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44
化学控制技术的应用浏览次数:357 ( 2003 - 9 -1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作物生长和提供农产品的先决条件。
尽管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其中可利用的淡水量只占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左右,而且这些淡水在地球表面上又分布得极不均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太丰富的国家,人均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四分之一。
其中黄、淮、海、滦、辽、黑和西北内陆渚河流域,更是处于少水干旱地区,这一广大地区的人均淡水量又只有全国人均数的六分之一。
因此,如何发展省水型的农业,如休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本节仅就国内外用各种化学处理的方法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进展情况作一介绍,供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生产中参考使用。
一、提高种子活力及抗旱力的措施种子的活力与生活力,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生活力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力,通常可用实验室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力来表示,而活力是指种子的分健壮度,包括迅速、整齐的发芽潜力及生长潜势和生产力。
因此,它不仅包括发芽力,而且还涉及到田间的成苗与生长状况。
也就是说,它能反映种子对不利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
种子活力的高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性、母株的营养状况、收获时的成熟度、机械损伤程度、贮藏条件及贮藏时间的长短以及病原体感染等等。
此外,大量研究表明,在播前用一定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也能使种子活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近代,最早进行种子的播前处理系统研究的是苏联的学者金杰里,他们在30年代就提出了"干湿循环法"。
如小麦,是先将种子干重的30%的水分浸湿麦种,边加水边搅拌均匀。
然后蒙上湿布,置于15-25℃下24小时,再摊成薄层晾干。
这样反复处理2-3次后再播种。
干湿循环法的生理依据是这样的。
处在乳熟期的种子,当它们还只有成熟种子的体积的1/8时,可以被完全气干而不丧失其活力。
分离出的胚可以被干燥到百分之五的含水量,当重新得到水分并置于合适的介质中,就又能恢复其正常的发育与出芽。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的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步从传统手工化生产转变到现代化农业。
化学调节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变化。
首先,化学调节技术可以增加农作物的抗病性。
农作物通过一定的化学成分消除病害,而这些化学成分是通过化学调节技术制造出来的,不仅可以防止病害的产生,还可以降低农作物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化学调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效率。
通过施用肥料、农药、除草剂等,使田间农作物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健康繁盛的生长,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者,化学调节技术还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品质,从而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通过施以一定配方的化学调节,可以改善作物的外观形态、增加果实的口感、营养价值和保质期,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化学调节技术有助于维护环境的健康。
充分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物和农药的残留,以及防止作物杂草之间的竞争,保护土壤,从而维护环境健康。
总之,通过化学调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同时还能保护环境,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上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从生物中提取的,或是人工合成的一类化学物质。
它能调节植物各种生理机能,控制作物生长发育。
可以说,它在植物体内的量虽然很小,所起的作用却很大。
近几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在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其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种类选择不正确、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以至于导致减产或绝收,从而给农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把几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根据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把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三类,即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植物生长延缓剂。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的应用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和延长生长的化合物都属于生长促进剂,它能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发育,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种类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
常见的药品有赤霉素、2,4-D、乙烯利等。
首先来介绍一下赤霉素的应用。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促进茎伸长生长,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改变雄、雌花的比例,促进开花,影响开花时间,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使之提早成熟、提高产量、改进品质。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赤霉素能够减少豆类蔬菜的落花落荚。
为了促进豇豆萌发新芽,可以用20ppm的赤霉素溶液喷洒种株。
一般5天喷1次,喷2次即可。
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增加豆类的落花落荚。
在豇豆的花期,喷施12~25ppm的赤霉素溶液能够减少豇豆的落花落荚,并能提早成熟。
由于结荚数增加,必须增施肥料,才能取得高产。
其次,赤霉素还能够促进叶菜类蔬菜的茎叶生长。
叶菜类蔬菜的重点是提高产量,提前上市这一特点,赤霉素在增产和早熟方面效果都很明显。
芹菜在收获前15~30天采用30~45ppm的赤霉素溶液喷洒两次,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第三,促进瓜类蔬菜雄花发生。
瓜类蔬菜为雌雄同株异花作物,在春季早熟栽培上,黄瓜在生长期常因为温度低、光照弱而缺少雄花,使受粉结果非常困难。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上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从生物中提取的,或是人工合成的一类化学物质。
它能调节植物各种生理机能,控制作物生长发育。
可以说,它在植物体内的量虽然很小,所起的作用却很大。
近几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在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其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种类选择不正确、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以至于导致减产或绝收,从而给农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把几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根据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把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三类,即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植物生长延缓剂。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的应用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和延长生长的化合物都属于生长促进剂,它能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发育,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种类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
常见的药品有赤霉素、2,4-D、乙烯利等。
首先来介绍一下赤霉素的应用。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促进茎伸长生长,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改变雄、雌花的比例,促进开花,影响开花时间,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使之提早成熟、提高产量、改进品质。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赤霉素能够减少豆类蔬菜的落花落荚。
为了促进豇豆萌发新芽,可以用20ppm的赤霉素溶液喷洒种株。
一般5天喷1次,喷2次即可。
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增加豆类的落花落荚。
在豇豆的花期,喷施12~25ppm的赤霉素溶液能够减少豇豆的落花落荚,并能提早成熟。
由于结荚数增加,必须增施肥料,才能取得高产。
其次,赤霉素还能够促进叶菜类蔬菜的茎叶生长。
叶菜类蔬菜的重点是提高产量,提前上市这一特点,赤霉素在增产和早熟方面效果都很明显。
芹菜在收获前15~30天采用30~45ppm的赤霉素溶液喷洒两次,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第三,促进瓜类蔬菜雄花发生。
瓜类蔬菜为雌雄同株异花作物,在春季早熟栽培上,黄瓜在生长期常因为温度低、光照弱而缺少雄花,使受粉结果非常困难。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类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调节剂能够影响植物的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分裂、伸长、分化以及成熟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被分为多个类别,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每种调节剂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应用场景。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与植物体内的特定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这些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到基因表达的调控、酶活性的调节以及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等多个层面。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提高作物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例如,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提高光合作用面积;细胞分裂素则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增加植物的生物量。
2.2 改善作物品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还能改善作物的品质。
例如,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改善果实的形状和大小;脱落酸则可以调节果实的成熟过程,改善果实的口感和风味。
2.3 增强作物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够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帮助作物抵抗干旱、盐碱、低温等不良环境条件。
例如,脱落酸和乙烯在植物应对干旱和盐碱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能够调节植物的水分平衡,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
2.4 调节植物生长周期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周期,实现作物的早熟或晚熟。
这对于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使用赤霉素可以促进作物的早熟,而脱落酸则可以延缓作物的成熟。
化学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化学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化学是最有生机的一门实用学科,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生产建设;从最古老的化学工艺到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处都记载着化学的功绩。
化学与农业的关系更是密切。
化学的触角已伸向农业宽阔的领域,正向农业科学的各个分支渗透。
1 电解质溶液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土壤的pH值关系到作物的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所需的养分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
根对养分的吸收常受土壤酸碱度、水分、空气的影响。
土壤的酸碱度不同时,养分的有效性常发生变化。
例如土壤中的磷一般在pH6.5~7.5范围内有效性较高[3]。
当pH值大于7.5或低于6.5时,磷多以难溶态存在,有效性低。
氮的有效性在pH 为6~8时最高,而钾则在pH值为6以上时有效性较高。
长期施用硫酸铵会使土壤酸性增加,板结硬化。
这是由于硫酸铵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而呈酸性。
NH4++H2O=NH3?H2O+H+同时,NH4+在适宜条件下会被土壤里的硝化细菌氧化为硝酸,从而使土壤的酸性增加。
NH4+还可代换出土壤胶体里的H+而增强土壤酸性。
酸化后的土壤里,由于土壤溶液中的H+增多而能取代土壤胶体上吸附的Ca2+,从而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变为板结硬化。
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本身也有影响。
土壤的碱性强会使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溶解,破坏植物组织。
酸性强则会使原生质变性并影响酶的活性。
我们在施用化学肥料时,需要了解化学酸碱性和生理酸碱性,化学肥料溶解于水后的酸碱性称为化学酸碱性。
肥料施入土壤中经作物选择吸收后产生的酸性或碱性反应叫做生理酸碱性。
常用的化肥中,(NH4)2SO4属于化学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NH4HCO3是化学弱碱性和生理中性肥料,尿素是生理中性和化学中性肥料。
2 化学平衡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合成氨是一个可逆的,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
化学调控技术在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调控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园艺生产中应用广泛。
它可以通过改变植物内部的代谢途径和生长调节物质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化学调控技术具有使用简单、作用快速、效果明显等优点,因此备受园艺生产者的欢迎。
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增加果实大小、调节果实颜色、控制开花时间、促进落叶等方面。
例如,在果树生产中,可以利用化学调控技术增加果实大小和产量。
具体来说,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和赤霉素等,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增大。
此外,还可以使用颜色调节剂,如脱落酸,来调节果实颜色,使其达到更好的市场效果。
除了果树生产外,化学调控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蔬菜生产。
例如,可以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蔬菜的生长和开花时间,使其在生长过程中更加均匀和高效。
此外,化学调控技术还可以帮助防止蔬菜落叶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总之,化学调控技术在园艺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轻劳动强度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调控技术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病虫害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农业生产不受病虫害的侵害,农业病虫害防控技术日益成为农民和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其中,化学调控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病虫害防控措施。
本文将对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评估。
化学调控技术是通过合理应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
这些农药能有效地杀死或控制农作物的害虫和病原微生物,防止它们对农作物造成破坏。
在实际应用中,农民可以根据具体的作物和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来施用。
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首先,化学调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的害虫。
农作物受到害虫的侵害会导致叶片凋萎、果实变形等问题,并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侵害,可以减少农作物面临的风险,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其次,化学调控技术可以防治农作物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会引起农作物的病害,如霉菌病、细菌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农作物的死亡和凋萎,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适时、适量地施用杀菌剂等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减少农作物的病害发生。
然而,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量、不合理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来施用,以避免农作物的残留和土壤的污染。
此外,长期过度使用农药还会导致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对农药产生抗性,失去抗虫、抗病的效果。
因此,合理使用农药是化学调控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
综上所述,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然而,农民在使用化学调控技术时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并及时了解和适应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对农药的抗性变化。
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农作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来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基因组学技术来研究农作物的基因和功能,这就是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
一、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概述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是指对农作物基因组的探索和分析,以了解其生产性状和特异性状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制。
它包括基因组测序、功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
在功能基因组学中,主要是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基因进行定位、分析,进而阐述基因与生物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种间差异及同源基因等,从而找到影响农作物特性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
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目标是深入了解农作物的基因和功能,从而改良农作物的生产性能和抗逆能力。
同时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也是支持精准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的应用1.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利用基因组学技术改良农作物的一种方法。
通过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将不同物种之间相同的基因插入到农作物种中,让农作物具备更好的抗性和适合特殊环境的生长能力。
同时,也可以防治病虫害和提高农作物耐旱、耐盐等抗逆性能。
这些改良后的农作物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营养改良通过对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的学习和探究,科学家可以发现一些农作物所特有的营养成分,例如小麦中的维生素E,甜菜中的膳食纤维和钾等。
在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和日益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下,营养改良成为了科学家们的新任务。
科学家利用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决定农作物中营养成分的存在和浓度,如何加速这个过程,可以避免了现代生产中大量使用合成添加剂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及环保上的问题,不用担心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的影响。
3.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一种通过科技手段优化农业产业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农民提供高质量、高产量的种子或化肥,满足当前高质量、高产量、低成本的生产要求。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农业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轻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人们研发出了各种农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然而,长期使用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使得农药的有效性减弱。
因此,为了更加高效、可持续地进行农业病虫害防控,化学调控技术应运而生。
化学调控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源性和合成的化学物质来控制农业病虫害的方法。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通过改变病虫害的生理代谢或行为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评估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与效果。
首先,化学调控技术在防治农业病虫害方面具有较高的效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时机,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合理喷洒杀虫剂可以杀灭农作物上的有害昆虫,减少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
同时,一些药剂还能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此外,化学调控技术还可以延长农作物的储运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药物残留问题。
由于当前化学调控技术的缺陷,农作物表面或内部可能会残留有一定量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使用化学调控技术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药物安全使用标准,控制施药量和施药时间,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
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因此,在使用化学调控技术的同时,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保护,避免化学物质的累积和迁移。
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已经在化学调控技术上取得了一些创新。
一方面,研发出了低毒、高效的农药,如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用来替代传统农药,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另一方面,加强了农药使用管理,建立了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与效果是显著的。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李长春柘城县双河办事处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河南柘城476200摘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们不仅可以调节植物种子萌芽㊁生根㊁盛开㊁结实㊁老化㊁脱皮㊁休眠等生长发育状况,而且可以促进植株的繁殖,为农业发展提供较为强大的支持㊂随着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控制植物生长周期的化学用品㊂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如何通过化学控制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㊂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农业;应用;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S482.8D O I:10.3969/j.i s s n.2097-065X.2023.05.0261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植被荷尔蒙和植被生长调节剂是植株机体本身形成的内源调节产物,它们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它们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发展迅速,到20世纪60年代,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植被生长调节剂工业体系㊂随着科技的进步,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还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㊂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将是一个生物工程时代,其中转基因工程和化学调控技术将会发挥重要作用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新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与天然植物荷尔蒙相似或相对抗的化学结构和生物特性,这些有机化合物被称之为人工合成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激素,它通过研究天然激素的结构和功能,从衍生物中找到并获得与天然激素相同的功效,甚至具有更优越的品质㊂由于其功用的相似性,植物发育调整剂也被称作植株活性激素,它们的制造成本较低㊁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而且疗效明显,已经形成植物生理学和植被营养学深入研究的热门,有必要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它们能够显著地调控植株的成长,甚至超越天然植物荷尔蒙,因此被称之为植株生长调节剂㊂自从生长调节剂问世以来,这种调节剂的品类众多,价格实惠,人工合成的品种现已有100多种,并被应用于农业产品中,其中包含六大类植物激素(增殖素㊁赤霉素㊁细菌分裂素㊁丙烯㊁脱落酸㊁油菜素内酯和其他自然产生或人工合成的有正常生理活力的化学物质)[1]㊂生长调控剂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涵盖生根㊁发芽㊁成长㊁矮化㊁防倒㊁促蘖㊁开放㊁坐果㊁摘果㊁催熟㊁保鲜㊁着色㊁增糖㊁干旱㊁脱叶㊁促芽和控芽㊁协调性别㊁协调花芽分离㊁抗逆等几十个领域,都可以帮助人们主动获取资源,从而促进经济作物的生产,改进农产品质量,植物生长调控剂的研究应用和发展为世界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㊂研究发现,栽培稻米和油菜矮壮素可以防治水稻倒伏,调整棉花株型,调整杂交稻米花期,提高橡胶产胶量,促使扎根㊁坐果,提高产品质量等㊂此外,植物生长协调剂与叶面肥㊁种衣剂㊁杀菌剂㊁杀虫剂㊁除草剂及各类化肥的复配,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㊂植物发育调整剂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中人工合成的生长发育促进剂还有生长素㊁赤霉素㊁细菌分裂素和油菜素内脂等㊂生长素类物质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的生长,但它们对植物的影响因浓度大小而异㊂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生长素拥有多种功能,包括诱发和刺激植株细胞分化,特别是促使维管组织的形成;当含量超过10-8m g/L时,可以促使侧根和无定根的形成;而当含量低于10-10~10-9m g/L时,可以促使根系的延伸发展;此外,它还可以调控开花结果和个性分离,以及限制结果形成,并且可以在较低含量时促使生长发育,而在较高水平时则阻止生长发育㊂双子叶植被对成长素的敏感性比单子叶植被更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使用高浓度的成长素来抑制杂草的生长,并确保不会对单子叶作物造成伤害㊂常用的成长素调控剂包括吲哚丁酸和萘醋酸,它们能够促使番茄㊁青椒和黄瓜的果实发育,以及菠萝的开花等㊂萘乙酸能够进行多种农作物的浸泡加工,包括麦子㊁黄豆㊁烟叶等,它能够促使发芽和长根,避免棉花蕾铃掉落,改善桃树的质量,增强谷物的分蘖,提升成穗率和千粒重㊂此外,它还能够用于作果树的㊃08㊃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第5期2023年5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疏花,避免采前落果,瓜果类蔬菜的预防落花,以及柞树㊁水杉㊁番茄等苗木和经济作物的生根剂[2]㊂2.1赤霉素赤霉素有着明显的养生效果,它可以促使植株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针对基因型和生理型的矮生植株㊂此外,赤霉素还可以破坏植物器官的冬眠状况,促使其发芽,例如,在处置冬眠阶段的马铃薯时,用3m g/L的赤霉素可以使其迅速发芽㊂赤霉酸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和芹菜的生产力,它可以替代莴苣和香草等植物所需的日照和温度要求,可以促使其发芽㊂2.2苄氨基嘌呤苄氨基嘌呤与G A4和G A7混合使用可以加快果实的成熟,并调节果实的形状㊂细胞分裂素类化学物质有着多种生理作用,包括促使细胞分裂㊁增大蛋白质㊁诱发芽生成㊁促使芽生长㊁去除顶部优势并且延缓叶子老化㊂2.3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类调控剂是一类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剂,其中苄氨基腺嘧啶是最常见的,它可以与生长发育素按照特定比例混合,以刺激愈伤组织细胞的分裂㊁扩大和伸长,从而有效地诱发组织(构成层)的分离和细胞(芽和根)的分离㊂此外,糠氨基嘌呤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但其效果要逊于苄氨基腺嘌呤㊂由于糠氨基嘌呤的生产成本较高,其活力不及苄氨基嘌呤,因此一般用作组织培育,与成长素搭配能够促使细菌分离,诱导愈伤组织及进行分离㊂然而,氯吡脲的活力却比苄氨基嘌呤高出10~100倍,它能够有效地促使细菌分离,增加细菌的种类,增强花粉可育性,诱发果树单性结实,促使坐果,能明显改善水果质量㊂2.4油菜素甾醇类油菜素甾醇类能够大大提高植株对天然灾难和自然环境威胁的防御能力,它能够加快疏果和落叶效果,从而改善水果质量,使果实体积均匀分布,并且能够帮助棉花和黄豆更容易采收㊂另外,它还能够进行棉花的干枯功能,甜菜和甘蔗添加糖分等,能够协同植株体中各种内源活性激素的相应浓度,改善组织微生物化学物质的浓度,从而有效地抵御冷㊁冻㊁病㊁盐害以及除草剂等自然环境威胁,从而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3]㊂2.5D N A和R N A通过激活R N A多聚酶㊁A C C合成化酶和A T P 酶等酶,能够显著影响遗传表现,刺激D N A和R N A的复制和人工合成,加强细胞分裂和增殖,保持植株生长速度,提升顶端优势,增进种子活力,调控光信号,加快光周期反应和植株光形态的形成,从而降低结果败育和脱落等㊂2.6B R SB R S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谷物㊁棉花㊁油脂㊁果蔬㊁油茶㊁桑树㊁水果㊁花草和林木等㊂应用B R S的商品,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质量,而且基本不存在毒副作用㊂因此,果蔬在生长过程中应用B R S,不仅能够改善叶菜类的品味,提高产量,还能保护花朵㊁果实,增加果实的数量㊂B R S可以有效地调节植株的生长,从而改善花卉的株型和种植密度㊂油菜素内酯可以显著提高作物对寒冷㊁高温和干燥等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而三十烷醇㊁核苷酸㊁复硝酚钠㊁复硝酚钾和氯化胆碱等植株生长调节剂也可以促使植株的成长,它们的生理功能类似㊂植物发育延迟剂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它们能够阻止植株茎端亚顶端分生细菌或初生分生细菌的细菌分化,进而减缓植株的成长㊂除了B9,其余植物生长延缓剂均能阻止赤霉素的生物学组成,但不会危害叶㊁花和结果的生长㊂2.7赤霉素使用赤霉素能够显著减轻延缓剂的副作用,常见的生长发育遏制剂包括矮壮素㊁B9㊁助壮素和多效唑等㊂矮壮素(氯化氯代胆碱,C C C)的生理学作用主要功能是调节植株的养分生长发育,刺激生殖发育,阻止作物细菌的伸长,但不会抑制细胞的分裂㊂它可以使被管理的植株茎部变短,减小节间距,进而使植株变矮,茎秆变粗,叶色变绿,叶子加宽和加厚,提高植株的耐旱㊁耐涝㊁耐寒和耐碱性能,避免徒长倒伏[3]㊂2.8丁酰肼丁酰肼(B9)有着强大的消毒功能,可作为矮化剂㊁坐果剂㊁生根剂和保鲜剂等,它初步的效果是控制细胞分裂素和繁殖素的活力,阻碍赤霉素的人工合成,进而减少细菌的分离,使植物变得更矮小,叶片变得更加浓绿,更加厚实㊂丁酰肼可以有效抑制幼树新梢的生长发育,收缩节间,增粗枝条,促使花芽分离,提前结果㊂此外,它还能够提高土壤作物叶绿素浓度,延缓叶绿体老化,提高光合净同化率,利于干物质积累,并促使花青素的生物学人工合成,改变水果的色泽,避免水果在贮藏期脱色的情况㊂通过控制花生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可以使菊花植株变得矮小,株型紧凑,并且可以用于蔬菜种植㊂2.9甲哌甲哌可以有效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活度,进㊃18㊃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李长春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而削弱顶芽的生长速度,遏制茎叶的疯长,限制侧枝,创造理想的株型,使叶片变得更加厚实,叶面积减小,同时加强叶绿素的组成,加强根系的数量和生命力,有效防止植株旺长,推迟封行等㊂甲哌具有缓和的性质,在花期不会有任何副作用,而多效唑则是一种内源赤霉素综合的抑制剂,它能够有效地阻止细菌的分离和伸长,进而延缓植株的生长,使其矮化,促使植株的分蘖和花芽分化㊂3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它具备价格便宜㊁收效快㊁效益高㊁节约剩余劳动力等优势,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效率㊂尽管我国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使得这一领域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㊂此外,科研开发工作的力度也不够,应用研究投入不足,从而导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推广应用缺乏科学依据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应当加大对质量的监督,以避免出现质量低劣的产品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应该加大植株生长调节剂的宣传力量,并以更科学的方法扩展其应用[5]㊂4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趋势展望近年来,生物学家们持续地发掘新的植株生长调节剂成分,如茉莉酸㊁多胺㊁月光花素和寡糖等,它们能够有效地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成为未来植株生长调节剂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基于新的遗传学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广泛应用㊂根据已有研究结果,未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趋势㊂第一,伴随植株生长调节剂研发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植株生长调节剂正在代替老的植株生长调节剂,比如缩节胺,它比矮壮素更具备优势,应用含量更低,效果持续时间更长,副作用更小;吲熟酯能够在很多方面代替乙烯利,它能够在催熟的时候不影响结果的品质;激动素能够代替苄基腺嘌呤,它的应用含量更低,更加安全㊁有效,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生长调节功能,从而更好地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茉莉酸的出现将会大大改善植株生长调节剂的效果,它不仅能够增加生产力,还能增加植株的抗病㊁抗虫㊁抗逆能力等,因此,它将成为植株生长调节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且新产品的不断涌现㊁老产品的日益淘汰,都是必然的结果㊂第二,研究表明,植物发育调控剂的复配药剂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㊂例如,当植物发育调控剂与生长发育抑制物质混杂应用时,能够控制养分增长并促使繁殖增长,从而控制植株的旺长和抗倒伏功能,同时还能使结果膨胀,增加产出和改进质量㊂此外,生长调节剂还能够与杀菌剂混合使用,以增强防治病虫害的功效㊂通过提升化肥的可用性和效率,能够大幅提升粮食作物的生产能力㊂第三,深入研究和检测植物调控剂复配药物原理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㊂过去,植物发育调整剂的制造业仅仅局限于杀虫剂㊁杀菌剂㊁除草剂等传统有机农药制造业务,用作辅助和输出,但如今,它们已经从中小型化转变为大规模化,从非专业性转变为专业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㊂随着日本旭化株式会社㊁英国C C A生物工程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出现,以及我国北京壮丰安集团公司和云大科技集团等公司的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㊂企业通过专业化R&D和生产,将成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6]㊂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从事植物生长调节剂基础研究开发及应用研究的深入及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代农业的应用,将促进农业的发展,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㊂参考文献:[1]王婧,石文鑫,李伟,等.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树生长及水果品质的影响[J].果树资源学报,2022,3(6): 75-80.[2]堵彦琼.烟草栽培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1):70-72.[3]孙淑琴,杨秀荣,李月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天津农业科学,2022,28(S1): 76-79.[4]廖建良,刘东权,贺握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青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惠州学院学报,2022, 42(3):51-57.[5]刘祥宇.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18):6-7.[6]陈秀,方朝阳.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世界农药,2015,37(2):34-36.作者简介:李长春,男,1970年生,农艺师㊂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㊂㊃28㊃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第5期2023年5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10) 110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孟 彦 李艳萍 王文化(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 要:解决玉米高密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应用化控技术。
玉米小穗分化前应用乙烯利、玉米壮丰灵、玉米健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株高、改善群体光照条件、提高玉米产量,但是应注意玉米品种的选择、栽培密度及喷洒时间等。
关键词:玉米;化控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1)10-110-002玉米作为我国第三大作物,是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作物,其生产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目前玉米高产再高产的瓶颈问题是高密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即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乙烯利、玉米壮丰灵、玉米健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玉米总体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但是这些化控技术还没有在玉米大田生产中得到普及,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有待于有关农业部门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1 化控技术与常用生长调节剂化控技术是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通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与控制作物体内的激素含量,改变其基因表达方式,塑造理想的植株个体或调整作物生育进程。
在玉米生产上主要是调节株高与穗位、控制倒伏,改善群体光照条件及光合速率,增加穗粒数,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生长调节剂主要应用于栽培密度高于正常密度20%以上的田块,玉米6~12片展开叶(抽雄穗前)期间喷洒药液,控制株高,防治倒伏,提高产量。
玉米生产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乙烯利(ETH)、玉米健壮素、缩节胺、玉米壮丰灵、30%已・乙水剂(30%DE)、矮壮素(CCC)、多效唑(MET)等。
1.1 乙稀利化学名称2-氯乙基膦酸,是促进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pH大于4的介质中分解释放出乙稀,促进果实的成熟及脱落,矮化植株。
化控技术在大豆种植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为促进化学调控技术在大豆生产中的合理应用,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发育、植株形态形成和光合的影响。
本文就花芽形成、提高抗压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化控技术;大豆种植;研究应用前言:化控技术是现代农业栽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尤其是大豆种子生产缺乏相应的农艺措施。
化控技术可以提高大豆产量潜力,应对不利环境因素,提高大豆产量,它对提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促进大豆种子萌发、成苗、花芽分化、茎叶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低产、速效、高效益的特点,它一直是大豆高产的重要措施,优质高效的栽培必不可少。
本文主要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分类及作用机理。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稀有且难以提取的植物激素,不能用于大规模农业生产,它们具有相似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
生长调节剂不同于植物内源激素,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显著提高了作物的抗逆性、光合能力、产量和根系品质,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大豆化控技术中。
国际上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荷兰科学家温特沃斯从琼脂块中分离出生长素,证明生长素能诱导植物分化,促进细胞的结果,开创了植物激素的研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应用于作物,然后植物生长受到调节,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开发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首次引进了吲哚乙酸,它可以促进大豆生长,达到增产的效果。
二、化控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化控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主要包括生长调节剂和化学调节剂。
化学调节剂在大豆种植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调控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关研究表明,在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生根,促进气孔开放并改善光合作用,可以显著增加株高,茎粗和根冠比(矮化初期记录的株高的31%),并有效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并促进根部地下部分,从根部形成,吸收养分并促进大豆生长,获得优质高产大豆的前提和基础。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展望摘要综述了化控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状况, 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指出了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预计, 与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一样, 化控技术是21 世纪重点发展农业的核心或主导技术之一。
关键词化学调控技术农业应用展望化学调控技术是指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手段,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系统, 调节作物生长发育, 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1、2、3、4、5、6]。
化学调控技术是伴随上世纪20 年代化学调控理论的诞生而出现的,它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技术简单、用量少、见效快、效益高、便于推广应用、多对环境和产品安全。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代替许多常规的栽培技术,因此, 化学调控技术是将来农业发展的主导技术之一。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化学调控技术实施的基础, 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两大类。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植物体内合成, 并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1、4、5] 。
到目前为止, 有五大类得到公众认可, 即: 生长素( IAA) 、赤霉素( GA) 、、脱落酸ABA) 和乙烯( ETH) 。
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 提取难度大, 成本较高, 尤其是脱落酸, 因此, 在农业生产中无法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目前, 人工合成了许多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即: 植物生长调节剂, 它又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植物生长抑制剂三种, 它们在农业生产中各自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可在植物体内的任何部位起作用, 且同一种激素有多种不同生理效应, 不同的激素间存在相互促进或拮抗作用。
任何一种植物外在形态的表现都是多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只不过是这些激素合成的部位、时间、作用的浓度及运输的途径不同罢了。
1.1 生长素作为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具有多种不同生理功能。