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学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
工程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课程名称:工程设计原理与实践课程代码:ENG101学分:3课程类型:必修适用专业:工程专业授课学期:大三上学期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工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1. 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4.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工程设计项目。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工程设计概论1. 工程设计的概念和特点2. 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工程设计的发展历程4. 工程设计的职业素质和道德规范第二部分:工程设计基础知识1. 工程图学基础2. 工程材料与构造3. 工程力学基础4. 工程设计规范与标准第三部分:工程设计实践1. 工程设计案例分析2. 工程设计软件应用3. 工程设计项目实训4. 工程设计作业与评估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解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利用实验室设备和模拟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课程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作业,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4. 课程评估:通过考试、实训项目评估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工程设计原理与实践》参考书目:1. 《工程设计基础》2. 《工程设计案例与分析》3. 《工程设计软件应用手册》4. 《工程设计规范与标准》教学评价:1. 学生出勤与参与(10%)2. 课堂表现与作业(20%)3. 实践操作与项目评估(30%)4. 期末考试(40%)课程安排:教学学时:48学时(32学时理论教学 + 16学时实践操作)教学周期:一学期教学方式:面授+实践操作教学场地:实验室课程实施计划:第1-4周:工程设计概论第5-8周:工程设计基础知识第9-12周:工程设计实践第13-16周:工程设计项目实训第17-18周:课程总结与考核课程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矽按寥悅孚報》2020年第6期新时代下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建设硏究——以铜陵学院为例曲泽静刘溢华韩德春(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61)摘要:质量新时代下如何彰显办学特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满足新兴的社会需求,2014年铜陵学院新设置了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为培育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应用型质管专业人才,构建了服务地方、满足社会需求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实现学以致用、服务地方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质量管理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2-0547(2020)06-0117-00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16次提到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变革。
“高质量”是各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对高等教育产业而言,旺盛的人才需求和全球化“生源争夺大战”,对高等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特色高等教育质量,是质量新时代下高等院校取得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
一、质量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一)特色服务质量成为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基准和标杆朱兰博士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成为社会发展最强大的驱动力”。
“得质量者得犬下”是各行各业参与者适用的生存法则,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服务供给者,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其生存与发展。
全球性愈演愈烈的“生源争夺战”对高校高效、高质可持续发展带來新的挑战。
如何从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除了办学基础、条件、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将高校自身特色传统、发展阶段、发展条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构建与时代特征髙度契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是在同类高校中取得竞争优势,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巫要支撑与途径。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案例1. 引言在工程领域,项目管理是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量和成本完成的关键方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解,掌握项目管理的技能,为未来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介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 项目概述案例中的项目是一个小型建筑项目,目标是建造一座三层办公楼。
项目周期为12个月,项目团队包括建筑师、工程师、施工队伍等。
本案例将重点讨论项目计划、项目进度、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
3. 项目计划为了制定项目计划,项目经理首先要识别项目的目标和可交付成果。
在本案例中,目标是按时完成建筑项目,可交付成果是一座完工的办公楼。
接下来,项目经理需要细化项目工作,制定工作分解结构(WBS),并确定工作包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网络图和甘特图,可以清晰地展示项目工作的时间安排和工期。
4. 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是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的重要环节。
项目经理可以使用进度表和进度报告来跟踪项目的进度。
在本案例中,项目经理需要定期更新进度表,记录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并与计划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
同时,项目经理需要与项目团队成员进行沟通,确保工作按时完成,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5.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包括对项目所需资源进行识别、获取、分配和利用的过程。
在本案例中,项目经理需要对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项目经理可以通过制定资源需求计划,并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项目所需资源的及时供应。
此外,项目经理还需要制定资源分配计划,合理分配资源,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为项目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本案例中,项目经理需要识别潜在风险,评估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
项目经理可以通过制定风险矩阵,对项目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或影响程度。
7. 项目总结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质量工程背景下计算机课程建设与实践摘要: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文结合我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主要从教学体系多元化、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几方面叙述了质量工程背景下计算机课程建设思路与体会。
关键词:质量工程;c语言;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tp3-41 教学质量工程的目标众所周知,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是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办法,强化质量意识、规范教学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
下面主要从四方面叙述教学质量工程中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1.1 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培养教师、教学管理队伍的质量意识,调动教师主动适应管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对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过程进行识别如:教学大纲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考试与考核等。
通过内部审核、教学检查等手段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方面,并进行及时纠错,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评教、教师间评教、专家评教、座谈会等方式来了解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状态。
并将获得的反馈意见作为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依据。
1.3 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理顺各部门间工作接口,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进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1.4 保障教学质量的基本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基本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基本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也要强调尊师重教,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老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2 建设多元化的计算机课程体系针对以上教学质量工程的目标,结合本学院所开设专业特点,我们制定了符合我院学生发展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是面对全院各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既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面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放。
总第237期2013年3月(下)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Total.237March2013(C)质量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薛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15)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9-0083-02摘要质量工程学是结合统计学和工程学方法研究和解决质量问题的一门系统科学,是具有通用性和边缘性的新型理论。
结合质量工程学的特点,探讨了从课堂教学、实验项目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如何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质量工程学教学实践教学内容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Quality Engineering //XueLiAbstract Qualityengineeringisasystematicsciencewhichcom-binesstatisticsandengineeringmethodstosolvethequalityproblem,itisanewtheorywiththeversatilityandthemarginal.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qualityengineering,howto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practiceisdiscussedfromtheas-pectsofclassroomteaching,experimentandcoursedesign.Key words qualityengineering;teachingpractice;contentsofcourses1引言质量工程学是面向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其先导课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波动对产品质量性能的影响,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具———控制图和质量稳健设计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努力实现“以课程内涵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改革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目标。
第1篇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特开设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具体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目的1. 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工程项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 为学生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1. 工程概况:介绍工程项目的背景、规模、结构形式、施工环境等。
2.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配置、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措施、施工环境保护等。
3. 施工图纸绘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绘制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
4. 施工成本预算: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预算。
5. 施工现场布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
四、课程设计实施1. 教师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课程设计进行指导。
2.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工程项目。
3. 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对所负责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确定施工方案。
4. 教师审核:教师对各小组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
5. 完成设计:各小组根据教师意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绘制施工图纸,进行成本预算和施工现场布置。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课程设计成果,并进行答辩。
五、课程设计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个小组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评分。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评选出优秀课程设计作品。
通过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