为每年的9~10月,将莎草的根茎采集后洗净,晒干,烧去须根,未炮制者称生香附,经炮制后者称制香附,并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别称为醋香附、酒香附、四制香附等。
不同方法炮制的香附功效也有所不同,如香附生用上行达表,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行经络,姜汁炒可化痰饮。
【香附的功效主治】中药学称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是行气止痛之佳品。
香附主要有两大功效:一、疏肝理气香附具有疏肝解郁、通畅气机的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气必须在全身不断流动,才能使脏腑经络气血通畅,身体才能健康。
肝主疏泄,能够调畅气机使全身的气血运行通畅。
当肝气郁结时,其调畅气机的功能减弱,会引起气的运行不畅,甚至出现气滞的情况,中医称肝郁气滞,会出现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情绪低落,或心烦易怒者,可选用香附,与柴胡、白芍等中药同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因为肝还对脾胃的消化功能有影响,肝郁气滞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现,如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称肝脾不和证,可选用香附与木香、佛手等中药同用,治疗有效。
二、调经止痛香附通过疏肝理气的功能,又可达到调经止痛的效果,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药物,特别适合于因肝郁气滞而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不准、经行腹痛等症状。
香附既能行气又能活血,对治疗妇科疾病有较好效果。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香附是“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可见其治疗气滞及妇科的功效较佳。
【香附的配伍应用】香附与不同中药联合应用,有不同的效果。
行气药概述行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第十四章行气药下面介绍第十四章,十四章行气药,书上在209页。
那么首先我们还是介绍行气药的含义。
我们书上说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长用于治疗气滞证的药物,叫作行气药。
简单地讲就是以行气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气滞证的药物,叫作行气药,记这么一句话就够了。
那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目前对于这一章的药物,有两种不同的称谓。
我们教材,把它叫作行气药,认为它是以行气为主要功效,那么在另外的一些中药著作,包括教科书把它叫作理气药,就认为这一类的药,能够调理气机,治疗气分的病证,称为理气药。
一般在称行气药的书上来说,它又叫理气药,称理气药的书上来说,它又叫行气药。
那么从表面上来看,好像就是说是同谓语,既可以叫行气药,又可以叫理气药。
其实行气和理气是不同的,这是学术观点上的一个认识的一个分歧。
那么认为这一类的药,应该叫理气的,它主要的依据就说这一类的药,它对气机有调理的作用,它比较广泛,尤其是这一章的药物当中,很多药物不但能够行气,而且能够降气,所以它的理气主要包括了行气和降气这样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把它称为理气,这是一种观点。
另外一种观点,就认为这一类的药物,它的主要功效是行气,降气只是部分药物兼有的功效。
所以称为行气比较准确,所以不赞同称为理气的。
我个人的观点,我是同意这类的药,称为行气药,不要称为理气药。
首先称为理气药,调理气分,那么人体的气分这是很广义的,气分出现的病理改变,现在至少有气滞、气逆、气虚、气陷、气脱,都是属于气分的病变,都需要调理,那么我们就说把什么气陷、气脱、气虚,把它除开,那么理气,调理的气分,调畅的气机,一个就是气滞,二个就是气逆,那么就把它局限在这两个方面。
但是理气本身不能反应药物的具体功效,我们是按功效来分类的,这教科书,理气很难讲是一个具体的功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没有很确定含义的一个术语,就是退一步来讲,我们给它赋予一个比较固定的含义,理气就包括行气和降气。
香附‖,理气止痛,调经活血的功效...这种田间野草,竟是妇科良药,还有香味原创赵岩中医赵岩 8月7日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小草张可儿这下雨天,最适合香附生长。
许多人觉得中医距离我们日常生活很遥远,其实中医距离我们很近,只要亲近自然,其一花一果,一草子木,都可能是中药。
现代人很少亲近自然,所以不是中医远离了生活,而是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
许多药物就生长在田间地头,绝大多数农民都不知道,以为就是普通的杂草。
一过立秋,是许多药材采收的最佳时节,比如香附,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药,具有理气止痛,调经活血的功效,可以和胃止痛,比如治疗胃痛的良附丸里面就有香附。
还可以温宫散寒,比如治疗胞宫虚寒的艾附暖宫丸,里面就有香附。
还可以疏肝解郁,治疗肝气郁结的柴胡疏肝散里面就有香附。
还可以舒畅情志,治疗郁证的越鞠丸里面就有香附。
还可以理气通经,治疗月经延迟的抑气汤里面就有香附。
还可以祛风止痛,治疗偏头痛的散偏汤里面就有香附。
还可以解表去湿,治疗寒湿外感的香附散里面就有香附……我们小时候,这个季节干的最多的活就是在田间拔草,那时没有除草剂,有些野草非常难对付。
比如马齿苋,晒也晒不死,拔下来如果仍在地垄,太阳晒不死它,过几天下场雨,立马复活。
还有菟丝子,我们叫做缠丝皱,寄生在大豆上面,一长抑大片,很难处理。
还有今天所说的这种药,就是莎草,其根可以入药,就是香附。
莎草喜欢长在潮湿一点得土壤,但是其根部被土壤包裹的很结实。
如果用手拔的话,一般就会折断,根还是留在土壤里面,过几天还会长出苗来。
香附,我们称之为“毛娃”,可以生吃,小时候没啥零食,就用小铲挖来,使劲剥开外面的硬皮,吃里面的部分,有点脆,有点香味,后来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在吃中药。
过去走方医,手里有两种药,一种是黄鹤丹,主要治疗男人,一种是青囊丸,主要治疗女人,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不同的药物煮水冲服,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行气止痛话香附
徐才华;符仙宇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2(037)006
【摘要】@@ 香附用途十分广泛,妇科称其为"圣药".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说,宜于女人,不宜于男子者,非矣!"赞扬其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书中该条之下列主治症38则,附方48首;其中妇科8则,内科杂病14则,血证5则,五官头面9则,外科2则,可谓详尽其用.今将笔者由学习与临床所获对香附的认识整理如下.
【总页数】2页(P258-259)
【作者】徐才华;符仙宇
【作者单位】318020,浙江省台州市南城卫生院;318020,浙江省台州市南城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香附和醋炙香附中α-香附酮含量测定 [J], 侯立静;吴丽丽;李英霞
2.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 [J], 王世宇;李文兵;卢君蓉;季宁平;傅超美;严鑫;刘哿咿;余佳丽
3.行气止痛的良药——香附 [J], 园丁
4.妇科良药话香附 [J], 胡松
5.香附:行气止痛 [J], 叶水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香附,有18组经典对药!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美称。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性味辛、微苦、微甘,平。
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炮制方法:1、香附:除去毛须及杂质,切厚片或碾碎。
2、醋香附:取香附片(粒),照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方法称为醋炙法。
)炒干。
经典论述:1、《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3、《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下面笔者列举常与香附配伍的对药,浅说香附的拓展运用。
香附、苏叶香附与苏叶相配加陈皮、甘草,《局方》名香苏散,治四时温疫伤寒,症见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等。
苏叶发表散寒兼益脾宽中,香附调气消痞,费伯雄《医方论》评其:“外疏风而内行气,正以轻松流利为佳”。
顺气调经之绀珠正气天香散,用香附、苏叶、乌药、陈皮、干姜相伍,功在疏解郁气,气行血活则痛除。
其中香附、苏叶入血分而利气,乌药、陈皮入气分而理气,此即香附、苏叶运用于内伤病的典范。
香附、白芷香附与白芷相配,见于《医醇賸义》香芷汤(香附、白芷、桑叶、菊花、防风、蔓荆子、蝉衣、川芎、当归、桔梗、黑芝麻),治太阳受风,巅顶作痛,鼻窍微塞,时流清涕等症。
二药均气味芳香而具通窍之功,既疏表又兼和里,与香附、苏叶相配同法。
《传信适用方》香芎散(香附、白芷、川芎、藿香、石膏、甘草)亦有运用。
香附、旋覆花香附与旋覆花相配,见于《温病条辨》香附旋覆花汤(香附、旋覆花、苏子霜、陈皮、半夏、茯苓、薏仁),吴鞠通自注云:“香附、旋复,善通肝络而逐胁下之饮”,其法用苦辛淡合芳香开络。
【每天学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要药——香附⊙编辑:精诚君【香附基本介绍】香附,中药名。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
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
气香,味微苦。
主产于浙江、福建、湖南。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
归肝、脾、三焦经。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相关配伍】1.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
每服一百丸。
(《丹溪心法》越鞠丸)2.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
姜汁面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
(《仁存堂经验方》)3.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
上为末。
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
(《澹寮方》)4.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
(《丹溪治法心要》)5.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
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
(《全生指迷方》)6.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
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
(《本事方》)7.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
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
(《三因方》香荆散)【相关论述】1.《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3.《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转载:行气止痛话香附
发布时间:2010-04-12 20:04
行气止痛话香附
香附,又名香附子、雀头香、莎草根、香附米、三棱草根等,为莎草科多
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茎。
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河南等省。
香附的药用始载于唐朝的《名医别录》一书,列为中品。
中医认为,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
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胸脘胀满、两胁疼痛、月经不调、胎产诸病。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
炒黑则止血,得童便浸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补肾气,酒浸炒则入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
”从而可见古人用香附很有讲究。
香附与不同中药配伍,还能发挥其不同的功用。
如它与人参、白术配伍则有补气之功;与当归、地黄相配则有补血之妙;同木香合用则消滞和中;与川芎、苍术同用则总解诸郁等。
所以古人称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总帅”是很有道理的。
香附是一味疏理肝气郁滞的良药,历代医家都擅用香附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以治疗因精神不快、情志抑郁产生的肝胃不和、消化不良、胸膈痞满、呕吐吞酸、腹痛胁胀、月经不调等症。
如中成药越鞠丸,就是以香附为主,配以苍术、川芎、栀子、神曲等,用以舒肝解郁。
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香附内含葡萄糖8.3%~9%,果糖1%~1.7%,淀粉40%~41.1%,以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
香附具有以下的药理作用:1.对子宫有收缩作用。
用其5%流浸膏,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对处于收缩期状态的子宫作用更明显。
2.能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3.抗真菌作用。
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下面介绍几则验方:
治偏头痛香附(炒)120克,川芎60克,共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3~5克。
治月经不调、痛经用香附、益母草各12克,丹参15克,白芍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颇为有效。
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 20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