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 格式:ppt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43
一、水质采样标准规范1、GB/T 5750.2-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2、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3、HJ/T 493-2009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4、HJ/T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5、HJ/T 495-2009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指导6、HJ/T 92-200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7、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二、地表水采样1、监测断面的布设2、监测断面的类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3、采样点位的确定:采样垂线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4、采样频率与采样时间5、采样前的准备确定采样负责人制定采样计划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6、采样方法a.采样器①聚乙烯塑料桶②单层采水瓶③直立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b.采样数量:在地表水监测中通常采样瞬时水样。
c.在水样菜如或装入容器中后,应按照要求加入保存剂。
7、采样注意事项a.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b.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必要时使用定位仪定位。
c.认真填写采样记录d.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e.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记录和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应立即补采或重采。
f.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30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并且采样容器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g.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不不留空气。
h.测定油类、BOD、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8、现场测定项目水温、pH值、透明度、电导率、DO等。
三、污水采样1、监测点位布设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活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放口。
(第一类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活性氯、石棉、氯乙烯)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
环境监测技术参考试题集-水采样及现场监测(判断题及答案)1.《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规定,测定水中微生物的样品瓶在灭菌前可向容器中加入亚硫酸钠,以除去余氯对细菌的抑制使用。
O答案:×正确答案:测定水中微生物的样品瓶在灭菌前可向容器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以除去余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2.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中封闭管道的采样技术规定,采集自来水或抽水设备中的水样时,应先放水数分钟,使积留在水管中的杂质及陈旧水排出,然后再取样。
采集水样前,应先用水样洗涤采样器容器、盛样瓶及塞子2〜3次(油类除外)。
() 答案:√3.根据《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只有固定采样点位才能对不同时间所采集的样品进行对比。
O答案:√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774-2015)规定:未按照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的监测计划完成全部水质指标监测,但据已监测指标评价结果为达标的水源,认定其水量达标率为60%,水源达标率为0。
()答案:√5.工业废水的采样中,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所有水样容器2-3次,然后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立即加入相应的固定剂,贴好标签。
()答案:×6.企事业单位污水采样点处必须设置明显标志,确认后的采样点不得改动。
O答案:X7.对于第一类水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采样。
() 答案:√8.在废水排放标准中,按污染物的性质和控制方式分为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前者不得以稀释的方式处理。
O答案:√9.测定某工业废水一个生产周期内PH的方法是:按等时间间隔采样,将多次采集的水样混合均匀,然后测定该混合水样的pH。
() 答案:×正确答案:测定某工业废水一个生产周期内PH的方法是:必须单独测定每次采集水样的pH。
10.工业废水的采样中,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所有水样容器2〜3次,然后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立即加入相应的固定剂,贴好标签。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91批准日期0000-00-00 实施日期1991-08-09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91Water quality—Technical regulation on the design of sampling programmes本标准是水质采样标准第一部分。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5667/1《水质——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案设计指导》。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包括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质量控制、质量表征、污染物鉴别采样方案的原则。
第一篇采样目标的确定2 引言本篇强调在进行水、底部沉积物和污泥采样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的比较重要的因素。
采样和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其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在表征水体、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质量时,不可能检验其整体,必须采集样品,并且要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样品在采集和分析的间隔内发生变化。
当采集合悬浮固体或者含难混溶的有机液体的多相样品时,还会遇到特殊的问题。
确定采样地点、采样时机、采样额率、采样持续时间、样品处理和分析的要求时主要取决于采样目标。
所以在设计采样方案之前,要首先确定采样目标。
在设计采样方案时还要对详尽程度、适宜的精密度、以及表达形式和提供结果的方式也要给予考虑,比如浓度或负荷、最大值和最小值、算术平均值、中位数等。
此外,还要编制有彦义参数的目录和确定相应的分析方法。
它们将对采样和输送样品时的保护进行指导。
在保证获得所需资料的前提下,要注重效率。
采样目标可区分为以下三种(详见第14章):a.质量控制检测需要进行短期过程的校正时由管理部门决定。
b.质量特性检测用于表明质量,多数情况作为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以达到长期质量控制目的或指出发展趋势。
c.污染源的鉴别采样方案的目标可由质量特性检测变为质量控制检测,比如,当硝酸盐浓度接近限值时需要提高采样频率,这样就可由较长时期的质量表征变为短期的质量控制方案。
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Water quality--Guidance on sampling techniques from lakes, natural andman-made(GB/T14581-93 1993-12-06实施)本标准规定了湖泊和水库采样方案设计、采样技术、样品保存和处理的详细原则。
本标准不包括徽生物检验的采样。
本标准适用于湖泊和水库。
本标准为水质采样标准第四部分。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5667 —4 :1987 《水质采样第四部分:湖泊和水库采样指导》。
1 主题容与适用围本标准规定了湖泊和水库采样方案设计、采样技术、样品保存和处理的详细原则。
本标准不包括微生物检验的采样。
本标准适用于湖泊和水库。
其主要目的有以下三种:1.1 水质特性检测水体长期的质量检测。
用于调查研究湖库水质状况及发展趋势。
1.2 水质控制检测在水体中一个或几个指定的采样点进行长期水质检测。
1.3 特殊情况的检测当有生物科类或种群发生障碍、死亡或其他异常现象( 水华、颜色等) 出现时对污染的鉴定和测定。
2 引用标准GB 6816 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12997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 1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3 定义3.1 定点水样就时间和地点而言,从水体中不连续地随机采集的样品。
3.2 深度样品组从水体的特定地点的不同深度采集的一组样品。
3.3 平面样品组从水体特定深度的不同地点采集的一组样品。
3.4 综合样品3.4.1 深度综合样从水体的特定地点,在同一垂直线上,从表层到沉积层之间,或其他规定深度之间,连续或不连续地采集两个或更多的样品,经混合后所得的样品。
3.4.2 平面综合样从水体特定深度的不同地点采集的一组水样,经混合后的样品。
4 采样设备4.1 材质采样容器的材质( 如不锈钢或塑料) 应尽可能不与水发生作用。
制造容器的材料在化学和生物方面应具有惰性,使样品组分与容器之间的反应减到最低程度。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Water quality-Guidance on sampling techniquesGB 12998-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标准是水质采样标准的第二部分。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5667-2:1982《水质——采样——第2部分:采样技术指导》。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是采样技术的基本原则指导,不包括详细的采样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开阔河流、封闭管道、开阔水体、底部沉积物及地下水采样。
本标准是为质量保证控制、水质特征分析、底部沉积物及污泥在内的采样技术指导,是为水污染鉴别得到可靠的数据而设计的。
2 水样类型2.1 概述为了说明水质,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或特定的时间间隔内测定水的一些参数。
如无机物、溶解的矿物质或化学药品、溶解气体、溶解有机物、悬浮物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浓度。
某些参数,例如溶解气体的浓度,应尽可能在现场测定以便取得准确的结果。
由于化学和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步骤和设备均不相同,样品应分别采集。
采样技术要随具体情况而定,分类在第3章中叙述。
2.2 瞬间水样从水体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地点而言)采集的样品称之瞬间水样。
瞬间水样无论是在水面、规定深度或底层,通常均可手工采集,也可以用自动化方法采集。
在一般情况下,所采集样品只代表采样当时和采样点的水质,而自动采样是相当于在预定选择时间或流量间隔为基础的一系列这种瞬间样品。
下列情况适于瞬间采样:a.流量不固定、所测参数不恒定时(如采用混合样,会因个别样品之间的相互反应而掩盖了它们之间的差别);b.不连续流动的水流,如分批排放的水;c.水或废水特性相对稳定时;d.需要考察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或要确定污染物出现的时间;e.需要污染物最高值、最低值或变化的数据时;f.需要根据较短一段时间内的数据确定水质的变化规律时;g.需要测定参数的空间变化时,例如某一参数在水流或开阔水域的不同断面和(或)深度的变化情况;h.在制定较大范围的采样方案前;i.测定某些参数,例如溶解气体、余氯、可溶性硫化物、微生物、油脂、有机物和pH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HJ/T52—1999(eqv ISO5667/6:1990)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Water quality-Guidance on sampling techniques of rivers1999-08-18发布2000-01-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5667-6:1990《水质采样第六部分:河流和溪流采样指导》。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了。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是水质采样标准第五部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确立了评价河流水质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特性时的采样方案设计、采样技术、样品的保存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不适用于入海河口区,对于运河和其它水流不畅的内陆水体可酌情使用。
沉积物和生物群的检验需用专门的采样方法,不包括在本标准之内。
选择采样方法时,首先要明确采样目的。
河流的采样目的,通常有以下几种:(1)评价河流水质;(2)确定河水能否用于饮用水源;(3)确定河水能否用于农用水,如喷灌和畜禽用水等;(4)确定河水维持和发展渔业的适宜性;(5)确定河水对娱乐用途的适应性,如水上运动和游泳等;(6)研究污水排放或偶然泄漏对承纳水体产生的影响;(7)评价土地的利用对河流水质造成的影响;(8)评价河底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积累和释放对水生生物和沉积物的影响;(9)研究抽水、河水调节与河水输送对河水的理化性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10)研究河流上拦河堰(坝)的设置与拆除等构筑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997—1991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8—19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9—1991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14581—1993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6816—1986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ISO555—1:1973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一部分恒流注射法ISO555—2:1987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二部分积分法ISO555—3:1982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三部分恒流注射法和放射示踪剂积分法ISO748:1979明渠中液流的测量速度面积法IS01070:1973明渠中液流的测量斜速面积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河流:沿着限定河槽连续、或间歇地流入洋、海、湖、内陆洼地、沼泽或其它水道的天然水体。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1. 引言水质采样是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样方案的设计对于获取准确、可靠的水质数据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水质采样方案设计的技术规定,以确保采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采样目的和原则2.1 采样目的水质采样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代表性样品,以便进行水质分析和评价,从而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
2.2 采样原则在设计水质采样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代表性:采样点位应能够代表该区域水体的整体水质状况。
•周期性:采样应定期进行,以便获取水体的时变信息。
•一致性:采样方法和参数应与历史数据保持一致,以便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可控性:采样操作应简单可行,能够在实际条件下实施。
•可追溯性:采样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包括采样日期、时间、地点、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
3. 采样点位选择3.1 定点采样定点采样是基于水体特性和污染源分布等因素,选择特定地点进行采样。
在选择定点采样点位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水体特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体区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污染源分布:根据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择采样点位,以确保获取受污染程度较高的样本。
•水体流动性:考虑水体流动情况,选择能够代表整个水体流域的采样点位。
•生态环境:避免选择具有特殊生态环境的地点,以免影响到采样的代表性。
3.2 划分网格采样划分网格采样是将采样区域划分为均匀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选择一个采样点进行采样。
划分网格采样的优点在于能够覆盖采样区域的整体情况,并对不同网格内的污染程度进行比较。
4. 采样方法4.1 表层采样表层采样是指采取水表面一定深度的水样进行分析。
表层采样方法主要有:•用采样瓶采集水样:用采样瓶在水体表层采集水样,避免污染物沉积的影响。
•用浮标系列器具采样:利用浮标系列器具,在水体表层附近进行采样,避免受底泥污染的影响。
•用管道或泵抽取水样:通过管道或泵将水体表层的水样抽取到采样容器中。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一、引言水质采样是评估水体环境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有效的采样方案设计能够保证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旨在制定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采样目标1. 确定采样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采样的目标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水质主要指标、微生物指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
2. 确定采样地点:根据水体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站点。
三、采样设备和容器1. 采样器具: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保证采样设备不对水样造成污染,并满足采样参数的要求。
2. 采样容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容器,确保不对水质产生影响。
四、采样频次和时间1. 采样频次:根据目标参数的变化特征、季节变化和污染源活动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采样频次。
2. 采样时间:根据目标参数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段,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五、采样方法1. 表面水采样方法:根据目标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倾倒法、真空法等。
2. 底泥采样方法:根据底泥特性和目标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管状采样器、铲斗采样器等。
3. 悬浮物采样方法:根据悬浮物的性质和目标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悬浮物收集器、网状采样器等。
六、现场质控1. 现场质控程序:制定现场质控程序,包括现场质控人员、设备检验等环节,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现场记录:现场人员需记录采样日期、时间、位置等信息,确保数据溯源和可追溯性。
七、样品保存和运输1. 样品保存:根据不同的分析项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如低温冷藏、防光等。
2. 样品运输:根据样品的特性和要求,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冷链运输、封闭式运输等,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八、质量控制1. 内标物质:根据分析项目的要求,加入适量的内标物质,用于质量控制和结果校准。
2. 平行样品:在采样过程中设置平行样品,进行实验室质量验证。
九、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记录: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水污染也不断严重,这让采样水质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水质采样的设计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保证采集的水质样品准确、可靠,并满足监测要求,从而实现对水质的全面、正确、及时监测。
本文就水质采样方案的设计技术规定进行论述。
一、采样点的选择原则水质监测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水质监测点。
采样点要具备以下特点:1.代表性。
采样点的水体应尽可能代表其所处的水域类型的水体特征,例如湖沼、河流、水库等。
当采样点不能完全反映整个水域水体特征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段采样,确保代表性。
2.易于采样。
采样点应选在离岸边较近的水深处,且在水流稳定的地方采集,以保证样品的质量。
3.具有实用价值。
采样点的水质指标要与排放口、入河口、重要水源保护区等有关,在水资源管理和防止水污染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二、采样器貌、方法选择原则1.样品瓶的选用。
采样器的容积应根据采集目的和要求确定。
样品瓶应选择玻璃或塑料质地厚实、不透光、尽可能避免有缝隙或异味的样品瓶。
2.采样方法。
水质采样可分为表层采样、水层采样、底部沉积物采样等多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需正确选择采样方法和器材。
3.采样时间。
表层采样通常选择午后时分,水层采样通常选择在早晨和黄昏,底部沉积物采样通常选择在晚上和凌晨。
采样时要注明采样时间、天气、风向、水温等有关情况。
三、采样现场的注意事项在采样现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卫生。
采样器和手部要保持卫生,避免异物、指纹等杂质对水质的影响。
2.避免污染。
在采样过程中应禁止吸烟、喝饮料等对采样品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行为。
同时应注意防止器材本身造成的污染。
3.及时采集。
采样器下水后每分钟由盖子打开后抽采样品,以保证样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现场分析的规定现场对水样一定要进行快速检测,进行现场即时分析。
现场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化学分析与物理分析,其中化学分析包括总硬度、pH值、溶解氧和无机盐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物理分析包括颜色、气味、浊度等指标的测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HJ/T52—1999(eqv ISO5667/6:1990)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Water quality-Guidance on sampling techniques of rivers1999-08-18发布2000-01-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5667-6:1990《水质采样第六部分:河流和溪流采样指导》。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了。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是水质采样标准第五部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确立了评价河流水质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特性时的采样方案设计、采样技术、样品的保存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不适用于入海河口区,对于运河和其它水流不畅的内陆水体可酌情使用。
沉积物和生物群的检验需用专门的采样方法,不包括在本标准之内。
选择采样方法时,首先要明确采样目的。
河流的采样目的,通常有以下几种:(1)评价河流水质;(2)确定河水能否用于饮用水源;(3)确定河水能否用于农用水,如喷灌和畜禽用水等;(4)确定河水维持和发展渔业的适宜性;(5)确定河水对娱乐用途的适应性,如水上运动和游泳等;(6)研究污水排放或偶然泄漏对承纳水体产生的影响;(7)评价土地的利用对河流水质造成的影响;(8)评价河底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积累和释放对水生生物和沉积物的影响;(9)研究抽水、河水调节与河水输送对河水的理化性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10)研究河流上拦河堰(坝)的设置与拆除等构筑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997—1991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8—19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9—1991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14581—1993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6816—1986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ISO555—1:1973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一部分恒流注射法ISO555—2:1987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二部分积分法ISO555—3:1982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三部分恒流注射法和放射示踪剂积分法ISO748:1979明渠中液流的测量速度面积法IS01070:1973明渠中液流的测量斜速面积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河流:沿着限定河槽连续、或间歇地流入洋、海、湖、内陆洼地、沼泽或其它水道的天然水体。
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Water quality--Guidance on sampling techniques from lakes, natural and man-made(GB/T14581-93 1993-12-06 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湖泊和水库采样方案设计、采样技术、样品保存和处理的详细原则本标准不包括徽生物检验的采样。
本标准适用于湖泊和水库。
本标准为水质采样标准第四部分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5667 —4 :1987 《水质采样第四部分:湖泊和水库采样指导》。
1 主题容与适用围本标准规定了湖泊和水库采样方案设计、采样技术、样品保存和处理的详细原则。
本标准不包括微生物检验的采样。
本标准适用于湖泊和水库。
其主要目的有以下三种:1.1 水质特性检测水体长期的质量检测。
用于调查研究湖库水质状况及发展趋势。
1.2 水质控制检测在水体中一个或几个指定的采样点进行长期水质检测。
1.3 特殊情况的检测当有生物科类或种群发生障碍、死亡或其他异常现象(水华、颜色等)出现时对污染的鉴定和测定。
2 引用标准GB 6816 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12997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 1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3 定义3.1 定点水样就时间和地点而言,从水体中不连续地随机采集的样品。
3.2 深度样品组从水体的特定地点的不同深度采集的一组样品3.3 平面样品组从水体特定深度的不同地点采集的一组样品。
3.4 综合样品3.4.1 深度综合样从水体的特定地点,在同一垂直线上,从表层到沉积层之间,或其他规定深度之间,连续或不连续地采集两个或更多的样品,经混合后所得的样品。
3.4.2 平面综合样从水体特定深度的不同地点采集的一组水样,经混合后的样品。
4 采样设备4.1 材质采样容器的材质(如不锈钢或塑料)应尽可能不与水发生作用。
制造容器的材料在化学和生物方面应具有惰性,使样品组分与容器之间的反应减到最低程度光可能影响水样中的生物体,并因此产生不希望的化学反应,选材时要予以考4.2 设备类型4.2.1 敞开式采样器和表层采样器敞开式采样器为开口容器,用于采集表层水和靠近表层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